医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彩12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

题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应用的丰富和发展,很多网站往往不能迅速跟进大量信息衍生及业务模式变革的脚步,常常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处理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遇到网站扩充的时候,整合内外网及分支网站的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还需重新建设网站;如此下去,用户始终在一个高成本、低效率的循环中升级、整合……于是,我们听到许多用户这样的反馈:页面制作无序,网站风格不统一,大量信息堆积,发布显得异常沉重内容繁杂,手工管理效率低下,手工链接视音频信息经常无法实现;应用难度较高,许多工作需要技术人员配合才能完成,角色分工不明确;改版工作量大,系统扩展能力差,集成其它应用时更是降低了灵活性;对于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人员来说,他们最关注的系统的易用性和的功能的完善性,因此,这对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工具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定位明确,以充分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功能完整,满足各门道"把关人"应用所需,使信息发布准确无误。比如,为编辑、美工、主编及运维人员设置权限和实时管理功能。

此外,保障网站架构的安全性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能有效管理网站访问者的登陆权限,使内网数据库不受攻击,从而时刻保证网站的安全稳定,免于用户的后顾之忧。

根据以上需求,内容管理系统CMS应运而生,来有效解决用户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中常见的问题和需求。对网站内容管理是该软件的最大优势,它流程完善、功能丰富,可把稿件分门别类并授权给合法用户编辑管理,而不需要用户去理会那些难懂的SQL语法。

内容管理从20xx年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这时。COM和B2B, B2C等经历了资本和市场的考验及洗礼,人们重新回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面-如何提高竞争能力,而内容管理恰恰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类型的数字资产的产生、管理、增值和再利用,改善组织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事业单位也开始认识到内容管理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 系统架构的研究: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软件系统架构。

2、 数据库的设计以及优化:针对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的要求,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并且,在后期的维护中,从查询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来探讨数据库的查询的优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后的效率会相对于没有建立时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数据库库德设计和优化

3、 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将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其他CMS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其他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加强对CMS的理解。争取做到最好。

5、 网站安全性研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安全,合理的数据库,使用存储过程。增加安全验证,达到系统安全。

6、 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1、需求分析使用StartUML完成需求分析,并完成各种UML图。数据库设计使用PowerDesigner15,SQL Server20xx。web开发使用Visua Studio 20xx,,IIS等工具,业务逻辑使用动软 。NET代码生成器,提高开发效率。

2、研究已经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通过研究成熟的CMS系统,理解CMS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定位,用户定位。借鉴已经成熟的经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学习其中的思想。

3、采用。NET平台,语言,,IIS等。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xx

四、项目进度安排

1、 20xx/12/27-20xx/1/31:需求分析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业务流程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用例设计

2、 20xx/2/1-20xx/3/31:详细设计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类的设计,业务流程的详细设计

3、 20xx/4/1-20xx/5/1: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功能的实现

4、 20xx/5/2-20xx/5/31:系统维护维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在细节方面对系统的一个整体的维护,以及对处理相应的异常和系统的实践检测

五、参考文献

1、《高级编程》(美)内格尔(Nagel.C)等著;李铭翻译;黄静,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设计模式》 Erich Gamma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

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2月xx日—20xx年1月xx日资料积累

20xx年1月xx日—3月1日模型完成

20xx年3月1日—6月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硕士开题报告 3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一些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起重机则是其中运用较广泛的机械,它对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建设速度,实现工程施工机械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斗是起重机上十分重要部件,它是用来装卸物料的装置。单绳抓斗的单绳是指它缺少双绳或四绳抓斗中固定于抓斗上承梁上用以张开或倒空抓斗的支持绳,所以单绳抓斗虽然具有可以用于任何一种件货起重机上的优点,但是抓斗必须借助于特设的辅助装置才能张开,因而单绳抓斗就其构造而言,比较复杂。由于单绳抓斗的装卸效率比双绳抓斗低,故而它只能用于以件货装卸作业为主,仅偶尔用于必须进行抓斗作业的件货起重机上。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自从本世纪之初,德国人 Pfah 在他的论文“自动取物抓斗力之分配与抓取过程”中,阐述了抓斗抓取过程中抓取力与阻力的相互作用与抓斗参数的影响关系以来,迄今 70 多年。其间应用试验方法对抓斗进行机理分析和立足于适用实践改进抓斗结构、开发新型抓斗者不乏其人。我国自 50 年代末,从改进船用抓斗开始,同时在理论研究生产实践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丰硕成果。

60 年代初,孙鸿范教授和肖乾信教授都曾对苏联的抓斗设计理论提出质疑,并且应用模型抓斗和原型抓斗进行过探讨抓斗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工作。孙鸿范教授为清除长江葛洲坝航道中巨石而研制的耙集式抓斗和肖乾信教授为首发明的钳式抓斗,代表着他们在 80 年代的力作。

在今后的抓斗研究工作中,仍需继续加以解决的几个问题:

(1)目前,还缺少用来评价模型抓斗试验结论适用性所必需的相似定理。

(2)在进行模型抓斗试验时(例如在试验台上进行的试验测试),不允许忽略或者遗漏实际抓取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但是,中外目前的试验研究对这一要求解决的还不够完善。

(3)计算抓取阻力的理论关系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抓取阻力合力的作用线进行简化假定后的基础之上,因而可靠性较差。

(4)从散体结构力学试验得出的公式,是否完全适用于散货粒度增大时抓斗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是很清楚的。

(5)尽管大家都看到了抓斗在实际应用中填充量将随着散货粒度增大而变差,但在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工作中,散货粒度的影响仍然很少被注意到。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1、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起重重量为2吨的用于装卸散货的单绳抓斗。

2、实验方案:

本设计将侧重于机械方面的设计,主要有抓斗设计,起升机构设计,运行机构简单设计。

起升机构用来实现货物的升降,它是任何起重机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起重机中最重要与最基本的结构。起重机构主要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卷绕系统、取物装置与制动装置组成。本设计的起升机构将电动机、减速机构、卷筒等紧凑地集合成一体。运行机构的任务是使起重机或载重小车作水平运动。运行机构有无轨运行和

有轨运行之分。本设计采用有轨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在专门铺设的钢轨上运行,负荷能力大,运行阻力小。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总体的设计方案,然后各部件机构尺寸、型号等,最后对部件进行校核。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研究目标:

对起重机抓斗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了解起重机抓斗和起升机构、运行机构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原理。

(二)、主要特色:

设计拟定先对抓斗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然后根据抓斗计算出的参数和给定的参数再对起重机的起升机构进行设计,参考相关书籍,选择一个合理的布置方案。通过计算选用机构中所需的标准部件(如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联轴器、钢丝绳等)。

(三)、工作进度:

1、搜集有关资料,熟悉抓斗工作原理,撰写开题报告1 周

2、相关外文文献的资料的阅读与翻译(6000 字符以上) 2 周

3、总体方案设计 2 周

4、抓斗与起升机构设计 3 周

5、运行机构设计 2 周

6、绘制总装图 3 周

7、撰写毕业论文3 周

8、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 1 周

五、参考文献:

[1]顾迪民、 工程起重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2]陈道南,盛汉中主编、起重机课程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3]起重机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4]倪庆兴,王焕勇编著、起重机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5]唐照明、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陈立文、机械优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单祖辉、 材料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4

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研究生作开题报告,也是一个阶段性考核,它可使研究生进一步明确论文目标和要达到的预期水平,使学位论文选题较为准确、适当;使院(部)和教研室(研究室)有关人员对研究生的课题有所了解,以便有更多的人关心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进展。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使研究生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中应注意处理和解决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同时也可起到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学位论文的成败。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着手进行,至迟于第三学期末必须完成。论文题目的选择要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进行,由导师首先考虑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也可由研究生提出课题经导师审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解决经济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力求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5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从探究交往能力理论三大功能,即陈述功能,意向表达功能和以言行事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交往能力理论应用于翻译主体间性问题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红楼梦》正册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个英译版,研究交往能力理论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比较,探讨翻译主体间性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通过交往能力得到体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翻译活动的历史几乎像语言一样悠久,从有语言之始便有了翻译这一人际交往活动。翻译这项活动中必然涉及到双语之间的转换,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就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交往能力。翻译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传统翻译研究到现代多视角翻译研究,翻译大致经历了三种范式。以不同主体作为中心,翻译研究范式可分为: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译者中心论范式。这些研究范式都以一个主体为研究中心,其本质都属于单主体范式研究。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研究范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研究都过于侧重参与翻译过程的某一单一主体或客体,这种弊端会造成在翻译过程中忽略其他主体之间的交往,也就是所说的翻译主体间性。哈贝马斯在交往能力理论中提倡“以主体间性为中心”,这一思想改变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其由原来的支配关系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话语交往关系。同样的,翻译过程也不是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分离,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而是主体间的共存,是主体与客体间的交往与对话。

二、研究问题

在国内外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研究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并已成为研究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主体间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哲学理论的选择和研究范式的选取上有着不同的分歧。在众多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是从论述纯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结合具体实例对翻译主体间性问题进行探讨。而另一部分学者对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大多以主体的主观自 前辈学者的研究为翻译主体间性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在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研究问题 1,交往能力理论能否有效解决翻译主体间性相关问题?

研究问题 2,交往能力理论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研究问题 3,在个案翻译实践过程中翻译主体间性如何通过交往能力理论得到体现?

三、研究内容

论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并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

第二章为理论框架及文献综述。首先,对本章涉及到的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从主体的产生到主体性的含义再到主体间性的特征都分别进行一一介绍,同时也介绍了哈贝马斯对该理论的贡献并对翻译主体间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并总结翻译主体间性的特征即差异性、同一性和建构性。接下来介绍和评析了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介绍了普遍语用学的产生以及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存在环境。本章还重点介绍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就其内容和功能着重说明。其次,本章还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介绍,分别为翻译主体间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交往能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为研究方法,首先,介绍该研究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其次,本章论述了该研究的材料来源,具体论述为什么以《红楼梦》正册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个英译版本为研究材料,以及为什么选取杨宪益和霍克斯这两个英文译本。最后具体阐述了该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的实践。

本章主要以《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对十二个判词进行文本分析,具体介绍判词所描写的内容,并对两个英文译本在用词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译者与作者主体间性和译者与读者主体间性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对比研究。

第五章是讨论部分,此部分包括发现和启示两方面。首先为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作者主体间的体现,其次是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读者主体中的体现,最后是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文本客体中的体现。本章从三个方面详细的论述翻译主体间性在翻译活动过程中如何通过交往能力理论发挥作用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实例分析对翻译主体间性的启示。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的变化。翻译主体间性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也越加明显。翻译作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强大而又富有合理性的理论来进行支撑,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正是对主体间性的研究。如果想实现成功的交往,言语行为就要符合一定的有效性要求,这就需要交往主体具有交往资质,也就是所说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理论重要性的最生动的表达在于他是主体的一种资质,在这种资质的作用下主体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交往能力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支撑和新的研究方向。

实践意义方面,通过对交往能力理论及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发现:翻译的本质就是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并实现翻译结果的完美呈现。交往能力理论中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延伸,他对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在现实社会中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沟通,沟通的重要性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意识到翻译的特殊意义,�

然而如何更好有效地沟通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译的成功离不开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样的,如果想得到完美的翻译结果也离不开翻译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意义上,这种回归性的研究都会对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于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6

关于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根据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现就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和开题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一、开题报告的性质

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全部课程结束后,由导师指导,在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向有关导师组作出的选题性论证报告。

开题报告是法律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学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导师和导师组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作用,确保法律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所有法律硕士研究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环节的必需程序。

法律硕士研究生未经开题报告或者开题报告未获通过,则不能进入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阶段,亦即不能获取学位证书。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开题报告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拟写的论文类型(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具体设计。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3、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4、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5、论文进度安排、操作方式;

6、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开题报告应以书面(打印)方式向导师和导师组提供,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开题报告的程序

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末进行。开题由导师组组长主持,全体导师组成员和有关研究生参加。

开题程序为:(1)开题人汇报自己的选题情况,重点介绍论文题目、选题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内容;(2)导师组对选题及论证提出问题和意见;(3)指导教师发表意见。开题报告会应有记录。

四、开题报告的审核

通过以上程序,如果导师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选题适当、设计可行,应当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开题报告存在不足,有可能影响论文写作的,经导师组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后,可以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选题不当或者存在其他致命缺陷,难以一时解决的,则不能通过开题报告。

由于研究生本人的原因致使开题报告未能如期进行或者未获通过者,可在一个月内再进行一次开题。如果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以结业处理。

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开题人填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在导师签字后,报法律硕士办公室存档。

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办公室

2014年5月22日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

一、背景及研究意义

1.1背景

电力系统运行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其高度可靠性和高度安全性对运行、检修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电力生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在理论基础上锻炼其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因此,多年来 电力系统仿真一直是电力行业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八十年代引进第一套300MW火电机组仿真培训系统 以来,已先后开发了核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电网调度仿真培训系统等,这些系统为提高电力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电力安全、优质、高效地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2,3]。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培训学习系统以逐渐不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比如基于物理的培训系统 ,需要专用设备实现,设备不仅相对复杂,需要相对较大的空间,而且价格昂贵,学习人员不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到专门的培训部门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人数和质量[4]。因此,近年来虚拟显示技术被逐渐引入到 了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培训中。

1.2意义

在电力行业中,由于电是很危险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不是每一个生产现场都可以 进去的;同时电力设备的昂贵,一旦发生事故则损失惨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电力培训系统,不仅能节省资金 ,降低危险,还能使这些环节联系更加密切,使受训员工进入每个部分进行深入了解,往往会学到现实当中无法接 触的东西[5,6]。本课题利用计算机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模拟二次回路故障现场情况,并可以与实际的二次装置相连 接,使学员能够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环境下,进行所有二次项目的判断、查找以及故障处理的训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系统中仿真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无论实在计算潮流、稳定性分析、系统规划、事故分析, 还是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力系统仿真,对于电力系统的仿真现在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及机电暂态分析的仿真,其主要由一些仿真软件来实现,如Matlab、PSASP、 EMTP、PSCAD、BPA等,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模块分析的功能,用程序模块实现电力系统装置各种可能的功能元件, 在仿真时用图形操作将这些功能元件按被试装置的实际结构组成装置的软件框图,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参数 ,对系统各种情况下稳定性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7,8,9,10,11]。

二、为物理操作方面的仿真,这种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为三大块:电站仿真、电网仿真和变电站仿真 ,其主要是由仿真机来实现的。

一般仿真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仿真计算机、I/O接口系统和控制操作盘台。运行技术人员通过控制操作盘 台上的模拟操作器、逻辑操作器或按钮、开关把手等进行所需的有关操作例如增加或降低某些设备的负荷,也可能 是启动或停止某些设备。这些操作信号经过I/O接口的输入通道进入仿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按照输入值的变化, 根据所编制的程序进行数学模型运算或逻辑判断,把运算和判断结果通过I/O接口输出通道送到控制操作盘台上的 显示设备,显示出整个发电机组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12],例如各参数点的压力、温度、流量、汽包水位、汽轮 机转速、发电功率等,以及各个主、副设备的运转状态,如某设备正在运行中或处于停止状态等。

仿真机一般用于电厂、变电站和电网调度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仿真机的主要任 务是培训运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干部,使其熟悉掌握机组的全部操作,包括正常工况、异常工况和事故状 态的操作与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和切除条件下的操作。其可以为学员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13,14,15]。

仿真机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6]:

1、经济性

在仿真机出现以前,电站机组的运行人员往往只能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机组的跟班操作,即“师傅带徒弟”的 模式,才能获得对机组的操作与控制能力。而仿真机在实际投运后,极大地缩短了培训周期,减少了培训费用。同 时增强了培训效果运行人员在培训的时段内,可以自由地操作控制虚拟的机组。能够予以各种运行设置,有练习机 组突发事故的机会。它所带来的是机组运行的新概念与全新操作感受。

2、安全性

仿真机问世后,可以放心地在仿真机进行大量故障设置,针对事故的紧急排除,及早消除隐患。由于是软件操 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在培训期间,运行人员的安全,可以给培训人员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提升培训效果 ,让运行人员在真正的事故中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样,就为电站的运行安全增加安全系数。

3、灵活性

在实际运行的机组上进行运行人员的培训,一般都会受具体环境制约培训。而如今的培训阶段,教练员又可以 依据相关的情况。例如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和机组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培训范围与培训内容。在培训课上,教练员 能够方便的确定机组运路线、安排启停机、故障的预设置、仿真速度的调节、事故追忆的多次练习等。

其缺点是只有二维画面,无法给使用者以真实的三维感觉;使用专用设备来实现物理仿真,导致了仿真培训系 统的庞大、复杂及昂贵;仿真培训系统难以随真实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等。

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崛起的一种实用技术,它是一种综合计算机 图形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多种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7,18,19,20,21]。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 种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虚拟环境,以模拟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 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等感�

与以往的仿真培训系统相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25,26,27,28,29]:① 充分利用文本、图形、三维影像、三维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刺激学员的视觉、听觉神经,调动学员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了培训效果;②既可以降低培训系统的硬件投资,又能方便及时地反应电厂、变电站等的变 化。因此采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有助于实现对于不可视、不可摸、不可入的危险场所的仿真以及解决培训设备不足 、型号落后且难以更新换代等困难。

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30,31]:

沉浸性(Immersion):指计算机操作人员作为人机环境的主导者溶入于虚拟环境中,通过多维方式与计算机 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能使参与者全身心地沉浸在计算机所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交互性(Interaction):是指操作者与虚拟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人机和谐的关 键性因素。交互性包含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及用户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虚拟场景中对象依据物理学定律运 动的程度等。

构想性(Imagination):是通过虚拟现实,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环境中结合,引导人们去深化概念和萌发 新意,抒发人们的创造力。

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厂、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31],我国在这方面也取 得了一定的突破,国内的一些大学和电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虚拟变电站、电厂仿真培训系统,如江西赣东北供电公 司的110kV东风变电站虚拟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2]。但这些仿真系统都是针对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巡视等方面的 培训[33]。

对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检修的培训,至今仍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实际系统上现场培训,由于电厂、 变电站始终处于稳定工况下连续运行,受训人员的检修知识只能从理论学习或师傅的口头传授上获得,很难在头脑 里建立起具体的认识,只有在某一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受训人员才能在老师傅的带领下进行故障处理,受训人 员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极少发生的故障处置就更难有机会学习。

3主要内容

目前,虚拟现实的开发软件主要用OPENGL[1,4]、VRML[3]、VRP等,本课题利用虚拟现实平台(VRP)软件,根 据丰满电站的实际系统建立与实际一致的虚拟现场,再根据所收集到的各种故障及其所对应的状态、信号和现场表 现,在虚拟模型中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力求与实际现象相一致,使受训人员能够在虚拟现实中得到与实际现场一 样的训练。其具体步骤如下:

1、教员平台和故障显示平台的建立

此步工作可分为教员平台和故障显示平台两部分,分别由两台显示器显示。

教员平台可以由教员设置故障的类型和地点,并观看学员的操作过程,对学员的操作打分,回放故障发生及保 护动作过程。在第二步工作完成后,教员平台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将设置的故障信号输出给实际保护装置。

故障显示平台可以显示在运行值班室所反映出的故障信号,及相应的光字牌。

2、计算机仿真与实际保护装置的连接

在教员平台中建立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计算系统,将教员平台设置的故障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给保 护装置,并将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反映到故障显示平台上。

3、虚拟现场的建立

利用一台显示器构建出一个与实际现场环境基本一致的虚拟现场,对应教员平台所设置的故障,在故障地点显 示出相应得故障形式,并将该故障所对应的信号、报警以及光字牌反映到故障显示平台上,学员根据故障信号,通 过学员机选择所需工具,在虚拟现场根据处理方案,查找、处理故障。

四、工作计划进度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学习VRP软件,并构建教员机平台和故障显示平台。

20xx年xx月至20xx年,建立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计算系统,并通过实时仿真进程控制系统使其与继电保 护装置相连接。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建立虚拟现场,并添加各种故障现象。

五、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本课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我必须提高效率,端正工作态度,确保已完成任务的质量,并勤 与导师沟通,力求仿真系统的真实性和人性化,便于日后对系统得扩充与升级。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8

一、研究课题

针刺穴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二、专业领域

高校教师

三、研究思路

PWC170是一项反映人体做功能力的指标,其数值的高低与人体运动能力有直接关系,且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比性较强。针刺穴位可改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神经冲动频率和强度,我们可以通过刺激位于肢体肌肉上的穴位增强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也能通过刺激中医所谓“强壮穴”,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中�

四、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omKI)等数据库查阅针刺对人体运动能力影响以及PWC170与人体运动能力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相关论文40篇,专着5篇。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②实验法

实验对象:在我校20xx级体育专业志愿者中随机选出60名男生,实验者年龄均为21岁左右,运动成绩较为接近。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编为“躯干强壮穴刺激组”、“肢体穴位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

实验时间:20xx-2012学年第二学期暑假收假前一周,提前通知已选定的受试者假期中切勿过劳,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实验前一周,此时,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整,同时,又未承担课业压力,此时受试者机能状态良好,同时,可以各组让受试者身体机能不受其它因素(例如课程,课外活动等)的影响,尽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分析与讨论

①“躯干强壮穴刺激组”结果分析

② “肢体穴位刺激组”结果分析

③“空白对照组”结果分析

④三组对比分析

六、论文提纲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PWC170的研究综述

2.2 刺激穴位的研究综述

3、研究方法

3.1 石开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分析与讨论

4.1 “躯干强壮穴刺激组”结果分析

4.2 “肢体穴位刺激组”结果分析

4.3 “空白对照组”结果分析

4.4三组对比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小结建议

6、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9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石油“十一五”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中国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中国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 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 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政府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代发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政府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 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 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 前言

2 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 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 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 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 招投标管理分析

4.5 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 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 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4、开题条件

本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5、时间安排

20xx.02—20xx.05 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20xx.06—20xx.10 完成开题报告

20xx.10 开题答辩

20xx.11—20xx.02 撰写论文初稿

20xx.03—20xx.05 完成论文中稿

20xx.06—20xx.10 论文定稿、答辩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0

1、选题目的、意义。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由Dorigo M等人首先提出。很多研究已经证明,蚁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发现好解的能力,这是因为该算法不仅利用了正反馈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进化进程,而且是一种本质并行的算法,不同个体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从而能够相互协作,有利于发现较好的解。蚁群算法定义的这种分布式问题求解模式能够将问题求解的快速性,全局优化特征及有限时间内答案的合理性结合起来,所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蚁群算法的应用领域已由当初单一的TSP领域渗透到了多个应用领域;由解决一维静态优化问题发展到解决多维动态组合优化问题;由离散域范围内研究逐渐拓展到连续域范围内的研究。具体被应用于包括机器人系统,图像处理,制造系统,车辆路径规划,通讯系统,工程设计以及电力系统在内的多种场合,还解决了实际系统中的资源规划,运动规划,数据分类等问题。

这种新兴的仿生优化算法展现出勃勃生机,并已成为可与遗传算法相媲美的仿生优化算法。。

2、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对蚁群算法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初步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该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蚁群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和注意。

从当前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情况看,研究和应用蚁群优化算法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在这两年也开始启动对蚁群算法的研究。我国最早研究蚁群算法的是东北大学张纪会博士和徐心和教授。目前,蚁群优化算法在启发式方法范畴内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尽管蚁群优化的严格理论基础尚未奠定,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仍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但从当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这种新型的寻优思想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

3、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研究内容:

1.基本蚁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蚁群系统、最大-最小蚁群系统)

2.蚁群算法在控制系统(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Wiener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1. 蚁群算法参数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的话会出现搜索的过早停滞

现象或陷入局部最优问题。

2. 蚁群算法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对 输入信号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将满意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问题,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Wiener模型参数辨识问题都转换为求最优的问题,利用蚁群算法求解最优问题。

特色与创新之处:一般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的被控对象的参数是一定的,满意PID被控对象给出的则是参数区间;蚁群算法是一种新的并行优化算法,它有高度适应性,较强鲁棒性且高效的优点,在组合优化问题中,蚁群算法的优化性能好于遗传算法等。用蚁群算法解决一些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研究价值。

5、现有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条件:

张宏立老师提供了些书籍资料,自己也已搜集了一些相关技术资料。学院也为了我们配置了性能良好的计算机还有MATLAB仿真平台。 可能存在的问题:

1. 蚁群算法参数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的话会出现搜索的过早停止现象或陷入局部最优问题。

2. 蚁群算法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对输入信号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6、预期的结果。

1.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的方法。

2.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3.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Wiener模型辨识的方法。

硕士开题报告 11

[摘要]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国ERP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可配置ERP自主平台市场总体规模仅仅为1.2亿人民币,占ERP市场总额的4%。2006年市场总额达到4.6亿人民币,占ERP市场总额的13%,增长率超过360%。而未来5年中国可配置ERP自主平台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76%,成为中国ERP市场势头强劲的发展潮流。本文讨论了永康市五金行业存在的一些情况,详细分析了五金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当前永康的五金行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五金行业、信息化、ERP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浙江永康是全国有名的五金之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中国五金城(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于一九九二年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近几年来,中国科技五金城交易持续增长,各种五金产品旺销不衰,五金商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源源销往东南亚、中亚诸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00年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市场成交额实现81.45亿元(其中含第五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成交额22.3亿元),上半年市场折成交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了14.5%。五金城的发展与繁荣,为永康五金产业的腾飞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随着中国加入WT0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永康的五金行业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为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1.2研究意义

五金行业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主要是金属加工和部份装配。

五金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包括订单设计、订单生产、订单加工和按市场预测的库存生产,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多品种、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五金产品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产品构成、设备资源均随市场需求变化。五金产品各部件制造周期不同以及加工工艺的不确定性,管理起来动态多变。

五金行业是永康市的经济支柱,由于这个行业的特点所限,使得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生产、销售、原材料管理等业务的人工管理大大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现在问题:物料计划比较粗,通常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对物流的变动状况不能迅速反映;缺乏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与管理机制,物料采购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价格在企业内部还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机制;无法及时获得企业及分销系统的物料需求信息,企业在编制物料库存的日、月、季、年报表时常常拖期,不能满足企业适时管理的需求。

2.1.3生产制造领域面临的挑战

由于企业还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所以在生产制造功能领域存在下列管理问题:由于生产制造业务未能与财务成本管理业务集成,信息不能共享,对物料、工时费用等综合控制管理能力较弱;生产计划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并且是手工编制和费力耗时,与设计部门的工程更改难以衔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快的要求,难以收集执行层的采购进度和生产进度及变化情况;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不能迅速掌握,对客户的催货应答速度不够及时。

2.1.4财务与成本领域面临的挑战

企业由于未实现业务与财务应用的一体化,所以在财务与成本功能领域存在下列问题:制造成本难以实现适时的管理与控制,各种费用处理的数据量大,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无法细化产品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执行控制;对应收款及拖欠款管理难度较大,对订货、发货、预收款、应收款的对帐和清理困难;对应付款的审核控制不到位,不易控制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对应付帐款与收货情况的对帐难度大;集团企业的资金缺乏统一结算和管理体系。

2.1.5企业决策分析领域面临的挑战

五金行业一般分销体系庞大,高层管理在定价决策、销售状况与财务状况查询,产品决策、财务决策等领域,主要存在下列管理问题,影响了决策的质量:由于基础管理一直比较薄弱,导致决策缺乏必要的业务数据支持。缺乏一套能够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制造——供应商的资源整合联系在一起的协同化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企业内部条块分割,不易协调,业务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速度较慢。

2.2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应用和困境

2.2.1五金行业信息化基本状况

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和企业努力,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如下:

CAD应用基本普及。主导产品CAD的出图率达98%。但在全行业,CAD应用的深度仍有很大局限,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出图上,三维CAD、CAD/CAM、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

管理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在单项业务方面,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从应用的深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五金产品量大面广品种繁多,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很不平衡,永康五金产品IT技术的含量及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来看,永康五金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全面启动,并已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2.2企业信息化的困境

随着企业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这主要的是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从集成性来看:企业信息化要求各业务的高度集成,而企业现用的系统普遍存在“孤岛”现象,系统观念未确立。(责任编辑:Lw54点Com)

从规范性来看:企业信息化因涉及的面非常广含概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且从一开始开发就要考虑到规范性的问题。而旧有的系统没有统一规划,故开发的规范性不够,软件工程的要求未得到步步落实,为日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困难。

2.3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人工管理的模式下,开始出现管理的“漏洞”,难以控制管理“漏洞”的扩大与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对业务过程的适时控制,由于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管理系统,业务状况信息不能及时掌握。这说明有了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同时,由于五金行业一般采用成熟技术,使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的高定价策略适用周期,有不断缩短的趋势。因此,在如何缩短供货周期,降低供应链产品总成本方面将是五金行业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努力的方向。为了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五金行业企业纷纷采用IT技术这说明企业有了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涛蔚,王长全。ERP基础理论与应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6

[2]中国ERP大全网

[3]李嘉平,翁锦萍。大型ERP实施全接触 Step By Step.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4]罗耶(美)。项目风险管理:一种主动的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5]胡彬。ERP项目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张文。ERP、CRM企业实施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蔡青云。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疑难问题及核心技术。2002,5

[8]杰克·T·马丘卡。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9]苟娟琼,常丹。ERP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

[10]斯科特·汉密尔顿(美)。构建高效的ERP系统——制造企业ERP实施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多。随着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研究了众多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流动人口及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现状,得出完善受教育权益保障迫在眉睫。其次,分析了我国在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建设成就及法律保障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再次,根据问题结合原因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提出建议。

2、研究意义

我国的流动人口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叶出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出发,探究目前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缺损的原因,有利于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保障困境,探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对策,促进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并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民工大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下是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3.民工子女学� 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

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

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

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

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

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 风,李 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

1、 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2. 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

3、 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

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 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合法权益”的解释",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