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13篇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个案;组织实施
Abstract:The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in theoretical less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for improving students’political quality , foster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 The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being advantageous to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course research , being advantageous to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 and the attributes ,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 Doing well the enforcement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success .
Key words:theoretical lesson of ideology politics ; practical teaching ;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 enforcement
—、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1本文需界定的两个基本概念
(1)问题研究。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授课学生,针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2)个案研究。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个别的、特殊的案件或事例的研究。
2问题与个案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的意义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进行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研究”还是“个案研究”,都会从某个方面(或侧面)涉及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如人生观问题、价值观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改革开放中的问题、“三农”问题、道德问题、犯罪问题、网络问题、恋爱问题、学习目的与动机问题,等等。学生正是通过对感兴趣的问题或个案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课堂(书本)教学内容的理解,修正其错误认识,坚定了对教学内容真理性的认识。
(2)能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研究”或“个案研究”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的创新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类研究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能为课程教学提供可资利用的材料,促进教学相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是针对某—问题(个案)而展开的,学生课题研究小组能够集中一段时间收集相关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往往有不少可以利用的东西,能够补充教师在这方面教学的不足。同时,小组成员能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往往能从某一视角、某一方面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老师的课程教学或科研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例如,有学生研究小组针对老师课堂上讲的“大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学” 的观点提出质疑,而有的研究小组则在研究论文中赞同老师介绍的这一观点;有的学生研究小组先是搜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个案(本校的、外校的和网上的),然后进行分析,写出论文。这类研究对老师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个案”的提出和选定
由于这一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开展这一实践教学的学校还不多,因而对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条原则性的建议:
1从有利于课程教学和科研出发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首先要考虑要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即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但是,要达此目的,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而好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就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研究往往是教师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学生的研究可能是粗糙的、欠缺的、稚嫩的,如果教师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有可能取得我们称之的所谓“科研成果”。而学生与老师的双重研究,对推动教学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水平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一活动开展得好,每年就可能有一批师生合作的研究成果产生。
2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3根据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和选定“问题”与“个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门必修课程具有不同的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因而其“问题”与“个案”的提出和选定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某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出的诸如:大学生学习投资效益研究、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塑造研究、大学生恋爱道德约束研究、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学业管理的个案研究、大学生学习目的的个案研究、大学生价值目标追求的典型个案分析、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个案分析、大学生犯罪的个案分析、大学新生课余时间安排的个案分析等“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课题,都是符合这一原则的。
4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相结合
现在不少大学都在大力推行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如湖南大学实施的“SIT”计划(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关键是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1组织实施的主体
这类教学经学校或院系批准后,下一步就是如何组织实施的问题。这种组织实施的主体一般为两个层次:一是开设课程的教研室;二是任课教师。教研室的任务是组织讨论、制定和实施方案,检查督促任课教师执行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则是实施方案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如果是组成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则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属于组织实施的第三层次。
2问题与个案研究课题的提出
担负课程教学的教研室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内容和特点,精心研究、编写供学生选择的问题与个案研究课题。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或提出则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研究课题应涵盖和体现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数量至少应在50个以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需要,每年应对这类研究课题进行更新。如有必要,还应对这类研究课题进行归类。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课题可分类为:大学适应、人生理想、人际关系、道德、恋爱与择偶、、上网、课余生活、勤工俭学、人生价值,违纪与犯罪等等。
3组织学生实施
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有两种组织形式:个人形式和小组形式。
(1)个人形式。即由某个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任课教师对有些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的研究课题或受条件限制只能由一人完成的课题,应当允许个人单独完成。
(2)小组形式。这种形式应当大力倡导。研究小组一般由3~5名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多于或少于此人数的须经任课教师批准。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原则上不跨班,不跨院系,特殊情况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否则会带来论文(报告)的归类装订、成绩登记与检查、查询等教学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对工作任务应有明确分工和合作要求。组长须经民主推选产生。研究选题应由小组民主讨论确定。此举旨在培养和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团队与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另外,还应帮助、鼓励学生在学术核心期刊或其他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4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
(1)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在确定选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调查(上网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书信调查等)、收集和处理资料、实验(各种情境的创设与数据处理)和统计,然后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2)论文(研究报告)格式规范性指导。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开设。低年级学生初次撰写研究论文(报告),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训练,所以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论文规范性指导。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优秀范文,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授,对往年学生提交的研究论文(报告)是否合乎规范要进行讲析。如果缺少这一指导,学生提交的论文或报告就会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很好的表述,影响学生科研素质以及科研写作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任课教师进不进行这种指导,其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学生一般都缺乏制定研究计划的经验,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拟定的研究计划,应报任课教师审阅同意。任课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以使研究计划切实可行。
5学术道德要求与教育
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有一个学术道德教育问题。教研室对此要有明确的规定,任课教师要率先垂范。要结合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向学生提出学术道德的具体要求,并强调违反者应当承担责任。
6论文(报告)提交的若干要求
包括论文(报告)完成与提交时间的要求;附件材料(如下载的资料、摘抄复印的资料、问卷调查表、会议纪录等,用来证明调查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认真程度)和光(软)盘提交的要求;文档格式的要求;论文文件袋的要求等。
7研究论文(报告)的成绩评价
研究论文(报告)的成绩评分可以由两部分构成:论文(报告)完成过程质量评分和论文(报告)质量评分。过程质量分,用以衡量小组论文(报告)完成过程的认真态度、团队精神、任务的难易程度、附件材料是否齐全等。论文(报告)质量分,用以衡量论文(报告)的质量,包括论文(报告)的格式、结构、分析、创新性、小组 总结、个人心得质量等。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则以小组论文或报告为单位进行评分,小组成员的成绩以小组得分为基础,视其表现与作用来确定。
8以课程研究论文(报告)取代传统考试的效果评价
(1)与以往的考试相比,这一改革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平时轻视课堂学习、考前搞突击复习、要求老师划重点、死记硬背的弊端,能较好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与以往的考试相比,这一改革能达到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们通过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提交这一过程,能培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如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以论文小组的形式,能有效地解决评卷工作量过大和评卷时间过长的问题,与每个学生单个提交考试论文相比,评卷工作量可大为减少。
(4)以论文小组的形式,能使学生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培养民主思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进取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对某一课题的研究,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能使学生的研究过程变成学生的自我德育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 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报告》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国学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在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如在小学阶段要求使儿童懂得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一人之间存在差别;(2)民主生活。通过建立民主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民主的良好体验,进而形成民主作风,这也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3)国家政体。公民道德教育还包括在学生中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2)有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4)有关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5)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6)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7)有关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8)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9)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10)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问题。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有:(1)个人行为的道德教育,包括礼貌,诚实,正直,纪律,劳动习惯等;(2)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如群体观念,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劳动,协作精神等;(3)社会和职业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和公民课实施的。同时,性教育也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世界各国都根据信息时代特点,把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德能力等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方面:各国都已改变了道德教育靠专设课程传授的片面做法,发展到各学科教育,校内外活动教育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德教育模式。
中国在道德教育观念上,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对现代道德教育性质与功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道德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转向道德教育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中国部分高校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渐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了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中国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由以前的"政治挂帅",跟政治风向转,逐渐把系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能力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的倾向。
中国在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时,亦由以前的形式主义,课堂灌输,逐步将系统教育与分层次教育;专门课程教育与学科渗透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口授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重说教,轻活动;重理性,轻实践;重校内教育,轻社会教育;重当前,轻未来和教育形式单调枯燥,脱离实际,一刀切等传统的陈旧做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鉴于目前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与时俱进研究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对高校来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怎样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征,正确认识全人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是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探索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成功之路,不仅对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国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比较和借鉴,引入,消化和应用,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与高校学生接触密切,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情况比较熟悉,并在有关刊物多篇,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由于在同一单位,很方便对课题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研究内容与承担的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鉴于本课题的跨学科性,课题组人员既熟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有两位课题组人员曾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课题组负责人即图书馆负责人,图书馆馆刊辟有"教育"专栏,每期刊有道德教育的有关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图书馆信息资料部有专人收集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有关信息,掌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前沿动态,充分和翔实的课题研究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
(1)建国初期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49—1965)
(2)""期间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66—1976)
(3)改革开放期间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77—xx)
2,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征(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1)道德教育内容逐渐更新
(2)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并存
(3)国际合作精神教育
(4)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3,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难题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
(2)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
(3)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
4,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1)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2)将中国道德教育与世界接轨
(3)将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接轨
(4)将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接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文献资料。
2,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道德教育研究专家的意见。
3,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运用逻辑推理,理论诠释和联络推导,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进行专题研究。
4,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在有关教育刊物发表,并将有关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罗军强(主持人)男,高级政工师湖南省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负责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撰写《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征》,《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和课题最后的统稿。
成员:石银燕女副教授湖南省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负责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撰写《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
成员:陈放明男政工师湖南省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部主任。负责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撰写《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难点》(包括案例分析).
六,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最终研究成果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研究性论文,6万字)罗军强负责,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1.5万字).主要撰稿人:石银燕
(2)《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征》(1.5万字).主要撰稿人:罗军强(3)《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难点》(1.5万字).主要撰稿人:陈放明
(4)《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1.5万字).主要撰稿人:罗军强
(5)其他论文待定。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11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理论文献和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调查了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含考察学习),补充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的有关数据,了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及特点;探索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3,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
4,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课题
2,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八,经费管理
资料费(购买与收集相关的资料)500元。
调研差旅费(赴外地考察)1000元。
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1500元。
学习培训费1000元。
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1000元。
以上5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5000元。由于该项目属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主要靠学院科研经费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新华出版社。1984.3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e.拉兹洛著《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1997.6
沉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4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二、重温德育的根本目标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三、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
如何正确评估当前学校德育的状况,首先必须了解成功德育的标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因此,我认为成功的德育首先要符合三个标准:第一,是否符合人民的整体利益(表现为国家利益);第二,是否促进所在社区的发展,体现了时空性,即时间分为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空间上是否有益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存环境;第三,是否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否以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
按照上述标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没有有机把握三大标准,在实践中,出现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的现象,很多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都只认为只要我所带的班级不出乱班,安全第一,在所带班的时间里平安过渡,就圆满交差了;第二,德育工作者眼中只有任务没有目标,对目标认识的模糊性,只有眼前的工作,没有整体长远的眼光,他们往往只是以事论事,传达贯彻学校或上级布置的任务;第三,现代教育理念的缺失,德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技巧,局限于治标而不治本,德育工作方式有待转型;第四,传统的、陈旧的德育模式惯性运动,思想陈旧,因循守旧,缺乏研究,工作思路混乱,往往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德育工作效果甚微;第五,德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前瞻性,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四、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十七大党中央赋予学校德育�
1.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2.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现有的德育方法、方式、手段,加快德育方法、方式、手段现代化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谈到教育时提出“育人为本”,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贯彻这一理念:育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德育的方法、方式、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思想教育基本是流于简单、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体罚普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否定这种教育方式,但该方式在家庭教育中仍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学校教育有所渗透和影响。现在我们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清除传统德育中一切流于简单、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禁止体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目的。我们要 现代德育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伤害学生为前提,采用间接和无形的教育,教育者运用智慧,设计情境,利用特殊氛围引导学生自己产生改正错误缺点的要求,“我应改”、“我应该……”代替传统德育的“你应改”、“你应该……”。不直接显露教育形式,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自愿接受或主动趋向于我们所要达到的预期教育目标,这就是新型德育方式或现代德育方式。我们要运用新的德育方式,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德育中感受到获益而不是受伤害,使学生欣然达到我们的预期教育目标,而不是逃避教育。
3.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求教师的观念和态度要有根本的改变。“学校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养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学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总理在2007年教师节看望北师大教师时讲“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深刻揭示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三个文明建设。因此,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德育育人观,以过硬的素质和榜样示范效应,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贡献。
4.要注重实效,加强德育工作的内涵充实和外延扩张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要将时事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到德育基地学习、参观、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有效方式进行。注意社会实践,多组织义务活动、有意义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汇演等来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德育工作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5.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文化建设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发挥模范榜样作用,文化建设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 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造一种氛围,这正是前面所提现代德育方式所必备的,学生必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发挥着主体作用,文化建设与德育相结合,必定相应地把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6.学校教育环境要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一定要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和了解在家表现,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新路子,积极协助和支持社区开展青少年活动,会同有关部门总结成功经验,共同构筑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的德育网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周济就《*关于职业教育**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特色****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 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保障:例会**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
(2).研究**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一,开展学习讨论,树立先进理念,提高干部教师素质
(一)当中央8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市工委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相继出台后,我县教委及时将文件全文通过网络平台发往县域内各类学校,要求学校及时下载后,认真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以此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颁发以后,我县教委对贯彻落实8号文件,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一是将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纳入到教委党委和相关科室的工作计划之中,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二是对学习讨论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各校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的实际,针对教育特别是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查摆班级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拟定对策。
三是在学习的形式上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聘请专家做报告,提升认识。在五月和十月份,我县教委聘请了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和中央教科所德育访问学者米裕庆老师就如何理解文件精神,如何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对全县所有学校德育队伍的代表进行了讲座,事后教委将讲座的光盘下发到各校,以便各校组织全体干部和教师学习。
四是将学习讨论文件精神与师德建设和先进集体,教师之星,人们满意教师的评选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我 因此,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师德建设。县教委开展了"第三届密云县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的评选表彰","''''十校''''''''百星''''的评选";县委,县政府还开展了"人民满意教师"的评选活动。为大力宣传先进教师的事迹,我县教委成立了师德报告团,深入学校做报告,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五是将12部与未成年人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平台发往各校,要求学校下载后人手一份,供老师们结合8号文学习使用,其中有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中学教育科在12月8号,组织全县各中学的德育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代表参加的"密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力测试"活动。
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方面使学校德育干部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机遇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广大基层德育工作者对加强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德育为首的观念,为他们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上的指导。
二,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措施
(一)结合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与《密云县中小学落实和实施细则》相结合,开展了"迎奥运,做首都文明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首都青少年的文明形象。在各校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我县教委中小教科围绕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是组织全县小学3----6年级学生开展了"讲文明,懂礼貌"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前,各校利用广播,板报,橱窗,专栏,手抄报,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北京市小学生守则》,努力营造一种倡导文明行为习惯的氛围。各校均制定出了主题征文活动方案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了中学生礼仪风采展示活动,来自全县中学的一百多名中学生通过演讲,朗诵,相声,情景剧,快板,三句半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可喜成果。
三是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为中心内容,组织开展了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
(二)加强实践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我县教委认真落实"四个一"实践活动,要求学校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一年来,全县中小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因地制宜的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张思德》等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开展了美化县城面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尊老敬老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艺术团的文艺演出,参观北京市天文馆,军事博物馆等教育场馆。有的学校还将实践活动与迎奥教育和我县"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成立"水源区环保"等各种小组,深入社区,村队,集市,通过展板,发放材料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奥运知识,教居民学英语等。有的学校还将实践活动安排在了田间地头,带领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学生每人写出观察日记或科技小论文。
在学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我县教委中教科组织开展了"密云县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评比"活动,共收到各校推荐上来的优秀调查报告120篇。此次调查活动范围广,全县25所中学全员参与;调查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了农村家庭教育,新交通法规颁布后居民的交通意识,中学生上网情况,村队垃圾的处理问题,家庭赡养老人的情况等五十多个方面。学生们用自己的视野,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发现了许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受到孩子冷落的老人们生活的悲凉和孤独;体会到了家乡巨变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人们社会公德的缺失,环保意识的淡薄等等。由此他们发出了"齐心协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老人,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呼声。活动还使同学们掌握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查,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9月份为契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今年9月份,是全国第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县教委 各中小学围绕这一主题,认真筹划,精心设计:有的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召开了我最崇敬的道德楷模(或英雄人物)的故事会;有的学校以"祖国在我心中","学奥运精神,促学习进步"等为主题,组织了书法,绘画,征文,演讲,中华传统诗歌文章诵读,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通过《足迹》系列丛书,了解在檀州大地上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家乡经济的发展流血,流汗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各校活动的基础上,教委在9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密云县中小学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征文总结表彰暨汇报演讲"活动。活动引发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育目的。有的同学在征文中写道:"《足迹》让我更加了解了密云的光辉革命史,更加了解了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和这片土地养育出的勤劳,善良,勇敢,诚实的革命前辈",还有的同学说"是《足迹》点燃了我的民族气节,激发了我对密云,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四)抓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县教委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坚持对个体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管理,主要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是将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纳入法制教育工作之中,明确写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齐抓共管,许多学校建立了党员干部和教师联系不良行为学生的制度。
二是对不良行为学生做到建档备案,在坚持三级管理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二帮一","三帮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派出所民警(或法制副校长)的帮教作用,同时坚持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的制度,不良行为学生定期向帮教人和政教处汇报思想的制度。
三是要求各校开展评选进步生活动,及时肯定不良行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在一定场合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表现好的不良行为学生及时撤销处分。
四是吸纳不良行为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对他们提出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遵时守纪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减少违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五是举办专题讲座,看法制教育光盘,案例讨论,以案说法等多样的活动,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教育。
六是加强工作交流。为了加强各校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今年上半年,中教科召开了德育主任,班主任代表参加的"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三所学校和一位班主任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五)开展德育调研,加强课题研究
一是了解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帮助学校完善德育工作,开展了德育调研活动。在对部分学校进行走访,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于9月下旬和10月中旬分别对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与学校交换了意见。
二是加强部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德育途径方法的深化研究",作为全国最大的实验区,我县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04年6月在大城子中心小学成功召开了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受到了詹万生教授,李书华教授等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11月上旬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德育整体构建"课题年会,我县报送的122件课题研究实验成果,118件分别获得了全国一,二,三等奖;13所实验校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一所学校获得"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提名奖"称号;13名教师获得"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获得了"百位德育科研名师"提名奖;我县主编的小学四年级《成长册》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五次获得"全国先进实验区"称号。课题研究实验直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初步设想,拟采取的措施
一是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下发的所有文件,光盘,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二是准备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德育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我县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是不同层次的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征求意见稿),领会精神实质,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落实学科教学德育目标,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全面成长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平台,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平台。
四是启动我县"四讲四做到文明教育工程".
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结合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我们准备实施"密云县中小学生文明教育工程",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交往生活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四讲四做到",即:在家庭生活中讲孝敬父母,做到勤问候,多沟通,做家务,关系融;在学校生活中讲明礼勤奋,做到尊师长,讲礼貌,助同学,习惯好;在社会生活中讲公共道德,做到惜资源,护环境,守法纪,不乱行;在交往生活中讲诚实信用,做到明事理,重友善,守时间,会道歉。
本着德育的生活化,生活的德育化,我们从2005年开始,将开展"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走进学生的交往生活"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市教委2005-2008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遵规守纪,迎奥运志愿服务等专题,有步骤,分阶段的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礼仪教育为重点的主题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树立首都青少年的十个文明形象。
一、思想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动员
校党委关于开展2016年“师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院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明确活动主题,精心制定活动方案。5月7日下午,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师德建设月”活动进行深入动员,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确保活动主题深入人心,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健全,活动方案明确
为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其他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参与的“师德建设活动月”领导小组,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制定了本院的师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学院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教职工进行动员,传达文件精神,确保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及任务。
三、活动内容丰富,工作成效显著
本次活动月我院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座谈讨论、报告录像及集中学习等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师德建设的主要内涵,取得了良好效果。
1、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廉洁从教意识。
我院充分利用周三下午政治学习时间及网络媒体等宣传阵地,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高校教师廉洁从教读本》等辅导教材和《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法纪法规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廉洁意识。
2、举办学术讲座,规范科研活动的有效方法。
师德建设活动月期间,我院先后邀请了南京大学高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吉根林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作学术报告。报告会上,专家们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为师生阐述了在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安全等计算机专业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在报告会现场,部分同学和老师还与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报告,不仅让师生拓宽了学术视野,强化了学术精神,同时也为推进我院的学风建设,提升广大师生的科研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开展学风建设讨论,努力创建优良学风教风。
学院先后召开了专业课、公共课等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师生座谈会,分别就教师面临的廉洁从教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及解决途径展开了讨论,重点就“本学院学风建设和廉洁从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中还听取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讨论,教师们师德修养进一步提高,学术思想进一步解放,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并且达到了交流经验的目的。
4、开展系列学风建设活动,使活动月主题延伸到学生中。
摘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新观点,它深刻诠释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阐释“立德树人”的内涵,阐述“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生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探析贯彻“立德树人”教育观的主要目标要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发展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一、科学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关于育人思想的正确扬弃;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对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报告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中首次提出的“立德树人”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教育,其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本质的新认识。二是“立德树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康德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 即教育就是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按照党的十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即道德属性的成长,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三是“立德树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报告关于“立德树人”的表述,突出强调了德性成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立德树人”教育观的现实价值意义。
第一,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教育方针表述中,就其培养规格或者质量要求来讲,始终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掌握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中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报告继承了这一思想,并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教育方针从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到党的十七大、十报告在坚持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并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或者说,用“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统率“全面发展”,这是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这一重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第三,立德树人是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出“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首次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政治报告中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这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开始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至上”向服务于人民生活幸福的“以人为本”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教育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同时,首次提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在这里,“立德树人”既是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满意教育的评判标准。
第四,立德树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和国家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这一突出矛盾、加快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关注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始终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指明了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的中心是素质教育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
三、立德树人教育观的目标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第一,“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
第三,“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 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第四,“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作者单位:辽宁警察学院思政部)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2年度立项课题(JGZXS1234)《师德为本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3篇
[2] 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动态》(双月刊)2012年第6期。
误区一: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研究方法的运用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基本观点 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换句话说,开题报告至少要告诉读者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预期结论是什么等内容。如果说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是旨在阐明研究问题的话,那么研究方法则是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的。
而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列举各种研究方法,而是展示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多数开题报告对于研究方法的阐述存在着简单列举的弊端,错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了研究方法的运用。
比如,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简单摘抄些各种研究方法的阐述,从而把研究方法的运用变成了研究方法的讲解。更有甚者把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杂列在一起,诸如列举调查法、访谈法、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等,而不知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
质的研究通常是与量的研究相对而言的,它常采用调查研究法尤其是观察法和访谈法;叙事研究也不是与调查研究并列的研究法,与叙事研究并列的通常是实证研究。况且,调查法如果不特别注明是问卷调查,那么通常意义上的调查法就包含着访谈法。
而要想走出研究方法列举的误区,最佳路径是研究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就如何叙述和呈现。比如,调查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拟如何解决,就如实地描述和展示出来。因为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区分是人为的,某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蕴涵着解决该问题的某种方法,而某种方法也总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只有当人们就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时,才会产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区别,才有了问题与方法的区分。
而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就是用来陈述研究问 题如何解决的,它与拟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虽然许多研究方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路线、方法 往往也不同,因此,研究方法的阐述不仅仅要与拟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来完成)相对应,而且要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基本对应。
因此,在阐述研究 方法时,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如果无法做到如此精细的话,至少也应该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作出讨论。
当然,解决某一问题,不仅需要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需要一套运思框架。其实,从研究方法的功能上看,众多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
① 获取研究资料和对资料作形式处理的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均属于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而对资料(文字、数据、音像记录等)作形式 处理的方法则有量化和非量化的方法。
② 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观点的方法。比如,理想类型法、系统法等就具有搭建理论框架的功能,而体现分析论证和理解阐释的典型方法则有人种志研究、叙事研究、阐释学研究、概念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个案研究等。
③ 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特定角度。而对某一研究视角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对一套特定话语系统,即一套从基本概念、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理论话语的运用。比如,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交往理论、人性论、复杂性理论等。而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观点的方法以及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大多以研究方法论或研究思路的方式呈现在开题报告中。
相比较而言,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视角,确定怎样的理论框架,对于开题报告的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虽然开题报告作为学位论文的预演和雏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实属正常,对于这些认识误区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或者上纲上线,但如果这些认识误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使之延伸到学位论文中,则会对学位论文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因此,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误区不仅是为了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更是为了完善学位论文的品质。
误区二:把主题编织当作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之所以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是为陈述某一主题的相关内容,而是通过呈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澄清拟要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是依托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来衬托出自己研究的意义。
因此,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理应围绕着拟要研究的问题,阐述别人在该问题上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进而通过揭示这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指明努力的方向。倘若研究问题相同,则应着重阐述已有研究是通过什么方法、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行的,并侧重指出自己的研究试图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的理由。
但无论是揭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有待解决 的问题,还是阐明自己试图运用的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其目的都是要通过相关研究成果的叙述来映衬出自己的研究的价值。由于研究生不清楚文献综述的要义,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大多写成了主题编织,即围绕了某一研究主题罗列相关的文献,其样式是某学者就某主题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又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还说了些什么。
比如,《论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其文献综述就简要地概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和保罗弗莱雷 的对话理论。这种仅仅将文献的作者、题目、核心观点一一列出,而没有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做法,看 似完整、深刻,但深究起来,这样的文献综述只是与该研究的主题相关而已,除了告诉别人一些相关的知识外,并没有衬托出自己研究的独特价值。
也就是说,与既有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试图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是赞同,还是反驳某种已有的观点?若是赞同,需要充实哪些新的事实材料?若是反驳,其原有观点的缺陷是什 么?自己的观点如何超越已有的见解?即使赞同,到底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其根据何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此文献综述却只字未提,从而使文献综述变成了 主题编织。
而要想走出文献综述主题编织的误区则需要转换路径,把主题编织转化为问题先导。
问题先导即以拟研究的问题为中心,充分、全面地展示、陈述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追问和解答,或者陈述对已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或材料。它与主题编织的根本区别在于组 织、阐述已有研究成果的主线、目的与思路的差异。
问题先导以拟要研究的问题为主线,主题编织则以拟要研究的主题为主线;前者以澄清、凸显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为要务,后者则以告诉别人就某一主题都研究了
自然,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需要搞清楚拟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拟要研究的问题又包含着哪些子问题,各个要解决问题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倘若拟要研究 的问题及其包含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了,那么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大致可分为拟要研究的核心(母)问题的学理澄清、各分(子)问题的逻辑阐释和拟 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的重申。
比如,在《论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中,作者通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对教育学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陈述,进一步概括为无论是正确处 理意识形态与教育学研究关系的思考,还是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裂痕的努力,抑或是异域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原创性诉求,其最终目的无外乎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而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才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也是目前元教育学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系统论证的一个问题。
这样就通过对已有文献 的综述澄清、衬托了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这一拟要研究的问题的价值。但这个拟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既有成果已经解决,或者说,对于该问题,研究 者倘若未能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则该研究仍然没有价值。
于是,在对各分(子)问题进行陈述时,作者分别综述了在教育学研究与意识形态、教育学研究与异域教育理论、教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等分问题上,学者们都说了些什么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研究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凸显了本研究的价值。最后,根据对各分(子)问题的分析,再次重申拟要研究的各种问题的意义。
可以说,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在搞清楚别人就 某问题已解决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避免了主题编织的错误,而且还能衬托出拟研究问题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廓清了所研究问题的意义。
误区三: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
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要清晰地阐明研究问题,其道理无须多讲,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对知识的宣讲。因此,在开题报告的答辩会上,老师经常追问的是你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此时,多数研究生会流露出一脸迷茫、困惑的神色。
一方面,研究生深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心里又犯嘀咕:开题报告写了那么多内容,尤其是有专门的问题提出 或问题缘起,难道老师还没有看出研究问题来?其实,这里的奥秘在于有的研究生只是在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中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错把研究理由当成了研究问题。
比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在问题提出中,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的理由有三:
① 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其论述,无论是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网络给德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抑或 学生的思想状况很不乐观,都旨在表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教育性的融合。通过揭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 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性和语文的教育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无非是想说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③运用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课堂 教学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其阐述的要点是课堂教学框架---教育叙事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场景---教育叙事的源泉。这些观点也只能表明运用叙 事对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契合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从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打通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来,就无须再论证教 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更何况,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本来是要阐明研究问题的,而大谈特谈研究的理由则不仅有违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的初衷,而且使下面的阐述(比如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而要想走出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这一误区,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研究问题。通俗地讲,研究问题就是困惑或矛盾,是在理论或实践中 存在但还没有探究或解释清楚的疑问,它主要有三种表现:
①现有的研究根本没有意识到或发现的新问题。比如,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所带来的问题,随迁子女的教育 问题等。可以说,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总会涌现出一些新专题研究的教育问题。
②已有的研究还没有运用或运用得不够成熟的视角和方法。对于同一教育现象或事实,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给予重新阐释和研究。比如,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相对于原有的哲学思辩,就是试图通过叙事揭示教师发展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③研究者直觉地预感到可能成立的新观点(相当于研究假设)。比如,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引发的重视或轻视知识的争论,有学者则认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异议也许并不是重视或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换言之,判断一个问题能否成为一个研究问题的标准是,研究的对象要么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要么是从一个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来看,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要么是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新的变化,反之,就不适合进行研究。因为研究的解题不是考试的答卷,它不是对已有答案的再现,而是 对未知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就《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而言,则可以从描述语文教学道德教育的缺失表现及其相关研究对叙事研究这一方法的忽视谈 起,进而提出拟要研究的问题。
诚然,研究问题的确定并非灵机一动地拍脑袋,它大多要经历研究方向的确定、相关文献的研读、研究问题的初定与研究问题的论证等反复酝酿、孕育的过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
这篇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品德课,小学,报告,开发,研究,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关键词】研究生;科学道德;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长足发展与研究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1]。然而,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各种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如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剽窃等。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已成为影响学术风气、研究生培养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科研事业的一个沉重话题[2]。与此同时,也使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品质,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自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1]38号),在各省(市)科技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下,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落实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掌握科学规范,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然而,如何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真正为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成才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为,构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确立体系方针和目标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应与教育的主要内容相衔接,即为崇尚科学精神、遵循科学伦理、遵守科学规范、掌握科学方法、营造优良学风。其目标是贯彻体系方针,实现教育质量管理目的的具体客观化、可量化的成果表达,体现为对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认同度和认知度的提升,对学术规范掌握和实践程度的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学业成绩的提高,优秀学术和学位论文成果的增强等,较为客观真实地体现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质量管理的成效。
2明确各级职责与权限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主体是承担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各级培养单位,分别承担各自的职责权限。如: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新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工作;各基层培养单位负责进入课题实习阶段的二、三年级研究生和本单位在岗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工作;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应发挥学术指导、伦理引导、德育教导的职能和身先垂范的作用。
3建立体系实现路径
实现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需具备三个要素,即教育实践的模式、有效性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3.1构建“ESP”教育实践模式
集主题教育(education)、方法学习(study)、学术实践(practice)三位一体。
3.1.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培育科学精神,提高遵守科学道德、遵循科学伦理、掌握科学方法的意识,并内化为广大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行为自觉。①开展分层递进的主题宣讲活动。如我院根据上海市科协、市教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博士研究生新生参加上海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宣讲会,为研究生提供与名师名家面对面的机会,使研究生不仅学习前沿科技知识,而且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不懈追求、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崇高品质和道德风范。根据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组织所有研究生新生、新上岗导师参加学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宣讲会;各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实际,采用邀请专家或观看专家视频的方式,组织对已进入基层培养单位开展课题实习阶段的二、三年级研究生及本单位在岗导师开展集中宣讲教育。聆听学术大师们对莘莘学子和科研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许,感受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务实求真和不懈追求。②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和学业安排,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诚信教育活动。在研究生中进一步加强以“恪守为人诚信和坚守学术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营造浓郁的诚信文化与学术道德氛围。③加强教育活动的总结宣传工作。突出宣讲教育特色,打造宣讲教育品牌。如在校园网上建立相关栏目,发挥新媒体优势,充分利用易班网、校园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多渠道开展宣讲教育活动,扩大宣讲教育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将科学精神建设与人文精神建设有机结合,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充分弘扬。
3.1.2加强科学方法学习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习培训等形式,使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学术引用、学术评价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强化科学规范。①组建专家讲座团。邀请来自不同研究领域、拥有不同治学经历和管理经验的长江学者、“”入选者、杰出教授、特聘教授等资深专家组成讲座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专题讲座,传授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学规范意识,避免学术失范行为发生。②强化“三自”教育。积极发挥朋辈引导作用,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开展研究生榜样人物报告会,邀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科创之星”获得者面向全体研究生讲述自身成长、成才的故事;利用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对研究生获奖论文、论文交流报告人的学术规范行为考察,并在报告陈述、交流互动过程中积极营造遵守学术道德的氛围,努力将学术道德规范和优良学风教育融入学习和科研活动中。③加强政策学习。发放《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读本》,引导研究生通过自学掌握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送审及答辩等方面规范和要求,增强研究生理论水平,切实践行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
3.1.3注重学术实践锻炼
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实践训练,加强研究生的行为自觉,实现研究生学术行为他律和自律并重,积极营造优良学风[4]。①加强学术过程管理。将学术精神、学术规范、学术创新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程教学、科研工作、开题报告、学术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各环节并制度化;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内容,将其融入研究方法论等课程中;要加大学术规范化课程和专题讲座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5]。②发挥导师教导作用。研究生导师要身先垂范,在课题设计、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各个学术实践环节,履行学术指导和德育教导的责任。在学术实践过程中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实践训练,体现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6]。③完善预警和处置机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研究生课程报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进行全面检测,警示和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利用学术不端系统加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倾向性分析,根据失范行为轻重给予处置,形成“正面引导教育引路,反面惩戒教育护航”的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3.2建立有效性评价机制
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实践开展有效性评价,既能对各项教育活动是否符合策划过程和目标预期进行客观评判,同时也有利于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为优化体系运行提供依据。可从三个维度开展评价。一是在每项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采用对参与对象进行活动意见反馈的方式,开展即时性评价;二是在一个教育实施周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阶段,采用对实施教育的主体、客体(研究生、导师、管理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前后认同度、认知度调查,开展比较性评价;三是在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如对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学位论文合格率、全国和上海市各级各类优秀成果、各级各类学位论文盲审、抽检的合格率等,开展统计分析和指标性评价。
3.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每年度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实际状况,结合各项目有效性评价结果,对学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教育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研究生的奖学评优、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培养单位及管理者年度评优等挂钩,表彰先进,警示落后,以进一步彰显优秀导向。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和特色分享,进一步提升教育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4体系优化机制建设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切实为教育的目标实现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体现先进性,关键是与时俱进,保持动态性。体系非一成不变,而须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保持更新和优化。一是及时对接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及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及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二是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分析体系运行的潜在问题,及时建立预防(整改)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三是通过召开年度工作研讨会议,全面分析体系运行状况,对体系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加以识别,建立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体系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金祥.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学术道德教育立足之本[J].未来与发展,2014(7):74-78.
[2]罗志敏.回顾与前瞻: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十年(2002~2012)[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10-14.
[3]教育部学位管理与教育司.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2011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71-77.
[4]李海明.对研究生学术不端与失范行为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143-147.
[5]朱小平,宋杰,朱琳,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54-256.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寓教化于情感、趣味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教育途径很多,作为中等职业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师,我仅就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略叙己见。
一、培养学生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就我校学生们而言,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学**惯。而在培养自制力、耐力、毅力、自信力、专注力、适度感等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钢琴教育有着它独特的功能。这是因为音乐特有的非语言性的**结构是和人类的情感、意志直接对应的。一个钢琴演奏水*很高的人,能准确地辨析音乐的极微小的差别,这是感受性极高的表现。这样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也往往具有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的精神。因此我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演奏技巧的提高,更要充分发挥钢琴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独特功能,重视对学生们优秀品质、顽强毅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1.在我上的每一堂课中,有意识地对学生们进行培养,哪怕对一种弹奏法,一个乐句或对指法、踏板的运用,都要严格要求,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2.培养学生们老老实实做人,从小事做起的品格。关心班级、热爱集体、上好每一节课,学会写课后笔记,保证每天的练琴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3.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时间的艺术。钢琴演奏的特点是演奏者*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刹那间完美地、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但在现实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们在会琴、考试和演出中怯场,由于心里紧张,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完整地表现音乐。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位学生们的演奏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演奏欲望,表演的勇气和自信心。在我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们进校前没有学过钢琴对钢琴学习很陌生,一直都没有演奏欲望,表演勇气和自信心。因此我经常**全班学生们进行钢琴展示会,每学期其中期末考试前各一次,给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注意训练思维高度集中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们科学准确地背谱,强调背谱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清晰头脑和理智的演奏习惯。第三,帮助学生们在演奏中克服技巧难关,使演奏技巧尽善尽美。我在上每堂课时都会对学生们的技术课题严格要求,让学生们懂得凭侥幸心理,靠一时的演奏热情,是学不好钢琴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二、激发学生们热爱所学专业、培养持之以恒精神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钢琴艺术也不例外。无论在智力或体力上,它都要求人们付出极大的劳动量,要有高度集中的思维能力。学生们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提高钢琴的演奏技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坚忍不拔、忘我劳动的精神和习惯。第一节钢琴课,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理想教育,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方法进行,让学生们懂得,学习钢琴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要热爱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用心感受音乐,以考上理想大学为目标。明确了目的,学生们才有可能长期地、不间断地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掌握钢琴这门艺术。
三、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中体会人格魅力净化灵魂
在正在发展中的职业中专而言,我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和幼师专业的学生们都属于初级钢琴的水*,只有极少数能达到中高级钢琴演奏水*。而学生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理解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们演奏的效果。无论曲目大小其演奏的效果都要让听众感到悦耳好听,这才是最终目的。一首钢琴作品,如果对它的创作背景、作者生*不了解,就很难使人在情感上被打动、在思想上发生共鸣。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我会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作品背景、作者生*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整个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时弹奏作品,就会按照作者的思想情绪、感情脉络去表现,而成功的演奏又反过来使学生们更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认识,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钢琴教师不仅要挖掘钢琴作品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们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宏扬爱国**、集体**精神,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 要] 学校德育急于寻求全员德育新路径,在潜移默化中明辨真德育,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德育行为的自我监控。笔者以教师的职业探究为例,运用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寻求学校德育新模式,通过“真实+优势”的开题指导,“恰当+小锦囊”的研究计划制定,“合作+沟通”的实施研究,“提炼+微课”的报告撰写以及“整合+拓展”的成果交流等策�
[关键词] 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德育;实施路径
很多学校的德育依然存在着脱离儿童的生活,忽视儿童的德育体验的现象,甚至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导致德育走向量化的道路。为此,笔者以为,学校德育迫切需要寻求一些新的突破,探寻一些新的方法,关注儿童的德育体验,让德育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一、学校德育寻求新突破
要改变当前一些不良的德育实施状况,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1.如何构建全员德育新路径
当前,小学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的转变。而,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科教师受学科本位的影响,只注重自身的学科素养的修炼与传递,对学科所承担的德育功能意识缺失。即使关注到学科的德育功能,由于缺乏巧妙的手段和技巧,很难将德育融进自身的学科中。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路径,实现学科与德育的融合,让全体教师有法可依地挖掘自身学科的资源去落实德育。
2.如何去伪求真明辨真德育
“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实践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德育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方式以简单灌输为主,途径单一,缺乏情感体验;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缺乏有效的整合模式,以致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显得苍白、空洞。”[1] 学校德育要用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德育认知与行为相结合,使学生德育认知的获得是主动的、潜移默化的。
3.德育评价如何实现个体化
德育评价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德育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很难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很难有效关注学生内在的成长。为此,我们思考,要有一种评价方式,能够关注学生的德育过程性评价,不是让教师知道去哪带着学生去那,学生始终是被考核、被量化的对象,而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去哪,怎样去那,从而实现学生德育行为的自我监控,达到个体内在的自我调整。
基于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笔者以为,运用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突破上述三个层面的局限,有效深化学校的德育。所谓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M的形式针对某一主题展开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实践性学习活动。[2] 下面,笔者将以教师的职业研究为例,具体阐述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深化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
二、学校德育探寻新途径
学校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学生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3] 德育的内化主要靠“做”,靠“行动”,靠主体体验,这是开展主题式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校园中的人和物就是德育的资源。我校开设的《走进职业世界》的校本课程,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安排的主题是走进校园中的职业。
1.开题指导:真实+优势
在开题指导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用简单的词语写一写。起初,学生很随意地出现了“崇高”“伟大”“和蔼可亲”等空洞而正规化的评价。在教师与学生深入的交流之后,学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
那么教师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呢?学生对此也充满了好奇。经过自由组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各小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爱心小队关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似乎很轻松,于是他们决定把主题定为:考试学科与考查学科教师的比较研究;太阳小队队员对教师充满崇拜,他们很想知道全能的教师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于是他们把主题定为:教师工作中的困难研究;阳光小队对教师一天都要做什么工作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商议的主题是:跟踪采访教师一天;微笑小队的队长是一位研究意识很强的学生,他们选定的主题是: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雄鹰小队另辟蹊径,他们小队有一位学霸,博览群书,于是他们确定研究主题为:教师职业演变研究。
2.制定研究计划:恰当+小锦囊
如何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走进职业世界》课程的第一单元,学生走进了身边人的职业,在了解身边人的职业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且尝试使用,比如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等。小队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方法菜单,结合自己主题的特点,分别确定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爱心小队将对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教师进行对比,于是他们选择对比研究法;太阳小队想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最终他们商议决定采用访谈法;阳光小队要研究教师一天的工作,他们觉得观察法比较好,在教师的建议下,他们采用视频的方式跟踪采访;微笑小队觉得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的选题,他们商议之后决定采用问卷调查法;雄鹰小队针对教师职业演变,采取了文献法。
虽然在第一单元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研究方法,但真正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各小队采用的研究方法又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想到了一个妙招,提供学生小锦囊,为学生示例比较研究法、确定比较的对象、设计比较的维度、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比较的角度)、得出结论等方法及过程。
有了这些小锦囊,学生比较明确每种研究方法的步骤,照此步骤分步去实施。爱心小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制作了对比研究量表(见表1);太阳小队列出了访谈提纲;阳光小队设计了观察的脚本;微笑小队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自行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
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教师对比研究量表
3.实施研究:合作+沟通
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问卷、访谈提纲等进行了调查。然而不久,问题逐步显现。爱心小队因为找到自己的科任数学、科学、体育教师,教师们都很配合他们的调查,第一个完成了对比研究量表;太阳小队调查的面希望广一些,所以去寻找学校的领导、其他年级的教师等等,但最终挫败而回。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很忙,没有时间接受他们的访谈;微笑小队发出去的问卷最终回收不到五分之一;阳光小队的问题是他们每天在上课,没有时间跟踪采访老师;雄鹰小队学霸最先发怒,小队成员不配合,最终都他一个人在完成任务等等。学生情绪低落,觉得研究做不下去了。
针对小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开展了一次中期指导,各小队抛出问题,全班同学互相支招。最终太阳小队选择改变自己的方式,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用更加诚恳的方式邀请教师做访谈;微笑小队发动全体队员的力量,用一对一盯梢法,每个成员负责一到两个办公室,发放问卷后及时回收;阳光小队重新编制自己的脚本,一是选择一位教师进行跟踪,并与教师事先约定时间。二是抓几个重点场景进行拍摄,不再全天每时每刻;雄鹰小队重新进行了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人人有事做。经过这样的调整,虽然中间还出过一些小差错,但最终各小队都顺利完成了调查。
4.撰写报告:提炼+微课
学生完成调查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提炼,对数据的运用教师特别强调实事求是以及抓住突出的显著的特征。比如微笑小队的报告中就选取了5个代表性问题做成了柱形图、饼图的形式直观呈现统计数据。
撰写报告是一个技术� 运用微课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只要有电脑的地方随时随处都可以,而且受众的范围更广,多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使用。
5.成果交流:整合+拓展
学生在真实的调查中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急于向大家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让学生的成果获得最大的效能,不仅能向大家展示他们研究的能力,在情感方面也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商议,我们发现,在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刚好有一课《园丁赞歌》的学习内容,与我们教师职业的研究主题不谋而合。通过研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笔者也为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品德课的教学找到了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W与建议中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于是,笔者决定进行一次课程的整合。指导学生通过研究,能够对教师压力、不同学科教师差异、教师工作状况等方面认识教师职业;通过小队展示,了解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尝试用不同方式感恩教师。
【案例】
问题1:您一天的的累计工作时间?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只有7人,占5.3%;8~10小时86人,占65.6%;10小时以上的38人,占29%。说明绝大多数老师一天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具体见图1.1。
问题2:一天工作结束时,您总是觉得?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虽然累,但心里满足,有83人,占63.4%;选择疲惫不堪的有46人,占35.1%;选择心里很轻松的只有2人,仅占1.5%。具体见图1.2。
……
三、学校德育走向新体验
1.构建全员德育新路径
主题式探究性学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德育资源,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融汇知识实现德育内化。具体实施路径见图2。
如教师的职业探究中,调查了解教师初印象(即研究的初始目标定位),结合初印象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各小队制定研究计划并实施,在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和成果汇报过程中与初印象形成冲击,建立新的教师形象定位,达到德育的内化;再如学校厕所文化的主题探究,先确定理想的厕所文化有哪些要素,结合这些要素选定研究的主题,制定计划、实施,在交流汇报中明晰现实与理想厕所文化间的差异与成因等,从而影响自身的德育行为。
2.学校德育更加真实化
通过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观察、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及对得到的材料加以分析和思考,为学校的德育提供了稳定的保障措施,解决学校德育工作浅表化、形式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辨别真伪的思维能力,使学校德育不再虚无和飘渺,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3.实现德育自我建构
在教师职业探究中,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主题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受教育者道德实现“自我建构”,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导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一
学校:
学院:
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大学这样过!
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在大学生活过了些许时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也养成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些习惯。在已经逝去了的时光中,有过遗憾,有过迷茫,有过悲伤亦有过喜悦~~但是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过去的翻篇就过去了!展望明天的我们都该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激情的!我的大学就这样过——
大二了,这一年该是充满着挑战的。回首昨天专业课还是欠缺了很多,看看今天,曾经落下了的一定要补上。那么,从最基础的抓起。魏老师说“底层的东西生命力很强”,所以大一上过的课都是重中之重。虽然自认为那些很没用,现在看来,当初的自己还真的是很无知与弱智。相信这一切现在意识到还不算太晚。大一最遗憾的是没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便不会再来了,大学英语六级没过这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我以为还有大二大三啊…现实却是,每个时段都该有属于那个时段的事情。那么,就是自己抽出时间来学习英语,准备12月份会如期而至的六级考试。半年前就已经买了新概念3,当初就是想好好准备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结果是一页没看,听力也败得挺惨的。那时的我…今年我成长了,会用心去备考,而且要全力以赴争取高分,为了自己不会后悔。等着我!
我们专业的方向与其他班的比很简单的,但是自己却没怎么学好。这一年充满挑战,我想挑战的是自己吧!高中时,班主任老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用心了用力了,其实事儿基本上就已经办成了。老师仅仅是扶持着那些有决心去“前进”的人们,自己能在专业的领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完全是在凭自己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的。Not complain!路全是由自己一个人在走,不要等到已经偏离了好远,走错了方向时再来埋怨老师与家长怎样怎样…不是别人怎样不够优秀怎样怎样,而是当事人本身是否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性别不� 这一年我要为自己而打好专业的基础并尽全力的去追那些跑在我前面的那一大群人,专业课是必须要学好的,这一年。不管以后是考研还是公务员都好,但现在你的专业必须要是在自己全力以赴去学习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既然活在当下就该活好当下。
专业与英语是两个方面,还有的就是去图书馆借一些古典的文学作品,多了解一些先哲与咱国家的一些领袖的事迹,读些历史。自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也算是自身素质的一种提高吧!大二这一年学业方面应该会这样度过吧,生活上就会和学长学姐们多沟通一下吧,有些不懂的模糊的就会问问他们。也会接触一些学弟与学妹,给他们指一条光明之路,让他们学好基础的知识。当然这一年的最终目标我想要到的是再升大三之前自己能有进软件公司实习的能力。因为罗老师曾经说过,学得好的两年之后就可以在软件公司实习。那么我的目标,一年以后就是这个,也许现在还差得多,但是我会努力为自己争取。
大三的时候,应该会变得成熟与稳重了吧!我希望那时的自己会是那样的,然后听说那一年会很忙,要学完所有的课,然后还会决定以后自己的人生,是考研,是考公务员,还是…选择很多吧。但现在,我只能说自己没怎么想好,那时我的选择会是什么。不过那一年我还是会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课程专业,然后做一些项目(这个发生的前提是大二的我打好基础了),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自己多一些选择。时间总会有的,即使再忙的人也会挤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会读一些有助于自身修养与素质提高的书籍,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据思修老师孜勤说—新东方的俞敏洪四年读了400本书,当然我们也许做不到他那样优秀,但是你先不做到那样勤奋,不为自己多积累储备一些知识,以后就是不想平庸也难了。计算机软件考试,据了解,我们这届的现在就已经有人参加考试了。那天知道这事时,有点小郁闷,大家一起进入这个校园的—差距竟然这么快就…那么软考就也放在大三开学与大二毕业的那个时段,并要考出比较优异的成绩。其实也许很多事情说说挺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这个报告与其说是交老师倒不如把他当成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与激励。大丈夫言出必行,应该说到就争取做到。 大三毕业之后,我期望达到的是不管会是考研还是其他,都要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然后在做人做事方面学会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就好。
大四那一年,应该是准备自己的论文答辩什么的。应该还会参加计算机软考,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技能证书。其实只要前面能打好“地基“,最后这一年就会挺愉快的,无论选择哪方面来发展,都不会让自己太过于头疼。我也许会选择考研,也许会选择就业参加工作。公务员会考的,但不会是毕业就考,因为我崇拜的人是周恩来总理,工作几年之后会为这个而行动吧!学长中有做的很好的,那个毕业讲座,我收获了很多,不管是谁,都得是靠着自己的汗水一步步的走向成功什么的。大家都不容易,磕磕碰碰的过来——孜勤老师说得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好…
大学不是一个只会空喊口号,“我不要虚度”的地方。喊口号的人,永远是弱者。大学也不是一个,四年来了,只知道迷茫的地方。或许,身处的大学,并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可是,我们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不让属于我们的时间荒废掉,多去做一些有益于自己于他人的事,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之道,不过在于:对得起自己,不给自己留有遗憾,在我30岁,40岁的时候,回想起来我的大学,还会有热泪盈眶的事情
我觉得,能做到这些,就是成功,这也就是大学,交给我们,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大学就该这样过!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二
一、昨天
伴随着6月8日的结束,12年的中小学生活结束了。而令我们向往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在高中,我们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我们憧憬大学——这个自由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开放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活跃的校园。
从小学,就被老师、家长等各类人士灌输着各种关于大学如何美好的思想,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从而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考上大学这个梦想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多了,我自己便会思考,为什么要考大学,我要考上一个怎么样的大学,我要学习什么专业,也许我心中有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模糊不清的。这使我就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之中,因此我不知道我应该向哪个方向行进。但是尽管这大海如此迷茫,可我心中有着考大学这个梦想,它成为了引领我走出迷茫的灯塔。有了这个灯塔,无论我遇到了多少个黑夜,我的终点都是明亮的。无论我遇到了多少波涛,我都会坚持走下�
因此,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梦想,梦想不仅是我们海航的灯塔,更是我们航行的动力。当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梦想就会伴我们左右。梦想就在我们心中。
二、今天
在三个月的等待中,8月31日终于来临了,盼望了12年的大学终于来临了。我提前了两天就来到了学习,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军训,加入学生会,正式上课,考试,同学、舍友聚会··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多月了,似乎我还没有从高中完全走出去,但是却又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像高中一样上课,学习。但是却不像高中一样每天的固定教室,不像高中每天要上早晚自习等等。相比高中要自由,更需要的是自主。就在对大学生活慢慢的变得适应时,我发现当初考大学的这个梦想也早已经不知飘到何处了。而心中梦想的位置也空了下来。这时候的我仿佛只知道像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到了上课时间就去上课,下课回来就要复习,到了考试的时间,就要为了考试努力,学院有活动,就去观看。从前总是自己决定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而现在却变成了这会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切变得机动起来。这时的我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纸船,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动力。
大学的时代,是一个谈梦想的时代。然而这时我的梦想却不知道在哪里飘荡着。从前我会向着一个终点扬帆起航,奋力前进。而现在,没有了梦想,我只能收起船帆,任风吹,任水打,在大海中自由漂泊。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浪费,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消耗,这样的生活是颓废的。
因此,梦想是我们的灵魂。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动力;没有了梦想,我们就没有了自主。
三、明天
有时候闲下来时我便会想起小时候的大学梦,就会想起小时候对考大学的疑惑。我为什么要考大学,我要考什么样的大学,我要学什么专业。这个问题,从前我无法回答,我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现在大学考上了,大学梦实现了,同时这个问题也需要我来回答了,并且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要考大学。到了大学,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是在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只有到了考试时候才会去学习。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要向什么方面发展,他们更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梦想这个位置需要填充,心中有了梦想,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心中有了梦想,他们的生活才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而他们现在的理想便是“为什么要考大学”的答案。
而我,目前虽然我会主动学习,但这不是自己心中有梦想,这只是高中时期留下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习惯会慢慢地改变,那时的我,会变得颓废,大学生活,对我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我现在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新的梦想,一旦有了新的梦想,我便可以再次扬起风帆,向着新的终点航行。夜深人静时,我便会思考,我为什么考大学。想起以前模糊的答案,我努力的将它捋顺清楚,结合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经历和现在的情况。我得到了一个清晰地答案。我考大学,便是为了我新的梦想。我要创造自己的事业——一个经营零售业的公司。这是我想要做的事,也是我要做的事。
这便是我新的梦想,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相信心里有了这个新的梦想,我的大学将更加有意义。我的航程将变得更加顺利,我的航向将变得更加清晰,我航行的动力也将变得愈加充足。
四、总结
大学生活已经开始,我们要带上自己新的梦想,向新的高度行进。在新梦想的带领下,我们的行动将不再机动,我们的学习将不再被动,我们的未来将会充满希望。梦在心中,大学生活正式启动。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范本三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至于学生会方面,我加入了机械学部学生会女生部,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写策划,办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对以后也会有好处。
入党篇
当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入党的时候,我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参加每次党课,学习关于党章,参加党课考试。我热切希望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党的一部分,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顺利入党,实现我的愿望。
友谊篇
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我的三个舍友。我们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非常珍惜。刚开始接触,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点不太适应。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很快我们就彼此熟悉了,组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和谐的宿舍。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到温暖。我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里的男生朋友,辅导员班主任朋友,学生会里的朋友,社团里的朋友,军训十三连的朋友,地铁上偶遇的校友……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结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