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9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而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 分以下)。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例如,在一篇题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之我见》的论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1)请简要谈谈学术界对股份合作制性质方面的争议。

(2)合作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有何区别?

(3)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股份合作制有无矛盾?请简述理由。又譬如,在《把山区经济推向市场的思考与对策》一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是:

(1)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收集了哪些方面的资料,是怎样收集的?

(2)市场有几重含义?与此相联系,你是怎么理解市场经济的?

(3)请你谈谈把山区经济推向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当然,在答辩过程中,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答辩的具体情况,答辩老师还可以适当插问。

例如,在上述第一篇论文中,答辩老师觉得学员对合作经济说得很含糊,就在学员回答完了第二个问题后,插问了“请你谈谈我国50年代农村有哪几种合作制形式,它们的性质有何区别”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答辩委员会就会了解毕业论文是不是学员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写成的,即检查了论文的真实性;也大体上摸清了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广度,以及学员临场的应对能力和对知识理解的透彻程度;同时也可以搞清论文中薄弱环节的原因。从而有利于对论文的质量和学员的知识能力作出合理、公平的评价。主答辩老师在具体的出题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地说,在三个问题中,应该有一个是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有一个是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

第二,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的原则。即在三个问题中,既要有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同时,对某一篇论文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应与指导老师的建议成绩联系起来。凡是指导老师建议成绩为优秀的论文,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就应该大一些;建议成绩为及格的论文,答辩老师应提相对浅一些,比较容易回答一些的问题。

第三,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

第四,形式多样,大小搭配的原则。

三、答辩者(论文作者)的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xx”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魉悸罚?芯啃纬裳??哦泳?瘛⒑献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 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xx”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 张舂旺

合作生活研究组: 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 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XX、2棗XX、12 学习理论,总结:“xx”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第二阶段:XX、1棗XX、1 研究阶段,分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并评选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XX、2棗XX、12 总结推广阶段,分课题完成子课题及总课题的总结报告,提炼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申报结题,在校内推广成功作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3

一、选题意义及理论依据

风险管理是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处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于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先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普及到许多的企业,如企业增设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配备风险管理经理、风险管理顾问,有他们负责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测定和风险处理等工作。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策略、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及风险管理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鉴于目前风险管理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指引》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指引》是在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及法规,吸取了国外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现有的法规及企业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出台对增强中央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指引》只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工作提出了要求,但是它的指导范围并不仅限于中央企业,《指引》所描述的风险管理的范围既涵盖了类似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公司层面的问题也涵盖了业务层面的操作问题,对其它企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现在几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能够对企业所有的预期情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够突破模糊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组织之间的界限,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按照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定期的评估企业风险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诊断报告的基本逻辑

1、通过深入分析目前目标公司的经营现状,查找关键风险点,并作具体分析。

2、了解企业自身在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方面的状况。(主要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收集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的情况,由于专业方向的原因,会在人力资源上做更详细的分析。)

3、通过前两项分析结果的对比,寻找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改进领域。重点突出企业主要风险,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切实将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溶为一体,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诊断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诊断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去研究:

第一部分企业风险评估

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外部风险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

我们将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研究企业内部风险,兼顾企业外部风险。在资料的收集上会包括企业已经发生的风险的基本状况,以助于我们考察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三个方面。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明确风险的存在,并找到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后面的风险度量和风险决策奠定基础。在风险识别之后必须进行风险衡量,以便确定其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它其实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风险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概率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方法,使风险损失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从两个方面去研究:

第一、效果上。主要收集整理分析本企业发生的风险案例的相关情况。对于企业近年来发生的较大风险损失事件,从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或影响、产生原因、事件的处理及为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第二、方法上。考察企业在识别、衡量和处理风险时的方法是否恰当,运用是否准确。是否遵循了系统周到原则、快速反应原则、量力而行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

第三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诊断与评价

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以前两部分的内容研究为基础的。

第一、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会做进一步的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企业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如图举例:

人事风险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风险管理有效性等级

风险识别

风险衡量

风险处理

第二、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第四部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第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下一步设想

三、主要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法:根据企业风险的基本研究思路,设计企业风险诊断问卷,并针对该公司和其他相关渠道发放。之后,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初步的统计分析报告。

2、深度访谈法:针对风险管理的问题,从高层到基层进行代表性的深度访谈,并整理出访谈纪要,形成初步诊断。

3、对比分析法: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对“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劣势。

四、拟解决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进行经营活动,必然会产生经营风险。因此,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消除风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而是要处置和控制风险,减少和避免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现状,利用一些战略工具,全面的开展评估工作,梳理并优化各项业务和内部管理流程,查找关键风险点。然后对照企业同步的风险管理状况,找出他们的亮点和盲点,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逐步完善该企业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风险意识,使之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方面更加的有成效。

五、参考文献

[1]国资厅。20xx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国资委网站。20xx.12.16

[2]陈丽金。管理学原理与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7

[3]陈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管系统与策略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

[4]赵原: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4

[5]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陈颖杰赵阳。谈企业整体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xx,(28):44~45

[8]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光明日报。

[9]李鹏越。张歆媛。王春宝浅议如何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20xx(1)

[10]易国锋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xx(4)

[11]王东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期刊论文]-金融经济(理论版)20xx(2)

[12]徐军。任勇。王松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期刊论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

[13]孙会。于惠川。孙建平员工招聘风险防范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xx(4)

[14]张苏串。梁嘉骅浅谈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的规避[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xx(6)

[15]余蓉。吴健。陈晓。钟庆华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和管理[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

[16]陈益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初探[期刊论文]-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xx(8)

[17]安东尼桑德斯(AnthonySaunders)著,《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7月出版

[18]高盛集团、瑞银华宝德威著,《风险管理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

论文开题报告 篇4

论文题目: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选取《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它顺应普高课改要求,而又能促进我校的各科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正确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就会产生教育创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积极进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就全国而言,许多家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校都做过,他们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科研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接爱了课改新理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学的有效性还不高。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中国的教师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的课改实践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我们应当有自己最丰富的、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的案例宝库。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为大兴安岭实验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体验学习的方法;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

(2)研究提问策略;“三清”教学。

(3)研究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及实践应用;全理设计单元教学和课时计划。

(4)研究高中学生学习模式的构建;分析有效教学案例。

(5)研究如何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6)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研究有效教师必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形成高中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高中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4、研究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学模式。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并为广大兄弟学校的教师们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集和案例集。

三):形成研究报告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根据我校有关权威教师的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合理设计。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十个研究子课题,并分别成立了研究小组。整个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二)研究方法:研究中我们要进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情况测试、集体座谈、实地观察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经验,或改变措施、调整研究计划。包括: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叙事研究法

(三)实施步骤:

1、20xx年12月上旬:成立课题组并制定《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

2、20xx年12月一一20xx年2月:第一阶段,组织十个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

3、20xx年3月——20xx年3月:第二阶段实验性研究,抽样对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修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计划。

4、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三阶段分两个步骤进行:

① 20xx年4月——20xx年3月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校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② 20xx年4月——20xx年7月:系统地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测量,研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五)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一) 第一阶段: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 第二阶段: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集和案例集。

(三) 第三阶段: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组织机构:总课题研究组由16人组成。

领导机构:

指导机构:

实施机构:

1、〈有效教学案例研究〉:

2、〈单元教学和课时计划的合理设计〉:

3、〈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4、〈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

5、〈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

6、〈三清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反思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

8、〈学习模式的构建〉 :

9、〈体验学习的方法研究〉:

10、〈有效教师必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六、已有条件和将采取的保障措施:

《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为我校的教科研提供了机遇。学校各位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能够确保研究经费。课题组各位教师满腔热情,富有课题研究经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1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 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3.1技术意义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外围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3.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

3.3经济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济意义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系统全寿命

关于绿色建筑方面论文范文集 340;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3.4伦理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无论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对立向统一的转变。

4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5.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5.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6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总结:上文中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掌握绿色建筑的一个度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揣摩,相信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6

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测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够进行条带式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成为海洋测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多波束声纳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多波束测深仪是当前能高精度高效率探测海底地貌的最好装备。不同于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在测量端面内形成十几个至上百个测深点,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回向散射强度数据,多波束测深具有全覆盖、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多波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海底地形探测,海底障碍物探测,航道检测等海洋测绘的各个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一般应用方法,探讨多波束外业测量的实施,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影响多波束测深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多波束测深内业的数据后处理,分析各个因素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应用价值:

(1)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多波束测深仪的校准及安装

(3)影响多波束测深外业实施的各个因素

(4)影响勘测数据处理的误差来源及平差和精度评定方法

(5)展望未来,介绍多波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改进及创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多波束测深系统有着单波束测深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但是,在某些场合,当多波束测量数据出现一些偏差时,却比单波束难以识别和判断,如果这些偏差数据不能够正确进行辨别和剔除,必将影响多波束的测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因此,必须对造成数据偏差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这些之中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仪器本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要视情况而定,仪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应用水槽法检验了多波束的精度,并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准备情况

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四、进度安排

20xx年3月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

20xx年4月 通过对资料进一步研究撰写初稿

20xx年5月上旬 通过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20xx年5月中旬 通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20xx年5月下旬 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1] 丁继胜 周兴华 刘忠臣 张卫红。 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的工作原理[J]。 海洋测绘, 1999(8):15-22.

[2] 李荣胜。 浅谈FANSWEEP20型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及参数设置[C]。 //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南京安泰测绘有限公司, 2009:98-102.

[3] 李成刚 王伟伟 阎军。 传统多波束与具有相干特点的多波束系统的研究[J]。 海洋测绘, 2007, 27(2):77-80.

[4] 张永昭。 影响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 广东海事局测绘大队, 2008:151-155.

[5] 李家彪; 郑玉龙; 王小波; 吴自银。 多波束测深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测绘 , 2001(1):26-32.

[6] 董庆亮。 表层声速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的影响 [J]。 测绘通报 , 2012(2):7-10.

[7] 潘贤亮; 袁士彬。 声速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2012:53-56.

[8] 董庆亮; 韩红旗; 方兆宝; 潘乐; 陈岳英; 路高峰。 声速剖面改正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 [J]。 海洋测绘 , 2007, 27(2):56-58.

[9] 赵君毅; 阳凡林; 刘智敏; 李真; 赵相伟。 多波束测深表层声速误差的动态影响及改正方法 [J]。 测绘科学 , 2010, 35(6):23-25.

[10] 吴自银; 金翔龙; 郑玉龙; 李家彪; 余平。 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27(4):88-94.

[11] 郭发滨; 周兴华; 陈义兰。 多波束测深数据出现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测绘 , 2008, 28(1):59-61.

[12] 胡佳; 李明叁; 孙强。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声速误差自动改正方法 [J]。 海洋技术, 2010, 29(4):66-69.

[13] 段福楼; 郇庆军; 王玉峰; 丰启明; 葛健; 任宪伟。 近海区域多波束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测绘 , 2012, 32(4):44-4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puzzle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理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时间:从1980年到xx年;

(2)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案例:908工程、909工程、13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1980—xx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开题报告(文体形式)

课题名称:

姓名:年级:班级:

成果形式:完成时间:指导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4、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开题报告(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分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周

二周

三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老师等

上文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9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 前沿发展情况

1、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对相关领域主要研究理论、观点、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2、本论文拟研究的内容

根据上面评价,从其不足之处切入,简单引出自己研究的内容。

三、论文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论文提纲几个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四、预计创新点(如没有可省去)

五、论文完成的计划与进度安排

六、参考文献

具体要求:

1、 4000字以上。

2、 阅读文献资料的总数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要提供5篇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核心参考文献原文。

3、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连续出版物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2)专著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译著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书名[M].泽者.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4)论文集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A].编者.文集 [C].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5)学位论文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6)专利

[标引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7)技术标准

[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8)技术报告-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9)报纸文章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N].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10)在线文献(电子公告)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EB/OL].http://…,日期.

(11)光盘文献(数据库)

[标引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L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注意:开题报告以书面(a4纸打印,左侧订)方式向导师组提供,字数不少于3000字。请在规定时日之前,按照各导师组成员数提供相应开题报告份数并交到jm办公室。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第三、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例:基本内容(研究框架):

序言一、纽伦堡审判。

二、法律家阶层与实证主义。

xx结语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请注意:著作部分不少于20个,论文部分不少于20个后记。

第四、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第五、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