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实用7篇】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精选7篇)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1

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的,有关老师的,还有关亲人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爱。

同样身为老师,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似乎很熟悉,在我们工作当中也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形,也曾做过同样的事,但是教育的效果却逊色多了。在这些老师无私的关爱下,成就了一个一个的学生。慢慢品味中书中的故事,让我受益良多。《我罚自己值日一天》提醒着我身教胜于言教,只要教师“蹲下身来看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定就能更多地理解教育的奥秘。在我们的孩子当中总有一些孩子不善表达,不爱说话,施老师在《妙手拨动童心的琴弦》一文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忠告,既然学生不爱讲,那老师就多给他们讲的机会,我们老师该自我检讨是否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缺乏了耐性,没有一双善于拨动儿童心弦的“妙手”。愿为人师者,都能拥有一双“妙手”,按照儿童身心发育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乐谱,为孩子们的童年,弹奏出一曲动人的痛心乐章。

《请沉默五分钟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校长的那句话“请你沉默五分钟后再批评学生吧!”让我陷入了沉思。面对学生的犯错以及冲突,最关键的是冷静。老师最好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老师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如何去跟学生说教呢?故事中的校长、老师用成功的事例告诉我,当我们生气时,要先沉默五分钟,别急着批评学生,别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因为沉默五分钟后我们已经不再冲动了,能够冷静面对突发事件了。在沉默中我们的理智会战胜情感;在沉默中,我们会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沉默中,我们会同时收获欣喜。我班上就有几位经常犯错,很调皮的孩子。每天处理他们的事情,我有点疲惫了。久而久之当他们又调皮惹事时,我的心情就特别差,一上来就忍不住先批评。班上的小A坏习惯特别多,老师的批评他当你唱歌,处理他的问题真让我心烦。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自己要反省了,这个孩子经常如此,说明已经养成了习惯,要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老师几句批评责备的话语就有成效的。如果老师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一味地指责、说教只会令学生敬而远之,恶化师生关系,影响正常教学。这孩子软硬不吃,我再死死盯着他,又有什么效果呢?我想今后我得尝试冷处理,首先要调整我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让自己发怒。其次,我觉得自己要学会“忽略”他。正因为他毛病多,我平时特别关注他,总是把他的大错小错看在眼里,总是急于要改变他。将心比心这对他来说也是多么痛苦的事。改变是要过程的,我应该给自己的心一个缓冲的过程,别把孩子逼急了,慢慢来或许就能达到了理想教育的结果。面对着孩子身为老师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遇到自己情绪不太稳定时,别急着处理,请先沉默五分钟,调整好心态后再采取措施,教育的效果也许会让你更满意,收获更多。不仅对孩子如此对我们身边的人也是一样的,这样你会发现人生因宽容而精彩、心情因宽容而灿烂。

感谢这本给我带来的思考。一个一个在教育一线上的老师,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讲述教育的真谛。我要以这些全身心献身教育的老师为榜样,用心地去教育好我的学生,用心去做好我的工作。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2

下午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一位小学生因为头擦破了,就剃了个光头,却被同学开玩笑说他是光头强,于是他为了“尊严”把同学打了,然后被几个老师和校长拉去谈话。

在视频中,孩子大声的吼叫、已经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这位男孩儿反复在强调两个字“尊严”,他说:学校是个小江湖,我们不能一退再退,现在的娃儿太软弱了,必须要保护自己。接着他又说:”我就算在这里站上一天,我也要尊严;哪怕他们把我打的满地找牙,我也要尊严,我不能让全校学生指着我叫光头强”。

做教师20xx年,在与孩子不断的接触与磨合中,内心越来越柔弱、对学生的情感越来越纯粹,正因为内心的这点柔弱与纯粹,使我只要触碰到孩子无奈、无助的眼神,便心如刀绞。

我不知道“尊严”二字对于大人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当一名七八岁的学生用语言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为师要做的恐怕必须是聆听;当他强烈的想与老师沟通交流时,为师要做的更应该是聆听,而不是翘着二郎腿冠冕堂皇的讲什么所谓的“政策”。在那样失控的场面下,任何政策都没有一个孩子的倾诉重要,任何前因后果都没有让孩子冷静下来重要。

我们必须承认,无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带着不同重量的枷锁,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面的制度和政策,紧紧勒住孩子们的灵魂,禁锢着他们的思维,我们不断的塑造一个个或疯狂或怯懦的个体,学生们要么成为制度的奴隶,要么成为我们打击的目标。

我们需要“蹲下来做教育”,要从孩子的世界里了解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需求。而不是站在“大道理”的制高点批评他们,如视频中的老师那样,面对已经发狂的孩子,居然发出不可思议的笑声,试问:如果这名男孩是他们的孩子,他们还会是如此的态度吗?

我想,在当时的状况下,为师者最应该做的,就是聆听。握着孩子的手,静静的聆听孩子的呐喊,这呐喊里有委屈、有气愤、有祈求拉近自己与老师之间距离的渴望,这祈求虽然表现的如此不当,让人误会。

我想,当时的孩子应该缺少一个拥抱,缺少一个理解他、懂他、并给他一丝温情的拥抱,这个拥抱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冷静下来。冲动中的个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容易犯下弥天大错。气急败坏之时,无奈疯狂之时,学校中的安全事故并不是未曾出现过,倘若这么刚强的一个孩子从楼梯上纵身而跃,我想老师和校长也不用那样文绉绉的讲政策了。

我记得儿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具体因为什么事情大发脾气我忘记了,当时的他怒气冲冲的对我大吼,我给他讲道理,他也不停的辩解,最后我无奈走出他的卧室,想给彼此一个冷静喘气的空间。没想到我走之后,儿子气不过躺在地上大声的痛哭起来。那是儿子第一次躺在地上哭泣,可以说是嚎啕大哭,不为心爱的零食、玩具,只为有理无处说、有苦无处诉,那声音至今还停留在耳畔,让我害怕。

我跑到他的卧室,看到地上的儿子嘴唇发紫,毫不犹豫拉他起来,用力的拥抱着他,老公站在我们的旁边,环住我和儿子,我们两个人静静的听着孩子的哭泣,听了好久。儿子哭过之后趴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没力气”,我说:“妈妈抱”。老公倒了温开水,等儿子喝了下去,冷静后的儿子怯怯的看着我,我知道他在等我的原谅,我小声说:“妈妈爱你,爸爸也爱你”。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至少这四年来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人越成长,心就越坚硬,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孩子的柔弱与敏感。他也有自己的底线,他的脾气也要得到发泄,当孩子不顾一切冲动起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懂得,孩子这种不当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让大人屈服,而是给长期压抑下的情绪找了一个发泄的出口,我们首先要保证他在安全的状态下冷静下来,才能进行那些所谓的政策上的教育。其实,他们并不需要那些教育,我们讲过无数遍的那些大道理,孩子心里怎么会不明白?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教育需要柔软一些,如同云朵、如同棉花糖,柔柔的包容着孩子一时的疯狂,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慢慢地修正自己犯下的错!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3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接触的多了,慢慢的明白了教师爱心的重要性。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君子更健康成长,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倍增信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我认为爱护学生应该从一点一滴开始,应该从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开始,应该让学生从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的生活开始。

我去年接的班,孩子们大多比较乖,但也有个别比较顽皮,性格古怪。一开始我不太了解,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有问题批评几句就行。可几次批评下来不但没有见效,反而更显出了其逆反心里。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也对这几个学生的情况做了了解。才知道他们平时在家就孤僻,不愿与家人沟通。在班里朋友也少,所以或为了引人注意,他们开始调皮,在班内制造不稳定因素;或干脆我行我素,放纵自己。于是,他们成了班里公认的“学困生”。

美国学者伯纳斯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提升到一个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根据这一“经验+反思=成长”的规律,在对我班“学困生”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我反思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可以说是严有余而爱不足,呆板而欠活力;工作方法简单而欠科学,粗枝大叶而欠细致。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没有给予十分的重视,没有认真的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不够,甚至不自觉的对他们有不公平的看法。事实上,一个学生,内心总是渴望被关爱、重视,渴望成功的。后来,我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切实深入实际,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障碍,多一份宽容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烦恼或自卑、自弃的思想,多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正是这恰当的宽容与鼓励、关爱与帮助,让他们排除了敌意,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把我当做了知心大姐姐。于是,他们开始爱学了,进步了......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反思与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健康的发展。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4

四季更迭,岁月不居。燥热的炎夏离我们越来越远,天高云淡、稻谷飘香的金秋带来舒爽的喜悦。 今夏、今秋,我的心情也恰如季节的更替,由迷茫、郁闷到忐忑不安乃至平和、喜悦、充实。一路走来,我庆幸自己能成为三幼的一员,庆幸遇到了可敬可亲的师长同事。刚入园,园领导亲切诚恳的话语,让我倍感亲切与友善,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更令我感动、信任;黄国君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正直、热情的品性人格,也让我初步感受到三幼和谐、严谨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我相信:这是一个能让我踏下心来工作的地方。 半个月来,由不熟悉工作内容、要求、程序到现在基本独挡一面,我的自信心在复苏,工作热情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交往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可爱,也切实意识到工作的不简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交流,每个孩子的脾气、个性,每句话的轻重缓急……它们是丝丝入扣,不容丝毫懈怠。当一个哭闹的孩子在我的安抚下快乐地玩耍;当闭口不吃的孩子咽下最后一勺稀粥;当寝室里的孩子一个个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孩子们拿着插好的玩具得意地向我展示;当大便的孩子喊我帮助;当调皮的刘尘雨对正站在窗台上的我说:“老师,小心点”、“老师,别摔下来”……我的心被快乐所包围,我的心溢满幸福。我由衷地感到工作的真意:我的付出是如此地被需要!无论做什么,需要就是存在的理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我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有人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会用爱心关注孩子,用信心提高自身素质,用责任心负起教育的使命,不断前行!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5

学校是什么?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就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越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6

爱学生,使我更关注他们的成长与未来,我的学生身心健康、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最大的欣慰。所以我会“蹲下来”平视孩子,感受他们的内心,融入他们的世界,用真诚换来孩子们的“亲其师信其道”,潜移默化中引导、感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我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针对学困生我会给他伸出“一枝矮树枝”,树立他的自信;针对问题孩子我会成为他的好朋友,与他心灵相交,找到症结,牵着他的手一起积极向上;针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我会设法补足他的缺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成了孩子们的朋友、亲人:小硕在毕业前说“我们叫您老师妈妈吧!”然后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拥抱;我在旅行中收到萌萌的短信息“于妈妈,我考上重点校了!”,还有多年后睿睿发来微信“老师,我上岸了!”,那声呼唤和那份分享让我无比幸福;健是个脑瘫患儿,毕业后自食其力,在网上打工卖货,遇到困惑会找我咨询;我们班的学霸在得知我又接了新的班级后,道:“又是一个有爱的班级!”这是对我多么高的评价。我也成了家长的朋友。沟通中,我几乎不会“告状”,更多的是分析孩子,给出建议。以至于孩子上初中、高后遇到教育问题,家长也会找我商量对策。而且我这个不善于社交的人在社会上的朋友几乎都是学生的家长。爱是相互的,成长也是共同的。我爱人调到外地工作,班里的几个淘气包主动帮我桶装水抗上三楼;玥玥告诉妈妈:“多包点粽子,我们老师自己在家过节!”。明达妈妈说:“我儿子遇到您,真幸运!”我却觉得是我更幸运,做了一名教师,遇到了这样一群群孩子和一位位家长,与他们相处让我深切体会了爱的真谛,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不洗涤着我的灵魂。

在这个过程中,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我的教育故事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7

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有20年了,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教师,教学模式也固化了。我的课堂我做主,三尺讲台就是讲。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让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把原因归结到我的年龄上:年纪大了招人烦了。但通过这三年的新课程培训后我又找到了方向和自信。

新教材的编辑是按知识的发现过程编写的,我开始总是很抵触。在讲基因分离定律时,我总是按我的老思路讲授。先告诉学生结论,再用这个结论解题,反复强化,机械记忆。每年都把学生弄得很痛苦。这个循环我尝试用新理念来讲课。先和学生们一起经历孟德尔老先生的实验过程和他曾经的疑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学生们竟然能很快的提出问题,而且有很多的问题。我吃惊和感到欣喜。有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学生们开始大胆猜想,再结合教材把遗传因子的概念引出,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顺序才想出豌豆的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有大胆的学生主动到黑板画出遗传图解加以解释,得出正确结论。我这节课说得很少,学生学得缺很轻松。没有了以前学生的那种抵触和畏难情绪。这是我真正意识到了新教材安排的合理和科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作为老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理念,不断的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跟上时代和学生的步伐,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科研型教师,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不会被学生厌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