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3篇)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也更是家长的责任,不乏有一些父母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什么都撒手不管了,盲目的认为将孩子交到学校,对其的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拥有这种观点的父母是对孩子的极度不负责任,下面就来看篇来自一位老师的日志吧!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
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
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网课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网络诈骗也同时威胁着学生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为了提醒广大学生在网课中防范诈骗,本文将就网课如何防诈骗进行探讨。首先,学生们应提高风险意识,妥善保护个人信息;其次,选择正规平台和账号登录;再次,警惕社交网络陷阱,以免被套取敏感信息;最后,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保护。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在网课上的权益。
首先,提高风险意识是防范网课诈骗的基础。学生们应该认识到自己面临的诈骗风险,并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在网课过程中,尽量避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此外,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不明附件,以免被植入恶意程序。保持警觉,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好意和神速帮助。
其次,选择正规平台和账号登录也是防范网课诈骗的重要一环。学生们应该选择可靠的、知名的网课平台进行学习,如大学提供的正规网课平台或公认的在线教育平台。同时,要使用自己的正规账号进行登录,不要相信各种“代办注册账号”的广告或链接,以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被不法分子篡改成绩或盗取财产。
再次,要时刻警惕社交网络陷阱。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课堂和社交媒体等平台,设下各种圈套,套取学生们的个人敏感信息。学生们一定要保持谨慎,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也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以免披露自己太多个人信息给不法分子。此外,如果遇到不明来历的信息或网上交易,一定要查证清楚,避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最后,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保护也势在必行。学生们可以在上网学习过程中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及时更新软件版本,防止自己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此外,强化密码使用和更改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定期更改密码,并且不要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电脑上登录账号,以免密码被盗取。
综上所述,网课如何防诈骗是一项需要学生们重视和实行的`任务。学生们在网课中要提高风险意识,妥善保护个人信息;选择正规平台和账号登录;警惕社交网络陷阱;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保护。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在网课上的权益,有效防范诈骗的发生。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才能安心学习,充分利用网课带来的便利和机会。
最近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由衷地对该书作者冯恩洪老师产生了崇敬的情怀。之所以崇敬他,道不是他头顶的那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曾先后担任的“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等等头衔,而是由衷地崇敬他从1985年受命担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开始,到20xx年主动、执意辞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为止的28年时间中,不断创造性地进行了诸如合格+特长的课程改革、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第三课堂”建设、符合ISO9001标准的20多万字的学校管理文件的编制等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生生地把一个貎不出众、平平常常的重点中学,提升为学生特长得到很大发展、各种获奖不计其数、高考上线率接近100%、一本率90%以上,在上海乃至全国享有很高声誉的知名学校。在他的这一系列成功的背后,我觉得上海建平中学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为了真正地因材施教,大胆地将一本教材,分成三种进度进行教学,也就是建平中学倡导并实行的“差异课堂”教育改革
建平中学使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方式,一本教材,三种进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管理保证选择。稍微具体点地讲是这样的:比如高一数学,分成适合学习较困难学生的A进度,适合中等程度的B进度;适合数学很好的C进度。根据全年级学生对数学这科教学进度类别的选择的统计人数,再分为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在同一时间里,这三种进度的教学班同时上课。这样使选择不同教学进度的学生都能更好地听懂、学好。在一定时间后,经过统一考试,允许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重新选择。建平中学实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较大的提高,学生高考一本上线率由1990年的40%上升到1991年的65%,稳定十年后,20xx年的一本上线率更提升到90%!这个模式推荐到内蒙古包头第二中学并实施一年后,该校的本科上线率实现了由50%到79.4%的跨越!
二、切实有效地搞好“第二课堂”,在真正培养和发挥学生特长中,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建平中学曾经花了10万元人民币购置了短波无线电台,从此开展了短波无线电项目的第二课堂。此后不久,建平中学每年在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号称“五部委军事体育项目”的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拆装机比赛中有斩获,每年该比赛设置的金、银、铜牌,70%被建平中学参赛学生获得。高考虽然不考短波无线电收发报,但是,金牌高考加分50分,银牌加分30分,铜牌加分20分。这样,不是在培养和发挥学生特长中拉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了吗?
三、为了使每个学生全面合格,从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开始搞好“第三课堂”建设
冯恩洪老师是这样定义学校育人课堂的:使用国家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的是育人的第一课堂,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允许学生选择,释放学生潜能的是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学校教育环境,称之为育人的第三课堂。冯恩洪老师认为:为了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成为有意无意中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都能“说话”的“第三课堂”,教室的四壁不必那么整洁,只要有教育意义的字画都可以上墙,甚至再宽容些,谁的毛笔字写得好,上墙;谁的美术画画得好,上墙;谁的作业做得好,上墙;谁的试卷做得又整洁质量又高,上墙。当然,建设能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第三课堂”,决不是仅仅是在教室的四面墙上做文章,还有更多的办法和措施。比如给学生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心理咨询室”、“周末饮茶会”等等。
四、为了使学校的发展更加平稳、高效,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全套学校管理制度
冯恩洪老师认为:学校管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校管理是人治。在人治阶段,学校的管理者要晚眠早起,事必躬亲;第二个阶段,学校的管理是进食到法治阶段。在法治阶段,不是谁的权力大谁说了算,而是符合这个流程,符合这个标准才是对的。学校管理的最高阶段是墙上无制度,人人心中有规范,这个最高阶段,我们叫做德治阶段。为了使学校管理从人治阶段向法治阶段过渡,冯恩洪老师率领学校各处室部门的主管人员利用18个月的所有双休日,编制了全校所有岗位的上岗标准、工作流程、奖惩条例等在内的,符合ISO9001标准的20多万字的学校全员全程过程(所谓全员,指的是学校里有一个岗位就有一个岗位的上岗标准,有一个岗位就有一个岗位的操作最优化流程,有一个岗位就有一个岗位的奖惩对策。所谓全程,是指一个学校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的全过程,每一天、每一类事都有一个操作的标准。而最优化就是在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地实现谁来做都能出这样的结果)管理最优化的管理文件。
当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出现的时候,第一把手已经不需要事必躬亲了,因为常态下出现的问题都有标准管着,因此第一把手不是管今天的学校发展,是走出今天走到未来,思考两年以后学校该怎么办,学校该怎么发展。
在推行了符合ISO9001标准的20多万字的学校全员全程过程管理最优化的管理文件之后,建平中学较快地由单一的一个学校发展成为由多个学校和分部构成的建平教育集团,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更要求教师个人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怎样实现个人的发展与提高呢?冯恩洪老师提出了以下几条途径:
1.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使人变得更有智慧的事实上,冯恩洪老师之所以能在1985年作为教育部特邀基层代表,破例在教育部香山会议上作不限时的发言并引起强烈反响,在回到上海的第二天被破格任命为建平中学校长。这都得益于冯恩洪老师长期坚持读书、思考。
2.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地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这,需要重新审视的环节。一个会反思、会读书的老师,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是一个能做最好自我的老师。
3.学会合作,实现双赢。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
这些合作既有老师之间的合作,还有师生之间的合作。
4.做复合型的老师。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
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走出了60年来中国教师的单打一,走进了三合一,在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
从冯恩洪老师的成功到建平中学的改革成功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读书、思考、实践”对于教师的成长很重要,对于一个校长或校长们更为重要。因为毕竟一个教师的作为影响的是一、两个班的学生,而一个校长的作为则是影响到全校几十个班上千学生的未来。所以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对于校长等领导们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是当今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家长最为头疼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被众星捧月般的侍候着,从孩子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父母的教育成果,也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品质、素质、情感特征等等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第,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一、快乐的原则
每天我们最关心的是孩子今天放学回来心情如何?孩子放学回家,她爸爸都会笑眯眯的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开心吗?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接下就会告诉我们,她今天生了什么事情,有没举手回答问题,通过她的描述,我们了解到她的情况。通过孩子的讲述,我们达到了轻松的沟通,也帮助孩子释放了压力,树立了自信,霖霖也说她跟她爸爸是好朋友,是老友哦!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和毅力。孩子要养成早睡早起、饭前洗手、爱清洁讲卫生、整理自己房间、收拾自己的书包、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给爸爸妈妈道晚安、临睡觉前读书等一些生活习惯。每天回家先给孩子一些时间做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决定开始写作业了,今天该做的作业是必须完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四、有创造力的赞美
现在我们家长都意识到赏识成功的重要性,你要经常赞美孩子说:“真不错!”“干得好!”,此外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你当然需要赞美他。在赞美的时候,能够明确地指出,你最欣赏他的哪一方面!
由于我们教育孩子的理念、水平有限,还存在教育盲区,希望通过交流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帮助,学到一些好的做法,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后,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祝各位家长生活美满,祝各位小朋友天天快乐、健康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
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行业,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个人进步和学习必不可少。但是,教育心得的学习是一项复杂且需要耐心投入的过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心得的体会和建议,希望能给教师们一些启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
第一段:了解教育心得的意义和目标。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育心得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教育心得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心得学习的意识,并将其作为教育生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段:积极参与教育研讨和培训。
教师们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育心得。这样的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并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专业培训课程来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第三段:注重个人反思和成长。
个人反思是教育心得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可以利用自由的时间,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思考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和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得,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段:借助技术工具和资源。
现代技术工具和资源为教师学习教育心得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教育博客和教育论坛等平台,获得各种教育心得的.分享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和体验新的教育工具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教育心得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习可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也可以是参加学习小组或师资培训班等形式的组织活动。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求知欲,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总结起来,教师学习教育心得是一个全过程而深入的学习过程。教师们需要明确教育心得的意义和目标,并积极参与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个人反思和成长也是教育心得学习的关键环节。此外,借助技术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教育心得的分享和讨论。最后,教师要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才能不断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前段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
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
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对模范进行宣传,有利于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进程,让各政法干警以模范为榜样,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让这榜样的力量在整个政法队伍中有效的流动起来,深入每个角落,每个人的心灵。这些政法模范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处处以身作则,为政法干警们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
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
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当我休闲的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中,突然,广播声把这片沉静打破了,只听广播中说,我校这天要搞一次消防演习,以备后患,具体安排是只要他一声令下我们就跑到操场上集合,只听“跑”的一声,我们都奋力冲出教学楼,那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目的地,脚下像生了风一样,跑的飞快,等跑到操场上时,已经有很多人了,回望后面,还有许多人在努力的向这边跑来,有的则说说笑笑,像是散步,脸上洋溢着笑容向这边“跑”来,因为是第一次,大家都很配合,按照老师的意思去做。
当第二次起跑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放慢了速度,步伐不再那么矫健,细细一看,大家都是手牵手一齐跑的,到了终点我就在想,如果大火真的降临在我们头上,那我们还会不会拉上自己的朋友一齐向前跑,当看到有人跌倒时,还会不会有人去搀扶他一齐逃离火灾现场。回到教室,我情不自禁的对同学们说了我刚才的疑惑,大家都表示会带上朋友一齐逃跑,他们有的说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有的说到了关键时刻更就应不能只顾自己,置别人的生命于不顾,我听了十高兴,真是大火无情人有情,我相信只要各个部门、单位做好放火措施,火灾不会发生,即使发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秩序的逃离,我相信我们必须能够战胜火灾,逃离危险区域。
放学后,同学的回答久久萦绕在我心头,他们的话语总是在我耳边回响,只要人人都能够像他们回答的那样,那么建立平安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校园这一消防演习好处十分重大,教育孩子火灾逃生,以及一些应对措施,使我们心里有个准备,要不然火灾突然降临,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手足无措的,十分的慌乱,到时候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这样使我们懂得如何在大火中逃生,只要大家都团结在一齐,大火并不可怕,人们在火灾中那份互帮互助的情感足以扑灭大火。
大火无情人有情,纵使火灾十分的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够扑灭火灾,要是人人心中都有助人为乐的想法,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那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和谐、完美,让我们一齐努力,为建设平安社会,和谐社会一齐奋斗吧!
第一段:“感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于资助学前教育这样一项具体的教育事业来说,也同样需要我们心存感恩之心。在我的人生中不乏资助我的经历,例如父母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辛勤工作,学校的奖学金和资助计划,以及社会公益机构的帮助等等。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经历过教育事业中的欢乐和辛酸,明白资助的重要性,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怀着感恩之心,并且会尽力回馈社会。
第二段: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经常会跟家长沟通,他们常常提到资助学前教育的困难,表达出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和不安。孩子们的教育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呵护,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的教育机会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然而,幸运的是,许多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帮助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第三段:作为一个受益者,我切身体验了资助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0年前,我来到一所政府支持成立的幼儿园工作,当时,这所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条件相对较为简陋。然而,在政府资金和慈善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这所幼儿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学校增设了多个安全、卫生的教室,购进先进的教育器材、玩具和教育材料,同时引入了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提高了教师素质,使这所幼儿园实现了重点幼儿园的标准。
第四段:除了来自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幼儿园的家长们也是幼儿园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幼儿园的家长组织“爱,家园,共同体”的社区活动,为幼儿园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家长们为幼儿园筹集资金、捐赠教育器材、以及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与决策,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元,体现了家、校、社区的紧密联系。
第五段:总结一下,感恩资助学前教育,正是通过复杂而协调的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学前教育,从源头上促进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争取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应当是每位家长和社会所有成员的责任,并且要我们心怀感激,付出回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良好的发展,我们的孩子们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10月初,我认真读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第7 、8 、9个主题。学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下面针对第七主题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孩子的成长教育跟父母的引导、学校的培养、老师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平时对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其中孩子的性格塑造、习惯养成、思想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本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点滴体会如下:
首先是性格塑造方面,我希望孩子拥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充满阳光、充满快乐的,童年对每个人都是最珍贵的时光,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平时鼓励孩子要多发言,多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非常重要,把孩子当作朋友相处,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家长才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沟通,孩子的心理才会更健康;虽本人不提倡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但严还是应该在当严处,最重要的是不当众批评孩子;犯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孩子犯错用惩戒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其次,良好的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自觉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现在孩子回家能非常自觉的独立完成作业,从不需家长陪着,做作业也不开小差,作为家长感到很欣慰,把作业做完留给孩子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不额外的增加孩子的作业负担;另外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给孩子首先有锻炼身体的条件创造机会,比如给孩子买付球拍,空闲时一起和孩子打球,和孩子一起踢毽子、跳绳比赛,引导孩子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引导孩子做一个正直、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好少年;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肚子饿了,吃完东西从不乱丢垃圾;见到小区里的老人,孩子能主动的问好;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要懂得关心别人;在家养些小乌龟、金鱼,经常让她关心它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洒“爱心”的种子。
总之,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关心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言传身教,父母从自我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家长的最大心愿!
通读《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头三年》这本书后,我将其操作特点概括为四项:无表扬,不惩罚,有鼓励,设界限。人们常常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正面管教则建议父母可鼓励,但不要表扬孩子。这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即“自我价值感”。本书第2章指出:“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并不是来源于被爱、一大堆好东西,而是来自于拥有能给孩子带来处理生活中的起伏和失望的能力感和适应能力的技能。”表扬会让孩子把关注点从完成事情本身的成就感转移到他人的评价上。但生活是残酷的,不会永远有啦啦队跟在孩子身边。鼓励则是具有针对性的,只针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肯定。不惩罚,则是源于对孩子大脑及生理发育特点、阶段性的了解。
非常小的孩子,大脑尚在发育,对事情前因后果的理解力和经验都很缺乏,尚未有成熟的判断力和预见力,往往会做出一些令大人头疼的行为。正面管教对此提出了一个“发展适应性”的概念,认为孩子不应因为其年龄而对应的行为而受到惩罚,这会打击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惩罚只会取得短期效果,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孩子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然而,孩子的行为也必须有界限,这不仅是为了让孩子能适应社会规则,更是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孩子需要反复尝试才能确认界限。正如本书第4章指出的:“任何一个有自尊的孩子都会感觉必须迫近你设定的界限,并且会时常对它们进行试探,只是为了确信那些界限是不可动摇的。”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崇高的职责。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xx年4月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了关爱学生活动。我深刻感觉到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的教育思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等方面的修养。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此,教师要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和教学方面的'各项规定。严肃学习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违犯学习纪律的学生要及时、耐心地批评教育,按有关规定处理。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反映出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书育人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思想,努力掌握教育规律,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结合课程内容自然恰当地联系有关思想内容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来阐述自然科学定律,挖掘教材中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将思想教育有机而和谐地渗透于课程内容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严”,又要“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朋友,在感情上沟通,在生活上予以关怀和帮助。要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任课教师普遍认为生源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对教师队伍的挑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在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及教学管理水平上做文章,与时俱进,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2、在教学中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关心要以学生的认可为标准,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感受为标准。
3、应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将来的就业前景,在初期给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消除学生的迷茫思想和消极因素。
4、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注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言行举止,努力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教学任务,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把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关心学校发展。
总之,教师们通过师德教风大讨论,对在新时期良好师德教风的目标和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师德教风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深刻的剖析,就如何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在师德教风方面积极作用的认识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党麻小学 吴家明
20xx年xx月
学校在十一月份组织八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一次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我们要行动。活动是一个演讲活动团体倡议的,他们有讲师和现成的组织实施方案,学校不用花很多精力去实施,活动得到了学校的支持。
八年级全体学生在下午第二节课在学校操场集合,面西而坐,每个班两排,一排学生,另一排坐着应邀而来的家长,整个操场坐得满满的。活动的标题条幅和铺着红地毯的讲台早已布置好。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王仪老师开讲了,演讲持续了两节课,从感恩祖国,讲到到感恩父母,再讲到感恩老师,最后又回到感恩父母的环节,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王老师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往往利用拖音来增强感情,很多学生和家长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我感触最深的有两个场景。一个在感恩老师环节。班级里的班长和课代表、小组长等班干(代表全体同学)和作为老师代表而面对着学生们站在台前的班主任拥抱。后来学生们讲胡老师和马老师的眼里都含着眼泪。我在场后也是拿着面巾纸,工作中的心酸和此刻得到学生们肯定的欣慰,都从心里涌出来。另一个场景是学生和家长拥抱的情节。看到父子、母女、祖孙们相拥而泣,我不禁也热泪盈眶了。我忆起我结婚当天的一幕。在去接妻子过门前,我们全家一早就在我的新房里聚齐了。准备出发了,在卧室里,摄影师让我亲吻父母,拍下来留作纪念。我吻着父母布满皱纹、沧桑的脸,万千感情化作泪水瞬间决堤了。父母也流下了欣慰抑或辛酸的泪。
活动很成功,虽然后来有老师讲王仪老师不如四年前的老师讲得好,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不会忘记那感动的瞬间和那天的感恩活动。活动后我们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听后感,记录下那心底的感动。
前段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________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
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中的流程优化、时间操控、学生主体的发挥等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的依托。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
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探索出高效课堂新途径。
学生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例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到底是教育应适合学生的发展,还是教育来选择学生,读了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教育观的认识。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各自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那么到底应当怎样去认识教育与儿童的关系呢?
我觉得,学生与教育的关系应当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的对象及最终目标都是学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这一点上说,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决定性作用。反之,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这一点说,教育是外因,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我想,素质教育是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形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这些素质在每一个学生或学生群体身上的最优化组合,就形成他们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观的问题,立足教育服务于学生,同时又决定于学生、改造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还应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最优的学生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优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着隐患。灾害可以分为两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干旱、洪水、台风等大自然中存在的,人类所无可避免的。当遇到以上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例如,在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的现象: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以防在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
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如果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
而现在全球所面临的温室效应、酸雨、水土流失等灾害则是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
面对这些灾害,人们应尽最大可能去防治。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尽可能的挽回更多的人的生命。
我在此发出倡议:用我们的双手去保护好地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吧!
知道自己离江湖已渐行渐远,这一颗心终将交付那幽静、清新、逍遥的田园生活,望着眼前的这帮兄弟,亦感时事多艰,更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班组教育和一些工作感言、片言碎语记录在此,但声明仅一家之言,望同行者共勉.
一、传输观念 端正态度
但凡有新员工加入团队,我都要先将一些观念态度传输给他们,以期能令他们首先端正态度,增加对工作的热爱度。
1、“态度决定一切”!你来参加这份工作,了解多少,对工作你抱什么态度?~要你做还是你要做?
2、你有没有做好迎接这份工作并完成这份工作的准备?
3、你的目标和现实的冲突、差距,你是否能够容忍?
4、你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吗?
a、家庭:对比~富裕家庭子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啃老族”。贫困家庭子女“经济差,发展空间窄,靠自己改变现状”。
b、地域、基础。
出生地:美国/香港:优势是:经济条件好,生活教育基础好。阿富汗/索马里: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好,那还有好的工作条件! 学历:文盲/小学文化:先天局限无法去完成复杂程序工作,但迎能够认清自己,不怨不弃,老实本分工作。高中/大专文化:寻找专业但不好高鹜远、空中楼阁,先放下高傲的架子,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发展。
技术:没技术:纯靠体力、用双手创造幸福!有技术:独门绝技,可依靠资本!
c、人脉关系:父母老板~你有机会继承家业资产,有家族产业。 父母政府官员~给你好的教育基础并铺好你的就业之路。 商人~自小耳濡目染,有经济头脑. 农民~旧有体制形成的劣势,人多地薄,收入低,有相当部分需依靠外出务工,在家创业规模小,同行业竞争多。俗话:‘钱只三日赚,露脸便不见!’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状况:黑道发展~走曲折路线,风险刀尖讨生活,违法违规!白道发展~亦是曲折路线…寻找中失去,失去中寻找!
d、机遇:两种方向
1、得到他人的赏识:步步高升,或获得教育培训的机会。
2、得到别人的打击:事事于你无缘,“竹蓝打水一场空”,勾心斗脚,排挤争斗,最终一无所成。
清楚了以上几点,强调:认清位置,努力做事。做“别人会的我也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那你就历害了!
二、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1、我是来赚钱的,不是要来赔钱的.
每家工厂都为了生产的需要,都会不同的设定一些规则,制定一些奖惩制度,这就要求你在工作过程中不要违规,但仍有许多同仁没能理解这一点,在这里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每个人找工作最终目的讲是为了赚钱,你肯定不想赚了钱再被拿回去或得不到,那就记住不要去违规。比如有人从你口袋里掏钱,你肯定不干!违规罚款其实也是从你口袋里掏钱,你应该感到心痛,那就规矩一些老实做事吧!
2、假如你是老板!
一个工厂内,大家违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场混乱 、场面不堪,要产量没产量,要品质没品质,你作为一个老板能看得下去吗!你认为这个工厂能生存下去吗?
10月初,我认真读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第7 、8 、9个主题。学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下面针对第七主题"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说得好,除了读书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教师合作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合作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的益处。
躬身自问:从教十六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最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要爱学生,这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价值观。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公平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这个学生是谁,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而教师就是发掘宝藏的人。这种爱的力量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用爱来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想这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当前,“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达到使学生获得通过自学来完成自我提高的能力。为了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我认为“不教而教”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说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在教育过程中“多与少”、“讲与练”、“低与高”、“得与舍”、“专与博”一系列矛盾应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解决。前一段流行一句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是感动人。而最近,有识之士指出,不能穷教育,对,但“不苦也要苦孩子”,应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学吃苦是学做人的起点。深圳人感叹“有钱难买少年穷”,这里充满了辩证教育思想。哲学家说:“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运用到教学领域,一些教师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反而提高了质量。“奇人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无为”教育要实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从而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这种
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于具体的课堂实践之中。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可以用声音素材、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等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高潮。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不光在课堂上,在课外都要注意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
三、以学生主体为中心
作为一名教师都深深地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而且,在学习中教师要乐于向学生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
四、以实际生活与情境为模版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比如还可以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这样使学生充分体验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
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要能真正代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
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自身工作,作为一名国企基层党员,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信心和勇气。百合花项目交割后,公司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寰宇的发展壮大和“卓越·共享”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公司里,我们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念,鼓足干劲,敢于创新,矢志奋斗,必将大有所为。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深入一线,做好党员联络工作,倾听群众声音,提高服务意识,实打实的为员工解决问题;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岗位,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新形势下的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围绕卓越班组建设、爱心安全文化、风控文化建设等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通过四史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如今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共产党人一路走来是多么的艰辛,我们应该庆幸生长在这个时代,铭记历史的同时,更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唯有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把既定的蓝图变为现实,在新时代走出胜利之路。
通过这次学习,可谓受益颇多,感受非浅。深深的体会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也更深的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可谓重中之重的关键。让我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较深的教育。现在的家庭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都输不起。但是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却一直是困扰每个家长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一边听着专家的讲解,我也一边在对照专家的观点,进行着自我反省。发现我的教育观点和做法有许多误区,但值得庆幸的是也有对的地方。现就自己听课后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她所接触的家庭环境其实是一个成人的环境,而学校的学习环境又和家庭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在这中间,家长和老师就承担了桥梁作用,只有家长和老师充分的沟通,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如学校此次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和老师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可谓事半功倍。又如学校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看看孩子的课堂表现,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家长也能清楚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的差异,有的放矢的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进。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那么改变你一生,就从今天起,从形成良好习惯开始。在听老师讲解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应该说是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在学校的习惯有老师会教导,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可在家里则全靠家长督促和引导。因此在家里就要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根据自己家庭实际尽量在那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教育。比如,我们现要求孩子定时睡觉、起床;做作业要认真快速;做事情要细心等,都是一些说起来很琐碎的事情,但孩子正是需要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都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希望通过努力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
曾看过这么几句话“蹲下来看儿童世界、走进去看儿童心灵、站起来看儿童行为”,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正当要求和理由需要家长站在她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只要是有道理的一般都应该同意。同时,这也能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你。
四、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家说的“三宽”,让我体会到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过于着急,孩子的路很长不要急于求成。刘老师说的让自己发脾气时照照镜子,让我知道了发脾气时的表情,面目多么的狰狞。孩子是多么的害怕和畏惧。大人在处在这种害怕和畏惧心理下是多么的恐惧,何况一个对你十分依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任何教育都是适得其反的。
只有家长学好做一个合格家长,孩子才能有进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再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孩子是会进步的。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只争朝夕的,我一定要用“三宽”的态度,来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最后让我说一句,先让我用“三宽”的态度,来给孩子一个“三宽”的环境。
两天的的培训短暂且辛苦使我很难忘,我们应该向专家学习什么,当我们工作了多年后,工作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又该怎样关注?我们应该注重与孩子的心灵的沟通,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爱心与教育》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通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国教育的重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纲要的内容有血有肉,时效性很强,各条都针对现实教育里的问题,制定了周到的策略。内容有的放矢,浅显易懂,行文流畅,脉络分明。纲要涉及到教育中的各种各样问题,如教育体制落后,缺乏灵活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方法单一,不够丰富,中小学生作业过多,减负是越减作业越多;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的创新性、综合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与社会脱轨;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投入产生了教育不均,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内容在时常见诸于报端,是社会的公众话题,我也有所关注,以下是我学习的一点心得。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应该就是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减负谈何容易。要推行素质教育,首当其冲,应该改革考试制度,不能让分数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不能让无数具有棱角的学生进了学校,都以圆形这样的成品走出学校。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否则,减负只能是空谈。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xx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毋庸置疑,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是经过立法的,地位不可动摇。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国家仍需加大力度监督,建立和健全教育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用在教育立法监督方面,也是可以的。好的.教育制度可以使坏学生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学生变坏。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投入,只有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才能谈得上巩固。
作为一个教师,自我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平等地对待、赏识他们,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让他们逐渐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学生引出误区、走出困境、重树自尊,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根本。
歌德曾经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书就像指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源于女儿班主任老师和我沟通孩子学习习惯的事情,老师便推荐这本书给我阅读。《正面管教》由美国简.尼尔森编著。它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即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合作以及责任感,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发火。然后给予更多的说教、苛责、呵斥,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体验后果。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第一、父母的行动大于说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做的事情又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说一通。也就是,“说1000遍还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实唠叨、催促、是非常无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长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确得当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长期坚持不懈。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书中提到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并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务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可以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执行规则、以及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孩子参与其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果。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认可他们的,然后再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宿感和价值感。
第三、和善而坚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体会到父母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坚定的意义在于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应该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并且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的亲子关系。我要去践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更自信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