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颇有感触。作为家长,我无论工作再忙,都会每天关心孩子的成长,不仅从生活上,而且在学习和思想上都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指出她的缺点,鼓励她的每一点进步。并且能够尽力配合学校的各项要求,和老师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常对孩子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要好好相处,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要乐于帮助同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良好作风。
二、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了解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因此每天回到家里,我都会与孩子进行一小段时间的聊天,了解当天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及时了解她的思想动态。
三、强调学习和努力是成正比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我们一直向孩子强调,任何时候学习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很配合学校的教学措施,平时积极阅读各种教育杂志,从中学习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教师联络,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四、经常带孩子出门旅游,增长见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习之余,我会带着孩子出门看看,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孩子能从自己的眼中看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使我收益匪浅,尤其是孙云晓谈家教和教子学会爱等几篇。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和成才期望也急剧上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让孩子成龙成风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性格也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让孩子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就不会有爱心。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清晰可见,但是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孩子。
我想这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但我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的家长,我愿意和更多成功的家长共同学习,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从孩子踏入校门,我才接触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这是一本集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书。通过多次阅读和学习,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书中这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还有素质教育,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支配,做家长的树立好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孩子。对照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前的我总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推给了老师,父母只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上的尽量满足就很称职了。现在有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可以从中学习技巧。书中一些失败的教育案例也能让我们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一角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闲暇之余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本书就很好的教会了家长怎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一卷中关于《你会正确运用表扬吗》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
很多家庭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在家中,有时在孩子行为正常时不注意孩子——该给而没有给予表扬;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孩子——批评太多,结果家长一遍遍地喊,孩子却充耳不闻,最后生气只好借助于打骂。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表扬使其得到注意,而对错误、不良习惯则用忽视加以转移,则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家庭教育中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表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
认识到了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性,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这样做: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
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关爱与引导,决定了学生的气质、素养与发展,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学校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成为学生成材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家长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有时会在与家长沟通中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啊,他就听您的话,我们说的话他总是不听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虽然与家长沟通时还会说要多听听孩子地心里话,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从谈话的效果而言,往往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次《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文章学习,家长们也对教育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有的家长阅读后感叹到:大人与孩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经常站在自己世界的角度去解决孩子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教育孩子,其实这样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后来才明白,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是要我们家长站在与孩子同样的“高度”,而不是以俯视的姿态去对待孩子的人生。
的确,每个孩子本身拥有爱玩的心理,这一点与成年人大为相反,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教育孩子时抓住他爱玩这个天性,将很多事情转化为更游戏化的一些方式,而不能对待孩子的语气与普通成年人之间对话的语气相等,我们反而更要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用他们世界的语言,来交流与沟通。
很多家长会向老师反映这类令人头痛的情况: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儿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听英语、睡觉等时,孩子会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威胁,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为什么你下的指令孩子不听呢?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
例如早上叫孩子起床这件事,有的家庭给给孩子定好了闹钟,每天早上7:00起床,可是家长还经常会在闹铃还没响的时候就叫他,好不容易叫醒了,孩子又赖在床上不起来,即使起来了,穿衣服又是挑三拣四,洗脸刷牙磨磨蹭蹭。
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孩子为什么起床磨蹭,不听指令,读了文章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大人不遵守规则。既然之前已经约定好了,并且给孩子定了闹铃,为什么不等到闹铃响了再让孩子起床?孩子会认为这样不公正,对孩子来讲,她会觉得让她遵守规则,大人为问么不遵守规则?这不公平,他自然是不愿意去立刻起床的。
2、要求表达不明确,打开衣柜让孩子随便选择,目标太多。应该早上穿衣服只给拿一套,最多不超过两套,不能在ABCD很多选择中让其选择,不能用商量和试探性的话语,让孩子理解模糊,无法行动。
3、一直重复的催促、唠叨。其实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家长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催促。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不断地学习充电,这样才能在面对孩子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问题时,选择更合适而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长。
有人说:现在社会上干什么都要上岗证书,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当父母好像不需要什么上岗证书。其实,在所有的职业里面,如果做父母可以算是一种职业的话,则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父母了,而做个合格的父母自身决不是有个上岗证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当然也没有哪个机构给父母发上岗证书,但作为父母自身则应该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家长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学习别人家教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家教事业和家教理念,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成功的孩子而奠定基础。可是怎样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所思考和学习的。
我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看一些家教书籍充实自己的家教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书中不仅有专家们对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也有家庭教育真实的案例,还有许多优秀父母的成功经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还懂得了自己在家教中的一些不足。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1、培养孩子的自信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能行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孩子克服困难受到表扬时,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得到强化,他会比原来更加努力,再向各种困难去挑战,相信自己会比原来更强。我看过一本书中说“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的环境,并尽己所能的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恰当地教诲、指点、鼓励和奖惩让孩子充分地尝到成功和失败的滋味。在尝试中体验战胜困难或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快乐,刺激自信心的增强。”我觉得这样做,至少可以使孩子找到自信或平衡。
因此我们家长要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加倍小心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他们自信的翅膀长满了丰满的羽毛时,再让他们经受风雨的打击。我在女儿小的时候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每当孩子伸手自己想做一些事情时,我总是对她说你还小,做不好,然后自己就出手相助了,后来孩子变得不爱自己先动手了,没次做事之前都问我:“我行不行啊”?幸亏我通过学习发现了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自信才没有毁在我手中。
2、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人是很容易受客观环境影响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孩子将来要想在社会中立足,仅仅凭着书本知识是远远不行的,孩子必须有获得生存的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保证。
3、激发孩子的兴趣
人的需要、兴趣、魄力对创造、发现、处理未知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在强烈的兴趣的驱使下,往往能发挥出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奔放的热情,去完成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与创造。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让他感觉到如果学习也是一种玩的话,那么主动学习自然而然的就不需强迫了,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如果从小养成了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女儿已经上二年级了,作业都是自己主动完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并且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很少出现过作业忘记做和不带作业的情况。用孩子自己的话说:“我把学习的事情解决了,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去玩了。”孩子把学习和玩当成一个有关联的事情,自然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痛痛快快玩的前奏了。
4、把教育贯穿到生活中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皆有教育。作为家长,要留心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契机,让一些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有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们我会鼓励女儿主动给老人让座,让她在让座的过程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在路上看到比她小的小朋友摔倒我会鼓励她把小朋友扶起来,遇到受伤的小鸟我会鼓励孩子把小鸟带回家,并帮助小鸟养伤,然后放归大自然。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情,让女儿知道了奉献爱心、助人为乐其实就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这远比空洞的说教更生动和有用的多。一种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天两天的突击学习就可以学到的,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反复强化、巩固,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应该贯穿生活的每个角落。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作为家长我会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家教的素质,更新家教理念,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我坚信只要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南宋时期大学问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说,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见,这都是因为有源头清澈的活水。思想源头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获取新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就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很难去做,因为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光荣。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也使当父母的非常头痛。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父母课堂这个栏目,因为在家庭教育这个新课题上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父母应该是学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书中有几句话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这本书中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民主的、客观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等等,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确实不少启发。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1好父母是学出来的;2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4好成绩是帮出来的;5好的沟通是听出来。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二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三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唱歌,画画,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四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三
看到一篇家教文章《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故事里说母亲问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母亲原以为儿子会说我们可以一人一个,没想到孩子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有多么失望。
她本想训斥孩子的自私,不孝顺,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时候,她改变了主意,她温柔的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儿子眨眨小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给妈妈!“瞬间,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我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他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因为她退后的等一等,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也为这位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学会倾听是一种爱的能力,即使是最爱的家人之间也会有误解,给他人说明、解释的机会可以让爱更清楚明白的传递。
沟通也要学会等待,这需要足够的人生智慧,但你发现孩子的回应不如所愿时,家长要能够不露声色,思考沟通方式等待交流时机,抓住适当机会来教育孩子。然而大多数家长性子急不能等,一遇到问题,要么大发雷霆,要么唠叨没完,本来正确的事情很容易变成孩子抵触的说教。
沟通也是需要艺术的,第一,听孩子把话说完,在听孩子表述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我们最大的耐心,我们不仅听,我们还要微笑还要点头,甚至于我们还要有诧异的表情,比如说是吗,真的是这样吗。太棒了这么好玩,这么有趣,你们班孩子怎么这样,太有意思了。我要是你们班孩子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这样讲了以后,让孩子就能融进这个集体,它能热爱这个集体,听点头微笑赞许,这是我们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做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学会反问,比如说孩子讲完了,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什么?他会有很多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他会讲出很多看法,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你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怎样处理会更好,激发他思考。而不是说你说完了,思考完了,该答案了,作为我们每一个朋友都有想法,都应该得到一个基本的答案,那就是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其实我们与孩子交流就是想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人际交往学上说,沟通的最好的效果是取得积极的的良好的回应,我们绝大多数朋友在与孩子交流方面谁说的多,我们说的多,我们是一言堂,孩子的一句话,我们就能讲一大堆,所以第二个要会问。
第三个是原则是给孩子提建议,孩子讲完了,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表述,爸爸想法和你的想法有点不一样,你可不可以听一听。在前边两个过程中,他会听我们答案吗,他会听的,或者说我的想法和你有点不同,你可不可以听一听,好了,当他想听当他愿意听,我们就说。
有了这些艺术,相信等待、倾听、沟通将变得更加完善,和孩子的关系将变得更加融洽。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期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完美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构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忙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就应尽好教育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用心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带给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期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期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务必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期望孩子有职责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期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就应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期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2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
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主角,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
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带给的帮忙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是 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教育孩子,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是我们做父母的光荣任务和应尽的职责。一个孩子从婴儿到成人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成长在父母身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已被无数事例证明了的一条科学原理。
古有“岳母刺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流传,外有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等幼年受教于家庭的成长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和成才期望也在急剧上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但要子女成龙成凤,笔者认为父母自己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那么如何作一名合格的家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要爱孩子。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成长中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爱,父母的爱给予他们关心、保护和帮助。让孩子感悟到温暖,从而懂得爱父母,让他们形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习惯。同时父母对子女的爱又要恰到好处,否则就成为溺爱。同样异致上述悲剧的产生。
(2)要对子女寄予厚望。父母对孩子的厚望就是对子女成长发展的殷切期望。期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实现的动力而发挥作用。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儿子刚上小学时,数学成绩总得不到100分,我就对他说按你的水平是该得100分,妈妈相信你,果然正象我期待的儿子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会传给子女,并使他们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动,最后异致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3)父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修养是指个人经过培养和训练,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教育者必先要自己受教育。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和最长久的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子女的重担。要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加强心理素质修养,有效处理孩子在成长中所碰到的问题,成为孩子心理发展的楷模;要加强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修养,得心应手地促进子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总之,要做合格父母所做的有很多。不管怎样我觉得,做合格的父母,要把生育、养育、教育子女三者融为一体,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母亲认为应该做的体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说到教育孩子,我觉得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在情感上认可你、接受你。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孩子有时放学回家很不开心,我就会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啊?她就会把在学校和小同学发生的不愉快一五一十的讲给我听,我就会帮她找原因,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化解开来,她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我们就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寄予美好的期望。孩子优质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一生的目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但一系列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而我们付出那么多孩子还是学习不好?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总是为他着想而孩子却不领情?为什么孩子不按照我们铺设的路去走呢?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教育也会出现偏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增加矛盾,孩子就会和你唱反调,你越让他向东他就越向西。所以我们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非常欣慰的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的及时出现,为做父母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使我在困惑面前看到了希望,也使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试想如果父母三天两头吵架,说脏话,孩子会有好的性格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表率。有句话说得好“共成长,我先行”。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和谐的家庭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父母能够认真学习、读书、看报,孩子也会主动去学习。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一旦孩子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有些家长,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非常高兴,考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感觉有压力,考不好时回家也不敢说。以前我也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考试考不好,回来我就臭骂一顿,孩子憋憋屈屈的。后来他就考好了回来告诉我。考不好,我要是不问,她也不说。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我就慢慢的改变了我的做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问她,又考试没呀?考不好时回来告诉我,我也不再发火了,我会鼓励她,让她加油,只要你努力了,下次一定能考好。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就会知道努力学习了。
除了学习之外,更要关注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把孩子放在一个大的世界里。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爱好,让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去发展。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依赖父母。比如早上起来让他自己去穿衣,叠被。晚上睡觉前自己去洗脚。有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孩子说啥是啥,要啥买啥,一味的娇惯,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物质条件上与过去的哪个时代来比,都是天壤之别。所以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引导,决不迁就。
通过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关心别人、有爱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做好事的同时,享受快乐,而在爱心奉献时也要考虑别人的需要与感受。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她每次在家和小朋友玩儿时,都会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与伙伴们一起分享。每次在家吃水果的时候都会先让一圈,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然后自己才吃。
第二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培养好习惯。比如:写作业拖拉,可以用书上说的加减法的方法,也就是比以前快一分钟或慢一分钟的方法,让他通过与自己的时间赛跑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先让孩子感觉到了再教育,我觉得这种方法就特别好。比如孩子写作业时,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前完成了有奖励,没按时完成要惩罚。
第三点就是教会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耐性。比如:以前遇到我和别人打电话时,她要在旁边大声说话,我就会对他发脾气,结果孩子很不高兴,不理我了,她会认为别人比她都重要。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和别人打电话之前就会先让她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跟她约定好妈妈打完电话再和你一起做游戏。这样她就再也不吵闹了,会耐心的等我把电话打完,确实很有效果的。
自从开始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和对孩子的态度。经常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和她做朋友。这样会把我们的距离拉得很近。遇到事情,无论她做的对与错,我也不再发火,用平和的语气和她讲道理。有时还和孩子一起唱唱歌,做做游戏,孩子每次都很开心。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也在一点点的改变。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它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本发人深省的好读物——《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说来很惭愧,我以前似乎从来没有系统地看过比较权威,比较业的家教书,所以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书的目录,发现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书籍,光是目录就足以让我震撼!
书中既有教育专家们的分析指导,也有真实的案例及许多成功家教经验,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平时教育孩子的很多误区,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序言写道:“孩子呼唤我们的改变。”
首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时,不能动不动强调和带情绪说话,因为过多的强调,会减弱孩子的信心。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上都犯一通病,就是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父母应用温和的态度,平和的语调去问孩子,了解原因,不要乱批评,最好是一对一,这往往更能让孩子接受,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凡是扯着嗓子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我们应改掉暴躁的脾气,急躁的性格。
其次,学会了放手,自从孩子踏入校门,我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陪着孩子写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教她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应付了事,稀里糊涂写完后直接丢给我检查,结果考试经常出现审题不认真、丢题的想象。虽然孩子丢三落四在所难免,但也是我包办代替的结果,我决定以后适当放手,写作业不再盯着她也不检查,对提高自理能力、培养独立意识会有帮助。
再次,我觉得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是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
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发。
阅览了二十卷《中国妈妈和北美妈妈差别在哪里》这篇文章,一丝感悟涌上心间。其中“北美妈妈不重知识重能力”“北美妈妈怕孩子上兴趣班没兴趣”“北美妈妈不看重出人头地看重生存本领”道出了中国文化的差异,尤其针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现状,这肯定不是崇洋媚外!
如今我教的大班,为了让幼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殊不知幼小衔接绝非一蹴而就,过早过量的知识灌输,很容易导致幼儿学了知识毁了兴趣。关于幼小衔接,有的家长认为就是让孩子提前学拼音,识字1500以上,会做100以内加减法,刚上小学就样样成绩好;有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逐步适应不睡午觉,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对小学充满期待,等。殊不知,理想的幼小衔接远不止这些。
在目前中国教育现状下,理想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必要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三者缺一不可。真正做得好的幼小衔接,应该拉长至整个学前教育,根据每个年龄段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步步为赢。大班后阶段的3个月时间可以应下急,突击识字、算术,但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则更需要长时间来养成和巩固。
对目前及其走俏的拼音、硬笔书法、看图说话等幼小衔接辅导课一“座”难求的现象。“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犹如拔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孩子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更有不少小学老师发现,小学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一些提前学而本身习惯和能力没有养成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基本老本吃光,优势丧失,而另一些孩子则后来居上。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才能让孩子不光赢在小学一年级,更赢得整个人生长跑。
拼音、算术等知识技能对孩子建立初期的学习自信有一定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也是孩子的软实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孩子进入小学时迅速融入集体,和老师、同学建立友善的关系,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而,作为还是学前期的孩子,不应要求他们能学多少知识,关键是有品质地玩。“玩”,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无意识无计划地“散养”,而是在游戏中运用动手实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孩子的兴趣,从而产生“玩的质变”。如:小班是想象创造力发展的启蒙阶段,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里默数。但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旺盛的开端,成人认为十分混乱的画页,在孩子眼里,每个点、每条线都有特殊的表达内涵,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瑞吉欧教育体系)。而4岁,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了,是发展孩子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最好时期。5岁呢,孩子的自我控制与忍耐力达到了较高峰,孩子的时间意识(有意注意)也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
我们中国的孩子在想象创造力、交往沟通能力培养方面需求强烈,对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家长最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而最好的方式是游戏。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