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热门31篇)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从教小学20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课在##区党校教学中心301号教室进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为第五期师资班(法学专业)的学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吸引着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级党校的教师。随着陶教授“九个维度”的层层递进分解,随着解惑、答疑、沟通式课堂研讨及互动展开,我们不仅饱餐了一顿教学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们的观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下自已的心得体会:

一、“持久敬业有热度”,这是陶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维度

“敬业”,这是我们通常思考的问题,但“教师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业的热度”?我们却没有认真思量。陶教授从“利己”和“利他”两个角度解读了保持敬业热度的必要性,让我们直面正确对待教师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身为“党校人”的责任:要把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就必须做安心于党校,乐于党校事业有心人。我们认为,保持强烈持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个“党校人”深省的一个深度话题。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讲授的第二个维度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要增强党校教学实效性,党校教研人员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一要放低身段,虚心学习;二要正视不足,经常反思,才能保证“积累功底有厚度”。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和正确对待学员对我们的教学评估,重新调整自我学习的态度,在打造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让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唯有“积累功底有厚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成为可能。

三、联系实际授课,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重要原则

如何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才有效?我们在教学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往往未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效果,陶教授在讲授“联系实际有密度”,以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大家把握联系实际的“密度”,启发大家捕捉身边的亮点。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地获得第一手材料充实自己的教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针对教师现实中存在的挖掘问题不深、提炼观点不精、激发学员参与教学不够等问题,陶教授又从挖掘问题有深度,提炼观点有精度,架构层次有硬度,征引论据有广度,驾驶过程有高度,激发参与有强度等六个维度循循善诱,让大家茅塞顿开。如,广征博引所需论据,是陶教授在课堂上特别强调的,党校教师在授课时,为了避免空口无凭、“孤证无援”,以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要求党校教研人员广征博引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有关材料,切实做到厚积薄发。让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思想精华为自己所用,帮自己说话,增强自己所讲授专题课的可信度。

总之,增强教学实效性是教学培训工作恒古不变的话题,也是我们党校教研人员的共同追求。陶教授《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一课,精辟透彻,有理有据。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培训党校教师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在陶教授的引领下,保持持久的敬业热度,摆脱原有的思想桎梏,放低身段,虚心求学,不断积累教学功底的厚度,完成党校在新时期的培训任务。我们将在教学改革中,把##教授在“九个维度”中贯穿的教学理念,融会到新时期市、县(市、区)和乡(镇)党校的教学实践中去,使党校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厚实的增强。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11月28日下午,我到昆十六中听了三节课,感触颇多,现与大家分享。三位老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的《人的性别遗传》。总体感觉三位老师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使用了学案,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魅力。

余老师上课稳扎稳打,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一段《超生游击队》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用五子棋模拟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张老师上课一开始用图片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是男孩、女孩?最大的特色是学案的使用,每个教学内容都以学案为载体展开,小组讨论的时间充足,有利学生能力的培养。

杨老师上课是最有激情的一位老师,气场非常强,通过问题串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都控制在她的掌控中。乒乓球的游戏也给这节课增色不少。建议:板书上应再考虑如何体现一节课的主线和精髓,补充多媒体的不足。

评课时李老师的发言深深映入我心,教学应站在教育的高度,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讲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落实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委组织的暑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认真听取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感觉受益匪浅。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沉浸其中,感慨颇多。如在《一名称职的服务者》中,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言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有的文章为我解了惑:如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特别是找到了学校新推出的管理举措的影子:如《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学校近年来对教师满意度调查的重视与《提升满意度》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注重班队合作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理念措施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郑校长的文字让人启迪,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说出了许多人感觉到了却没有想到的话,更说出了许多人压抑在心头却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教师们的痒处、痛处、伤心处,把人一下子照亮。于是,边读边怡然自得,边读边拍案击节,边读边痛苦万状。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6

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都会遇到一批“问题学生”,他们有的在品德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不好,有的存在心理障碍,有的学习态度不佳……如何帮助和教育这些孩子,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王晓春透过《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告诉读者,面对“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向医生那样,理清思路、注重诊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的,不能期望用简单的“三招两式”化解,如果教师不能够找准问题之所在,往往还会激化矛盾,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

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化水平吗?从王晓春的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希望。他有关问题学生的类型划分和诊疗措施,大多具有可证伪性的特点,教师拿去就可以使用,使用之后就会见到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提高教师应对学生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循着智慧型教育的路线走下去,多提炼出一些教育教学领域的葵花宝典,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7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

学习过后,感慨良多,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自己的语言,如何让他妙趣横生;思考自己的眼睛,如何让他传神丰富;思考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思考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涌泉;思考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思考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思考自己的灵魂,让他崇高圣洁。总之,留下的思考太多太多。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8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9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要让学生会学,得让学生想学,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而后,我让画好的学生说是怎样画的。学生说:“先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这个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这条直线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线的地方上点上一点,把刚点的这一点和直线上的这一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我又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出这种画法的,学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画出90度的角。”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孩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丁莹同学非常聪明,他能把我们刚学过的“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垂线相交的角是直角”联系起来思考,他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会动脑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新的问题时,会像这位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解决新问题。此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更积极了,思路也很广,也很特别,在他的带动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就是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能解答哪些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一一提出来,根据已知条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些能帮助解答最后的问题;或者看最后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条件中是否给出这些条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题里有条件能解答新问题为止,最终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进行这种分析思考的训练,会逐渐养成勇于探索问题的好习惯,变得思维敏捷,聪明好学。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打啊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是作过激励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平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给学生,取代学生思维,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试试看,一开始我们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训练有数后,你的收获是惊人的,可喜的。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委组织的暑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认真听取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感觉受益匪浅。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沉浸其中,感慨颇多。如在《一名称职的服务者》中,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言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有的文章为我解了惑:如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特别是找到了学校新推出的管理举措的影子:如《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学校近年来对教师满意度调查的重视与《提升满意度》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注重班队合作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理念措施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郑校长的文字让人启迪,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说出了许多人感觉到了却没有想到的话,更说出了许多人压抑在心头却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教师们的痒处、痛处、伤心

处,把人一下子照亮。于是,边读边怡然自得,边读边拍案击节,边读边痛苦万状。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首先,要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必须先尽快转变态度。我之前是一名数学老师,之前对英语教学了解不够深入,对开展英语教学造成很大的压力,通过国培教育,让我在自身学习与传授知识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最突出的是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走出了之前的心理压力,端正了思想态度,增强了教学信心。

其次,要充分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将影响千万人的一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要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英语教师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有位突出,要不断剖析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的学习,不断实践。

一是通过与老教师经验交流,发现了自身的差距与改进方法,对我来说最重要就是不断加强学习。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要时刻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加强沟通交流,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要充分认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仅能发挥的辅助作用。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所能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在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限的知识塞给学习。

三是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再次,让兴趣变为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渲染气氛,引发兴趣。课上,自己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英语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沟通情感,培养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所以自己要在情感上多付出,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让学生真切的感到老师是真心的要帮助他。他们才会大胆的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是教学灵活,保持兴趣。这里面,我主要指对课文的处理和问题的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少设置过易和过难的问题,多提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积极思考,表达和展示自己。

培训是结束了,但对于我来说,还远远不够,未来的路还很长,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真的很重大!我会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英语教学法,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自我评价。我将不断的学习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会在英语教学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4

“教者父母心”,“学生事,无小事”,参加老师工作一年以来,尝遍酸甜苦辣,蓦然回首,发现收获颇丰,尤以上面两点为重。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尽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却是踌躇满志,正是凭着这种热情以及跟学生亦师亦友的优势,我的工作逐渐上手,慢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学生的周记,在平淡中一页页翻过。每次批改周记,都像在无边的沙漠中艰难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现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绿叶,给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经注入一丝激情与活力。

突然,一位学生的周记让我紧张了起来。

“老师,你不是一个关心学生的老师,我对你挺有意见的。”

我心咯噔跳了几下,没看错吧,揉揉眼睛,没错,一直以来,我挺自豪的,自问能将班管理得不错。原来那个打架,旷课现象时有,第一次连续几次考试“稳坐”倒数第一的班级,现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丢掉了“差”帽子,没想到同学对我却颇有微词了。

“你根本就没把学生事当自己事,这次期中考,我这么努力考,成绩终于有了很大进步,本以为可以向家人报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绩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师都知道,可排名时为什么没加上?还有考完试后,我上课走神,成绩又退步了,你都没发现,你一点都不关心学生。”

我愕然。这位学生政治加少20分,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师一起改过,重新输进电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脑子里填满了愤怒和不屑,瞬间变成了一个充足了气的氢气球,一个针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让我眨眼间爆炸,气冲冲地找来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语气非常地不友善,把学生吓得小声嘀咕:“你们就是没加嘛。”我气不打一处来,声音提高到八十分贝:“没理由!”

她胆惊心跳地拿出全级排名单给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没加!怎么会这样?与政治老师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来改了以后忘记在电脑存盘了!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释为时已晚,对学生的伤害已造成。学生一脸的无辜“老师,排名没出来之前,你为什么没看看呢?你应该再仔细复检一遍啊,这次我这么拼搏,又不能向家报喜,很沮丧。”尽管我一再保证会亲自打电话与她家长解释,可是学生还是开心不起来。

终于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论用哪种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师是在运用技巧而缺乏真诚和尊重,一旦学生认为老师有错,缺乏尊重的时候,就可能心中有阴影,产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产生对抗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真心的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学生事,无小事,事事关心,事事在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己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6篇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下面是带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6

从九月十九号来到马跃正式任教,不觉间已近两个月了,在来的那天,学校领导就给我们这些新来老师讲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这里的工作压力大,要尽快投入工作,且要求我们要尽早适应教学工作,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松懈,认真做好教育工作,并且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领导对新老师的重视,更深深感受到了领导对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有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现在对这短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谈点心得体会:

一、身份改变,思想转型。在任教师之前,我的身份是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民政工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一个惠民窗口;现在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让我感到与任村官时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对象改变了,以前面对都是理性的成人,而现在我面对的都是一群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可以说刚开始时完全不知道工作该从何入手,记得第一天站上讲台的情景毫无准备,看见一个个小孩子,心里一下就懵了,根本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通过不断调整自己,耐心细致的为学生讲解,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教学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由于自己不是教育专业,甚至可以说完全是“教育白痴”,对于教材、备课、授课都不了解,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进入角色,站在讲台上,却不知道如何把课上好,让学生学到吸取到“营养”。后来,慢慢地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一步步的取得了进步,虽然还存在问题,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也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出以下经验: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专研学生。刚开始得时候,我只是认为把该教得拼音交给学生认识就行了,对于教材没有认真研究,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去研究,结果上了一个多周,发现学生原来根本没有吸取到得“营养”,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后来分析原因,才发现一直都是自己在讲台上表演,而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在授课的时候忽视了学生交流,后来我改变方式,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通过对教材的掌控,采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和爱好进行教学,不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比如分组挑战、吃字游戏等,同时改变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比如学生帮带,让好的学生带领差得学生,通过感化让差得学生进步。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进步了。

其次就是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教学过程开展的“控制器”。备课充分,就能把课堂掌控好,刚开始我就忽视了备课的重要性,才发生不能掌控课堂的情况。后来我慢慢借助教参,认真研究新课的重点,分析出难点,以及教法,认真备课,让我能用好的教学方式授课,更容易掌握好课堂,但我知道自己在备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相信自己会慢慢改变,寻找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做到课、师、学生相结合。

再次就是重视课堂45分钟的实效。刚进行教学,领导和同事就对我说,课堂45分钟十分重要,必须利用好。我也非常重视课堂的45分钟,因为辛苦备课、专研教材也就是为了这课堂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做到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讲的学生没有听进去,没记住,后来在领导和同事帮助下找到了答案,指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讲的时间太长了,学生不能全部吸收,建议我应该好好利用他们集中精力那段时间。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指点,我调整课堂教学时间,后来发现学生更加适应现在的教学方式,并且注意力更加集中,吸取的“营养”也越来越多。

最后就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行为习惯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爱动、好玩、没有纪律观念,缺乏自控能力等特点,我不断寻求解决的办法,如采取夸奖的方式鼓励,喊口令等,后来我发现夸奖的方式最有效,不断通过引导和夸奖学生,慢慢地在我和全班学生的努力下,我们一年级二班在纪律、作业上都得到很大改善。

这段时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到教育工作,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培养多种兴趣,扩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称职、合格的教师。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7

一、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北京到青岛的铁路长900千米,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了全程的1/3。照这样计算,从北京到青岛大约需要几小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4÷1/3就行了”。他的理由是:“4小时行了全程的1/3,也就是4里面有几个1/3“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二、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4÷1/3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

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做呢?

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

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

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2.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解法一:

200 ÷(200X2/5÷3)或1÷(2/5÷3)

从倍数关系考虑可得解法二:3X〔200÷(200X2/5)〕或3X(1÷2/5)用列方程的办法得解法三: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

200÷X=200×2/5÷3

从时间+路程=单位路程所需的时间,可得解法四: 3÷2/5如果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则可获得下列解法:解法五:(3÷2)x5解法六: 3x(5÷2)解法七: 2/3=5/X;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片面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失之偏颇。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8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读了叶圣陶先生的著作之后,自己反思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

其次老师要依据孩子的年龄采用相应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老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孩子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定能养成好习惯。

再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要求一致。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

最后,要强调的是老师的榜样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习惯老师要以身示范,因为学生是爱模仿的。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曾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作为老师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义不容辞。

最近几天,通过网络浏览了有关教育孩子的书,如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有几点心得。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可见错误!链接无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0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老师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不断落实,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1

一学期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迎着新课程改革几年来的春风,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我深深体会到我有一股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不变的干劲。

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营造师生融洽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是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配合教学完成的保证,平时我关心体贴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感觉到一个兄长时刻关心他们,热爱他们,自然就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起,从而在心中喜欢体育运动;运动中,我耐心讲解动作的要领、标准、安全及注意事项。如在一次课外篮球活动中,有一个黎族同学摔倒扭伤手,见此情况,我马上把他带到离学校二公里远处看医生,并自己出钱做医药费,住校生的同学知道后很感激。之后,每次体育课都积极参与活动。又如我在上课时组织甲、乙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甲组同学相继完成任务,乙组有几个小个子女同学投不进篮,被甲组同学嘲笑,此时,我鼓励她们,给她们重新讲解要领,直到掌握好并投中,乙组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一种团队精神在每个人脸上荡漾,人人争先为组争光,纷纷投身到投篮比赛中。

本人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同时更吏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我深知,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学习欲望采取多种灵活的教法,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真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其次,竞赛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竞赛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提高学习热情,还是营造快乐氛围,竞赛性方法总是有效的,但是要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大部分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否则,会使部分学生因失败丧失信心。例如,我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比赛,安排男生对男生,女生对女生,又分出强对强,弱对弱,角逐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使方法气氛显得劲松自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只要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热情增倍,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2

近期,我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20xx年xx镇 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重了我们肩上的担子,使我们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责任。

一、 明确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推进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品行养成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强化管理,深化课堂,内化科研,优化质量为目标的“四化”行动研究,努力实现干部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品位,学校育人水平的“四项提升”,在创办优质教育的道路上,努力实现新的飞跃。

二、 加强学习研究,促进队伍建设:

一个好班主任能带出一个好班级,一个好教师能教好一个好学生,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爱和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的根本所在。

三、 创新活动模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办好学前教育,首先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

加强园本教研,完善保教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材与社会资源,当地资源的有机整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和乡土材料,创设独具特色的园所环境,搞好“八个一”的活动开展,要遵循幼儿身心和心理特点,以发展幼儿能力,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为目标,全面开展幼儿回归本源教育。

总之,新的一年承载着新的使命,新的一年将开始新的征程,让我们在镇教办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昂扬饱满的精神,干事创业的热情,团结务实的态度,共铸羊口教育的辉煌。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3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正因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一个习惯,当他知道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知道会很长时刻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

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潜质稍弱,总是期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正因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联,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

应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应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一样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能够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必须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必须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能够此刻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能够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爱你此刻的样貌”坚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知道行为定型为止。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职责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爱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好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4

《雷雨》是人教版教科书语文二下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看图学文。记得第一次执教那是五年前,当时是和一个同事同课异构进行课堂展示,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最后的写话部分,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写下了雨后的美景,成为了那堂课中的亮点。在理解词语“垂”时,同事是用教具加动作表演,我则是用图片直观形象地理解,效果似乎更好。再次执教时,根据学情重新撰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我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作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怎样营造语用课堂?如何培养语用能力?本课的第一次试教给我一些启示: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聚焦语用。如在学生理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时,让学生先观察蜘蛛垂下来的画面,初步感知“垂”的意思;接着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再创设生活图景迁移运用(“柳枝”、“向日葵”、兔子耳朵“垂下来”);然后返回文本再次朗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二、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必须是在自主的语用活动中实现。第一板块雷雨前的景色学习以老师的引导为主,引导学生先找描写的自然景物,再细细体会这些自然景物描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感悟。第二板块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去感受雷雨时雨的变化,发现作者在用词手法上的相同之处,从而知道该怎么读出雨变化的过程。第三板块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孩子们放手去自主学习雷雨后的景色,配乐朗读时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三、凭借文本“语例”拓展语用空间,根据文本语言文字特点和学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或先联系图画和生活实际观察理解,再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运用;或先阅读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从语例“垂下来”、“——越来越——”出发,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现场化等语用实践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活动,实现了“语例”最大限度的增值。

一堂课下来,觉得语用点有所落实,但是文中的美学生还体会得不够,缺乏感悟美的能力,特别是雷雨后的美景学生说和想象都不够美,“雷雨后”这部分的设计我处理得也不够美。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但怎样让学生能更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来展开想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显得很弱,怎样加强这一部分是我值得思考的。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5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己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6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状态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能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我的观念。要真正做到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来给你教学的,你就是要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局面并不好,老师要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商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赋有亲和力,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一个教与学的和谐状态。好的教育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第四、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我们体育老师带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学都是一种模式,一成不变,讲到最后,自己都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我们应该在做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能够从事一些有益于专业发展的专业研究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自己真正在本职工作以及专业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时,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会沿着新课改的道路走下去,我会一直努力。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7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的延伸阅读——心得体会的写作注意事项说明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8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上级领导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也不能往下讲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态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课堂活动太过频繁,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是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

有效的方法多样,途径多条,关键是——

施教者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要有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管理者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有宽容的态度激励的机制。

引领者要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平等的态度,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努力缩小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9

一、教师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语调要准确,并且优美、自然,课堂用语要既简练、准确又易懂,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这次赛课活动上我们看到教师们语言能力优异,发音准确,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充实。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二、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

教师们从一个主题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学会用英语,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的很好。首先,上课前就让孩子们做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最后拓展,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孩子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孩子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等一系列过程。老师通过各种操练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紧紧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将单词和词组的学习与句子相融合,注意语言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活动贯穿始终。练习也都紧紧围绕语言的交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注意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语言的目的是在于运用,而不是学会多少个词、多少个句子,老师善于设置一些恰当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的语言。总之,学生都在不断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切实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小学英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必这几乎成了每个英语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正因如此,老师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各显其能,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后的思考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这些课有了很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四个问题是我要认真思考的:

1、英语课是要热闹,但要热闹到什么程度?过度了是不是就成了乱闹?

2、怎样把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3、 如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4、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0

这次教师讲座的资料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大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通过认真的讲座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讲座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完美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讲座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期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职责心,务必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光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向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资料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资料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大学课程资料有着许多的特点,具体能够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作为大学的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的掌握。我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善的方向。

这次讲座又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虽然是不一样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总之,这次新教师讲座虽然是安排在学期之中,时光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光和次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来参加讲座的。我通过这次讲座,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高校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师专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1

近些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推进,许多专家以及奋斗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总是在不断的揭示新问题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那些关于得、失;利、弊;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改革毕竟会带来相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模块”教学作为新课标下主要的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诸多值得我们质疑的问题!

一、系统的改革指导思想和明确的计划实施方案是“模块”教学的主要基石。

任何改革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计划方案,就显得没有说服力。无论是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还是对课程进行实际操作的体育教师,都应该从本质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制定出一整套系统性强,可行性强的计划方案,并深入探究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方案。

二、“模块”教学应尽量解决全部学生的兴趣性、自主选择性和参与性。

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系统练习,这不仅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运动参与目标。目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选项教学只是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要求,另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以说选项教学没有完全达到其效果,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志愿来调整教学班的分配,力图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减少对选课行政干预,那么在“模块”教学才能够突现其作用。

三、不能只加强对学生“一专”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运动技能目标培养,身体的全面技术技能不能够充分发展。

不能单纯的把“模块”教学理解成为三年之中对学生只进行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传统教材中“三基”的作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项目,具有不固定性,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态度和观念可能导致选项教学的不稳定性,所以要用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选择方式和内容;同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发展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材内容,在发展基础的同时进行专项培养,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应形成较小的学习团体,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更加细化,为“模块”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首先是要在课时计划中体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表述。其次,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具体的教材教法包括教师的语言来渗透这两大目标。在正常的教学中,“模块”教学为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形成较小较集中的学习团体。在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从而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素质。

五、教师应形成专项备课组,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主导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课外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搭建平台。根据课的安排和教师的资源配制来看“模块”教学完全具备形成教师进行集体专项备课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教师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发创新新课程,在继承传统的项目基础上通过新课程和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学习需要,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完全发挥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六、应制定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学生的制度。

教学模块学分评价管理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目前,“模块”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完全统一。

新课标下的“模块”教学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每一位教师的经历和感悟都有所不同,每一个人也都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思考,究竟应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怎样才能把教学更有效的进行下去,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