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号的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我校“职场化教育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培训会”,培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观摩了我校欧小丽老师和彭小伟老师的两堂项目教学案例,第二部分是薛爱科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培训。培训会上,教委领导、我校杨校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整个培训会历时4个小时,我获益不小。
一、现场感受了项目教学的过程。
欧小丽老师展示的是“礼服设计项目教学”。由于时间关系,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并没看到,重在项目实施、展示汇报和总结评价阶段。其中重点又在项目实施阶段。在这阶段,我们发现,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展示汇报阶段,由小组长上台介绍本小组的作品名称、作品含义以及项目过程的体验。我认为:这个过程不但是一个展示汇报,同时也是对学生口才的一次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在总结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明确了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清自己,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不过,我有个疑问: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有个学生一直在作记录,为其他组员打分,那么,她自己是不是就失去了一次动手制作的机会呢?
彭小伟老师展示的是“精密平口钳制作”。其亮点在于:1. 在项目认识阶段,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作完介绍后,由学生思考制作精密平口钳的工种和方法,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 自建团队并推选小组长,推选出的小组长还要上台陈述理由,锻炼了学生。制作前的组内分工让学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提示,提醒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学习包、网络,技术顾问等。教学生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二、认识并感受到了项目教学法的好处。
1.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在项目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遇到问题得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2.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把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给学生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
3. 有利于职业态度的培养。类似生产车间的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生产制作过程中要求必须规范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成果质量的要求,在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4.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主要体现在:统一领导与服从配合相结:推选出小组长后,大家必须服从小组长的领导,听众安排;项目分工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组员分工明确,由小组长领导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任务。
5. 项目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相长。在教学项目的设计及前期准备中,教师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几点思考:
1. 项目教学法设计前期准备工作量大,如果每个技能培养内容都做成项目教学,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跟精力。当然,等第一遍做好形成教材后,以后实施起来就轻松多了。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跟推广对教师要求较高。要实施项目教学,往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展示的这两堂课就是如此。这个教师团队必须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完美的实施方案。
3.对实训设备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做事。
4.对学生作息时间的管理需相对灵活。比如有的学生做事比较慢,可能在学校统一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他就得“加班”。
总之,项目教学法好处多多,我校的项目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如果实施到位,对学生技能及情商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5月16日,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先生来到我市举办教学观摩课和尝试教学理论讲座。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堂别开新颖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小数的认识》,并认识了邱学华老师,初次接触到尝试教学法。利用尝试教学法教学的方法观点鲜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即:从尝试到讲解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例如尝试、自学、讨论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尝试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强调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共同活跃在探索知识的认知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和运用,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之外,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同时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听了邱学华老师关于尝试教学的理论和一节公开课后,我对尝试教学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首先,我非常感谢园领导能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再次认识了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并获得了理论的提升。谷家祥老师再次把她的理论、感受讲解给我们,我在本次学习中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教育理念及实施方法,认识到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无国界的,蒙氏教育是更好的让幼儿接受新的教育帮助。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时适性地教育,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超常的发掘,就如教育家格伦多曼所说:每个正常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成为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人才。
本次学习分了五个方面:坏境创设、导师、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五大项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育法实施的步骤。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需要成为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台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大家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蒙台梭利的许多优秀思想侵入我们的心灵。我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尊重儿童,什么是科学的观察和引导……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更多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带给我们的幼儿!
一个崭新的21世纪时代来临,人类的文明也开始向一个新的里程迈进。新世纪社会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资讯社会,这个资讯社会也必将会广泛地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教育层面上来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必将会改变我们今后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发展、教育效能等各个领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第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第二,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第三,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头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应多让学生共同订正,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这就是我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盼望诸位朋友不啬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xx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学生掌握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作文。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温暖带到人间,把温暖送给大自然,把温暖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生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这虽然是模仿,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绩。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5月16日,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先生来到我市举办教学观摩课和尝试教学理论讲座。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堂别开新颖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小数的认识》,并认识了邱学华老师,初次接触到尝试教学法。利用尝试教学法教学的方法观点鲜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即:从尝试到讲解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例如尝试、自学、讨论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尝试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强调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共同活跃在探索知识的认知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和运用,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之外,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同时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听了邱学华老师关于尝试教学的理论和一节公开课后,我对尝试教学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 “ 注入式 ” 、 “-- 言堂 ” 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 “ 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 ” ,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 “ 尝试教学法 ” ,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 “ 尝试教学法 ”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 先试后导 ” 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 先试后导 ” 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 ,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 “ 先练后讲 ” 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 先练后讲 ” 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
三、 “ 先学后教 ” 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 先学后教 ” 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 “ 注入式 ” 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学生掌握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作文。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温暖带到人间,把温暖送给大自然,把温暖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生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这虽然是模仿,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绩。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