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3篇)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很快结束了。假期里,我读了其她老师给我推荐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读到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我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班上的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能不能令其从中受到教育,但当我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时,其中那些平凡而特殊的故事却深深吸引了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呀,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没有“爱的教育”,哪有“美的回忆”。下学期,我会向孩子们推荐这本书,期待我的孩子们能够成为拥有爱的优秀学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要跟老师同学们分享的书是世界名著《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还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成为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旅行家亚米契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为主要题材,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着读着,犹如在爱的海洋中遨游,感觉特别温馨。

我在读这本书时有感动,有感激,也有为师的思索。我觉得这本书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读一读的好书。因为书中一些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与学生每天生活的缩影,而让我受到启发的还是在作品中,那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时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然,虽然每位老师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爱,他们的爱是那样深沉,那样有教育意义。教育中有爱,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舒展,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涌动。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愿我们老师心中有永不枯竭的无限情爱,爱满校园。

为师还需要谙熟教育爱的艺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心,而是爱的合理方式。教育爱没有逻辑的条块,不能像硬件那样起运、加工、生产……教育爱适宜的方式是浸润,潜移默化。因此,教育爱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书中讲到的人间各式各样的情感,每一种都能感动人心。例如同学之间的友情,是一直以来陪伴我们的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守护者。而又有多少人忽视了它的存在!书中的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间的呐喊,是最最诚挚的友情。如果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像驼背的内利,拄拐杖的罗贝蒂,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会去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呢?我想等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有肯定的回答!当然,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母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这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们的枕下。

世间有种种爱,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的爱,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爱,人民对祖国深沉坚毅的爱……让我们用心品读《爱的教育》,用心灵感受爱。将我们的爱化作流星雨,在宁静的夜空划过,即使流逝,但美丽依旧存在;将我们的爱化作长河,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即使天气寒冷,但依旧温馨……让我们手拉手,彼此牵起心灵的港湾,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永远温馨,让世界上的每个人感受到爱的存在……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快过年了,天气反而不好了,天天下着小雨,又不能外出逛街就从书柜里把以前看过的一些故事书拿出来再看看,翻来翻去,却找了本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慢慢地品味起来。看完这本书后结果发现,这本书里就是一段荡涤心灵的爱之旅,原以为它和其他的童话书、故事书一样,只就是一些好玩、逗人的一些故事而已。但看过后才明白,这不就是一本普通的书,而就是讲述的就是一个意大利四年极小学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写的日记。日记里所说的就是他一年里的成长经历。书中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寓意深刻、充满温情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一个温馨、甜蜜的爱,他将所有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日记传文,最让我触动的就是小主人公的爸爸给安利柯的一封信,告诉他如何去《感恩》。

在信里他爸爸还告诉安利柯,老师就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让我们每个人都就应尊敬老师、爱戴老师。即使平时老师比较严格或态度不好,甚至有时还会犯错,也要一如既往地尊敬老师。我有时会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有些时候要严格要求对我们,对老师有报怨,此刻想想真就是惭愧,我觉得,安利柯父亲的这封信不只就是写给安利柯一个人的,而就是写给全世界所有的人。因为尊重老师和孝顺父母就是一样,就是每个人必有的基本道德。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这是一部教育类的著作,但在我看来,但更倾向于儿童文学,相较于那些寓言、童话,这本《爱的教育》更加直接地教人在生活中如何去爱人、爱己、爱国、爱家。

它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发表于1886年,赢得了广泛声誉,甚至于可媲美卢梭的《爱弥尔》所带给人们的价值。

《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描写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各式各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字里行间都把“爱”展现得精湛厚重、淋漓尽致,激励着青少年们迎接现实生活的挑战,用爱心去创造美好的世界。正如作家所说:它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留下动情的眼泪。

在这个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时代里,人们心中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种博爱思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如今,人们更多地重视的是自我的满足,多时渴望得到而吝啬付出。

我们所谈的教育,特别是如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使人们从单纯地重视知识传授而有所转变,在基础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素质教育。国民素质的真正体现并非完全取决于学问的高低,而是道德修养的高低的体现。也诚如我们的孔夫子所提倡的施行“仁爱”的教育方式。

爱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它可以拥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大度,一种知礼守仪的从容不迫,一种向善的态度言行。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宣扬仁爱这个大主题上面却是空前的一致。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再守礼又有什么意义?”孔子在这里阐述了“仁”与“礼”的关系,即,“仁”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而“礼”是一个人外在的东西,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仁爱之心,不管他外在表现多么彬彬有礼,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在这种情况下,《爱的教育》是和我国所提倡的孔子的仁爱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爱对人们的教育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爱的教育》中,教导我们要树立自己的信仰,对朋友予以包容,对错误要正确对待,对贫者要报以关怀,对父母要尊敬爱戴。要学会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要有为国家兴亡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的奉献精神。

作品通过日记体的格式来叙写,它显得更系统更有序,也更能吸引读者,它的每一则故事都教给人不同的道理,这样用日记体串连比单个的排列组合一个个故事更容易引人入胜,具有连贯性、穿插性。

而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以及他所发生的故事的描写,一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如何施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孩子天性中的纯洁、善良。我们知道,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有为重要的,人的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就在儿童时代。这部作品也正是顺应这一特点,用孩子的眼光去写成。

这部作品中有一些故事是与其它的故事不同的,即《每月例话》。它不是与主人公安利柯相关的事,以为国家献出了生命的那些少年的故事为题材,因为与孩子的年龄相近,所以让孩子觉得贴近,这样的故事更能达到效果。

其实,爱的教育就是一种意识教育,由小爱到大爱,由大爱到博爱。

我们经常把爱挂在嘴边,而爱的真正涵义我们却难以真正界定。

在西方,爱是一种信仰,一种与人为善,最终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方法。

在教育中,多的是教育论述和理论,而专门这样以故事的方式来和我们讨论教育的著作是少之又少的。我们缺乏的就是一种平实的教育方法。所以,这部《爱的教育》是难能可贵的。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但学生不是橡皮泥,可以任由我们捏成任何的形状,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尊。如何培养、塑造这个复杂的群体呢?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惜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孩子。”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去教书育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记得班上有个女学生叫胡婧,看外貌文文静静,但纪律特差,上课不是说话,就是钻到桌下找东西,多次暗示她注意纪律,她连理也不理,几乎每堂课都这样。通过了解,原来她父母离异,跟着爸爸生活,因缺少家庭的温暖,内心脆弱,外表装得啥事都无所谓,却有意搞些小动作让大家关注她。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单纯的依靠批评训斥来压制她,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很容易使她因“受到心灵的创伤”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科任老师达成协议,只要胡婧一有进步,老师们就表扬她,对她的小毛病暂时一字不提,渐渐地,她上课不捣乱了,有了自尊心,学习也进步了,成了一个好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征服更强烈。”

教育离不开情感,感情是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五时,班上转来了个留级生,全班同学都瞧不起他,看到这种情形,我们老师教育全班要关心他,帮助他,平日里我和科任老师处处关心他,照顾他,经常找他谈心,指出他的优点,逐渐使他有了自信心。然后我和各科任老师再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他变勤奋了,有了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在班内成为一个成绩上等学生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他认为最能影响学生人格力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的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品行也欠规范。对于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教育呢?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也是如此,缺点再多的学生也有优点。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发现学生心灵上的“美点”,让美扩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爱学生,欣赏学生。否则,只盯着他们的短处,一味的批评,就会导致他们心灰意冷,进而破罐子破摔,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要“多表扬少批评”,给他们留有余地,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让其树立起自信心,唤起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友爱的重要。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情感。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相处,既要民主,又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有效的避免了同学中的摩擦、纠纷等,从而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

爱是人类维系和生存的源泉,爱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社会才充满温暖,因为有了爱,人与人之间才变得和谐,社会是个大家庭,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承担责任,付出爱心。教育的“灵丹妙药”就是爱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在爱心这片沃土上,教育才能绽放灿烂之花。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教育我终生的书!看了这本风行全世界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爱的教育》主要介绍了安利柯的生活与学习。写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及老师在课堂读的“每月故事”。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致国家,社会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级的一个意大利小孩———安利柯。我认为安利柯是一个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观察生活细致敏锐的少年。他秉性纯朴仁厚、天真善良,极富同情心和进取心。安利科不仅善良,还是个孝顺的孩子呢!安利柯的同学也很多,有宽宏大量的卡罗纳、活泼开朗的柯莱蒂、弱不禁风的纳利、聪明的德罗西、残疾的科罗西……爱的教育一书上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就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多少爱来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里,母亲却又随着房主到了其他地方。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

一个人付出一分爱,那只是一分爱。十个人付出一分爱,就是十分爱。一百个人付出一分爱,那就是一百分爱。千人千分,万人万分,亿人亿分!就这样,全世界60多亿人,每个人都付出一分爱,就是60多亿分爱!所以,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

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那时只是翻了一翻,一看是日记形式的,又是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的,并且还因为很便宜(只花了五元钱),就以为便宜没好货,所以根本就没有看,就把它给当垃圾 扔掉了。后来,无意中,看到有一个人特地介绍这本书,所以偶然的机会里,我又买了这本书,还是花了五元钱,并且是精装版本的。

这一次,我没有再把它当垃圾了,而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

这本书共分了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讲主人公安利柯小学阶段事情;后一部分是他将要升入到五年级时,由于身体不好,因而来到舅舅家休养时的情况。

我不知道作者的身份,但是,在整本书里他所要表达的是那种不分阶级和地位的平等观念。

而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叫聋哑人说话的那一节和舅舅的教育。聋哑人,在常人看来,不会说话是正常的,会说话反而不正常。然而,在老师的耐心和爱心的教育下,一个不会说的女孩居然会说话了!她的爸爸非常惊讶,一再要求领她回去让家人看看。

这种常人办不到的事情,这里的老师办到了。他们的方法实际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看老师说话的口型,然后就模仿,如果不懂,老师就让学生触摸自己的咽喉和胸腔。这需要到多大的耐心呀?并且这样的孩子一般很脆弱,如果稍不逊,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又需要多么强大的爱心呀!

连这样的孩子都能教育好,还有什么人不能教呢?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伤感现在的孩子难教呢?

舅舅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舅舅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没有一个亲人。他过去是一个船长。安利柯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快乐。但是,在这里,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只不过,他的教室不在室内,而是在大自然里。

他的庭院里,种着各种树或者花,而每一种书或者花都有它的来历和纪念意义。他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有纪念意义,才有生命。

他讲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他自己的感悟。

在他十岁时,父母双亡,被无情地推进社会,有一天,他去看一个牧师,这个牧师,给了他一生最贵重的礼物。牧师对他说:“你从明日起,每早起来,请先自誓一日中须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时自省今日预定要做的好事曾否实行。这样去做,你的一生就没有一日浪费。只要你能如此,你也不必再入学校,不必再待先生的教导了。”

当时他很不满意,觉得牧师很厌烦,逾期给我这样的教训,还不如给我两个金币。但是后来,他真的下决心按牧师说的话去做了。一做就是五十二年。所以他说:“从今想来,觉得最好的哲学就是我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时候在自己心里所发现的东西。这最好的哲学这样教示我:人要身体,情感,思想三者平均协调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为幸福善良贤明的人。所谓幸福的人,就是贤明的人,同时也就是有健康身体的人,有完全辨别道理的头脑的人。”

舅舅的教育,让安利柯非常喜欢。他觉得舅舅就是一本生动活泼的教材,他想进一步读懂他。可是,因为身体康复了,妈妈很思念他,所以必须回到父母的身边了。于是他必须向舅舅告别。但是,他会永远记得舅舅对他说的话:做一个符合自己身份的人。

爱的教育,在于心中有爱。曾经看过一句这样的话:爱是什么?爱是结果,是一种喜爱后的冲动。心中无爱却要勉强去履行爱的教育,那必将是一种虚伪的爱,那种爱终将害人又害己!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我最喜爱的书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就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编写。这本书透过对朴素生活的描述,使我感受到人类就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忙!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忙,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务必有一颗完美的爱心。

那本薄薄的小书,文字不多,但其内蕴却无比深厚与沉重。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老石匠、卖菜妇女、卖炭人、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对我来说,看了这本书甚至能够影响我今后性格的构成。

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有表现优秀的,有表现极差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极差的,但每一个人都在本质上有其闪光的东西。我认为他们都具有可爱和善良的一面,这种善良的本性只要能得到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们挖掘、发现和培育,他们即使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会成为益于社会的公民。

这难道不就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好书吗?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爱的教育》是本日记体小说,记载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生活。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他们只是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在用爱感受着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整篇小说的主旨就是爱这个字,书里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尽管里面的爱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但是却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这本简单的小说让我明白,我们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加强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责骂与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要用该教育,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明天。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对于学生们而言,一个单纯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老师不能仅仅上课,或者做思想教育,而要真正懂得学生们的心理,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理解他们的喜好与行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我们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并且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学生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育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工服务,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而不能训斥学生,不要过分地执着于“立竿见影”,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爱的教育》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其中我们所能感悟到的东西却实在不少,而作为一个老师,我能感悟到的,是怎样把每个孩子,教育成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和妈妈一样,我也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被书中处处时时散发的爱深深感动了,给予别人爱,接受别人的爱,那种温暖洋溢心中的感觉,朋友你体会过吗?这样甜蜜即是在睡梦中也会蔓延在我们的'嘴角。

书中的安利柯是多么的幸福啊!他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们的爱中快乐成长。同时在爱的感染中,他又把爱传递给了他身边的人。爱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语言!

潘克希的爸爸是一个穷苦的铁匠,常常因为生活的重压打骂他,但这个坚强的小朋友一直默默忍受着,还主动帮父亲做活。同时更发奋学习获得了学校的优良奖,而爸爸也在儿子的小小年纪对父亲有如此尊重宽待之爱中学会了宽容。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重新给予了潘克希慈祥温和的父爱。

葛禄西的命运更加悲苦,父亲犯案入狱,生活只能靠母亲卖菜苦苦支撑。但他的同学安利柯,戴洛西等不但没有因此歧视他,反而一再小

心翼翼维护家庭对于他的自尊的伤害。这是朋友之间最大的爱了。

爱润物无声,朋友们,当你在课堂上是否体会到了老师的声声教导,尊重我们的老师,完成老师的每一点要求也就是对老师最大的爱的回报。在家中是否为爸爸妈妈的辛苦操劳深深感动过?当灾区人民饥寒交迫时,我们是否伸出了援助之手?

《爱的教育》教会我们去爱人,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爱是我们收获了来自别人的一点点温暖,爱是通往智慧的桥梁,爱是你我之间的温暖!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爱的教育》这本书早有闻说,但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读。又到一年暑假时,虽然更多的时间用在照顾孩子上,但还是坚持抽空读完这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应该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显得真实,富有亲切感。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爱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我脑海中不断萦绕。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爱的教育》描绘教师和学生的篇幅并不多,但却篇篇精美无比,让人流连忘返。《女先生之死》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的伟大,教师不仅是教员,一个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父母、心理医生,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的目标、方向和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会上,学生纷纷掉泪,看得出孩子们对女先生非常挂念和崇敬。同时我也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光荣、自豪。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在课堂上孩子不听话时,会忍不住狠狠地批评他们,但效果并不太好,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们有思想、有想法,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话,首先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教学生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所有需要爱的人!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就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就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这些问题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此时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就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就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就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从而使他们心存着一份爱。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享受着许多别人的疼爱、关心与帮助。我很希望我们享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此时也会付出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爱,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大到爱心捐献,希望工程,社会保障……这其中都包含了爱。但人们常常忽视了爱的存在,就如父母的爱,人们似乎都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并不需太多的付出与回报,甚至还无形中拒绝着父母的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就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