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本次培训,聆听了两场旨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报告,颇有感触,在此不辞简陋略陈数语与诸位同行做一探讨。
孔繁刚老师的报告与他的历史课同样精彩,他有许多犀利的观点,既打动了无数的学生,也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同行。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近二十年,曾经感受过90年代初在重点中学任教时期教学上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又目睹了近几年来在职校系统历史不为学生重视,几乎沦为鸡肋的现状。对于自己为之倾心的专业,我深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孔老师把他四十年教学心得倾囊而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作为本市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顶尖人物,其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如何对待他的教学经验,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历史学科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性常被人挂在嘴边,但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在我们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我认为,历史又为政治服务,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其政治上的宽舒程度,和几十年前相比是跨了一大步,但还不至于把我们教师所知的许多和教科书上不符的内容都和学生介绍。我个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阶级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特别偏好,很多内部资料及档案的披露可以引起学术范围内的重新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上的把握还须教师再三斟酌。我个人认为对高三学生,我放得比较开,一方面他们几乎接近成年人,已经能独立思考。其次学生中的大多数对历史学科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多补充一些新鲜内容也便于他们以后自身做探讨。再次我和高三学生感情上的高度融洽,彼此的交流需以诚相待。但即使这样,在“真实”的名义下,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任何“真实”都有其特定的时段性,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真实的史料,在当初时段都无一例外地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现在认为已经较真实的资料,在若干时间以后,又会变得不真实。
由此又带出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关真实的相对性,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无需一一赘言。
在确认基本史料真实无误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许多争锋相对的观点出现呢?我认为选取材料的主观性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决定因素。同为真实的史料,但因为主观想表达的意图不同,结论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环节,在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中还必须考虑整体性原则。平心而论用史学所倡导的理性眼光来分析现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内容,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肤浅甚至误人的成分,如果一味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情况下,只能首先考虑主渠道特殊地位,“真实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匆忙间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付诸于同行,本身就是一次向大家的学习过程,望批评指正。
清远市教研室于七月七日至十二日组织了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第二次培训,我有幸参加学习,感到非常荣幸。对我来说,骨干教师培训来得及时,来得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了六位教授的课程、了解到了很多先进而实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通过听讲座和学习交流,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新课程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有韦雪琼教授的“上好初中历史课的关键”、王德爱教授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林燕芬教授的“历史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以及路瑞平教授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与运用”和邱志雄教授的“历史学科的教育审视”等。经过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真正的历史骨干教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六天的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他的教学水平才会提高,他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
一位优秀而受欢迎的教师肯定伴随着多彩的课堂。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生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了就应改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
三、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通过清远市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20xx年第一学期,我有幸的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下面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中学,对于现在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情况的了解,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学习,对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知道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让我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交流、教师自主研修等,让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收获颇丰。
(1)专家学者强大的感染力。授课专家不是史学泰斗,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高尚的品质: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务实求真、沉着冷静。这些专家本身就是让我们学习的典范。
(2)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体现一个“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三、通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体会深刻。
(1)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这次学习,发现教育的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2)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
xx年我有幸成为官渡区历史骨干培训班的一名成员。在此次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之下,同时在“班主”张亚东老师的帮助下,我本次培训,收获颇丰:我们聆听了专家的精辟讲座,看到了精彩的课堂实况,积极参与了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间的互动。无论是有关历史中、高考备考的讲座,还是走进课堂,听优秀教师给我们展示的研讨课……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的贫乏和稚嫩,通过学习,我也慢慢变得干练和充实。
一、开阔视野,提升自己
通过骨干班的培训,让我知道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很多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名师,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骨干班中除了接受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聆听了昆一中赵灿东老师的一堂课,给我留下最有启发的一句话:历史教学关键不是学生记了多少,而是理解多少。这句话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与昆十中的周永珍老师交流高考备考的经验,让我在高考后期的复习中受益匪浅。观摩了昆一中、官五中的优质示范课,以及张亚东老师在教学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使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名师们身上都有的品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和热情。同时,他们又各具特色,自成一家。赵灿东老师的激情飞扬、大气浩然;周永珍老师的务实求真、沉着冷静。其实,这些名师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二、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这也是我在培训班中最大的感触。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把教学和教研相结合,我在培训班努力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思想,提升能力。
三、学员的潜质得到不断的挖掘
我们的培训班成员来自官渡区各家学校的一线教师,由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组成,每个星期三我们会带着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进行交流,我们也能像历史名师一样探讨高考和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张老师的努力下,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学校的普通老师有机会参加了省里、市里的各种活动,从中我们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潜质得到不断的挖掘。
通过这次培训,我树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要做一名终生学习的历史教师。做一名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历史骨干培训班的一名成员,我将抓住培训班这个平台,积极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同时我还将学以致用,将培训期间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学,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共进行了十天,这十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几方面对中学教学提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一、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左双文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张庆海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二、学习如何成为了一个专家的型的教师
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但不会总结,将这些实践形成文字,变成论文只更是我们所不善长的,这次培训有三位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分别是刘良华教授,宋德华教授,黄牧航教授,通过这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与纠正。黄牧航教授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相对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三、认识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历史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下面的是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到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0xx年,我终于考上了齐河县教师编制,正式进入教师行业。上岗之前,齐河县教育局对我们新聘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通过全面而深刻的培训,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本次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我们新聘教师与各位专家、名师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概述,教学常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深入学习。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好人”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承担着国家下一代的希望,承载着祖国与人民的嘱托,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时候,应当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谈何再去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做呢。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二、要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
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呵护,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有颗童心,有一种阳光的心态,用以感染每个孩子。对于后进生要有耐心,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以此激励后进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也应当教育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三、要做一名正直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敢做当,而不是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责任。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对领导溜须拍马。
四、要勤学习、多读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当拥有渊博的知识,并不局限于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其他的学科也应当涉及到。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惊人,以往有些的知识放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说服力和意义了。作为教师,也应到顺应时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信手拈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勤学习,多读书。读书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多思考,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功是与自己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最后,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这样就能让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要善于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犯下的过错,不轻易下结论。对学生的爱,不是过分的迁就,而是善意的引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找到归属感,不偏袒优等生,不打击后进生,给孩子们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氛围。
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3天,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对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下一步走进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最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
今年xx月,我有幸的被推荐到x大学参加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近半个月的培训学习中,让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的生活,这是毕业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接受那么长时间、那么系统化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同时还与省内其它院校的一线教师们进行的充分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
三、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四、更新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
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
“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讨论政治有关话题,然后在班里交流,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吉林省中小学教师历史教学提升工程”国培培训。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既有法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日志撰写的理论培训,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交流才能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手段之一,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三、远程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大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
时代的步伐,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持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通过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所以从这一点看来,英语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远程研修引领我前进,给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五、收获。{国培研修总结}.
通过参与此次远程培训活动,我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更新了自我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通过这次网络研修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六、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今年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在临朐组织的学业水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时间虽不长,但每天的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
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一、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造型学生。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三、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历史新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设计原则,重建历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但是,仍然有几点顾虑,需要得到同行的帮助: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内容繁多,想说爱它确实不容易。如何处理问题:
(1)教学内容的处理————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为止?
(2)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不要探究,哪些该探究?哪些不该探究?又如何探究?
(3)教辅资料的的选择————选什么资料?如何使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最好在每个班的每节课后都能写一个反思。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素养。除了要多读史学专著,还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做一个有情趣、有思想、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要会生活的教师。
x年10月,我有幸到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著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一、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更有意义?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二、怎么样的教学是更有效的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如何评价学生?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对我的帮助与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实践创新,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也许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