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实用34篇)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通用34篇)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3.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许多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一位数学老师或许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某节课所教的数学理论,他也知道有许多他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这种希望不能实现。然而,在整年的数学教学中,他都怀有这个希望,而且,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似乎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他也许会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他不再幻想张三和李四能学得一样好,毕竟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相差很多。而且,班上还有几个学生似乎根本就没想学数学。当然,他仍然很关心这些学生并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知道,他希望他们努力学习,需要的话他会尽力给予帮助。

那么,期末考试的结果是,班上有60%的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数学理论,20%多的学生可视为勉强过关,还有几个根本就没弄懂。他失败了吗?这有赖于他对“失败”的`主观看法。有两种可能,他或许对自己非常苛刻,觉得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或许会对自己感到满意:我已经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了。

采取先前想法就会有挫折感,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而采取后一种想法却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想说的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

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二)调适情感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2.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当然,角色学习也有它的弊端:一些教师太依恋于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即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法、所采用的教材、所例行的程序而不愿尝试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思想。事实上,他们是害怕如果放弃已经证明可行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也许效率不高),他们会再一次体验曾体验过的焦虑。如果学校领导强行执行新的教学手法,教师很有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无奈、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

2.个别或集体讨论

与其他众多的教师进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人们甚至教师自己往往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许多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情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有时这种害怕也不是全无道理)承认自己在教学中有困难,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就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或教学失败。

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的重要途径。

3.坚持锻炼

前面曾讨论过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杰西德(Jersild,1962)等曾对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的111名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心理治疗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95%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生;89%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有更大心理承受力去接受那些有敌对、愠怒、反叛情绪的学生,并能更好地教育他们;73%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提高了他们走近那些畏缩、难以接近的学生的能力。接受调查的教师还说心理治疗使他们更喜欢自己的同事和伙伴,更喜欢本职工作。

杰西德研究中的许多被试都有这样一种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发展自我认识能力。当然,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了解更深的教师对和学生的关系就更敏感。能意识到自己的敌对感、内疚感和焦虑的教师能理解这些冲突在他的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更好地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杰西德研究中89%的教师指出,心理治疗使他们在帮助学生处理个人问题时能更好地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

通过本次教师心理健康养成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天面临的是毫无社会经验、天真善良的孩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成功走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需要心理修行,教师也同样需要健康的心理修行,从各个方向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心理健康需要经常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引导者,一个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低年级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不会犯错、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会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工作,了解并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健康地工作并关心关爱学生。

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有着升学、就业各个方面的压力,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不仅教知识,更要教做人。教师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只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能承受巨大的压力,绝不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中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寻求新的发展,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为师者,要以平和的心态来教育学生,以真诚的心来帮助和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改掉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

今天,学习了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很有体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俗话说“言由心生”,孩子们更是这样。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往往是心里面怎么想,行动上就怎样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去剖析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规范行为,找到了其心理上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4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烟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专家和鲁东大学专家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专家们的讲座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头上说说,也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学校日常活动就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惠萍院长《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长的只有给孩子一个可以依恋安全的氛围,给孩子学习的榜样,注重人格培养,才能防止童年的创伤性经历。使我们认识到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孩子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人格的培养。王院长的一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一个优秀的母亲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却带不出一个优秀的儿子。”这道出了当今男孩子教育培养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所应注意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学校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向老师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及方法,并要求班主任和老师在自己班内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扩大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二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团体辅导。针对不同年级、年龄段学生开设不同心理活动辅导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二是心理咨询。开展“心晴小屋”心理咨询室,优化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咨询氛围。每周定期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做好档案积累和跟踪研究。在咨询室外设立心理咨询信箱,解答学生疑惑。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仅4天,但在我的心里却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后,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5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培训我认真聆听了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吴郁葱老师、温州大学毛华配老师、浙江省教科院庞红卫老师等多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从毛华配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50%属于良好状态,30%属于正常状态,20%存在问题。其中5%左右有较重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带给我们成人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样也给当今的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还在不断地加重,使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于是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常常弥漫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可见,关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正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这七天的培训学习中,各位专家分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做了详尽地阐述。理论讲述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刻精辟,实践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比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学习,不仅使我转变了陈旧的健康观,而且使我深深地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为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断努力。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建设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是有效实现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辅导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老师在与学生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能够深切地体察到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感受,触摸到学生的脉搏和心跳。从而能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诚挚和热情的回应。而心理辅导室,可以对学生实施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帮助他们拨开眼前的迷雾,打开他们的心结,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上级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陆续建设心理辅导室。像永中二小的心理辅导室“心乐园”在陈丽霞老师全身心的建设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还有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虽然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了解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主观意识上的不够重视及心理辅导老师师资的匮乏,没能很好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建设心理辅导室。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7

一、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应依据国家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确立一个能够通过努力而实现的目标和理想。

1、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强调模仿的重要性以及陶行知、苏格拉底的理念,还列举于丹和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

2、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体现为四个层面,列举了李桂林与陆建芬夫妇的先进事迹。

3、有扎实的学识素养 :体现为三个层面——四项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终身学习。

4、有永恒的仁爱之心 :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从“百年校庆问卷、陶行知四块糖、薛月娥三个法宝”中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要求全体教师应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具有顽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法制教育:

依法治教师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法制教育要求教师要规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四、教师职业责任:

当今教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

1、岗位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职特征。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 要让学校成为学生完美人生的起点。

2、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了学校,教师就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家长,不推卸责任,协同家长、社会,齐心协力,满足学生受教育的特殊需求。

3、国家责任。我国有13亿的庞大人口,现代化建设和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教育和教师身上.我们教师要不负使命,努力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五、心理健康:

教师应提高最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意识到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本次培训会上,张校长使教师们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8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性的帮助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最为重要,想要别人做到的较难,自己要做的相对较容易。

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最主要是以自我调适为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重视心理健康,关注身心保健。幼儿教师要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清晰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分析寻找出工作中对于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的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不要受消极情绪影响。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心理保健的基本技能,对自己的轻微心理失态进行调节。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内容比较特殊,教师的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所困扰,当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教师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②培养乐观态度,学会发现快乐。教师应对职业生涯进行客观规划,明确可能遇到的问题,建立相应的个人发展预警机制,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能够在细节中,在逆境中发现价值,肯定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根据社会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热爱教育事业,在思想上看重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即岗位职责、社会职责、国家职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尊重关爱学生,能够自觉按教师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以工作的辛劳为欢乐。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沉闷,抑郁寡欢,有碍于个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极性格。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儿童、家长、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面对多样、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本着尊重、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待儿童、家长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除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困扰;与领导和同事相处,主动沟通、换位思考,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积极开拓社交渠道,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主动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③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能力。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忍受挫折打击,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把挫折视为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失败中寻求成功,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解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目前教师存在心理疾患者中,有30%源于在经历挫折和打击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调整和疏导。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化解压力。无论在成功或失败时都要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自怨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9

自2月27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以来,我作为培训学员在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参加收看视频教学、观看讲座和案例、提交3次相应的作业及多次点评其他学员的作业相互学习、参加班级达三十多次的交流和互评、开展主题研修、编写教案并实施后再总结得失、交流我的教育故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这些都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催我奋进。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社会发展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心力交瘁的职业。这种尴尬使不少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类似“心理感冒”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中,不仅导致早衰甚至早逝,并且弥漫性地投射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消除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重要不良影响的需要。

本次的培训很重要也很及时。我从中认识到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教师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呢?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既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标准,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爱生、爱校、敬业、乐业,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2、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顺境不傲慢,逆境不悲观等。

3、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1)有正确的荣誉观、名利观。(2)交往中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3)能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别人,能够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优点和缺点。(4)与别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即尊重、理解、赞美、喜悦多于仇恨、怀疑、妒忌、厌恶等。(5)积极与他人真诚地沟通,懂得与同事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关系。

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特点富有创造性的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

6、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反应适度,行为有序,安详稳妥地处理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冷静处理课堂环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庭。

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就能对比自己的心理状况,看看是否符合标准,然后依据标准进行调节。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所以,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人的压力源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压力源与教师工作的特点密切有关。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倦怠。特别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其二,家庭压力: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有些教师面临这些家庭生活期望无法达到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其三,社会压力: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缓释,自我放松,自我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为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体会体会这些话“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压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0

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使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问题的积累都在不经意之间。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疏忽和误导,才使的孩子间的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壮壮,5岁半,长得结实强壮,讨人喜爱。可是,他有个会“打人”的坏毛病。小朋友和他玩不了一会儿,都会被打得“哇哇”大哭;13岁少年徐力弑母等等。

因此,我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爱抚,就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相反,如果幼儿入园后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多数孩子会哭泣,会拒绝,不久后哭泣虽然会停止,但仍会表现出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会以破坏玩具、打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怒火,这说明:一个感情温暖、心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如室外设置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动画或卡通画;室内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图书,幼儿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区、娃娃家等活动区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引导孩子在这些区域中,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置游戏内容,逐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合作,还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由地去观察、探索:为什么肥皂水会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那里去了?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想象与思考。

(三)、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通过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活动的组织,各种游戏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如语言活动?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都要带小毯子,现实中许多孩子也有这样“恋物”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故事,设计系列活动,让故事中的阿文通过表演和感受,并附之以针对性的谈话,帮助孩子改掉“恋物”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利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为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娃娃家”的孩子今天去郊游,而且做火车去;“小餐馆”的大厨索性搬到郊外,为郊游的孩子做出可口的午餐,“游乐场”附近还有一个开心“书吧”,供郊游的孩子当然乐意光顾,不仅可以坐下来休息,还有好听的故事、好看的图书……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帮助幼儿克服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倾向,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四)、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每个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差异,有的孩子胆怯、不敢大声说话,遇到困难就哭;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对诗歌的理解、掌握特别快,可是数概念在他那里简直是无;有的孩子总爱告状、打小报告……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分析每个孩子,对每个孩子心理的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整个活动反应,都要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改变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幼儿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有心理缺陷、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更要进行跟踪研究,还要密切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合力,促进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

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辅助孩子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着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1

8月23日“有幸”参加了3013年江苏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江苏省委教育纪工委蒋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蒋书记的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最大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最大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2

3月29日至4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都江堰市瀚海博雅学院承办的宁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前后近一周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48位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梁坚、霍磊、赵跃勤、康钊,苟萍、冯光伟、何晓燕、胡孝荣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让我豁然开朗!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它的重要性,提升了理论水平,获得了专家们提供的许多耳提面授且极具实效的科学指导。它让我有机会在黑暗的路途中找到了光的指引,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同时也萌发了对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反思,也权且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

一、培训洗礼的蜕变:

1、观念的转变。在深入接触“心理咨询”这一课程之前,可以说我对“健康”的理解是狭隘的。之前,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体育锻炼,我以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够更好的去学习。虽然这种思想也不为错,但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身为老师,在教好孩子们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身体再加上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数,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2、教学态度的转变。学习的这些天,抛开了一切繁琐杂事,自觉学习机会难得,便静心学习领悟。虽然老师们的讲解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基础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学习的苦和累。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关注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体会到他们学习的心情?反馈过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审视自己的结果便是:一定要多体察孩子们的学习心情,多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师。

另外,授课专家的提醒也让我时时在反省自己。各位专家都有主张说:“学生是我们影响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也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还有对后进生教育的诠释都让我对老师这一职业重新定位——蹲下来协助孩子学习,这才是为师之本。其实,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乐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这是多么简单的教学智慧! 3、生活理念的转变。“心理学是一门幸福学”。的确如此,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拥有健康的心理会让人滋生幸福的感觉,而幸福的感觉又能传递感染身边的家人,和谐快乐的生活由此开始。所以,善待老人、体谅爱人、关心孩子应该是我践行此次学习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学生的方式的转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父母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做好一个健康乐观的榜样示范应该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点我一直在认真和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孩子也朝着一个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样大,如何对做好青春期的母亲,我不是,但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时候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经不能让孩子接受了,虽然孩子还没有出现我们常说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寻最好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而这次心理培训正好填补了我此项的空白,老师讲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以及案例,让我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我觉得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一样!

另外,各位专家对家庭教育内涵的诠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动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让我为之震撼,真正为我上了一堂心灵成长课。

二、培训中的反思:

1、对教育目的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无疑推进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但课程设置以及考核和评价标准是否体现了教育目的,却遭颇多病,学生课业负担在升学指挥棒下有多大程度的减轻,令人质疑,学生普遍的睡眠不足,难以体现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卢梭语)。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对“以生为本”的反思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之所在,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和老师大多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规划孩子的人生,去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们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在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便纷至沓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生为本”,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我们必须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情绪变化,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与诉求。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冲突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孩子们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们的行为表象作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带着一颗“爱心”,蹲下身子,关心体贴他们,为他们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3、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反思。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要力戒“好心办坏事”,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必须准确作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坦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力戒简单粗暴、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4、对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的反思。

诚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特别是接触学生最多的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关注学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和心理辅导老师沟通,研究,尽快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当然,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健康还应关教育阳明也是很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父母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心理障碍要及时矫正,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性自制力,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不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予全部的希望,不能保证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解决。

5、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反思。

各国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我省中小学正逐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重拾被丢在一边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论著,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疏导,必须反思的是近年来,部分教师的心理亚健康,不健康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定期体检,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为教师减压,调节情绪,不断完善专业素养,做家庭教育的顾问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

三、鉴于上述,将来的操作如下: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短短几天的培训,收获是长久的,感谢省厅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必将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帮助,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自身的认识和感受,激励我们加位工作,为祖国的未来尽心尽责。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3

上午,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4

我很感谢校领导能够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学经历,但我在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技巧等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我们新来的老师非常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郭校长等多位领导精心准备了这次培训的内容,新教师培训心得从各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尤其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郭校长提出:新教师要尽快做到“入格”,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端正态度,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学习。这点我感受颇深:到现在为止我在谈固小学这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快一年了,刚踏入这个集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触,这种心理很快离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力量。每位领导、每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爱岗敬业,爱校爱教爱生,都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他们的这种责任心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为我们的大集体增光,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彩。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和动力,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其一是鼓励我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

其二是鼓励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那种生活态度;

其三是鼓励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新的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谈固小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5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普通人,在处理与学生、工作、家庭和自我关系时,教师同样会遇到压力、困惑和挫折,同样会产生常人的喜怒哀乐。教师怎样排解自身的压力和困惑?怎样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怎样在繁重而复杂、单调而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面对这些问题,我开始阅读《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技巧》,寻求和掌握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技巧。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技巧》这本书深入浅出、编排新颖、阅读轻松,共分认知篇、个性篇、情绪篇、行为篇、交往篇5篇,每篇各小节又安“身边故事”、“心海泛舟”、“策略指导”、“他山之石”四个方面编排,使我们在阅读中能对照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救和借鉴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如何做好心理健康自我维护工作,使我们真正做到编者所说的“备课,殚精竭虑;上课,激情满怀;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关心学生,无微不至;辅导学生,不厌其烦;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深入细致…”,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客观地讲,由于工作压力轻重、教育对象各异、工作环境不同,当今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小学时代是一个人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认知能力极易因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作为和小学生直接接触的心灵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勿视,因此,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能力,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十分重要。

其次,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学校也好,教育管理部门也好,往往容易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矫正。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心理状况,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这些方面,目前好像还是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希望学校、教育部门要两手抓:一手抓业务培训,一手抓心理健康,使教师安心工作。

第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小学教师在高期望、强竞争、快节奏的工作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精神难以集中、烦躁不安,有些人还有强迫症、抑郁症倾向,还有敌对情绪、嫉妒心理干扰着正常的人际交往等等。被心理问题困扰,教师工作效率自然低下,还会把消极情绪投射到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近期的一些媒体报道了不少校园丑闻,人们往往把此类事件归结为教师职业道德低下,我想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地,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这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很大关系,起码,那些“问题教师”的心灵可能并不美丽。

第四,需要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令教师左右为难,一方面,教师评价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现在大都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这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与当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互相矛盾。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更是教师的命根,教师们长期处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艰难而无奈的生存着。另一方面,教师评价结果的兑现过于注重物质奖励。增加工资、增加待遇,能减少不满意,但不一定能增加满意。而构成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真正动力不仅是物质待遇,更需要心理的满意,是成就感、认同感。所以,教师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学校和教育部门不能总把目光聚集在工作业绩上,不要让金钱和名利把教师变得急功近利,而丧失了从事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五,教师自身要注重和维护好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要靠教师自身的调节和维护。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观性,教师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其实应该用对待生理疾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要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对不如意之事能泰然处之;要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忍受挫折打击,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要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平时与同事、学生、领导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要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主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贮备完成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工作游刃有余,才能心态平和,才能拥有稳定持续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6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而幼儿教师应该怎样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防卫。

虽然幼儿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应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组织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环节大都是没有管理者和同行在场,因而其工作有较大的独立性。正因为这样,从心理上来说排斥管理,甚至敌视管理。在现行的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管理者扮演着检查员的角色。但教师却容易将管理和监督等同起来,由此产生了对立。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7

读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本书后有一种“同道”中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多的案例中,有一些,仿佛我都有与其同样的经历。

教师这一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且这些“人”是可爱的,调皮的,叛逆的孩子们。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好“祖国的未来”。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具备这些:自信积极、宽厚仁爱、交往和谐、善于适应、充满活力。

因此做一个好教师真不容易。但是,即便如此不易,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坚持的走下去。坚持着一路走来,有过很多次抱怨,有过很多次厌倦,更有很多次被学生气得想大声的哭,但是当看到学生能流畅,有表情得演唱我所教给他们的歌曲时,我会心满意足,比拥有一款漂亮的首饰更开心;当听到学生与我迎面走来时的那一声“老师好”,我会忘记他们的调皮,觉得孩子们时那么的可爱;当我的论文或是教学设计获奖时,我会感到生活时如此有意义。

就是在这些苦恼和喜悦交替中,我在音乐教师这一岗位工作了八年。算一算,我还将工作二,三十年。我该怎么坚持的走下去,怎样才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呢?我思量很久,终于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我的心里应该充满阳光,拥有阳光般的心态。

用阳光心态寻找美好,善于发现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每个瞬间,要热爱每个孩子,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该放下的放下,学会谅解、宽容,要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也许当接受一个公开课的任务会感到压力,但回过头看来,这一过程是多么宝贵,它让我成长,让位哦收获,让我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它驱除阴暗,照耀四方,让人心旷神怡;让世界满是向上和成长的力量。所以我要以阳光的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用这美好的光芒,照耀我的学生们,也让我的人生如七色光一样丰富多彩。

当今的社会里,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师的压力与比过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课程改革、教学行为、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8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情绪。

第一,教师应学习适当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运用适当途径宣泄消极情绪。心理学对一般人的调查发现,女人在面对消级情绪时往往采用“疯狂购物”的方法排解不快;男人则往往用抽烟、酗酒来排解忧愁。事实上,我们要主动选择一些无害甚至有益的宣泄方式来改善情绪。

第二,学习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鼓励、赞许、支持、安慰学生,甚至微笑也可以改善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两个嘴角向上一翘,你就笑了。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一笑,晚。L回家再对着镜子笑一笑。你会发现,微笑可以带动你的心理呈现的积极的状态。笑过之后,心理压力会大大改善。

第三,学会放松。紧张和放松在生理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体是放松的,人就不可能紧张;反之。身体紧张,人就不可能放松。可以说,放松是缓解紧张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以下几种放松的方法对缓解紧张情绪大有益处:每天都坚持做一项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梳发健脑法;用呼吸法放松;形象松弛法等。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减轻职业心理压力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调整,还需从学校政策上进行调整与改善。学校管理就是要为教师心理动力层次的提升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

首先,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的准则就是公平。

其次,就是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使教师在更有利于其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展。

第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调控竞争的度,既鼓励教师个人成名成家,又强调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鼓励、支持、帮助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群体心理动力的需求档次。

第五,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精神维护。如给教师开心理健康讲座,适当减少工作量,适当减少工作压力,增加教师之间心理交流的机会,在教师中开展一些能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定期郊游等,甚至定期让老师接受心理辅导等。

第六,学校应对教师家庭及生活状况给予高度的关注。作为一个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前提是,要有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要有能满足生活的基本条件。学校对教师家庭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可以使教师有一种被关怀、被重视的感受,可以调动教师参与工作的热情,减轻教师对压力的感受。同时更需要重视管理中的心理调控、加强教学过程中和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心理咨询、心理调整和心理动力的建设工作。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得到全社会以及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教师职业心理压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19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0

xx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国培学习,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总之,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轻松松的学习环境中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孕育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构建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心理也会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就好比是温室中的花朵,我个人将其归为三类:父母在家且对孩子管教无方者(甚至不加管教者);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孩。这三类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品德行为不端者,后二者极为严重。究其原因简而言之可归为:一方面这些孩子缺少家人管教。尤其是那些留守孩的父母均在外务工,只有二老照管,二老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捏在手里怕碎了,衔在口里怕化了,做错事更是偏袒有佳,更何况是训斥和打骂?二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与毒害。初中生毕竟抵制力较差,对社会上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东西是难以抗拒的,一旦沾染上便如毒品一样,时间一长,这些孩子有的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嗜好:抽烟酗酒、打牌赌博;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坑蒙拐骗偷抢;有的甚至是无恶不做,长期以往,人将不“仁”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观念层出不穷,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教师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和成长,诗意的栖居在美丽的校园之中。

其次,思索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我在学校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有意识的引导,设计的班会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改变原有的不健康想法。我曾经办过《远离网吧,阅读经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班会。

2、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集体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比如本学期我开展了唱歌比赛,篮球赛,团体诗歌朗诵,感恩的心手表演等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交流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使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表现得机会,对他们的各种能力都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3、要求学生写周记

我在开学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周记本,内容长短不限,但是要写自己的心理,思想和情感方面波动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网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也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1)在教材文本讲解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无论是讲在寂寞与黑暗中勇敢坚强站起来的海伦·凯勒;还是在讲中国诗歌史上的大诗仙,在失去希望仍不忘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都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育他们面对挫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

(2)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去阅览室,我经常选择一些写得文笔与意境都很优美,且对学生起一定教育作用的文章念给学生听,学生开始有点吵,但是在听的过程中,随着文章感情的变化变得异常安静,听完之后,就让学生写下他们感触最深的地方并加以评析然后起来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还能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个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良好的人格得到熏陶,有利于孕育健康的心理。如果去阅览室,则要求他们带好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好句子写下来,并写上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下课后交上来,结果发现他们所摘抄的句子全部是对生活的总结、格言警句、有助于励志的句子。当本子发下去,我就花一节课让学生按照其收获进行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在作文批阅的评语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这和上面所讲到的周记的功效基本一致,在作文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价值观有问题,就要及时的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我觉得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远程培训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培训学员用户实名登录、论坛发帖、回帖研讨、作业等途径进行。但其学员真实性、作业原创性、发帖回帖实用性等问题都值得质疑。另外,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学校,上网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农村教师家境贫寒无电脑上网,导致有的教师周末还要去网吧学习,还有年级大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叫年轻的同事帮忙自己学习,一方面背离了培训的初衷,一方面也起不到培训的效果。还有就是学员各自在自己的电脑面前孤立地学习,很难形成班级团队意识,很难发挥团队的作用,显得就比较松散,感觉学不学反正没什么压力,不看也没有人知道,竞争意识不强。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岛的知识全部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之中!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1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

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唯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2

今天,学习了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很有体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俗话说“言由心生”,孩子们更是这样。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往往是心里面怎么想,行动上就怎样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去剖析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规范行为,找到了其心理上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3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4

听了本次心理健康的专题系列讲座,使我更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听评课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的生物健康观已经不再是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取而代之的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观。

对于专业从事体育工作的我来说,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发挥作用更大。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重要条件。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课充分证明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2)能提高独立性;(3)能解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篮球比赛中既要带球前进,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今后在学校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积极的因素。体育课上应该从关注学生积极情绪入手,打造积极的心理习惯,帮助学生从消极情绪中找积极的一面。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其向积极一面思考,勇于面对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后面的`学习。因此,养成积极的心理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只有自身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传授给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学生更愿意与这样的老师交流,表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能。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发心理潜能,学生才能超越不健康的心理,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才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5

过去人们习惯把老师比作“红烛”,这个意象的确很美,但是也很悲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时期,我们是否有必要这么悲壮?!我想,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除了社会与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之外,一名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或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保健,这样才能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那么一名教师要如何来实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就应该自觉树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问题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增强积极寻求外界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保持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一名教师要善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我,古人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百范文网,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增强自信,避免自卑、紧张或者不安全感。

还有,合理宣泄,自我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话,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而且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合理的宣泄,例如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车等,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诉说也是一个方法,当我们因为某事而痛苦、悲伤、愤怒或者抑郁时,要能够寻找一种表达自身情绪的方法,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妥善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因此,在适当的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委屈向亲朋好友诉说后,会使人感到心里轻松多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幸福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学会寻找幸福,感受幸福快乐,及时的自我 疗伤,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6

20xx年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7

一、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对人永久性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意义维护好学生的自尊

首先班主任要有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在学生中间,或者指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区分不同学生心理状况

从学习中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组织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

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做为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我们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书就是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我们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的在健康教育上对学生产生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8

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29

使我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真正弄懂什么叫做"心理健康",愿意做一名真正有阳光心态的二十一世纪新型教师。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人要身心健康,就是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态,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更要保持心理健康。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身作责。所以具有卓越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全的人格魅力与健康心态也势在必行。的确,有的教师患上"职业倦怠症"。影响了身心健康也波及了学生,真应该重新校正一下心里运行航向,有利于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怎样解决呢?听了这次心理健康培训,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我们总教育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就把自己的兴趣培养起来吧。你看那些靠出苦力搞装卸工作的人们,他们要付出多少汗水,才赚到并不可观薪水。而且我们是坐在办公室、站在班级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多么幸福!这就叫知足者常乐!看一看我们每日的工作,虽备讲批辅考,看似紧张忙碌点。但乐趣太多了!教学相长使我们知识愈加渊博。

到社会上一说自己是教师,大家都投来羡慕尊重的眼神!哇!心理别提多爽!我,骄傲哇!特别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东北师大,有的考入北京交大,还有的已经是公司老板……哎呀,我骄傲啊!你看,前几天发来两张证书,市级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分获优秀奖!多么让人兴奋的荣誉!我们把别人喝茶、聊天的时间用来练字了,没白练,这回报早晚都会来的。我快乐!我骄傲啊!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乐趣伴随。这些收获会使我们快乐一辈子的!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拥有健康……

教师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同程度等,也许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困惑和压力。但只要我们尽力了,凡事都问心没愧了。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会缔造连城的人生价值……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思竭虑也的确是一种压力。但我们会有解压的办法…

一次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社会真的挺关注我们的。你看,我家每月还还公积金贷款,日常消费也有人际交往也照常不差。工资也上调了多少次了!我们国家的政策多好啊!人道主义和谐社会!如果一味的与豪华奢侈去攀比。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的确,看一看现实,有的的舆论开始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障碍问题呢?结合自身想法进行了一下总结归纳,又不够完善的地方还需大家逐步提升......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

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我的同事就有很多喜欢打篮球、排球、羽毛球的。我偶尔也参与进去真的很快乐!

二、储蓄友情,要多交好友。

常言说,与善人之交如入兰芝之室,久居而不闻其香。所以就我个人观点,交那些品德高尚、有学识、又善良、有良好心态的朋友。比如我这多年身边的同事那些知心姐妹,心里困惑跟她们倾诉,倾诉,真的就释然了,快乐了。的确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闲暇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的确象在网上搜集一些叫人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歌曲或乐曲。比如电视节目《星光大道》、《欢乐音乐汇》、《中国好歌曲》都会给人带来无限的陶冶与欢乐……

四、经营好家庭。

不论什么事情发生,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我们要工作家庭两不误。这样我们会更感到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快乐真的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热爱生活。

以上,是我切身体会,收获是很大的,体会可能不够全面,一点温馨的建议仅供同行们参考。有了心理健康就会有更大的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看到自己的优势,也找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处处都有美好!只要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祝福我所有的教育界同仁,你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快乐地走教育教学这条最美好的灿烂之路……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0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学期快结束了,我们这学期的工作也快结束了。这一学期的工作可谓紧张忙碌,但也硕果累累。心理健康科全体成员积极配合老师,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系里、各班心理健康委员和宿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系里的日常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理健康得到进一步宣传,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这学期的心理健康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周报和月报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科室每月定期收集各班的心理反馈表,及时准确地向老师反映各班心理健康委员会成员反映的情况。对有问题的同学给予指导和跟进。我们系会继续努力做好每周、每月的心理健康报告,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确保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开朗、积极的心态。

(2)心理健康委员会和宿舍专业会议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系定期召开各班心理健康委员会会议,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解决问题的纠正措施,努力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学期还是坚持每月开一次例会,反映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导下一步工作。

(3)心理健康宣传栏

为了进一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意识传播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月定期更新心理健康宣传栏,展示优秀的稿件、活动照片和心理知识。

(4)及时更新部门博客和空间

我们系会及时将活动计划、总结、照片上传到系的博客和空间,扩大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系的活动。

(5)成长咨询室

这学期,我们系与老师合作,成功完成了“心灵彩虹”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对成长辅导室有更正确的认识,主动进入成长辅导室,敞开心扉,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将加大对成长辅导室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为更多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主要活动

(一)“超级作品我的心我的秀”活动

比赛一开始,系里就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超级作品的活动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开始制作或写作,并以手工作品、书法和文学的形式上交精美而有创意的作品。学生提交的所有作品都根据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特点和内涵。各种独特的作品让每个人眼前一亮,同时展现出不同的自我。

通过这次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部的活动。参赛选手积极展示作品,同时提升内心感受,锻炼自己,让作品得以展示,同时通过活动获得实践经验,最终完成个人锻炼和个人素质提升。

(2)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这学期我们5月25日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教育讲座;与爱心协会合作,开展特殊学校之旅,向特殊学校的孩子送去关爱;心语活动;“爱五一,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主题电影展览活动。通过各种新鲜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活泼地倾听自己的内心,敞开心扉,让阳光进入你的内心。同时,专业教师的讲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心理误区,有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乐观面对生活,享受生活,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明校园。

(3)学院级活动

5.25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部还积极响应精神卫生科的号召,参加各种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并提交,最终在精神卫生海报评审中获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在心灵之声同行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两项;我系自主拍摄的心理健康微电影《迷返》在怀化学院“5.25”心理健康月首届微电影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4)第八届科技阅读节演讲比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促进校园爱国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和平台,配合第八届“科技读书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表达对国情的热爱。由学生支部学习部主办,心理健康部协办,以“爱国”为主题进行背诵,我们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的初赛圆满结束。我们挑选了一位优秀的选手张参加在学院举行的决赛,最终获得了三等奖。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系的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活动开展的很成功。这些工作和活动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加强了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同时也使我们对本部门的工作发展更有信心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1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浮石小学举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听了都主任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我参加了这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都要做过细的研讨和分析,千方百计地做好每一次培训。今年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要求培训的学员,每人交一份作业或论文,主要是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

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是近十年来宝鸡市发生的“真人真事案例分析”。包括心理的、班主任的、老师的和校长的或学生的。每期培训班的学员都要写“真人真事案例分析”,165穆越个人空间在灿烂的阳春四月,我参加了《南岗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做好基础工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其(幼儿)身心和谐发”,“应当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一代,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系统的探索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优化育人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潜在课程,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对幼儿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一是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如在园内种植草坪、花卉、栽种果树、开辟种植园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让幼儿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是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如利用纸箱、饮料瓶、快餐盒等废旧物品创设美工区、音乐区、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是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我们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巨幅墙饰挂在教学楼醒目处;活动室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幼儿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等。从而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一是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因此,我们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对待幼儿,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

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潜心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知道你行”、“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乐观、自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二、重视渗透教育

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且有反复的可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注意幼儿园全方位的渗透,坚持一贯性、连续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1、学科渗透。

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幼儿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通过进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让幼儿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励他们,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办法。

2、游戏渗透。

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最容易接受指导和训练。

3、日常渗透。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帮助幼儿养成对每件事如洗手脸、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的习惯;培养幼儿做任何事情(如绘画、玩游戏、听故事等)都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具有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4、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根据临时出现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它对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不会画而哭,有的幼儿把笔一扔不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并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进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设计的专门活动。研究中,我们围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活动方案设计,并按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如:我们观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儿性格内向、胆怯,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娃娃过生日”,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活动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娃娃,其余幼儿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带着礼物到娃娃家祝贺娃娃生日,娃娃热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将礼物送给娃娃时大胆地说出了祝贺的话语。他们相互交谈,唱生日歌,跳快乐舞,这样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自然地交往,就连平时性格孤僻的幼儿此时也活跃起来了。

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指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和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体验。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则会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则会削弱或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因此,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家园配合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宣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熟悉本项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3

当今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家中享受着特殊待遇,据调查小学1~2年级许多学生,早晨起来需要家长给穿衣服和帮助洗漱,有个别学生连鞋带都不会系;平时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到大自然锻炼的机会很少,学生们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社会经验不足;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惜生命的教育也不够,导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极低,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劳动方式由体力化逐渐转变为非体力化,人体大肌肉群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儿童的业余活动、游戏内容由过去的跑、跳、投、攀、爬的内容变为现代的电子化,人们活动、运动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新课标提出要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并培养他们自立、自信的精神,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初中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解读新课标,我们要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个目标: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根据新课标要求,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首先,“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二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其次体育运动是一项磨炼意志、锻炼意志的有效形式,体育活动更需要意志力的配合和参与意志力的形成离不开体育锻炼。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坚持不懈,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引导学生领会、理解和感悟相关内容,并用之于生活实际,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情绪的低落,既会影响生活,也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了。现阶段在学的少年儿童经历了计划生育,大都是“独苗苗”,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从而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知道付出。很多学生有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集体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形成开朗、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

合作能力是新世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面对纷杂的竞争,单凭个人的力量只会处于劣势,稍不留神就已落伍。只有从小具备了合作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集众人的聪明智慧造就辉煌的成就。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道德标准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道德的培养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塑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准和体育道德素养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道德的培养需要教育本身的教化作用,还需要全社会良好道德氛围的熏陶和积极影响。

总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化,社会化的最后成果,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行事,并能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和责任感。社会适应的内容很多,新课标提出这些要求,主要是让我们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教导学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心得体会 篇34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

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

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觉得本次培训的亮点就是突出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成长。

不足:时间短,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不够,感觉在中心校实施心理健康课信心不足。

最想说的一句话:“再聚会!!!”

总之,通过培训我的心开始了翻滚的情绪:欣喜,豁然开朗,平静,学会面对。培训的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他让我们感受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我要用真实的自我,感染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