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3篇】

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

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篇1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放手学生,相信他们也能胜任。我曾尝试让学生和老师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会当老师讲课的感觉。一篇课文交到他们手上,按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要备好课,抓住这一节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等等。我发现把课交到他们手上,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成绩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作为老师我倍感欣慰。

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不要瞻前顾后,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下面就课改教学实践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引导学生变单调的被动学习为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觉得新教材中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学起来也越有兴趣。

四、考虑积极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局面,种类之多、提法之广。我们主张,采用积极的教学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教师要灵活掌握。

学习方法上看,随着学科多样化和深刻化,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小学生更自觉,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篇3

缺乏学习兴趣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有着强烈的厌恶感,有60%的学生很讨厌地理,只有2%的学生喜欢学地理,有38%的学生觉得对这门课程不讨厌,也不喜欢。经分析职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自身的贪玩,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二是客观因素,地理知识枯燥无味;三是不良的学习情绪,自卑心理作祟,学不好就讨厌学,讨厌学就更学不好,以致恶性循环,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99%的学生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是在考前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地理,是应试教育所致,教法不当,学法自然不当。

学习有畏难情绪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77%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深奥难懂,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容易学。这与地理知识本身抽象且不易理解有关,也与学生不求进取,知难而退等消极情绪有关。职高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的“失败者”,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处于班级的最后几名或者十几名,于是“破罐子破摔”,有逃避学习的心理。

学习目标与实际行动反差较大只有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用处不大,而73%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可以增长见识,20%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有利于就业,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结果。可这又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矛盾。学生学不好不是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他们的惰性在作祟,不愿付诸于行动。

虽说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是职高生的通病,但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却是他们的优势。如何把握职高生的学习能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是值得每一位职高教师思考的问题。

探索适合职高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生在初中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是学习热情不高,上课不爱听课,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在旅游地理课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前可以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在授课时能够用图片说明的一律使用图片,用旅游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震撼,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讲述钱塘江大潮时,教师可以展示游客与潮水赛跑的图片;在讲气候旅游资源时,教师可以展示海市蜃楼的图片;在讲名山景点时,教师又可展示大量的景点图片。学生通过图片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渐渐萌生和培养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选择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本是精华,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内容丰富而全面,但再好的教材学生不接受也是空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特点,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多而杂,不如

少而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大多数职高学生不善于归纳总结、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自创教学模块,以课本为依托而不应拘泥于课本,要选择专题教学。如在高一上学期教师主要讲述三大板块:一是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二是名山旅游资源,三是水体旅游资源。在讲述名山旅游资源时,教师从各名山的历史、文化、传说、著名景点、旅游活动等几方面去阐述。这样的专题教学,脉络清楚,学生易于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是决定他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职高学生不仅大部分学习基础差,而且伴随着消极的学习情绪:或得过且过,不想学习,只想混个毕业证向父母交差完事;或是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望难却步。职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学习情绪,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学习情绪。

十五六岁的职高学生大多个性较强,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要认同他们、赏识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尽可能地维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四)分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分层评价、分层激励就是采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

职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始终处于“落后群体”,经常听到和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冷落,他们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可他们在内心深处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辅导与肯定,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因此,实施分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五)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在“职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调查”中,只有20%的职高学生意识到学习有利于就业,即学生对于如何培养职业能力比较模糊,未能将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职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适应社会的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将所学知识与相关职业联系为了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在导游班的导言课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导游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回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的回答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的回答应具备扎实的史地文知识。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优秀导游应具备的素质:服务者的意识、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而综合性的知识和素质则贯穿始终。这样,在上正课前教师就与学生一起明确了学习目标,即培养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导游人才。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而职高生进入社会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职高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必须培养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因此,各学科要相互联系,专业课不仅应与文化课相结合,各专业课也要相互渗透,才能全位地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知道,旅游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应学会利用资源,加强与文化课的联系。如讲述古代六大名楼、名山时,可与语文课所学的相关诗句联系起来,以诗文来记忆名楼、名山;讲帝王陵墓时,又可以与历史知识相联系。这样将学生所学的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

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不在于智能高低,而在于智能结构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其弱势智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高学生的优势智能是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学会赞赏,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踊跃地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专题教学,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由学生自设问题进行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切合学生的特点,易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

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只有切合职高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