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2023(通用8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如今,实现近1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52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并且要将“话筒”交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直截了当把脱贫中还存在的困难以及自身脱贫所总结的经验方法讲出来。这样既能摸清脱贫中所存在的“隐形顽疾”,找到“接地气”的脱贫方法,从而以点带面,惠及其他贫困群众。又能拉近干部同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脱贫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达到扶智与扶志,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解决脱贫各项短板问题。
当贫困群众不再烦恼“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帮扶干部的协助工作就落到了实处。这极大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磨炼了干部的脑力、脚力、眼力、笔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后续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筑牢了干部基础,让英雄的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将脱贫致富的壮举写入历史,让振兴梦根植于农村大地,实现幸福的开花结果。
“极点”是人们中长跑时会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跑了一段距离后,会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迫使跑速降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要战胜“极点”,便不能停止跑动,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调整呼吸、步频,经过一段距离后,不适感便会消失,“极点”也就被突破了。
脱贫攻坚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的工作中,部分扶贫干部在精神上遇到了“极点”,产生了急躁后一发了之、疲惫后一混了之、脱贫后一走了之的情绪。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在即、胜利在望,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质效。要加强思想引领、调整工作重心、强化激励关爱,让广大党员干部重鼓干劲、重燃激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朝着脱贫攻坚目标全力奔跑冲刺。
战胜极点,需要思想引领,提振“精气神”。思想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有了坚定正确的思想引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满“精气神”。要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扶贫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荡涤心灵、淬炼党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拧紧思想“阀门”,坚决克服厌战情绪、急躁心理、松劲心态,当好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主力军,慎终如始完成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战胜极点,需要调整重心,力戒“虚假症”。战胜生理“极点”,需要调整呼吸、步频,战胜脱贫攻坚“极点”,则需要调整好工作重心。当前,仍有部分扶贫干部被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要严格落实中央对基层减负的有关部署要求,把扶贫干部从“虚活”“虚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干工作,更有效地抓好落实,更高效地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要加大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通过严肃精准问责,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战胜极点,需要组织关爱,当好“贴心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要突出好干部标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扶贫干部获奖励、得实惠、受重用,使他们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构建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发展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的关怀体系,加强人文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要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扶贫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个人诉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解开思想“疙瘩”,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年关键时期、到了最后一个冲刺阶段、到了发起总攻的时间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扩大战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党员干部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务实的态度、高效的作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不断获得群众口碑,众志成城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擦亮脱贫攻坚初心底色。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不是单选题,当脱贫攻坚战遇上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同时答好这两张试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寄托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梦想,浸润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沉情怀。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擦亮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初心底色,用心用情扶贫,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把问题一个一个妥善解决,把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让扶贫成效的答卷有温度也有厚度,让贫困群众走上幸福路、敲开致富门,这样才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锤炼脱贫攻坚责任担当。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需要我们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当好责任人、种好责任田,以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深入扶贫攻坚主战场。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和松劲心态,继续保持冲刺姿态、攻坚状态,主动把自己置身于“脱贫大考”,在大考中锻造自己、丰富自己,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党性、转变作风的“赛马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退缩、不观望、不挑剔,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积极作为、有所作为。事实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只有心怀博大的爱民情怀和责任,担负着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的重要职责,时刻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大任扛在肩上,才能打通精准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饱含脱贫攻坚务实情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面对突发疫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湖北、武汉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面对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同样需要党员干部做细、做实群众工作。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务实,重在精准务实,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务实。事实表明,脱贫攻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来不得半点小聪明,除了咬定目标,稳扎稳打、扎实苦干,别无他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稳住心、沉下身,重实干、求实效,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一鼓作气、不胜不休,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初心使命,以更加精准务实之举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当前,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只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朝着贫困清零的目标咬紧牙关,必能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答卷!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__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__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时,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落紧落实落细各项任务举措,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越是如此,越要坚定信心、开拓思维、创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新的方向,给脱贫攻坚插上了“互联网+”的腾飞翅膀。
带货直播、电商销售,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往海内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贫困群众就医能够享受到秀的专家服务和诊疗技术;网络覆盖、提速降费,贫困地区的莘莘学子网络学习不仅用得起,而且用得稳。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下,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与城镇差距越来越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以高速高质的步伐阔步迈进。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信运营商新建4G/5G基站超过6.3万个,新增光纤端口510.9万个,成功应对网络流量的集中爆发,保障了2亿师生“停课不停学”。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的3639个行政村已完成宽带网络光纤到村建设和升级改造,覆盖率达96.71%。自20__年10月以来,国家持续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使用通信服务给予大幅度折扣优惠,已惠及超1200万贫困户,其中超700万户享受通信资费五折及以下优惠。今年24岁回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小伙肖刚大学刚毕业便选择回乡创业,他谈到:“通过网络视频学习了草果种植和蜜蜂养殖技术,现在我的电商小店生意还不错呢。”
聚焦全面小康,咬紧脱贫目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找准互联网助力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加快新基建投资建设,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有关要求,提高贫困地区信息网络覆盖率。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不仅会上网,而且善用网。要加强对农村电商的培育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通物流堵点,加大仓储建设,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形成百花竟放的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要加强维护和保障工作,完善应急响应预案,确保贫困地区信息网络随时随地正常使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责任担当,转变思想认知,改进工作作风,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给脱贫攻坚插上“互联网+”的腾飞翅膀,不仅是当前克服疫情影响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农村大地上,完善的网络覆盖、多元的网络运用、强大的网络支撑让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省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凝心聚力做好我省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只争朝夕、加压奋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受到的损失补回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越是决战时刻,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松劲麻痹思想;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堡垒。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广泛开展培训,凝聚干部和群众行动自觉。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提能培训。对扶贫干部,要增强干部自身能力素质,让干部通过培训将各类扶贫政策措施都烂熟于心,真正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对贫困群众,要增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将“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技术,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产业,尽快摘掉贫困帽。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领导干部要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针对脱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攻坚、各个击破,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巩固提升当地脱贫成果,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是盯任务,强推进。要紧盯当地脱贫攻坚具体目标任务,全面推进落实“三个一批”,查补控辍保学、学生资助等教育精准扶贫短板,加快危房维修和翻建改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开展精准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等,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二是健机制,强保障。要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系统内年人均纯收入不达标或年人均纯收入不稳定、“三保障”不牢固等已脱贫人口进行监测和动态管理,狠抓责任落实,稳定现有帮扶政策,防止松懈、防止滑坡,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调研,考察弘德村扶贫产业时的一张现场照片刷屏了。画面里,一头牛闭上眼睛,把头伸向总书记,憨态可掬,总书记也伸出手,像是要摸它的头。画面生动有趣,既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产业的深切关怀,也蕴含着扶贫产业发展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唯有集群智、纳群策、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更“旺”。
集群智,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烧“旺”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扶贫产业的精准选择、准确谋划、高效发展,都离不开众人拾柴的集体智慧。只有把社会各方智慧集中好了、梳理全了,才能真正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集群智,要把好发展扶贫产业思想关。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扶贫产业对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重要意义,把发展好扶贫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要把好扶贫产业精准选择关。在扶贫产业项目选择上要突出精准,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充分盘活当地优势资源的好项目、好事业。要把好扶贫产业发展技术关。集结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扶贫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扶贫产业之“火”备足“料”。
纳群策,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用好产业扶贫之策,既能让稳定脱贫有保障,也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光亮的背后,是对发展扶贫产业集体策略的采纳。唯有广泛采纳发展扶贫产业好的经验、做法,才能让发展产业扶贫更加务实,为带动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障。纳群策,当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公开透明听声音。开好镇村关于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会议,搭建起分享好观点、好举措的平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必须抓细抓实常维护。扶贫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日常维护。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日常维护方案,尽可能延长种养殖项目生命线,让其更好地发光发热、造福百姓。必须产业分红到实处。扶贫产业分红坚决不搞“平均分”,立足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科学民主划分好分红档次,在项目分红中体现精准、体现关怀。
聚群力,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脱贫攻坚良好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贫困户自身、政府、社会多方的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唯有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贫困户当自强,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行动。俗话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黄金。广大困难群众要自觉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村上扶贫产业项目中,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用勤劳的双手收获幸福生活。政府当扶持,政策常完善,为产业助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更多更好的扶贫政策为扶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当支持,常做爱心事,帮助产业兴。社会各方力量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从资金上、技术上、人力上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木耳“火”了,黄花“火”了,牛“火”了,越来越多的扶贫产品“火”了,扶贫产业之“火”也随之更“旺”了。扶贫产业之“火”越“旺”,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终胜利的时刻就越近,困难群众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越指日可待、幸福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