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妈妈给我出了4道算24点的题目。
第一道是:“1、2、3、4”,我想了一会就想出来了。答案就是1+2=3,3+3=6,6×4=24。
第二道是:“5、6、7、8”,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我想的是5×6=30,7×8=56都不对,我再想如果7+8呢?也不对。我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求助妈妈。妈妈说:“怎么样才能最简单地算出24,有3种方法:第一种就是3×8、第二种就是4×6、第三种是2×12。”我这才知道,一下子就凑出来是5+7=12,8-6=2,12×2=24,我明白了其中的技巧。
第三道题是“4、4、10、10”。我想用妈妈的方法一定能算出来。4已经有了,那6算的出来吗?我想10-4=6,4×6=24,这虽然对了,但还有一个10没有用上,所以只好再请教妈妈。妈妈说,你倒过来推试试。我心算了一下,发现这也是一种技巧。用10×10=100,100-4=96,96÷4=24。
妈妈出了最后一道题3、5、7、9,我以为这又是一种方法,但我想,我先试一试再说。一想,用妈妈教的第一种技巧就可以了,7-5=2,9+3=12,2×12=24,妈妈说我能举一反三了。妈妈又说其实这题很简单,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我一算,得数果然是24。
妈妈给我出的这些题目的技巧我都牢牢记在心中了。我觉得这些数学题真有趣。
今天,我在厂旁边转悠,突然被爷爷叫住了,于是我就走过去问爷爷:“爷爷,要我做你的助手吗?”“助手倒不用,只要你帮我算算,我至少要篱笆多少米?”原来爷爷想把一块地用篱笆圈起来。
我看了看,一块长方形的地,一面较长的边靠墙,宽大约是5米,长大约是它的2倍,那就应该是:5+5=10(米),哈!太简单了吧,再用10+10=20(米)不就行了嘛!可后来,爷爷又给我提出了问题,说:“我还想在里边养鸡鸭鹅。鸡20只,鹅是鸡的两倍,鸭比鸡和鹅的总数要少10只。鸡、鸭、鹅分别有多少只?鸡鹅鸭一共有多少只?”
爷爷的问题真是太多了,我感觉我的小脑袋似乎都转不过来了呢,可后来我想着,我可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啦,怎么能输给爷爷呢?我把算式写在草稿纸上:20×2=40(只),鹅是40只。20+40=60(只),60-10=50(只),鸭是50只。一共40+20+50=110(只)。哈哈!我可算出来了!爷爷又穷追不舍地问我,鸡,鸭,鹅的只数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呢?我灵机一动,算出来了,分别是:鸡占2/11,鸭占5/11,鹅占4/11,这也不难嘛!哈哈哈哈……
爷爷点点头笑了,摸摸我的小脑袋说:“嗯,不错不错,我家小丫头还是挺聪明的啊!”看,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真是无处不在呢,真是太有趣了!
今天我们要上“千米毫米”这节课了,一上课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1千米=米?我的同桌第一个举手,老师就让他回答,他说:
“1千米=1000米”,老师说他答对了。
然后老师让他拿着粉笔在走廊的尽头划一道线,同学们都很纳闷:“划道线干什么呢?”正在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知道从我们教室走到哪大约是1千米呢?”思旭洋说:“围着操场走五圈就是1千米”。老师说很好,那我们就到操场上去走一走,亲自体验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都兴高彩烈地冲出了教室。哇,1千米真长啊,我们才走了三圈就都疲惫不堪了,老师看到这情形,也给我们加油鼓劲,终于走完了1千米,我想了想我们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我们现在所走的一半,那应该就是500米了,我每天从家到学校来回要走四趟,那我一天就要走2千米,妈妈每天接送我要走来回八趟,那妈妈一天就要走4千米,算出这个数字我真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今后一定要听话一些,并且好好学习,不让妈妈白跑那些路。”
接下来老师又让我们十个同学手拉手伸开双臂,体验10米有多长,通过这样的学习,我知道了1千米有多长,10米有多长,这样的学习即开心又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真喜欢!
今天中午,数学朱老师让我们做一张小学生数学报。
做着做着,我遇到了一道难题“一个等腰梯形的下底和腰一样长,上底是下底的3倍,如果将下底延长6厘米,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看了题目之后,我便冥思苦想,可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我想打退堂鼓去请教老师。突然我的耳边又回荡起爸爸那严厉的话“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道题也是这样,你不会,你就读上一百遍,心中的结也自然而然的解开了。同样的一道题,但别人告诉你十次答案,也比不上你自己精确的算出来。”于是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拿起笔在演草本上画了起来。
“万岁!我做出来了吔!”我在心里欢呼。被写的密密麻麻的演草本上留下了这道题的演算过程。
首先通过条件知道等腰梯形的上底有3段,而下底的长度却只有这样的一段。好,把这放在一边先不看,然后又通过如果将下底延长6厘米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知这时等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相等,哦,增加的6厘米就等于增加了两段数,那么等腰梯形的下底就是6÷(3-1)=3(厘米)哈哈!剩下的就容易了!既然下底是3厘米了,那么上底不就是3×3=9(厘米)了吗?周长就是9+3+3+3=18(厘米)了。咦!这不是差倍问题吗?!
做完了知道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加深深的牢记在我的心中。
这个暑假,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下学期成为数学“春芽杯”的参赛选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妈妈为我准备了几本厚厚的数学练习册。我每天都认真地做题。
这天,我正在做《举一反三》的练习时,突然,一道题把我难住了。这是一道字谜题。我冥思苦想,怎么也做不出这道题。于是妈妈提议:“我们来举行一场数学比赛吧。谁先解开这道难题,谁就能得到一块美味的巧克力,怎么样?”我高兴地说:“好!一言为定!”
一开始,我用第一种方法来解题,可是没法解题,这让我感到沮丧。接着,我尝试用第二种方法来解题,没想到我一下子解出了两个数字。我一扫沮丧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我继续用这个方法解出第三个数字。做这道难题就像走迷宫一样。一开始我无法找到出路。渐渐地,我感觉出口就近在咫尺。当我把最后一个数字解出来时,我一下子心花怒放,激动地大叫起来:“我做出来了!我做出来了!”这时,妈妈还愁眉苦脸地打着草稿呢。听到我的欢呼声,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妈妈和我一起验算了结果,发现是正确的。于是,妈妈笑着把一块巧克力递给我。吃着美味的巧克力,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突然意识到,妈妈举行这场数学比赛以及巧克力的奖励,是为了鼓励我更加努力地思考,遇到难题不要放弃,这样我就能取得进步。想到这里,我心里更甜了!
今天上午,我们数学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我非常喜欢。
一上课,我们就看到黑板上老师精心画得漂亮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五角星形,颜色各不相同,但很有规律。原来今天要学找规律呀,大家顿时来了精神。
杨老师先让我们同桌讨论黑板上的图形,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接着杨老师开始提问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惜老师好像把我看成了一个隐形人似的,就是不挑我。
同学们的回答都十分简单。有的说:“斜着一行都是星星。”有的说:“横着和竖着图形一样。”还有一个同学特搞笑,他自信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些图形好像在走迷宫。”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最后,还是郑涵文说了一个完整的答案,“每行的第一个变到了下一行的最后一个。”老师让大家为她鼓掌。哎!真可恶,她都抢了我的台词了,要不然这个掌声应该是我的。
杨老师怕我们不明白,还专门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老师拿来三个粉笔盒和一张卡片,并排横着摆成一排,然后把第一个粉笔盒放到了最后一个。连续移动了四个,像开火车一样,大家一下子看明白了,都笑了起来。
最后,老师又给我们详细总结了怎样找规律。还让我们在课本上做了练习,结果我全做对了。这真是一节有趣的数学呀!
“救命啊!减号来了!”数字10边跑边大叫,有个数字问:“哦?是吗,我可不信!”果然减号来了。减号念起了咒语:“10-3=7!”10飞了起来,“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可怜的10变成了7。
于是7回到了家里。7的姐姐是加号。他进了家门看见姐姐就开始乞求姐姐:“姐姐你就给我加给1吧,就1,就1,求求你了吗!”加号看着7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好同意了。加号开始念起了咒语:“7+1=8!”这时7缓缓上升,又缓慢的的下降,这时的7已经变成了8。8紧紧地抱住加号。8道了谢,就出去玩了。
刚走出大门,8就看见不远处的花坛边站着个符号,再仔细一看,呦!这不是减号吗?于是8立刻藏到旁边的草丛里。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你好呀!小朋友。”8一回头,“呀!原来是除号奶奶。您好!”一说完他就转回去干自己的事情了,除号奶奶看他这么没好气,于是念起咒语:“8除以2等于4。”
“嗖!”的一声8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8又变成了4。4哭着跑上了一辆大巴,来到了自己的奶奶家。4的奶奶是乘号,奶奶特别疼爱4。4立即抱住了奶奶,便放声大哭起来:“呜、呜、呜、呜、呜……”“怎么了!”奶奶亲切的问到,4吞吞吐吐地告诉奶奶,今天发生的事。奶奶说:“乖!乖!我给你乘3不就好了。”4破涕为笑。奶奶念起咒语“4乘以3等于12。”金光闪过,4立马变成了12。
数学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啊!
那天星期五,我们六(7)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开课。在那次活动中,我们班十分荣幸地被选中由来自镇江的姚老师来教我们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在那堂课上,姚老师采用了十分受我们欢迎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刚开始上课时,姚老师以一个简单易懂的游戏让我们初步地认识了有关“可能性”的一部分知识,并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在这堂课上,班级里的气氛十分的活跃,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只有各别同学还“窝”在座位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全班大部分的手就高高举起来了。我幻想,老好似从上面往下看,或许就是一片“手的海洋”了吧!
接着,当我们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之后,姚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小段李勇主持的“非常6+1”,并模仿着在电脑里玩了一个“砸金蛋”的游戏。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学习到新知识的快乐!在这节课上,我的头脑都是紧跟着老师转的。姚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认真地思考过了,并且大多数的问题我都能举手,只“可惜”大家都好认真,每个问题都有一大拨的人举手发言。结果我举了将近二十次手,结果仅仅被请到了一次。
而姚老师所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我们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一堂课上的非常有趣,老师用许许多多的游戏使我们非常兴奋,也使我们非常投入。让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完了这一堂课。姚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我十分喜欢,真希望我们每天都能上到一趟这样的课。
今天,一位胖胖的、黑黑的华裔美国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趣味数学课。
上课了,老师在幻灯片上放出了“6.25”和一个大大的红色问号。她用很生硬的中文说:“你们,拿出一张白纸,把他对折,在四分之一的纸上画一个你认为的6.25,时间只有一分钟。”我们马上开始动笔,一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叫我们把画好的图片举到胸前,但有些同学的纸上是空白的,不敢举起来。老师看到了,笑眯眯地说:“你们想不出来,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说完,老师叫成绩一般的袁长坤把图片举起来,很多同学被他笨拙的动作给逗笑了。可是老师带着很欣赏的态度很有感情地说:“非常有意思,多么与众不同啊!中国孩子多么聪明啊!”她又说:“我很喜欢,你能送我吗?”袁长坤很激动地点点头。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袁同学却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现在我们发现他是那么的可爱和独一无二!
接下来,当胡媫勇敢地举起她那幅有问题的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张大了嘴巴,“啊?”了一声。老师却鼓励她:“不要害怕,做错了没关系。你对了,很好,可以给同学做榜样。错了,没关系,你可以从原地站起来,会更好的!”多么贴心的一些话啊,我们都喜欢得到老师的爱和鼓励!
时间还是转得太快了,本来还想玩一个小数游戏,但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惋惜地“哎”了一声。在她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尊重、肯定、鼓励,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样的.老师!
前天早上,我们学到了一件开心的事。这是我梦想中的一个有趣的数学节。这只是一场预赛。我想,为了给班里争光,为了让我更聪明,为了让我成为班里数学最好的人,我一定要顺利通过初赛!成为班上的偶像之一。
那天,我拿到论文,说:“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一定会进入决赛。我刷完字,一分钟就写完了。我又检查了一遍:“哎,我一定会达到目的的。”卷起来的时候很自豪。
昨天唐老师让我们班十二个人中午去五班说一件事。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有张舒馨喊了一声“是!可以去比赛。”只有那时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我们被叫到五班。中午,我飞快地跑向五班。原来唐老师给我们打电话了。首先,我谈了话题。第二,我说一件事:“24个到了。我先说个好消息,就是周末不用写作业。”教室里沉默了两秒钟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尖叫起来,像是炸了锅,又像是沸腾了。老师说:“还有个坏消息,写日记吧。”我们听着,好像我们站着不动。“对了,今天下午的决赛。”
下午我们走进一五班,来了一个很酷的老师。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做。我把我做不到的问题留到了以后。只剩下一个问题,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完成的。试卷收齐了,我紧张的心也到此为止了。
我一定要一些,祝福你!
同学们,你知道吗?火柴棒不但可以做游戏,而且可以摆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图形文字,最有趣的是可以做各式各样的算术,不信你听我说。
原本错误的一道用火柴棒拼出的算术题,通过增加、减少或移动算式中的火柴棒,将原来错误的算式,变成正确的算式。比如星期天我在家里做的一道题目:用火柴棒拼出的一道算术题:“21—12=7”,只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算式成立。我想左边“21”减“12”等于“9”,比右边“7”大“2”,要使等式成立,必须把左边的数变小,或者把右边的“7”变大。我想右边是“7”,只移动一根火柴要变大是不可能的,只能改变左边的算式。于是我把“12”移动一根火柴变成“14”,就把原来的算式变成了“21”减“14”等于“7”。你看,这个算式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我改正过来了。还有一道题目是:“87+3=76”,也只能移动一根水柴,使算式成立。左边“87”加上“3”等于“90”,比右边“76”大,要使左边的数变小,方法只有把“87”去掉一根火柴变成“67”,把去掉的那根加在“3”上,“3”就变成了“9”,算式就成立了。
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两个游戏你觉得有趣吗?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数学游戏,有些还很有趣呢!它们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今天有两节数学课,第二节课玩凑24点的游戏。
上第二节数学课了。老师还没说游戏规则,很多人都已经兴奋地把昨天准备的扑克牌拿出来了。陶老师说:“游戏规则是:每4人一组,每人分10张扑克牌,每次每人出一张牌,可以用加减乘除和小括号,谁先凑出得数是24的算式,四张牌就归谁。
我和程骥翔、王心语、刘格池一组。第一次,程骥翔出的是7,王心语出的6,我出的也是6,刘格池出的是7。我们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儿,程骥翔说:“6×6-7-7=22得数比24少2。”我说“7+6+7+6=26,得数比24多2。”之后,我们又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儿。我和程骥翔异口同声地说:“凑不出来!”
紧接着又出了两次牌,可是两次牌都和第一次一样凑不出得数是24的算式。
第4次,程骥翔出的是8,王心语出的是3,我出的是1,刘格池出的也是1,我一下就凑出了得数是24的算式。我激动地说:“我凑出来了,8×3+1-1=24。”这四张牌就归我了,我高兴地把牌收好。
玩着玩着……。王心语和刘格池手里只剩下两张牌了。正在这时,陶老师走来了,她看见王心语和刘格池只有两张牌了,连忙帮刘格池一把,帮刘格池赢了一次,王心语只剩下一张牌了,陶老师帮王心语一把,刚赢了一把,这时下课铃响了。
这堂数学课太好玩了。
其实刚开我并不喜欢和数学交朋友,因为它需要用心、安静地去思考和计算。可是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数学这位朋友。数学是一门知识,数学是一种方法,数学是一种思想。掌握了它的脉络,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我原是一个贪玩、调皮、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可现在数学还成了我的强项,真值得骄傲!
上小学前,从没学过数学的我,对数学一无所知,但学了一年以后,我不但学会了看时间,还学会了在购物时要给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等等。让我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就这样,上课坐不住的我,在上数学课时总能做到专心地听课,积极地举手发言。从此,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拿回的一百分也越来越多。后来,学校开办数学兴趣班,老师推荐我参加。数学班的数学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数学里的典型题目“鸡兔同笼”可有意思了,老师让我们将鸡当成兔,给鸡装上两只假腿,或者让兔将两只前腿支起来,经过这样游戏般的过程,题目解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数学中还有一种题型叫“牛吃草”,第一次听到这个题目,还真觉得有点奇怪,数学也有“牛吃草”?老师让我们做农场主,安排几头牛吃原来的草,安排几头牛吃新长的草。虽然数学有点难,但是每当做出时,总有一种成就感,心里喜滋滋的。
数学多么伟大啊!相信这无声的数学会给我带来奇迹般的快乐与自豪。
我是一个讨厌数学的烦人,每逢上数学课,我就头疼,就想睡觉,然而,却有一堂以前的数学课,让我开始喜欢上了数学课,领我摸进数学解题之门。
七月之初,爸爸带着我去了暑假辅导班,数学课上,老师突然问:"你们都喜欢吃芝麻糖吗?”“当然爱啦!芝麻糖又香又甜可好吃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回答“那好呀!”下面让大家一起学做芝麻糖吧!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着“芝麻糖是由30%的红糖与70%的芝麻末调制成的,如果要做10千克的芝麻糖来,那么需要多少红糖和芝麻呢?”
哎!原来老师又让我们数学题啊!我的"厌学症"又发生了,眼睛一花,头脑发晕,整个教室仿佛在旋……翻滚……我翻着小白眼……·扒找桌子上好像要睡觉了“小盛,我看你今天不舒服,一定是生病了吧!没关系,等把芝麻糖做好后,一定就会好的。”老师风趣地说着,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线段图并在中间加了一点接着提高了话音,“这条线段图好比是红糖芝麻各要多少?”老师又让我把改成百分之30和百分之70之后,解释说:这俩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0”这就是说把10千克的芝麻糖平均分成10等份,其中红糖占了芝麻占算式是红糖芝麻啊!原来数学题这么简单,一画、一点、一改,问题解决了。
这堂数学课,我不仅学会了怎么解数学题,而且还学会了怎么制作芝麻糖,还明白了芝麻糖可以补血的医学效益,一举多得,真是有趣极了!
这个学期在数本课上,我们的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讨论了程家三兄弟—方程、行程和工程。下面我们来说说其中的二哥—行程。
行程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普通的行程问题、流水行船、火车过桥、电梯问题等等。普通行程问题又分为简单行程相遇和追及。
普通的行程问题有三个要素,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抓住行程问题的公式便可以解出正确答案,这个公式就是“速度X时间=路程”。相遇问题的公式是“速度和X时间=路程”,这个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两个物体的速度加了起来;追及则刚好相反,追击十八辆各位u提的速度相减,得到速度差,然后就可以利用“速度差X时间=路程差”来计算相关的问题。
流水问题和行船问题即是在普通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顺行和逆行的速度进行问题的解答。顺行是把物体本身的速度加上外界的速度再乘以时间就等于在一个时间段内行走的路程;如果是逆行,物体速度就必须比外界快,否则不但走不了,还会倒退;如果物体速度比外界速度快,就用它减去外界速度再乘以用时就能够得出相应的里程数。
火车过桥需要在桥身长度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车身长度。
在解题时,可能会有一个要素不清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题目,用其他条件来求出这个不清晰的条件,进而用它来接触题目。
星期五我们学习了“可能性”,数学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真是太好玩了!
老师先让我们同桌轮流摸8个红球、2个蓝球、2个黄球和2个绿球,并让我们记录下来,所有人都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只有一位同学摸到其他球的次数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其他球的可能性最小。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讲的是:可恶的巴依老爷准备把穷人们的粮食再扣多些,可穷人们实在是拿不出剩余的粮食了,便请来了阿凡提,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我们拿两个掷子,如果掷到的和是5、6、7、8、9次数多,你就不能再给穷人们扣粮食了;如果掷到的和是2、3、4、10、11、12的次数多,那你就可以给穷人们扣粮食。”巴依老爷心想:他只有五个数,而我有六个数,我一定会赢的,于是,巴依老爷便同意了。大家想一想,到底是谁会赢呢?
大家有的说阿凡提会赢,有的说巴依老爷会赢,老师请几位同学做了2次实验,实验证明了阿凡提会赢。原来,5、6、7、8、9可以由1和4、2和3、1和5、2和4、3和3、1和6、2和5、3和4、2和6、3和5、4和4、3和6、4和5这13种可能;而巴依老爷只有1和1、1和2、1和3、2和2、4和6、5和5、5和6、6和6这8种可能。
数学真奇妙!它就像一个花园,你在外面看,可能发现不了什么,可当你走进去时,会发现,数学,真的很美丽!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图形的运动。图形怎么运动?大家很好奇,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图形自己会动。”有的说:“很多个小图形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图形。”斌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他告诉我们图形运动就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啊?”我迫不及待地问斌老师。斌老师耐心地讲解:“对称图形就是一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样的图形叫作对称图形。”接着,斌老师让我们看课件,像蝴蝶、树叶、蜻蜓,这3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我们终于听懂了图形运动。斌老师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明白,给我们出几道关于图形的题目,让我们判断梳子、五角星、乒乓板、数字1哪些是对称图形?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斌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圆是不是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同学们思考片刻,有的说1条,有的说4条,有的说6条……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有一个同学说有无数条对称轴。斌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斌老师在电脑上给我们演示圆的对称轴。斌老师一边演示,我们一边数,1条、2条、3条……我们惊讶极了!圆的对称轴真的有无数条哦!
丁零零,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有趣的数学课结束了。斌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让我们找找身边的对称图形。看谁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找到很多对称图形。
生活中图形运动现象无处不在,相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前天上午我们知道了一件开心事,是我梦寐以求的趣味数学节,只不过是预赛,我想,为了给班级争光,为了让我更聪明,为了让我成为全班数学最厉害的人,我一定要成功通过预赛!成为班上的偶像之一。
那天,我拿到卷子说:“什么,那么简单的题。”我一定进入决赛的。我刷刷刷的写,一分钟就搞定了,我又检查了一下:“嘿嘿,一定会达到我目的的。”收卷了,我心里得意得很。
昨天,唐老师叫了我们班上的十二个人中午去五班说一件事,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有张蜀鑫大叫道“好阿!可以去参加比赛了。”我们这才知道为什么叫我们去五班。到了中午我如同光一样奔向五班教室,原来唐老师叫我们来,一是讲题,二是说一件事:“24个到齐了,我先说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周末作业不用做。”教室里安静了二秒,大家异口同声地尖叫起来,像油炸开锅了一样。老师又说:“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要写日记。”我们听了像呆了一样一动不动。“对了,今下午决赛。”
到了下午,我们走进一五班教师,来了一位很酷的老师。发卷了,我做了一个深呼吸开始做了,我留着我做不来的题往后做。就剩下一道题了,我通过深深的思考做完了。收卷子了,我紧张的心也到此结束了。
我一定要考好一点,保佑保佑啊!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数学课,那就是生活中的百分数。
讲完书上的习题,谢老师把一节课,看到的一些有关生活的知识讲给我们大
家听。我觉的这节课十分有趣。
首先,谢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超市在节日期间打折的情况,A超市打9折,B超市不打折,C超市打八折。先开始讲时,谢老师问我们打9折什么意思,吵闹的教室安静下来,只有几只手还竖在那里,谢老师让我回达了这个问题,我说打9折是乘0。9,但这时杨易胜说不对,他说了想法,谢老师听完杨易胜的回达后说,乘0。9也就是杨易胜说的方法。说完我们计算出了打折后的价格和他们的大小。
接下来,谢老师又给我们看了一条信息,就是早晨——中午和晚上有些肉价价钱的差别,比如:早上9元到下午晚上就是8元或7元一斤,谢老师就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班同学的答案差不多统一,就是肉类到了晚上会不怎么新鲜了,为了进货方便,所以就想快一点卖出去,自然肉类就便宜了。
然后,谢老师又列出了一份表格,比如买肉类要注意什么,买电器要注意什么,买饮料要注意什么,我们大家也都一一应答,所以我又了解了许多与百分数有关的问题。
这节课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还让我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前些时候,数学老师教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反复的把这些公式记下来了,以便在计算的时候不搞错。平时,妈妈还常常提醒我,如果遇到不会做的,可以自己在草稿纸上画画图,或用小剪刀剪剪,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周长的计算并不难,而是会变得非常有趣。
就在今天,我碰到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剩下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形?周长又是多少?一开始,我说不会做,妈妈说:“你自己动动脑筋,先剪一个长方形,然后折折,剪剪看”。我听了妈妈的话,自己动手做了起来。
我先用剪刀剪了一个长方形,并标上它们的长和宽,然后折出了一个正方形。我发现,折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就是这样计算的:12×4=48(厘米)。接着,我把正方形剪下来,我发现剪下正方形后,剩下的图形还是一个长方形,这个小长方形的宽是:18-12=6(厘米),长是大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就是:(6+12)×2=36(厘米)。很快地,我就把这道题目做出来了。
原来,只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钻研,就一定能找出答案。我发现,数学变得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