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论文优秀18篇

摘要: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审视现行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内容的扩展应包括:说新的教学理念;说学生分析。在“内容要点”方面的扩展应包括:说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说梯度目标;说生成性目标;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1

1.1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在我们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于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密切的关注,但是由于农村已有的资源条件比较差,现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1.2评价改革的滞后,致使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传统的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1.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

1.4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

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而有的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掌握教材。

1.5校本培训还不到位。

农村教师缺少课改中的过程培训。如果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在农村学校仍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2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针对当前农村新课改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支持、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物质保障条件。

2.2内外并重,从根本促进农村小学教师发展。

新课程条件下,农村小学教师要实现真正发展,应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师外部环境方面加强建设,以使教师真正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自身建设方面,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在新课改中,农村教师应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师发展等理论,了解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教师应注意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及时传播出去,使农村学生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提高教师对新文化、新技术传播的社会效益。二要提倡教师参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教学研讨。教师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及时写成问题,并形成教学研究档案。可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沙龙,在反复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三要在教育实践中,提倡教师敢有所作为,善于有所作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先做表率。教师更应该根据自身和当地的'情况,将学过的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创新,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2.3加强教研培训的力度。

教研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从实际出发。加大校本培训是最为有效、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使学校变为培训的中心,教室是培训场。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行为中是对话、交流的和谐方式,使课程改革处于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能使问题真正得以发现和解决。

2.4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⑴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的导向有了改革,才能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程度来评价,使评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更能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品德。要把知识和品德视为同等地位加以评价,对知识的考查可以是多元的、多次的,改变单纯的“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评,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活动方面一定结合农村的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组织开展活动。

新课改对农村教育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任重道远,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顺利完成这重大的历史使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2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阅读量、阅读数目相对较少,以吉林省长春版教材为例,先后经过多次改版和调整。2000年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供阅读的文章数量才有所增加,直到2011年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语文阅读要求才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阅读的文章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从数字变化上来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每次改版以后,阅读数量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必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因此给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小学语文写作现状

首先,小学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细节进行观察,比如,作文题目《我遇到的助人为乐故事》写作过程中,学生所写的多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以及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整篇都是简单铺叙,没有对身边的事件进行仔细地观察,走马观花式的写作根本没有生命力。其次,学生的观察不到位。往往在看完一件事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和分析,就开始着手写作。学生在观察这些事时,有时他们会把叙述的重点放到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上。比如,今天的天气好,今天去玩心里真高兴,而没有有意识地去敏锐捕捉事情的重点。比如,当初那位大姐姐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玩得太尽情,又怎么样性格毛手毛脚丢失了钱包,当时为什么旁边的`人没有关注到大姐姐丢失了钱包等等。学生因没有敏锐地捕捉到事情的重点,所以很难把握事情的写作主线,所写的文章缺乏信服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阅读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日常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故事,并且与学生一同探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引导。比如,读物选择时要注意,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不懂得如何有效选择读物,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教会他们怎么去阅读。对学习优良的学生予以表扬,对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2.针对写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素材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否则便是空洞的。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将写作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拓展思维空间。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情况,笔者建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切身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生活,去认知事物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意识到,课本中的素材是来源于作者生活实践的感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实践,将很难感悟到作者写文章的心情。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等方法,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作文写作意识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手段,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或者小品,鼓励他们多看一些优秀故事书和作文书,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交流中不断地发现、改进和提高自己。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可顾此失彼、偏废其一,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论文 3

一、后现代教学文化分析理论

教学文化分析是将学校组织作为文化实体来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组织就像复杂的社会组织一样符合网络构成,而不是一个自由标、官方角色、命令和规则推动的正式系统”。文化分析关注课程变革的意义,它确定和检查教育时间所处社会文化环境里的变革过程。其中一个关键是“教学对教师的意义”和那些意义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不同,它不是特定的学校文化。教学文化承认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教师做的,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文化。它使用许多界定文化的词汇和“标准实践”、“共享期望”等。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不具有平等的意义。按科柏特等人的说法,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可分为“神圣的”和“世俗的”。神圣的被认为是不可更改的教师底线。依据教师实践的基础,当神圣的规范受到课程变革的挑战时,变革将遇到教师的抵制。例如,在许多教师看来,传授经典永恒的知识是神圣不可改变的,但如果有人提出知识是次要的,能力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实施重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这一定会遭到极力反对。与神圣的规范相比,世俗的规范更容易变革。神圣和世俗的文化区分,有利于课程变革许多方面概念的重建,也为教师抵制变革现象提供基础。这种区别也帮助解释吸收变革时的不一致。它告诉我们:课程变革中包含的文化与学校中存在的文化优势越适合,它挑战的规范越少,成功实施变革的机会越多。因此,看起来,学科的基础革新与认识中的信念、教育中的教学时间越一致,他们创造出的“文化不协”就越少,因此更能为教师所接受,至少在中学如此。后现代的教学文化分析理论中,我们至少可以作出这样两点认识,一是教师与原有教学职业文化对课程改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二是为了课程变革能成功,有必要建立合作的教学文化。

二、教学文化分析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

教学文化可以被看成是课程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课程是文化的选择、改造和重组,这是课程文化学上的含义。教学文化分析理论所提出的教师教学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及合作教学文化的重建问题,为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从教学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该充实以下两方面。

1、充分认识教学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前面说过,后现代教学文化分析理论中,教学文化指教师的'职业文化,这种职业文化,对课程改革可以产生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教学文化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首先,从大的方面说,国家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考虑教学文化的影响。作为国家来说,应该了解国家的教学文化,以求在课程改革中减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抵制。这不是说,国家为了这个目的,减低课程改革的要求,这种被动适应或许为课程改革创造一定的条件,但这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质量。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寻求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所蕴涵的文化观念,极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其次,从微观层面说,学校领导必须考虑本学校教学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位,任何改革,没有学校参加,它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特别是课程观念变革的今天,课程管理体制由集权走向分权的趋势占据主流。把课程还给教师,教师从实施者走向课程的参与者,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已� 所有这些要求校长必须对本校教学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所推行的改革与教学文化的冲突,保持一定的张力。设法把教学文化从抵制改革的阻力转变为推动教师参与改革的动力,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

2、建立合作型的教学文化

首先,建立学校内部合作型教学文化。学校内合作型教学文化可分为几个层次:单个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小组的合作,全校教师的合作,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单个教师的合作主要是教师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相互促进,促使问题解决或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师小组合作指单个教师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小组解决;涉及更大的问题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解决。可以设想,当这种合作型教学文化建立后,将会极大地帮助教师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合作型校外文化,这是学校教学文化的扩展,因为单独在学校内形成合作型教学文化,还不能真正打破教师之间的孤立主义。它的出现,只不过是内部调整而形成独立的学校教学文化。要想促进校内合作型教学文化的发展,必须向校外寻求一定帮助,通过校与校之间教学文化吸收和融合,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后现代教学文化分析理论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它为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课程改革中,只有关注教学文化,才能使教学改革科学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论文 4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 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积极的、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那么课堂教学应怎样组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位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这一门课,再到这一门课学的很优秀。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课堂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数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联系学生的课堂实际,让他们说说自己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并说说是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的。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学习探索更感兴趣。用上课班级小朋友做操的队列图片替代教材上安排的小动物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自己班级小朋友的位置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在练习的设计中,除了完成书上有关的习题,还增加了一些趣味的题目,如画一画、猜一猜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自由地思考,自信地表达,在充满情感和智慧交织的流光溢彩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四、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也是学生自我激励、获得成功的载体。练习完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解题策略、选择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操练的过程。数学练习的解题过程除了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外,还对意志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美的感受等人格因素的形成也有强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还必须要注意练习内容的情趣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展示,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如:我设计过“数学口算接力赛”,即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采取每人练习一题,并快速传给后面同学,依次进行,做完为止。这样的形式,要求学生每人答题时间要少,传递过程要稳,团结协作要好,短时间内正确率要高。这样的练习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随笔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善学、乐学的学科,让数学成为学生了解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或时间,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5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审视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根据写作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反思

1、 写作内容空洞化。目前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依靠语文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各类作文范文。学生缺少生活积累,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范文,写作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写作内容空洞化,缺乏真挚的感情,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学形式程式化。小学语文往往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淡化。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作文写作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促进写作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3、 写作阅读孤立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意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孤立化,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文本对写作的导引作用,严重浪费了教材阅读资源。

4、 二次写作薄弱化。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指导,也及时进行作文评讲。但是二次写作薄弱化,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没有落实到位,评价后的指导意见是否引起学生重视,都直接体现在二次写作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 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优化教法,提升写作趣味。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讲解法。通常是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要积极尝试范文或者片段导引教学法、作文探究教学法、片段仿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知识要点,选择关联的范文或片段,以之为导引,引导学生解剖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导引法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仿作到独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学法意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文、失误作文进行探究,自主发现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作文的“败笔之处”,在探究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生兴趣;

3、 读写结合,写作阅读互动。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孤立开来,要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写作与阅读的互动,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以阅读促写作。“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材文本研究,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将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

以写作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思路等引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写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自觉地地迁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提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 重讲评的教学方式, 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 学会修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论文 6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传授,而忽略过程方法教育的倾向,在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材内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新教材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若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目标,教师就要看到教材内容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三,正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区别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则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再生和内化,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中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教学创新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灵活处理教材。

第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好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反映的是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不一定是最适合教师本身和学生实际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的事物不同,对自然界、对生活的认识也就不同,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的学生熟知的是公园、电车、火车、地铁、网吧、商场等等;农村的学生最熟悉的却是春种秋收、打鱼捞虾、布谷声声、百鸟朝鸣、牛铃晚归··还有南方与北方的学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学生,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认识的事物不同,经历不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就各有差异。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某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因人而易,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过程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出更适合于自己、更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活动来。

教无定法,只要受学生欢迎的教法就是好教法。同时使用一本教材,能够灵活应用,推陈出新,教出成绩,使学生受益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从认真学习、理解、把握教材到研究、反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飞跃,也是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技能的一次升华。这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之事,它需要教师日久天长,积年累月,坚持不懈学习和努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再学习,研究再研究 ;不能停步不前,更不能不思进取。

浅谈教师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逐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已充分显现,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素质的提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就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本人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念。

首先,确立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不要认为课程开发只是课程专家的事,与我等无关,我们只知道教书,也不要过分崇拜、依赖课程理论和课程专家。理论还要靠实践来证明,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实践性的问题,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如何教”、“教什么”,研究“怎样教”,扎扎实实把自己由“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其次,教师要树立课程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观念,合理看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再就是,教师要确立“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观念。即:以开放的姿态发动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民主而非独断的姿态与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开发出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的课程来,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宗旨,科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和保护好学生创新的灵性。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教师正确的工作态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强调的主要包括开发态度和合作态度两个方面:

其一,开发新课程意味着在日常工作之外,要放弃自己熟悉的程序和方法,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往往出于职业的惰性,不愿改变自己的多年来已经熟悉的工作方式,加之不甚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益处,很难从轻车熟路中脱身出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压力下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积极热情地投身于课程开发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其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摒去“专业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做法,通过与他人合作,一方面形成课程开发的共同体,建立起内部反馈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弥补自身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完善校本课程做出努力,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做出努力。

三、教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若要开发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分为三个层面,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特定的学科知识,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对象,也是教师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课程的目的、性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备条件;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际课程开发情境和课程实施实践时,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性知识,如课程实施对象——学生的已有发展状况,所在校区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所在乡镇拥有的课程资源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等等。以上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保证教师所开发的课程具有实效性的重要前提,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只有知识,没有足够的课程发展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就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必备的能力主要有:合作交往能力,它能使教师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课程开发中的协作关系;自学和信息处理能力,它能使教师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中,时时刻刻把握信息变更,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应对决策;课程开发能力,它直接指向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课程目标,进行课程组织、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

新课程改革论文 7

1、就我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不尽相同,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部分农村学校而言,课堂依然是老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使新课改理念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和基本实验条件缺失,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基本是口述实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课本插图加大脑想象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活动最后变成了少数人的任务。此外,住校因素和当下繁重的课业也会使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会更倾向于效率更高的讲授法。对一些老教师而言,往往会拿着新教材,凭借以往的经验,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部分校方人士看来,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旧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迫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有的学校也更加倾向于使用旧版教材。这就使新课程改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情境创设阶段,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很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或不够丰富,通过情境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致使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老师在进行简单引入之后,又立即回归课本,引入部分的作用并不明显。实际上,并没有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一节合作探究课往往成了一节表演课。学生忙碌之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和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受到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教育范畴内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各方利益角逐的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新课程改革是当今中国实施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比如,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公平,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自身具有的一些局限性,指望通过这次改革解决所有教育遗留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任何一种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的新课程改革要立足国内,对现有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改良,需要结合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权衡多方利益,敢于让课改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力争做到稳中求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8

一、多形式导练,培养智能素质,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1、重视词语教学

通过卡片法积累新词。用卡片所摘抄词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进行积累活动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发展有意识记,引导他们利用卡片自觉地为自己进一步提出识记的任务,并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使所积累的词语得到巩固。第二,把这些词语的抽象记忆同具体形象记忆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加深对其具体事物的认识,随后,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描摹事物,使积累的词语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更深刻。

2、加强阅读指导

第一,指导朗读,加强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段理解读、评议读、重点读、熟读成诵。朗读感受情境、了解言行、揣摩心理、想想画面。通过这些活动,体会词汇刻划作用的魅力,将视觉、听觉的刺激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起到了看、听双重加强的作用。第二,指导复述,促进积累。复述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讲述某些情节,而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又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表象。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重点词语,生动地叙述故事情节,此时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促进了思维与语言的协调发展,强化了词句在头脑中的记忆和积累。

二、多方位导思,进行写作方法训练

1、重视对课文写法的总结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立意、布局谋篇、秒用语言及叙述、抒情、议论等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选材、组材、调遣语言等能力,为学生日后作文构思做好准备。

2、重视对同类课文写法异同的比较

这种比较首先同中求异,侧重追求事物的差异性。如《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鸟的天堂》同属游记,但写法不同。然后异中求同,总结读写游记的共性规律,即:按顺序、抓见闻、找特点、分详略。最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适当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以典型文引路,让学生掌握典型文的写法

画画要临摹,书法要仿影,要临写,作文也要模仿,然后才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写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以《数鸡》一文,指导学生写《一件有趣的事》。以作者的行文思路指导学生编拟提纲;以小作者几次数鸡的不同经历,指导学生选材要突出“趣”;以数鸡的不同方法指导学生行文要因文而异,要利于表现中心,典型的例子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又能激发创造精神。

4、作文中注意写法的。批阅

我们批阅学生的作文不仅注意语句、内容及中心是否明确,而且还要注意方法是否得当。通过以上讨论说明,积累教学是快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智能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应有意识地引导训练,今后要解决的是应建立起一个教学中渗透积累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系统化、规律化、科学化。

三、及时指导完成限时作文

限时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即平时所说的当堂完成作文。平时限时完成作文,可以避免在考场上完不成作文的现象出现,有些学生平时作文拖拖拉拉,结果一到考场上就犯难了,常常是作文写了一半就到时间了。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社会习惯、教给学生观察、分析文题的方法,培养迅速、独立解决文题的能力,要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周围事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物,通过看、听、想、记等方式去积累素材。因而,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写《妈妈的爱》这篇作文,就要扣紧“爱”,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去选择妈妈是如何教育和帮助自己做人,成才,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小事,从小处着眼,表现朴素的、伟大的“母爱”。而这些素材的积累便来自于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是作文的第一步。要明确一个题目的题材,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确定题目写作的范围,吃准、吃透题目。这一步做不好,就会使下面的写作“误入歧途”。在审题的基础上,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明确写作目的。脱离了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所写的文章也就无意义了。根据写作目的来筛选材料必不可少。用哪些材料,叙述的先后顺序,详略的安排,都要根据写作目的理清头绪。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最好在动笔前列一个写作提纲,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学生的“向导”工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新课程改革论文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长句,教师要进行示范辅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上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六、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课文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完全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具体、显而易见的事物。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四季》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不但不能想象出四季的画面,反而会对教学产生厌倦之感。借助教学软件和课件,可以把小草发芽变绿、冬天雪花飞舞、秋天谷穗鞠躬等四季景象直观、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视听感官及至心灵里,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

七、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眸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当我第一次批阅学生的作文之后,便深深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定要回归生活。只有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用于描写生活、品味生活中,其语文素养才能迅速提高。因此,我不断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鼓励他们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皆语文。我相信,长期坚持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原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 总之,培养人才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必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和内容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 10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

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推进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好数学,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点想法是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索,还有待研究,希望广大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 11

在北京市海淀区,自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度过了第一个磨合期。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非常著名的一个文教大区,一些著名的高校都位于这个区域内,目前也是北京市的城市拓展区。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民众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区里,人人都在关注教育,人人都在谈教育,教育的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无论经过怎样的磨合,但这场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如是说。

从结果到过程:焦点转移突出以人为本。“当你走进今天的课堂,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位母亲在亲自观摩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人大附小的一堂课以后,这样描述着自己亲眼见到的变化,“老师问,这道题谁做错了?做错题的孩子们也一样大大方方地举手,没有丝毫的压抑和不愉快。”正确地认识错误和失误,教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对,师生之间原本曾经紧张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

海淀区自课程改革开始就为学生和教师分别建立了记录手册。与以往单纯要求结果考核不同,学生自入小学以后,建立《学生成长足迹》,初中以上的学生建立电子版,除了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外,还如实地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特长爱好,综合发展情况,整个手册就是孩子1年以来成长全过程的反映。“我们对学生从原来的单纯的结果评价(即期末成绩),转向了成长过程评价,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进行反映。”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认为,“改变了单一的结果评价,本身已是突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视,也将关注孩子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教师发展手记》是作为记录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专门记录手册,既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记录,又是教育科研部门了解课程改革的资料依据”。“通过填写手册,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心态、理念、技能和思想等),引领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行为,追踪教学改进与发展过程,教学资源准备、点滴探索、成败思索等,同时在课改过程中寻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在海淀区教科所给教师进行手记使用的说明中这样写道。“教师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和自己摸索的经验,对校本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还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有助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师发展手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作为实施主体,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和贯通,也强调了对教师本身发展的记录。有一些教师在手记中就写出了对课堂教学实施时的反思。2月的《海淀课改》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慎防课堂教学中“手术成功病人死亡”的现象》,在一堂运用现代化技术讲授的数学课上,教师虽然注意到了使用多元化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但是忽略了教学对象:知识点传授了,手段也很多样,但是学生们无法掌握知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基础上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进入我们教师视野的仍然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是远离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作为活生生生命个体的学生,更遑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这位教师写道,“笨死的不是学生,是老师,因为你讲了几遍还没有把学生讲会。”

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样的反思,以往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才在今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从单一到联合:利用教材重塑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修订被社会各界关注,先是“金庸武侠”替去“鲁迅经典”,后是“取消战争史”引来了“模块化教学”等等问题,引来了各方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吴颖惠有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好还是不好,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不能现在下定论。”吴颖惠对热点问题有冷静地思考,“至少要教过一个周期你才能知道这个教材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教材还在试行阶段,跨学科知识点重复等问题是急需调整的问题。“教师适应了过去的教材,让他们重新来学习新教材,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材是按照编年史的架构编写的,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这样一个顺序,唐代政治,唐代科技,唐代经济,然后是明代,再然后是清代等等。新教材打破了编年史的`概念,是用了模块式的,经济,各个朝代的经济放在一个模块中,进行对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横向联系,进行对比,历史知识从领域的角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联系。”

教材的模块化是这场改革中另一场“思维风暴”。当历史课程由纵向转为横向联系,“学生的思维也有了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

“教师们拿到新教材肯定是要钻研的,在适应新教材的同时,也是教师的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海淀区各校鼓励教师充分学习新教材。新教材中的细微变化都激发着教师的教学创新。课后巩固训练在新教材中叫做“语文天地”,有的老师就利用“语文天地”中多样的图形和色彩,通过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后,进入巩固练习阶段产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从分散到联合:校本教研推动互助。新课改到来后,吴颖惠提出了“以科研带动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新课程改革被细分为七个子项: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的影响、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学生发展记录,地方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与发展、教师发展手记、评价监控体系。这七项科研分别由海淀区内的七所学校承担。

教学科研已经不再是教育科研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各校承担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成果、问题,海淀教科所负责请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检验和评估。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各校的科研热情,很多老师积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反映出来,校内进行多学科、跨年级的交流,形成了海淀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海淀区各校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研活动的三个方面。其中“同伴互助”一项就充分地体现在校本教研之中。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的老师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在校内集体教研。这样各个学科老师之间有一个交流,不会再出现以前各科教师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科目最重要”的局面。通过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的跨学科教研组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以科研的眼光去看问题,以科研的态度去工作,以科研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学院路中学的教师在自己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各学科间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引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这些专题研究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

海淀教科所承担着对全区各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思维的培训,学校与学校之间跨校的交流活动,以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应该说从科研、培训和交流这三方面,我们的工作在加重。”作为教研指导部门,海淀教科所给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方向性的把握,“我们要给老师们指清楚方向,对他们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培训。有了理念的指导,才有可能继续将课改推行下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样一场教育改革兴奋。教材的改变,教育理念中‘人本’、‘科学、民主’的思想体现。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是探索性的,需要不断地修正,需要冷静地去推进。”

新课程改革论文 12

在现阶段下,各大学校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探讨教材改革,大多地方已经普及了新课程下的教材,寻求教学方式和教材相结合,更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1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教材中内容需适度进行调整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讲解,不会出现为了讲教材而讲教材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容易出现分不清主次,学生学习来也是重点难点不好区分,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书籍选择,可以区分精读读物和泛读读物,精读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泛读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语感,为后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需开展适合能力水平的听说活动

一些教材内容涉及的听说读写的难度大多超出学生现有的掌握水平,一般都是听力语速快,单词生僻或者话题冷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这些难易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和点拨,过度难得材料就要果断舍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以学会为目的进行目标训练才是首选,机械的反复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开展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合学生的话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题材,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1.3需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要求是能够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的词汇,不可能全部都做到掌握,而且一些材料的词汇量很多,而不都是重点词语,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掌握利用率高的词汇即可,其他的词汇可以在提高语言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词汇和生僻词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对于一些新词可以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去接触,这样可以扩大其词汇量的掌握。

2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势特点

2.1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对于以往教材来说,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在好多地方都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设计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来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2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发展产生了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口语、写作以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教材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将里面的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新课改背景下改革英语教学的方式

3.1丰富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不再排斥。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练习交流对话,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思考能力。

3.2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转变

以往传统教学均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备课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学习。另外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从而高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3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微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综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学习英语为兴趣,以达到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后英语应用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旨在培�

作者:于艳丽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许秀玲,新课程改革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20xx(23):142-146.

[2]李红霞。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4):121-122.

[3]冯玉娟。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5):52-53.

[4]王蔷。MichaelHarris.SeniorHighEnglish[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7]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xx,25(12):9-1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3

摘 要:新课改在小学阶段的推进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对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面对一群缺乏社会实践与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时,应该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棘手的难题。结合教学经验,阐述关于优化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相关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善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新课改对小学生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小学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阶段,对语文的学习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新课改在小学阶段施行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老师开始变得迷茫,"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写作教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培养他们自主写作、积极探索的意识,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呢?笔者将于下文对写作教学课堂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1.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不高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写来写去还是那几件事、那几句话,"无事可言、无话可说"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对写作丝毫没有热情,并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能充分掌握写作的技巧。

2.写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化

很多老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通常是给学生一个硬生生、冰冷冷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内容的构思,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聊,让他

3.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现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教育方法不到位,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不注意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能充分运用老师传授的写作技巧,没有很大的阅读量,几句话翻来覆去地写,文章没有新意,学生写起来痛苦,老师改起来头疼,写作水平一直无法提高,使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

二、关于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几点建议

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优化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处于7~12岁左右,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很多长辈的溺爱,加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发育得不成熟,对事情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几乎都没有参加过具体的社会实践,生活经验也相当匮乏,平时也不注意留心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小事,所以就造成了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多少真实的案例或者素材,写不出好的文章。基于这一点,老师在写作教学时,应该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他们结合常见的生活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内容的构思。在教学沪教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上超市》时,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别扮演超市中不同的角色:顾客、收银员、售货员等,让他们结合自己平时和父母去超市时的经历,揣摩这些角色的心理活动,开展对话。这不仅可以增加写作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今后快乐写作,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处事待人的能力。

2.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写作教学

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想法,老师可以根据他们写作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将写作水平高点的。学生与写作水平稍差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并让他们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在写作教学时,给他们分配一些具体可行的任务,但是要注意难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并且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写作比赛,对进步快、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口头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增强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写作的信心。在教学沪教版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我们的学校》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校园参观,能够仿照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为学生今后仿照课文写作、借景抒情、掌握新的写作方法作铺垫。

3.利用现代新型的教学设备进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设备也变得现代化,很多小学引进新型的教学设备,可是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老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它是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写观后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没有素材可写的状况,也能够丰富教学模式,使其不再单一。在教学沪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春天在哪里》时,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再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强大生命力,然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着写一篇写景作文,来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习作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4.创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不吝惜夸奖,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对写作课堂没有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找他们谈谈心,在课间给他们讲讲自己当时的写作经验,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最知心、最亲近的朋友,创设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增加阅读量,不吝惜对他们的赞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坚定他们的信念。

5.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素养,因人施教

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写作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老师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写作水平,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写作教学模式,因人施教。比如,经常鼓励写作水平低的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对于大部分学生,让他们写日记周记等,可以让他们网上提交,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批改,提出相应的写作建议;还可以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带他们去爬山、或者去博物馆,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与生活经验,让他们对这些事情进行记录等。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老师应该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尽量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开展写作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写作、积极探索的意识,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改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董娜。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孙瑞。解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邵云峰。打开作文的"活水"之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4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以及词汇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体会等。因此,老师要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前提下,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

前言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能力上不去,不仅受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限制,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严重缺乏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单一、空洞,没有逻辑性。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写作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过不断探索,来摸索出新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对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常见的写作方式,来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对生活的体会。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却连这一基本要求都无法做到,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单单有老师的因素,学生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弊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2]

第一,学生自身的写作态度。很多学生去进行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它当作是一项无动力、无意义以及无趣味的机械式行为。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以及时间往往会放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对写作也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

第二,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小学生受自身年龄限制,这一群体的生活经验要远远少于其他阶段学生,而他们又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以及精力去进行课外阅读及观察,无法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以及积累写作素材,使所写文章单调乏味;

第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弱,很难清晰完整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与此同时,一旦在写作时遇到阻碍,很多学生常常会不通过思考就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东拼西凑,使写出的文章空泛且没有真实情感,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1.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

想要让文章出彩,就必须要确保它拥有真实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对写作的内容、结构以及语言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也缺乏对写作行为交际语境的正确认识。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感受自身的喜怒哀乐,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每周固定的周记以及观后感或读后感的形式,来用文字表达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实现文字与情感的相互交融。目前,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会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习作练习题目,打个比方来说,“难忘的第一次”就是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比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购物以及第一次扫地等,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完善写作内容,并将当时的感受以及体会在文章中充分的表述出来。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幅度提升,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那么所写文章也就拥有了丰富情感,进而打破原有单一枯燥的写作模式。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对写作的格式及其相关知识等有一个深刻印象,并从中获益,另外,将写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的写作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2.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及培养

写作,简单来讲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观察与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时,首先要确定写作的目的,也就是“写什么”,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造成学生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平时没有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也就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算勉强完成一篇习作,整个文章的内涵以及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此外,有些学生尽管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这些写作素材如果不能在写作中被及时的调出或者组织起来,那么也会增加写作的难度。所 举例来说,为了让学生有料可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读书会或者讨论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向同学以及老师分享自己的生活体会,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感受来得到新的体会,从而实现学生观察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拥有一定生活经验以及观察能力,且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前提下,就要去考虑怎样真实表达自身情感的问题。目前,有些小学生受自身知识以及能力所限,常常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表述出来,相应的习作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基于此,老师应该在鼓励以及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身内心感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并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文化活动以及辩论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另外,老师应该制定一个公平公正的作文评判标准,避免因主观因素而影响到对学生作文的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作文评判过程中,老师不能用过激的语言或行为去批评学生的文章,应该以维护学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为原则,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作为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教学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所

参考文献

[1]戴存霞。当习作遇到"微信"--"生活"理念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4):封4.

[2]刘艳辉。论述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几点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228.

[3]刘小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222.

[4]陈锦艺。妙笔生辉生动写作--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4,(5):284-284.

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15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论文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得刻板,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形成了情境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角色进行不断转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机械性地完成知识灌输,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遏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学生形成平等的课堂关系,让学生对于教师不再只有尊敬和害怕,还可以是平等关系,快乐地相处,将教师作为朋友,这样就会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加强沟通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会主动去思考课文内容,一旦遇到问题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和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由此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教学中心的教学认识。

三、教学课堂特性的转变

课堂要素逐渐从二元性转变成为多元性,同时课堂管理也开始依靠学生的自律实现,将阅读教学这个封闭性的课堂形成开放性课堂更有助于高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行转变,只有发展和改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6

一、拟定计划练习文笔

(一)练习文笔的作用

1.让学生能够弥补写作上的欠缺。一般来说,书本上的课后练习比较少,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有效率的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练习文笔作为课后布置的作业,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改进课堂上写作的方式。将自习课用来练习文笔,这样一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写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里面,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开拓视野。由于练习文笔的次数逐渐增多,学生要懂得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拿好笔和笔记本,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记录的内容还可

4.积累好词好句,或者积累其它有关写作的素材,提升写作质量。写作都要求语句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思想明确。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看书的同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让写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以后的写作也能够提供很好的帮助。还可以模仿一些优秀的美文,久而久之,可以使写出来的作文有所进步。

(二)文笔练习的方法

1.多读书,边读边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想要文笔得到更好地锻炼,除了熟悉课本,还要多看看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将书上的知识吸收以后进行写作。让学生逐渐从阅读转变为自己创作。作文完成后,阅读几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地改正。

2.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改善。例如,要求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观察景物,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当场发言,教师再将学生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进行归纳,回到教室再由授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突出关键的地方。

3.科学合理安排写作的时间。由于平时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不能因为写作就忽略了其它科目的学习,所以写作的时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来锻炼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其每天进行写日记。写日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写日记的时候,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看法、情感,不能瞎写流水账,学生写出来的日记不仅仅是备忘录,同时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生今天吃了一种水果,跟以往吃的水果不一样,味道和外观比较特殊,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去描述这种水果的外观,味道。假如有一天试卷上出现了一个题目叫做《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将日记作为这篇作文很好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生动形象。

三、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前进的动力

1.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尽可能地使用鼓励和赞美的评语,而不是批评多于鼓励。当然,也不可能全是表扬,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十分重视教师给自己的评语,因此,教師适当的点评可以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写作。无论写得怎么样,都有其闪光点,如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比表扬还多,那无形之中就是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使学生对写作瞬间失去信心,对写作有了恐惧感,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提升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学生采取鼓励式的教育,让学生们对写作树立起信心,哪怕学生们只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都要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在内心激起写作文的欲望,也能够更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

四、在人与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花的时间短,能很快积累到不同的语言信息,另外,交流活动给彼此带来的认同感受又是另外一种妙处了,所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堂讨论等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由此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想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上的方法必须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琐事变成写作素材。教师以及家长最好能一起监督学生,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让学生喜欢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而不是觉得写作是一种乏味的任务。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书写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许瑞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2013,(11):211.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7):65.

[3]李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4,(02):51-52.

新课程改革论文 17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上。然而,现阶段英语老师对新课改这一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

二、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改善措施

1.深入了解新课改英语教学理念

老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引导,将新课程教学内容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善和提高,实现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契合。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提升,为其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教学目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以时代为背景,大多为学生生活的真实描述。其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 人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老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学生,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老师只能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作为一名指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慢慢地将学生培养成一名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课下去、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国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加强英语学习,培养国际化英语人才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新课改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学校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课堂环境无法达到与国外一样的水平等,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资源,探索更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8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普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创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城镇地区推广程度较高,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尚未实施,导致农村与城镇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尚未普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未及时创新,导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现有问题,改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措施

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一方面,农村小学生在农村中长大,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自身经历太少,所以在写作时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情感表达,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作文写作来说,阅读确实是一种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首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室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可以将自己所收藏的私人书籍也借给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早自习时间安排晨读,从语文课本中发现语言文字的美,细细品味经典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后,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学生对课外作品的感悟,即“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描述、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对文章人物的评价,等等;另一部分是对课外作品当中优美词句与经典语句的摘抄。比如,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当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当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将这类经典语句巧妙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可显著提高文章的内涵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来,其写作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表达情感

日记是一种趋于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其在写作格式和写作内容上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完全跟随作者的想法和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就会将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想法表达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还能让语文教师更加地了解学生,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农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写作文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写日记,可能不会起到太大效果,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某次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对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还记得多少?”学生们茫然地摇头,老师继续说道:“那同学们想不想随时了解到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呢?”学生们齐声喊道:“想!”然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日记写作,并在日记当中分享生活当中的困难与快乐。在最开始,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今天我去爬山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好开心!”这类的日记。但是,随着写作次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可以在日记当中描绘出难度更高的场景,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并且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甚至还有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的。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长期的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

农村学生讨厌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文章缺乏自信,辛辛苦苦写作出来的成果无人认可,使得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同学们分享,然后由同学们进行点评,写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励,继续发扬;写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进行改正。设置黑板报的形式,每个学生定期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优美词句、经典语句与自己作品当中的精彩部分制作成手抄报,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将手抄报贴于黑板报栏目当中,供同学们相互参考阅读。学生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就会发现每个人写作的特点与优势,发现自己写作当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改正,努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作文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特点,巧妙地设计开阔思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采用句型填空的方式。比如,在描写四季景色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春天如同______,______;夏天如同______,______;秋天如同______,______;冬天如同______,______。”让学生们根据该句式进行填空,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许多十分有趣的答案,如“春天如同天真可爱的孩子,展现孩童的纯真;夏天如同清纯秀丽的少女,散发青春的活力;秋天如同温和的女子,绽放成熟的气息;冬天如同慈祥的老人,散发岁月的苍桑。”其次,可以采用剧情假设法,通过改变文章的剧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某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由于缺乏自信,小男孩一直谎称自己听不见声音,无法学习音乐。当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发现这一真相以后,想尽办法鼓励小男孩坚持梦想,勇敢面对,最终小男孩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故事的剧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没有这位音乐教授的鼓励,小男孩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各抒己见:小男孩会一直消沉下去,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梦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人生找到了新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五、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情感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标准范文”的影响,一提到生活当中遇到的好人好事,无非就是拾金不昧、扶老奶奶过马路等,素材太过常见,显示不出作文的新意,甚至有刻意模仿的意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从生活当中体验情感。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春游,从与同学以及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喜悦,从大自然中体会环境的美好;另一方面,在命题时多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当中发掘作文题目。比如,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我与新同学的那些事儿》;某位老师喜欢拖堂,学生们表示不满,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xx老师,我想对你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

六、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司武军.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5,(06):187.

[2]朱明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对策[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24-128.

[3]吴玉妹.农村小学高年级乡土作文教学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93-96.

[4]李静,文雪.三种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76-8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