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能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肯定被学生所尊敬,这样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同时,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去参与学习或活动;反之,如果不注意处理好师生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有过激行为,则会造成扭曲的师生关系,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
教师不管、学生被殴、被辱甚至被弑的新闻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案例:
1、x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被曝授课教师没有制止,而是坚持继续上课,以致一名学生死亡。
2、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人民网20xx年12月10日),
3、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华西都市报》20xx年12月8日),
4、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x晨报》20xx年12月8日),
5、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杀。(中国网20xx年12月15日),
……
造成这样严重的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师德师风很不乐观,教师的素质低、对学生不负责任。有些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严格,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反而会惹来学生的记恨,家长的。指责,由此学生的行为被纵容,无法无天,对教师没有基本的尊敬。
那么,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第一,教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踏入青春期,他们所犯的错误比其他阶段的学生要多,特别在乡镇中学,学生开始远离父母,在学校里寄宿,自己照顾自己。加上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自我表现心理等。教师对他们不能打骂、体罚、打击、挖苦或讽刺,因为这只能令他们生厌,产生逆反情绪。而且打骂或体罚学生,是现代教育不允许的做法。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过错要理解、宽容,平等地善待他们。但是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要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谐发展。
第二,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尊重景仰,亲密无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应该心态正确,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关注。现代教育崇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地发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学生引导、关心。在中国古代,孔子同他弟子的关系,是师生良好关系的楷模。他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作为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和自卑,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排除障碍;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教师要及时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及时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
我们都知道,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是互为条件的。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以爱赢得爱。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一致的。
总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不仅有利于发展和深化师生关系,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交往的范例,在与教师的自然交往中,他们学会交往的语言、交往的规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师生关系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如果教师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量。
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不愿意学的局面。师生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培养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一定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搞好服务。为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关注到了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仍尚未广泛开展。
本文主要依托近两年来国家对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从学院辅导员的角度探究多种资助形式如奖学金、助学金、社会实践创新基金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拟以本学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读研究生为分析样本,结合其受资助情况、参与“三助”以及各项社会实践的情况,参考20xx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分析学生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力求找到研究生资助体系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增强研究生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近两年来国家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及现状
从20xx年起,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逐步建立了由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博士生普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经济困难研究生困难补助、研究生医疗帮困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20xx年,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设立体现了一定的导向性,主要根据高层次人才群体自身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因素考量,激励研究生全面发展,对研究生培养方式的逐步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扩招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也看到,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容乐观。
目前各高校均已将《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通过三个学年的授课,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外部世界开始,逐渐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定位,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毕业季来临之前逐步通过训练掌握熟练的求职知识和技能。相比之下,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前开展得却远远不够。
在日常与研究生的交流及帮助研究生解答求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时,笔者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考研前,很多研究生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经过慎重的思考,目标明确,而是看到大家都考研,自己便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其次,研究生刚刚入校时,最早经历的是适应期,这个阶段中,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再次,对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点,很多学生也没有很清晰的意识,仅仅是作为本科学习阶段的延续,认为随着学历程度的提升,将来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自然便会增加。最后,由于研究生求职信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网络,更直接的渠道则是来源于导师和师兄、师姐,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最为关注的除了学习和科研以外,便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学校和企业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三助”岗位的聘任等资助信息。因此,结合学生的关注点,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625名在读研究生发放问卷“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读研究生受资助情况及职业规划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笔者团队对学生职业规划及受奖励资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本文仅选取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1.职业规划知识来源及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有27.16%的学生表示自己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来源于学校组织的就业讲座,29.24%的学生表示来自于专业老师或辅导员的指导,26.73%的学生表示来自于师兄师姐的指点,还有16.87%的学生表示来源于网络查询。30.61%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是职业规划最关键的依据,12.24%的学生认为是特长,39.8%的学生认为是所学专业,7.89%的学生选择受社会热门职业影响,8.31%学生选择实习时间经验,另有1.17%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明确。65.2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5.9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19.0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9.71%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
2.学生对职业规划具体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要求
对于相关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中有36.41%的学生表示喜欢面对面咨询,有15.24%的学生喜欢电话咨询,26.31%的学生喜欢网络咨询,还有22.04%的学生更喜欢同学互助。
在职业指导中,33.2%的学生最期望得到职业礼仪、形象指导方面的帮助,31.45%的学生期望得到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等方面的指导,23.34%的学生期望得到职场中人际交往的技巧之道,还有22%的学生期望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择业指导。
关于研究生阶段应增设哪些职业规划教育,32.66%的学生选择提供实习基地,35.01%的学生选择拓展与工作相关的社会实践,32.33%的学生表示应与实践结合开设职业规划课。还有学生提出,“学校奖学金政策不够明确,职业规划指导应从入学开始,逐步渗透,而非在毕业季重点突出”,并希望学校“提供实习机会”。
四、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研究生资助体系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促进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与日常访问发现,目前研究生对于就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惑:实习机会较少、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足、职业规划教育不够完善、职业规划开始较晚、职业礼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系统性培训不足等。而在当前的奖助学金体系中,仍是以科研学术为主要导向,对就业指导方面侧重非常有限。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应当依托研究生资助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
第一,根据不同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类别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如“健康职业全景图”“医药企业及医院实习参观”等。从学生的问卷反馈来看,多数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针对博士生大多数会选择在科研院所就职并以从事本专业为主的就业意向及特点,对博士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应当以科研导向为主,在一年级入学时,通过学科带头人和一些药企、医院中的优秀导师在职业规划方面对学生及早进行指导,使学生一入学便明确就业方向和研究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而针对硕士生中转行学生较多的情况,应当对硕士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训,如简历指导、职场人际关系、求职形象与语言艺术等,同时及早介绍他们与不同领域的导师和师兄师姐认识,组织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利用朋辈辅导的方式,让大家及早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的放矢。
第二,入学伊始应当通过讲座、师兄师姐交流座谈、问卷访谈、企业和医院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择业偏好,以及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有些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更为擅长,也很想做管理类的工作,可以建议其多关注药事管理这类工作的工作内容和性质。
第三,依托奖助学金,在奖助学金的设置中引入职业导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加喜欢文秘管理类工作,那么也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和锻炼机会,如研究生助管,在替老师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这类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并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奖学金的评比中,也可侧重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设置“社会实践奖”“优秀社会工作奖”等。我们还可以举办以职业能力考察为主的“职业能力大赛”,设置一定金额和级别的“优胜奖”,引导学生重视发展职业能力,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和师兄师姐学习更多的求职经验。
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而教师就是这样一份平凡而谦逊的事业。
当好一名优秀的老师不容易,能够正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不容易。师生交往是学校里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更难以收效。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还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舞中,他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学会关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
这就告诉我们师生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朋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能打动人的心。
每个孩子在他的内心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而教师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个老师,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能和学生成为朋友,那么他的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
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要与学生共筑师生桥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尝试一些方法:
1、主动与学生沟通。
沟通产生理解,理解尝试信任。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2、爱是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蕴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爱生,是构建师生良好关系的感情基础。爱生,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依赖学生。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以理服人,严而有方,方法可行,严而有恒,贯彻始终。再次,要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只有公正对待学生,教师的爱才会带来力量,给学生的道德带来有益的影响。最后,还要宽容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容忍学生也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只有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才能更好的建立师生关系。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说明身为教师,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学生做到,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到,自己也坚决不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这最好的评价。教师要充实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使学生信服。
4、扮演好角色是关键。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传授知识不再只是灌输,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学会获取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给予他们在问题中恰当的建议和引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只有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研究生教育 素质培养
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世界将是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必须具有高素质,并富有竞争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今后将是各级医疗机构、教学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使命,因此,对中医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1 自学及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训练
研究生在掌握应有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如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课程和课题论文外,还应通过广泛阅读中医期刊、古今医籍、科技消息,以及聆听专业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获取有益的信息,了解最新医学发展动向,尽快提高自己的医学实践能力。
一般而言,自学能力包括3个方面: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即独立阅读医学专著,上网检索、查阅文献资料,以技能训练为中介,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效果的最优化[1]。②筛选知识的能力。当今医学信息浩如烟海,全世界每年约有200多万篇医学论文发表在2.2万多种生物医学杂志上[2]。所以,这就要具有浓缩、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③吸取知识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储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变为已知,变“知其然”为“知其所以然”。培养自学的习惯,接受他人及名老中医的经验,增长才干和发展创造力,有了自学能力,才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海洋中自由地捕捉信息和涉猎知识,探索医学的奥秘。
1.2 综合能力训练
观察、判断能力是指细致地感知事物,辨别相似现象和发现新异现象,并将此观察结果或资料信息经过综合处理,作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分析是人们在思维中把某件事物分割成几个组份或区分一个物件的个别特性;而综合则是把各种事物或现象的个别部分或个别特征在思维中联合或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中医院校的研究生应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学位课程的内容、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实践中观察到的各种医学现象以及课题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推理、提炼,从中得出新的认识、规律和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归纳出中医诊疗技术的新方案。总之,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 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在高度完美的科学想象活动中,对原来的或目前的印象、认识、概念、学说或结论等发生怀疑,经重新联想和一系列探索研究,产生新异的认识,建立新的观念或学说的能力。没有大胆的求异思维,没有对以往理论、方法的批判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创造性突破。中医院校的研究生在学习中,要提倡凡事多思、敢于求异,尤其对于古医籍的研究和学习,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敢于提出质疑和创新,既尊重科学,又不被传统观念和现成知识所束缚,对权威不迷信,对未知的领域有强烈的探索愿望,对一切习以为常的现象和问题,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钻研和探索。总之,发展创造性思维,对当代中医院校研究生学习中外医学知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创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教学思路
2.1 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
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除了在学校内完成半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外,其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都是在医院内完成的。因此,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指导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工作基础,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关键。一般而言,可先让研究生在临床工作3个月左右,熟悉临床工作后发掘兴趣点、查阅文献,看能否找到新的课题研究点。在这一阶段,导师不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发表评论和看法;同时,可以通过临床工作了解每个研究生的特� 对于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积极鼓励其大胆创新、探索新领域、申报新课题,不必局限于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对科室的科研方向制定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对于临床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研究生,考虑其实验室工作基础较弱,建议选择应用基础类的研究项目或者纯粹临床研究,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工作乐趣,也为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3]。
2.2 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及产业结构升级,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其创新精神和潜能。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并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之一。具备高创造力是现代人尤其是研究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3 积极探索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中医药已经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外教育的优势,以适应中医药更广泛走向世界的需要,就要求加快培养一批既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能够从事中医药对外合作的高层次、外向型人才。基于此,我们要在专业外语班的师资培训、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注重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创新精神,大力培养外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丹琳,毛定安,王秀英。七年制医学生文献检索现状的调查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1):67-68.
[2] 王 健。谈在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必要性[J].中医教育,20xx,25(3):36-38.
[3] 刘宝华,童卫东。临床医学研究生指导工作中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xx,14(2):12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也被逐渐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这使得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新的认识。我国教育部与20xx年颁布实施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要求各类各级学校强化教育工作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教育
中医学是以生命和人文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展的跟进,也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医学是一种人文与科学双重属性同时具备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名族特征,其发展需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跟进,并从中吸取精神养分。但是,在我国当今的中医学教育领域,很多学生都经过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的长期熏陶,逐步形成了概念化、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因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取较差,也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对于中医学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完全失去兴趣,所以,在中医学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助于学生名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1.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1.1体验思维
体验思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以各类经验的概括、分类、比较和积累为基础获得结论的一种思维模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通常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其本质有在于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都是以精神、元气、阴阳、生、心、情、意、性等生命体验直接相关内容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逐步建立起各类事物与人类之间本质联系的认识网络,最终通于天地、返归内心,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
1.2辨证思维
对于阴阳这一辨证矛盾范畴及概念的认识是中医学理论的开端和起源,阴阳两者之间是相互平衡、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医辨证逻辑体系。按照阴阳消长转化、对立制约、动态平衡的逻辑关系对人体生命运动的各个节段、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矛盾运动进行规律性分析,能够获得一个逐级矛盾分析式的辨证逻辑体系。针对于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也是传统哲学中朴素辨证法思想的体现[1-2]。
1.3整体思维
中医学领域中的整体思维指的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体自身完整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这也是中医学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天人相应”理念的指导下,中医学理论首先会将自然与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人又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思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存在于疾病治疗、养生、辨证、诊疗、病理和生理的各个方面。整体思维是中医学辨证思维和古代唯物论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鲜明,也是一项重要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3-4]。
1.4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能够深刻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源,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医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意象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意象的思维模式,例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都是对中医产生深刻影响的思维方式,也为中医学“以象定脏”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医意象思维符合传统思维方式动态变易、直觉感悟的及统一整体的特征,其媒介为象征、类比的方法,能够对人体病理变化和生理功能进行灵活把握,也能够实现对于疾病诊疗、表现和生命现象的动态、整体思考,这一思维方式可以忽略逻辑的影响,因而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医学思维方式,有助于中医学学生对于患者疾病形成更加整体的认识,并与客观逻辑相结合,保证诊疗活动的准确性。
2.加强学生传统医德培养
传统医德是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医德坚持“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基本原则、“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价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本质以及“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坚定信念,因而带有理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亮点。在中医学发展的数千年以来,传统医德都为医者提供了不断改善医技,树立道德的精神动力,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人生命的本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文化,而这一理念在传统医德中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医德强调人的修养、行为事件医技慎独精神,这都是道德自律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仁术也是传统医德的中药内容,符合医学领域的职业特征和职能特点,是维系整个传统医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本草纲目·序》中曾经提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这不仅是儒家行医治病中仁术精神的重要实践,更是“仁”理论的充分体现,将“仁”和“医”两者融为一体,能够体现医生职业“好生之德”的特征[5-6]。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医学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中医思考方式以及“师从自然”学习态度的培养,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方式和习惯来看,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医学教育,主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而在西方文化逐步渗透以后,中医学教育的意识形态和知识结构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结构中以文、史、哲为主的教学内容和结构逐步转化为了以数、理、化为主,而这也是西方科学知识结构的中药代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量概念理论以及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7-8]。
从目前的中医学教育模式来看,虽然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教学的内容,但是,在现代西方思维的影响下,在学生切实进入临床阶段以后,其仍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甚至是质疑中医学临床疗效,而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逐渐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当前中国教育系统的整体情况来看,已经基本没有了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智慧和哲学的教学内容安排,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疏远,甚至被完全以往。因此,在中医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之中,都应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应用,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习题,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中医学的领悟和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9-10]。
4.总结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医学教育中,有助于向学生说明人体疾病诊疗和病理的客观规律,吸取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精华,对生命现象进行更加客观的解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传统医德的培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其精神内核之中,从而更加深刻解释本土文化印迹。对于中医学学子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其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形成传统医德,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赵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xx,23(05):789-790.
[2]王艳春,任旷。寓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的实践之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08):106-107.
[3]杨泽寅,曾红,陈晶。论道家医学伦理对医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xx,3(39):9-10.
[4]袁纲,李和伟,张荣兴等。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xx,12(10):1078-1079.
[5]吕庆建,毕于建。完善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西北醫学教育,20xx,24(02):263-264.
[6]赵仁龙,任杰。隋前正史医事伦理探骊[J].中国医学伦理学,20xx,28(04):507-508.
[7]金丽。中医学教育不可或缺文史哲底蕴之思考[J].光明中医,20xx,30(04):903-904.
[8]杨国利。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J].医学与哲学,20xx,34(10A):30-31.
[9]梁晓春。寓传统医德于医学院校的中医教学[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xx,10(01):71-72.
[10]潘秋平。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与传统文化的救赎[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xx,12(03):291-292.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融融的师爱氛围中、老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当从老师做起。老师要有热爱同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才会热爱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才干和睦,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教导教学的最佳效果。老师一句关怀的话,一句暖和的问候,一个鼓舞的眼神,都会让同学难以忘怀。因此,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同学,并不断创新思路,才干取得更好的教导教学效果。
一、树立新型师生观
在现在的同学心目中,老师的位置不如以前高了。究其缘由,其一,老师不再是最有学问的群体,同学求知不再过多依靠老师。其二,同学接受信息的渠道显然增多。其三。同学的身心发育提前,表现在各年龄段对老师评价需求差异显然。当前教导尚未挣脱应试教导的束缚,小学教导中重学问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状况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工作压力大,缺乏与同学交流;同学课业负担重,爱好与共性被忽略,导致了师生感情疏远甚至关系对立紧急。所以,我们必需改变教导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注意对同学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制造愉悦、和睦的学习氛围,使得同学愿学,老师乐教,从而构建和睦师生关系。
二、加强师生间的敬重、理解和相信
在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中,老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老师首先要敬重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惟独关怀同学作为人的尊严感,才干使同学通过学习而受到教导。教导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人人都盼望被敬重,特殊是处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青少年。一旦同学体味到了教师对他们的敬重、理解、关怀和友好,他们对老师的相信和好感就会油然而生,其接受教导的'自觉性就会萌发,这样温馨和睦的教学氛围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才会畅通,同学才干在课堂
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从而显露共性,老师也才干对同学举行有效的人格优化培养,同学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接受教导,从而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第二,老师要注意树立同学的自信念,有能力,才有自信。小学的孩子各有优点,各有不足。正由于他们存在不足,才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对待同学的不足甚至是错误,老师要以敬重、理解、相信和鼓舞的强大精神力气,去感化、诱导他们,给同学自我修正的时光,促进他们自信念的养成。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老师不能只关怀同学的学 同学们在一天一天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性格。这时,假如家长及老师不注重与其交流,双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隔膜。而要避开上述状况发生,老师可以乐观发挥自身的作用,曾经有位班主任,在元旦前夕,以自己的名义静静给班上l1个后进生每人送了一张贺卡,贺卡写道:这段时光你的长进很大,这说明你足一个有上进心的同学,教师默默地鼓舞、支持你!愿你在新学期更上一层楼!这些同学在收到贺卡变化很大,更愿与班主任沟通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老师应当把同学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常常与同学举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干有效培养健康的师生感情。
四、脚踏实地落实素养教导
的长进很大,这说明你足一个有上进心的同学,教师默默地鼓舞、支持你!愿你在新学期更上一层楼!这些同学在收到贺卡变化很大,更愿与班主任沟通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老师应当把同学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常常与同学举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干有效培养健康的师生感情。
四、脚踏实地落实素养教导
我们要加快建立弥漫活力、富有效率、越发开放、有利于科学进展的教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更新教导观念,深入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要切实落实教导的战略地位,提倡尊师的社会价值观念,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师道传统,并关注办学条件比较差、师资力气薄弱的弱式小学,不仅从硬件上支持,而且软件上也要支持,要为这类小学的老师培训和采取新课改,制造各种优待政策与有利条件,惟独彻底消退了小学间的两极分化,才有可能杜绝老师间的不平等、同学间的不平等以及师生问的互不理解的现象发生, 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关键是加强师生心灵的交流,和睦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交往与活动时的民主,以及相处氛围的和睦中。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融,心灵相互接纳。真正的心灵交流是师生相互体贴的结果,是师生制造性得以充分进展的催化剂,是促进老师与同学精神升华的沃土。这是构建和睦师生关系的根本。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xx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xx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
因此中医康复本科教育及课程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中医康复本科教育应该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目前可供参考的教材为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系列教材,如《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学》《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临床运动疗法学》等,应尽量争取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并重,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与西医康复理论方法并重,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加强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必将使中医康复效果及地位在实践中大大提高。
由于残疾数量的增加,康复人才的缺乏,使中医康复效果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故中医康复的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要适合中国康复医疗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康复医学的优点,如现代康复医学在康复评估、康复技术方面的专项化、规范化和量化。中西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康复疗效,推进中医康复医疗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各位班主任交流经验。我做班主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比我有经验。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我找到了比较合适我自己的方法,这方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说我们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48个同学有40个同学进步,平均每位同学进步137名。这个方法就是尽量去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去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绝对不要去跟学生对着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尊敬自己的老师,才会认真的听老师说教。但现在的学生跟我们当年读书不同了,特别是那些差生,他们几乎没有尊敬老师的意识。这些所谓的差生不会主动的去亲近老师,去信任老师。这些学生成绩不好,来到学校也没什么目标,也不知道做什么,如果你跟他斗,他正好有事干,甚至还发扬与天斗与地斗与老师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所以我每次做一个新班的班主任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坚持不与学生对着干,还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搞好跟学生的关系,特别是跟差生的关系。不跟学生对着干,甚至还要顺着学生。当然这个不是说学生想干嘛就让他去干嘛,而是顺着他们的性格,找到突破口,成功的让自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让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如果一个学生从心里信任你,那么你叫他做什么事,他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我又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是差生信任我的呢?关于我们班的差生,我尽量不去跟他们讲学习的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学习就不好,长这么大,估计还没有老师在这方面表扬过他们,都是批判的多,他们早就厌烦了。这时候如果你还跟他们提学习,还没等你说完,他们就已经把你当成敌人了。你以后很难再做他们的工作了。所以我对待差生重点是放在学习以外的地方,多关心他们的爱好,生活等方面的事情。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班金利的那几个学生特别爱打篮球,那么我放学后经常会去篮球场看看,如果他们在打球的话就加入跟他们一起玩。这样玩多了他们就会放松对你的戒心。还有,我每次查晚睡的时候,至少都会在男生宿舍待10分钟以上,其中至少5分钟是在205宿舍,因为这个宿舍就是我们班金利学生住的,在这几分钟里面我会跟他们聊天,聊他们喜欢的话题。这样积累下来,慢慢的他们就信任你。只要他们信任你了,班级管理上的问题就好做多了。再举个例子,这学期我
们班转来一个学生,叫王振江,以前是5班的。经过了解他以前经常迟到,旷课很多,姚主任甚至还建议让他签个协议什么的,但我还了解到上次他们班的学生打架受伤后他能主动送去医院。经过了解后,他转来我们班的第一天我就找他谈话,我说:我了解过你的过去,以前的老师对你印象都不怎么好,甚至学校还叫我让你签个协议; 接下来我在班上也隆重的表扬了他这一行为,说他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讲义气,值得全班同学学习。结果晚上我就收到了他发给我的一条信息:“老师,谢谢你的信任,我以后不会让你感到失望。”从这以后他就从没旷过课,几乎没迟过到了。
还有,我觉得班主任还要善于运用表扬。像我们班的黄智方同学,高一第一学期带头打架,但到这学期好几件事他都没参与,我问他的`时候,他还说“大个仔啦,还打架这么幼稚。”他这么说不一定说明他就彻底改变,但至少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打架。然后我在接下来的班会课里隆重的表扬他这一句话,还给他戴个高帽,我说:“成熟稳重的男人就应该像黄智方这样,只有那些幼稚的男人才会想用打架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然后再反问我们班的女生:“女生们,你们是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还是幼稚的男人?”这样不仅是大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而且是用全班的力量去制约他的行为,我的目的达到了。
最后,我认为只要我们班主任有足够的爱心,真正的去爱我们的学生;还有足够的耐心去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绝大部分差生应该都是可以转化的。虽然我们不祈求他们学习有多大进步,但至少我们可以教会他们怎么去做人,不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我讲完了,谢谢!
大学不应只是纯粹的知识训练或职业训练机构,还应是培养具有积极价值观、有精神追求的“人”的育人场所,道德人格教育不可或缺,高等医学院校更是概莫能外。道德人格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方面稳定的特质,需要在现实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建构,通过“习惯而生成”,单纯的灌输或教导常常难以奏效。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出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的转换趋势,道德人格教育也从以教师为主体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授、教导训练逐渐向注重在生活场景中通过师生的平等交往逐渐建构转变,其中重塑师生关系、建立新型教育交往模式受到关注。中医教育具有悠久的师徒授受的文化传统,中医师承文化的优势之一即关切学生的道德人格成长,注重师生日常交往与交流。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剖析中医师承文化中道德人格教育的合理要素,挖掘其中的积极内涵,或会为今天中医院校有效地开展道德人格教育提供某些参考。
1 关于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又称为主体间关系体、交互主体性等,是 20世纪西方哲学界提出的重要概念范畴。主体间性是在“主体性”认识论面临危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主体性”认识论把主体、客体看成二元关系,突出“人”“我”单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主体客体”认识论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易于造成人类中心论的极端化倾向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主体间性作为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对“主体性”局限性的突破和内涵的发展,它关注的是人与人、“我”与“他”作为不同主体其间的关系,关注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或沟通,强调平等的“主体-主体”关系,强调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在对话、交往中生成的关于不同心灵的“互识”与对认识对象的“共识”。《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将“主体间性”释为: “如果某物的存在既非独立于人类心灵( 纯客观的) ,也非取决于单个心灵或主体( 纯主观的) ,而是有赖于不同心灵的共同特征,那么它就是主体间的。主体间的东西意味着某种源自不同心灵之共同特征而非对象自身本质的客观性。心灵的共同性与共享性隐含着不同心灵或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传播沟通,这便是他们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提出是思想方法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人们重新认识与理解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人与人、自我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把握人性的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共同融合的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诸如哲学、美学、教育学、文学、德育学等领域。
学校教育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体在“对话”基础上建立起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教育活动离不开师与生、人与人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离不开通过对话进行知识、情感、观念、信息的交流而生成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道德人格教育更需要师生思想与心灵世界的沟通对话与相互进入,杜威曾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因此,就不同心灵或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传播沟通来说,道德人格教育与主体间性之间具有同构关系,道德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活动。主体间性范式下的道德人格教育,应当遵循的几项原则包括:①尊重学生作为教育参与与全面发展的“人”的主体;②在“对话”式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建立的是平等关系;③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互动而建构起关于世界的认识。
2 中医师承文化中道德人格教育的主体间性内涵
中医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了各种不同医学流派,医学流派对学术传承往往采用门派授受的方式,这种师徒授受式传承方式作为古代中医药传承的主要形式一直延续到了20 世纪,至今仍然在中医药教育中有所运用,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的师承文化。从主体间性范式下道德人格教育的上述原则来分析,中医师承的道德人格教育具备了其中的许多特征,值得挖掘与发扬。
2. 1 在言传身教中树人立德,重视学生德才全面发展 我国对于医生职业理想自古秉承“大医精诚”的古训,认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道德人格。表现在师承文化中,一方面在择徒方面要求较为严苛,尤其将优良品行视为择徒的重要标准。《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得其人不传,是谓失道; 传非其人,漫泄天宝。”《物理论·论医》中指出: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另一方面,在传承中不仅努力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非常重视将中医药文化中所包含的以仁存心、济世活人、大医精诚、淡泊名利等道德理念进行传承。尤其珍贵的是,对于道德人格的传承,不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进行,而是通过老师人格的感召、精神的感化和行为的示范而实现,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精神、思维习惯等常常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言传身教而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直接而长远的影响,因此老师不仅仅被看做“经师”,更被称为“人师”。
门下收有多名学生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不仅医术高明,且乐善好施、不计名利。他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且有温病流行,刘完素明确提出医学“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不仅常常使患者起死回生,而且还经常送医送药给贫困的患者,由此医名远播,还被金朝廷赐号“高尚先生”。他的人品、医术教育和影响了众多师从他学习的人,他的学生马宗素、张从正等也都成为了影响后世的一代名医。师从章次公先生的当代名医朱良春,数十年如一日,待患者如亲人,不论富穷、老幼总是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年迈后仍是风雨无阻,准时亲诊,如约而至,深得患者好评。他常说自己时刻会牢记章次公先生的教导: “医虽小道,必以身尽之,否则罪也。”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认为培养选拔医学人才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德才之间,德是首位。无论培养学生,还是评价良医和良师,首先要衡量他的德性,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应做的事情。为此,裘老常以《道德经》“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重积德则无不克”等先贤名句来教导学生。这些均不失为中医师承文化中重视树人立德、重视学生德才全面发展的典型示例。
2. 2 在传承中培养师生感情,在情景中贴心“对话”沟通我国传统的师徒制传承讲究私密性、唯一性。因此,除拥有亲缘关系的师徒外,非亲缘关系的传承也往往具有“亲师合一”式的类血亲关系特征,老师对于学生既是“师”,又如“父”,有如我国古训所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又说“师徒如父子”。中医受此“亲师合一”传统文化和中医自身传承模式的影响,在师徒关系也比较注重“严格性”与“亲密性”的统一,老师对学生做人、做事的要求虽然比较严格,但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帮助往往如家人般体贴关心、无微不至。由于存在这种较为密切而融洽的师徒相伴关系,许多情况下师徒的交流是即情即景发生的,老师对于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得以渗透在日常生活、医疗实践不同情景下的交流之中,因此具备了在情景中心灵“对话”沟通的条件与特征。
当代国医大师李辅仁先生于 1939 年拜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为师,从此吃住在老师家,成为了幸运的入室弟子,他与老师的长子施稚墨“同宿舍”数年。李辅仁先生在总结自己学医之路时,曾指出自己学医之始,就是在看中学,学中看,老师对他从学习到生活的指导和帮助使他终身难忘、一生受益。陈存仁先生在他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记载了拜丁仲英为师后代诊贫苦患者,迎送、施诊给药的情况,自觉“一方面也增加我许多临床经验”,且“学识与经验大为进步”。
2. 3 在师徒交往中双向互动,引导学生自觉发展主观世界在中医师徒授受式的传承模式中,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一般很少,有些学生特别是入室弟子还会长时间跟随老师一起生活和工作。因此,家中、诊室或外出出诊的路上为师徒交流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机会,且这种生活化、情景化的师情、亲情环境更有利于师徒平等的交流,易于唤起学生的亲近感,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许多带徒的老师在交流中非常重视一边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一边以生活与临床中的问题包括品德问题、思想方法问题启发弟子,引发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有意识地读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主观世界建构的自主参与者,从而帮助学生自觉发展道德、思想和创造力。
李济仁国医大师培养了众多学有所成的研究生、高级学徒,他的学生们在回顾自己受业于李老师的成才经历时,对老师的共同评价是他诲人不倦、令人如沐春风。学生们在回首从师的往事时,念念不忘的是在李老的书房里随意坐在小凳上或沙发上,面对师傅、师母老两口笑咪咪的脸,吃着师母不断递过来的零食,医学、国学、书法,国事、家事、趣事地随意闲聊,尽情享受那份亲情、那份轻松,并于闲聊中时有所悟,有所超越。
3 从主体间性出发,继承与发展中医教育中的道德人格教育
分析中医传承文化中的道德人格教育,不难看出其中具备了主体间性一些很可贵的主要特征,且由于中医药文化传承悠久的历史,其中也积淀了众多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案例,这些为我们今天中医药高等教育把握师承文化中道德人格教育的要素、借鉴其中的教育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值得进一步挖掘、传承与研究。然而,也应该看到,受封建社会君亲文化的影响,中医师承关系中不可避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体现“主体性”思维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教育文化,因而造成在道德人格教育中,体现“主体间性”思维的师生间“平等”“共识”的内涵并未充分实现,师与生作为平等主体的相互交流与相互理解还难以普遍做到。
今天在传承中医人才培养的道德人格教育模式之时,应当继承与发扬中医传承文化中体现主体间性的合理内涵,如崇尚德才并重的教育观、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实场景中的交互行为等,同时,应力求坚持主体间性的认识论,进一步树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意识、民主的意识、宽容的意识等,探索与发展更为符合主体间性特征的中医人才道德人格教育方式。
论文关健词:中医药教育 市场 临床教学
论文摘要:目前,中医药高等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却存在其培养的学生临床技能不强,就业竟争力差等问题,文章就此探讨了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思路,认为中医教育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市场办学,加强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蚤。
高等中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在校学生人数,办学规模,固定资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高等中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专业高等人才,从这一点看高等中医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从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太理想。目前的就业情况是:西医院基本不录用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一部分中医院也不愿录用中医专业毕业生,更有甚者,宁可录用西医院校本科毕业生,而不录用中医院校临床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一个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没有西医院校一个本科生有竟争力?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劣势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中医教育失败在什么地方?
就我的看法,这缘于很多中医专业毕业生进人医院工作,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病房管理能力及急诊能力差,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与同期被医院录用的同样经过五年西医院校教育的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比较,临床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已经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中医师,工作后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补习西医课程。对录用人员,医院经过比较,当然会选择能给医院带来最大效益的人员,而且还会为以后的录用工作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由于更多的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被医院录用,不能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影响到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一直得不到提高,中医临床阵地萎缩。从中医教育对中医临床事业的发展来看,非常有限。因而,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是中医教育觅待解决的问题。
1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中医院校实行收费教育,学生付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随着“教育服务,教育消费”成为一种理念,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付出金钱、时间与所接受的教育服务是否等值、有没有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既是教育消费者,又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必须由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来检验。如中医学专业五年在校教育,毕业后能否被医院这个市场认可?能否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五年的中医学本科教育投人,毕业后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中医教育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合法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推动学校朝着更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方向变革,真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教育产品。
2维持适度的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了中医院校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是对医学院校来说,扩招带来了诸多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行状态。符合临床教学要求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床位严重不足,学生临床实习机会减少,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劣质产品源源不断地流人医疗市场。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多是面向中医院,目前国内很多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规模较小,就业缺口小。而中医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临床,更谈不上发展中医。因此,招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确定中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因为没有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学生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3以市场为导向
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必要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高等中医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如何面对人才市场的选择,由市场来决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中医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社会需求上,对人才就业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所需,使高等中医院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质量标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由于中医学在当今社会的从属地位,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中医教育必须适应医院的模式。为此,高等中医教育要为医院与医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要主动适应医院的建设需要,要与时俱进。适应医院的模式,即是适应市场的模式,就是适合学生的模式,也是适合学校的模式。中医人才市场需求多来自中医医院,我国中医医院数量有限,大多数效益不理想,人才需求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医院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社会与经济效益这两个中心进行,这就要求医院的所有医生,不管你是中医师或是西医师,都要能胜任门诊、病房、急诊工作,还要能保持和发展自己中医的特色与专长,以促进医院的建设发展。
在现代医疗体制下,一个只具有中医临床能力的毕业生,是很难进人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而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人,可以进人西医院、也可以进人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中医师的成长历程看,低年资中医师很难有中医市场,中医临床能力需要厚积薄发,很多中医师都是人到中年才有所成。从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和市场性来说,高等中医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其次才是一个具有初步中医临床能力的初级中医师。"
世易时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片面强调是中医院校,一味强调加强中医课程,固守学科传统是不明智的,必须使学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科如果不被市场所认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最终可能走向湮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出发,从中医学和高等中医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现代医学知识的传授,积极培养现代医药学知识。
4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主要表现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作为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整个中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中医教育全程中的瓶颈,可以说,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的差距很大部分是在实习这一年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由于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差距造成的。为此,在毕业实习这一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应该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应根据高等中医教育的要求选择教学医院,不降低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之符合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竟争。
4。1规范临床带教医师的技能教师在中医教育事业中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是中医教育的第一资源。
所谓名师出高徒,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规范操作。制定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日标,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教学查房、管理病人、病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 2中医临床实习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
历史上,传统中医师基本上均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的。部分院校倡导的本科生导师负责制值得推荐,能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提前实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培养中医临床能力。
4。 3医临床实
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面对医院临床工作的实际,必须培养中医学生的西医临床基本功。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差距,就我个人的看法,很大部分是由于实习医院的差距造成的。综合性西医院在病源、病种、诊疗方面,比中医院具有优势,学生临床机会多。有条件者,如能设立西医院临床实习基地,使其与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共同实习,一定对西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4。 4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接近于真实的模拟教具将被广泛应用。
中医院由于本身的综合实力不强,竞争力差,医疗的开展不尽人意,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这方面的弥补学校应根据学生实习需要,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配置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复苏和智能模拟人等系统,建立模拟诊室、模拟医院、模拟病人,以及小型的教学诊室、门诊、医院,供学生临床见习,尤其是解决有创伤性的技能操作训练,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给学生创造反复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际操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4。 5设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医学教育更是如此。
任何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毕业生的素质,所以素质保障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各临床教学点设立相应的教学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形成管理部门、科室、实习小组、带教老师等多级管理网络,逐级承诺,层层落实。建立在科考勤和出科考核制度。严格出科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回答问题、操作技能等。管理部门按时督促检查,缺勤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出科。
5结语
中医事业的兴衰全系于人才,而人才的优劣则决定于教育。在现行中医学教育发展的学生一学校一医院各个链条中,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很多学生临床能力差,毕业后不能进人医院工作,利益得不到保障,学校为保证自身利益,大量招生,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医临床阵地萎缩。考虑学生的需求,从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之间协调发展,中医教育为临床输送合格的人才,中医临床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为中医教育提供更大的就业缺口,带动中医教育的发展,打破“中医人才的低能一就业困难”这一恶性循环,中医教育事业才能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要改变过去“尊师爱生”的传统观念,师生间建立起以“互尊互爱”为基础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给学生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和他们交朋友,有困难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有思想困惑时,循循善诱地去帮助他们化解;高兴时和他们一起快乐,情绪消沉时引导他们走出忧郁。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应当尊重他的人格和感情,而对于心灵上受过创伤的。孩子,我们更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激励他。我班一位男同学由于父母离婚而情绪低落,学习没兴趣,成绩下降,作业马虎。有一次,我发现他课堂作业完成得很好,就表扬了他。过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振作精神,希望他争取更大的进步。通过老师的教育与关心,他恢复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在他们灰心丧气时要给予鼓励,对于情绪出现波动的学生,要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只有深入观察,适时做工作,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深刻,才能收到好效果。当然,在关怀教育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委婉,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感受到教师爱心。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一次测验中不及格,他不敢告诉父母,心情沮丧,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就找他谈心,告诉他一次不及格没关系,只要以后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学习进步了,更爱接近老师了。
再次捧起《“事”说师生关系》一书,看到了让我记忆忧新的一篇名为“请你对她微笑”的事例:一个幼儿园阿姨在一次火灾中,为了救了孩子,自己被烧成重烧,从而毁了容,她感到从此失去了一切,医生告诉她:“你没有让别人看到你的脸,怎么能断定别人给你的是厌恶的还是善意的微笑呢?”于是女孩勇敢的尝试面对别人。在她胆颤心惊把脸露出窗前的时候,经过她身边,看到她的脸的人都善意的朝她露出微笑。几天后女孩走出病房,发现了窗户下的一行字:请对这个勇敢的女孩微笑。她深深地感动了……微笑是让人振奋的'一剂强心针,它能让颓废、对生活失去的希望人充满信心,可以走进人的心灵,微笑是彼此之间沟通的“名片”,难怪人人都很在乎对方的微笑指数。
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微笑要时时展现,每天,当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我们的微笑能让家长放心;当孩子有了进步,我们的微笑是对孩子的表扬、肯定;当孩子懂得关心他人,我们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老师的音容笑貌可以给孩子创造一种愉悦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心灵深处一片阳光。
微笑能展示人的个人魅力,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当你向别人展示微笑的同时,你也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好感,作为教师,微笑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责任!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就让自己再多一点微笑,对家人、对朋友、对孩子、对家长……
今天,你微笑了吗?愿微笑成为一道校园最亮丽的风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走进四班的教室,一声沙哑的“上课”打破了教室里原本欢乐的气氛,孩子们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连平日里最爱聊天的“小调皮”竟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心想,这“小调皮”今天肯定有心事,要不他不会这么守规矩的,看这形势好像有事要发生,于是我赶忙走了过去,问他:“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孩子?”
“老师,您的嗓子那么嘶哑,是不是生病了?这节语文课您还是不上了吧,您好好休息一下吧!您知道吗,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您为我们忙这忙那,及时带我们去医务室量体温、搽药,又是打电话给我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来学校接我们回去休息,您为我们操尽了心。而您生病的时侯,竟然装作没事一样,依旧尽心尽力地给我们上课,所以,我恳请您今天一定要休息一下。”“小调皮”诚恳地说道。
这些话语顿时犹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老师,我来当小老师,帮同学们讲评练习,您就站在旁边休息吧。”班长信心满满地说。
“老师,老师,明天我给您带些罗汉果来泡水喝,保证您的嗓子一下子就会好起来的。”学习委员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我,急切地说道。
这一串串温馨的话语,胜似“鹿茸人参”,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霎时眼角泛泪,满满的幸福流动在心底。前天,“小调皮”因为偷懒,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当时我毫不留情地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说得他眼泪汪汪的。我满以为他还在生我的气呢?然而现在的他不但没有生气的样子,反而热情似火地关心起老师来了。这些关心的话语贴心而又温暖,让我感觉到“小调皮”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了男子汉。
还有那坐在教室角落里的默默无闻的“小不点”,我每次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的声音经常小得如蜜蜂般“嗡嗡响”,如害羞的小天使,而今天她关心老师的话语却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动听,那么的甜蜜!
因为有孩子们的点滴关心,我的喉咙也好像得到了良药的医治一般,感觉一下子没有了原来的嘶哑,孩子们的爱真是一支神奇的良药呀!
谢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就像那粉嫩可爱的桃花,扑鼻的香味让我心旷神怡;你们又像那清新秀丽的荷花,让我神清气爽;你们更是那凌寒挺立的梅花,让我惊叹不已!
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关心老师,这何尝不是我们立才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师生关系是教育系统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做为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的效果,促进教育成功。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学习中,我们要多一些时间与学生相处,课下可以与他们聊天、做游戏,课上,和他们一起学习。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与他们一起表演节目。慢慢的使彼此产生相互信任,这样能够与学生之间形成特殊的友谊,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芥蒂。他们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潜能会慢慢被激发出来,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更加信服自己。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摘要: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医疗改革,中医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匮乏,本文针对中医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培养教育模式———学徒制教育模式,从其概况、特点及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来探讨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徒制教育模式;中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文字记载以来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应用。但是,目前由于医学模式、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匮乏,人才培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1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1.1中医特色不显著从目前高等学府的中医课程设置来看,发现涉及到中医经典著作的课程较少,其课程学时也有相应的缩减;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来看,对经典著作的教学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致使学生理解不够,临床实践能力差,中医特色不显著。
1.2临床实践教学缺乏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
能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实施,发现理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巩固理论知识。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从其形成开始,学习的途径就已经是跟从医家进行实践操作,积累临床经验。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各医学院校虽然也提倡加大实践教学学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实训室相应的设备不完善,尤其是实践模拟设备不足,缺少对应的病种,学生往往在实训课上走马观花,课后对设备的利用率低,达不到实训的真正目的。二是教学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对临床教学环节不够重视,临床教师的精力主要在医疗工作上,加之中医专业学生大量扩招,使得医疗教学资源满足不了所有的学生;再者,实习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处于盲目的状态,无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实习时间,更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来,大部分时间用于病例的书写及对化验单的粘贴。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大大下降,学生毕业后不会看病,培养的中医人才质量呈现下坡的趋势。
1.3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低下
从医学生的特点来看,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分析其原因:首先,学生对获取医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新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薄弱[1];其次,由于中医诊断疾病往往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临床思维,过于重视既往临床病案,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往往看重知识的继承,而缺乏其创新;再者,由于目前主要的临床实践形式采用“大组实习”、“一对多”的方式,学生失去了对实践的正确认识及投入的主动性,加之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踏上考研之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忽略了对中医的创新。
2中医人才培养应用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优势
中� 其中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需要后人去传承、总结及发展,因此,对中医人才的培养亦有其特殊性,从古至今,纵观历代中医医家的成才之路发现,培育中医人才、促进中医的发展,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仍是学徒教育。学徒制是由经历丰富的教师担任师傅的角色,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进行一定时间的共同工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学到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并具备独立思考、操作的能力[2]。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其疗效是判断中医学科学的关键所在,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底线,也是中医药能够发展的根本所在[3]。通过学徒制的形式,学生跟从老师(师傅)学习,不仅领悟到其临床诊疗思维,而且学生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学习中医临床技能。该教育模式通过手把手指导学生难易不等的中医临床技能,如各种推拿手法、针刺各种补泻手法等,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中医技能,也加强了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和做融为一体。此外,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仅能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到如何进行医患交流,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更近距离的接触患者,也能在实践中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3新生代中医人才培养中学徒制的实施方式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医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其关键是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的能力[4]。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使其能在各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中医人才培养中不能机械地强调学徒制的传统形式。中医学专业需要利用本身的优势,把学徒制教育形式充分有效地融入到人才的培养中,高效地培养出应用型医学人才。
3.1校内学徒制与校外学徒制相结合
医学实践教学往往由学校实践和医院实践两部分组成,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校内学徒制与校外学徒制交叉结合”的教学方式。校内学徒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师傅,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相关的中医技能培养;而校外学徒制则由医院的临床医生任师傅,在医院实践基地进行临床实践。两种方式交叉结合,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带教老师的不足,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都有教师的指导、考核,确保学生准确全方面的掌握中医实践技能,也满足了中医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规范要求。
3.2现实学徒制与虚拟学徒制相结合
现实学徒制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有实际的操作环境和具体的患者;而虚拟学徒制是指除了有教师的指导之外,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设备模拟实训的条件进行实践操作。当今由于计算机网络、传感、光电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研发了不少仪器设备能够模拟多种病种,各种中医技能手法,如推拿手法,由特定的传感装置接收,并传入计算机系统,形成人机环境,实现技能的规范操作。虚拟技术所营造的实践环境能给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培养学生实践需要的技能,提升今后进入临床的心理素质,虽说不是真实的医疗场所,却胜似医疗环境。虚拟学徒制不仅可以缓解有限的实践场所,而且能够替代师傅部分的职责,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3“师-生”学徒制与“生-生”学徒制相结合
传统的学徒制是教师带学生手把手教,一对一学,即“师-生”学徒制,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临床教师,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医院无疑是个大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用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习技能快,技能水平高的优秀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训练量,使其迅速成长为“小教师”,参与到培养学生的队伍中来,形成学生带学生的学徒方式,即“生-生”学徒制。这种学徒制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一些技术要领,也可以让教师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解决其它的难点问题,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学生教学生,被教者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从而能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技能。同时学生之间还能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式学习。
4实施学徒制需注意的问题
学徒制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实施学徒制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并不是所有的带教老师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有所保留,而且它还受许多因素制约,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执意地摒弃学徒制,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愿意担任这份工作,愿意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在实施学徒制时尽可能挑选有多年临床经验且资深的教师担任师傅,被选中的每位教师不仅要全过程地传授中医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等方面加以正确地引导,使 二是学徒制的性质决定了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担任师傅,而目前临床上的教师远远少于医学生的数量,若仍然采取传统的一对一学徒模式,恐怕从数量上远远不够。因此,可将传统的一对一学徒模式改革为多对多的学徒模式,该模式可以克服一对一学徒模式传授知识面小、周期相对较长的缺点,同时还可以加强医院内部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一来,形成一个学生可以拥有多个老师,一个老师也可以教多个学生的局面,扩大了知识的范围。
总之,学徒制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正因为该制度在医疗实践中实行“传、帮、带”,在中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徒制度之所以具有此般生命力,不 学徒制重视实践经验的传授,能够化解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当代医学生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困境,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中医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志强,林湘。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xx,20(3):63-64.
[2]肖玮玮,陈建成。重拾师徒制,促进人才培养[J].商业文化,20xx,12:177-178.
[3]李艳红,毕立雄,张顺贞。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33(3):60-61.
[4]谢雪姣,卓海燕,熊辉,等。大众化教育视野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xx,P(34):143-144,147).
[5]欧阳斐。师徒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6(12):38-40
一、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
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
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
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对于中医护理教育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其发展过程。质的飞跃需妥量的积累量的积累必然实现质的飞跃,中医护理教育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各个问题逐渐解决的同时必将迎来中医护理发展的春天。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自本学期年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要求,我园确立以篮球为特色活动。为更快的使老师掌握幼儿篮球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园委会的'组织安排下我于2016年3月26日参加了幼儿体育暨占大幼儿篮球教学观摩活动。
在整个观摩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辛小勇老师,他是广东省名师、广州第一幼儿园骨干优秀教师。他带来的是一节优质幼儿篮球课《勇敢的小猪》;这是一个拍球游戏,利用平时开展的经典体育游戏改编而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游戏中进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将运球技能无形的渗透在里面。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教师避免了一味的技能教授,孩子能在游戏中不仅玩的开心快乐,还发展了幼儿的体能以及技能掌握。
通过听了他的观摩课和评课后,我了解到体育活动最主要不能坑害孩子,“僵尸化游戏”、“驯兽化游戏”在我们(我自己)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孩子们需要的是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游戏,只有我们老师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出幼儿能主动、自主的游戏才会避免上述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观念。
20xx年8月8日—22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幼儿教育培训计划(20xx)—x回族自治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集中培训项目》,这次国培收获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聆听每一位专家对现在教育的看法,对新教材的解读,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听完课有和其他的老师讨论,讨论自己是如何教的以及他们的教学经验,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要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变化的孩子及高素质的家长,只有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养。
人生有涯,而学无涯,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人生崇高的精神享受。在培训中,解决了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与经验,在听完李教授的《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的讲座,知道了游戏的含义,并且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
总之,这十五天的国培学习,是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次的研修学 是我在今后更加重视这份工作,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我要将压力变成动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理论水平、课堂教学能力等。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每天回到家以后都想一下今天的教学有效吗,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合理吗,家长工作处理的得当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使自己在原有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通过这次的研修学
今天下午,xx老师就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进行了分享,xx老师从空间利用、材料投放、教师观察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讲解,作为户外自主游戏薄弱的园所,我觉得受益匪浅。
过去,我们园所的游戏仅仅只是停留在玩上,没有深层次去理解“游戏点亮童年的意义“,今天听了xx师的讲座后,解开了我对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的一些困惑,同时也在思考,今后自己的园所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如何给幼儿自主权?教师的介入如何掌握好“度”?怎样体现自主游戏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又如何让家长理解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功能?
纵观整个x的'民办幼教形势,为了生源发展,民办园的办园趋势更多还是迎合家长的需求,因此大部分民办园都还没有完全进行游戏化教学这事,但正如xx老师所说: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科学、丰富的户外游戏活动的,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所优质的幼儿园,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看似是简单的几个字,确需要我们用心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努力。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个和谐的校园需要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那么如何培养和谐的师生关� 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因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 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
从教育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内容看,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品德风范的交流,又有性格或个性的交流。从交流的媒介看,既有借助语言的交流,又有借助直观教具的交流,既有行为动作的交流,又有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的交流。从交流的形式看,既有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这种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信息量极大的动态系统。师生就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交流交际之中,获得有效信息,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达到统一的。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摘要】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较慢,其学科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及气功人才的培养,使气功学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医气功,气功教育
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学科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此外,一些中医医学院校仍没有开设气功课程,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对于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知之甚少,致使气功这门科学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因此,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医学院校,有责任及义务重视气功学教育及气功人才培养,使气功学得以传承和发展。
1.中医气功学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真气充足,则精神充沛,生机旺盛;如真气不足,体质衰弱,百病丛生。其中真气由先天之气及后天之气组成,先天之气又分为精气和元气,前者来自父母,是胎儿孕育的基础。后者是维持组织器官基本物质与活动的能力,胚胎时已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密切联系。后天之气可分为天气及地气,前者为呼吸之空气,后者为饮食水谷之精气。先天之气是生命的动力,后天之气是生命赖以维持的物质,人的生命及其一切活动靠先天之气的推动,靠后天之气的不断充营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真气形成之后,仍需不断补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并提高自身防病治病的能力,而气功训练无疑是补充真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2.树立正确的气功认识观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不是魔术,也不是带着某些意识形态搞迷信宣传的工具,而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潜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因此,正确认识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的功法,去伪存真,对气功的推广及普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
目前中医气功学本科教学的水平很低,因此,要搞好气功的发展及普及工作,必须提高对气功学的认识,制定规范的气功教学大纲,培养专职气功教学的教师,并对气功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工作进行协调,使气功本科教学得以顺利开展。中医院校应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应安排1~2次气功专题讲座,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并支持和协助医学生中的气功爱好者,组成气功协会或学习小组,在气功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气功知识及训练方法,修炼自我身心,不断提高气功水平。同时,气功教师应经常参加他们的学习与讨论,以求互学共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气功训练的重要意义。
4.气功教学应理论结合实际
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人才的培养与提高,单纯依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学校教学与师承教学相结合,选择一批具有爱好气功、悟性较高的青年教师及学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拜师学艺,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气功水平。其中,实践课教学是重中之重,如能按照"理论学习-整体教功-单个辅导-整体复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5.据情选择气功训练的对象
气功训练对象分为专业训练及群体训练两种。专业训练主要针对有一定中医医学基础,且对气功训练有目标者。群体训练主要针对无医学基础,主要把气功训练作为兴趣及强身者。这两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要求有适合于他们的锻炼方法。所不同的是,前者需求的是既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气功理论知识,又能锻炼身体且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方法;后者想要的是操作简单,又富有趣味性的锻炼方法。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推出两类功法,对前者可选用强调"调心"、"调息"、"调身"作用的功法,如真气运行法、周天功法等,中医医学院校的学生较为适合该类功法。对后者可在适当降低"调身"要求的同时,在"三调"操作的趣味性、生活化方面下功夫,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如选用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功法。
6.完善气功的操作规范
由于气功学科缺乏训练及操作规范,人们对气功的理论、功法及训练方法等内容认识不一。因此,有必要对功法选择、适宜病证、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作出统一规范,并组织学习。我们知道"松静自然"是贯穿气功锻炼始终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动功要求缓慢、柔和、连贯、协调,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动作、姿势及形体的锻炼。静功要求意气合一,使经络之气循经而动,强调内气的锻炼;动静结合的功法则兼顾以上二者特点。中医气功学认为动静生阴阳,所以动静结合的功法在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方面的作用相对较为显著。20xx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在收集、整理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编写了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作为群众体育项目在全国推广。如能将这些规范后的功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到中医气功教学计划中,对开展中医气功学的教学实践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选择符合医理、功法规范的功法,如真气运行法等,也可纳入气功的实践教学内容当中。
7.加强气功的科学研究
气功科学虽然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但仍是一片需要探索的领域,如气功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功理功法、古典文献、临床应用、现代理论、作用原理等,特别是气功防病治病的机理及经络系统的研究,更是需要依靠现代的医学知识及手段去研究。目前,气功的科学研究仍然缓慢,成果不多,如何选择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科学的观察指标,值得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加强与各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合作,协同攻关,争取在气功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