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论文【精选2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

一、巧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工具,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的很多功能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拖动工具是常用的、也是最实用的功能之一。尤其是在数学图形的绘制、符号的选择、题目的呈现、解题过程的再现、色彩的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平面图形的密铺,要想开展实验对比比较困难。但利用电子白板却可以轻松实现对比操作。在教学中,先绘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等平面图形,再将图形设置为“无限克隆”。教师就可以轻松拖动图形,顺利完成密铺的实验对比教学任务。另外,在讲授“质数和合数”时,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可以让学生到电子白板上用电磁笔拖动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感兴趣,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巧用电子白板进行图形绘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绘制图形来展示给学生的,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规律。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功能,如多边形工具、圆规工具、三角板工具、直尺和量角器工具,这些工具使得数学教学变得十分便捷,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比如,如何利用一副三角板拼出75°、120°、150°的角。这是一道动手实践的题目,教师单独演示很难,基本上是用口头讲述拼的方法。利用电子白板软件的图形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三角板进行旋转和移动,将特定角拼在一起,并且再用量角器测出角的度数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性、实用性很强,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数学方法,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巧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过程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喜欢的画面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入时代“活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使教材活起来。电子白板以其特有的功能优势服务于数学教学,我们必须找好整合的结合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比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角的度量以及其他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各种图形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能够让教师尽情发挥的专业舞台,从而使抽象的空间思维变得形象直观,这就是电子白板的特有优势,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解决教学难点。

四、巧用电子白板整合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数学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方法的整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巧用电子白板设备,解脱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上的网络连接功能进行教学,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整理好数据。上课时,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点触白板上的网页,进入自己的学习空间,展示分类整理的网页信息,从中直观地了解常用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整节课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节奏适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把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和教材的局限,把数学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3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

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因为嘴馋先后吃掉猴哥八戒沙师弟的西瓜,分别设问题还剩几块西瓜、八戒吃掉几块西瓜等,提问中,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找一个扮演八戒的同学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小学生在无限乐趣中轻松学会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想听故事,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轻松愉快地在听故事中学到新知识。

3、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稍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烂漫的年纪,多动是通病,在课堂上的专心听课时间必然少之又少,十来分钟想必是不错的表现了。因而,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对于更会使其转移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更加专心一些,从而更易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从而欢快地讨论了解学习内容,老师再做出最后总结,更加巩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必须明确其意义所在,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包含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如此一来,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存问题的频频上演。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满活力地发挥才智,真真正正体现出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功能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4

一、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1、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

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低、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高年级的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2、情境创设必须有趣味性

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上课的关键所在。例如讲授分数的再认识时,展示多媒体设计的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讲授统计时,设计投球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思考中学习数学知识。

3、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诱因源于新奇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创设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体验数学,逐步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有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践行教学活动

教师教育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践行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教学精心组织,巧妙设计,给学生参与提供有效的活动。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些思考问题的情境,思考问题的时间,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人生的快乐,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多问几个为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体验学习的成功,才能愉悦的学习。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激励鼓励每一位有成绩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有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感悟成功的幸福,让学生领会落后的羞涩,对未来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自我。向未来理想的王国奋进。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准确明了,恰如其分。例如,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表现好的孩子可以竖起大拇指,学生回答问题出色的摸摸头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让学生有成功的收获,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必须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教学中把有效的时间,有效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跟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践行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的空间里自由的翱翔,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5

摘要: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 在整个教学生涯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为了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积极的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教育中, 不仅要进行基本的学科教育, 更要让学生具备基本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强化德育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来看, 数学是学科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学生和老师对其的关注度都比较高, 所以积极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基本的探讨, 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科教育中的德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渗透; 方式;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由于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现代化网络工具普及范围的扩展, 学生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多样化趋势日渐明显。在多样化的大环境中, 学生们受到的诱惑更多, 所以不健康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在不断的加大。为了使得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维倾向, 在小学学科教育的同时强化德育的提高, 也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矫正, 从而使其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言之, 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德育有着巨大的价值, 所以在老师和学生普遍性关注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便有了重大的意义。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目前小学学科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过于强调成绩, 所以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有一定的忽视。第二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对于学生的基本衡量大都从成绩着手, 这就导致学生自己忽略自身道德品质的建设, 转而重视成绩。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思想方面的发展, 对于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非常的不利,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积极的认识此种不足, 并利用德育渗透的方式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善, 不仅对于学生的道德建设有利, 对于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效果。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2.1 直接渗透

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将德育教学的目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行综合, 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进行综合的体现。就直接渗透来讲, 其突出的优势是目标明确, 目的性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

2.2 间接渗透

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 另一种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相比于直接渗透而言, 对于渗透基础的打造十分的重视。间接渗透在具体应用的时候, 首先会对德育渗透的节点进行寻找, 在找到合适的渗透节点时, 通过学科教育的引导, 会将学生的关注点慢慢的进行转移, 从而在学科基础之上强化德育的内容。简而言之, 所谓的间接渗透就是在基础灌输的情况下, 将学科教育向德育进行引导, 从而导出德育的渗透方式。这种渗透方式的突出优势是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强化德育教学的目标深入, 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2.3 融合渗透

融合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种突出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数学学科教育与德育教学的基本相同点分析。通过学内容的明确和德育内容的了解, 可以就二者存在的相同点进行细致的总结。第二是在相同点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内容的融合。因为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 所以强化二者的'结合, 可以达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样, 在进行数学学科教育的同时, 德育教学也可以同时进行。换言之就是做好融合渗透的基本工作之后, 在相同的时间周期内, 可以实现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重目的。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渗透的目标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 要进行德育渗透, 明确德育目标是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德育目标的明确有两方面的重要性:第一是目标明确会加强德育教学的动力, 这样, 德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突出。第二是德育教学目标的明确, 会让整个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节省。因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 学科教育和德育教学可以同时开展,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短教学周期。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进行的德育渗透, 必须要将渗透目标确定清楚, 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好的效果。如果目标明确保证不了, 那么德育教学的基本方向把握会出现偏差。

3.2 重视渗透的持续性

在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另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要摆正渗透具有持续性。因为小学生的理念和观念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对于事物以及道德的认知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产生深刻的变化, 所以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需要循序渐进, 在慢慢培养其基础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深化。简言之, 保证德育渗透的持续性, 其教学效果的延续性就会提升, 整个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也会进一步的强化。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成绩, 其德育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所以在小学教育的时候, 积极的强化德育水平意义重大。从目前的小学教学教学实际来看, 单独的进行德育教学显然不现实, 所以将德育和学科教育进行结合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为此, 展开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探讨便有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考虑和探讨, 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小学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性。

参考文献

[1]曹慧萍, 吴颂欣。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xx (5) :106-109.

[2]刘勇。小学数学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xx (20) :106.

[3]鲜光伦。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xx (11) :9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6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1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提升其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1(1):56—58。

[2]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xx(1):46—52。

[3]黄丽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xx,2(1):56—58。

小学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7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记忆力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当我们的学生如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身边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意的观察,许多数学问题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怎样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在路旁植树、给教室的墙壁进行粉刷等等。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进行简单的实际运用,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概念也能随之而定下来,让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学生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较为美好的事情。数学的规律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发现规律便是自身的一个个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8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是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为关键的过程。提问教学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提问教学法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从目的性、启发性、层次性多个方面分析了提问教学法的优化措施,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问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数学教学对教学方法的依赖度比较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结合数学教学活动对提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应用现状

(一)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目的性存在的不足

提问教学法的推进需要保证所有的问题设计具备足够的目的性特征,但是,一些小学数学在实施教育处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目的性特征的关注,并没有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对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予以分析,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优化处理工作难以凭借具体的兴趣因素特点实现对思维发展模式的优化处置。还有一些提问教学法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的重点关注度不足,使得一些教学工作难以凭借问题的针对性优势适应新时期教学方法的发展优化需要,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执行价值。另外,一些目的性的缺失使得教师难以凭借教学活动的重点特征进行具体教学策略的设计,难以保证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挖掘,降低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主体成效。

(二)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的启发性存在不足

目前,一些提问教学法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对启发性因素的重视,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并没有将理性水平较高的因素纳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操作处理难以凭借课堂教学工作的合理优化实现对启发性因素的更好调动,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执行价值。还有部分提问法的应用仅仅针对当前的小学生数学成绩优化需要,缺乏对小学生实际思维发展的关注,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操作活动无法有效地借助提问活动的操作需求实现对启发性目的的处理,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质量。还有一些提问教学法并没有具备对启发性因素研究的关注,这就使得一些小学教师虽然具备对学生的启发意愿,却难以将深入的启发活动使用提问法进行处置,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

(三)增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因素设计水平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缺乏对层次性因素设计工作的关注,很多教师简单地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对教学的具体程序予以设计,降低了层次性因素的操作控制质量。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启发性因素的特征具备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无法凭借程序设计的有利条件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处理需求,因此,层次性的不足是影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增强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应用价值的策略

(一)提升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目的性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提问教学法的执行理论,对各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具体目的加以研究,并且结合不同类型目的的设计方案,对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加以研究,保证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充分明确的情况下,进一步适应小学数学的优化教学需要,为更多提问教学法价值的实现提供帮助。教师还需要强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并且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薄弱因素,对各类问题的具体提问目的加以研究,使教学目的的优化工作可以更加完整地适应提问教学法的操作需要,为更多提问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持。例如,在进行一万以内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两个十位数的乘法教学困难加以研究,并且根据教学目的性的优化设计需要,对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进行明确,以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可以实现规避处理,优化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二)提升启发性因素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领域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操作特点,对相关的启发性因素研究应用措施予以研究,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对更多优化数学教育提问法的措施加以研究,使更多的启发性因素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实际操作当中,并且保证提问教学法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启发性因素的设计研究工作还必须保证小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以便小学生能够凭借合理的思维启发实现对现有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保证更多的教学活动价值可以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启发处理过程中,进一步适应小学数学优化教育需要,并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提供有利支持。

(三)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法的层次性因素应用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层次性因素的操作应用水平加以研究,并且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对更多的层次性因素应用价值予以明确,为后续小学数学提问内容与数学内容的程序设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设置方案予以控制,以便更多的提问教学法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凭借问题提出和解答的程序实现对提问教学法价值的全面掌控。例如,教师在进行基础性方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对大纲的深入研究,并且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予以研究,使更多小学数学提问教学可以凭借层次性优势得到更好推进。

三、结论

提问教学法目前已经在很多教育工作领域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根本工作进行提问教学法应用不足的研究,并制定相关教学优化策略,对提升提问教学法的操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游洪.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1(04).

[2]田仁光.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J].教育,2017,04(03).

[3]林浩.让孩子在提问中进步———浅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9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催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互联网+”时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创设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同样不能脱离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执教《分数的大小比较》的开课时,我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途中,有一天,孙悟空从地里摘来一个西瓜,把它交给师傅,师傅分给猪八戒四分之一,分给孙悟空八分之二,分给沙和尚十六分之四,自己二十四分之六。猪八戒认为自己吃了亏,大声嚷嚷着说不公平。孩子们,你们觉得他吃亏了吗?为什么?”课堂上,我用创编的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了新课。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孩子们。“八戒吃亏了”、“八戒比悟空分得少”、“不对,他们四人分得一样多”,一时间,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叽叽喳喳的数学课堂让孩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我用能激发孩子们兴趣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引入了新课。通过创设与知识有关或类似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同时老师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而学生则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网络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顺序、内容,自主地查询相关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方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从而进一步创造新知,实现自主学习。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老师对他们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

三、“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合作精神

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上了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的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大家利用网络讨论主题、设计分工、搜索资源、交流信息等,进一步推进小组建设,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流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并对源于建构主义环境有意义的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采用情感激励学生,大胆评价。同时新课程强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主张通过平板电脑、云平台、互联网进行多元化学习,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公正的评价、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公正的评价自己,就像学会学习一样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甚至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借助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培育全新的一代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论文 10

1.1注重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使用特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也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该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质。在每一节体育和健康课程中,固定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2]。“课课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某一运动技能学 具体来说,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添加一个“体育锻炼”的环节,时长约为5~10min。锻炼的内容需要与技能学习的内容相对应,以追求身体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课课练”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缺陷。例如,因练习时间短而效果有限,容易与主教材发生冲突,练习手段比较单调无趣,学生提不起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3]。

1.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该体育教学模式也常被称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国内外快乐体育理念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各种运动的乐趣,并通过体育运动乐趣的体验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特点:体育的乐趣来自多方面,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都是,它有一个或多个环节来体验运动的乐趣。有时这些环节是连接的和渐进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沟通与创造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游戏方法,挑战方法,集体游戏方法和小组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4]。

2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的构建

在宏观的教学内容的把握上,遵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结合“课课练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及相关理念,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以游戏形式穿插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在体育健康课堂中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侧重不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1)改变传统的以徒手操为热身内容的活动形式,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专项素质辅助练习来代替热身活动。(2)依照《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在间歇时间穿插身体素质练习。(3)教师传授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指导《国标》中的测试内容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并结合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具体模式构建如表1所示。

3基于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的教学工作计划

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验为例。下学期,该年级学生的《课标》要求的考核内容为:投掷垒球、立定跳远与30s跳绳;对应的《国标》测试的身体素质项目为:往返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首先参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所有《课标》教学内容和《国标》测试内容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学习阶段和巩固提升阶段。在每个阶段,又有三个教学单元构成。其次,将《课标》的考核内容分配至两个阶段的教学进度当中。再次,将身体素质练习按类型分为3个单元,结合技术教学内容对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配:第一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速度和灵敏素质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二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力量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三单元的身体素质内容侧重于柔韧素质的游戏,时间为3个周;第四、第五、第六周则为重复与强化前三单元的身体素质练习,主要以比赛手段为主。最后,结合具体《国标》测试项目,创编与身体素质相应的游戏与比赛,并分配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见表2。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促进《标准》测试和体育课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优化后的融合教学与直接的测试有明显的不同。直接测试导致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敷衍的测试,只为完成任务。而优化后的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国标》中的测试项目、意义、标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知识,并逐步建立监督体质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健康的意识。此外,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国标》项目的测试。在要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时,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和测试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注意循序渐进,允许学生逐渐适应。在设计课时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并安排一些与测试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

[2]刘文明。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1):83.

[3]李蔚。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6):86-87.

[4]刘梅。快乐体育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28):21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1

摘要: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应用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在小学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偏向于形象、直观,所以,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能够使最终的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引起必要的重视,并要通过合理的手段与方法来增强导入的效果,以对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与帮助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为探讨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一、前言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关键,良好的导入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够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开展学习,以使学习效果得以显著的提升。现如今,如何在小学数学这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已�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

首先,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一定要富有情趣、新颖活泼,形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不要总是使用同一种导入方法。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以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更好地开展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在开展导入之前,应先对教学内容以及课型进行有效的分析,究竟是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新授课,从而将新知、旧知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更好地提升最终的导入效果。最后,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也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数学源自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数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打破课堂的局限性,更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地加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

(一)以激趣为出发点,增强导入效果

兴趣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上,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导入效果,首先就要将激趣作为出发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前导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角”的知识时,如果直接地对学生说,角就是由一个端点所引发的两条射线,那么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与直观,很难理解逻辑性较强的概念,不仅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枯燥和乏味。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选取两个学生以同一个点为出发点,向不同的方向走出一段距离,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猜测,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猜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角有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导入,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能够对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加以拓展,并使其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得以锻炼,以减少学习的乏味性与枯燥性,以使最终的导入效果与教学效果得以全面的增强。

(二)新旧知识相结合,增强导入效果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以使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累积之后,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数学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与前提,而新知又是旧知的延伸及拓展。从特定的角度上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将其变成连接新知与旧知间的纽带,以为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先为学生出两道加法题,比如2+5+9和5+5+5,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观察,以找出其的不同之处。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说,前一道题中的相加数字是不同的,而后面一道题的相加数字是相同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乘法运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通过这样地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旧知识更好地加以复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消化新知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导入效果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现代手段也被逐渐地引进教育教学中,�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可以更好地渲染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以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其也拥有着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等特征,能够使一些枯燥、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鲜活,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圆”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非常平稳呢?这时学生们往往会回答因为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然后教师再问,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以将其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在易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最终的导入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得以全面的提升,也能够保障教师更加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导入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要将学生自身的喜好作为出发点,以更加地投其所好,增强导入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新知、旧知间的有效联系,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连贯性,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从而取得一个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继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22):121.

[2]潘筱媛.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41-42.

作者:徐希东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2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过程的体验。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选择忽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并没有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讲对称时,只是让学生看几幅对称的图片,不到两分钟就讲对称与对称轴了,没有让小学生自己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具体操作,没有交流与沟通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学会了结论,对于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形式化,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数学老师的创设情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合理的设计情境,觉得情境可有可无,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只是形象加习题,例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正当学生兴趣高昂的准备听课时,老师展出的却是熊大头像加上节的复习知识,熊大的头像加今天的知识,整节课就是每张ppt上有个熊大的头像,这样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学习的热情也会被打消。

3.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在讲案例或情境图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思考,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模式。老师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不注重合作学习。一些老师觉得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打乱,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很少实施合作学习,或者只是在下课以前简略的提一下,让学生自己下课分组自己交流,下次上课也没有提及,学生下课根本不去实施,合做学习并没有得到实施,有些数学老师即使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研究,只是随性看时间还多,就进行一次,没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要求,提出合作题目之后就不管了,只在最后让学生回答结果,这样,一些学生为了偷懒或者学习不好,在合作学习中什么也没干,只是看着,享受小组成果,也没有过程记录,一般一个小组只是组长在忙碌,没有合作没有交流,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巡视和维持秩序,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加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除了浪费时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分一分环节中,学生用木棒分一分、看一看结果除了组长,其他的学生都在东张西望,还有学生一直盯着老师看,白白浪费时间。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本教育提倡自主探索。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在“做”数学,学生听见的、看见的一会就忘了,只有做到了,才会理解了,才会记住了,才会应用。看似浪费时间的'实践事实上比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效率要高。自主探索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看到的、想到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性质,在我们身边那些是长方体,在上课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长方体两个对立的面的面积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在学习中总结的问题,在上课听讲时,更有侧重点,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略带过,这样,并没有因为课堂交流而浪费时间,反而对于效率得到提高。

2.生本教育提倡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比较快,对于枯燥的知识不爱学习,一些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反映数学很无聊,没意思,提高学生兴趣,首先,对于情境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吸引力。情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活化,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编写的,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第几”时,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动物赛跑,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二,小猫第一,马上会有学生说,小狗跑的比小鸡快,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最好还是实际的,否则,不了解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学到虚假的知识。老师要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点,尽量在情景的设计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另外,小学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3.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拓学生思维,不要束缚其想象力,在讲解知识、进行提问时,尽量不要设定许多规矩,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多角度解析,即使错的也有收获。例如,在讲梯形面积公式时,不要告诉学生可以补形,或分割,一旦告诉他们“补”“、割”,就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个四边形我们没学过,谁有办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吗”,这样学生在没有边界的范围内发挥想象力来求面积,无论是否可以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生本教育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要注意把合作学 可见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3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微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优势,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在课前使用微课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我们会发现现在教学中学生会对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存有疑惑,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最终导致这些疑惑会伴随学生一整堂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使用微课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保持思路清晰,为教学扫清了障碍,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水平。例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产生疑惑:“为什么只有分子相加减,分母为什么不能相加减呢?如果把分母相加减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就针对学生的这个疑惑,笔者特别制作了一节微课,微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不仅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同时分数的分母也进行相加减,通过得到不合理的答案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算理和算法。

二、把握微课引入时机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微课的引入要把握好时机,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才能将微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学开始阶段引入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教学中出现的精彩片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难点处,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在教学结束前,我们也可以借助微课来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微课的引入时机,以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动态展示角的组成结构,帮助学生明白角的组成结构,理解什么叫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通过微课的形式动态展示这些知识内不但可以做到声音、文字同步显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起到节省教学时间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当遇到混合运算的难点部分时,我们可以将这部分难点内容做成幻灯片,在总结概括环节中向学生展示混合运算的原则,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们巩固复习旧知识

数学知识前后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复习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我们在学习中才能无往不利,事半功倍。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自觉地去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而且复习的过程也是枯燥乏味的。,这更成为了学生复习知识的阻碍。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因为微课时间短,而且信息内容也都是精简过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巩固学习过的旧知识,同时新颖的教学模式还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通常采用的面积推导方法就是拼剪法,将平行四边形剪成几部分,然后将其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因为矩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同,所以可以借助矩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想要高效的完成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由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起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我们课前引入微课的形式,借助flash动画技术,动态展示矩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将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回忆起来,然后再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向矩形转换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

作者:李加丽 单位:淄博市高青县田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4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1、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提升其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1):56—58。

[2]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4(1):46—52。

[3]黄丽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2(1):56—5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5

一、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升学用的,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公式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授课的时候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教学模块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可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请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找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圆柱或是圆锥的,同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说出了很多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事例,我观察我妈妈的化妆品纸盒是圆柱形的我观察了我们家的水杯也是圆柱形的我知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教师在讲到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的理解圆柱和圆锥性质不同的原理了,并且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材中给的数据计算出平方数值。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时候,采取了分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为N个个体,一个人代表一个数,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自己表示的数字,然后我随机说出一个数,代表那个数字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当中,十几分钟后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我是3我代表10老师我是40这样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技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当然,构建高校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绽放光芒。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6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⒈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⒉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⒊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7

数学思维是人们对数学问题的间接概括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数学的概念、原理、命题等进行深加工和重新概括。因为数学思维具备着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等几个特性,所以促成了它的深刻性、概括性富有哲理性和创造性等几大功能,同时数学思维还具备了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目的性和批判性等几个特征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的好与坏、高与低又衡量着数学思维的质量,决定了人们数学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使他们的智力和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为了教好数学这门课程,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轨道中走出来,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的要求。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科学的数学理论体系,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就我个

1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敏捷性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解题速度的问题,就是教学大纲强调的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经研究发现,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在运算时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 、演算速度快,心算能力特别强。相反地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运算时间往往是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两、三倍。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运算只看成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差异,还要看成是运算习惯的差异和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

思维的敏捷性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常见的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有速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后,对熟练的计算过程可简化,必须以很快速度完成。

二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高速度的方法。速算的要领的掌握和背诵一些数据,在思维活动中也是一个概括的过程,能够促进智力品质的发展。

2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个思维发散的问题,如思维的多端性、伸缩性、精细性、新颖性等,这就是思维的品质之一——灵活性。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在运算中与众不同的发散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思维方向的灵活性,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用多种方法来演算各类数学问题;

②运用法则,公式的自觉性高,即熟悉公式、法则并运用自如;

③组合分析程度的灵活,不限于过滤式分析问题,善于综合性分析,也就是运算能力 的迁移,适应于多变习题的演算。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方法很多,适宜数学实际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同解变形和恒等变形的能力。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从不同层次、形态和不同交结点揭示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从多方位把知识系统化;在解题 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认识层次、观察角度、知识背景和问题的特点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此外还要多方向地分析 问题的特点,抓住问题的特殊性,探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深刻性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智力深刻性,而且也要求他们智力的逻辑性和抽象程度的发展。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实际上就是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深刻性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深刻性,就是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独创性

数学作业的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解题中独立地起步,比解题本身显得更重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新颖而独特地解题。为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独创性,可以对学生进行自编习题,特别是应用型习题的练习。即要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的理解,对自己编制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自己进行解证,自己概括评价,以促进思维结构对所学知识的同化、顺应、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无疑是对思维独创性品质的一个促进。

5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批判性

数学学习中的批判性,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索、变式的反省,这种自我监控的品质,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批判性往往是在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中表现出来的,但它的重点却在于在学习过程 中对思维活动的检索与调节。

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批判性时,要注意积累学生表露出来的心理能力火花,有针对性地反思问题,鼓励学生现身说法,积极评论研讨。为了培养这种批判性,除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反思”这一环节外,还必须使学生养成随时监控自己数学思维的习惯。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学生思维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就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言,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在此则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即使就最为初等的数学内容而言,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抽象特点,而这就已包括了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重要过渡。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个题材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研究对象并非教师手中的那个木制三角尺,也不是在黑板上所画的那三角形,而是一般的三角形的概念。一般地说,学校中的数学学习就是对学生由日常生活所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适当重组的过程,这就意

味着由孤立的数学事实过渡到了系统的知识结构。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所指出的:“儿童来到学校虽然还未接受正式教导,但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却比预料的多……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是从学校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巩固他们的非正规知识,同时需扩展他们这种知识,使其与我们社会文化部分中的高度紧密的知识体系相结合。”

总的来说,这就应当被看成“数学化”这一思维方式的完整表述,即其不仅直接涉及如何由现实原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而且也包括了对于数量关系的纯数学研究,以及由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复归”。

其次,我们应注意不同表述形式之间的相互补充与相互作用。这也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再次,我们应清楚地看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及其互补关系。众所周知,大力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当然,在大力提倡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停留于对于不同方法在数量上的片面追求,而应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会鉴别什么是较好的方法,包括如何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去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显然,后者事实上也就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清楚地表明了“互补与整合”确应被看成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18

一、前言

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珠算只学加减法。(注: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应用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作为选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的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只限于比较容易的。)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作一些必要的准备。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ax土b=c,ax土bx=c,不讲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增加灵活性。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使用数学术语。

(二)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笔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要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

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

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步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作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以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

(五)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要讲求实效,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六)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过于繁难。要认真上好练习课。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作业中的错误,应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必要时要给予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常性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七)改进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考查的方式除了笔试以外,要适当注意口试和实际操作。要做好期末考查,更要重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全面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应用题论文 19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基础作用,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简单应用题组成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端,为此要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在一二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即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初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中不再把应用题作为独立单元而是分散到各个部分的教学中去,这样做并不是取消应用题,反而是加强了应用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真正要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系统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使简单应用题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定义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

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方法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地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题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方法,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的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于是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只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那么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本文分析了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项工作对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论文 20

摘要:近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却出现了和《国家体质监测标准》执行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促进《国家体质监测标准》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成为了体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角度,运用“课课练”和“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了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模式,并实施在小学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本文认为,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促进《国家体质监测标准》和体育课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体质监测标准》的测试,最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质健康水平;教学内容优化;国家体质监测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加,这对国民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近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吸引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日常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教育部公布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线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然而,在实施《国标》体质测试的体育课堂上,却出现了以下几种场景:一是重视达标,轻视课程。体育课变训练课,反复训练达标项目,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兴趣缺失,体育习惯难以养成;二是重视课程,轻视达标,导致课堂欢声笑语,测试数据“虚高”;三是意图两者兼顾但是碍于各方面局限,不得不向某一方面倾斜,最终还是把“达标”和“课程”对立起来。由此可见,《国标》的执行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合出现了脱节问题。由于不合理的安排、机械的执行《国标》测试,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且没有使学生的体质状况得到改善。如何将《国标》的测试活动与体育课程标准相融合进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目的在于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改革,逐步完善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得到提升,以期为《国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其他学校提升《国标》数据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1

摘要:电教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书本,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因此电教给小学教学带来的便利尤为显著。但是如果小学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不恰当,那么电教也只会是教学过程中的累赘。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一、引言

因为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数学课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教学十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电教设施(多媒体等设备)和书本结合授课。而且利用电教设施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来将数学中的概念和抽象问题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电教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电教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它自出现之后就被各大行业所看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像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等电教设施被运用到教学中,受到的反响很大,对老师而言,教学更加便利;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抽象知识也相对简单了。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字应用中的入门基础教学,而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们只能对简单直观和可触可见可听的事物进行理解记忆,并且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缓慢构建中。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电教不恰当出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时过度依赖电教设施,将所有将要教授的内容不假思索地加入幻灯片里面,没进行过修改,这样只会显得过于冗余,而且讲授的内容会无法突出重点。或者本该用幻灯片讲解效果会更好的却没有用,而该直接手写加口述会更简单方便时却用幻灯片繁琐的演示的现象。有时幻灯片里选取的内容太过呆板不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计算。当知道现在时间是十三点四十五分,求二十五分钟后的时间。教学时幻灯片里没有用时钟图片来将问题的抽象化变为具体化,相反却在幻灯片加入大量讲解过程,即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的概念,四十五分钟还差十五分钟达到一小时的简单减法运算,然后就是将二十五分钟分为十五分钟和十分钟的解法,最后就是得出的结论,十五分钟后,时间变成十四点,还剩十分钟,由此可以得出二十五分钟后时间是十四点十分。从根本来说这样和没用幻灯片是一样的效果,无法展现出电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四、正确运用电教手段,使电教充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好帮手”

(一)不盲目选择材料添加到电教中,巧用电教手段

1、使用小学数学重要概念加上图片等信息的电教手段教学小学数学的概念一般比较重要,在以后的中学或大学时,都可能会用到。但是概念都是文字描述,十分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时候就要使用合适的电教手段来教学了。例如,在三年级学习矩形面积概念时,矩形面积概念就是由长和宽围成的面,定义是长和宽相乘。这样手写或者口述都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最好的办法是选取两个矩形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插入幻灯片里面,红色标记长,蓝色标记宽,面积是什么,就由灰色阴影将矩形形成的面填充,而且为了便于理解,还可以选择较卡通的图片来加强小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2、删除数学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内容,只进行重点的详述这一类电教手段大都选择应用在试题讲解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将整道题的算法都一股脑插入幻灯片里面,而是将对这道题的归纳性思想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在幻灯片里面表达出来。例如,有10颗糖果,分给小明3颗,小东4颗,剩下的给小红,求三人所得糖果占总数的多少。这时候老师用幻灯片展示的效果作用不大,毕竟解题步骤不算这道考题的重点,所以可以删除,只要在黑板上书写加老师口述即可,但是应该在幻灯片上写出这道考题考的是分数的概念,以及两张3个糖果一堆的图片,一张4个糖果一堆的图片,分数由分子和分母构成,并指出分子是整体的一部分,即3、3、3是分子,分母是整体的数量,即10是分母,以及整体是1,所有的分数相加就得到一个整体,和为1.这样的教学,既解了题,也突出了重点,复习了教学内容,同样可以添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使用相应电教手段助学

1、小学数学抽象课题运用多种多样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们数学学得如何,关键是要看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大不大。只有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提高,但是如果单纯的口述加黑板上的手写,想要提起小孩的兴趣的可能性不大。这时候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让数学变得有趣。例如,一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妈妈给了小明80元钱,要求小明买2本3元钱的笔记本、24元钱的拖鞋和一辆30元钱的玩具车,小明可以用剩余的钱买一样下面商品中的哪一样商品,钱刚好花完。这时候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加载多个卡通或实物缩小版图片(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商品图片和其他商品图片隔开),图片下面标注相应的价格,然后让小学生来计算和选择。这样比简单的文字表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慢慢喜欢上数学。

2、巧用电教手段使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多相对较难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幻灯片、声音、图像加文字等电教手段�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用幻灯片添加其他方法解题,让学生在易理解的同时能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们思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求半圆的周长。小学生可能只理解了整个圆的周长,而半圆的周长会求错。这时候可以在幻灯片里加入卡通半圆,再讲其求解,即圆的周长的一半加上平滑线段,即围成半圆的边界长度。这时候可以联想到半矩形的周长和半三角形的周长等求解问题。

五、结束语

合理并正确地运用电教手段,不过度地使用电教设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理解能力慢慢地向抽象思维转变。另外电教手段添加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数学的那些偏向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2

摘要: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使得许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增大,不仅是高中生、初中生,连小学生也有所波及,对此,很多人深有体会。如何能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自主的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的专家进行了长期而不懈的努力,经过学习国外的教育经验,然后结合中国的教育特点,最终决定,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最好的方法。

游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游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方式。比如,大人之间的喝酒划拳,青少年之间的打篮球,小孩子之间的丢沙包等等。对于小学生,游戏可以给她们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去观察,去体验,然后经过反思,领悟到在今天的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便是游戏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创新,现在国家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括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培养正在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便是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简单的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很严肃,换句话说,可以形容传统教学课堂很压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相当差,学习效率很低,完全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课,而学生全部都无精打采,感觉很压抑,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虽然老师很努力,但结果却是徒劳的。我们提倡在课堂上做一些数学小游戏,比如,对于小学的加减乘除法,如果仅仅让小学生去死记硬背,去做一些很无聊的题目,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的心态,但是如果假设一个做生意找零钱的游戏,让学生们都去参加,每个学生手里一共多少钱,然后假设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们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结账,让学生们自己去算,一共用多少钱,应该找零多少钱,就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了出来。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增强了,那么她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它还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看过动物世界的人们都知道,动物们从出生就开始做各种游戏,从这些游戏中,它们学习到了如何去和同伴相处,如何去捕猎,如何去在困境中谋取生存,这些游戏使它们后来的生活中受益非浅。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从小就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们从各种游戏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还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大多数游戏中充满了对智力的考验,而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又是天生的,在游戏中,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果将游戏贯穿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动机,更好的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游戏也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就比如买东西,学生们彼此之间要进行交流沟通,去搞价还价,争取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卸下了精神“包袱”,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产生厌学情绪,而是去努力的通过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发展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虚拟的小游戏,锻炼了它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动机

数学学习的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不流畅甚至中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多加以引导,把抽象的数学公式游戏化,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阻塞。而数学游戏恰恰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为过于抽象化的概念而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这就显现出来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把学习过程游戏化,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的积极,以合作或竞争的方式使学生们爱上数学。比如讲几何图形时,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剪,比比看谁剪的比较好,对其进行一些口头上的夸奖,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与模型展示,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把同学们进行分组,然后给他们留一些任务,看看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完成的质量好,不仅促进了学生们之间情感的交流,更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四、结语

当然,教育游戏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在小学教学学科中有其自己的原则,总的说要适当,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适度的引入一些游戏。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只有适当的运用游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完成。最后希望,小学生们快快乐乐的学习,健健康康的成长,最� 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张军英。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

[4]方芳。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D]。上海交通大学20x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3

1.更新观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关系教育教学的成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自己重要的教育任务来完成。教师应该看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我们的挑战,同时更是对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难得的机遇。教师要把握整体机遇,直面这样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勇挑重任,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美的融化,以推进新课程改革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的。教师应该知道,传统教学中之所以教学效果低下,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把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是课堂教学中的绝对权威。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个性发展、能力成长的不到老师的响应和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下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陷于被动的处境,教学中学生不参与课堂,不积极回答问题,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严重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实际效果,必须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正确的方向。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到教学直来,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有效点播和引导,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就是要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学以致用,加强语言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课程。新课标理念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加强知识实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归根结底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知识实践而是让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太多的浅层次的、重复性的、没有交际意义的知识练习,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运用能力一直是脱节的。而新课标提倡改变这一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实践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课件、微课等显示出了极大的教学优势,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传统的教学具则似乎被遗忘。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画面、音频与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固然可以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浅显而丰富的数学素材之中,以便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深刻理解。但教学具更为直接直观、取材便利、制作简单、运用简便,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能让学生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活跃的思维状态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可以说自制学具,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在动手中享受智力角逐的乐趣、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小学数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具的制作与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自制学具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与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学习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视学生本身的情感与情绪,只是将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包袱与精神负担,学生只是在进行没有情感的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繁重的,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要将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顺应学生的天性,重视学生情感地不断激发与维护,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自主探究,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动力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探究的快乐完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制学具,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这一点正好切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自然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取材生活来制作相关的学具。有的。学生用纸板制作,有的用橡皮泥捏制,有的将土豆削成长方体等。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灵活性与创造性,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创作的积极性。

二、自制学具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激活与发展。而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动脑,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右脑处于休眠状态之中,而让学生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就能使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与创意付诸双手。表现在学具之上,学具自制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手脑并用,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更加协调,更能让双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工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展开活跃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可以位伸的长方形,给予学生自由展现个性的舞台,学生设计与制作出了许多的学具。课上教师以所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来导入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四边形,然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用手捏住长方形学具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伸,让学生观察两组对边与对角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在教师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制作的学具来进行拉伸,来亲自测量对边对角的关系,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与认真观察中理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角相等,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与三角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让学生举出实例。如汽车问的保护网、各单位门口的推拉门、放缩尺等等。并借此来让学生来亲自动手为家中来制作一些方便运用的小物件。这样的学具制作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与灵活运用。

三、自制学具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思维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问的矛盾一直是制约教学、困扰教师的首要问题。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改变单纯的知识讲解,将难以用语言讲清讲透的深奥知识点寓于浅显形象的事物之中,而学具的制作与运用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从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认知,于简单直观的现象中深入知识的本质,形成规律性认知,这样学生才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时,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自制学具。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板卷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剪下两个圆形纸片加在圆柱的两头,制作成一个圆柱体。这样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而深刻地体会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这样教师在讲解此部分知识点时,学生自然就可以通过再次地观察学具,并将圆柱展开来深刻地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此部分的作业布置成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八宝粥罐等穿新衣,外面糊上彩纸改装成笔筒,这样自然就会涉及需要用多大的彩纸,从而让学生再次在亲自操作中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此部分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观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解式教学, 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而是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但是,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以及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要有良好的、恰当的教学评价。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 下面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浅谈一下教学评价的运用。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我认为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教学内容尽量从学生的已知内容延伸出未知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速度和认知能力。 我们要随时观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 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是否能够精神集中地完成学习都需要我们利用教学评价来完成。 做好教学评价,教师首先要降低自己的身份,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示人。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师生间要消除距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与鼓励下,敢于大胆质疑与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教学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在导入、研讨、反馈、交流等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与肯定。 哪怕是一次肯定的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刻善意的沉默,都显示了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 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 在评价中重视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方法和技能掌握程度,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创造性运用知识等。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四性”。

(一)促进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数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健全的人格。 每节课必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利息”时,除了给学生传授利息的计算方法之外, 还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建设、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并运用所学知识填写存款单,计算利息,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意义和实用价值,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义, 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对数学的需要。

(二)促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交融,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教法学法的相互转化, 重视现代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激发学习能动性,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例如,教学“利息”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关于存款的录像,接着问:“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探究研讨解疑。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较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提出多种数学问题,展示了个性,获得了发展。

(三)促进教学形式的民主性

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集体教学、 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多种形式的优化组合,体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兼容并存,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实践“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而设计”的新课程理念。 一位教师在执教“统计”时,平等、民主、交流、愉悦的气氛贯穿整节课。 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整个生日调查过程,还时间空间给学生, 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充分展示的平台。整个过程既有个体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彼比的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组织,课堂气氛热烈,情感浓郁,思维活跃。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实施

多元化,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上,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有结果评价,有过程评价,有智力因素评价,有非智力因素评价,还有两者相结合的评价……一位教师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队会获胜? 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然后进行比赛。 赛后,加师对获胜队说:“祝贺你们,你们通过努力取得了胜利! ”转身又摸摸负队同学的头, 亲切地说:“老师同样祝贺你们,虽然你们这一次没有取胜,但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在比赛中的拼博精神。相信有了这种精神,你们以后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 ”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既关注了结果,更关注了过程,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力、 自信心、进取心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在课后总结收获时,教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有的说:“我知道了什么事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不可能发生,什么事可能会发生。 ”有的说“这节课我学得很快乐”“我能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了”“我们小组合作得很愉快”“老师像我们的大朋友”等等,体现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使“教”与“学”成为互动的整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既需要我们研究教学内容,又需要我们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更需要我们学会怎样面对学生, 怎样对学生做出恰当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每个教师都应掌握的教学内容, 我们要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 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不应是千篇一律的, 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自己的特点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6

一、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好奇心和求胜心较强的心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与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还能成立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的面积与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的几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

二、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大胆去做、去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面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数学比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生超越生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刘举出一些数,并且告诉学生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而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大胆的讲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也有的学生说: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还有的学生说: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看到同学们踊跃发言,教师要多给予掌声,不管学生的想法和表述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互相比较,是否能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完善准确,经过交流讨论最后同学们给出了最后的结论,一致认为最准确的描述是: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归纳出来的概念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过程以及体验和心得,做到及时反思总结,在不断尝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

三、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