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论文优秀10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1

一、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体育学科落实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须要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合理锻炼,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这里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理念,要求学生从小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重视体育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提升,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学生使体育锻炼成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历时六年,学生的学习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观上尊重这种变化,从学情出发来因材施教。总体来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形,这时教师要注意循序善诱,耐心的、反复地予以引导,这样他们才可能把一种行为上升到一种好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发挥其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认识予以引导,同时也要利用好“表扬”这一有利武器,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这样既能够鼓励一部分学生,同时也能够树立榜样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既能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优美的动作陶冶学生美感;在教法上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需求,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使学生最终成人成才。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2

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1、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要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杜绝阅读不健康书籍、看不健康光盘、浏览不健康网站。

1.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读写姿势要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时要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1.3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要坚持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

2.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对小学生来讲,要养成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的习惯: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2.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小学生来讲,诚实守信,就是要他们明白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缘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2.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从小学阶段起,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2.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这就要小学生明白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2.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小学生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

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画、乱贴等好习惯。

3、学会感恩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孝敬长辈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质。然而,如今的孩子徜徉在幸福里,不懂得体恤长辈的辛苦。《我从哪里来》、《家庭的亲情》等课,激活了学生心底曾经被忽视或漠视的美好情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悉心抚育体现了真挚的感情。作为晚辈要以纯真的感情和实际行动尊敬和热爱长辈,如进出家门主动招呼,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给他们写一封信、为他们过个节等,以此报答家人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在教学《我们敬爱的老师》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镜头,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繁忙,从心里感激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学习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4、严格管理,用心管理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教师,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明白: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5、总结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开始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学会做人是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德育课堂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3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在班级管理以及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愿意与各位老师探讨。

首先,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本学期初,学校开展培养学生至少一种好习惯的活动,活动主题结合本班情况,自己确定。我和同学们结合我班卫生区有一棵老梧桐树,九月份开学时间不长,老树就开始陆续落叶,如果单凭值日生的力量来保持卫生区的洁净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就此确定“捡俭检”习惯目标。“捡”即人人随手捡起卫生区的一片垃圾,让校园更洁净。“俭”即不乱花一分钱人人争做节俭小卫士。“检”即作业认真检查,提高学习成绩。半年来师生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互相监督。我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养成了三种好习惯,当然,还需要以后不断巩固、强化,让行为习惯成为经常。

其次,我利用语文课文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我选我》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2、王宁选自己说明王宁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

同学在老师问题引导下,主动去读课文。进而让学生明白劳动委员就应该像王宁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学生们就能说出王宁很勇敢,有的同学还说其实我也想当班干部却不能勇敢的选自己。我说那也是一种责任,愿意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又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到文中的“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大家和老师一起继续写写这首诗歌,同学们一下陷入僵局,那我们就从身边说起,老师先来:我的妈妈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每天都要上眼药。我就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年迈的妈妈,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她把什么都看清楚。我用鼓励的眼神扫视了一下每位学生,同学们立刻来了灵感,“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奶奶画一个老伴来陪伴奶奶,让奶奶不再孤单。(学生的爷爷己经去世好几年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个多功能机器,让妈妈不再为做家务劳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很多很多恐龙,让恐龙重新回到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情感被激起,这些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没被点燃时是沉睡的,同学在构思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的升华。启发学生心中要充满爱。这些远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更胜过学生犯错后老师对学生单调的批评。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第三,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举办“向英雄先烈学习故事会”活动,我为学生准备了《小英雄雨来》《王二小》《高玉宝》等几个故事,让大家都来准备人人讲故事,先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讲给同学们听,最后在班上评出优秀的故事大王,参加学校的故事大赛。我班的唐利润同学讲的《雨来的故事》获得了一等奖,还为班里得来一张奖状,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同学们不仅从故事中得到了教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应该倍加珍惜,又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的同学还私下跟我说,“老师我也想到大会上去讲故事,老师你也帮我选一个,我也给咱班得一个大奖状来!”我说“好!”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我感觉到同学们的进步,也感觉到了责任。不是孩子们没有灵感和智慧,那是老师的启发不到位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良好的情操,使他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4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纲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设置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劳动、体育等课程,各科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我们教师应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渗透素质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不可忽视,小学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初中和高中的德育工作。近年,中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德育教育

“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德育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把德育教育看成是“软指标”,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把德育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开展一些以德育为主线的活动,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

二、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乐观,有些小学还有代课教师。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在教育教法上还是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依旧采用体罚、打骂,甚至停课等。这些都是有损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但没有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而且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导师,是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群好学生。

因此笔者呼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尽早对教师,特别是对小学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定期培训、考核,尽快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庭里度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多开一些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学校领导及班主任首先要对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家长接受教育后,教师再和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对几十名学生教育,力量分散,而如今有家长和教师共同对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好似一个学生增加了一个德育教师,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自然是一个大跨跃。只有教师与家长配合得当,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四、品德课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的直观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平常注意自身修养,做到谈吐文明,教育学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粗暴、不蛮横,行动自然,动作不夸张、不造作,还要言行一致,言出有据,言出必行。其次,以事实感化人,教材要生动。例如,在讲《用科学破除迷信》这一课时,我和同学们讨论了这样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一位老婆婆与儿媳住在一起,平常关系挺和睦。当地有一种迷信说法,正月初三不串亲戚,串门会给亲人带来灾祸。这明显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可这个儿媳妇就坚信这种做法。恰恰老婆婆的大女儿正月初三来看望妈来了,这个儿媳妇万分恼火,指着鼻子骂自己的大姑没安好心,老婆婆看不过,竟转头服药自尽了。老婆婆的儿子回来又气又愤,当众给自己媳妇几巴掌并踢了几脚,这位儿媳妇也服毒了,幸运的是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了。分析起来,还是由于儿媳妇迷信导致的后果。通过这件事,我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要有正确的认识观。

五、政府和社会应支持小学德育教育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是主阵地是学校,但是政府和社会都应支持。特别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应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更不应把升学率和学生统考成绩作为考核学校成绩的惟一标准。相反,应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和强化德育的考核指标。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才会扭转重分数轻德育的思想,端正办学态度,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结果是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重新考虑德与才的关系。在21世纪的今天,学校重视德育,学生认真接受德育教育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要彻底全面地加强小学德育工作,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其次,政府和社会应支持学校德育工作,转变考核学校标准,教师要积极配合家长教育学生。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德育环境,必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5

教师行为在小学德育中的影响

摘要:俗语常讲,"人之初,性本善",故当今有许多的人们认为,小学生不必接受道德教育,接受这些品德教育为时过早等言语。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我国还有一位贤圣庄子说过,人之初,性本恶之说,两者都有道理,只不过当中最关键的部分人们是否领会得到,那便是小时的道德教育。谈及学生,人们会进一步的联想到老师,是的,除了父母,他们便是使我们获益一生的人,尤其是在我们的小学时期,更是对老师有着无比的尊重和爱戴,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使我们铭记于心,并且会深深的效仿老师的许多行为。所以,教师在小学生的心中不只只是言传的老师,更是身教的益友。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小学生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师益友

【中图分类号】G623.1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又伟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的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要牢牢的铭记于心,要能够常常的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语和行为,这样学生们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们才能够学真正的从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老师们的行为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面对着当代小学们教师的一个重要的难题,下面。我们将围绕着这个话题做一下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形成以身作则、言语律己的良好形象

作为教师,应该常常的铭记一句话,那便是我是一名未来国家栋梁的教导者,因此,要每时每刻的做到大度谦让,懂礼节,不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话便教坏了周围的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工作时,要能够积极热情的投入教学工作中,并且要求自己能够常常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们更多更广的知识体系。当一个办事没有效率,常常迟到或者早退的老师教育孩子们时,带出来的学生的行为我们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在老师们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常常的反省自己,什么东西要求做,而什么东西又坚决不能够做,并且要做到比学生们的日常作息规律更加的完善,这样,通过了自己的行为,学生们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老师的辛苦,才会更加刻苦的学习。在自己的学生中间树立好自己的形象,要记住,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们都看了心里面,也都记在了心里面,无论怎样,要让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的行为当中学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是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知识,这样的老师,我们也可以称得上是好老师了。

二,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作为一名老师,难免在学生的面前也会偶尔的犯下错误,关键的是,当我们犯下错误时,怎样去处理它。有人会说,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面前去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很没面子,会失去自己的威信等等之说,可事实却恰如其反,要知道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了学生们的眼中,老师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就决定了学生们对待态度的错误。所以,作为教师,当犯下错误时,要对着自己的学生们勇敢的承认错误,并且积极的改正。给予学生们一个真实诚信的自己,这样的话学生们才会真正的感发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规范自己以后的行为,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们讲课时,由于个别同学的捣乱,导致了他大发雷霆,最终一节课也没上成,事后,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耽误全体同学们的课时。事情并没有结束,由于老师的坦诚,课下,那几名爱捣乱的学生主动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并且保证以后不再贪玩,很奇怪,这次以后,没见过他们在教室半点的贪玩和捣乱。可见,老师的各种行为在学生们的严重的影响有多大。

三,和学生们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老师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真正的教育学生就必须的让孩子们从内心的最深处去爱戴老师、去尊敬老师,这样孩子们才能够用心的去学习。做家访是一名对工作负责的老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里面有着大大的学问,首先,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告自己学生的状,这样的话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应该充分的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生活情况以及其他影响自己学生的因素,要将这些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的表现结合起来,认真的分析,这样的话才能够对在自己的学生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能够迅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引导自己的学生步入学习的正途。其次的话那便是将自己融入学生这个大群体当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放下老师的架子,例如,课下与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唱歌等等有意义的事情,处处的体现出师生平等的理念,让学生们由从心底里因为怕老师而被动的学习变为与老师做朋友而主动地学习。这是事半功倍的。

小学生们的思维是无限宽广的,只有对他们稍加的引导,便能够产生不错的效果,前提是让他们认可你这个老师,认可老师的行为。有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老师与同学们融合在一起会失去老师的尊严,学生们以后会不尊敬老师等等。我认为,作为老师,教育自己的学生是第一要任,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在心里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职责,这些就必须靠的是老师们行为上的引导了。当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时,学生们便不会轻易的去犯错误,而且能够时时的遵守纪律。

四,对待学生们的平等态度

最为老师,最基本也是最难做到的便是经常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们,假如有学生学习好或者是遵守课堂的纪律,就给予他们很多的优待,当一个学生表现差或者是成绩落后的时候,给予他们的是冷眼相看,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对于自己的学生要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因外界的原因而优待或者是厌恶一个学生,要知道,人生来就是不一样的,有人天生的聪明而有的人却资质平平,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但是,对于老师来讲,他们都是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好他们,让成绩差的或者是平时表现不好的能够从老师的教导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认识自己,并且体会到老师的平等公正,及时的回到班集体这个群体中。

结束语

不要单纯的认为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多么容易,其实里面有着很深的内涵,要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让一个老师的行为深深的印刻在学生们的眼中,这样,他们便能够牢牢地记住并且由老师的各种好的行为逐渐的转化为自己的行为,那么,学生们便会严于律己,踏踏实实的去生活,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贺。教师行为在小学德育中的影响。《辅导员(教学版)》。2012年7期

[2]高当侠。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7期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6

论小学教师德育教学

【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关键词】德育;自我教育;个性教育;主体;教育活动;乐于接受

【Abstract】Education shouldn't at the knowledge and the technical ability of induction, but should with formation integrity of personality for end purpose.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to enlighten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in the person's whole life, development good moral qualities with good life habit of the best learn a segment.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oral qualities accomplishment is importance, Be a teacher,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activity proceed from to the student growth of care and love with be responsible for, let the student become virtuous teach corpus,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morals judgment ability with clear argue right and wrong ability, try hard for a student at the time of accept education know to carry on himself/herself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udent morals education of enjoy use of on his/her own function, and respect virtuous teach "character" of corpus, because of the person teach.

【Key words】Virtuous teach;Ego education;Sex education;Corpus;Education activity;Take pleasure in accept

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有关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推荐: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7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8

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德育教学,要从观念上、行动上重视并搞好德育工作。

一、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教条化。

在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教条化、书本化的缺陷。在一些学校里,德育教师简单地以德育课本为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读过了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再去拓展选择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由主课教师兼任,德育课上成了语文数学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保证不了。 2.教学方法形式化。

在不少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的问题,即不注重实际收效,单纯注重形式,今天这样的活动,明天那样的活动,不强调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只看重活动的形式。这样做就是空摆花架子,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二、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搞好德育教学工作。

1、正确分析目前德育教育环境的变化。

学校是一片净土,学生走进来,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但当他在校门之外接触到了老师没有讲过的社会现象时,他就可能

会迷失方向。帮助他们拨开云雾的就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的。

正如我们每天所体会到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迈进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德育教学也要时刻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德育课的教学重点。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新出现的种种现象,不论的好的现象还是不良现象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里能明确是与非,能坚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果我们脱离社会环境来搞德育教育,学生们就会对很多社会现象认识不清,甚至不能判断它们的对与错,这样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实际意义,无疑是很失败的。

2、德育教育内容要深入并细化。

学生的品德修养不是每周几节的德育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德育教育应该遵循养成教育的原则,不求急求快,而是从点点滴滴开始,从细节入手,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将德育内容分解开来,将它们渗透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中,从“小”处着眼,告诉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使优秀的品德转化成良好的行动,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另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德育教学的重点就应该不同。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注意解决个性问题,真正做到差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德育素质。尤其是对一些比较调皮的爱惹事的学生,耐心而细致的德育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我们不能从心里忽视或鄙视那些所谓的“坏”学生,而是要相信,良好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帮助他

3、注重方法的实效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德育教学的方法要紧密结合其内容进行,不能贪图形式上的漂亮而忽视其实际效果。

德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堂教学、德育基地教学、电化教学、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等等。在引导学生对事物明确认知时,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强化学生某一项品德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德育基地,通过感性认识来加强学生的品质修养;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于电化教学的手段;而对于需要学生日常养成的部分,则可以与家庭教育协同进行。总之,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优化,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4、注重德育目标的长效性。

中小学是学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人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在这一阶段完成。我们今天培养的品德将会伴随学生们的一生,将会为他们日后的做人做事打下品格修养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德育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目标的长效性,万万不可有短视倾向、功利倾向。短视化的德育教学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误导,会混淆学生的是非观,会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相背离,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害无利。惟有长效性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显现出德育教学的价值来,才能保证学生身心的长久健康发展。

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其教学。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日常教学工作,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眼光放得远一点,基础教学做得扎实一点,多想想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德育教学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教学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心尽力去完成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分析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妥善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9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都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正确引导的。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这件事发生在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身上。因为每个班都有一名课代表,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课代表负责。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来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告诉我还有5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罚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的,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的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那个学生拿着4本作业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案例反思: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那?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及差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的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10

小学德育教育

摘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 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 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 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 趣 ”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 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 思 ”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 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 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 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 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 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 ,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 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 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 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 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 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 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 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