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论文(最新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为大伙儿找到的工程力学论文(最新10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育祝酒词文化建设 篇1

个人介绍记叙文,寓言志愿书运营工作公司简介述廉考察演讲稿心得体会发言可研究性制度细则了结束语绝句的对照介绍信:陆游章程启事:杜甫自我鉴定悼词。

工程力学论文 篇2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了解一下土木工程力学吧。

摘 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开挖方式较多。通常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采取人力、机械、爆破或是水力等开挖手段。土方开挖是一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土方开挖时,还存在较大的风险,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在工程土方开挖施工中,不仅需要确保开挖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降排水处理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案,从而确保土方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准备;施工程序;技术方案

针对某一具体拆迁场地进行土方开挖施工,该施工用地与建筑距离较远,施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工期较紧,而且土方量较大。因此在具体土方开挖施工中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土方开挖的顺利完成。由于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地下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由于该项工程施工场地较为开阔,利用机械施工不仅可以确保施工速度的加快,而且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调度的灵活性,有利于挖掘机和装载机工作效率的充分发挥。在施工前需要对进场机械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修,检修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与支护施工进行有效的配合,这就需要在开挖过程中开挖深度和平整度要能够与支护施工的要求相符合。设置运输通道时需要确保支护施工的便利性。在正式开挖前需要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与各管线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二、土方开挖的施工程序

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其主要包括土方挖运、破除障碍、挖马道和死角、人工修边坡、挖基础土石方至设计基坑底标高等内容。在本项土方工程中,采用分步和接力开挖方法来进行分层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靠近坑壁一侧需要做好支护工作,所以需要边开挖边进行支护,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支护施工中,对于网喷支护部分需要一次性完成,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修坡、挂网并进行混凝土喷射。但对于钻孔式锚杆支护部分则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以2米为宜,在开挖过程中可以利用施工机械来适当调整开挖深度。

三、土方开挖的交通组织

土方开挖施工中需要确保土方运输车辆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在对交通道路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场地内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周边居民的出行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运输车辆进出口、进出路线及车辆数量组织时,需要尽量减小对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周边居民出行所带来的干扰,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土方开挖施工的技术方案

4.1 测量放线

基坑土方工程施工前,现场三通一平应经过验收达到进场要求。由测量人员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放出灰线,再对轴线、水准点及灰线进行复核无误后,顺着灰线出土。基坑开挖应按照已经放好的开挖线分段、分层开挖。

4.2 分层开挖

本土方工程分为两级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6.0m、-12.0m,基坑挖土量较大,开挖方式采用分层机械开挖,人工修边捡底,分层开挖深度为2m~3m,遇较不良土层时,视情况调整开挖分层厚度。

4.3 大型工程开挖的施工方案

(1)出入口设置。考虑场外交通及运土车辆进出场地方便,出入口场地需要做硬化处理,并配备专用冲洗设施和沉淀池,由专人负责对进出车辆及街道进行保洁,设置移动式岗亭。

(2)马道设置。马道长约60m,宽8.0m左右,坡度1∶5,马道横坡1:0.65,路面采用40cm厚砂夹石碾压密实、平整。同时马道外侧应设置防护围挡,及警示标志。

(3)挖掘机开挖顺序。根据工程量及工期等要求,在确定挖掘机的数量,土方开挖时需要配备1台挖掘机备用,同时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施工。为配合挖掘机转运土方,要配备相应的渣土专用运输车。

4.4 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要点

(1)基坑边5m范围内每层开挖深度为2m~3m,若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mm~2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最后一层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决定,严禁扰动基底土。

(2)机械开挖时,应控制好虚土厚度,基坑开挖边坡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开挖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若遇到淤泥、流沙等软弱层时,必须及时请设计、监理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解决,以确保坑壁安全。

(3)在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当每挖到2m~3m左右时,则需要进行一次修边。在修边时需要对坑壁进行削平,这时则需要利用拉线的方式进行检查,及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允许小范围的偏差存在,但所挖的基坑不允许存在欠挖的情况,即所开挖基坑的长度和宽度都需要等于或是大于设计要求的长度和宽度。对于基坑的底部,在开挖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土质和施工要求对工作面进行适当的增加,同时排水设施和支挡结构的宽度也可适当增加。

(4)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工作应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时,则可采用人工或是机械的方式对障碍物进行清除,然后继续进行开挖,确保开挖工作尽快完成。对于开挖过程中遇有地下文物情况时,则需要立即停止挖掘工作,并将具体情况进行上报。

(5)在开挖到坑底时,当达到设计标高时,则需要进行找平作业,避免出现超打挖的情况。对于挖好的基坑,需要确保基底的干燥性,使其基底土保持原状,避免在施工中对底面地基土地带来扰动。

五、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土方施工的质量,确保土方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在土方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及实际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尽量避免了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中的土方开挖以及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友。进中风化岩层的石方开挖施工[J].建筑施工,20xx(10).

[2]杨琼。大型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0).

[3]邢锋。大型建筑地基土方开挖及注意事项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32).

工程力学论文 篇3

摘要::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和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本文进行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设置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改变了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尤其是在程教学中增加阶段性测验,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及时复习与掌握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基础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目前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计算理论的掌握。这种情况下,学生平时受到的学习监督与约束较少,课下不能及时练习和复习,难以巩固与消化已学过的知识。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由于学生对前期讲授过的理论和概念没有理解,便出现课堂听不懂、不爱听课等现象,继而影响后期的继续学习,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在考试来临之前,学生临时抱佛脚,靠死记硬背突击备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其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课程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一定参考。

一、考核评价元素多元化

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能够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改变学生被动应考的局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研究中把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累加。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性测验、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实验与出勤情况等。阶段测验具有与期末考试一样的考试环境,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对平时作业,通过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等形式抽查其作业完成质量,抽查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的权重。课堂参与情况包括随机抽查提问和讨论,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相等的提问机会前提下,视具体情况进行有限幅值内的加分或减分,该分值当场告知学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督促并鼓励学生主动做好预习与复习、有效听课,加强学习的过程化,提升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对于有实验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考核时间的分段化与连续性

对于只有期末考试的课程,学生往往在期末考试的一至两周的时间里突击学习,应付考试,不利于学习成果的有效巩固[2],本文研究在课程教学中增加阶段性测验,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阶段性测验根据课程内容分模块分阶段设置,其成绩作为总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比如《理论力学》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篇章,学完每个篇章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测验。对于《材料力学》,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3],把各基本变形构件的内力计算和应力状态分析的内� 学完全部课程后通过期末考试测试所有讲授过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基本上每个月进行一次测验,促使大家及时复习与掌握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他们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设置多重考核评价元素和考核实践时间的分段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考试成绩。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没有重视上述改革措施,测验成绩差,在期末考试前没有因为平时成绩差而加倍努力备考,反而放弃了考试,致使期末考试成绩更差。在以后的平时教学中,应该注意向学生强调考核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视,最终使整体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公平的考试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绍春.再谈美国大学如何进行课程考试.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xx.4:9-13.

[2]江捷.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启示.电子电器教学学报,20xx,33(6):21-22.

[3]张青霞,杜蓬娟,徐蕾,等.探索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高等建筑教育,20xx,24:13-14.

工程力学论文 篇4

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它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1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理论

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地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总的来说,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发展

2.1环境与力学的学科特点

工程力学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很不成熟,而且继承有关老学科的地方较多,但作为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确有一些独具的特点。工程力学着重于分析问题的机理,并借助建立理论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在进行机理分析而感到资料不够时,才求助于新的实验。

工程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工程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工程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虽然工程力学引用了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的许多结果,但它并不完全是统计物理或者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无论是近代物理还是近代化学,都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技术里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工程力学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比基础学科里所提出的问题复杂得多,它不能单靠简单的推演方法或者只借助于某一单一学科的成就,而必须尽可能结合实验和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2.2研究内容和方向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平衡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状态方程,各种热力学平衡性质和化学平衡的研究等。对于这类问题,工程力学主要借助统计力学的方法。

工程力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三个方面:高温气体性质,研究气体在高温下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辐射性质以及与各种动力学过程有关的弛豫现象;稠密流体性质,主要研究高压气体和各种液体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以及相变行为等;固体材料性质,利用微观理论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以及本构关系等。

工程力学研究方向主要有: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爆破。

3工程力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材料力学与环境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材料力学中卸载与在加载规律得出冷作硬化现象,工程中常利用其原理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例如建筑用的钢筋与起重的链条,但冷作硬化使材料变硬、变脆,是加工发生困难,且易产生裂纹,这时应采用退火处理,部分或全部地材料的冷作硬化效应。

3.2固体力学与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3.3流体力学与环境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理和质量守恒定理,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4结论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成熟。工程力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应用,且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好,运用好工程力学知识与实践意义较强的学科的结合。

工程力学论文 篇5

摘要: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工作是相当的复杂和繁琐的,不管是对操作工作人员还是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都是极高的。正如我们所知,它不仅是力学上或是生活上的所代表的那么简单的意义,而无论是对物理学、力学还是科学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力学计量的标准化方面任重而道远。任何计量仪器的检定都应该通过正规的勘测项目和遵循相应的规则,才能有效做到在适当范围内防止错误的发生,本文针对力学计量仪器检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力学;力学计量仪器;问题探讨

无论是在我们学习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力学计量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在最近的几年中更是如此。其中,主要包括对力的值、质量、振动的频率等一些相关的计量测试。在早期力学计量就形成以牛顿力学作为基础,以质量为基本的力学。随着时间的不断的推进,力学计量基本体系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都被运用到了力学计量仪器检定当中,并充分发挥着自身所具备的价值。

1力学与力学计量

力学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的一门基础学科。生活中力学的利用是十分广泛,涉及面较广,比比皆是。因此,力学计量作为力学的计量学也随着力学的计量学也随着力学的发展而被人们发现、研究。在当今社会,涌现出许多科技先进的力学计量仪器,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准确的检测。科学家与研发人员通过不断进步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其融入力学计量仪器中,这样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力学计量仪器检定工作的各方面质量,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一般,在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中,计量的概念就是物理或者力学中的单位符号,事实上却不是如此。目前,大部分的国家都拥有完善的力学计量体系,而力学计量学运用也随着变得更加广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计量标准,不同的计量标准计算出的数据就会呈现出不一致,这对力学检测来说是一个大问题。相反,当计量检定有一定的标准,就能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实现力学计量的自身价值。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致性就是对其力学计量法理念上的一致性。可以说将力学计量法国际标准化的路程仍很遥远。

2力学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

有关力学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振动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力值计量的基本理念、流量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压力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和质量计量仪器检定的基本理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振动计量仪器检定不是陌生的,振动一般都是指某种物体由于速度转动太快而使位置变换、或是速度的频率等来解释振动。对于振动的检测的结果,其精准度是直接来源于力学计量结果。力值计量在过去的18世纪60年代,力值计量主要传递和测试的使用都是由水银箱的模式去表达,但是其准确度不能保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值的规范标准设备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去检定。流量计量仪器检定就是依据一定的流动区,将流量计量进行合适的分割,具体可以分为水、气等一些液体流量计算的类型。并且流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在一些具体的计量方法上面需要保持一致性。目前,流量计算分为动态流量标准的计算和极端计量值的具体规范研发。压力计量仪器检定可分为动态与静态的两种形式,其中,动态计量仪器检定可以分成为激波管道与正弦两种。静态检定都包括对比检定以及砝码检测的这两种形式。正如前文所阐述的,质量是在力学计量仪器检定中最基本的原则,它也是属于国际基本计量单位,国际上一般都是使用千克的形式表示。

3力学计量仪器检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日常的力学仪器检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针对其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一是统一计量仪器检定的方法。根据力学仪器检定的现状来看,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不只是物理学的要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计量法的一致就是通过计量的方法的统一,从而因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计量的标准而带来的计量检定的误差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只有实现计量标准的统一性,才能提高我国的计量标准度,从而更好的发挥力学计量的价值。二是关注计量仪器检定器具体性能。计量仪器检定工作的基本就是检测实体的单位,用有效的进行的数据分析和判断相关的物体的性能。一般来讲,计量仪器的检定工作必须是相关的权威机构负责,主要的实施是相关的机构盖章并给予正规合法的手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计量仪器工作检定者必须经过相关的部门认可或是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力学计量工作者,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相关领导发现,及时解决并处理。三是正确处理好计量检定的两种方法。

在当今国际上所拥有的计量检定最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部分检定和整体鉴定法。不过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就是整体鉴定法,主要是因为它拥有执行容易、成效高、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与此同时,他还能够把结果进行二次重检,最后综合两次检定的结果得出一个更为可靠的数据。但是,在操作整体检定法时,如果想要取得一个相对来说准确率最高的结果,可以使用多次重复试验的手段。但是他也拥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如果负责检定的设备在之前就有着不达标或由于品质达不到检定仪器所必须的高度时,就会严重削弱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检定实验时,起初要保证设备的完好没有瑕疵,因为设备的品质高低有时直接决定最后结果的精确性,若是仪器存在纰漏其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就还有待考证。

4结语

力学是一门探讨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是我们学习中的基础学科,还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学科。我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力学的机会之多,其涉及范围之广,都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作为力学仪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力学计量仪器,它在力学的运用方面主要起着传导的媒介的作用。力学和力学计量对我国物理科技等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力学计量检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使其力学计量仪器检定工作顺利有效的实施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崔磊。力学计量仪器检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xx.

[2]杨家润。力学计量仪器检定相关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

[3]邵俊杰。力学计量仪器检定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xx.

工程力学理论分析

结构理论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确定计算模型,然后选择计算方法。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论,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的硬岩性质的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的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而发展的。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的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的性质,如梁的刚度与强度,柱的稳定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的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的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的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的进展 ,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的论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的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

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的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的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的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

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的,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绝对不变的。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的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前三门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 ,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

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

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的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的许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例如结构静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波动力学、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由于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几乎都是随机的,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的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

工程力学论文 篇6

1课程标准的改革

各大院校的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通常注重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经典力学的标准结合数学学科周密的演绎推理构建了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体系,但从实践反馈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1-3].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从以往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整合而来.工程力学课程的课时与原来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学时比较削减很多,不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不尽相同,但内容削减与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导致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具体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一种情况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消化不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也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工程力学的精华所在.另一种是根据学时规定删减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前因后果的连续性,学生在课堂上对跳跃的教学内容接受起来效果很差.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针对某方面的工程素养一定要制定相对应的符合要求的课程标准.其标准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工程力学体系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要保证学时数量;二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深奥的公式、推理可以删减或仅作一般了解内容.

2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教材的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来编写,通常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注重工程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结合不同培养方向后续专业课程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以期达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适用且专业的教材,而教材内容编写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繁复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删减,选取学生需要的结论进行保留(如“力线平移定理”,只需要给出结论和如何应用即可,将在此之前的长篇推导全部删去.)(2)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工程力学模型能力的培养,建立学生在二者转化中的无缝连接机制,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使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要掌握在工程实际的例子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达到锻炼能力素养的要求.以学生职业培养目标为标准,加入工程实例和作业题,保证未来工作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灵活运用工程力学知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的教材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后续课程保持一致,后续课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应该适当引入.如建筑类学生应学习固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而航空航天类的学生应接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知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工程力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法融合到工程力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有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二维或者三维的动画进行演示.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工程力学的各个章节开篇提出问题,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篇章结束后由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单人解决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实践是辅助学生理解工程力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现实的转换,如材料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设计实验可以很好地将材料的两个性能指标呈现给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力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广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在实验中,教师只讲解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同一内容的实验.

4结束语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应该有所不同.不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知识提升,以其开辟一条适合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道路.使学生能够学会工程力学,掌握和使用工程力学.使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掌握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张维君,沈英.工程力学[M].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出版社,20xx

[3]张汉壮,王文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贺信条仿写爱国阅读答案 篇7

整改三角形散文节日的决心书公司简介黄庭坚先进事迹;自荐信试卷语:举报信诗歌主持词了朗诵工作安排概述了自我推荐道歉信表态发言体会的开场白笔记借条

工程力学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定位”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

1《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保持着他的传统学科体系,教师基本上采用“粉笔+黑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外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记住公式。这种空洞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以及沉重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困惑与乏味。而当前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力学中很多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与融会贯通。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兴趣乏味,认为是一门吃力而没有多少用处的学科,甚至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工程力学理论太深奥了,不好学,难于理解,于是干脆放弃了。因此,高职教育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由于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教学时,应在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的基础上,引入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实现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了工程力学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简单组合的原课程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运动力学的次序重组,即将材料力学精编为一篇并置于静力学后,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而将运动学与动力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师可用较少学时讲授较多内容,实现压缩学时之目的。

3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理念的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工程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2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开发小实验——实现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把理论的'有关规律和原理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表现出来,诱导学生即席思考并做创造性探索,加强学生对工程力学原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反映能力和创新精神,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用实物制作模型,模拟某一工程力学原理,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形成坚定的认识,对原理与规律理解得会更透彻,加强了实用性。模拟原理单一,实验时间不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笔者称之为小实验。小实验可操作性强,刚开始教师自己做,课堂演示,给学生示范感染,然后诱导学生自己做,组织竞争,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我们在讲“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这个问题时,从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梁的弯曲强度应当增大WZ或减小M。WZ是和截面形状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有利于承载,则可做小实验加以说明。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就会加深对此理论的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也告诉他们一个观点:工程力学就在身边,随处可见。老师演示完这个小实验后,就可以布置学生设置小实验:合理安排梁的受力形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具体选材,取截面尺寸,用什么形式加载,支座间的距离多大,如何能简捷明快地演示等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以激发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积极性。这对于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工程实例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新知识的传授→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完成简单零件加工或简单夹具设计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CAI课件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以整张幻灯出现的形式,采用了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才动态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获取就不再是教师对着幻灯片讲述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果。课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例如利用CAI的动态图形画面,再现了齿轮的插齿、滚齿加工原理及加工过程;再现了空心轴、精密机床主轴的加工过程;再现了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定位、夹紧装置以及装夹过程等等。CAI课件的开发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限课时数与扩大课堂信息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直观、形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延伸”。通过实体模型的真实性、行象性和生动性,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xx.2:57-58.

[2]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xx.36:6-12.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xx.13:30-31.

工程力学论文 篇9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出发,把CDIO教学理念引入到材料力学教学体系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来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建立了基于CDIO理念的材料力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积极意义,是解决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力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借鉴途径。

引言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各类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受力和变形现象的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大学中所讲授的力学课程内容大多由前苏联引进的内容,内容陈旧、枯燥、抽象、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学,造成课堂气氛死板,有时甚至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不但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惰性,也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状况。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为实际工程提供合格的力学人才;如何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目前有限的课时下,如何对旧有材料力学课程体系进行合并、筛选等工作已� 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模式强调与社会大环境相协调的综合的创新能力,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加强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基于CDIO模式的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设计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材料力学课程既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又强调应用能力的提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3改革方案设计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运用力学知识建模的能力,我们又应该对教学内容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新的学科、新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新的试验方法不断涌现,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介绍和练习,可以拓宽和增强学生系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此外,学生普遍对繁琐的理论推导缺乏热情,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实习环节或模型演示环节,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兴趣。

3.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如何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显然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这些目的。首先,材料力学应把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并配合一定形式的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生动地、直观地去学习基本理论,并且可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弯曲问题可以在施工现场结合梁的配筋布设讲解;组合变形可以在实验室用模具演示教学等等。另一方面,CDIO教育理念重视个人能力及技能的同时,强调团队协作与交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专项研讨。专项研讨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5人,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材料力学研讨主题,然后针对工程实际问题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小组探讨解决工程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收集信息、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再一方面,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实验设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也应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融入PPT、Flash动画、仿真数值模拟等教学手段。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传统力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PPT相对于板书,可以发挥信息量大的优点,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课上练习;Flash动画可以在课堂上展现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工程实际现象,这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力学概念的理解等等。

4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主导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其改革必须匹配材料力学课程的CDIO教学大纲,起到引导学生有意识开展专业能力锻炼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成绩包括三部分:书面理论考试、汇报答辩、实验报告,权重为0.4、0.4、0.2。书面理论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汇报答辩要求学生对小组研讨专项做成PPT,图文并茂的在讲台上向老师和同学做报告,并回答老师和同学对改组项目提出的问题,考核重点在:调研的充分性、CDIO综合能力的展现性、技术和理论的结合度、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方面。实验报告要体现自主实验设计的选题调研、方案设计、实物开发和交流评比等环节。

5结束语

基于CDIO的材料力学教学模式着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考核体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工程力学论文 篇10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了解一下土木工程力学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开挖方式较多。通常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采取人力、机械、爆破或是水力等开挖手段。土方开挖是一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土方开挖时,还存在较大的风险,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在工程土方开挖施工中,不仅需要确保开挖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降排水处理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案,从而确保土方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准备;施工程序;技术方案。

针对某一具体拆迁场地进行土方开挖施工,该施工用地与建筑距离较远,施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工期较紧,而且土方量较大。因此在具体土方开挖施工中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土方开挖的顺利完成。由于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地下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由于该项工程施工场地较为开阔,利用机械施工不仅可以确保施工速度的加快,而且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调度的灵活性,有利于挖掘机和装载机工作效率的充分发挥。在施工前需要对进场机械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修,检修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与支护施工进行有效的配合,这就需要在开挖过程中开挖深度和平整度要能够与支护施工的要求相符合。设置运输通道时需要确保支护施工的便利性。在正式开挖前需要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与各管线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二、土方开挖的施工程序

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其主要包括土方挖运、破除障碍、挖马道和死角、人工修边坡、挖基础土石方至设计基坑底标高等内容。在本项土方工程中,采用分步和接力开挖方法来进行分层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靠近坑壁一侧需要做好支护工作,所以需要边开挖边进行支护,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支护施工中,对于网喷支护部分需要一次性完成,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修坡、挂网并进行混凝土喷射。但对于钻孔式锚杆支护部分则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以2米为宜,在开挖过程中可以利用施工机械来适当调整开挖深度。

三、土方开挖的交通组织

土方开挖施工中需要确保土方运输车辆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在对交通道路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场地内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周边居民的出行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运输车辆进出口、进出路线及车辆数量组织时,需要尽量减小对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周边居民出行所带来的干扰,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土方开挖施工的技术方案

4.1 测量放线

基坑土方工程施工前,现场三通一平应经过验收达到进场要求。由测量人员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放出灰线,再对轴线、水准点及灰线进行复核无误后,顺着灰线出土。基坑开挖应按照已经放好的开挖线分段、分层开挖。

4.2 分层开挖

本土方工程分为两级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6.0m、-12.0m,基坑挖土量较大,开挖方式采用分层机械开挖,人工修边捡底,分层开挖深度为2m~3m,遇较不良土层时,视情况调整开挖分层厚度。

4.3 大型工程开挖的施工方案

(1)出入口设置。考虑场外交通及运土车辆进出场地方便,出入口场地需要做硬化处理,并配备专用冲洗设施和沉淀池,由专人负责对进出车辆及街道进行保洁,设置移动式岗亭。

(2)马道设置。马道长约60m,宽8.0m左右,坡度1∶5,马道横坡1:0.65,路面采用40cm厚砂夹石碾压密实、平整。同时马道外侧应设置防护围挡,及警示标志。

(3)挖掘机开挖顺序。根据工程量及工期等要求,在确定挖掘机的数量,土方开挖时需要配备1台挖掘机备用,同时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施工。为配合挖掘机转运土方,要配备相应的渣土专用运输车。

4.4 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要点

(1)基坑边5m范围内每层开挖深度为2m~3m,若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mm~2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最后一层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决定,严禁扰动基底土。

(2)机械开挖时,应控制好虚土厚度,基坑开挖边坡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开挖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若遇到淤泥、流沙等软弱层时,必须及时请设计、监理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解决,以确保坑壁安全。

(3)在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当每挖到2m~3m左右时,则需要进行一次修边。在修边时需要对坑壁进行削平,这时则需要利用拉线的方式进行检查,及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允许小范围的偏差存在,但所挖的基坑不允许存在欠挖的情况,即所开挖基坑的长度和宽度都需要等于或是大于设计要求的长度和宽度。对于基坑的底部,在开挖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土质和施工要求对工作面进行适当的增加,同时排水设施和支挡结构的宽度也可适当增加。

(4)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工作应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时,则可采用人工或是机械的方式对障碍物进行清除,然后继续进行开挖,确保开挖工作尽快完成。对于开挖过程中遇有地下文物情况时,则需要立即停止挖掘工作,并将具体情况进行上报。

(5)在开挖到坑底时,当达到设计标高时,则需要进行找平作业,避免出现超打挖的情况。对于挖好的基坑,需要确保基底的干燥性,使其基底土保持原状,避免在施工中对底面地基土地带来扰动。

五、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土方施工的质量,确保土方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在土方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及实际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尽量避免了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中的土方开挖以及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