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2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在我们小班,有的幼儿在家里一个样儿,在幼儿园又是一个样儿,这样,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2、作为老师要向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比如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
3、只有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才能让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我坚信,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帮孩子走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很多种因素制约着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幼儿的成长将受益终身。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习惯,这些都成为他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可见,进行习惯教育,是形成人的教养、构成个人个性和人格沉淀的平台,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2、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家庭和睦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幼儿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古人都知道年少时就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家里形成和睦的家庭气氛。比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收拾房间、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能洗刷餐具、扫地、倒垃圾,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孩子能这样做,家长肯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3、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
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有利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幼儿最终会长大,
4、家庭成员应统一思想,齐心协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统一认识,这样才不会使幼儿产生困惑。同幼儿交流时,不能爸爸说一套,妈妈说一套,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又是一套,这种家庭分歧很容易就把正确的教育方式变成不正确,首先家长得达成统一意见,共同制定措施,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学习吃饭、做简单的劳动时,不能呵斥,应多加鼓励,多陪他玩游戏,陪他阅读,久而久之,幼儿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5、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
幼儿到了适龄期,家长就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切莫因为过分溺爱孩子,让幼儿晚上或不上幼儿园,尽管社会上有些幼儿园发生了一些不良事件,但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幼儿园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习简单的劳动、养成爱动手的习惯,学习讲卫生的好习惯,以及讲文明懂礼仪的习惯。
6、社会因素的关注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国家广电总局应该加强幼儿类节目的审查,保证幼儿看到健康、活泼、动感、充满正能量的动画剧;加强社会风气的引导,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等等。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思想,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也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宣布过时;另一种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雕磨,会更加光彩夺目。“有效的家校共育”无疑是属于后者。
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希望孩子有好的品德。于是,我们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希望他们能够服从我们的安排;希望他们……但是他们好像并不喜欢这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不买我们的帐,我们的口干舌燥和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们不理解的叛逆……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苦恼所在。
听了毛樾漫老师的讲座,好像答案自在其中,感受颇多。课程中,毛樾漫老师告诉我们需要对孩子肯定的赞许和鼓励,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教会孩子对与错。静心想来,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师长的信任、理解。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很多时候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立看法。我们一味地唠叨,一味地指责,非但不能教育孩子,还会增加他们对我们的厌恶。
换种方式不是更好吗?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强,自尊心强,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融洽,就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同样重要。全面地认识孩子,走近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不必耿耿于怀。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太过精细,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一看到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噌"地跳出来,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其实,做一个轻松的家长并不难,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在这个物欲横流、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孩子视野开阔的社会里,再用祖辈们的教育方式去对待当今的孩子,的确不再奏效。当老师也好,做家长也罢,我们不去学习,不去成长,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进步呢?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日出,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引导孩子们攀登人生高峰的引路人。
以身作则
身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侧,给孩子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平时,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能够从小跟随家长好的行为习惯去成长,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好习惯。
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做的不是姑息和无视,而是应该及时地提出,让这种错误被扼杀在萌芽中,以防再犯,从而日积月累形成不良习惯。
给孩子以鼓励
生活中,若是发现孩子在某些行为方面表现良好的话,要给以孩子鼓励和夸赞。这是帮助孩子懂得判断对错的有利途径。而且,这种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动力。
跟孩子一起改正
做为家长,并不可能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跟孩子一起改正,另外,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重在考验家长,家长如果教育方式正确,培养好习惯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方法有误的话,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和整体的教育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有所注重咯。
1、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
2、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子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
3、让孩子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一、在学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其实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但当孩子步入幼儿园后,学校的教育自然也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首要的目的是让其学习知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教师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保持耐心,用词准确
幼儿一般指3-6岁的孩子,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对于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自然不如大孩子来的快,因此,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耐心,并且要注意用词。例如,让孩子们学习数字或者认识颜色和小动物时,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耐心教育,尤其是一些抽象的事物的学习时,教师更应该如此。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弄明白,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了,才能更进一步的记住,这样教师才能达到教授的目的。
(二)举一反三,巩固提高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都非常强,身为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将学会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不仅可以巩固其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昨天学习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颜色,在今天学习新课之前应该花几分钟的时间来复习,并且让他们分别说出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水果或者是事物,以此巩固提高。
(三)方法得当,善于鼓励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同时幼儿的想象力也是人的一生中最丰富的时候。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抹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耐心回答;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师也应该鼓励支持,让其大胆去想象。
二、在生活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有一些老师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家长的责任,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以他们知识。这个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小孩子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习的就是生活中的习惯。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 ”接着他又说:“在那里,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碰;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道歉等等。”[2]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尚未懂事的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以下几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一)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及时鼓励
学龄前的儿童由于年龄原因,其身体和心理还处于尚未发展成熟的阶段。因此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其优点,并及时鼓励,同时也应该指正其缺点,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儿童在日程生活中的点滴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在寓教于乐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尚处于思维开放的时期,导致其没有忍耐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所以,基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把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或者是相对欢乐的氛围中体现出来。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一个人的小时候养成,这样才能让其受益终身。 所以,身为幼儿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会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儿童健康的成长来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1、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2、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3、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一、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六个原则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训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在促使孩子养成好的行为方面,家长可遵循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二、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学习习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项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基本的学习习惯是: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及时复习。
1、课堂学习习惯: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勤学好问)
2、作业习惯:书写整齐—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整理错题。
3、考试习惯:平时学好—认真复习,放松心态考试。只有在放松的良好状态下,孩子才能在考场充分发挥,正确指导孩子战胜考场却场的习惯。
4、阅读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有人说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总之,在家尽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3、孩子每周的学习与娱乐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诸如星期一至星期四,不看或少看电视,最好能做到不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与休息中去,星期五、六、日每天可看1-2小时电视,同时星期六、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做他特别感兴趣的事,如打篮球、乒乓球、玩电脑,但玩电脑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松弛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规定孩子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不得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
5、杜绝孩子边做作业边吃东西的坏习惯。
6、父母尽量抽空陪同、协助、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听之任之。
7、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单独的房间,固定的写字台、专用护眼台灯等。让孩子一踏入这个环境,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三、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
1、引导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识,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从上小学开始就慢慢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理习惯也会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2、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好的习惯与较强的时间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同时,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到校上课、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逐步学会在时间的制约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3、帮助孩子掌握家庭学习的几个环节,孩子回家后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并不知道在家如何学习,这就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四个环节;即复习、作业、检查、预习。复习就是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重新过目一遍,找出重点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然后把写完的作业仔细检查一遍;最后,把下堂课要学的知识预习一遍,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字典来掌握,对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以便下堂课上注意听老师讲解。为了帮助孩子掌握这四个环节,开始时,家长必须同孩子一起一步一步地进行。在孩子熟悉并掌握了复习、作业、检查、预习的方法后,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行为进行督促和指导,使其逐步形成稳固的习惯,据有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一旦形成“复习、作业、检查、预习”这样一个家庭学习的习惯模式,不仅会促进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4、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要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家长本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家长应在平时要注意以好的言行影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井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到家长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自理习惯是成功的基础,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是孩子良好习惯的设计者和培育者。
四、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或是思维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将受益匪浅。但是说实在的,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却得之不易,如果不加以坚持,还有可能丧失。人有趋逸避劳的本性,这也是为什么懒散、拖沓、不专心、乱花钱等坏习惯存在的根本。
但是理性是人最珍贵的另外一种本性,作为家长,应努力培养孩子理性的思维,让他们从服从理性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积极有效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动气不如用心,和孩子一起克服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对家长来说,也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一点家长要带头克服一些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无论家里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如何,只要勤快,家里就能做到清洁、整齐。最好有家里的规章制度或“约法三章”。如亲子论轮流做好居室的清洁卫生,不乱堆放物品,不睡懒觉,不说粗话、脏话,不打骂指责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音相制品,不抽烟、不随地吐痰等。
差的习惯要用好的规范来矫正。如列好作息制度表,做到早睡早起。另外,规定好看电视的时间和节目内容,协商好共同读书、娱乐的时间。家里订阅几份通俗、健康的报刊杂志,把文化消费列在家庭的财政预算中,其实每年一般的家庭二百多元也就够了。
其次,家长和孩子都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如不边看报纸边吃饭,不边看电视边读书,不边听音乐边学习。学习时要安静,大家不要相互影响。看书写字时房间的灯光要柔和,不要刺眼或太暗。试想,若孩子是在家长的责骂声吵架声、搓麻将声、电视、音乐声下做功课,就算他坐在了书桌前,他怎么会有心思读书呢?一个没有温暖、没有读书爱好的家庭怎么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
再次,家长不但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做人。不要误认为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差一切都差。有的家长孩子考了前几名就发奖金、买电脑,而孩子的钱怎么花、电脑怎么用却很少过问,这样反而养成了孩子大手大脚、迷恋上网玩电脑游戏的坏习惯,其影响学习。所以家长给孩子空间,并非不管,尊重孩子并非放任自流。规定何时回家,按时关电视,几点做功课,何时睡觉、起床,上什么网,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家长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并随时过问,必要时加以监督和限制。
1、示范引领法
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单纯的说教是行不通的,要让孩子知道做什么,看到怎么做,孩子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因为幼儿期的孩子处于好动、好模仿的时期,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获取各种信息和正负面的影响。经常会听到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语言。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家长经常戏笑说:幼儿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教师为了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就要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新入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情感引导,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比如说整理文具,教师先引领学生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整理文具的基本方法。
2、实践锻炼法
行为形成来自实践,实践活动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他的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通过实践锻炼,让幼儿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联系、强化,使 例如“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是《课程指南》生活课程所要求的幼儿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怎样把这一要求转化为幼儿的行为呢?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创建幼儿专用游戏室,在游戏室中,有专供娃娃睡觉、穿脱衣服、折叠被子的卧室;有招待客人、打电话、剪贴生活用品、制作果盘糖果的客厅;也有切切、洗洗、烧烧、煮煮的厨房间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积极、自主地活动,有的幼儿乖乖地当起了“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才去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完成,平时在家娇宠惯了的“孩子”也能听从爸爸妈妈的话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幼儿明确了应该如何去做,正确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
3、赏识评价法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并以此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正确而积极的评价可使幼儿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反之,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幼儿行为正确时评价“你帮小弟弟穿衣服,真会关心人”、“小脸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而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雪糕皮扔进垃圾箱”、“你不要争抢玩具,要有谦有让,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
4、家校联合法
幼儿的行为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幼儿的生活空间是学校与家庭,要想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在校教一样,在家另一样。家庭与学校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只要家园密切的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教师要重视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利用定期开办的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良好习惯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
如进餐时有的幼儿会咳嗽或打喷嚏冲着碗,不捂嘴鼻或扭头,污染了自己和别人的饮食,极不卫生。饭后,我就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人打喷嚏会喷多远,如果不把鼻子捂起来,会把细菌传染给别人,同时这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在培养练习中,可以通过“我教娃娃学刷牙”等游戏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对大中班的幼儿还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做穿衣比赛,整理床铺比赛,擦桌凳比赛,对优胜者奖给五星、红花等,以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以劳动为荣的思想。
2、用儿歌、歌曲等巩固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可以把平时的习惯编成儿歌,便于记忆,如午睡前,可教幼儿一首“小鞋整齐放在地,小被温和盖身体,小朋友们静悄悄,闭上眼睛睡午觉”。
3、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我们发挥他的长处,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我们更应该尊重幼儿,特别是发现幼儿犯了错误,不能用打骂或一些较难听的言语来刺激他们,而应白抓住他们某些特长或进步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4、教育幼儿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为了幼儿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滋长,教师和家长应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着手,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得到陶冶,如吃东西时知道谦让,不能自私独霸,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让幼儿与同伴交往,特别是教育其与他人友好相处,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同伴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让幼儿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培养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一、调查分析明目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年增加,现已达80%。及时了解孩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对课题研究活动的态度,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如,“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新市民’基本素质的形成”这一课题,调查显示:本地孩子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方面习惯较好,“新市民”子女的自理能力较强,90%以上的家长认为行为习惯培养是重要的,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占97%。综合分析后,将幼儿的行为习惯细化为文明礼貌、清洁卫生、生活自理、善思好学四个方面,每个主题月以一个方面习惯的� 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点再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
又如,“探索家长工作新途径,促进‘新市民’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调查发现:有89%的幼儿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存在问题;家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50%,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4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15%的家长对孩子有具体方法辅导,85%的家长是随幼儿的喜好发展。由此,确定相应的习惯培养目标,如:小班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中班的“自理、自控习惯培养”;大班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
二、多措并举抓落实
1.争取支持,家园协同教育
发放“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的倡议书,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签订《家长文明公约》,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举办“家长沙龙”,共同探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新生家长沙龙”“老人的育儿经验”等。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家长开放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情况。每个班每学期都会邀请家长组织活动,从家长的角度展示在培养幼儿行为和良好习惯方面的好办法。
2.潜移默化,创设环境熏陶
由中班、大班品学兼优的孩子担任文明小卫士,每天身披红绸带,向来园的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问好;教师以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孩子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爱护的动作,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幼儿。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走廊、楼道和各种设施旁边,让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设计各具特色的班级评比栏,及时展示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方面的表现,如看谁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在区域活动时,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区域的人数规定和操作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日常渗透,节日文化强化
我们把幼儿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机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晨间活动和餐后散步时,播放与行为习惯相关的儿歌、故事和歌曲。在集体活动中,把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各个领域的教学有机结合,如在语言活动中,讲述《漏嘴巴的公鸡》《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各类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态度和活动后主动整理的习惯。在开展游戏时,培养幼儿协商合作和文明交往的习惯。
同时,利用节日文化,强化对孩子的教育。如,清明节组织幼儿和家长祭扫烈士墓,为沉睡着的革命烈士献上自制的小白花,听教师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敬老节来临,有时邀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过节,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有时来到社区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精彩的节目,与他们一起联欢。
三、巧用激励促养成
1.开展各类评选
“我是好宝宝”每日评选活动,将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幼儿名单张贴在教室外醒目的地方。“每月之星”是在“我是好宝宝”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项评比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方式,如大班采用家长和幼儿共同推荐的方式,中班采用教师提名和幼儿投票的方式。每学期进行“好家长”的评选,按照“好家长评选方案”,由各班推荐、公示产生好家长。
2.进行星级评价
星级评价指标是根据四个主题月的培养目标形成的相应评价指标。指标分为在家和在园两方面的表现,分别由教师和家长填写,以星数来评定幼儿相关习惯的好坏。
3.举行各种竞赛
为了激励孩子独立自主,定期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高低来设置内容。如小班的“宝宝会穿衣”、中班的“整理床铺”、大班的“绕毛线”。
我们对幼儿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已进入第三轮,即以“以文明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课题,愿每一位孩子在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伴随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对孩子来说,和他们最亲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语他们都会耳闻目染,因此和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二:适当为孩子立下“规矩”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应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适当立一些规矩,让孩子意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情感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有奖励才有动力,一些好的情感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是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肯定,家长不妨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好的习惯是自己应该做的。
四:爱和严厉相结合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家长爱也要有个度,避免过度沦为溺爱,即该严厉的时候就该严厉,该爱的时候就爱。
五:多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
由于现在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过段时间都会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建议家长在不上班的时候不妨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去玩玩,一起谈谈心,好了解下孩子的心思,多陪陪孩子。
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希望家长能够多关注孩子的细微,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