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非常有意思且重要的学科,那么相关的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要怎么写呢?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哪里有?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14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文/何 勇
摘 要: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强化对话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历史课堂加强讨论教学的重要性。
发散式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后,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思考并解决问题。历史是连续的,且彼此相关的,死记硬背断章片段,无论是对历史教学的长期发展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危害。发散式教学是注入历史教学的新鲜血液,对于历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
一、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应该包容、鼓励学生角度独特的思考
发散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鼓励学生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思维为前提,对同一历史问题或者现象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思考,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该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引路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解基本知识,如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形式等,然后鼓励学生就该历史事件的意义或者比较有争议性并且有意义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讲解《工业革命》这一课时,在将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历史事件讲解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社会处于何种状态?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根源是什么?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无法产生工业革命?让学生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见解。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将历史串联起来,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深入思考
发散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通常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但是有一些历史事件,学生单靠文字和教师的讲述是无法真正理解和展开深入思考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创造情境,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从而促使学生想象、推测、思考。例如:《辛亥革命》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段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然后提问:“该怎么定义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为什么?”通过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视频和争议现象进行个性化思考,提出独立的见解,而不是背诵课标或者教师规定的标准答案,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三、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结构
发散性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拥有比较扎实、完善的知识储备和体系。教材的编写侧重逻辑性和科学性,忽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整合,既是必要的步骤,也是对教师的重大考验。整理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横向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或者不同民族在相同的时间段中所进行的活动或者改革等的不同;纵向是同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等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大事年表。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有所变化。例如:具有相似特点的朝代或者历史事件可以放在一起讲解;具有联系性的事件可以穿插讲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总之,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理可依”,并且从本质上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模式和能力的形成。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方式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创新,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解读和探索。发散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性化思维为基本、从学生独立思考需求出发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历史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教育的革新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准确把握创新与改革的路径,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创新,这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创新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教学质量提升要依靠改革与创新。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停留于陈旧的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2.创新是打造生动活泼课堂的重要推手。和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相比,高效的历史课堂必须是生动活泼的。实现这一目标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创新,使历史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学生积极性得到激发。3.创新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能力、情感与知识三维目标。而实现这三个方面的齐头并进,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以创新的理念、方式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紧扣教育发展脉搏,以改革推动历史教学上台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高举创新旗帜,积极深入推动改革,推动各方面的变革,为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1.创新教学理念,着力体现素质发展目标。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改进,要注重理念理论层面的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方面,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目标,不再仅仅着眼于提高应试成绩。教学理念的创新还应当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变革上,要将单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为自主互动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素质化程度。教学理念创新还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载体、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总而言之,广大历史教师要对现有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充分创新,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设计和组织历史教学活动。2.创新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载体的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载体创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合作学习载体的创新,要通过设置合作小组这一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扁平化,更加有利于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笔者在教学中设置六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习惯,依靠大家的努力去思考解决问题。另外,教学载体的创新还包括思考提纲的创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点对点的提问,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点对面的引导,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炼出来,设计成思考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的教学载体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交流过程更加方向鲜明、重点突出。3.创新教学手段,打造生动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是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信息化手段代替传统教学媒体。在这一方面,笔者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教学设计环节就将信息化手段运用融入其中,对运用的原则、运用的时机、运用的频率,以及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4.创新教学流程,全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历史教学的改革创新重心在课堂,要点是课堂流程的变革。笔者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充分的创新,设置了揭示目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总结提炼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例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伊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取得的成功实践,为最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有着什么样的价值等等。学生在思考题的引领下,分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在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不断完善补充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总结梳理能力。
三、结束语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广大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更好的推动历史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2]邓奇德。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甘肃教育。2011(03)
[3]张正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传统,也是否定历史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中汲取力量,企图以就是以西方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2、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3、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4、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5、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传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传统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二、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走向现代化,才能更�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经济的需要。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种经济是人治经济,一切由政府统管,,按办事,乱放炮抱粗腿界
第二、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
第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那种“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
(一)元认知评价
所谓的元认知评价实质上就是自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其本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认知方式。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符合学生自身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智力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做好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对于夏、商、西周的政治熟悉程度进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了解自我的学习不足。然后教师抓紧的引导,建立表格对比、强化概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发展性评价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认知发展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知道,每个学生出身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社会教育不同,存在客观上的认知能力差距也就不足为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学习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这就对学生平时对于国际新闻的关注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叫世界多极化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分组进行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信息收集。也可以设立“关于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好与坏”进行一场自主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
所谓多元化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种考核标准,告别传统的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从学生价值观、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用历史的角度分析现有的问题。然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并和同学分享。引发自我的历史思考,拓展自我的历史思维及知识面。这不仅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符合社会对综合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标准。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文章首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选取合适的史料、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两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选取史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加上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快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史料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素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朝代的兴亡交替中学习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历史规律进行进一步推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相反,从历史史料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传统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除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需求反馈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史料教学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推广,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史料教学是以历史史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选取合适的史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更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面对数量庞大的历史史料,高中历史教师不能一概而论,随意挑选,而是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选取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历史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历史材料蕴含的客观道理。选取合适的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对史料的选取不当,不仅仅会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还容易打乱学生听课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听课效果,破坏一直以来构建的历史知识网络。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取至关重要。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使得授课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对史料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选取的史料进行详细地解读、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对史料的文化背景和古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史料中蕴含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让学生真正理解史料中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在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提问,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神的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时刻与教师的授课思维保持一致,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当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广大从事高中历史教育的客观工作者,能够尽快地掌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并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在推行过程中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知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18):318-319.
[2]骆洪乾。浅析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11):250-251.
[3]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4]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8):58-60.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开始了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但由于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将从讨论我国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出发,举例说明高中历史教学新模式,以求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和相关学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首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老旧,很多高中学校的历史教学都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由历史教师在课上讲授相关知识点,同学边听边记录,在书上做好标记。但这种机械讲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将大大削弱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效率。其次,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十分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再加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神情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会导致历史知识学习的不连贯,造成学生的知识网络出现遗漏。再者,当前高中学习的历史教学特色不够鲜明,不仅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加缺乏合作学习的实践,导致学生难以正确树立健康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无法发现自我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对于正确认识自我学习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以外,高中历史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基本一致,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兴趣爱好,争取做到因材施教,积极投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建设上。
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新模式探讨
1、创建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历史教材的可挖掘性,在备课中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素材,结合教学目标,为同学积极创建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电影,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们了解、掌握这段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七子之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创造轻松、新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高中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时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竞争意识,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团队成员的分配,尽量保持组内成员互补,组间水平一致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尽量控制在4-5人。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讨论,然后选派发言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然后由其他组和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其他人的指正和建议下,有方向性的发展自我,这对于提升高中历史的学习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3、组织自由讨论活动
自由讨论中,每位学生可以通过协商后自由选取讨论话题,但要注意,讨论的话题必须和高中历史教材相联系。在自由讨论活动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历史某一事件、某一人物事迹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聆听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来回走动,保证课堂的秩序的同时,聆听学生的辩论、讨论情况,在评论学生的观点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因为这是提升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不足的重要途径。
4、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总结
参观学习是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参观学习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可以陪同全班学生对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参观,在参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以求及时解决学生内心的疑惑,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发挥,最好遵从自我的内心,写出观后感。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放松身心,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相关知识的学习记忆,对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开展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传统历史教学的方式受到了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巨大影响,其缺点、弊端逐渐展露出� 这样不仅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进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变得十分必要。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老旧、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个性化教学等教学弊端,这对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举例,以求为我国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涛。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例谈[J].软件:电子版,(12).
[2]黄衍根。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103-103.
[3]靳彩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与评价,(11).
一、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目的的本质
梁启超认为历史要使读者“以国民一分子资格立于国中”“以人类一分子立于世界”,即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个性发展,立足于世界的公民。然而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究其内在原因,是缺乏对历史教学目的更深层的认识。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目的本质,对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性是历史教学目的的基础梁启超认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找出历史的共性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探讨的问题,人为的“共相性加工”导致真实历史的简化,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了一个框架里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历史教科 梁启超认为历史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找出必然的因果关系,历史不受必然的因果法则支配。我们姑且不论此结论对错,就历史教学而言,教师所做的最多的便是对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影响或意义的分析,似乎历史局限在原因、结果、影响的枷锁里。而所造成的结果正如赵亚夫所说:“社会背景中的人也自然各有各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早已固定的。人的活动是人的历史正剧,极有身份地告诉你,何谓善,何谓恶,谁是美,谁是丑。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科书也代替学生的自我思考,无须再有问题提出或质疑。”坚持历史的客观性就是要认清历史不是简单的单线的历史事件,也不是相互割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教学的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原因、结果的讲授,而是从充斥着不同民族、阶层、偶然与必然的历史活动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体验人的精神。
(二)人文性是历史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以古鉴今”是大多数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目的的普遍共识,而学生也主要关注历史教育的史鉴作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历史教育工具性作用,而对于历史教育的人文性作用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梁启超也强调历史的资鉴作用, 因此,人文性是历史的最基本属性,历史教学的内在目的在于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性特征。对历史教学而言,一方面要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即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使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性,即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基础进行历史教学活动。
二、明确史料的本质,将史料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史料对于历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样的史料不仅丰富了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在选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史料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过程。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基础选择史料历史教科书的读者是学生,那么教科书要给学生以资鉴和启示。但是在历史教科书上所引用的材料大都是非供学生所读的史料。如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在探究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时引用贾谊的《论积贮疏》。在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水平下,读懂这些史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理解的阶段就出现了障碍,更谈不上历史教学目的的实现。梁启超从作史的角度说:“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而选择、加工史料是必需的,毕竟学生不是历史学家,对学生而言,只有把史料当做历史事件的证据时才有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会分析史料,历史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选取多种类型的史料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根据梁启超对史料的分类,笔者将历史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分为:(1)现在发生的史实和现存人的口述;(2)留存下来的史迹,包括留存下来的原物、原物的模型、图影;(3)具有史书性质的著作;(4)档案性质的文件;(5)史部以外的群集。按照以上分类方法,教科书中所引用的材料过于集中,所包含史料的类型不足。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例,其所引用的史料大部分集中在具有史书性质的著作、留存下来的史迹和史部以外的群集,而现在发生的史实和口述以及档案性质的文件很少出现,史外群集又主要集中于古代农书、诗词等辑本,小说之类没有涉及。但小说也是反映历史的重要史料,如梁启超所说:“须知作小说者无论骋其冥想至何种程度,而一涉笔叙事,总不能脱离其所处之环境,不知不觉,遂将当时社会背景写出一部分以供后世史家之取材。”
(三)史料的运用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史料教学方式以来,广大历史教师积极地将史料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但如何选取、有效应用史料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论基础和参照标准。在实际运用史料教学中,大部分历史教师关注的是史料是否为历史认识的论据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史料只是为证明历史认识而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史料成为历史认识的附庸,而学生学习历史便成了按图索骥。梁启超认为史料是构成历史的基础,他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从历史学的层面上说,史料真伪多寡决定历史的真伪;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史料的运用是学生习得历史认识的前提,而连接史料与历史认识的路径则是对史料的研究分析。因此,一方面历史教师在使用史料时,要注意教会学生科学的分析史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不是历史专家,分析史料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起来,明确所使用的史料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使用不同史料。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商贩,学生也不是顾客,历史教学方式的改进只是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而无法改变“传授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彻底摆脱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关键在于对历史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把握。历史是关于人的活动,历史教育则是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式认识人的活动,并从这些人的活动中知世界、知国家、知耻惧、知荣辱,成为一个立于国中、立于世界的人。
摘要:微课,主要是利用5——8分钟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考点,以视频的形式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时代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在研究了微课的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之后,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就目前情况来看,微课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非正式的学习中,使用程度更为广泛,相比其他教学形式,微课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要求现代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微课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展示的微课视频,根据自己的弱点和实际需求随时的进行播放学习,从而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微课的使用可以让很多学生将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再课下重新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提高。第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示知识点和重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从视觉、听觉和感觉多方面激发使得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更深刻的认识,比起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是不得而知的。第三,能够提高课堂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课程开端,进而能够为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所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确保微课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使用中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以不断的提高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坚持基本的使用原则
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论使用的形式如何创新,都需要教师能够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即一是,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都需要科学合理;二是学科性,也就是说所使用的微课内容能够为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三是趣味性,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微课的内容以及向学生推荐的微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拓展性,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需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所以内容的选择一定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是所学内容的拓展而不是无谓的娱乐;六是专题性,虽然说微课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即便是碎片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或者推荐的微课是符合单元内容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整个单元的知识。
2.适度使用微课
适度使用微课是说,在实际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适度的使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而不是一味的成为的微课的展示课,或者是不用微课,只是纸上谈兵。例如,当学生比较疲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微课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无病呻吟,避免过由而不及现象的发生。
3.努力打造精品微课
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制作还是使用关于高中历史的微课视频时,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打造精品的微课。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微课都是花样式的微课,也就是说从形式上来看有各种各样,但是内容上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知识,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所
三、结语
总之,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可以说,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以及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微课能够切实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主要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和各种历史文物等。史料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史料的作用,锻炼学生通过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方法 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地选取史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2.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提问解读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 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3.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地总结归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蒙。 浅析新课程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J]. 高考(综合版),20xx(11):18.
[2]廉旭光。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xx(05):54-55.
同学们在学习数理化这些理科课程时,经常要与大量的公式打交道,那么在学习政史地这些文科课程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时候,有没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公式”呢?
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彼此影响,但所有的联系不外于纵向、横向两种。
纵向联系即是在时间上有先有后的同一种类型现象,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肯定或否定;横向联系则是指大约在同一时间段内,相同或不同类型、相同或不同空间、相同或不同层次等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该事件所处的外界环境,它包括时间、空间、社会生活环境等;内因是当事者的素质、个人生活经历、意志品质、主观动机等。作为学生,要想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确不易,因为往往会出现挂一漏万或条理不清的现象。
鉴于此,本人尝试着将这种内外因的分析法与纵横联系的眼光相结合,总结出一个“公式”,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的发生原因时,不妨按照如下程序思考、作答:
首先是“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
其次是“现实”原因,包括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当时其它国家、地区发生的某些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事件的主体对象发挥的影响三方面。
例如:试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层次的原因。
上述“公式”提醒我们首先分析“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也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前,中国学习西方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所产生的影响。循着上述思路,便不难发现该方面答案应是“洋务运动是中国的部分封建官僚在器物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体现,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了它的。失败;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为中国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现实”方面的原因,第一层次则是要从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向西方学习隶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几大方面对向西方学习这一事件的影响。经过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相关的答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列强挑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二层次是要从其他国家地区发生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因此,第二层次的答案是:“世界各国的改革和革命浪潮,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一些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进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第三层次是分析从事该事件的人员的主观努力。因此这一层次的答案应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不懈探索,分别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专政。”
该“公式”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历史原因,而且可以适当变化以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自身智力的发展、历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借用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帮助。所以,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十分重要。
新一代的学生作为新时期成功的关键,不仅掌管着国家发展的关键钥匙, 还承接着前一辈人的梦想和希望。 因此,要保障这一代学生能够积极蓬勃地向前发展, 就需要得力于当今的教育教学。 随着时代的飞速向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学生飞速发展的自身需要。 因此,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能够在保障学生自身能力不受影响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推行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现今教育教学增添一抹新的色彩, 这一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来制定。 在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合理制定, 保证学生在高度的兴趣度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走进新课改,以新课改的角度去看待教育教学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以高中历史教学为模板,正确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从而使学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能达到成功。
一、目前师生之间的关系现状及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 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且知识层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的心情, 同时历史教学学科在教学模式的制定上容易出现单一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和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枯燥情况, 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堂表现不够积极的情况。 就教师自身而言,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时, 单一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情况占大多数,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反感,厌学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确保在教学中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就应该合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但由于现今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 这就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冲突情况,两者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融合。 同时师生关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师生关系存在陌生感和距离感。 因此,这也促使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合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障碍。 例如,在针对高中历史课堂的上的一些实例来看,由于学生在课上没有回答出来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戊戌六君子是谁?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等问题,学生可能由于没有很好地复习,或者是因为紧张忘记了,而站起来一言不发,这就会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使教师尴尬。 这一情况的产生导致整体教学范围存在漏洞, 整体教学模式不够完善特性展现无遗。 因此, 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难度十分大,虽然我国推行新课改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但总体上来说, 融合程度不够高,学生的接受情况不够好,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融合, 教师在教学环节上的思想转变等方面都是值得不断改进的。方面,值得后续不断完善和改革。
二、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的相关措施
(一 )情境与历史相结合 , 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学习中来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模式中,还可适当添加情景剧模式, 因为历史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确保学生都能真心融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来,增强教学环境氛围。
由于历史是一个现实版的文化,在对历史进行学习过程中,可通过采取情景剧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由于历史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在对历史进行学习时,可不同考虑历史的多角度性质,只需要全面地向学生展现历史自身的真实性质即可。 因此,在设置情景剧的时候,要确保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来,保证情景剧的实现是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不仅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还促使学生养成了合作团队精神,是一个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
(二 )转变教学主动权 ,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历史课程进行学习时, 也可采用转变教学主动权的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换给学生,师生之家互换方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人物, 让学生以学生自身的角度对文章有一个新的角度的思考,然后让学生作为主讲人在课上进行讲述,讲述他对这篇文章的体会, 以他的角度讲述历史、领会历史,同时历史授课教师在对学生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点评, 充分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真正魅力, 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教学之中,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为整个教学中的主角,提高学生课程学的成就感,完善整个教学模式。
三、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的意义
师生之间互换能够很好地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就在新课改中,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能够有效地加强了高中历史教学与时代的联系性, 通过有利的时代要求, 保证现今高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同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合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学好、学通高中历史,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同时打造属于现今社会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 建 树 , 从 课 堂 教 学 看 历史 新 课 程 教学观念的转变---以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6)。
[2] 王 千 ,传 统 教 学 设 计 与 现代教学 设 计之我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2)。
[3] 林 尾 龙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高中 历史 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xx(31)。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让学生介入课堂、参与课堂,直至主导课堂,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青春蓬勃的精气神和热烈度来“炒热”课堂,这是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活力;设计策略
由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许多历史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多以单一乏味的知识记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效率。高中历史呼唤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就高中历史如何通过有效设计来“提升学生主动性,唤醒课堂活力”进行探析,我总结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设说史平台,促学生学习历史预热
我们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首先就要让学生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说史平台,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进行历史知识的随性交流,以充满趣味的史实轶闻撬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讲坛”的活动。让学生围绕“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通过预习课本,查找资料,沟通了解等方式,整理出一份“历史讲稿”。并参照“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由学生在说史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三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学生们都会卯足了劲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便能够在“历史讲坛”上奉献精彩的讲演。通过开展这样的展示活动,有助于讲演的学生提前进行深入学习,有力促进后续教学开展,学生间也可相互取长补短。
二、设合作讨论,促学生理解历史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纯粹地背书,其实不然。背,只能掌握历史的表面;悟,才能深入历史的本质。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出学习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他们之间的思维更贴近,通过合理设计合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能激发学生思想碰撞,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内容时,我组织了“亮出你的流派”的分组讨论活动。首先,让学生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一个流派来代表自己,比如可以选择主张“仁政”的儒家学派,或者选择主� 通过这样组织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对于百家思想的基本主张、代表人物等都会有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掌握。
三、设评题大会,促学生应用历史
试题是检测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形式,传统的试题讲解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以学生灵动多样的思想点亮历史知识应用的星空,既提升学生课堂角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促进学生知识实践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课堂活力和教学效率双提升。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评题。首先,选择了多道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选题时力求知识覆盖面全,题型多样化,考点的重难点突出,并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评题课上,让学生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基本能自行解决错误率较低的题目。
第一阶段结束后,我让学生说出还不能相互解决的题号,并说出自己的困惑是什么。再由其他学生站出来为他讲解释疑,期间学生随时可站出来反对,但需说出理由。另外,我通过题目错误率的统计表,指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让学生讨论展示答案,说出解题的步骤依据等,并及时让学生翻开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内容信息量大,事件之间内在关系复杂,通过这次评题大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总之,打造活力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活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在整个课堂中做好设计工作,备好试题的选择,备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备好学生的学情。只有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和课堂引导,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手段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