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的发现极为久远,早期的甲骨文、金石文献被发现时,对于研究者而言只是一种暂时无法解读的文字符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编辑飞白给大家找到的5篇历史学科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打好历史基础学生历史情怀的培养要以历史主体知识的牢固为基础,根据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如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章节训练,使学生掌握重大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当然,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如何判别历史的主干知识,教师要用现代意识和历史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指导,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精心研究历史发展的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主干知识的概念内涵,把握重要史实,阅读历史教材中相关的资料,如文字介绍、图片反映、分析课文前言、引语、思考题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中学历史有一个主体认识,基础知识也才能较好地落在实处。
2深入钻研教材
发掘人文情感历史本身就富含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历史教材则是历史人文内涵的最有力的指引。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历史教师依旧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看中整体的历史知识体系,强调历史发展的原因、意义等规律的知识,而忽视了散落在历史各个时代中的人性的光辉和超越时代、国别和阶级的精神。在教师准备教学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体现出的人性光芒,对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既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又要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求;对于历史中的优秀文化,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尊重世界其他民族对人类所做出的物质文明贡献和精神文明贡献,培养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宽容、责任感等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文精神的能量。
3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活跃课堂教学历史是一门更专注于知识素养的学科,因此学习起来学生会感到比较枯燥,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有非常大的作用。就象我们在整洁、美丽的校园中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要爱护环境时,学生应更能接受这一人文主义观点一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文精神。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主动性根据布鲁纳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强调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个人的学习增强对外部认知的体验,能够对世界有独特的体验。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种努力探索新知识、新情境的学习态度,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思考历史问题,从中获取新的认知感受。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立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内化升华自身的人文素养。
5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
提升教学水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历史责任就是积极扮演好传道授业的角色,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传统的优秀文化,提升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广博的学识,在教师从教之余,还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精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拓宽专业知识面,研习专门史,了解史学最新研究动态,以此来不断丰富学识内涵,提升自我人文情怀的塑造与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习专业之外的文化知识,争取做到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史学素材。
6小结
1.由封闭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化模式转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评价等内容,很少走出教科书,在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内涵,思考历史跟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打破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得新时代最流行的历史元素,通过对比来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学校采用素质教育教学,但很多学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是针对考试而言,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时,要加深对顾炎武先生语句的理解,不要只知道这句的意思,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通过分析古人的思想和观点,明确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作贡献的。
3.设置课堂情境,加强互动和交流传统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对此丧失了兴趣。所以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多媒体或者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模仿课程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二、结语
友善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没有友善,世界将会变得黑暗无比。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民广场玩。我们上了一辆小型公共汽车就剩下两位子,妈妈坐下来,我也坐下来。就在开车不久,车子有徐徐停了下来,我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从门口走上来,她左右望望,见没有位子坐,便抱着婴儿单手扶着杆站在车上。我想:“如果司机急刹车,她抱不住婴儿,婴儿掉到地上,把婴儿摔伤了,那该怎么办?”想至此,我毫不犹豫,立刻站起来,走上前去对那位阿姨说:“阿姨您坐吧”!阿姨说:“不用了”,我就硬拉阿姨坐到我的位置上,妈妈见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我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我自己也在心里说:“是啊,我真的长大了。”
我让了位给阿姨坐,和妈妈靠在一起坐。我扭头见到阿姨脸上的笑容真甜,心中如同刚吃了蜜糖一样!
还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一位蹒跚老人,大概是路面坡度太大,不便于行走,老人邀我牵她走。于是,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条件反射地把手伸给她。其实当时心里还在想:万一她是要饭的,想要框住我怎么办?唉!但是,善良人总是一不小心就情不自禁的助人为乐。然后,我们一路上漫步,真的是很慢很慢的漫步。老人对我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幸福,又是一个甜甜的梦!渐渐的,我发现爱神就在我身边。
如果我们人人都有友善的心,黑暗的世界将变得光明!如果我们人人都有友善的心,所有的花朵都会盛开!让我们拥有一颗友善的心,让世界的花朵全部都盛开吧!
一、基本特点
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如范文澜先生说过:“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②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如,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
①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如,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如,1990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实,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如,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一身是过”,有人说他“功不可灭”。请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评价。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
①字数限制,一般在400~500字以内。
②分层次划等第给分。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③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④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二、训练技巧
1.理解要求,解答入规合范
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因此,应注意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首先,要判定题目主题与解答范围:其次,要提炼观点,归纳史实,考虑史论如何结合;最后,判定立论还是驳论,选择答题格式,展开评论。
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答题格式是:指出观点正确。围绕观点或结论,按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进行评述或论证。如前举分析范文澜观点一题的答题格式为:理论(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自然规律与新兴对腐朽的强烈落差)→***战争前后的清朝后期与同时代英、法、美等国的情况对比→***战争的战况、结果及其原因→结论:范文澜的观点正确。
驳论题,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然后展开批驳,一要批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批驳对方的论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这样,才能驳倒错误观点,阐明正确的思想与结论。答题格式是:判断观点或结论的错误,围绕主题及规定范围确定正确的观点并进行史实论证,亦即对错误的观点进行驳斥的过程,最后,进行理论分析,指出错误之处及其根源和实质。如前举评论赵尔巽观点一题的答题格式为:判定赵尔巽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直接动力的正确理论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说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兆始于***战争,而不是太平天国,指出赵氏观点与史实不符→分析赵氏观点错在否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是由他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2.观点统帅材料
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当然,这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观点,它的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审题和解答时,不管是否定和驳斥错误的观点,还是正确地评价人物、事件或是确定和论证正确的论点,都应该选准理论观点和有关史实,进行评论,否则将离题千里,不合要求。
3.着眼重点,训练多向思维
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
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提供材料或观点,创设新情境,以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能力。一种是对已形成结论的知识问个“为什么?”以训练归纳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联系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能力。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根据教材归纳出的基础知识是: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局势。②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互相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③争夺巴尔干是矛盾的三个中心环节之一,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库。发生在该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点燃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我们若再把它们变换不同的角度设问,便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训练多向思维,提高史论结合的水平。
设问一: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设问二: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德国代表为推卸战争罪责而进行狡辩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看,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发动战争的罪人。尽管德国特别急于发动战争,是战争的挑起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祸首。)
设问三:结合一战爆发的原因,谈谈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关系。或: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层出不尽;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导致战争。因此,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设问四:比较一战和二战爆发原因的异同。
设问五: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各国是怎样在巴尔干半岛进行争夺和战争的?
设问六:针对两次大战爆发原因并结合当今形势,请你对战争与和平作一展望。(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争取持久和平仍是当今世界头等重大的政治问题;但也要看到争取和平,防止世界性战争的许多有利因素,防止世界大战还是有可能的。)
4.重视渗透、迁移,全面提高学科能力
尽管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对广大师生来说是新问题,而且比分大,难度高。但我们只要充分发挥技能迁移的作用,重视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的相互渗透,完全可以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
所谓迁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后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起妨碍作用的影响叫负迁移。我们要利用的当然是正迁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解题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历史小论文的答题要求。
审题思路方面,我们能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有:①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正确释读与概括的能力,议论文立论与驳论的技巧,以及文字表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基本功。②政治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③历史本学科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规律。
解答结构方面,根据已经掌握的几种问答题答题结构,只要稍作调整,即可顺利掌握历史小论文的答题结构,回答好这类题目。见下图:
第一种:论述题\
(史实+评论)\历史小论文第二种:论证题───(观点判断+论点+史实+理论分析)(论点+史实+结论)/第三种:材料评论题/(判断+史实+理论分析)
例如,前举关于隋炀帝评价一题,我们确定其主题是“到底应怎样评价隋炀帝?”选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地、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观点,根据教材中叙述隋炀帝有功有过的客观史实,采用观点判断、摆出正确论点,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的结构,指出说他“一身是过”或者“功不可灭”,都是片面的看法,隋炀帝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
附:历史小论文训练
1.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讲到:“本世纪上半叶的特点是:人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粗暴的践踏,以及经历了历史上两场最可怕的战争,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会和睦相处。”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在4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题目:“好一个和睦相处”
(提示:①观点:杜鲁门叫喊的“和睦相处”,其实质则是粗暴地践踏人权,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②史实:举出19世纪上半期以及二次大战前后美国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来论证。③结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辽宁大学前期借助“文献保障数字平台工程”完成了全校资料室书目数据库建设,整合了全校的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相应增设了各个分馆的设置,并针对资料室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实施对各资料室的分馆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辽宁大学目前所实行的分馆化体制仍停留在形式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①传统的管理体制暂时难以突破,经费和人员的隶属关系短期内无法改变,导致总分馆间难以统一规划、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②分馆是由资料室“改造”而来,数量过多,设置上缺乏统一标准,发展不均衡。③分馆的馆舍设置有困难。多数高校暂时不具备建设新馆舍的条件,而且分散的资料室也很难集中安置。④各分馆在馆藏规模、经费投入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差距明显,部分资料室的合并意愿并不强烈。⑤各分馆在业务上难以与总馆保持同步,严重缺乏基于学科内容的专业化知识服务能力。
二辽宁大学历史学分馆的建设举措
1业务管理实行分馆化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以“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项目为契机,与图书馆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力求改变历史学院资料室以往独立、封闭的运行状态。①在业务工作上接受图书馆的培训和指导,安排资料员参与到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培养其业务能力。②利用近一年时间回溯建库。在图书馆数字化小组的帮助下,实现文献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③部署与图书馆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设立历史学院分馆,完成馆藏地点、资料类型、编目模板、流通规则、读者信息等一系列参数设定。④日常的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业务工作应充分与图书馆合作,统一布局,在分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在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下,历史学院资料室的业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完整地揭示了文献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成为图书馆系统中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分馆”。
2文献资源建设
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系统化历史学院资料室以往的藏书准则就是专业化、特色化,是区别于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为了迎合本专业读者群的需求,使文献更具专业性和特色性,在执行既有的采购、订阅方式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其他图书馆或档案馆建立合作关系,以交换形式获得文献。②专门收集、整理教师因出访或参加会议带回的文献资料。③接受相关专业的学者或著者的赠书。④定期举办选书会,让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书单挑选图书。⑤重视收藏本院师生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学位论文、专著、科研项目或课题报告等。
3拓展阅览空间
改善阅览环境历史学院资料室原有的典藏形式是将图书和现刊存放在一间阅览室,过刊、学位论文和其他资料存放在另一间阅览室,分类布局不尽合理,总体空间略显狭小,读者的满意度较低。宁静、优美、舒适的阅览环境,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馆藏布局,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历史学院资料室在原有基础上新开辟了一间阅览室,并对其进行了统筹安排和重新布局。①把所有图书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以方便读者查找。②把现刊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专业排列,并标示出期刊的学术层次,供读者查阅。③把过刊、学位论文及其他资料放置于一间阅览室内,按照出版时间顺序摆放。④每个阅览室均开辟出较大的阅览空间实行开架借阅,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自由舒适的阅读空间。
4创新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价值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资料室的服务功能提供了便利条件,针对资料室资源以纸质文献为主、更新速度较慢,技术服务手段缺乏等现实情况,历史学院资料室从计算机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许多尝试。①每个阅览室内都开通了计算机网络并配有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完备的科研辅助功能。②建立分馆网站,搭建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整理、归纳学校所购买的相关学科的数字资源,建立本学科的数字资源导航,填补了资料室缺乏数字化资源的不足。③定期开展各类文献资源的宣传活动,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信息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主要为教师推送了专题资料和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助力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最新图书期刊目录、各类专题综述、书评等文献资源,使他们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的资源检索途径和最新研究进展。
三辽宁大学资料室分馆化建设展望
1资料室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应开阔思路,以学科大类为划分基准,构建“虚拟的总分馆”模式。资料室与图书馆各自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保持不变;业务工作、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等方面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按学科大类合并资料室,使之成为学科分馆,与图书馆一起以总、分馆形式存在,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分馆制。
2服务共建创新进行分馆化
建设中的资料室必须转变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手段单一的现状,努力提供高效、准确、人性化的信息服务。①创新服务理念。②创新服务手段。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服务功能。③追求服务共建。依托自身的服务优势,联合图书馆及相关学科资料室共同融入服务对象的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相协作关系,为建设真正的学科分馆做好准备。
3业务和资源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