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论文(精选5篇)

畜牧兽医是畜牧专业(工作)和兽医专业(工作)的合称,或是一个综合了畜牧和兽医专业(工作)的专业(工作)。下面是细致的小编飞白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畜牧兽医论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1

行业调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期、曲折和缓慢发展期、改革起步期、全面快速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发展方式转变期等阶段。畜牧业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产品供应从严重匮乏到供应充足,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0年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畜产品供应一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肉、蛋、奶极度匮乏、市场凭票供应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各种畜产品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多彩。2008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万吨,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已分别达到公斤、公斤和公斤,而1949年,全国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只有公斤和公斤,奶类人均占有量则更少。目前,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类则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下降到2008年的,而奶类比重从1978年的提高到2008年的,肉类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49年到2008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升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到2008年末,生猪、肉牛、羊、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和,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截至2009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目前,我国的屠宰及肉制品产业非常分散,全国肉类行业有3万多家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31家,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而且我国屠宰及肉制品行业的行业竞争并不是太激烈,行业整合高峰还没有来到,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化、肉及肉制品消费习惯的改变、农村市场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等为未来国内肉制品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肉制品消费中,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到2010年,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容量将达4100多万吨;从肉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肉类产量中猪肉占总量的64%,其次是禽肉占20%,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占10%和6%,这一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预测2010年我国GDP总量将接近1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万亿美元以上。届时,全国人口按亿计算,人均GDP总量将接近1700美元。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对肉类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十一五”期间我国肉类出口的上限预测数约在160万吨,下限为110万吨。因此,肉类加工企业既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8400万吨以上,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所占比重分别为60%、20%和20%;肉制品加工产品量将超过1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肉类需求总量达到8845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5497万吨、1332万吨和1918万吨。肉类消费市场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空间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持续增长一个较长的时间。

,增加个百分点;散养户比例,下降个百分点,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加快。从养殖户方面看,经历了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的养猪收入“黄金期”,养殖户有了一定的积累,抗风险能力增强。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对全国49家种猪场数据监测,2009年二元母猪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种猪价格处于1300-1500元的正常水平。

专业调查

1、生猪养殖概况。我省的生猪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居全国第5位,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2位,全省年外销生猪3200多万头,其中销往港澳活大猪38万头,中、仔猪280多万头,外贸出口鲜冷冻猪肉2万多吨,活大猪出口排全国第2位,猪肉出口排全国第5位,出口的中仔猪占港澳市场的80%左右,生猪出栏率、人平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中,我省有14个。年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83%,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5%,占养殖业产值的65%,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省肉猪出栏

量大体上每四年增加1000万头,1991年全省肉猪出栏量突破3000万头,1994年突破4000万头,1996年突破5000万头,2000年突破6000万头,2004年突破7000万头,2007年达到万头,2008年可突破8000万头。养猪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省农民纯收入中有32%来自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养猪业带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我省饲料工业已跃居全国五大强省之一。

2、规模化、工厂化养殖趋势。近几年来,生猪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按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养殖规模统计,全省有生猪规模养殖专业户万户,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450户,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53户。规模养殖出栏生猪的比重由1995年的7%上升到现在的。工厂化养猪由九十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目前的40%,衡阳、湘潭、长沙等生猪主产区超过50%,农户养猪由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降到目前约 60% 份额。未来养猪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农户散养比例将不断下降,工厂化养猪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10 年后,工厂化养猪比重将超过50%;2020 年后,工厂化养猪比例将超过80%以上。由农户养猪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养猪市场经济将转化为较为平缓的由工厂化主导的理性的养猪市场。养殖小区也是养猪业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全省现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1360个,其中标准化小区230个。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和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养猪小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将会不断显现。

3、生猪主要产区。我省生猪养殖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衡阳、邵阳、岳阳、长沙、永州、常德、湘潭、郴州市年出栏生猪均在500万头以上,这8个市的生猪出栏量占到全省出栏总量的近80%。衡阳、邵阳、岳阳、长沙四市外销生猪达2000万头以上,占全省生猪外销总量的70%。全省出栏生猪过100万头的养猪大县有25个。经农业部核定,我省有37个生猪调出大县享受国家奖励政策,其生猪出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近60%。这37个县是: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攸县、茶陵县、醴陵市、湘潭县、湘乡市、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东县、邵阳县、洞口县、武冈市、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平江县、汩罗市、鼎城区、澧县、桃源县、石门县、赫山区、桂阳县、祁阳县、道县、宁远县、双峰县、新化县、涟源市、屈原农场。

4、生猪良种化。我省的生猪品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地方品种,到八十年代的土洋杂交,再到九十年代后的外三元,良种比例逐步升高,目前全省出栏生猪中,三元杂交猪比例达58%,外三元猪的比例达到30%左右,有力的推动了我省的养猪业发展。全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在优势产区扶持建设了一批生猪原种场、良种场和人工授精品改站,提高了生猪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但总体上,我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供种能力不足。全省现有发证的种猪场虽已达到161个,但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年供应种猪只有22万多头。全省每年需从外省调入种猪8-10万头,不但大量调种资金外流,而且因调种而造成的疫病流行隐患极大,给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5、对生猪养殖的扶持。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里相应加大了扶持力度。2007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

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07]16号),确保国家扶持生猪规模养殖等有关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并制定了“四个重点支持”的扶持政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对规模养殖给予重点支持;对规模养殖场建立沼气池给予重点支持;对规模养殖场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给予重点支持;对规模养殖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扶持规模养殖。2007年,我省生猪产业共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其中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亿元,能繁母猪保险资金亿元,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亿元,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亿元,良种补贴资金1640万元。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支持4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全省市、县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规模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达亿元。

企业调查

采取发传真或登门请受调查者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企业近几年来招聘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情况和未来几年对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未来几年对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判断,同时了解各学院往届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对社会未来几年对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判断。对收回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给企业发出问卷调查表30份,收回25份,其中民营企业2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外资企业2家,有18家企业制订了未来6年对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计划。给往届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发出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50份,其中男毕业生36人,女毕业生14人;2007年毕业10人,2008年毕业21人,2009年毕业18人,2010年毕业1人;畜牧兽医专业30人,动物医学专业20人。

2结果与分析

对企业单位调查结果从表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25家企业近5年来对高职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在招聘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总数620人中,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为450人,占;其次是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160人,占;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比业生最少,仅10人,占初招聘人数的。

由表2可见,18家企业未来6年需求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为2 545人,平均每年为424人,其中对高职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未来6年计划招聘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为1 635人,占,计划招聘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为722人,占。

调查的25家企业,都认为社会未来几年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应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有21家企业认为社会未来几年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有19家企业认为应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此外,有19家企业认为社会未来几年对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2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是应付就业需要,更要注重创新精神等新的素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去寻求企业的帮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起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我校把办学的方向统一到了面向企业需求上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设新的专业培养急缺的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就业市场,积极地寻求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实习与就业、生产和教学、学习与工作等相互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即把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育人单位的学校密切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把职业学校做到企业化、市场化,以满足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我校综合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为了保障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进行技能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能够使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为了使企业参与办学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我校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与当地的食品厂、养殖场和饲料厂等相关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在制度建设上切合实际制定出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了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教育团队,学校高层每学期就工学结合问题召开专题化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和制定,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在教改政策制定上要以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为重心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的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的技能,使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到一线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岗位中去,以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达不到这一目的。如今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切实推行模块实训和案例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一是要建立贴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议组设专门的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促成“盯住紧俏产业建设专业、根据专业选择适宜产业、学科和产业相互链接、岗位和专业相互链接”的科学化办学模式;二是把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建立课改指导机构,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把握好“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总体思想。

(三)推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

1.如何理解顶岗实习模式

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践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借此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要求

顶岗实习需要学生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全部工作,并据此提报顶岗实习的报告。

3.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成效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落地人才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我省首先启动了“村村大学生”计划。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黑教联「20043号文件《关于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共培养近10000村村大学生(每村至少1名),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委的具体部署下,经过各培养院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村村大学生”培养牵头学校之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村村大学生”培养期间,共招收四个专业350名来自省内各乡村的学生,按照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也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 、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强化。本文就我院“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阐述。

一、工学结合“15+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学制较短,生源基础总体偏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我院知难而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村村大学生”培养能否立足龙江、面向乡村、服务“三农”,为农村畜牧生产一线培养适用、实用的落地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面向“三农”,培养落地人才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主辅换位”,2010年以后,畜牧业产值要达到农业经济70%以上。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省1100个乡镇现有畜牧科技人员4384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仅占1.33%,平均每个乡镇不足0.5人。由此可见,我省乡镇畜牧行业生产第一线极其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确定“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立足本土,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养殖业的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学生掌握常规技术外,熟悉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自动化畜牧业的生产技术。

2.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关键技术环节

畜牧兽医专业面向比较宽泛,涉及行业的养、繁、防、治、管、加、销等技术环节,涵概了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服务体系,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每个技术都能做到精通,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特殊与一般、基础与应用、宽泛与突显的关系,增加针对性,淡化或删除繁琐、无应用意义的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若干个专业方向,在实践中加以强化。

3.体验基层生产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均回乡工作,在校期间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和共识。通过加开必要的与农村工作相关的课程外,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养殖一线工作场景,从事专门专业工作,练达专业技能。假期内安排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农村畜牧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二、工学结合“15+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和借鉴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

“15+5”意为每学期20周的教学进程中,15周为校内教学,其中包含必要的理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活动或顶岗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在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按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练达必备的专业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专业能力螺旋式递进,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逐渐上升。

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期间,实行现场技术人员导师制,学生在生产岗位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第一、二学期,学生在畜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繁殖育种、饲料加工调制等岗位进行轮换实训;第三、四学期,根据学生的意愿,结合本乡工作特点进行定向培养和顶岗训练,达到胜任岗位工作之目的。

三、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围绕“养、繁、防、治、管、加、销”七大要素,打破原学科制教学体系框架,对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专业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体现实用、适用、应用的理念,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1.增设部分课程 结合毕业生工作场景的需要,增设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农村发展的现状,把握农村发展动态,具有适应乡村工作环境能力,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

2.整合部分课程,使之与生产环节相吻合将牛羊饲养管理技术、猪饲养管理技术、鸡饲养管理技术、动物内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外产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传染病防制技术、动物寄生虫病防制技术等7门课整合为牛羊生产、猪生产、禽生产三门课;将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整合为兽医基础;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整合为应用化学。整合后的课程更具有岗位针对性,内容设置与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和环节相融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

3.教学组织灵活多样根据畜禽生产周期,结合行业生产特点,依照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有些内容和课程可先讲后练,亦可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结合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其它课程与之相匹配、有机穿插教学,达到时间、空间多维利用,信度、效度相统一。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1.以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构建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室与校内生产基地相结合、基地与行业企业相融合。

2.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入校后即接触专业生产实际,营造专业学习氛围,达到早实践、多实践,整个学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目的。

3.遵循从简到繁、从专项到综合的原则,与畜禽生产周期和主要环节密切结合安排教学,通过紧密结合实际的螺旋式周期循环,使学生掌握综合专业技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积极与省内、外行业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实行双证制,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定有机融合。在毕业前,按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每名同学毕业前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都能获得高级动物疾病防治员、高级家畜饲养工、高级家禽饲养工、高级畜禽繁殖工等2个以上畜牧兽医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五、特色及效果

1.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现在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的经济生长点。借鉴以往的办学经验,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畜牧兽医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全新设计。

2.以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及畜牧兽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养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3.调整课程设置,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片面加强单项实习向畜牧兽医生产综合应用转化,基层畜牧业生产定位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化。

5.根据培养模式的要求,认真编写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村村大学生”实用教材、教学讲义,形成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

6.注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每门主干专业课制作CAI课件,专业核心课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创建试题库、技能考核方案,教学资源库丰富完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选用专业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及省内外生产企业等教学场景,融“教、学、做”为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接轨。

7.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科学,运行良好,各教学环节严谨,实施得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了预定培养目标,得到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认可。目前已有近200名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这些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强,现场工作适应快,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在本土畜牧业发展建设中做到了“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杨树国 李春霞 董继学等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06.1

[2] 李庆章 于广建 梁云福 林洪金 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 2007.7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4

专业顶岗(毕业)实习是要使学生在就业前,到养殖及相关企业去,在自己希望的就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实际了解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熟悉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任务与目标

1、了解养殖及相关企业企业概况。

2、知道养殖及相关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养殖及相关企业要求去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具备初步的养殖企业管理能力。

7、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三、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内容

1、在各种畜禽养殖技术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尤其是接待岗位有哪些因素对安全构成威胁,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饲养技术人员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2、在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3、在动物饲料加工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动物饲料加工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4、在动物性产品检疫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5、在养殖及相关企业的客服、接待、销售、管理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某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注: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安排,在上述1个岗位或几个岗位顶岗实习。

四、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与要求

(一)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三方管理和双向考核的管理体制。加强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建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管理的机制。

1、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协调与管理指导工作;

2、学校选派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的组织管理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3、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担任技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4、选派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纪律和安全监督工作;

5、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由学院(专业研究室为代表)、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要求

1、企业对学生要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学生亦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企业指派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进行管理;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指派兼职教师协助指导毕业论文。

3、学生要虚心认真接受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积极、主动的完成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经常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每周要写不少于300字的实习周记,实习结束要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总结)。

4、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给学生出具实习鉴定成绩表和实习工作证明书

5、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对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与学生双方同意,可正式签定就业协议,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在企业就业。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辽宁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修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一要求,我动物科技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业人士与专业教师共同重新修订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体系,确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职场体验,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实施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通过企业参观、“体验式”顶岗实习,认识畜牧兽医行业特点,体验专业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校企双方鉴定通过的职场体验报告。第2阶段:学训交替,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猪、鸡、牛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项专业技能,实施“学训交替”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完成专项技能训练,达到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第3阶段:轮岗互换,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训,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强化岗位核心能力,达到多岗位(猪、禽、牛生产)技能标准要求。第4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岗位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图1“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双师”工作室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五、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4个阶段,学生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从单项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进行。

1.单项技能考核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经过教研室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单项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标准,并严格按考核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2.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课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操表现以及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考核占总成绩20%,主要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项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作品(课业)考核占总成绩40%,主要考核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3.专业综合技能考核

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轮岗互换的形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完成的,因此,我们是通过任课教师评价(占40%)、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30%)、学生互相评价(占30%)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考核。

4.专业职业技能考核

本项目的考核是由三方面组成,实习表现占20%,实习周志占30%,毕业论文占50%。其中实习表现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遵章守纪、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五方面进行权衡,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实习周志要求学生每周记录实习工作内容及感受,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定;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进行评定。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为培养满足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71-173.

[2] 崔奇。关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

(6):44-45.

[3] 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

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40-41.

[4] 王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7,(8):25-26.

[5] 侯清麟,肖文兴,刘善球,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15-17.

[6] 潘杰宁,卢远,宋倩。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体系的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