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舞蹈课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自新疆舞蹈家协会成立至今已有五年了。过去的五年,新疆的舞蹈艺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五年来,新疆舞协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党组的支持和领导下,在全疆各地舞协和各民族舞蹈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振奋精神,努力拼搏,为新时期新疆舞蹈艺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推动舞蹈创作和舞蹈理论研究,促进舞蹈人才成长,提高舞蹈水平,发展舞蹈事业,舞协于1997年4月在乌鲁木齐举办了“新疆舞蹈作品分析研讨会”。来自各地州的编导、理论工作者在研讨会上对全疆各地近年来创作并在区内外各种舞蹈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展开分析研讨,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经难,突出了学术性、技术性,促进了新疆民族舞蹈艺术的繁荣兴旺。同时,与会代表从编导、教学、表演等方面还探讨了建立少数民族舞蹈理论体系的问题。由于舞协重视了舞蹈理论研究,使舞蹈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两次研讨会前后,有126篇论文在全国和自治区的各种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使新疆的舞蹈理论队伍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有了舞蹈理论对创作的支持,五年来,由新疆舞协会员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和优秀个人在国内外及自治区频频获奖。王小云参与编导的大型舞剧《大漠女儿》获文化部“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库来西。热介甫编导的大型歌舞诗《山水父母》获文化部“文化奖”。艾合买提江编导的歌舞剧《多浪之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荷花奖”做为著名的艺术品牌,在海内外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荷花奖”是舞蹈专业的权威性大奖,是舞蹈界的最高荣誉。在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新疆舞协选送的由海力且木。斯地克编导的《顶碗舞》荣获创作金奖。库来西。热介甫编导吐尔逊娜依表演的舞蹈《天山姑娘》荣获大赛特设的表演特别奖。新疆舞协荣获组织奖。在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新疆舞协选送的舞剧、舞蹈诗作品填补了新疆舞蹈创作的空白,新疆舞协荣获组织奖。1997年古巴哈瓦那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由库来西。热介甫编导、吐尔逊娜依表演的舞蹈《天山姑娘》,荣获最佳表演奖。1997年在日本大孤举行的国际艺术节上,由再娜甫。
(一)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隶属于音乐游戏,对幼儿舞蹈教育作用认知不足
承德地区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设计中并没有独立的舞蹈教学课程,也没有专门的舞蹈教材支撑,仅仅是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才体现出一部分舞蹈教学内容,舞蹈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幼儿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和动作的要求,这些动作常常是律动,歌表演或小舞蹈;它在形式、内容和作用等方面与幼儿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是按照音乐的内容、性质、节奏、乐曲的结构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质,发展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6。然而,舞蹈教育不仅能满足幼儿对运动的要求和欲望,完成节奏感、协调性及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塑造人的伟大工程,它通过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建构审美心理,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目的。大部分幼儿园采用音乐游戏过度替代舞蹈教育,就是源于对幼儿园舞蹈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幼儿舞蹈教育作用认知还不到位。
(二)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改革不力,对先进教学方法应用的盲目性和浅表化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7。同时,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8。为了顺应改革的趋势,各地幼儿园纷纷派遣骨干教师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以往教学中的传统单一模式。在众多幼儿舞蹈教育模式中,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占据主导地位,两者均注重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5;特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理念,凸现舞蹈艺术的本质精神,并且融歌舞于一体的综合性,契合学前儿童艺术学习的特点,更加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承德地区大部分幼儿园为适应改革需要,融入奥尔夫教学元素,在音乐游戏中设计了更多培养儿童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和模仿能力的内容,包括声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上的运动,再加上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等;然后将这些内容交叉、糅合,进而形成新的内容。此举将幼儿园舞蹈教学内容应用于音乐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创新和可取之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导致幼儿园舞蹈教育逐渐被音乐游戏活动所取代。对奥尔夫教育理念认知、应用的盲目性和浅表化,也是承德地区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隶属于音乐游戏的缘由之一。
(三)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且舞蹈教学水平有限
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开展与师资力量是分不开的,因为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的创作、辅导、训练与演出等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教育1。随着经济的发展,承德地区的幼儿园舞蹈教育虽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很多幼儿园仍然缺乏足够的老师对幼儿进行系统的舞蹈教育;尽管幼儿园也拥有在表演、技巧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的教师,但缺少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教育知识,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材进行教学辅助,依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诸多响应2011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而新建的附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由于组建时间仓促,幼儿教师主要是从小学教师转型过来,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依然存在着对学前教育认知不足、舞蹈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更是难以满足幼儿舞蹈教育的需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进措施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而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主体,也是推动幼儿舞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承德地区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现状,笔者结合近年来执教经验,本着舞蹈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增加幼儿舞蹈作品鉴赏课程,提升幼儿舞蹈教育认知水平
幼儿舞蹈鉴赏是研究幼儿舞蹈欣赏、幼儿舞蹈评论和幼儿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在幼儿社会生活和幼儿舞蹈教学中最具有普及意义6。就欣赏对象而言,幼儿舞蹈在内容形式和创作方法上与其他艺术形式有许多不同之处,更加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情趣。就欣赏主体而言,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欣赏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情感活动和认识规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舞蹈作品鉴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认知舞蹈作品,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舞蹈教学中幼儿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并且体会到幼儿舞蹈作品对孩子产生影响和作用。但是要想具备“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没有南山捷径,只有大量地欣赏舞蹈作品,尤其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9。因此,增加幼儿舞蹈作品鉴赏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幼儿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提升他们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认知水平。
(二)深化教学改革,将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舞蹈创编教学,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未来幼儿园舞蹈教育势必走创新发展之路,形成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舞蹈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的舞蹈创编能力。因此,就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先进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其中,去体验歌舞带来的欢乐,探索和发现新事物,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带入一种主动自然学习的状态10。这种教学理念融入舞蹈创编教学,可以说是一举双效;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创造力,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改编《洗手绢》舞蹈课例。教学目的是理解与掌握幼儿律动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能够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改编舞蹈。施教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有哪些的特征,适合他们的动作该怎样改编?”,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班儿童适合发展大肢体动作,应该将舞蹈的动作速度和频率放慢”“小班儿童协调性差,可以固定下肢动作集中完成大肢体动作”等创编关键点。随后,要求学生根据律动中洗、搓、晾的动作特点,结合幼儿园小班儿童特征重新创编。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改编成果给予点评,强调改编的依据,让学生领会如何创编和改造。如此,教师通过引入、提示、要求、点评、总结的过程,将舞蹈创编的概念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避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生硬,也更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创编元素的练习,《我是勇敢小兵兵》舞蹈创编课例,教学目的是如何根据音乐内容和节奏创编主题动作。施教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出主题和音乐这两大元素;随后帮助学生分析主题内容、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思考,如:“《我是勇敢小兵兵》应参考军人挺拔、矫捷的特征来设计,可以用踏步敬礼、抱拳小跑步等”;进而提出创编主题动作的要求“根据儿童审美的特点创编符合儿童心里的夸张、有童趣色彩的动作,思考儿童会怎么做,比如设计开手枪动作,双手模拟机关枪开枪时要有好几个人倒下配合中弹的样子等”;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入一种主动自然的学习状态。
(三)适应教育现状,增进音乐游戏的课程教学,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幼儿园舞蹈教育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适应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目前幼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幼儿音乐游戏隶属于自娱性幼儿舞蹈,与幼儿律动、幼儿集体舞、幼儿歌表演、幼儿音乐即兴舞并列存在;它既是独立的个体,也可以与其他形式互相结合,灵活应用,是幼儿舞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形式。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几种形式的舞蹈教学课程学时分配基本相同,为了适应当前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现状,应该对音乐游戏课程有所侧重,增加学时分配、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应用。调研显示,目前幼儿园音乐游戏中融入了舞蹈、故事、表演等方面的元素。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广泛积累各种类型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分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特殊性的课例,结合实例开展教学,让学生理解幼儿音乐游戏的不同类型、特点和作用。同时,教师需要以身示范进行课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表达组织教学,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多实践,并以作业、回课等形式给予检验和指导;或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拟课例中音乐游戏教学过程,学生需要主动分析本组成员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找出最适合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加典型课例的示范与模拟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三、总结
关键词: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
一、舞蹈作品的主题选取阶段
(一)选取主题
为了增强舞蹈作品的吸引力,提高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就应当重视主题的选取,尽量选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题,促使其价值获得提升,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民族舞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就是因为其能够满足当代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把握住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1]。例如,民族舞剧《闪闪的红星》,其在选题上符合当时社会主流趋势的要求,具有时代烙印,其精神内核与现代社会弘扬的精神拥有一定契合性,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能够唤起人们的遥远记忆。日常的积累与实践,能够丰富编导的阅历与经验,使其对艺术作品产生创作的动机,可以说,作品主题的选取离不开编导的日常积累和吸收,因此,这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筛选题材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蹈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境、思想、精神、风格、形象等,都需要编导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和实践。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能够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感悟,保持对世界万物动态变化的敏感[2]。唯有如此,才能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积累创作素材,根据创作主题对这些素材加以筛选,找出能够符合主题要求的素材。以陈维亚编导的《秦俑魂》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陈维亚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后,气势恢宏的威武之师对其精神、情感造成极大冲击,使其产生了舞蹈作品的创作灵感,并将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二、舞蹈作品的结构构思阶段
结构的构思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能够充分体现出编导的结构思维。舞蹈作品结构构思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舞蹈作品的谋篇布局,包括安排表演时间、确定作品风格、选择背景音乐、设定人物形象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完成舞蹈作品的建构,从而保证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涵。例如,在中国风古典舞《玉魂》中,编导运用悲伤的旋律营造出黛玉将死的情境,利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
三、舞蹈作品的编排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内容、人物形象对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并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与情感情绪对作品进行诠释。
(一)情感的融入
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作品人物的情绪、思想、意识,心理等,通过情感的融入赋予舞蹈作品生命力与活力,促使广大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丰富舞蹈作品内涵,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风格的凸显
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其风格的凸显方面,对其观赏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是舞蹈作品缺少风格,将影响舞蹈作品的魅力。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均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广大观众群体所接受。例如,高雅优美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热情、奔放的歌舞剧《卡门》等。这些舞蹈作品都借助相应的舞蹈动作凸显出剧情、人物性格以及风格形象,促使作品整体焕发光彩。因此,在舞蹈作品编排实践中,应当注意作品风格的凸显,赋予舞蹈生命力与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都离不开唯美意境的烘托,只有艺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意境,才能促使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使观众耳目一新,吸引其探索发现艺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引导观众在思想与境界上得到升华。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当营造相应的意境,丰富观众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广大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接受程度,使作品更受欢迎。
(四)形象的塑造
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能够使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感知和审美,对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深刻的感悟,从而与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建立联系,引起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形象的支持,而在舞蹈作品中,是借助舞姿、情绪等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能够深入观众的心灵,丰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表演传递某种精神意志、思想信念的力量,令观众感到震撼,进而成为观众所喜爱的作品。例如,张继钢创作的《千手观音》、《俺从黄河来》等优秀作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其思维过程相互融合,存在于编导的思维中。通过对舞蹈作品主题的选取、对舞蹈作品结构的构思、对舞蹈作品的实际编排,促使舞蹈作品的灵与肉、情与境、意与形得到和谐交融。
编舞技法在民族舞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作; 编舞技法;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运用要点;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更加注重经过观看演出, 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民族舞蹈表演是各种文艺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演出形式, 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民族舞蹈也应当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 应当重视编舞技法的运用, 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2、民族舞蹈和编舞技法概述
3、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
民族舞蹈创作缺乏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更加注重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对于所观看的舞蹈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种情景, 民族舞蹈的创作应当不断创新, 但就实际情景来看, 很多民族舞蹈表演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缺乏创新性。这与没有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关系, 民族舞蹈理论是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 对于编舞技法的运用也不够合理, 导致民族舞蹈创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编舞技法的运用较为单一
4、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要点
将民族精神融入创作过程中
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编舞技法进行创作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舞蹈的呈现,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仅仅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 还与必须的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 也需要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景, 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 实此刻舞蹈动作以及时光和空间方面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例如, 对于不一样的动作应当配合相应的表情, 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情感。还例如, 在不一样的时光和空间状态下, 应当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
5、结语
综上所述,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 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 做好民族舞蹈创作。对此, 应当合理运用编舞技法, 在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 融入民族精神, 以此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1]刘芸。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J].科技资讯, 2017, 15 (15) :226-227.
[2]王静。论民族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编舞技法[J].大众文艺, 2018, (12) :145-146.
[3] 高洁。浅谈现代舞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当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30) :183.
[4]孟泽婧。浅议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 2016, 36 (7) :176.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版
一、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
“情感”在《心理学大词典》中解释是,感情一词被界定为“情绪和情感的总称”,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关切之情。
体验是个体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它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融入角色的情感世界,感受角色在既定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对舞蹈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对艺术表演中角色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角色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体会角色情感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性格等,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动作的技巧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内心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性和精神面貌。舞蹈三要素:动作、造型、表情。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没有人体动作,就没有舞蹈。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彻在舞蹈动作中。但是这些动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这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规格,而且有确定的名称。例如芭蕾舞的“阿拉贝斯克”(Arabesque)、中国古典舞的“顺风旗”和“小射燕”等。它丰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现手段,使舞蹈艺术进一步规范化,同时还有助于各种舞蹈风格的形成和稳定。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无不是由于动作新颖、具有特色、塑造了艺术形象才取得成功的。因此,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彻在舞蹈动作中,另外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动作为表现手段之外,也取决于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种人的形体动作,它是以人体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态构成某种相对静止的形态。这种“形”与“神”结合产生的富于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动作,是对刹那间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许多舞蹈在开场和结尾时,为了渲染场景和人物的诗意美,常把流动的舞姿化为静态的造型,场中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一种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因此说舞蹈的“律动性”是内在的情感和外部动作相统一的节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体现。舞蹈的动作性还决定了舞蹈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都要体现可舞性的原则。
无论动作,造型,还是表情,最终都是围绕着表达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体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它不想说话一样那么容易表达,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从日常生活动作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因此说角色情感的体验是舞蹈表演这种特殊的表达艺术方式所决定和每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2)准确深入体验角色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动观众,完全依靠舞蹈演员表演这一最重要和最关键一个环节。
虽然角色的性格特性已经在舞蹈编导那构思和编排好,但仍依赖于舞蹈演员在编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体验自我感动的二度创作,舞蹈演员是否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响整个表演最终的效果。而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取决于演员自身的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和对作品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演员表演同一个角色,甚至是同一个演员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绪下表演同一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说艺术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能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谁的生活轨迹更接近这个角色,谁能更深入的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谁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发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发。在舞蹈表演中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
(2)间接抒发。在舞蹈作品中借助于动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态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激情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
(3)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运用“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达方式,把内心情感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透露出来。抒情并不排斥叙事,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糅合在一起,一方面以精致的情节发展,一方面着意刻画表现人物心理的复杂多样的感情,在情感抒发方面大做文章,将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观众为舞蹈所牵动,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准确深刻体现表演中角色情感体验
舞蹈演员怎么样将角色情感转换为自己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角色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舞蹈始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表演艺术,舞蹈的动作技巧是一起情感表达的基础。一个舞蹈动作首选要做到位,分寸把握得足够充分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舒展性,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感,如果跳起来歪歪扭扭,落地又不稳,这如何让观众联想到角色所要表达的喜悦之情?
另外舞蹈动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学习新的舞蹈动作语言,才能运用于更多可表达的情感。
(2)加强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训练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无需说话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要想控制好角色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强度运动中的表演,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呼吸,才能让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不变形。这样舞蹈演员才能随着音乐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展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来表达的,比如紧张,兴奋,生气,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专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这些都靠平时训练积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现角色情感。
(3)运用想象升华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种,氛围想象,心态想象,形象想象。氛围想象是对角色的环境身世经历犹如身临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态想象就是透彻的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构成,了解角色在情节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问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对角色整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的想象,幻想不至于表面,甚至是其内在的人物性格,品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表演前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角色的背景故事,查阅与时代背景,角色背景同类型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分析与自己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内心与角色内心进行沟通,对角色人物内心世界整体的构思,例如说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角色会怎么样处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角色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渐的爱上角色,以角色自居。舞蹈演员能做到这样去把握角色情感世界,舞蹈演出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