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经管类专业论文【优秀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经济学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经济学本科学员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 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经济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绝不可应付了事。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2)学术性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
(1)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
(2)不能偏离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经济管理范围。
(3)正文字数5000-7000字。
(4)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经济管理专业
此时仍然根据传统成本信息作出的产销决策,常常是有些产品本来是赢利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其真实的赢利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传统法下,企业误以为是亏损的(比如高产量的产品成本就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从而错误地拒绝了定单,丧失了市场机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买方市场下,非常可惜。而有的产品,实际上是亏损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其真实的亏损率是难以容忍的),但是在传统的成本法下,企业误以为是赢利的(比如低产量产品的成本就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从而错误地接受了定单。这样,传统成本法进一步造成了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定单单价都高于‘单位成本’,但最终却亏损”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
abc的本质决定了它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采用abc后,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产销和定价决策更加合理、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ⅲ、abc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比如在电器开关制造企业中,abc使管理者准确把握了诸如备料(原材料消耗)、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直接人工等作业活动,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比如,如果耗用总成本最多的是液压部门和喷漆部门,要引起重视,查明原因,看是否有贪污、浪费等现象,以及是否这两个作业中心技术不够先进、工艺不够合理。即使这样巨大的开支是合理的,仍要视之为“要害部门”,严加管理,任用优秀的液压、喷漆作业责任人。又如,如果分配率最大的是液压和加盐部门(虽然加盐部门的总成本不是很大),也要引起重视。如果证实这样的分配率是合理的,就加强对这两项作业耗用数量的控制,合理减少生产流程中加盐的次数。这样,abc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ⅳ、abc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对企业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
传统的管理会计,根据传统成本信息,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模型y=a+bx(a为固定成本;bx为变动成本)。这一模型的有效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和业务量无显著变化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模型y=a+bx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相关性。
基于abc的管理会计分析,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从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而且abc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
ⅴ、abc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
最后,实施abc还有利于我们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
总之,abc对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宏观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远远不局限于企业自身。
1、在控制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abc能够更科学地核算效益,向政府反馈准确的信息,使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防止个别人利用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侵蚀国家利益,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固然不少是故意造假所致,但是不科学的核算方法,也会加剧其严重性。逐渐普遍化的高科技、自动化的企业,不能排除利用传统成本法虚报利润和资产状况的可能性。采用abc有助于使社会拥有可靠的经济信息,维护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
3、在国内经营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只影响到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影响国家的总体税收。加入wto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尤其先进的外国企业实行了abc后,国内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法,则不仅会使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而且跨国企业还可能故意利用传统成本法的不科学性,隐蔽地实现转移定价,把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会造成资本外流,使国家税收等宏观利益遭受损失。而推广应用abc,则有助于在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中维护国家的利益。
第二节abc的适用条件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一)abc的适用条件
综上所述,abc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要承认,abc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比如:
1、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abc关注“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从最详细的作业开始设置账户,成本计算过程复杂了许多,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因此需要jit这样科学的生产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证,要求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
2、从内部控制效果上来看,各个作业中心也是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能否主动地提供abc需要的准确数据,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努力提高各个作业责任人的素质,保证责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3、从会计人员构成上讲,企业需要聘请abc专家小组,这又容易导致abc本身成本过大。因此,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拥有足够的了解abc的会计师队伍,是又一个必要条件。
4、从成本构成上讲,有些制造企业,直接成本较大,没有必要使用abc,相反,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在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准确度不满、生产制造复杂性大、产品结构复杂、作业类别多、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同时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变动较大,从而导致生产调度部门进行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和投产准备的次数及成本增加,并且拥有现代化会计系统等条件下,应用abc才是比较有意义的。
(二)我国先进制造企业
具有应用abc的可行性
从abc产生的根据、背景和应用条件的分析中,人们很自然地觉得:abc和abm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一个高科技制造环境。考虑到我国不少企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企业在目前应用abc和abm条件是否还不太成熟?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技术革命加速发展,进而产生了越来越多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abc这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是可以率先推行、逐步推广的。主要表现为:
1、从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讲,虽然目前jit、“零存货制度”和“零缺陷制度”等在中国还很难完全做到,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等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先进的制造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降低存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设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等途径来努力接近jit的标准。与jit和零库存相关的单元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也已深入人心。
2、政府多年来大力改善交通状况,缩短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送周期,也进一步使abc具有了可行性。
3、从市场需求上讲,客户对多样化、小批量和非经常性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多,不能再仅仅采用以往的季度化大批量生产的方针,而应该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相应地,企业传统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为采购、制造和企业决策服务的周期性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手段、会计决策理论、业绩评价方法等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使abc这样灵活多变而又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方法,具备了存在的基础。
4、从成本结构上讲,在先进的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比例大大上升。据报道,七十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左右。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成本信息,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甚至导致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这种形势既为abc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为abc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5、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通常都有大量素质较高的青年会计人才,为abc提供了人才基础。
6、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管理意识的增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作业中心和作业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条件。
可见,在我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abc基本具备了可行性。
第三章abc的应用现状及在我国推广的途径
本章从分析abc在国内外应用的总体状况着手,通过总结实施abc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探讨如何在先进制造企业中推广应用abc。
第一节abc的应用现状
(一)国际上的应用状况
尽管abc在各国学术界很早就已出现,abc的知识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其实际应用并不广泛。armitage和nicholson等学者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abc的企业比例较小:加拿大1992年为14%;英国1990年为6%;美国1991年为11%,1993年显著增加到36%。同样,1993年teoh和schoch也发现abc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1995年inners和mitchell的调查显示英国公司有20%采用abc。
虽然各国对abc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这些运用了abc理论的企业来讲,对abc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认为实施abc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某一个领域(如在业绩评价体系上有重要突破),对abc在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作用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对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常务经理对abc信息的利用频率也很高。在使用abc之前,传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财务相关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的服务对象很有限,而且企业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但是abc和作业链管理法可以广泛服务于各个利益主体,支持了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也支持了顾客盈利性分析,而且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这些局部的成功都为中国企业推广应用abc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宝贵的经验。
(二)香港地区应用abc的基本情况
abc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截止至1999年,abc在香港的使用并不广泛。调查显示,1999年香港地区有10家企业已经使用abc(4家上市公司和6家非上市公司),使用abc的平均年度为四年;另有4家(2家上市公司,2家非上市公司)即将实施;在没有使用、暂时也不打算使用abc的76家公司中有37家知道abc知识,有39家知之甚少。很显然,大部分公司接触abc的时间还不长。
1、使用abc的行业情况。香港公用事业的使用率比其它行业都高,这点和工业制造企业使用abc程度较高的假设并不相符,因为工业企业通常被认为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具有使用abc的优势。这大概是由于公用事业(如电力、自来水等)业务种类固定,规范化较强,易于开展abc比较复杂的会计操作。
2、abc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比较。香港使用abc的公司比没有使用的企业规模要大一些。可以推测,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规模较大的公司对精确成本信息有着更大的需求,而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信息的提供中心,有更多的成本信息资源来实施abc。
3、产品的多样性。与经典理论不同,香港产品比较复杂的企业使用abc反而较少,这大概是由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成本分配更加困难,导致对不少香港公司而言,实施abc太复杂、太昂贵,还不如使用传统的会计方法。这也说明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abc对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分配活动的重大意义。
4、竞争的压力。1991年cooper和kaplan认为:公司内部竞争程度比较高的时候,abc将会发挥重要的优势,因为高度竞争性的产品由于盈利较少,更需要精确的成本信息来确定真实的盈利情况。然而,在竞争压力方面,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别。这说明香港企业应用abc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并非迫于形势、被动应战,但是也难免使这些香港企业对abc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感受不深。
5、成本结构。理论上讲,abc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制造成本)的分配上,如果企业的制造费用很高的话,使用abc会比较有效。但是在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公司,间接费用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这进一步表明,香港企业采用abc不是被迫的,而是具有一定主动性,但是也决定了这些企业中abc对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改进作用不会太明显。
6、实施abc的动因。为了主动获取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是部分香港企业使用abc很重要的原因,为了积极改善经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实施abc得到的支持。最高管理部门是其主要支持者,这又为进一步应用abc创造了条件。
8、应用abc实践中的难点。香港企业实施abc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作业中心为abc系统收集准确可靠的资料,同时,在新的作业活动、新产品和新机构中实施abc同样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将abc与传统的会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平稳过渡也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补充新的熟练技术人员。这些与经典abc理论是一致的。
但是,调查显示,标识作业成本库和确定成本动因被认为是abc组成因素中最简单的,这和经典abc研究的结论刚好相反(因为abc理论认为,正确确定成本动因是很困难的)。这大概是一些香港企业对abc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比如,香港部分企业对会计方法的定义与我们就有出入:有的公司使用的会计系统非常类似abc,但他们不叫abc;相反有些自称使用abc的公司,却使用传统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而没有使用abc特征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又比如,财务会计部门并不是香港支持abc的重要力量,比其它部门更少使用abc的数据,固然有可能因为一些会计人员认为abc对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作构成了威胁,但是更有可能由于会计人员对abc知识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abc在香港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
9、对abc的满意程度。香港公司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持有较低的满意程度,在使用abc之后,大多数方面如业绩评价、成本削减、过程改善等都获得了显著提高,有的几乎提高了100%。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香港企业对abc的满意程度持续大幅度增加,比得上美国近几年制造企业利用abc在成本系统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10、一些企业不采用abc的原因。缺少足够的abc人员是一些企业不实施abc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缺少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这和经典的abc的结论一致。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对传统会计系统已经比较满意,因而不采用abc,说明这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采用abc的必要性。
总体上看,香港企业虽然对abc的了解还不十分深入,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逐渐认识到abc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所以对abc有着比较主动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香港与大陆地区地理和文化环境比较接近,因此abc在香港应用的效果和经验,也为大陆地区推广应用abc提供了一定的信心和借鉴。
(三)abc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高新技术迅速发展,间接费用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顾客类型日益复杂,产品需求类型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于是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努力尝试abc核算法。有的企业还在abc基础上采用了“柔性生产系统”,生产灵活、反应迅速,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从材料配给、仓储到产品发运等,均实现了自动化,取代了传统大批量的生产系统。但是真正推行abc的企业仍然不多,以1985—1999年关于企业理财先进经验531个报道为例,从中剔除关于地区行业或非盈利组织报道的样本134个,得到有效样本397个。在这397个样本中,各种成本管理方法运用样本有189个。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如表3-1:
表3-1成本管理方法统计
abc目标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pdca法质量成本其他总数
样本数616122108189
比例3.17%85.19%1.06%1.06%5.29%4.23%100%
从统计结果看,目标成本方法是企业运用最多的方法,占85.19%,实行abc的企业只占3.1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abc的应用的确不够广泛,另一方面,与我国企业界中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和定额成本等概念与目标成本经常混用、难以甄别有关。这与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企业代表们的观点一致。
报道中,运用abc、abm或有类似经验的6家企业主要有表3-2所列这些:
表3-2
报道年份企业名称主要产品
1986上海缝纫机一厂、四厂缝纫机
1987上钢三厂特殊钢材
1990二汽集团汽车整车
1994枣阳野马自行车厂自行车
1996湖南常德中兴机械厂榨油机械
1996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飞机
虽然有意识地运用abc的企业较少,但在一些自发总结的管理经验中却闪耀着abc、abm的思想光芒。与国外和香港相比,这些应用abc的企业的特点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1、目标成本与abc可以“兼容”。
资料表明,目标成本仍是我国企业中运用最多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在有abc或abm运用经验的6家企业中,就有4家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方法,这初步表明,目标成本管理与abc在企业中可以并存。
其原因是: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下,产品成本被尽可能降低,以保证在市场接受的单价水平下,企业仍有赢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成本需要反复计算,而abc就是一种适应复杂成本计算、能够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在两种方法并存的企业中,两种成本管理法基本上是针对不同对象实行的。abc主要针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管理,而传统目标成本则主要针对材料、人工消耗、非生产性开支等。这种现象也说明,我国不少企业abc经验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是“零星”的,尚未贯穿于全面管理当中,不具有全局性。
在先进的电脑一体化全自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工时等的消耗是电脑控制的,因此它不再需要所谓定额的、计划的或标准的成本来控制。然而,在半自动化的生产系统中,只要直接人工占有一定比例,“定额式”的目标成本控制就是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定额控制同样也可深入到作业的层次,与abc相结合。
2、生产经营环境分析。
(1)从产品特征上看,已经使用abc的6家企业产品多数属于小批量、更新快、工艺复杂的产品;实际上,一些产品规模大、更新少的企业同样可以灵活运用abc、abm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尝试较少。
(2)在6家企业中,多数将价值工程方法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和相关成本投入。这是因为产品功能的构成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密切相关,产品工艺的确定又与对价值形成的分析紧密联系,价值工程方法实际上已将产品生产的整个作业链和价值链反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但是,我国一些企业的价值工程运用过于狭窄,尚未由点及面上升到对整个作业链的全面分析,这极有可能是企业缺乏abc管理知识所致。
(3)在存货管理上面,6家企业只有二汽集团1家企业实行了“零存货”,其他都是努力接近这一目标;而且致力于零存货的企业对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是很关注。例如,在一个实行零存货的单位里,常常是仅仅将一些原料供应充足的物资实行“零”存货,孤立地运用零存货手段,就库存论库存,而未触及到整个生产过程和价值链的变革,也就很难开展成熟的abc管理活动。
(4)6家企业中大多数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受到了重视,但以其管理的环节来看,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多,与abc和其他几项管理间的协调更不够。
(5)6家企业中有2家(二汽集团和枣阳野马自行车厂)实行了类似jit的生产组织制度,但是对价值工程、abc等其他管理方式不够关注。
(6)6家企业大多具有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且与价值工程配合较好,但是与基层生产组织间的配合较弱,与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协调更弱,这样就未能把abc原理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基层作业中心。
总体上讲,一方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少abc、abm运行的环境特征,为abc的推广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整体经营过程来看,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这对abc、abm的运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探讨如何推行abc和相关管理措施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消除这些影响、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节成功应用abc的一部分经验及推广途径
(一)如何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我们通过abc成功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案例,来探讨如何推广应用abc这一核算方法。
一、企业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福建x公司主要生产电源开关,企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产品供不应求,虽然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但是盈利率一直很高。1990年之后竞争逐渐激烈,单价逼近了成本,公司坚持所接受的定单价格必须高于产品成本价,以保证赢利,但是公司连续多年亏损或利润率接近于0。由于公司不存在资源浪费或账务虚假现象,高层管理人员始终找不出亏损的原因。
后来,某教授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并且会计核算系统也很先进,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数量大、成本不易精确核算(其年总生产品种约6000种,月总生产型号300多个,每月总生产数量多达2千万件),于是建议该公司使用“abc”代替制造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在福建x公司的实际运用。本公司实施的abc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第一章讲过,作业是企业内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相似的活动。企业的作业可能多达数百种,通常应该对企业的重点作业进行分析。结合本公司产品的生产特点,可以划分出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种主要作业。其中,备料作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消耗成本;液压作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电力和机器占用的成本;喷漆作业的成本大多为与产品外观文字、图案相关的颜料、人工、喷绘机器等的成本与费用;加盐作业的制造成本则主要为电力、化学仪器和化学材料的消耗;检查作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和有关质量测定仪器的费用;生产制造作业成本主要是直接人工,与制造成本法下相似。各项制造成本先后被归集到这六项作业中。
对于固定资产消耗造成的间接成本(折旧费用),不再单独作为一个作业中心,而是分摊到各个具体作业的成本中(如液压作业的机器占用成本等)。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本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不能以生产工时来分配折旧费(是间接费用之一),而应该用产品消耗固定资产的作业数量作为标准(如厂房、机器占用时间等);但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本身就需要估计,因而对所谓“固定资产类作业”的成本比较难以把握。第二,其他的作业活动多数都使用了某一类具体的固定资产(液压、喷漆、加盐和检查等作业都使用了相关的机器),因而这些作业成本已经包含了相应的折旧费。所以,无需对固定资产折旧单独认定为一种作业。
(二)选择成本动因,设立成本库。
第一章讲过,abc理论认为,成本动因(costdrivers),即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如质量检查小时数、用电度数等。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在福建x公司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项主要作业中,成本动因各自选择如下:
1、备料作业。该作业耗用标准的设定都是以重量为依据,因为,材料构成了产品主体,导致该作业消耗成本与该作业产品的重量呈正比例关系。所以应该选择产品的重量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2、液压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对电力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这主要与产品消耗该作业的时间有关。因此,应该选择液压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3、喷漆作业。从工艺特点来看,该作业主要与喷漆的道数有关,因此,应该选择喷漆道数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4、加盐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为电离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工业盐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随着加盐的次数增加,因此,应该选择每批产品的加盐批次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5、检查作业。该作业以人工和仪器为主,而该公司的工资以绩效时间为基础,仪器也以使用时间做依据,因此,应该选择检查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6、生产制造作业。该作业主要指车间直接生产工人的生产活动,其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与工时呈正比例关系,故选择直接工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某一成本库(作业中心)耗用的可归集的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库对应的总作业量,即该作业的分配率。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于制造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分配率,只不过它只代表某类作业的成本分配率。如表3-3中的“分配率(1)=a÷b”分别为0.007177、1.000173823等。
各个成本库有了自己的分配率,加大了核算工作量,但是本企业拥有先进的会计核算系统,实现复杂而准确的计算,仍然是可行的。
表3-3与1a型号产品相关的各项作业部门2000年9月成本及分配率一览表单位:元
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生产工人
制造成本(a)63826.5959673827.5565324.232627.232663.522893.56
成本动因产品(用料)重量液压小时刷漆道数加盐批次检查小时直接工时
总动因量(b)8892654.259663456.6986953642.002914196402.9953645.27
分配率(1)=a÷b0.0071771.0001738230.0007510.9015880.0135610.053938
(三)最终产品的成本分配。
(1)某类作业成本的分配方法为:某产品应分配的某类作业成本i=该类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消耗的该类作业量
如表3-4中每单位1a产品分配的备料作业成本i=0.007177×2.3=0.0165071(元)。
1a产品分配的其他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表3-41a型号产品单位产品各项作业成本表单位:元
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生产人工
分配率(1)0.0071771.0001738230.0007510.9015880.0135610.053938
成本动因产品(用料)重量液压小时喷漆道数加盐批次检查小时直接工时
耗用作业量(2)2.313.15.32.16.32.1
分配的成本i=(1)×(2)0.016507113.102277080.00398031.893330.085430.1132698
(2)该产品应分配的全部作业成本=∑i,如表3-4中1a产品单位作业成本=∑i=0.0165071+13.10227708+0.0039803+1.89333+0.08543+0.1132698
≈15.2148(元)
三、abc与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比较。
1、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
此时,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中,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最具有代表性。表3-3中的成本项目,在制造成本法下按工时总额分配,需将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统一计入间接成本(即制造费用)。
间接成本总额=59673827.55+65324.23+2627.23+2663.52
=59744442.53(元)
由表3-3知生产工时总数为53645.27工时,则间接成本分配率=59744442.53÷53645.27=1113.695(元/工时)
由表3-4知,每单位1a型号产品耗用2.1工时,则单位1a产品分配间接成本=1113.695×2.1=2338.758(元)
从表3-4看出,产品重量主要由备料重量构成,所以备料的成本基本上可以代表直接材料成本,则每单位1a产品的直接材料费为0.0165071(元),而直接人工费为0.1132698(元),则每单位1a产品制造成本=应负担的间接成本+应负担的直接材料+应负担的直接人工=2338.758+0.0165071+0.1132698=2338.888
2、abc与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比较。
可以看出,abc下1a型号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5.2148(元),而制造成本法下1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338.888(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正如本文在第二章第一节所做的理论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制造成本法把每单位产品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工时比率),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如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等)进行分配的比率,而实际上,产品分别耗用各种费用所占各种费用总额的比例,不可能仅仅用工时比例这样的单一指标来代表。制造成本法造成的结果是,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体现在x公司如表3-5和3-6:
表3-5:传统成本法下为亏损,但在abc中为赢利的产品调查表单位:元
型号市场单价生产数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70.233850000.3234-0.09340.1020.128
80.064500000.1407-0.08070.0120.048
90.244240000.4636-0.22360.1850.055
表3-6:单位产品在传统成本法为赢利,但在abc中为亏损的产品调查表单位:元
型号市场单价生产数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100.0412550.0230.0180.95-0.909
110.183010.030.150.45-0.27
120.051030.0410.0090.23-0.18
130.04415190.0390.0050.05-0.006
140.1213460.0740.0460.21-0.09
150.154650.010.140.19-0.04
对于表3-5中的高产量产品,本来是赢利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如7、8型号的产品),实际利润(如0.128元、0.048元)所代表的赢利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传统法下,企业误以为是亏损的,错误地拒绝了定单,丧失了市场机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买方市场下,非常可惜。而表3-6中的低产量产品,实际上是亏损的,尤其是在单价很低时,亏损额所代表的亏损率是难以容忍的(如10号产品,市场单价才0.041元,可亏损额就达0.909元),但是在传统成本法下,企业误以为是赢利的,错误地接受了定单。这就造成了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出现“定单单价都高于‘单位成本’,但最终却亏损”这一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四、对x公司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尝试的评价。
(一)x公司对abc的采用,是必要而及时的。
从市场特点看,买方市场中单价已经逼近成本。
从产品特点看,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数量大(年总生产品种约6000种,月总生产型号300多个,每月总生产数量多达2千万件),成本不易精确核算,传统成本法越来越显得过于粗略。
从其成本构成上看,如1a产品本月直接成本总额=备料成本+生产工时成本=63826.59+2893.56=66720.15(元),间接成本总额为59744442.53元,总成本=66720.15+59744442.53=59811162.68(元),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仅为0.11%(即66720.15÷59811162.68),而间接成本的比重高达99.89%(即59744442.53÷59811162.68)。
(二)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福建x公司应用abc来解决制造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尝试,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是成本信息、产销决策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该企业应用abc后,通过计算出每种成本库(作业中心)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得出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这样,就解决了制造成本法中对于间接费用的单一分配比例造成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进而使生产、定价和销售决策更合理。比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对于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应该适当降低其价格,增加定单数量,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那些规格特殊、批量较少、价格弹性低的产品,企业能够通过abc和jit的协调运用,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则可提高其价格水平,如果顾客接受,就获取可观的利润,若顾客不接受,企业可以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资源运用到更体现abc优势、竞争能力更强的产品甚至行业之中,这样就大大优化了资源配置。
其次,由于abc提供了及时、准确而详细的成本信息,该公司具备了进一步完善责任会计、加强内部管理的条件。比如,表3-3中,耗用总成本最多的是液压部门(为59673827.55元),要引起重视,严加管理。又如,分配率最大的是液压(1.000173823元/时间)和加盐部门(为0.901588元/批次),虽然加盐部门的总成本不是很大,也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液压时间和加盐次数的控制。
五、推广应用abc来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途径。
通过对福建x公司成功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x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企业在确认作业中心、设立成本库和计算成本等环节中,始终把abc的适用条件和企业自身成本核算的特点结合起来。所以,针对如何推广应用abc这一问题,其答案首先在于把abc的特点和企业自身成本核算的特点相结合,具体包括:
(一)动因的选择不必太细、太全,而应找到最重要的、与本企业主要成本相关性最大的因素。
这是因为,虽然abc对成本的反映更加深入细致,但也不是说“动因选择得越细越好”,而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选取成本动因,以保证abc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比如,据报道,x公司也试图选取和所有成本耗用都相关的成本动因,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个独立的作业中不可能所有的耗费(成本)都与同一个成本动因呈正比例变化,或保持密切关系,如果选取动因太多,这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核算工作就会无所适从。
那么应该主要关注哪些成本动因呢?这首先要明确本企业应用abc的目的。理论上讲,企业应用abc可以实现科学核算成本和进行产销决策、严格内部控制、优化价值链组合、协助全面质量控制、配合业绩评价和实现战略成本决策等多种目的。但是,具体到一个特定的企业,应该明确自己应用abc的主要目的,并根据其主要目的来确定哪些是重要动因。比如上面讲的x公司,应用abc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而不是客户需求、业绩评价等,所以就详细反映那些与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发生过程紧密相关的动因。比如,选择出相对独立的、对产品和成本形成影响较大的作业(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种),然后再确定作业中与主要的成本消耗相关性较大的成本动因(如备料重量、液压小时等)。相反,对于那些与产品成本积累过程相关性不太大的作业(如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和清理活动,以及产品功能设计、售后服务和业绩评价等作业活动),则不再面面俱到。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了abc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仍然比传统制造成本法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二)成本动因的选择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作业活动。多元化的作业和成本动因,是abc与传统成本法中单一分配率的本质区别。比如,x公司选取了六类不同的作业,各自选取相应的分配率,以适应六种不同的作业活动,而不是采用一两种成本动因——那样abc就失去了意义。
(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电算化、网络化进步程度,确定作业账户设置的详细程度,因为企业实施abc必须要以完善的计算机化会计系统为基础。尤其是像福建x公司这类消耗原材料的种类和生产的产品品种都较多的企业,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具体来讲,abc需要如下计算机系统条件:企业的计算机已实现网络连接,已建立配方库、标准库等基础数据系统,已按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独立的核算系统,具有数据处理中心及形成相应的信息。
在前文关于我国abc应用状况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虽然实践中我国不少企业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先进,但是最近几年都在努力改进,加上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实现大面积的会计电算化、网络化还是有希望的。比如,河北邯钢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设置了类似abc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同时改造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著名的“邯钢经验”,其成功之一就是abc和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充分结合。
(四)成本库和abc具体职能部门的设置,要适合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abc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福建x公司中,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需要作出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作业中心不同的负责人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尽相同。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abc管理系统的框架和选取指标的口径,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不断提高以适应abc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信息化、自动化,而不顾自身人才基础,机械照搬abc理论。
(五)abc要与企业现有的核算体系相衔接。abc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如第一章第一节所述,abc计算的成本与制造成本法和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企业应注意与自身现行的成本制度衔接或融合,以避免脱节太大、管理上无法承受。实际上正如本章第一节第(三)个问题中谈到的,abc和“目标成本法”等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措施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兼容的,它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不合理性,也是对传统成本法的和谐发展。比如x公司的实践中,选择备料成本动因时,就选取了“备料重量”,选择生产人工成本动因时,选取了“直接工时”,这些都是在传统成本法里通常使用的分配因子,这样不但无损于abc,反而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又如,河北邯钢在尝试abc性质的管理制度时,就结合了原有的目标成本规划、模拟市场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abc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基础上。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会计核算方法问题,还有经济体制、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素质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现有的体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除了体制改革、提高员工素质外,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是极其重要而又直接的措施。福建x公司成功运用abc是建立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以加强管理,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其目的是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即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另外,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员工培训及时,才能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运用成本昂贵的abc,却假账真算,无异于劳民伤财。
(二)如何应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长期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桑克模式,其内容是把abc与战略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几个方面。
第一章已经讲过,价值链是由相互依赖、互相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一个价值体系,描述的是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所谓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一直到最终产品消费者为止,其间一系列相关作业的整合,是从战略层面上分析如何控制成本。这种分析可有多重视角,如对企业自身价值链分析、对行业价值链分析、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等等。
所谓战略定位是帮助企业在市场上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对手。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市场和产品方面的定位分析,再确定以怎样的竞争战略来保证企业在既定的产品、市场和行业中站稳脚跟、击败对手,以获得竞争优势。
所谓成本动因,前文已经论述过,即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从价值的角度看,每一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有一组独特的成本动因,它用来解释每一个创造价值活动的成本。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就是把abc理论的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和作业性成本动因,对企业的宏观和微观成本管理活动进行分析。
国际上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经验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应从abc和价值链的角度来建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众所周知,中外国情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那么,如何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运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呢?我们通过epw厂的案例来分析这一问题。
二、epw厂成功应用abc思想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总体途径。
epw厂是一家国有中型电器制造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过硬,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本管理严格,多年来一直是行业中的领先者。但是近年来,epw厂主导产品la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强大的竞争力,epw厂跳出传统的以生产制造过程为重点的成本管理范围,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原理指导成本管理工作,其基础即是abc的核算方法和管理思想。企业对la产品开展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la产品设计成本、供应商成本、顾客使用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
首先,应用价值链分析的思想对epw厂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析,发现epw厂上下游环节均有许多工作可改进,然后根据abc的管理原则,对这些环节实施严格的成本管理,以便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采购阶段,除了采用经济批量法控制采购批次、采购价格等常规方法,还通过与供应商发展密切关系进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购成本。在销售阶段,通过分析,epw厂撤掉了很多办事处,试行分销制,降低销售费用,而且商对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提出价格变动的可行性建议更及时,使企业能动态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与市场行情,取得投标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企业销售利润。
其次,进行战略定位分析,选择竞争战略。epw厂针对市场环境,将la产品定位于中高档,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运用财务数据严格控制成本的上升,并局部运用abc控制产品成本,使得la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实施abc控制,进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在“成本领先”战略下,为了防止竞争对手较早开发出更低成本的生产方法,企业必须始终掌握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努力控制和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还要满足经常改变的顾客需求。前文已经谈到,abc是将着眼点放在作业活动和资源消耗上,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其灵活性也适应了多变的顾客需求。所以,abc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abc拓展延伸到上游的生产采购和下游的销售环节的一个系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epw厂通过应用abc,发现了浪费,找到了可能降低成本的地方,提高了作业活动效率,完善了定价决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
三、abc在epw厂战略成本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abc对成本详细揭示的功能,这是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
以epw厂的a部门作为使用abc的例子,2000年3月份a部门生产高压电器产品h10型la(以下简称h型产品)和zh10型la(简称zh型产品)。h型产品是普通型产品,市场价150元/只,zh型产品是新型、复杂的产品,市场价250元/只。这两种产品都在相同的生产线上制造。
2000年3月份a部门生产了zh型产品400只,同时生产了h型产品6000只,有关这两种la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料如表3-7所示:
表3-7:la产品生产成本资料统计表单位:元
成本项目h型产品zh型产品合计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16,091.4976,571.53341,235.898,859.438,496.8437,872.98124,950.9285,068.37379,108.16
合计533,898.9155,229.25589,128.16
按传统成本法计算h型产品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计算结果如表3-8所示:
表3-8:epw厂a部门产品单位成本表单位:元
成本项目h型产品(6000只)zh型产品(400只)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9.3512.7656.8722.1521.2494.68
合计88.98138.07
上述传统成本计算法,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即379,108.16÷85,068.37),这样分配制造费用虽然方便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据第二章的分析,由于间接成本比重较大,分配间接成本时产生的小的错误就会被放大近4.5倍,很可能扭曲成本数据,不利于对制造费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以成本为依据进行的定价决策。所以,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应重新调整。
经过考察,可以认为a部门符合abc的适用要求,理由如下:(1)a部门有以数控设备等现代化装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自动制造系统。(2)a部门人员经过多次精简,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很小,而间接费用很高(如制造费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3)产品零库存,因为h型和zh型产品均供不应求,不存在成本沉淀到会计分期中的问题。(4)h型产品和zh型产品有不同特点,工艺差别大,比如,h型产品产量大,工艺复杂程度低;而zh型产品产量小,复杂程度高。(5)a部门管理水平较高,员工成本意识均较强,成本核算的数据较为准确。
因此,采用abc对h型与zh型产品的成本进行分配,根据abc的实施步骤,epw厂组织会计、技术、生产和采购等专业人员对该月a部门的制造费用进行分析,重新计算h型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其使用abc的各个步骤的方法,与福建x公司基本相似,这里就不再重复列举。
该企业在尝试abc后发现了与福建x公司相同的成本计算效果,即abc计算结果与现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别。统计数据表明:epw厂生产的h型和zh型产品制造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率(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单价)分别为:59.32%(即88.98÷150)和55.23%(即138.07÷250),但采用abc计算后发现原先h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被高估了15.26%,而zh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被低估了56.14%。主要原因是,abc深刻揭示出一个简单而又隐蔽的事实:每只低产量(zh批量为400只)、新型的、复杂的zh型产品需要的机器动力、准备次数、材料处理、产品分类等费用皆比工艺简单的h型产品多。由于传统成本法不能揭示这一点,不能把成本分配给所有的作业,所以普通的h型产品代替新型、复杂的zh型产品承担了一部分费用。
由于abc的应用,使被传统方法扭曲的成本计算恢复其本身应有的面目,纠正了成本计算不实所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从而也为降低成本的努力指出了方向。
(二)epw厂应用abc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措施。
epw厂a部门使用abc进行计算后,发现zh型产品的成本是原来制造成本法下该产品成本的2.28倍,达314.79元/只,远远高出其市场售价,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是epw厂组织技术、设备、会计和a部门的管理人员对zh型产品的成本问题作专题研究。
1、首先,利用abc提供的详细资料在同性质作业中对比分析,立刻发现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动力成本和生产设备折旧成本明显偏高,要降低zh型产品的成本,主要应抓住这两个关键作业。
2、其次,进一步分析abc的计算过程,发现这两个作业成本高的原因由一个共同的因素引起,即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占用小时数多,为h型产品的12倍,就是说,zh型产品占用机器的一部分时间,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这就使zh型产品降低成本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减少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就能大幅度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
3、接着epw厂成立以技术和设备人员为主的项目组,就如何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经分析和研究发现zh型产品机器小时数为h型产品的12倍,是两个因素的乘数作用使然:一个因素是zh型产品的每批工艺耗时为40分钟,是h型产品的2倍;另一个因素是每批产品出产数量:zh型产品1只,而h型产品6只。针对这两点,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艰苦努力,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zh型产品的工艺耗时降到30分钟/批;同时设备人员通过工艺改进力争每批zh型产品产量提高到3只。耗时和产量的变动使zh型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4倍,其中单位机器小时数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成本大大降低。在zh型产品需求没大的增长的情况下,所节约的工时每月可多生产h型产品3000只以上,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h产品的需求。
4、在此基础上该厂结合市场情况对定价重新决策,h型产品由原来售价150元/只调整为135元/只,zh型产品由原来售价250元/只调整为288元/只,使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5、该厂运用abc的原理对h和zh产品进行长期跟踪监控,从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到生产、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成本和战略,随时调整产品价格和投产决策,并且把各个环节的成本都纳入abc的成本核算范围之内,运用价值链观念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企业形象,更好地推行了成本领先型市场经营战略,增加了市场份额。
6、在长期全面推行abc的过程中,epw厂对abc系统自身不断探索并进行改进,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使之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有机结合,如选取更实用的成本库、把作业中心与责任会计中心相结合,对成本动因选取的合理性进行持续改进等,使该厂逐步形成了真正适合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abc系统。
四、从epw厂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要回答“如何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运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这一问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一)abc消除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揭示出科学的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和战略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福建x公司中总结出的经验,在epw公司仍然适用,而且x公司需要注意的问题,这里仍然需要关注。
(二)epw公司进行的战略管理,是abc在动态的、战略层面上的体现,其主要手段是应用了abc思想中的价值链分析和相关的管理措施(abm),这是区别于普通战略管理的。普通战略管理强调的是企业使命和企业目标,强调企业总体的、长期的问题,显得比较粗略,操作性比较差;但是运用abc的战略成本管理,强调运用作业为基础的成本信息和管理手段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特点为:
(1)从战略管理内容来看,abc和价值链基础上的战略成本管理,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经营成本和业绩产生的内在原因方面,通过揭示成本和业绩,不仅仅提高经营业绩或效果,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效果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果指活动的结果,强调活动对组织外部的影响,而对资源消耗不关注;效率则指活动的原因而言,强调的是单位活动对资源的消耗率,而对活动给外界的影响不予以强调。比如,有a、b两个工人,a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生产150单位产品,平均每小时15个,b每天工作5个小时,生产100单位产品,平均每小时20个,则a的工作效果比b好,但是b的工作效率比a高。
第一章已经谈到,abc的成本是“完全‘消耗’的成本”,因而强调对资源“消耗”产生的效率,从而更加关注经营成本和效果产生的原因。这与传统的战略管理决策不同,因为传统战略管理重点在于市场需求、生产销售等总体方面,更多的关心经营业绩和最后效果,即对外部市场影响如何,而对经营效果产生的原因和经营效率揭示不够。
abc对经营活动的原因的揭示,包括两个途径:
首先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而abc对作业的详细反映,能够充分揭示成本发生的原因;作业链管理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最终提高战略经营效果。可以说abc找到了提高经营业绩的突破口。由此,企业内部战略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明确和落实作业中心的责任,建立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员工激励机制,使战略目标不至于落为空谈。这一点在先进的制造企业中是有一定普遍性的,比如,河北邯钢将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控制,体现了abc的原则,就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
其次,abc根据价值链的特点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从顾客到厂商”的管理,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并且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满意度、维修及处置等售后阶段,是深入各个经营环节内部的全程管理,结合了全面成本管理方法(tc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从市场、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寻找成本发生、价值创造的原因,同时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果”,使企业真正及时、有效、充分、深入地融入市场,更好地使“战略”适应了“环境”。
(2)从成本控制的内容来看,abc强调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jit和“零缺陷”等手段,消除每一个不增加价值的作业。
abc的核心是把成本看成“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的函数,并将“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加价值与否的最高标准,并进一步把“不增值作业”划分成“维持性作业”和“无效作业”。成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实现作业链的优化,即:尽量减少“不增值作业”,尤其是无效作业(当然,无效作业不一定是无用的工作,如机器维修和管理活动,虽然有用但是本身不增加价值),提高有效作业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使成本利用趋向于最优化的高效率状态。如epw厂把降低单位zh型产品的消耗时间作为突破口,就是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低效作业或无效作业,降低“未利用生产能力”(这里是时间)的成本,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才能及时调整h和zh产品的价格,这样就使企业保持有利竞争地位的问题更加具体化。
abc与价值工程管理是不同的,因为后者强调在产品设计阶段剔除产品的过剩功能,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然而,剔除了产品的过剩功能,未必就消除了不增值作业。
(3)从信息来源来看,abc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具有外向性、开放性,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它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来源,不仅要对企业内部实行规划与决策、控制与评价,并且注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收集企业外部信息,包括竞争对手情况、行业市场需求、供货商、客户意向、售后服务、周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注重与供货商及客户进行协调与规划,甚至关注企业与相应社会责任、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关的信息。如epw厂,在采购阶段,除了采用常规方法,还通过与供应商发展密切关系进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购成本;在销售阶段,撤掉了很多办事处,试行分销制,使企业能动态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与市场行情,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增加了企业销售利润。又比如,沙钢对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做法,在与供货商充分“博弈”的过程中,取得了更有利的地位,仅1999年生铁一项就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
(4)从战略管理手段来看,abc虽然是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管理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因此,abc应该与相关的战略管理措施相互结合、综合使用,而不应该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手段。比如,可以结合价值工程、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目标成本、kaizen成本、基准成本、平衡记分卡和环境成本等方法。
其中,kaizen成本法主要强调降低产品制造过程成本(如epw厂降低zh产品成本的方法);基准成本法主要是参照其他企业或部门成功实践,建立内部业绩评价标准以改善经营;平衡记分卡(balancescorecard)是卡普兰教授等人提出的新型管理措施,是一种在业绩评价和成本管理体系中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如客户导向经营业绩指标、企业内部营运及技术效益指标和学习创新与成长业绩指标等)相互融合的方法;环境成本主要核算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成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以价值工程为例,正如上面第(2)点谈到的,价值工程在产品设计阶段剔除了产品过剩功能,但是未必消除“不增值作业”,同时也要看到,abc和作业链管理虽然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但是未必剔除了产品过剩功能,所以,二者应该结合使用。再以平衡记分卡为例,其财务指标可以与abc的详细成本资料或价值链的财务信息相结合,而其非财务指标也可以与abc的客户需求预测等方法综合使用。这样,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就变得更加有效。
abc和战略成本管理来自发达国家,在epw这样的技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现代企业中试行并获得成效。但是,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技术、设备、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的状况下,战略成本管理和abc是否也能适用,是不少人都关心的问题。福建x公司和epw厂的实践,对此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只要按照科学的思路,努力创造相配套的条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abc是具有有效的推广途径的;abc的实施为科学核算成本、有效降低成本、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指明了突破口。
第三节一些企业应用abc失败的教训
虽然上文谈到了许多成功应用abc的例子,但是国内外企业对abc的应用并非都是成功的,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比如,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所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厂(coloradosprings)就是其中之一。
惠普是世界上管理最完善、最富创新精神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它不断地重新评估自身的控制机制和分权式的组织结构。惠普的科技含量、间接成本比重都很大,因此,理论上讲,惠普公司整体上是比较适合采用abc和相关管理措施,实际上惠普公司的大多数分支机构实施abc的尝试的确都很成功。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厂规模较大,生产示波器和逻辑分析器等测试设备。它的产品种类很多,但每种产品的产量都很少,主要销售客户是通讯及电脑行业的工程师等人员。管理层决定实施abc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产和支持流程,以找出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并据此确定产品的成本,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库存评估依据,做出更合理的定价决策。
首先,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各个流程后,该厂试图找出各种成本动因,即成本因素。此处的成本动因是指一个流程中影响该流程成本的所有因素。成本动因一旦确定,信息技术小组就会帮助成本会计部门,采取各种方法利用电脑软件跟踪这些因素。
其次,对这些软件进行修改,以加入新的成本动因。此处略举一例,对物料软件系统加以修改,目的是为了识别首选零件和非首选零件。该厂在确定其所购零件的优先顺序时采取如下5个标准:技术(technology)、质量(quality)、可靠度(reliability)、交货(delivery)和成本(cost),简称为tqrdc。
第三,根据tqrdc标准的评估结果,将各种零件分为首选、中等和非首选3类。由于每类零件所引起的间接费用不同,因此对3类部件的区分是很重要的。这一程序也让研究开发部门参与了有关零件评估的工作。
该厂采用abc的这些操作,有一定的合理性,表现在:
1、抓住了该企业技术水平比较高、间接成本比较大、产品种类多、产量小、管理比较严格和会计信息系统比较先进的特点,实行abc的初衷是对的。
2、得到了管理层的支持,因而各部门配合比较积极,如信息技术小组、研究开发部门与成本会计部门配合较好。
3、成本动因的选择比较客观。比如“首选、中等和非首选”零件的区分,结合了本厂间接费用的特点;并且对于跟踪监控的软件不断改进,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该厂abc系统于1989年开始实施,然而,1992年却半道夭折,从那以后,该厂没有再尝试过abc。那么,该厂实施abc失败的教训在何处呢?根据报道,主要问题有以下6点:
1、成本动因太多。abc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对成本的“过程控制”,来对成本“追本溯源”。可是该厂abc实施者曾试图为每一个流程“找出各种成本动因”,有一次,竟然在生产流程中挑出20多个成本因素,贪图全面,结果导致作业中心过于分散,成本核算过于复杂,既增加了abc系统建立和维持成本,又增加了管理者对abc复杂信息理解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过程控制”和“追本溯源”的难度。
该厂应首先确定两、三个绝对关键的流程环节,再在每个环节中找出两、三个成本因素,并在初始阶段全力以赴解决这些成本因素。这样才能使abc更具有可操作性。
2、该厂对abc的应用没有体现出明确的目的。从管理层决定实施abc的目标来看,“取得准确的成本信息”应该是其首要目的。因此,有关主要生产成本的动因应该详细反映,而有关产品设计、市场需求等信息可以粗略反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成本动因太多”的问题。然而,该厂的abc工作却没有明确体现出这一目的:成本选择漫无目的,简单照搬abc理论,贪多求全;不但增加了实行abc的难度,而且,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需求目的,提供的信息没有针对性,即使是科学地计算出了相关信息,也会出现不少abc信息“无人使用”的尴尬局面。
3、成本库和作业中心内部缺少适当管理。虽然该厂的矛头直指各种成本因素,预测间接费用的支出及成本因素的利用,但是,它只是每月公布成本因素的变化情况,包括成本因素的效率变量、比率变量及数量变化等,却不对各个作业中心内部及其成本产生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不能给一个个产品的各种成本带来增值利益。因此,该厂应该发挥惠普公司良好的“自身控制机制”的优势,加强作业中心内部的控制。
4、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管理跟不上。该厂过分注重公布成本因素的月变化情况,但在针对各个成本库和作业中心之间如何相互协调、控制成本产生的过程、削减成本方面,却从未采取任何相应手段。比如,据报道,其研发部门做出调整,开始采用首选零件后,但是采购部门却并不改变其成本结构。因此,吸取epw公司的经验,制定可行措施、努力削减非首选零件的总用量及压缩总体的成本结构,使abc与企业战略和整体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成为该厂实施abc的主要目标。正如本章第一节所讲,这种abc与企业整体管理“脱节”的现象在中国也很多,因而吸取其教训很有必要。
5、过分强调标准成本。该厂希望把某个成本因素作为管理的基准和目标,完全实行“标准成本”的控制。但是,要想在如何具体分配成本问题上使整个群体达成共识,几乎不可能,弱化了各个成本中心的控制作用。
实施abc应注重长期控制成本、加强管理的效果,而不应强调短期内满足某一具体成本“基准目标”。如果那样做,意味着要找出所有的流程、所有的成本因素及所有适当的支出项目并予以分配。本来该厂成本动因就选取得太多,加上过分强调标准成本,使成本管理部门要把实际数据和标准成本随时做一番比较评估,导致了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对各种成本因素活动进行管理,使abc的实施就好象一场管理恶梦。与其这样做,倒不如发挥惠普公司“分权式”组织机构的特长,让各分权部门作为一个个成本库,建立责任中心,着重抓好自己内部的成本控制工作。
6、该厂对abc的应用,过于急于求成,浅尝辄止,缺少积极改进的过程。比如,虽然该厂对成本动因的跟踪软件作了动态的改进,但是abc自身并未深入实践,遇到了问题,1992年后,就再也不尝试了,而没有象epw厂那样组织项目组对产品深入分析和研究。事实上abc的推行,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非不允许有失误,关键是努力减少失误,并且根据abc的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特点,逐渐改进和完善abc系统。
第四章结束语
通过前面对abc的理论概况、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内外应用状况和经验教训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
首先要承认,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企业整体的设备水平依然很落后,如有关报道显示,钢铁、石化、电力等15个行业中,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到10年,关键性技术差距更大,而abc是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产物,所以abc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为时尚早。然而,笔者以为,abc虽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们并不排斥一般企业,相反,在个别先进制造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可以先行实施,将会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思维的变革,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看,abc还会反作用于其科技环境,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为政府提供更科学的宏观财务信息,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利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因此,笔者认为,推广应用abc和相关管理措施应该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abc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abc”,则会导致企业丧失快速发展的时机。
首先,abc作为一种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可以从企业个别部门到整个企业,从制造到服务,从个别先进企业到更多企业,逐步开展。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企业内技术装备水平的多层次,可以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之适应。例如:劳动密集型部门可采用责任成本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间接费用比重大的部门可运用abc控制。众多的探索已表明:即使是局部应用abc,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处于改制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一部分已经基本具备了运用abc的条件,尤其是自动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不一定要等全面符合条件后再实施。而实施abc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效益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又会促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环境的改善,从而进一步为abc、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其次,应用abc,应该重点强调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作用,以广泛更新企业的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尽管不少企业无法绝对做到jit、“零存货”和“零缺陷”的“数据计算标准”,但是可以向这个标准努力;更何况在运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有些成本是无法用金额来计算的,只能依靠估计(如建立在abc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因质量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的信誉损失)。因此,abc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体现了abc的本质意义。这也可能成为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二)企业推行abc,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
首先,我国企业将来在运用abc或abm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尽管笔者主张大力提倡abc,但是,如果不顾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不考虑abc信息的“成本-效益”关系,认为运用了abc就是好的,这样一种思想也是错误的。abc在各国企业运用的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abc。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一小部分,或者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或者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是按照生产线来安排,而不是按作业中心(或成本中心)来安排,则abc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设想运用abc、abm时,企业首先应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
其次,abc系统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abc、abm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即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这一先进原理的先决条件。abc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第三,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从而明确本企业应用abc的具体目的。由于国情、企业历史基础、产销环境和技术工艺不同,既不能照搬abc权威理论的条条框框,也不能照搬国外或其他企业应用abc的经验。
第四,abc系统本身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把abc作为立杆见影的“万能药”,也不可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就否定abc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第三章第一节对abc在我国应用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应用abc的企业,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更有必要对abc系统不断改进。
企业经济管理,既是指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预设的经营目标,对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设计、规划、组织以及协调的过程。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内部审核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管理[1]。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项目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各个企业也开始不断接受、学习以及探索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以有效减少自身经济管理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社会经济及企业的不断发展,让企业经济管理理论的内容与方式得到了不断的革新与扩充,无论是在管理的层次、幅度上来看,还是管理的复杂程度上来看,都较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部分企业仍未能真正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有效引导;有的企业即使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却未能结合自身状况,将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跟不上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导致企业发展的严重失衡[2]。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不全面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出现具体的经济管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指导依据,不利于问题的有效处理与解决。其二,经济管理制度未能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部分企业未能结合自身实际,过于追求管理制度的先进性,这不仅造成了先进制度的浪费,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三,在制度的执行方面,监督力度不足,这导致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首先,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有所不足,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管理控制的认识较为局限,认为仅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控制,达到减少资金在流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便可完成,却未能认识到管理授权因素的限制作用已决定了对财务管理中的会计进行控制是不能实现企业经济的全面管理的。其次,在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上过低,且许多数内部控制目标都比较简单,形成不了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这使得企业统一指挥与协调的能力得到大大降低。
三、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管理理念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第一步。为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及发展目标,以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为重要导向,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并摒弃落后的、不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以对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3]。同时,居安思危,在正确认识、评价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对外界的竞争程度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并不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与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尊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经济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事务的顺利进行与开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加大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与必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以人为本’建立全员参与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及财会人员的责任,因此要促进全体员工的参与,将经济管理理念植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其二,重视内部资源的组合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创新产品开发及运作模式,促进企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其三,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企业应当在保证制度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础上,对制度的贯彻与执行采取一系列的监督措施,以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4]。
(三)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尤为关键的促进意义,其中第一步,便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优化预算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市场形势与自身实际为重要参考依据,不断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拓充,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丰富。另外,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全局管理,将企业的内部控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
四、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 12周(包括答辩和评分在内),提倡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始时间提前,以便让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
毕业设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完成以下基本能力的培养:
l、资料、信息的获取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实验、建模和动手的能力;
4、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基本软件应用等)的能力;
5、撰写报告(论文)的能力。
全文初拟主要目录
第一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回顾和实证述评
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研究综述
1.3 国内学者对中国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1.4 实证检验方法述评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五种可能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2.3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需求拉动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演进和现状
3.1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联系纽带
3.2中国经济改革与金融发展三阶段
3.3 我国的金融化进程
3.4中国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
第四章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第五章 实证结果的经济解释与比较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类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74-03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开设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专业。2004年,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等4所全国重点高校开办此专业。2005年,教育部又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并招生。此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大地上生长起来。
目前,我国开办该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已经有100多所,其中包括综合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和艺术类院校。开办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三大地区的开办院校所占比率达74%,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总和仅为10%,在数量上不足华东地区的1/3。同样,东北地区的数量偏低,只有3所高校。除此之外,在、甘肃、宁夏、海南等省份,尚无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1]这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盛,高校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容易形成产学一体的教育经济模式。创造力是文化产业的精髓,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一个地区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孵化器,加强对该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有的是按普通类方式招生,有的是按艺术类方式招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招生方式对课程的要求也不同,本文主要从艺术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其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1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文化产业”一词属于舶来品,国外对其的研究开始于60多年前,但理论构建却相对薄弱。而“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名词在中国的起步较晚,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实践操作的经验都尚浅。就拿该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设置来讲,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院校将该专业设置在历史文化学院,有的将该专业设置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有的将该专业设置在文化与传媒学院。不同性质的院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不一致,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上差异性较大。
笔者查阅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资料,总结出以下三类情况:
1.1财经类大学
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在原有中文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该专业设置在财经类大学下,因此有较明显的文化与经济的复合体倾向。
中央财经大学于1995年将汉语教研室改建为中文系,后扩展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及文化产业专业方向,2004年改设“文化与传媒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文化产业系、艺术教育系和院直属逻辑学教研室,有“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和“现代逻辑研究所”等三个院属研究机构。
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具有适应出版、娱乐、报业、旅游、影视、网络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需要,能从事文化产业业务设计、项目策划、管理、宣传、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文化政策、管理、策划等有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其专业课程分为两类: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类,包括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司财务;二是专业类课程有,包括艺术生产原理、文化学概论、现当代文艺思潮、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美学史、中西文学比较、传播学理论、中国民俗学、文化产业概论、当代文化理论与政策、文化产品市场营销学、公司法与知识产权法、文化行政学、文化广告学、西方美学与艺术、华夏美学与艺术、大众文化与传播、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
1.2综合性大学
例如,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03年该专业获得国家教育部本科学位资格。该专业设置在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下,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方向还是课程设置来看,都具有明显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倾向。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文化产业、中国文化、策划营销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内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文化事业、文化娱乐、文艺展演、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广告、信息传输、体育、旅游、民族民间手工艺等单位或部门以及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从事策划、咨询、开发、经纪、营销、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就业面十分宽泛。
该专业主要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民族文化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传播学、文化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社会心理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外文化产业案例等。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一、当前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在纳税人看来,纳税评估工作是通过资料分析、评估约谈等方式查找税收问题,近似一种间接的纳税检查。而对评估人员来说,评估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也向个案查出多少问题的方向发展。为了与稽查严格区分,强调评估时不调账,不下企业。因此不能全面看到可查阅的账簿凭证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嫌疑问题。目前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类似税务稽查,但手段和实际效果又不如稽查;定位是税务管理,又没有真正放到管理工作中去,还是处于仅个人操作和层次较浅的状况,因此成效不明显。同时,由于有效监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纳税评估工作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对对报表、查查相关数据、与企业核实疑点问题等静态的监督形式无法了解企业动态实际情况,无法掌握外部相关信息,形成一些评估盲点。评估人员受相关因素约束,没能全面发挥主动管理监控职能。而企业大多也未把纳税评估当作是一次自查整改机会。因此,对纳税评估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即通过评估手段和调查手段,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宏观管理监控。
2.信息资料来源不够广泛。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数据资料的搜索、采集、积累和掌握,纳税评估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指标测算、资料比对等定量、定性分析,没有数据资料,纳税评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不包括生产经营类信息、经营核算类信息以及其他诸如登记注册类、价格类等相关信息,因此,是不完整的涉税信息。只有掌握上述各类信息并进行处理、测算、比对以及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税务部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对报表和税负等面上问题有的虽有怀疑,但由于信息不完整或有可能错误,无法把问题完整地分析出来,不仅审核效率低,而且审核误差大。
3.纳税评估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目前,从事评估的人员基本都是税收管理员,在负责征管的同时进行纳税评估,没有专门从事评估的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知识面窄,掌握评估的方法不够,有的只停留在看看表、对对数、查查抵扣发票信息的浅层次,不善于从各种涉税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或挖掘深层次问题,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效率不高。
二、对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的思考
1.建立科学规范的纳税评估体系,强化税源管理。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征管对象的复杂化、现金交易的扩大以及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二套账等情况时有发生,偷税隐蔽性越来越强。纳税评估的开展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展评估范围,充分运用金税工程、CTAIS、纳税评估等软件,将纳税评估对象涵盖全部纳税人,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定,规范涉税行为,优化纳税环境。
2.确立“服务型”的纳税评估,融洽征纳关系。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同时,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有效的途径。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问题,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因直接进入稽查后对案情分歧而产生直接冲突的可能,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作用。因此要树立服务的观念,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倡导纳税人诚信纳税。
摘要:管理会计兴起于十九世纪早期,在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预测资金需求、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倡导人本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将继续推动企业管理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作用改革
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这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掌控,管理会计便是顺应这种经济大背景的需要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的。
1管理会计概述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当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计量的运用,那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非常鲜明,并且这种认识已经波及到了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便是后来业界常说的所谓“管理运动”。业界一般认为管理运动是发生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管理运动对市场经济的贡献在于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构建了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科学框架。科学管理是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管理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比如当时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衡量出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对企业内部的特定管理信息也提出要求。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来看,大致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此后我国便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新的经济建设时期。
由此看来,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的企业竞争阶段。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所谓“管理会计”,也叫“内部报告会计”,英文称之为“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会计的主旨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试图借助一些专门的方式方法,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糅合在一起予以加工、比对、整理和报告,从而借此为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实施、规划与控制提供依据,并借此也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还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了。当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得到有效的发挥时,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资源实施最优配置,实现对企业对各项经济目标(如利润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目标等)的预测与确认,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采用的是一种分析性的工作方法,运用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对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供管理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内部管理提供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有经过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也有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有会计工作的信息也有统计工作的信息;有可量化的信息也有非量化的信息;有精确的信息也有粗略的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有技术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方面的信息;有有形的信息也有无形的信息;有资本的信息和非资本的信息以及实际的信息和预计的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就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预测资金需求
经济决策是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经济决策要求应事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有一个明确的预测,以防止因资金流的不畅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的资金运作出现失误,那么后期的管理风险必将大增,而这恰恰是管理会计的长处。管理会计在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计算后,具备了预测企业资金总需求量、追加需求量以及增长趋势的功能,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就可以借助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化情况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从而为企业争取到调配资金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持续,保证企业市场运营的不被影响。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课题,是企业维系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时成本也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企业实现总体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所需的成本信息,使经营决策者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实施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也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密不可分。当前市场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其设计出恰当的投资规模,为其找到投资的最佳切入点,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到最好的投资回报和最低的成本支出。
(二)管理会计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设计出恰当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生产成本投入现象的发生,并且管理会计还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促进企业产品功能的改进,提高产品的市场应用价值,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管理会计可以在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性导向,让企业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让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使企业研发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研发成本的支出,这就既避免了企业盲目增加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企业盲目压缩成本支出。
(四)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有助于企业在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做出最佳的选择,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把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因而需要企业决策层在降低风险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都会以组合式的投资方式的来分散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这与我们常说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出一辙。管理会计依据其对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强大的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分析其组合投资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潜在投资意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2)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计算出企业潜在的投资组合中的各种期望值及其关系;
(3)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规划出企业各种投资组合中的最佳方案;
(4)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竞争激烈的项目,规避投资中的盲目性,降低企业组合投资中的风险。这一点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市场分析功能使然。除了上述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本管理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表现为侧重于对员工价值的研究,这就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也使企业人才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从而充分调动起了企业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得到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利红,杜丽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2,(9).
[2]苏鹏。对如何发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讨[J].商,2015,(32).
[3]庞剑华。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探索[J].财会学习,2016,(21).
摘 要: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面宽、讨论问题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切入角度千差万别等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校、不同教师质量评价标准不一、同样质量的论文成绩差别非常大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2]-JKGHAB-0028)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经济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毕业论文写作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一、评价方法与原则
在量化评价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评价结果宜粗不宜细。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也可以实行等级制,但百分制的评价划分等级过多,评价结果过细,反倒是等级制更合适些。可以将毕业论文评为若干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以评价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或ABCDEF等六个等级。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之间论文写作水平、层次、质量有差别的一个方式,所以评价宜粗不宜细。
(二)科学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够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能够评价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对经济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影响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为一个课程作业的话,它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标准格式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既要将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都找出来,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也要将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细枝末节而使评价有失偏颇。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要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差异。
(三)可操作性。毕业论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师根据学院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而不能简单给出一些指标,却无实际可操作性。如有的学校给出的评价指标里有论文撰写水平,事实上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要体现在很多方面,这要有多个指标才能体现;有些学校评价指标里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在论文的一些环节,需要通过对论文的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来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
(四)专业特色性。毕业论文的评价要因专业而有所差异。有些综合类高校往往对学校所有专业的毕业论文设定相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忽视了专业特点和专业差异。事实上,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与其他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
二、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应将选题作为毕业论文评价指标。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打分,是学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是对教师分配题目进行研究,选题的质量是由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所决定的,跟学生无关,当然不能将选题质量的高低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如果选题是由学生确定的,或主要由学生确定,那选题必然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指标。
笔者认为,经济学类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少应有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有研究价值,即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能够指导经济生活的实践,这是选题的前提条件。二是选题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避免空的问题。在经济社会中,虽然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但受阅历、能力、见识、知识面等影响,学生往往找不到真实的选题,导致选题过空。三是大小适宜。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常见的是选题过大。过大的选题将导致没有研究重点,受学生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论文篇幅所限,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四是与专业的相关度。在论文写作之前的选题辅导中由指导教师把握,对于不合要求的选题不予开题,不允许学生写作。
三、论文结构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要结构清楚、连贯,各部分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必须是标准的学术写作规范。但是否一定要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作为本科学生,如果能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论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解决问题,或者并不一定要解决发现的所有问题。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常出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三段式论述,看起来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为毕业论文评价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允许学生写发现问题式的论文。
四、研究方法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现在数学化、实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时非常看重论文中数学方法、计量模型的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实际问题,学会用事实反映问题,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结果等,而不必将是否用数学模型作为评判论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当然,如确有能够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可以给高分,因为这表明该学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五、创新性
创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创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论问题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这是创新;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但在找创新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为研究的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突破、研究对象的差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来说,有哪怕一点的创新就足够,不能用研究生论文甚至经济学专家的标准来要求。
六、文献综述
七、答辩环节的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学风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也是本科学生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作为辅导老师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依据,应该以论文本身为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而答辩环节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受学生对自己所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熟悉程度、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答辩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准备的充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毕业论文作为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环节,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主,所以不需要将答辩情况作为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而应该更多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判来确定其论文成绩。
责编:周晶晶
关键词:作业,成本库,价值链,作业成本法,适时生产制度,制造成本法,责任会计制度,战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一)科勒(kohler,eric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作业(activity),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作业账户(activity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staubus)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三)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management,以下简称abm)
abc的成本虽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并不同于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为abc的成本强调的是“消耗”的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产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台机器每月正常产量是100件产品(代表了生产能力和投入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只投产了80件,就存在着20件(100件减80件)产品所对应的“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而abc下产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苏联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运输费用和生产、管理、理财费用等全部支出项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第二节abc产生的依据
那么,abc理论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客观依据呢?
一、理论依据。
abc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二、实践依据。
(1)从必要性上来讲,abc产生的依据体现在针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科学性、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成本习性的假设所产生的质疑。
传统成本计算法假定直接成本比例较高,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中,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建立模型y=a+bx,而这种成本的划分和模型的相关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业务量也无显著变化的假设上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要应对多变的市场风险,强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突出了战略管理,企业管理部门对持续经营的要求日益增加,而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认为成本属性应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假定和模型y=a+bx,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时间上的相关性;兼并的浪潮、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全球化,导致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突破了模型y=a+bx的业务量假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自动化日益普遍,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网络经济为首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已经到来,这些经济活动,导致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投入比例大大降低,许多企业的间接成本占绝大部分,这导致模型y=a+bx即使在短期内和一定业务量内也失去了相关性。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种解决传统信息失真问题、打破y=a+bx模型的成本计算理论,而abc就是满足这一需要的理论。
(2)从可能性上来看,适时生产法(justintime,以下简称jit)为abc的可行性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等国家,jit已经逐渐推广。该生产系统中,企业在生产自动化、财务电算化条件下,合理规划,大大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周转时间,使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甚至完全消除停工待料、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减少生产环节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活动,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jit系统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如要有“零存货制度”,以保证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真正做到适时生产,进而要求良好的交通、完善的原料市场等社会条件;要有“零缺陷制度”,保证各环节衔接正常,及时提供合格产品;要有“单元式生产制度”,如同银行的“柜员制”,消除过细的分工,这又要求车间工人是全能的,保证封闭式生产,因为过细的分工带来了过多的流水环节。目前这些在中国很难完全做到,但我们可以努力逼近这一标准。
由于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的,操作比较复杂,因而需要较为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和计算手段,需要严格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体系。而jit的出现,就使abc的应用成为可能。
第三节abc的概念体系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一套必要的概念体系作为支撑以便完整而准确地解释世界、探索规律从而指导实践,abc也不例外。abc必要的概念有以下几种:
(一)与作业有关的概念:
1、作业(activity),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
2、作业链(activitychain),是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的链条。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实体的组合,所以企业就是作业链。
3、价值链(valuechain),从生产经营环节上看就是作业链,是从货币和价值的角度反映的作业链。卡普兰教授等学者认为,立足于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产品销售到顾客的环节)来看,能够产生和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有效作业,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是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需要严格控制。但是,无效作业不等于无用作业。比如,修复残次品、管理活动,都增加不了价值,是无效作业,但却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有用作业。
价值链需要不断的优化组合,如努力减少各环节的无效作业,使之逼近于零;在各环节有效作业中,提高其产出比例等。前面提到的jit、“零存货”、“零缺陷”和“单元(柜员)式”生产制度就是优化价值链组合的重要手段。
价值链的优化组合需要对其作科学的分析。分析价值链应该体现市场营销意识,尤其在买方市场中,要从顾客着手,分析顾客支付的价格与其受益的比例、产品与竞争对手的比较,逐步延伸到厂商的内部价值链组合情况;控制价值链应该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尽力改善价值链的组合,提高其投入产出比例。
(二)与作业成本习性(costbehavior)有关的概念:
1、短期变动成本,就是短期内发生变动的成本,与产出量呈正比例变动。这与传统意义的“变动成本”口径是一致的。
2、长期变动成本,是短期内一直不发生变动,长期中虽不随产量变动,但是与作业量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比如产品质量检验费,不应该按产量分配给产品,而应该按照产品接受的检验劳务量(作业量)来分配,就可以看作一种长期变动成本。
作业量与长期变动成本二者的变动不一定是同步的,存在一个时滞问题,即作业量减少时,当期长期变动成本未必减少。比如,当月企业质量检验次数减少了,但是检验人员的固定工资可能并没有马上减少。对此调整期的成本分配问题,应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3、固定成本,是既不随产量变动,也不随作业量变动的成本,比如西方国家企业中历史成本计价的“土地所有权”。
作业成本法下的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传统制造成本法下都叫“固定成本”。
(三)与成本动因有关的概念:
1、成本动因(costdrivers),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的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
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很重要,最好由成本会计师、生产工艺工程师、abc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小组来做选择,要把企业看作价值链的组合,照顾到动因选择的全面性、代表性、操作性和动因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关联性。
主要以资源消耗数量作为基础的动因,通常是伴随着短期变动成本而发生的,是分配短期变动成本的根据,大多既与作业量有关,又与产量有关,接近于传统的变动成本处理方法,比如制造业中机器运转时间、加料重量、工时(虽然不等同于传统成本法的“工时比例分配法”,但工时仍可以选择为动因)。但是主要以作业量(可以看作工作量,但不是产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如检验、维修等部门作业,导致了长期变动成本的发生,是分配长期变动成本的依据。如表1-1:
表1-1制造企业的部分成本动因及各自驱动的成本
成本动因驱动的成本
生产批次生产、调度部门的相关成本
进料定单数量材料采购部门的相关成本
验收次数验收部门的相关成本
发货单数量发货部门的相关成本
维修次数维修部门的相关成本
检验次数质量管理部门的相关成本
生产调整和投产准备次数生产调整部门的相关成本
2、成本库,即作业中心,由相同性质的成本归为一类而构成,如维修车间、检验车间各自对应一个成本库。
选择成本库(作业中心)的类别时,也应该照顾其与整个价值链、其他部门联系的密切性。成本库的主要类别有:
(1)单位水平作业中心,即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发生的作业量不变,作业总量随产量变动,如原材料耗用中心。
(2)批次水平作业中心,即生产每一批产品所发生的作业量不变,作业总量随生产批量呈正比例变动,如生产调度、计提准备、质量检验中心。
(3)产品水平作业中心,即为支付生产每类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作业总量随着产品的项目呈正比例变动,如产品测试中心。
(4)维持水平作业中心,为了维持生产环境所发生的作业,如冬天取暖、夏天降温、车间照明等中心。
3、分配率,某一成本库耗用的可归集的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库对应的总作业量。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于制造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分配率。
4、作业成本的分配方法为:某产品应分配的某类作业成本i=该类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消耗的该类作业量
该产品应分配的全部作业成本=∑i
从abc的概念体系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abc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用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abc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第二章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应该推广应用abc
本章拟就abc的现实意义、适用条件和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等几方面来阐述“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应该推广应用abc”这一观点。
第一节abc的现实意义
(一)微观意义
ⅰ、abc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
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制造成本法下计算出的结果常有差异,甚至相差悬殊。为什么呢?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制造成本法把每单位产品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产品耗用的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当成了对所有费用(如在电器开关制造类企业中,包括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折旧费等)进行分配的比率。事实上,产品分别耗用各种费用所占各种费用总额的比例,绝不是仅仅用工时比例这样的单一指标所能代表的(尤其是间接费用)。这样的实例很多,比如,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耗用较多的产品,其耗用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用就多了么?显然未必,因为检验费用的多少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又如,某产品的工时耗用比重大,也许是由于在集体劳动中(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在车间劳动造成的,而不是占用车间的绝对时间很多,也就不应该分摊较多的厂房折旧费用。所以,制造成本法下按照单一的工时等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显得草率武断,必然造成有些产品成本虚增,有些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我们举例来说明其信息失真的影响:如果企业本月在同一个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那么在制造成本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多,就负担比较多的厂房折旧费,而低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少,就负担比较少的厂房折旧费。然而,两种产品占用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厂房折旧费。所以,制造成本法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而abc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看出,abc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出每种作业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就是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
可以看出,abc区别于传统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在于:abc不是直接考虑产品成本或工时成本,而是首先确定间接费用分配的合理基础——作业,然后找出成本动因,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
因此,abc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其根本区别具体表现在: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②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abc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这样,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抓住了许多动态变量,就真正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唯一标准去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ⅱ、abc使企业产销决策更加合理
产销决策和产品定价合理性的基础是成本计算的科学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是不科学的。不过,在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品中人力、材料等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而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传统成本法中对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合理数额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此时基本上是卖方市场,产品利润率较高,保证了单价和单位成本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差额,足以抵消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影响,因而传统成本法保持了较大的相关性,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许多企业直接人工只占总成本的5-10%),间接成本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而且,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产品的市场单价已经逼近成本,容纳不了太多的成本误差。
此时仍然根据传统成本信息作出的产销决策,常常是有些产品本来是赢利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其真实的赢利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传统法下,企业误以为是亏损的(比如高产量的产品成本就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从而错误地拒绝了定单,丧失了市场机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买方市场下,非常可惜。而有的产品,实际上是亏损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其真实的亏损率是难以容忍的),但是在传统的成本法下,企业误以为是赢利的(比如低产量产品的成本就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从而错误地接受了定单。这样,传统成本法进一步造成了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定单单价都高于‘单位成本’,但最终却亏损”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
abc的本质决定了它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为采用abc后,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产销和定价决策更加合理、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ⅲ、abc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比如在电器开关制造企业中,abc使管理者准确把握了诸如备料(原材料消耗)、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直接人工等作业活动,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比如,如果耗用总成本最多的是液压部门和喷漆部门,要引起重视,查明原因,看是否有贪污、浪费等现象,以及是否这两个作业中心技术不够先进、工艺不够合理。即使这样巨大的开支是合理的,仍要视之为“要害部门”,严加管理,任用优秀的液压、喷漆作业责任人。又如,如果分配率最大的是液压和加盐部门(虽然加盐部门的总成本不是很大),也要引起重视。如果证实这样的分配率是合理的,就加强对这两项作业耗用数量的控制,合理减少生产流程中加盐的次数。这样,abc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ⅳ、abc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实施abc对企业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
传统的管理会计,根据传统成本信息,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模型y=a+bx(a为固定成本;bx为变动成本)。这一模型的有效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和业务量无显著变化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模型y=a+bx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相关性。
基于abc的管理会计分析,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从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而且abc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
ⅴ、abc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
最后,实施abc还有利于我们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
总之,abc对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宏观意义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远远不局限于企业自身。
1、在控制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abc能够更科学地核算效益,向政府反馈准确的信息,使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防止个别人利用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侵蚀国家利益,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固然不少是故意造假所致,但是不科学的核算方法,也会加剧其严重性。逐渐普遍化的高科技、自动化的企业,不能排除利用传统成本法虚报利润和资产状况的可能性。采用abc有助于使社会拥有可靠的经济信息,维护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
3、在国内经营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只影响到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影响国家的总体税收。加入wto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尤其先进的外国企业实行了abc后,国内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法,则不仅会使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而且跨国企业还可能故意利用传统成本法的不科学性,隐蔽地实现转移定价,把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会造成资本外流,使国家税收等宏观利益遭受损失。而推广应用abc,则有助于在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中维护国家的利益。
第二节abc的适用条件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一)abc的适用条件
综上所述,abc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要承认,abc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比如:
1、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abc关注“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从最详细的作业开始设置账户,成本计算过程复杂了许多,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因此需要jit这样科学的生产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证,要求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
2、从内部控制效果上来看,各个作业中心也是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能否主动地提供abc需要的准确数据,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努力提高各个作业责任人的素质,保证责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3、从会计人员构成上讲,企业需要聘请abc专家小组,这又容易导致abc本身成本过大。因此,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拥有足够的了解abc的会计师队伍,是又一个必要条件。
4、从成本构成上讲,有些制造企业,直接成本较大,没有必要使用abc,相反,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在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准确度不满、生产制造复杂性大、产品结构复杂、作业类别多、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同时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变动较大,从而导致生产调度部门进行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和投产准备的次数及成本增加,并且拥有现代化会计系统等条件下,应用abc才是比较有意义的。
(二)我国先进制造企业
具有应用abc的可行性
从abc产生的根据、背景和应用条件的分析中,人们很自然地觉得:abc和abm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一个高科技制造环境。考虑到我国不少企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企业在目前应用abc和abm条件是否还不太成熟?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技术革命加速发展,进而产生了越来越多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abc这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是可以率先推行、逐步推广的。主要表现为:
1、从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讲,虽然目前jit、“零存货制度”和“零缺陷制度”等在中国还很难完全做到,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等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先进的制造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降低存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设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等途径来努力接近jit的标准。与jit和零库存相关的单元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也已深入人心。
2、政府多年来大力改善交通状况,缩短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送周期,也进一步使abc具有了可行性。
3、从市场需求上讲,客户对多样化、小批量和非经常性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多,不能再仅仅采用以往的季度化大批量生产的方针,而应该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相应地,企业传统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为采购、制造和企业决策服务的周期性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手段、会计决策理论、业绩评价方法等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使abc这样灵活多变而又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方法,具备了存在的基础。
4、从成本结构上讲,在先进的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比例大大上升。据报道,七十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左右。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成本信息,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甚至导致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这种形势既为abc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为abc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5、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通常都有大量素质较高的青年会计人才,为abc提供了人才基础。
6、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管理意识的增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作业中心和作业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条件。
可见,在我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abc基本具备了可行性。
第三章abc的应用现状及在我国推广的途径
本章从分析abc在国内外应用的总体状况着手,通过总结实施abc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探讨如何在先进制造企业中推广应用abc。
第一节abc的应用现状
(一)国际上的应用状况
尽管abc在各国学术界很早就已出现,abc的知识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其实际应用并不广泛。armitage和nicholson等学者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abc的企业比例较小:加拿大1992年为14%;英国1990年为6%;美国1991年为11%,1993年显著增加到36%。同样,1993年teoh和schoch也发现abc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1995年inners和mitchell的调查显示英国公司有20%采用abc。
虽然各国对abc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这些运用了abc理论的企业来讲,对abc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认为实施abc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某一个领域(如在业绩评价体系上有重要突破),对abc在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作用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对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常务经理对abc信息的利用频率也很高。在使用abc之前,传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财务相关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的服务对象很有限,而且企业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但是abc和作业链管理法可以广泛服务于各个利益主体,支持了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也支持了顾客盈利性分析,而且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这些局部的成功都为中国企业推广应用abc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宝贵的经验。
(二)香港地区应用abc的基本情况
abc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截止至1999年,abc在香港的使用并不广泛。调查显示,1999年香港地区有10家企业已经使用abc(4家上市公司和6家非上市公司),使用abc的平均年度为四年;另有4家(2家上市公司,2家非上市公司)即将实施;在没有使用、暂时也不打算使用abc的76家公司中有37家知道abc知识,有39家知之甚少。很显然,大部分公司接触abc的时间还不长。
1、使用abc的行业情况。香港公用事业的使用率比其它行业都高,这点和工业制造企业使用abc程度较高的假设并不相符,因为工业企业通常被认为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具有使用abc的优势。这大概是由于公用事业(如电力、自来水等)业务种类固定,规范化较强,易于开展abc比较复杂的会计操作。
2、abc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比较。香港使用abc的公司比没有使用的企业规模要大一些。可以推测,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规模较大的公司对精确成本信息有着更大的需求,而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信息的提供中心,有更多的成本信息资源来实施abc。
3、产品的多样性。与经典理论不同,香港产品比较复杂的企业使用abc反而较少,这大概是由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成本分配更加困难,导致对不少香港公司而言,实施abc太复杂、太昂贵,还不如使用传统的会计方法。这也说明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abc对于产量大、种类多的产品分配活动的重大意义。
4、竞争的压力。1991年cooper和kaplan认为:公司内部竞争程度比较高的时候,abc将会发挥重要的优势,因为高度竞争性的产品由于盈利较少,更需要精确的成本信息来确定真实的盈利情况。然而,在竞争压力方面,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别。这说明香港企业应用abc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并非迫于形势、被动应战,但是也难免使这些香港企业对abc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感受不深。
5、成本结构。理论上讲,abc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制造成本)的分配上,如果企业的制造费用很高的话,使用abc会比较有效。但是在香港,使用和没有使用abc的公司,间接费用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这进一步表明,香港企业采用abc不是被迫的,而是具有一定主动性,但是也决定了这些企业中abc对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改进作用不会太明显。
6、实施abc的动因。为了主动获取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是部分香港企业使用abc很重要的原因,为了积极改善经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实施abc得到的支持。最高管理部门是其主要支持者,这又为进一步应用abc创造了条件。
8、应用abc实践中的难点。香港企业实施abc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作业中心为abc系统收集准确可靠的资料,同时,在新的作业活动、新产品和新机构中实施abc同样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将abc与传统的会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平稳过渡也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补充新的熟练技术人员。这些与经典abc理论是一致的。
但是,调查显示,标识作业成本库和确定成本动因被认为是abc组成因素中最简单的,这和经典abc研究的结论刚好相反(因为abc理论认为,正确确定成本动因是很困难的)。这大概是一些香港企业对abc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比如,香港部分企业对会计方法的定义与我们就有出入:有的公司使用的会计系统非常类似abc,但他们不叫abc;相反有些自称使用abc的公司,却使用传统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而没有使用abc特征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又比如,财务会计部门并不是香港支持abc的重要力量,比其它部门更少使用abc的数据,固然有可能因为一些会计人员认为abc对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作构成了威胁,但是更有可能由于会计人员对abc知识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abc在香港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
9、对abc的满意程度。香港公司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持有较低的满意程度,在使用abc之后,大多数方面如业绩评价、成本削减、过程改善等都获得了显著提高,有的几乎提高了100%。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香港企业对abc的满意程度持续大幅度增加,比得上美国近几年制造企业利用abc在成本系统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10、一些企业不采用abc的原因。缺少足够的abc人员是一些企业不实施abc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缺少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这和经典的abc的结论一致。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对传统会计系统已经比较满意,因而不采用abc,说明这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采用abc的必要性。
总体上看,香港企业虽然对abc的了解还不十分深入,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逐渐认识到abc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所以对abc有着比较主动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香港与大陆地区地理和文化环境比较接近,因此abc在香港应用的效果和经验,也为大陆地区推广应用abc提供了一定的信心和借鉴。
(三)abc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高新技术迅速发展,间接费用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顾客类型日益复杂,产品需求类型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于是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努力尝试abc核算法。有的企业还在abc基础上采用了“柔性生产系统”,生产灵活、反应迅速,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从材料配给、仓储到产品发运等,均实现了自动化,取代了传统大批量的生产系统。但是真正推行abc的企业仍然不多,以1985—1999年关于企业理财先进经验531个报道为例,从中剔除关于地区行业或非盈利组织报道的样本134个,得到有效样本397个。在这397个样本中,各种成本管理方法运用样本有189个。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如表3-1:
表3-1成本管理方法统计
abc目标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pdca法质量成本其他总数
样本数616122108189
比例3.17%85.19%1.06%1.06%5.29%4.23%100%
从统计结果看,目标成本方法是企业运用最多的方法,占85.19%,实行abc的企业只占3.1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abc的应用的确不够广泛,另一方面,与我国企业界中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和定额成本等概念与目标成本经常混用、难以甄别有关。这与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企业代表们的观点一致。
报道中,运用abc、abm或有类似经验的6家企业主要有表3-2所列这些:
表3-2
报道年份企业名称主要产品
1986上海缝纫机一厂、四厂缝纫机
1987上钢三厂特殊钢材
1990二汽集团汽车整车
1994枣阳野马自行车厂自行车
1996湖南常德中兴机械厂榨油机械
1996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飞机
虽然有意识地运用abc的企业较少,但在一些自发总结的管理经验中却闪耀着abc、abm的思想光芒。与国外和香港相比,这些应用abc的企业的特点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1、目标成本与abc可以“兼容”。
资料表明,目标成本仍是我国企业中运用最多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在有abc或abm运用经验的6家企业中,就有4家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方法,这初步表明,目标成本管理与abc在企业中可以并存。
其原因是: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下,产品成本被尽可能降低,以保证在市场接受的单价水平下,企业仍有赢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成本需要反复计算,而abc就是一种适应复杂成本计算、能够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在两种方法并存的企业中,两种成本管理法基本上是针对不同对象实行的。abc主要针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管理,而传统目标成本则主要针对材料、人工消耗、非生产性开支等。这种现象也说明,我国不少企业abc经验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是“零星”的,尚未贯穿于全面管理当中,不具有全局性。
在先进的电脑一体化全自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工时等的消耗是电脑控制的,因此它不再需要所谓定额的、计划的或标准的成本来控制。然而,在半自动化的生产系统中,只要直接人工占有一定比例,“定额式”的目标成本控制就是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定额控制同样也可深入到作业的层次,与abc相结合。
2、生产经营环境分析。
(1)从产品特征上看,已经使用abc的6家企业产品多数属于小批量、更新快、工艺复杂的产品;实际上,一些产品规模大、更新少的企业同样可以灵活运用abc、abm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尝试较少。
(2)在6家企业中,多数将价值工程方法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和相关成本投入。这是因为产品功能的构成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密切相关,产品工艺的确定又与对价值形成的分析紧密联系,价值工程方法实际上已将产品生产的整个作业链和价值链反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但是,我国一些企业的价值工程运用过于狭窄,尚未由点及面上升到对整个作业链的全面分析,这极有可能是企业缺乏abc管理知识所致。
(3)在存货管理上面,6家企业只有二汽集团1家企业实行了“零存货”,其他都是努力接近这一目标;而且致力于零存货的企业对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是很关注。例如,在一个实行零存货的单位里,常常是仅仅将一些原料供应充足的物资实行“零”存货,孤立地运用零存货手段,就库存论库存,而未触及到整个生产过程和价值链的变革,也就很难开展成熟的abc管理活动。
(4)6家企业中大多数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受到了重视,但以其管理的环节来看,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多,与abc和其他几项管理间的协调更不够。
(5)6家企业中有2家(二汽集团和枣阳野马自行车厂)实行了类似jit的生产组织制度,但是对价值工程、abc等其他管理方式不够关注。
(6)6家企业大多具有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且与价值工程配合较好,但是与基层生产组织间的配合较弱,与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协调更弱,这样就未能把abc原理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基层作业中心。
总体上讲,一方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少abc、abm运行的环境特征,为abc的推广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整体经营过程来看,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这对abc、abm的运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探讨如何推行abc和相关管理措施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消除这些影响、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节成功应用abc的一部分经验及推广途径
(一)如何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我们通过abc成功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案例,来探讨如何推广应用abc这一核算方法。
一、企业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福建x公司主要生产电源开关,企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产品供不应求,虽然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但是盈利率一直很高。1990年之后竞争逐渐激烈,单价逼近了成本,公司坚持所接受的定单价格必须高于产品成本价,以保证赢利,但是公司连续多年亏损或利润率接近于0。由于公司不存在资源浪费或账务虚假现象,高层管理人员始终找不出亏损的原因。
后来,某教授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并且会计核算系统也很先进,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数量大、成本不易精确核算(其年总生产品种约6000种,月总生产型号300多个,每月总生产数量多达2千万件),于是建议该公司使用“abc”代替制造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在福建x公司的实际运用。本公司实施的abc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第一章讲过,作业是企业内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相似的活动。企业的作业可能多达数百种,通常应该对企业的重点作业进行分析。结合本公司产品的生产特点,可以划分出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种主要作业。其中,备料作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消耗成本;液压作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电力和机器占用的成本;喷漆作业的成本大多为与产品外观文字、图案相关的颜料、人工、喷绘机器等的成本与费用;加盐作业的制造成本则主要为电力、化学仪器和化学材料的消耗;检查作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和有关质量测定仪器的费用;生产制造作业成本主要是直接人工,与制造成本法下相似。各项制造成本先后被归集到这六项作业中。
对于固定资产消耗造成的间接成本(折旧费用),不再单独作为一个作业中心,而是分摊到各个具体作业的成本中(如液压作业的机器占用成本等)。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本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不能以生产工时来分配折旧费(是间接费用之一),而应该用产品消耗固定资产的作业数量作为标准(如厂房、机器占用时间等);但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本身就需要估计,因而对所谓“固定资产类作业”的成本比较难以把握。第二,其他的作业活动多数都使用了某一类具体的固定资产(液压、喷漆、加盐和检查等作业都使用了相关的机器),因而这些作业成本已经包含了相应的折旧费。所以,无需对固定资产折旧单独认定为一种作业。
(二)选择成本动因,设立成本库。
第一章讲过,abc理论认为,成本动因(costdrivers),即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如质量检查小时数、用电度数等。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在福建x公司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项主要作业中,成本动因各自选择如下:
1、备料作业。该作业耗用标准的设定都是以重量为依据,因为,材料构成了产品主体,导致该作业消耗成本与该作业产品的重量呈正比例关系。所以应该选择产品的重量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2、液压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对电力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这主要与产品消耗该作业的时间有关。因此,应该选择液压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3、喷漆作业。从工艺特点来看,该作业主要与喷漆的道数有关,因此,应该选择喷漆道数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4、加盐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主要为电离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工业盐的消耗和机器的占用,随着加盐的次数增加,因此,应该选择每批产品的加盐批次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5、检查作业。该作业以人工和仪器为主,而该公司的工资以绩效时间为基础,仪器也以使用时间做依据,因此,应该选择检查小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6、生产制造作业。该作业主要指车间直接生产工人的生产活动,其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与工时呈正比例关系,故选择直接工时作为该作业的成本动因。
某一成本库(作业中心)耗用的可归集的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库对应的总作业量,即该作业的分配率。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于制造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分配率,只不过它只代表某类作业的成本分配率。如表3-3中的“分配率(1)=a÷b”分别为0.007177、1.000173823等。
各个成本库有了自己的分配率,加大了核算工作量,但是本企业拥有先进的会计核算系统,实现复杂而准确的计算,仍然是可行的。
表3-3与1a型号产品相关的各项作业部门2000年9月成本及分配率一览表单位:元
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生产工人
制造成本(a)63826.5959673827.5565324.232627.232663.522893.56
成本动因产品(用料)重量液压小时刷漆道数加盐批次检查小时直接工时
总动因量(b)8892654.259663456.6986953642.002914196402.9953645.27
分配率(1)=a÷b0.0071771.0001738230.0007510.9015880.0135610.053938
(三)最终产品的成本分配。
(1)某类作业成本的分配方法为:某产品应分配的某类作业成本i=该类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消耗的该类作业量
如表3-4中每单位1a产品分配的备料作业成本i=0.007177×2.3=0.0165071(元)。
1a产品分配的其他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表3-41a型号产品单位产品各项作业成本表单位:元
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生产人工
分配率(1)0.0071771.0001738230.0007510.9015880.0135610.053938
成本动因产品(用料)重量液压小时喷漆道数加盐批次检查小时直接工时
耗用作业量(2)2.313.15.32.16.32.1
分配的成本i=(1)×(2)0.016507113.102277080.00398031.893330.085430.1132698
(2)该产品应分配的全部作业成本=∑i,如表3-4中1a产品单位作业成本=∑i=0.0165071+13.10227708+0.0039803+1.89333+0.08543+0.1132698
≈15.2148(元)
三、abc与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比较。
1、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
此时,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中,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最具有代表性。表3-3中的成本项目,在制造成本法下按工时总额分配,需将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统一计入间接成本(即制造费用)。
间接成本总额=59673827.55+65324.23+2627.23+2663.52
=59744442.53(元)
由表3-3知生产工时总数为53645.27工时,则间接成本分配率=59744442.53÷53645.27=1113.695(元/工时)
由表3-4知,每单位1a型号产品耗用2.1工时,则单位1a产品分配间接成本=1113.695×2.1=2338.758(元)
从表3-4看出,产品重量主要由备料重量构成,所以备料的成本基本上可以代表直接材料成本,则每单位1a产品的直接材料费为0.0165071(元),而直接人工费为0.1132698(元),则每单位1a产品制造成本=应负担的间接成本+应负担的直接材料+应负担的直接人工=2338.758+0.0165071+0.1132698=2338.888
2、abc与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比较。
可以看出,abc下1a型号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5.2148(元),而制造成本法下1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338.888(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正如本文在第二章第一节所做的理论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制造成本法把每单位产品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工时比率),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如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等)进行分配的比率,而实际上,产品分别耗用各种费用所占各种费用总额的比例,不可能仅仅用工时比例这样的单一指标来代表。制造成本法造成的结果是,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体现在x公司如表3-5和3-6:
表3-5:传统成本法下为亏损,但在abc中为赢利的产品调查表单位:元
型号市场单价生产数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70.233850000.3234-0.09340.1020.128
80.064500000.1407-0.08070.0120.048
90.244240000.4636-0.22360.1850.055
表3-6:单位产品在传统成本法为赢利,但在abc中为亏损的产品调查表单位:元
型号市场单价生产数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100.0412550.0230.0180.95-0.909
110.183010.030.150.45-0.27
120.051030.0410.0090.23-0.18
130.04415190.0390.0050.05-0.006
140.1213460.0740.0460.21-0.09
150.154650.010.140.19-0.04
对于表3-5中的高产量产品,本来是赢利的,尤其在单价很低时(如7、8型号的产品),实际利润(如0.128元、0.048元)所代表的赢利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传统法下,企业误以为是亏损的,错误地拒绝了定单,丧失了市场机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买方市场下,非常可惜。而表3-6中的低产量产品,实际上是亏损的,尤其是在单价很低时,亏损额所代表的亏损率是难以容忍的(如10号产品,市场单价才0.041元,可亏损额就达0.909元),但是在传统成本法下,企业误以为是赢利的,错误地接受了定单。这就造成了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出现“定单单价都高于‘单位成本’,但最终却亏损”这一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四、对x公司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尝试的评价。
(一)x公司对abc的采用,是必要而及时的。
从市场特点看,买方市场中单价已经逼近成本。
从产品特点看,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数量大(年总生产品种约6000种,月总生产型号300多个,每月总生产数量多达2千万件),成本不易精确核算,传统成本法越来越显得过于粗略。
从其成本构成上看,如1a产品本月直接成本总额=备料成本+生产工时成本=63826.59+2893.56=66720.15(元),间接成本总额为59744442.53元,总成本=66720.15+59744442.53=59811162.68(元),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仅为0.11%(即66720.15÷59811162.68),而间接成本的比重高达99.89%(即59744442.53÷59811162.68)。
(二)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福建x公司应用abc来解决制造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尝试,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是成本信息、产销决策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该企业应用abc后,通过计算出每种成本库(作业中心)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得出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这样,就解决了制造成本法中对于间接费用的单一分配比例造成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进而使生产、定价和销售决策更合理。比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对于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应该适当降低其价格,增→←加定单数量,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那些规格特殊、批量较少、价格弹性低的产品,企业能够通过abc和jit的协调运用,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则可提高其价格水平,如果顾客接受,就获取可观的利润,若顾客不接受,企业可以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资源运用到更体现abc优势、竞争能力更强的产品甚至行业之中,这样就大大优化了资源配置。
其次,由于abc提供了及时、准确而详细的成本信息,该公司具备了进一步完善责任会计、加强内部管理的条件。比如,表3-3中,耗用总成本最多的是液压部门(为59673827.55元),要引起重视,严加管理。又如,分配率最大的是液压(1.000173823元/时间)和加盐部门(为0.901588元/批次),虽然加盐部门的总成本不是很大,也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液压时间和加盐次数的控制。
五、推广应用abc来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途径。
通过对福建x公司成功应用abc、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x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企业在确认作业中心、设立成本库和计算成本等环节中,始终把abc的适用条件和企业自身成本核算的特点结合起来。所以,针对如何推广应用abc这一问题,其答案首先在于把abc的特点和企业自身成本核算的特点相结合,具体包括:
(一)动因的选择不必太细、太全,而应找到最重要的、与本企业主要成本相关性最大的因素。
这是因为,虽然abc对成本的反映更加深入细致,但也不是说“动因选择得越细越好”,而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选取成本动因,以保证abc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比如,据报道,x公司也试图选取和所有成本耗用都相关的成本动因,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个独立的作业中不可能所有的耗费(成本)都与同一个成本动因呈正比例变化,或保持密切关系,如果选取动因太多,这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核算工作就会无所适从。
那么应该主要关注哪些成本动因呢?这首先要明确本企业应用abc的目的。理论上讲,企业应用abc可以实现科学核算成本和进行产销决策、严格内部控制、优化价值链组合、协助全面质量控制、配合业绩评价和实现战略成本决策等多种目的。但是,具体到一个特定的企业,应该明确自己应用abc的主要目的,并根据其主要目的来确定哪些是重要动因。比如上面讲的x公司,应用abc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而不是客户需求、业绩评价等,所以就详细反映那些与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发生过程紧密相关的动因。比如,选择出相对独立的、对产品和成本形成影响较大的作业(备料、液压、喷漆、加盐、检查和生产制造等六种),然后再确定作业中与主要的成本消耗相关性较大的成本动因(如备料重量、液压小时等)。相反,对于那些与产品成本积累过程相关性不太大的作业(如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和清理活动,以及产品功能设计、售后服务和业绩评价等作业活动),则不再面面俱到。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了abc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仍然比传统制造成本法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二)成本动因的选择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作业活动。多元化的作业和成本动因,是abc与传统成本法中单一分配率的本质区别。比如,x公司选取了六类不同的作业,各自选取相应的分配率,以适应六种不同的作业活动,而不是采用一两种成本动因——那样abc就失去了意义。
(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电算化、网络化进步程度,确定作业账户设置的详细程度,因为企业实施abc必须要以完善的计算机化会计系统为基础。尤其是像福建x公司这类消耗原材料的种类和生产的产品品种都较多的企业,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具体来讲,abc需要如下计算机系统条件:企业的计算机已实现网络连接,已建立配方库、标准库等基础数据系统,已按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独立的核算系统,具有数据处理中心及形成相应的信息。
在前文关于我国abc应用状况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虽然实践中我国不少企业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先进,但是最近几年都在努力改进,加上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实现大面积的会计电算化、网络化还是有希望的。比如,河北邯钢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设置了类似abc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同时改造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著名的“邯钢经验”,其成功之一就是abc和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充分结合。
(四)成本库和abc具体职能部门的设置,要适合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abc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福建x公司中,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需要作出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作业中心不同的负责人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尽相同。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abc管理系统的框架和选取指标的口径,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不断提高以适应abc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信息化、自动化,而不顾自身人才基础,机械照搬abc理论。
(五)abc要与企业现有的核算体系相衔接。abc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如第一章第一节所述,abc计算的成本与制造成本法和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企业应注意与自身现行的成本制度衔接或融合,以避免脱节太大、管理上无法承受。实际上正如本章第一节第(三)个问题中谈到的,abc和“目标成本法”等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措施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兼容的,它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不合理性,也是对传统成本法的和谐发展。比如x公司的实践中,选择备料成本动因时,就选取了“备料重量”,选择生产人工成本动因时,选取了“直接工时”,这些都是在传统成本法里通常使用的分配因子,这样不但无损于abc,反而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又如,河北邯钢在尝试abc性质的管理制度时,就结合了原有的目标成本规划、模拟市场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abc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基础上。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会计核算方法问题,还有经济体制、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素质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现有的体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除了体制改革、提高员工素质外,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是极其重要而又直接的措施。福建x公司成功运用abc是建立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以加强管理,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其目的是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即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另外,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员工培训及时,才能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运用成本昂贵的abc,却假账真算,无异于劳民伤财。
(二)如何应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长期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桑克模式,其内容是把abc与战略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几个方面。
第一章已经讲过,价值链是由相互依赖、互相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一个价值体系,描述的是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所谓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一直到最终产品消费者为止,其间一系列相关作业的整合,是从战略层面上分析如何控制成本。这种分析可有多重视角,如对企业自身价值链分析、对行业价值链分析、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等等。
所谓战略定位是帮助企业在市场上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对手。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市场和产品方面的定位分析,再确定以怎样的竞争战略来保证企业在既定的产品、市场和行业中站稳脚跟、击败对手,以获得竞争优势。
所谓成本动因,前文已经论述过,即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从价值的角度看,每一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有一组独特的成本动因,它用来解释每一个创造价值活动的成本。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就是把abc理论的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和作业性成本动因,对企业的宏观和微观成本管理活动进行分析。
国际上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经验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应从abc和价值链的角度来建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众所周知,中外国情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那么,如何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运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呢?我们通过epw厂的案例来分析这一问题。
二、epw厂成功应用abc思想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总体途径。
epw厂是一家国有中型电器制造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过硬,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本管理严格,多年来一直是行业中的领先者。但是近年来,epw厂主导产品la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强大的竞争力,epw厂跳出传统的以生产制造过程为重点的成本管理范围,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原理指导成本管理工作,其基础即是abc的核算方法和管理思想。企业对la产品开展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la产品设计成本、供应商成本、顾客使用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
首先,应用价值链分析的思想对epw厂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析,发现epw厂上下游环节均有许多工作可改进,然后根据abc的管理原则,对这些环节实施严格的成本管理,以便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采购阶段,除了采用经济批量法控制采购批次、采购价格等常规方法,还通过与供应商发展密切关系进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购成本。在销售阶段,通过分析,epw厂撤掉了很多办事处,试行分销制,降低销售费用,而且商对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提出价格变动的可行性建议更及时,使企业能动态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与市场行情,取得投标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企业销售利润。
其次,进行战略定位分析,选择竞争战略。epw厂针对市场环境,将la产品定位于中高档,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运用财务数据严格控制成本的上升,并局部运用abc控制产品成本,使得la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实施abc控制,进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在“成本领先”战略下,为了防止竞争对手较早开发出更低成本的生产方法,企业必须始终掌握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努力控制和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还要满足经常改变的顾客需求。前文已经谈到,abc是将着眼点放在作业活动和资源消耗上,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其灵活性也适应了多变的顾客需求。所以,abc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abc拓展延伸到上游的生产采购和下游的销售环节的一个系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epw厂通过应用abc,发现了浪费,找到了可能降低成本的地方,提高了作业活动效率,完善了定价决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
三、abc在epw厂战略成本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abc对成本详细揭示的功能,这是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
以epw厂的a部门作为使用abc的例子,2000年3月份a部门生产高压电器产品h10型la(以下简称h型产品)和zh10型la(简称zh型产品)。h型产品是普通型产品,市场价150元/只,zh型产品是新型、复杂的产品,市场价250元/只。这两种产品都在相同的生产线上制造。
2000年3月份a部门生产了zh型产品400只,同时生产了h型产品6000只,有关这两种la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料如表3-7所示:
表3-7:la产品生产成本资料统计表单位:元
成本项目h型产品zh型产品合计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16,091.4976,571.53341,235.898,859.438,496.8437,872.98124,950.9285,068.37379,108.16
合计533,898.9155,229.25589,128.16
按传统成本法计算h型产品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计算结果如表3-8所示:
表3-8:epw厂a部门产品单位成本表单位:元
成本项目h型产品(6000只)zh型产品(400只)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9.3512.7656.8722.1521.2494.68
合计88.98138.07
上述传统成本计算法,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即379,108.16÷85,068.37),这样分配制造费用虽然方便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据第二章的分析,由于间接成本比重较大,分配间接成本时产生的小的错误就会被放大近4.5倍,很可能扭曲成本数据,不利于对制造费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以成本为依据进行的定价决策。所以,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应重新调整。
经过考察,可以认为a部门符合abc的适用要求,理由如下:(1)a部门有以数控设备等现代化装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自动制造系统。(2)a部门人员经过多次精简,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很小,而间接费用很高(如制造费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3)产品零库存,因为h型和zh型产品均供不应求,不存在成本沉淀到会计分期中的问题。(4)h型产品和zh型产品有不同特点,工艺差别大,比如,h型产品产量大,工艺复杂程度低;而zh型产品产量小,复杂程度高。(5)a部门管理水平较高,员工成本意识均较强,成本核算的数据较为准确。
因此,采用abc对h型与zh型产品的成本进行分配,根据abc的实施步骤,epw厂组织会计、技术、生产和采购等专业人员对该月a部门的制造费用进行分析,重新计算h型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其使用abc的各个步骤的方法,与福建x公司基本相似,这里就不再重复列举。
该企业在尝试abc后发现了与福建x公司相同的成本计算效果,即abc计算结果与现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别。统计数据表明:epw厂生产的h型和zh型产品制造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率(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单价)分别为:59.32%(即88.98÷150)和55.23%(即138.07÷250),但采用abc计算后发现原先h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被高估了15.26%,而zh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被低估了56.14%。主要原因是,abc深刻揭示出一个简单而又隐蔽的事实:每只低产量(zh批量为400只)、新型的、复杂的zh型产品需要的机器动力、准备次数、材料处理、产品分类等费用皆比工艺简单的h型产品多。由于传统成本法不能揭示这一点,不能把成本分配给所有的作业,所以普通的h型产品代替新型、复杂的zh型产品承担了一部分费用。
由于abc的应用,使被传统方法扭曲的成本计算恢复其本身应有的面目,纠正了成本计算不实所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从而也为降低成本的努力指出了方向。
(二)epw厂应用abc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措施。
epw厂a部门使用abc进行计算后,发现zh型产品的成本是原来制造成本法下该产品成本的2.28倍,达314.79元/只,远远高出其市场售价,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是epw厂组织技术、设备、会计和a部门的管理人员对zh型产品的成本问题作专题研究。
1、首先,利用abc提供的详细资料在同性质作业中对比分析,立刻发现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动力成本和生产设备折旧成本明显偏高,要降低zh型产品的成本,主要应抓住这两个关键作业。
2、其次,进一步分析abc的计算过程,发现这两个作业成本高的原因由一个共同的因素引起,即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占用小时数多,为h型产品的12倍,就是说,zh型产品占用机器的一部分时间,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这就使zh型产品降低成本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减少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就能大幅度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
3、接着epw厂成立以技术和设备人员为主的项目组,就如何降低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经分析和研究发现zh型产品机器小时数为h型产品的12倍,是两个因素的乘数作用使然:一个因素是zh型产品的每批工艺耗时为40分钟,是h型产品的2倍;另一个因素是每批产品出产数量:zh型产品1只,而h型产品6只。针对这两点,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艰苦努力,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zh型产品的工艺耗时降到30分钟/批;同时设备人员通过工艺改进力争每批zh型产品产量提高到3只。耗时和产量的变动使zh型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4倍,其中单位机器小时数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成本大大降低。在zh型产品需求没大的增长的情况下,所节约的工时每月可多生产h型产品3000只以上,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h产品的需求。
4、在此基础上该厂结合市场情况对定价重新决策,h型产品由原来售价150元/只调整为135元/只,zh型产品由原来售价250元/只调整为288元/只,使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5、该厂运用abc的原理对h和zh产品进行长期跟踪监控,从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到生产、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成本和战略,随时调整产品价格和投产决策,并且把各个环节的成本都纳入abc的成本核算范围之内,运用价值链观念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企业形象,更好地推行了成本领先型市场经营战略,增加了市场份额。
6、在长期全面推行abc的过程中,epw厂对abc系统自身不断探索并进行改进,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使之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有机结合,如选取更实用的成本库、把作业中心与责任会计中心相结合,对成本动因选取的合理性进行持续改进等,使该厂逐步形成了真正适合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abc系统。
四、从epw厂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要回答“如何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运用abc实现战略成本管理”这一问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一)abc消除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揭示出科学的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和战略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福建x公司中总结出的经验,在epw公司仍然适用,而且x公司需要注意的问题,这里仍然需要关注。
(二)epw公司进行的战略管理,是abc在动态的、战略层面上的体现,其主要手段是应用了abc思想中的价值链分析和相关的管理措施(abm),这是区别于普通战略管理的。普通战略管理强调的是企业使命和企业目标,强调企业总体的、长期的问题,显得比较粗略,操作性比较差;但是运用abc的战略成本管理,强调运用作业为基础的成本信息和管理手段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特点为:
(1)从战略管理内容来看,abc和价值链基础上的战略成本管理,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经营成本和业绩产生的内在原因方面,通过揭示成本和业绩,不仅仅提高经营业绩或效果,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效果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果指活动的结果,强调活动对组织外部的影响,而对资源消耗不关注;效率则指活动的原因而言,强调的是单位活动对资源的消耗率,而对活动给外界的影响不予以强调。比如,有a、b两个工人,a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生产150单位产品,平均每小时15个,b每天工作5个小时,生产100单位产品,平均每小时20个,则a的工作效果比b好,但是b的工作效率比a高。
第一章已经谈到,abc的成本是“完全‘消耗’的成本”,因而强调对资源“消耗”产生的效率,从而更加关注经营成本和效果产生的原因。这与传统的战略管理决策不同,因为传统战略管理重点在于市场需求、生产销售等总体方面,更多的关心经营业绩和最后效果,即对外部市场影响如何,而对经营效果产生的原因和经营效率揭示不够。
abc对经营活动的原因的揭示,包括两个途径:
首先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而abc对作业的详细反映,能够充分揭示成本发生的原因;作业链管理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最终提高战略经营效果。可以说abc找到了提高经营业绩的突破口。由此,企业内部战略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明确和落实作业中心的责任,建立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员工激励机制,使战略目标不至于落为空谈。这一点在先进的制造企业中是有一定普遍性的,比如,河北邯钢将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控制,体现了abc的原则,就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
其次,abc根据价值链的特点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从顾客到厂商”的管理,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并且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满意度、维修及处置等售后阶段,是深入各个经营环节内部的全程管理,结合了全面成本管理方法(tc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从市场、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寻找成本发生、价值创造的原因,同时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果”,使企业真正及时、有效、充分、深入地融入市场,更好地使“战略”适应了“环境”。
周六(4月14日)周日(4月15日)专业代码与名称上 午下 午上 午下 午 上午(09:00--11:30)下午(02:30--05:00)上午(09:00--11:30)下午(02:30--05:00)020105 金融(专科)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4 中央银行概论00060 财政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7 保险(专科)00079 保险学原理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80 财产保险学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20109 国际贸易(专科)00091 国际商法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94 外贸函电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0089 国际贸易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58 市场营销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专科)00157 管理会计(一)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55 中级财务会计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164 劳动经济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67 劳动法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0168 房地产经济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71 房地产投资分析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6 物业管理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4 建筑工程概论00175 房地产开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20207 市场营销(专科)00058 市场营销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7 消费心理学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11 饭店管理(专科)00058 市场营销学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93 饭店管理概论00015 英语(二) 00194 旅游法规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20215 电子商务(专科)00893 市场信息学00892 商务交流(二)00041 基础会计学00889 经济学(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313 销售管理(专科)00058 市场营销学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00054 管理学原理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 法律(专科)00247 国际法00245 刑法学00260 刑事诉讼法学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00292 市政学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277 行政管理学00040 法学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927 秘书工作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00384 学前心理学00385 学前卫生学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94 幼儿园课程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0103 小学教育(专科)00405 教育原理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00416 汉语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0417 高等数学基础00418 数论初步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40106 教育管理(专科)00429 教育学(一)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31 心理学00012 英语(一) 00446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00107 现代管理学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8 学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7683 教育评价与测量 040124 义务教育(专科)00429 教育学(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09279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9276 义务教育概论09285 小学美术教育09283 小学英语教育 09286 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 040301 体育教育(专科)00429 教育学(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86 运动生理学00484 学校体育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102 秘书(专科)00854 现代汉语基础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510 秘书实务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511 档案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050114 汉语言文学(专科)00024 普通逻辑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031 心理学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429 教育学(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06 写作(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 英语(专科)00595 英语阅读(一)00794 综合英语(一)00522 英语国家概况00795 综合英语(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50303 公共关系(专科)00058 市场营销学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645 公共关系策划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42 传播学概论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407 音乐教育(专科)00429 教育学(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31 心理学04729 大学语文 00721 基本乐理 00724 键盘与和声(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409 美术教育(专科)00429 教育学(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31 心理学00741 中学美术教学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42 美术技法理论04729 大学语文070403 生物工程(专科)06706 普通生物学 06250 生物技术概论 080305 机电维护(专科)02183 机械制图(一)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2185 机械设计基础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87 电工与电子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6197 机电设备维护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023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02198 线性代数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271 电机学0230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1 工程制图 02273 电子技术基础(二) 04729 大学语文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02198 线性代数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00012 英语(一)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080704 电子技术(专科)02025 电磁学02198 线性代数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00012 英语(一) 02344 数字电路02353 办公自动化设备02340 线性电子电路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46 电视技术 04729 大学语文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专科)02391 工程力学(二)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2386 土木工程制图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94 房屋建筑学02393 结构力学(一) 02389 建筑材料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081725 汽车维修与检测(专科)06904 汽车保险与理赔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6918 工程图学基础 090414 畜牧兽医(专科)02765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2776 兽医概论02797 家畜饲养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8016 兽医临床诊断与治疗学08017 猪禽养殖与疾病防治学110107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01447 信息技术应用02133 信息政策与法规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7172 信息安全00020 高等数学(一)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994104 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994105 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00911 互联网数据库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020106 金融(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8 银行会计学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00054 管理学原理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60 财政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08 保险(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 管理学原理00080 财产保险学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9 保险学原理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06048 精算原理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110 国际贸易(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095 经贸知识英语 00091 国际商法00089 国际贸易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99 涉外经济法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 经济学(本科)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 基础会计学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 管理学原理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39 西方经济学00141 发展经济学 06214 西方财务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00054 管理学原理00153 质量管理(一)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152 组织行为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736 商业银行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997 物流运作实务020204 会计(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78 银行会计学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5 中级财务会计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60 审计学06213 会计信息系统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 市场营销(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15 英语(二)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5472 零售业营销00183 消费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10 旅游管理(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 管理学原理00193 饭店管理概论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944 中国旅游文化06011 旅游学概论 06153 旅游景区管理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20216 电子商务(本科)00911 互联网数据库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00015 英语(二) 00996 电子商务法概论02139 计算机信息检索00994 数量方法(二)00889 经济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 06386 网络设计与制作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 管理学原理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15 英语(二) 00139 西方经济学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569 物业管理实务00329 城市规划与管理 00168 房地产经济学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7359 企业经营战略(一) 02394 房屋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