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最新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留守儿童论文 篇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将子女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虽然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子女进城读书,不过相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其数量实在有限。大多数孩子都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

调查发现,部分孩子在父母离开以后,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品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家务活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没有营养充足、美味可口的饭菜,没有家长的辅导和管教,心理上产生畏惧感和自卑感,出现成绩下滑的迹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以下从家庭、学校、政府这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一)家庭

1.父母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的关心有限

父母平日都会打电话回家关心孩子的健康、生活、学习等基本情况,会定时向监护人寄钱,以满足子女生活学习所需。然而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而言,每周通话一次、每年同住两三个月,是不够的。

2.父母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农村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都是文盲,他们不太可能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什么帮助,加上他们年迈,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开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不少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经常成群结队的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游戏机厅,荒废自己的学业。

(二)学校

学校是孩子主要接受教育的地方,不过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教育的缺失不能得到有效弥补。

1.教学办学条件差,经费不足

农村学校的条件很差,很多基本设施都无法满足。教室和宿舍都十分残旧,冬天冷,夏天热。很多学校都没有足球场、排球场,没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存量很少,仅供教师们阅览。办学条件的不足使得孩子们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其主要缘由还是经费不足,财政拨款有限,几乎每所学校都负债累累。

2.教师流动意愿强烈,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老龄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或者骨干教师流向县级学校,以期望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由于代课教师的工资很低(调查数据为300元到400元),很多年轻教师选择外出打工,寻找更好的机会。唯有年纪大的教师流动性最差,占到教师总数的很大比例。教师的老龄化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3.学校以升学率为目标,政策制定不合理

农村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素质教育,制定了非常不合理的政策,取消音乐、体育、美术课,只剩下文化课,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为了提高升学率,有一所中学在中考报名之前,初三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考试,制定一个分数线,过线的学生继续留在学校,没有过线的学生则勒令退学,到学期末再颁发毕业证书。许多学生就此彻底离开了学校。

(三)政府

教学条件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监管的不力,对此,政府有很大责任。

1.县乡财力有限,致使学校教育经费不足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之间的矛盾就突显出来。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却承担着很多职责。义务教育投资成本大、见效慢,无法得到以追求政绩为目标的地方政府的青睐。

2.政府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不够

学校周边有不少网吧、游戏机厅。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管教,加上生活费由自己支配,频繁光顾甚至痴迷于这些场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地方政府并未对此从严治理,因为他们更偏好其中的经济利益(开网吧需要向有关部门疏通关系)。地方政府为自己争取了短期利益,毁害的却是年轻一代美好的未来。

二、政策建议

1.各级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中的教育经费支出

从教育效率的角度,教育经济学的有关研究已经显示,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效益越高。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称,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是“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而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占全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例偏低,同时义务教育财政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向城市倾斜严重。

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十分严重,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则更加严峻。农村教育经费不应该由县乡财政负责,中央、省级财政应该向农村教育进行专项拨款补贴,完善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农村中小学的经费压力。

2.学校应该努力改善教育条件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而不应该发展成为竞争升学率的赛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促进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学校应该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保证教师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应该特殊关照,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食堂,分配生活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另外,开通教师——监护人、教师——家长热线,增加学校和家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教育。

3.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教育机会、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专门以考不上高中的广大中学生为培训对象,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教育,学习一技之长。这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以后进城务工会有更多机会。另外,他们也可以留在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建设。

4.促进户籍制度改革,方便农民工子弟进城上学

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待遇。目前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由于户籍的问题,对于大量师资完备、条件优异的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要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应逐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进城上学。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

[3]岳元发。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4]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

[5]杨东平。发展教育需先弥补短板[J].中国改革,2008,(1).

留守儿童论文 篇2

1.1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他们在父母离开家外出打工期间需要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并接受当地农村学校与祖辈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日常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他们只能得到祖辈们对他们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却没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其次,由于父母外出,孩子有时候会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受人欺辱。再次,农村留守儿童为了帮助分担家庭负担,会有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劳动体力活,而且长期不能与父母见面,缺乏亲情沟通,对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1.2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身上,他们在学习上被冠以“差等生”、“问题生”等称号,学习成绩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取心差,厌学、逃学等成为习惯行为。隔代老人思想保守落后,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孩子应有的鼓励与赞扬,缺乏对信任和责任的感受,造成心理扭曲,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甚至导致他们只重视物质而没有信念与梦想追求。隔代老人对孩子产生溺爱,随之任之,孩子会出现很多不礼貌甚至不道德的行为,这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隔代教育还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淡化。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祖辈自身条件限制了优质家庭教育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出身于贫困家庭,他们的祖辈更是由于受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年龄等特点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祖辈考虑到家庭贫困对子女的照顾不周,于是把这种疼爱全部附加在隔代身上,形成溺爱,溺爱下成长会扭曲儿童的性格与价值观念。祖辈思想观念陈旧,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发散性思维,甚至给孩子灌输一些封建迷信等思想,错误引导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另外,祖辈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文化知识教育,很难带给孩子知识的熏陶,为孩子补习更多新知识。有的老人不但对儿童学习起不到作用,还会出现不鼓励孩子念书,认为读书无用,有早点辍学劳动的想法,这样更进一步阻碍孩子的成长,更远离了优质家庭教育的目标。

2.2学校单调的课余生活

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缺乏教育基础设施,儿童校园娱乐设施等,使得儿童课外活动薄弱,在学校的课余生活变得单调不堪,孩子没办法在课余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无法培养孩子的兴趣,也不能够弥补孩子缺失的那部分亲情的温暖,学校这种单纯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拉大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的距离,让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里依然处于一种忧郁悲切的状态,不利于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长此以往,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

2.3政府对不良文化的监管力度不够

留守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经常会叛逆,容易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滋染。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黑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让许多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误入歧途,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些儿童由于无人看管,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有限,把网络游戏当作自己的课余活动,不仅耽误学业,而且极大浪费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甚至滋染的不良习性造成严重后果。近些年政府对导致不良文化产生的黑网吧等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加上农村文化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对农村不良文化的监管效果并不理想。政府虽对城市的不良文化监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形成一套农村监管体系,倘若政府忽视广大农村地区不良文化的传入,将会对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2.4农民缺乏多渠道的收入来源

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自古以来农民都是靠土地生存,但是赶上天灾农民就会一贫如洗,无法绝对保证家庭生活。为了增加收入,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农民工本身缺乏专业知识文化,政府又很少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所以只能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家庭的低收入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更没有机会让孩子接受城市里优质的教育,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隔代祖辈教育下成长。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3.1祖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

祖辈既然担负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就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己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宝贝,但是过于溺爱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不利于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中各个方面。同时还应当主动与孩子沟通,架起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桥梁,关注孩子的心理、思想、行为等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时与孩子进行互动,并且从思想上摒弃封建落后的思想文化,通过接受再教育、新闻电视等媒体学习先进文化,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儿童在良好的家庭底蕴中生活,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不会偏离,祖辈更新教育观念,就能够改善留守儿童房隔代教育现状,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2注重儿童的心理需求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大量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直接的爱,缺乏正常家庭的监管教育,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父母在身边的权利,过早地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多留守儿童内心孤独忧郁,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他们情感脆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祖辈作为监护人应当注重儿童的这些心理需求,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与父母见面沟通的机会,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且培养孩子独立承担家庭事务、增强自信心、抵抗挫折的能力,孩子具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

3.3改进与儿童的沟通方式

传统家庭教育下,家长生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打骂,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沟通失败。要改善这种被动的局面,就应该改进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回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这对于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有积极的意义。

3.4加强对渗入农村不良文化的监管

农村地区的网吧、游戏厅、娱乐厅等场所是传播不良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渗入农村的不良文化的监管,就应当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理与整治,加大违法惩治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对于渗入农村的不良文化及时发现及时消除。政府也应当加大扶持资金,建设农村基础文化娱乐设施,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引导,让健康文化驱逐不良文化。

4结论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3

(一)道德教育现状

1.隔代家长注重儿童道德教育。

大部分隔代家长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较为注重,教育内容等多为:不要说谎、不要打架、不要乱讲别人的坏话、长大后要做一个孝顺的人等。部分隔代家长也会教育儿童要懂得谦让,特别是有弟弟、妹妹的朝鲜族留守儿童受到此方面教育的较多。

2.隔代家长注重文明礼貌教育。

朝鲜族是一个重视礼节的民族,文明礼貌的教育内容普遍占隔代家庭教育的50%以上,隔代家长不允许儿童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在礼节方面会经常教育儿童遇到认识的长辈一定要鞠躬并大声地问好。同时,隔代家长也很关注儿童在学校的文明礼貌表现,教育儿童见到老师要恭敬地问好,下课后要给老师鞠躬并说老师辛苦了。隔代家长还注重儿童在餐桌上的文明礼貌,会教育儿童:长辈没有吃的时候你不能动筷子。朝鲜语中分敬语与平辈语,对长辈或不认识的人要说敬语,隔代家长也较重视此方面的教育,从小让儿童树立根深蒂固的长幼有别、尊敬师长的思想。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尊敬师长方面的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二)生活习惯教育现状

1.隔代家长较注重儿童日常生活习惯培养。

隔代家长对生活习惯教育的较多,如吃饭时不要说话、饭桌前行为举止要端庄、睡前要仔细洗漱、不要摸脏的东西等。儿童不遵守时,大部分隔代家长会选择进行适当地批评与纠正。

2.小部分隔代家长重视儿童生活能力培养。

本研究的对象均为9~10岁的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做任何家务,隔代家长认为9岁或10岁的儿童仍太年幼,无法做一些洗、擦的家务,自己尽全力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希望孩子专心学习。只有小部分隔代家长重视儿童生活能力培养。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普遍比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意识强,部分会选择在周末打扫自己的房间,或者选择帮助妈妈扫地、擦地。

(三)学习指导与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1.隔代家长侧重于口头教育、监督。

通过访谈发现,隔代家长关于儿童学习方面的教育侧重于口头教育的形式。简单地口头教育儿童要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考入名牌大学。大部分隔代家长很少能像父母一样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直接辅导,部分对学习较关注的隔代家长也仅限于口头监督。8个隔代家庭样本中只有2位隔代家长会监督儿童的作业是否做完,只有完成作业后,才能够进行一些如看电视等其他活动。其监督的形式为口头询问:“作业都做完了吗?”并未真正去做实质性检查。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隔代家长较重视儿童的读书习惯培养,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会督促儿童读书,读物大多为儿童版名著、韩国故事书等,隔代家长会偶尔开门查看孩子是否在阅读。

2.大部分隔代家长将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

大部分隔代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身体不好、教育能力差,孩子的学习全部依赖学校,对儿童作业完成情况不进行过问。例如:M的姥姥认为,现今学校的教育很好,自己只要负责儿童的饮食起居,教育交给学校就可以了。

二、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由于隔代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状况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今的教学内容差异大的原因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学习指导缺失

通过访谈发现,15个家庭中4个核心家庭的孩子学业上有疑问时经常能够得到父母的帮助,11个隔代家庭除I与K的家庭外,其余9个家庭都不进行学习指导,其中5个家庭对儿童作业完成情况不过问,4个家庭采取口头询问的监督方式。大部分隔代家长依赖学校及课后辅导班,课后辅导班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有些非专业教师上岗后,讲述的内容与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不符,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困扰。缺少家庭方面的监督或帮助,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的差别。例如,核心家庭样本A、B、C、D学习成绩均较突出,隔代家庭中除H、I成绩优异外,均呈现出学习成绩较好、中等或中等偏差。笔者曾访谈I的姥姥,她是一位很健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老人。访谈时笔者问到:“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姥姥回答:“孩子很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很好、钢琴也弹地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有一件事我和她姥爷十分苦恼,我们老人不会用电脑,孩子有些使用上不明白的,我们不能及时地教她,还有学校留的一些作业需要使用电脑打字或者其他功能的,我们只能到家附近的复印部去寻求帮助。”科技发展迅速,老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慢,儿童需使用计算机完成的作业逐渐增加,有操作方面的疑问时,不能像核心家庭的孩子一样得到解决,这也是大部分隔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学习指导缺失问题的成因主要为:隔代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体状况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今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N的奶奶在访谈时谈及孩子的学习指导时说道:“我们以前年代学的东西和现在完全不同了,现在孩子的学业负担多重啊,学习的内容也多。我看她们的汉语书,我们以前要学到6年级的内容,现在的孩子们到3年级就都学完了,而且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了,没有那个精力去学习孩子学习的内容再去教她。”K的爷爷曾辅导K学习数学,但后期放弃,K说道原因:“我发现爷爷给我讲3年级的数学题时,格式要求跟老师说的不一样,我按爷爷讲的写了,答案都对但老师给我扣分了,爷爷之后就告诉我还是认真听老师讲的。”

(二)由于隔代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身体状况欠佳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沟通、理解、亲子关爱缺失

通过访谈发现,留守儿童在学校受到表扬或考试成绩很好时,会回家简单沟通,让亲人开心。但存在一些苦恼的问题,例如与朋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斗、受到欺负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并不会回家与隔代家长诉说,也不会通过电话与父母主动沟通。久而久之,朝鲜族留守儿童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无法很好地找到情感慰藉,造成儿童与长辈之间的沟通障碍,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就会随之减少。I最大的愿望是和爸爸妈妈一同生活,笔者追问:“姥爷、姥姥对你那么好,你也很爱姥爷、姥姥吗?为什么特别想跟爸爸、妈妈一同生活?”I答道:“因为我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过,有些学校的作业是让回家与父母一同做的,这种作业即使我再努力也无法完成,所以很羡慕和爸爸、妈妈一同生活的孩子。”I还说因为妈妈在自己1岁生日后就去美国了,现在连妈妈的样子都记不得,妈妈打来电话经常哭泣,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哭,我只能用妈妈的声音来记住妈妈。H说自己与妈妈和哥哥一同生活的日子很幸福,现在和奶奶、大娘一同生活,感觉自己变得有些忧郁,因为总是有自己被冤枉后长辈也不听解释的情况发生,这种时候H选择躲到洗手间偷偷哭泣。此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隔代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M的姥姥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教育,况且老师的教育挺好,不需要自己再去教育什么。隔代家长身体条件、精力有限。韩云霞在《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一文中指出:“祖辈家长应具备身体健康,比较有精力,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M的姥姥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独自带着孙子,照顾孩子已经很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其他。

(三)由于隔代家长身体条件及精力有限造成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效果差

笔者访谈的班主任在探讨留守儿童的问题时说道:“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通过简单地观察是分辨不出来的,可能大概看上去你看不出哪些是留守儿童,哪些孩子是非留守儿童,但是细细观察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个人卫生你就会发现,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个人卫生普遍较差,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较大的留守儿童,书包、书桌以及自己座位的地面上不会是特别整洁的,穿戴不整洁、不会勤洗手,在生活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上与非留守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对象N很苦恼自己没有朋友,同学们认为她很脏不和她一起玩,她曾尝试通过改正个人卫生问题来获得友谊,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她也向亲属及心理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但爷爷告诉她:“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心理老师也没有为她提供帮助,多方尝试失败后,N至今仍很苦恼。研究对象O的个人卫生极差,一些行为问题较多,上课时,她经常不集中精力,在书桌上玩断了的铅笔芯或橡皮擦过后留下的残渣,书包也很久没有清洗过。在某堂课上,O的同桌忘记带书,老师说:“你和O一起看”同桌展露很反感的表情。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与其他11名留守儿童相比,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家庭教育内容包含更多的个人卫生教育。例如,B的妈妈会经常检查B的书包是否整洁;C的妈妈会经常检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净;D的妈妈经常教育她:“衣服穿了一次如果脏了一定不要再穿。”此问题的成因为:隔代家长身体条件、精力有限。通过访谈与观察,并不是全部留守儿童都存在此问题,隔代家长年事已高或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普遍出现个人卫生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前文提到N关于个人卫生带来的烦恼,N的爷爷今年71岁高龄,奶奶也70岁了,两位老人都是患者,照顾N已很吃力,无法做到更加细致。O的爷爷今年70岁,无法完全照顾O的日常生活,O还有一个亲妹妹才2岁,所以家中雇用保姆负责做饭与洗衣服。但保姆除自己负责的内容外不会多做任何事情。

三、反思与建议

(一)隔代家长应提高教育能力

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是负有教育责任的,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把儿童的教育全部依赖学校。隔代家长可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儿童情况、咨询教育方法等,也可购买书籍、寻找网络资源或向一些教育机构寻求帮助来提高教育能力。

(二)隔代家长应注重与儿童的情感沟通

隔代家长应成为儿童的情感慰藉者,即使儿童并不主动沟通,隔代家长也应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询问其一天学校生活如何,最近有没有烦恼的事情,在儿童坦白地说出自己曾犯过的一些错误时,不应采取发火、过硬批评等回应方式,而应选择与其沟通的角度,认真倾听事情原委后,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隔代家长应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及自理能力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进步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就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不足、教学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的改善,需要和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进行结合。在我国区域统筹的发展政策下,边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开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讨论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并分析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1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权威调查机构的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如此庞大数量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显著的关系。

2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儿童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所以需要重视儿童教育。就现阶段的分析来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学前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效很难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便是对三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

2.1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匮乏

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缺乏是目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具体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地区多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山村区域,这些地方不仅道路交通存在不畅的情况,教育资源也十分缺乏。出现这样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费问题。山区经济本来发展就比较慢,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十分有限,正因为其财政收入有限,所以其无法划拨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当中,教育经费的稀少无法支撑更多的幼教机构生存,所以在农村地区,幼教机构十分的匮乏。从幼教机构的具体现状分析来看,机构可容纳的儿童数量和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机构的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可接纳的儿童数量有限,因此会造成大量的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总而言之,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幼教机构的匮乏使得大量的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2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功能难以发挥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的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幼儿的心智发展极不成熟,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其的行为做针对性的引导,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保证其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幼教大都出自非专业机构,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所以幼教在理论上的专业性以及实际行动上的专业性很难达到期望的标准,这种专业的缺失情况使得自身教养功能无法实现完整的发挥,所以综合教育教学的质量会严重的下降,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法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2.3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三个显著问题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心理问题的频发。从目前的教育研究结果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对幼儿的影响,但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外出,隔代监护,由于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的文化素养比较低,所以其对于孩子的学习监督和辅导比较弱。再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抚慰,这样,其心理发展才会更加健康,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比较少,所以孩子会存在心理抚慰难以满足的情况。长期的此种情况存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所以心理问题的表现会愈加突出。简言之,原本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面前出现了严重的弱化,所以教育功能持续性减弱,因此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幼儿心理成长问题。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政策不断好转,政府对于农村的项目拨款也在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项目,以此来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3.1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实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的改变,首先进行的便是增加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发展为基本目标,而教育发展是农村进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扶持农村建设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加对教育的拨款,有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可以显著增加。这样,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讲,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问题教学的改善还是要提升认识,要将教育放在农村发展的第一位次上,这样,幼儿园的建立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广泛的关注下,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都会将目光集中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身上,其教育资金的问题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3.2立足教育实践,提升幼教的专业水平

有了资金建立幼儿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发挥作用,学前教育的质量还是得不到提升,所以解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第二项重要措施便是立足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实践来看,他们在教学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得到慰藉,所以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理诉求。立足于留守儿童的教学现状,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心理辅导能力的专业化构建。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心理问题是威胁其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幼教需要加强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通过能力的提升实现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这样,问题解决会更加彻底。第二是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需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思维培养方面需要进行强化。通过提高老师专业教学能力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思维建设,这对于幼儿教育的水平提高来讲十分重要。第三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在幼儿教育中,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老师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层原因的剖析,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实现问题的解决,老师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发生率会更低。

3.3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等形式宣讲儿童的正确教育方法,这样,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儿童监护人也可以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如此行为可以将家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第二是扩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责任的社会宣传,通过宣传的加强使更多的父母了解到其对于孩子的责任,这样,即使其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能够时常的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孩子进行沟通。在监护人的正确方法使用下,在父母沟通交流的频率增加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强化,孩子的成长会更加健康。

4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从具体情况来看,要实现其彻底的解决,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而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是现阶段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积极分析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策略做详细的分析,这可以为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进而实现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洪秀,张海波,陈红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9:166-167.

[2]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0-11.

[3]李榄,汤灿,何应龙。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公共管理分析——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9:101-103.

[4]田密,黄司琪,钱朝军。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6:108-110.

[5]何湘。高职学前教育介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成长服务体系的研究——介入模式与长效机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2:95-97.

留守儿童论文 篇5

已有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1][2]另一种观点是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学业不良。[3][4]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被调查学校74名父母均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调查结论与上述第二种观点相一致,认为留守状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许多留守儿童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二是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良问题普遍存在;三是留守儿童课外学习无人辅导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和了解,分析造成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亲情饥渴”的困扰,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调查发现,父母的外出给留守儿童的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担忧。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缺乏温暖和安全感的环境中,许014年第9期学术瞭望课程教学研究•JournalofCurriculumandInstrution多孩子性格上表现出冷漠、内向、孤独,情绪消极、波动大。调查显示,47.3%的留守儿童“在遇到烦恼和困难时总是闷在心里”,33.8%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自己在家中感到孤单寂寞或不如别人”,13.5%的留守儿童“担心父母在外会发生意外,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10.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思念父母,无心学习”。在访谈中,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思念父母和亲情缺失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常常表现为无心学习和学习缺失主动性,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也普遍存在问题。由此可见,父母不在身边,产生“亲情饥渴”,这极易给孩子造成自卑、孤僻的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也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学习。(二)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调查中了解到,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达到某些硬指标,学校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把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标准定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天下来往往感到身心疲惫,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因材施教往往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善。(三)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力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与其临时监护人的监管能力不高有直接的关系。首先,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使孩子学习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辅导,致使学习成绩下降。调查显示,临时监护人中,文盲占临时监护人总数的2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2.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7.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8%。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这些临时监护人中,从不辅导或不会辅导孩子学习的占到86.5%,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导致其家庭作业完成困难。其次,临时监护人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孩子学习无人监管,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临时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不强,这主要在由亲戚朋友照顾的留守儿童中比较明显,他们不像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心理忌讳。亲戚朋友照顾的留守儿童,有时候儿童犯了错误,或学习上出现问题,亲戚朋友碍于儿童父母的面子,不做严格的要求或引导督促。这就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上与亲戚长辈有隔阂,心理得不到慰藉,学习无人监管,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儿童。最后,临时监护人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调查中发现,临时监护人在教育留守儿童时,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大多采用溺爱或粗暴两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或处处骄纵,导致孩子的学习自控能力差;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挫伤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这两种方式都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的诸多学习问题的出现。(四)家长补偿方式的偏差调查发现,家长不合理的补偿方式,造成留守儿童价值观的改变,染上不良习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调查结果显示,41%的留守儿童父母经常给自己的孩子金钱和物质补偿,有不合理的物质补偿心理。这些家长通常长期在外打工,不能与孩子在一起,就感觉对孩子亏欠太多,于是用金钱和物质的方式补偿,每个月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以弥补孩子心灵情感的缺失。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拿着钱去买零食,和同伴一起去网吧上网打游戏,学习习惯越来越差,时间更多地用在了网吧玩游戏,没有时间和心思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综上,造成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学习无人辅导等直接因素的影响,也有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缺失而引起的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品质的间接影响。对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改善,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改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有责任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

政府有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帮扶教育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抽出一部分经费,资助和支持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此外,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对进城打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环境,解决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照看和学习无人指导的问题。

(二)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关键还在于学校和老师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其学习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袋制度。学校应该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袋,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外出打工父母的基本情况。当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袋中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相互配合,有效教育留守儿童。2.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之间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沟通机制。家校的密切配合能更准确地了解与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能更有效地增进留守儿童的转化效果,尤其对一部分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力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学业不良的留守儿童来说,这项措施十分有效。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一是学校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保持联系;二是利用节假日等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探亲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使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和照顾;三是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监管能力。3.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学校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产生的孤独感,并成为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时的感情寄托,从而避免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心理和情感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4.农村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间接影响的。农村学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在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排解不良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他人和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5.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的伙伴群体。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自愿和留守儿童坐同桌,同村近邻中的好学生自愿跟留守儿童结对,组成“互帮互学”小组。一方面解决了留守儿童课外学习无人辅导的问题,并能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同伴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排除一些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他们很难融入到班集体中,并与其他同学融洽交往,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也不能主动地向教师或同伴求助,这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导致其学业不良。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文艺活动、兴趣活动小组等形式,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改善其孤僻、内向的性格,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他人求助,进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子女的学习成就感,通过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5]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并创造条件,加强亲子间的联系和沟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首先,留守儿童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应该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并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应尽量考虑不要同时外出打工,而是留下一方在家教育子女。即使都外出打工,也要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留守儿童尽可能多的交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同时,留守儿童父母应该经常与老师和临时监护人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配合学校,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消极影响。其次,临时监护人应提高监护质量。隔代监护容易出现溺爱和简单粗暴两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且大多比较重视孩子的生活照顾,而对孩子精神层面的支持不足。亲友监护则容易出现监护流于形式,监护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因此,临时监护人应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强监护责任,尽可能为留守儿童创设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并关注和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状况,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提高监护效果。

(四)发挥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