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年论文精选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会计专业学年论文精选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 篇1

关键词:职技高师;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简介:余薇(197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教育研究规划课题“职技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编号:11YB112),主持人:余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73-04

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职技高师院校是高等师范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体,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其教学特点应充分体现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其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联系紧密。因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决定职技高师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举。

一、 构建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适应会计专业教学要求的重要举措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包括会计手工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包括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综合管理和财务综合组织处理能力等。这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某项会计理论知识或单个会计实践运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全过程进行会计核算实践,全面参与会计业务实训,全方位了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从而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是实现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职技高师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职业教育培养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指导的“双师”素质教师,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师范院校相比更突出职业技术技能,与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相比,其职业师范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更高,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职教师资在注重学术性和技术性的同时,还要具备师范性,即要强化教师教育能力。与普通师范教育不同的是,职教师资的教学能力不单表现在理论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因此,单纯的专业实践课程或学科教学论课程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师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教师教育能力,适应职业教育师资要求。

二、 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科学构建职技高师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根据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任务及实施措施,进行“136”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是指一个宗旨,“3”是指三个层次,“6”是指六大模块,该体系应做到内容相对完整、层次清晰明了,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特色。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宗旨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须遵循一个宗旨,即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深化教学改革,统筹规划实训、实践、实习等环节,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具有前瞻性、科学生、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条件,建设集手工手段与电子技术、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实验教学设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会计核算全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业务的各个流程。

2.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加深对学习目的的理解,使学习从单纯的理论灌输转化为实际操作和运用,通过身临其境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会计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从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

“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

1.基础技能层次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主要目标是实现合格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利用本专业知识胜任一般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2.专业技能层次是培养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具备利用专业知识胜任较复杂岗位的素质和能力。

3.综合训练层次是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和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探索性思维,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六大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的六大模块包括:课程实验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师范技能训练模块、科研训练模块、毕业实习模块、专业社会实践模块等,其具体内容是:

1.课程实践模块。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取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例如根据友荣公司的组织构架、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业务单据、物料清单、产销过程、计划安排、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核算等一整套真实的数据资料,使课程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通过课程实践帮助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进行应用的途径与方法,夯实理论基础,巩固基本技能,达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统一。因此,课程实验模块均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

2.专业综合实训模块。通过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训课时,由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或参加著名财务软件公司项目开发的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抽象概括,在企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所有会计环节及会计实务进行有效综合,将会计专业的多门课程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专业综合实训教学项目,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培养职技高师学生“技术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于企业的模拟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整套流程,了解供、产、销各环节的经济业务及核算过程,并具备一定的财务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提升从业能力,为尽快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及课程实验后进行。

3.师范技能训练模块。首先,通过设置三笔字、普通话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师范教育基本技能,强化教师教育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此类课程安排在大一下至大二年级进行;再者,为使学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设置了会计学学科说课训练及会计学专业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并将专业综合实践与学生师范技能训练相结合;第三,在培养学生进行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依据职业学校教学特点设置了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重点设置了训练学生讲授会计课程实践、实训环节,强化学生会计实践指导技能的培养,以此成为会计学等职业教育类专业学生培养师范意识、强化师范技能,提升实践指导能力的主渠道,是培养职技高师学生“师范性”的重要途径,此类课程在大四上学期进行。

4.毕业实习模块。首先,通过周密部署,集中安排,组织学生参加教师教育实习,包括完成会计专业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实践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体验教育情境,感受角色转换,运用专业知识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同时,还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集中实习,包括了解企业管理情况,调查会计核算、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现状,进行某一会计环节业务实践等,让学生在毕业前深入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进一步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主渠道,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下学期进行。

5.专业社会实践模块。通过安排学生实地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调研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联系和适应社会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科研训练模块。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设置撰写课程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学生参加老师科研课题或直接申请实施大学生创业、科研项目等实践项目,注重会计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是引领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开展专业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是培养职技高师学生“学术性”的重要途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安排在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进行;大学生创新、科荐项目安排在第二学年末申报,第三学年进行;第四学年初,安排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由师生互选确定指导老师,精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严格管理,严把质量关,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职技高师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实训中心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践实训中心建设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为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大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其次要注重实践实训中心的科技含量,改进实践教学辅助系统,使之更加符合教学改革要求。

在实践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室的技术改革与升级,例如,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将微格教学这一理念引入模拟体验式学习中,在模拟体验室、沙盘室和会计模拟室之间用单向玻璃进行空间分割,同时数字信号摄录在沙盘室的计算机中,形成视频文件,为各学习小组间的观摩学习提供条件。这样既为老师进行小组实践的观察和评价提供了材料辅助,利于学生真实客观地进行自我反思,又为学生的观摩学习提供了间接经验,杜绝了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时出现的尴尬,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二)打造“双师素质”实践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需要的不仅是能传播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善于实践的工程师和管理专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力强、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加强管理效率,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提升实践教师队伍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派送老师在企业或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第二,增设实验教学设计岗位,专门负责实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设计和编导,促进实践教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科研能力;第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明确实践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提升教师实验项目组织实施的工作效能,加强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深化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就必须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手段改革,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

1.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应依据会计专业特点,通过采集加工企业案例资料,设计企业模拟业务流程,制作企业模拟业务凭单与报表等构建企业模拟活动情境;通过开发教学网站、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开辟网上论坛等形式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手工工具、沙盘工具等多种手段,建立一套手工与电子相匹配,模拟演练与实际操作并存、传统模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手段,并在实践教学中适当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实验部份可运用情境教学,展示会计经济业务中必需使用的各类单证、表格、帐页等实物,在会计基本业务流程的讲述中可带领学生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见习,增加感性认识;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编制财务报表”等具体业务实践时,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更好把握专业知识的本质;在专业综合训练或实习环节中,可通过开发高仿真经济业务模拟环境,创设学习情境,配置学习资源,明确岗位角色要求,监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多媒体渠道信息采集、软件操作实训、角色模拟体验、团队协作攻关,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四)创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1.创新学生实践学习质量评价制度。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的改革势在必行。考核改革应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交款考核内容进行理论、实践训练、学习过程、实践结果等模块划分,在每一模块依据教学特点和主要观测点进行适当量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应改变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重知识掌握轻实践运用,重个人能力轻团队协作的局面,将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考核转变为学生掌握知识量的考核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并重;从单纯个人技能考核转变为个体技能考核与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并重;从注重实践结果考核转变为实践过程考核与实践结果考核并重;从单纯由教师进行考核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团队相结合进行考核。

2.创新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从理论教学质量考核中分离,制订独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依据实践教学特点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宗旨及目标要求,将教师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分教学设计、教学引导、教学控制、学习效果评估四大块,其中教学设计重点考察设计理念的科学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教学引导主要考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掌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效等;教学控制主要考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的控制效果;学习效果评估主要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点评的及时性、学习活动点评的准确性和学习效果综合测评的科学性。评价制度由单纯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细化为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价,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过程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勇,朱学义,朱亮峰。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9).

[2]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会计之友,2009(07).

[3]张宁,王吉。关于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06).

[4]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迅,2008(07).

[5]宋金耀。论职技高师的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及其关系[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03).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与学 主体 目标 内容 手段 评价 反思

0 引言

会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发展的深远影响,促使会计实务处理要求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面临会计岗位工作重心的转变,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提升,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获取先进的会计理念、管理方法和业务技能,主要途径就是接受高等学校的正规会计专业教育,使之符合会计国际化的思想和社会需求。很显然,大学中会计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中。

1 教学主体

如果说教育有逻辑起点的话,应该是教与学的活动及其关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与学的活动和关系有着先后的逻辑顺序,正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才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处的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学术技能充分发挥的场域;从学的角度看:是学生首脑并用掌握知识的开端。说到会计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然是贯彻“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的教育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进行开展的,教师仍然注重强调课堂讲授,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积极地思维,不会动手去操作,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背离,能力和素质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首先要认识和了解会计是干什么的?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如何?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会计知识和业务能力?会计工作需要使用什么类型的工具(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会计教育就是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更要关爱于学生。“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具体包含:“教给谁”、“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由教师在课堂上来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和互学互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进一步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教师单纯注重“教学”向突出“导学”而转变,这样即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来强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同时让学生提早接触实践,发挥实验教学的成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应该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学习规划,以此来确定自身在学习期满时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走向社会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2 教学目标

我国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自主权,但都是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质量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凡开设有会计专业的综合性高校都会围绕专业知识的构建、学生智力的认知、核心技能的掌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务操作的能力等各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相对于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要求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具有学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一,具备扎实的职业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应用数学等;第二,掌握一定的职业核心知识:如财务管理实务、统计学基础、基础会计、中级会计、出纳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等;第三,熟悉职业拓展知识:如计算技术、涉外会计、酒店会计、银行会计、商业会计等。

能力要求 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备相应地职业基础能力:如在校期间取得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具有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分析能力;其次要求拥有坚实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会计领域业务核算、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会计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能力;能够胜任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点钞、核算、记账、会计体书写等)。第三要求熟练职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熟练应用办公设备及进行日常使用和维护;熟悉各类财务软件的运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能力。

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身心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职业素质要求学生不仅要热爱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从事会计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韧劲;有较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礼仪和社交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书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3 教学内容

在新修订的会计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有:经济数学、基础会计、统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技能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等;集中实践课程有:计算机技能培训与考证、出纳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模拟实训等。由此看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入门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那么应该把它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教与学。

从认识和了解会计开始,重视入门教育 在社会大环境下,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需要运用怎样的会计知识,熟悉什么会计方法,以及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后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在校期间如何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完成课程作业,如何获得学习援助等,都将成为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当新生跨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入门教育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对会计的概念、方法、记账、核算等都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基本了解。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个专业岗位就是出纳,因此“出纳实训”同样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入门教育课程。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入门理论学习,伴随“出纳实训”课程的入门实际操作,对于日后毕业生胜任出纳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会计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的认知规律都是遵循层次化的,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传授和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技能水平,基本上都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难度加深的教育理念。

如“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往往只是学习“基础会计”,这里包含了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两个部分,这门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而奠定基础。

到第二个学期,就要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还要求有会计技能训练、会计仿真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熟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业务处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熟练编制汇总会计凭证、登记各类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使用的文字教材以某一机械加工企业的经济活动为背景和对象,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完成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将枯燥的会计工作室场景化、直观化,犹如学生身临其境一个会计实体去感受会计实践活动,当然,这种仿真训练,可以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来完成,即给学生提供一个身临会计岗位,当一回会计的亲身体验。

最后阶段还要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此时要求学生在连续学习了会计专业知识以后,应该进一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处理、资产减值核算、或有事项分析、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核算、外币业务、所得税计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等等。尤其到后一阶段,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技巧,侧重教会学生思考和运用,并进行实践和研究。

课程内容注重于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相结合 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有一部分的课程是跨学科的有效融合,比如:“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会计电算化实训”,指导学生将财务报告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来完成,从中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各个要素;还可利用计算机建立饼状图形来分析负债和权益结构,通过比较提出合理的、最优的融资决策建议;训练学生上机实践,使用规范的格式及熟练地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巩固单项实训中掌握的各个模块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凭证打印、简便准确。

通过教与学,还可以把经济数学、统计学基础、审计学原理等课程与会计知识联系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仅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模型在会计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更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运用数学模型使学生对会计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表格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更加体现出数学和统计学是整个会计工作的计算基础。

会计课程科目设计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的衔接和协调 “双证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所接受。让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与自身学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显然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是一种新的严峻挑战。当面临就业问题时,用人单位就会向毕业生提出“是否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助理会计师职称证书”。相对会计岗位而言,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换句话说,其实也就是上岗证,如果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好比驾驶员没有驾驶执照不能开车一样,就无法上岗从事会计工作。因此,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就加入了要求学生毕业时一定要取得各专业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课程科目上将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紧密衔接在一起,比如:课程学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的重合,使学生既节约了学习时间,也可一科两用。课程科目和考试科目两者协调还加上一定的优惠条件,如毕业时凭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抵学分。

4 教学手段

会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强调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以及如何掌握学习技巧,由此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操作贯穿起来,学会实践操作,举一反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首先可从感性认知着手,然后再由理性认知开始,最后到实践操作为止,完成整个教学阶段使学生从入门熟悉的过程。

当新生踏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会计的基础知识教育,绝大部分同学(除开少数职业高中的对口会计专业学生)几乎对会计没有任何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到学校所在的财务部门参观考察,有条件的还可以到一些大型的公司参观。让学生对会计是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分成会计和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什么?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怎样由会计来进行反映和监督?有了这样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升。

有了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进入第二阶段的理论学习,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到十分陌生。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牢牢把握会计专业知识的总体框架结构,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着重讲解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通过浓缩章节、归纳中心、案例分析、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重点答疑、例题练习、课后作业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脑动手、探讨分析、思考练习的各项能力。

在现代化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也是教师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通过课堂的幻灯演示,使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图表更加生动、表格计算直观、数据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件展示可以鼓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注意观察如何进行正确地填写各类表格,怎样掌握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进行会计单项或会计模拟实训时,教师要积极运用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于一个会计实体核算的情境中。如教师把企业中的供产销各个主要生产经营部门的所有工艺流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凭证、表格、账簿、单据等都收集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运用这些实物,完成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各个步骤,模拟会计实际工作,从企业筹资活动的开始,组织生产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资金回收等各个环节,首先审核原始凭证、再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最后是编制会计报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准确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检查实际收支结余的数据是否与记账凭证上的数据相吻合,能否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如果不符,是何原因?要求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努力实践,正确使用会计体书写支票和凭证,牢牢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方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5 教学评价

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三种途径:第一是由学校教务处派出检查组分别对课程责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学、期中、期末)进行抽查: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教案等方面检查评分;第二是由全体学生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评价:从着装、语言、板书、表述、教学态度、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评价项目来为教师测评;第三是由行政部门为其教学工作打分;很显然,最后的总分应该就是三者的综合。另外,任课教师也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如上课迟到、缺席、完成作业、期末考试等情况进行评价,一般而言,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这样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健全了考试和考核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修满学分不再仅仅局限于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而平时的表现计分也十分重要。

6教学反思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知识点,其他时间用来侧重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主获取资料分析问题、自主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探讨,并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方法。

在教与学的氛围里,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诱导学生肤浅地学习,掌握的知识不牢固。相反,有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会鼓励学生深入地学习,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项职业,从而学习就有兴趣,思维就会敏捷、实践就有激情,工作就有成绩,能力就会提升,事业就会进取。

会计学年论文 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财务预测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第一次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可以通过收集有效的财务、非财务信息,对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正确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战略会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企业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

战略会计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能够判断出企业现阶段的经营发展现状,能够为管理者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

(二)有利于降低成本

通过战略会计,可以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成本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找出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这样一来,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因战略性的失误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资金。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财务预测中的运用

当下随着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战略投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预算,成为了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财务信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财务预测中,可以更高地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利用水平。以下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可以将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的结合

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与传统的会计理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很好地创新了传统的财务预测方式,在传统的财务预测过程中,财务预测的结果局限于财务预测报告和预算编制。当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测工作,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正确预测出企业所处于的竞争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发挥财务预测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二)可以制定出有效的财务规划战略

在企业内部引入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规划,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对决策信息的掌握。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预测,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关注客户、市场等非财务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够更为及时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战略管理会计在财务预算中的作用

(一)企业要对战略管理会计形成正确的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要重视起管理会计的工作,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忽视管理会计的问题,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充分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公司决策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管理会计的作用,要让管理会计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二)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管理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就要求其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要提高会计员工的专业素养。一方面企业可以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要完善对财务预测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之后,要定期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价,要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促进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完善企业信息化系统地建设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财务预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库,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收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财务预测结果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预测的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发展战略。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既企业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作用,要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搜集更多有关企业发展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进行及时的财务预测。此外企业还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完善会计管理工作的绩效审核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汤谷良,张守文。企业财务管理概念边界的再思考——兼论财务预测与管理会计内容的分离与融合[J].财务研究,2017(02):16-2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