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毕业论文总结【优秀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汽车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技术成果转化 社会资本理论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1、中国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首次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的缺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赵剑峰、李欣(2010)两位学者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方面表示,一是要处理好超前与稳步发展、量与质、冷与热的关系, 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王晓辉(2009)在创新商业模式论述中指出,建立产业联盟也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横向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徐和谊(2011)认为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
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多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主要靠进口或模仿,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抬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费用。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和关键技术瓶颈尚未解决,满足不了目前消费者需求。因此,如何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加快新技术从理论、实践到投入生产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发展。
二、社会资本视角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科研行为。
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校企联合、企业联盟等。校企联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产学研一体化后产生的合作模式,而企业间的联盟是新相关产业的一种联合,加大自身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从宏微观的视角切入,认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以此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1)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
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和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种联盟,二者形成一个组织结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便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资本。校企联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方式,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从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初期直到新技术进入实际实验阶段,再到汽车企业投入试验、改进、试运行、以及后期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都连成一个整体。
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的研发阶段,而现实运用并形成产业化,成为一项具有利用价值的技术却从未探索。社会资本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将高校和企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二者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等方式,运用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将技术变成整车。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企业缺乏一项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的攻克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具有攻克这项技术瓶颈能力的科研高校,而从错过先进技术的获取也就是科技成果转移不通畅。在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校企联盟模式,学校的理论技术能够走出试验室,进入企业进行试验进而变成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新技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的通道。
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校企联盟的形式,形成社会网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就是各种的社会资本,二者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运用高校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与企业实操的合作,使得研发的技术顺利进入企业或培养人才输送进企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新社会资本角度分析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就是组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销售、售后等全套设施的生产企业间结成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例如电力行业企业,天然气行业企业或者公交公司,4S服务店等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行为。各个企业间形成新能源汽车网络,彼此建立通畅的连接渠道,运用社会资本关系,克服自身研究短板。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局面下催生出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能源枯竭的到来。企业研发所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能确保技术瓶颈的百分百被攻克,而需求市场中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消费者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投身于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研发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差距。为了有效克服这些技术上的瓶颈,发掘社会资本带来的研发力量,有助于攻克现有情况的技术难关。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或者资源相互调配,弥补各独立企业的缺陷,从而实现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转化,有效利用联盟所产生的社会资本优势,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上游产业配套发展、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衔接、完善科技产权保障制度。
1、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首先要确保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配套产业科技成果演变的关键。一项氢气动力的技术研发,必须保证上游企业制造氢气发动机外壳的原材料与氢气动力技术相匹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氢气站的数量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后要得到相应解决。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配套发展,才能使科技成果得到顺利的转化,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强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就要加强校企联盟或者企业联盟的内部衔接。保证有通畅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以确保研发机构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有效联结,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市场的信息通畅,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间建立对应的信息平台,交流需求和供给信息,加速科技成果顺利转移。企业本身、高校或者第三方可以建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布,找到配对的技术供给。而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联盟时,也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其他企业弥补自身的劣势,形成一个完美强大的联盟体系,提高技术的科研能力、后期投入产出能力,壮大市场的占有率。此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操作者能够宏观全面的掌握各企业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干涉和引导将资源合理配置,也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
3、完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
在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并且成熟之后,政府要完善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借助产权的保护取得相应的收入。这样可以使企业保证其利润,也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学技术并且努力通畅科技成果转移通道。政府除了颁布相关科技成果保护法以外,还要制定企业联盟产权分配条例,清晰界定科技成果产权所属问题,对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给予相应的保护,以确保联盟企业在完善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
[2]赵剑峰,李欣。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主题设计;教学实施
信息时代,计算机做为现代办公必备工具之一,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做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设计脱离工作岗位,教学内容固定,没有新意,教学组织按部就班等问题。如何在非零起点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课题组教学实践验证,主题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那么什么是主题式教学模式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主题呢?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内容主题化,按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以情境主题为载体,以知识能力点为核心,围绕主题开展教学,通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使学生在一种独立自主,合作竞争的气氛中学习。以主题引领教学,“主题切入———自主学习(素材搜集、知识准备)———互助探究(上机操作、拓展)———交流展示———多元评价”,丰富课堂,开拓学生视野。主题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教师确定主题及相关要求(可展示相关案例,优秀作品等),赋予课堂以“灵魂”,学生围绕主题前期通过网络,相机,扫描仪等搜集素材,小组交流讨论确定方案,经过简单的知识准备(教师辅助)阶段,实施方案,最后通过展示交流,多元评价等进行总结拓展。
2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特点
2.1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一个结合专业,贴近工作岗位的主题,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能使学生尽快融入工作情境进入岗位角色,有目的性运用计算机完成岗位工作。
2.2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一个科学合理,贴近生活工作情境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的敏感度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2.3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交流讨论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其沟通和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在项目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2.4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主题探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深远。
2.5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在愉悦,开放,信任的气氛中开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课上及课下时间,通过主题探论,网络,和教学辅助(网络云盘,优秀作品展示,微课视频等形式)等过程大大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者,设计师,裁判,教师,朋友等多重角色,构建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的主题设计
在计算机采用主题式教学,主题设计很重要。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能有效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系统性。根据教学实践,现总结计算机基础课程主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教学主题选择要具有实用性,符合专业岗位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实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如Excel主题教学中可选择商场中商品销售数据管理实例;在word中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在网络应用模块以求职为主题检索求职信息,投递个人简历;在PPT主题教学中,可以选择以近期的学院(或班级)元旦晚会为主题,搜集素材,提出设计方案等。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运动会风采等都可做为教学主题。此类主题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反之丰富多彩的作品,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3.2教学主题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兼顾多样性教学要因材施教,立足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主题设计要兼顾“两极”的同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简单的,有参考的主题(作品),鼓励创新;对于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选择相对大一些的主题,提示注重作品完整性,加入时尚元素。
3.3教学主题设计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趣味性,流行元素如WORD教学中可以学院元旦迎新晚会节目单,制作节日贺卡为主题;对于汽车系学生以世界汽车名人堂或名车赏析等主题设计PPT,对于机械系学生以“大国工匠”为主题;结合趣味性可为鹿晗,邓紫琪制作演唱会宣传单(word)、个人影集等。
3.4教学主题设计可结合时事,积极向上,与时俱进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其首要“传道”即传播正能量,母亲节主题,汶川地震,感动中国,无一不是一个好的主题,学生在完成主题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丰富的精神之旅。此外,教学主题创设也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元素,如端午节文化,京剧文化等。
4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实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主题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如何使教学不流于表面,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4.1主题式教学在实施时要紧扣知识点,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生活实际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主题设计不能无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紧扣知识点,主题大小适中,主题情境任务清晰。
4.2主题式教学开展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分组练习等,只有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主题教学生命力更顽强。同时要鼓励学生作品多参与社团中活动,网络投稿等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4.3主题式教学开展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尝试,创造性教学根据《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描述,开展主题教学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实自我,常学常新,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等。此外,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社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情感的升华,也许是对生命的感悟,也许对生活的憧憬,也许是对英雄的敬仰……综上,主题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主题式教学的深入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名同学,成为一个努力严谨,乐观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梁昊.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3:7972.
[2]周雄庆,俞燕泉.主题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9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4]祝永健。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2:246-247.
[5]秦芳。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87.
[6]费兆梅.信息技术中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251.
“绿驼铃”是甘肃省第一个非政府环保组织,为了它的发展,发起人之一赵中辞去了公职。如今,绿驼铃的志愿者们依然在各地默默无闻地开展着工作。今年,他们在甘南玛曲启动了“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试图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赵中说,“绿驼铃一直在环境保护公益领域坚持。虽然外部环境、自身发展不断变化,但绿驼铃的使命不变,所坚守的理念不变。”
2014年6月底,兰州和很多城市一样,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民心工程,非常受欢迎。
而早在2006年,绿驼铃就在兰州推出骑车绿色出行环保活动,除做了大量宣传活动外,还购买了几十辆自行车扩大活动的影响。活动坚持了一年多,反响很好。
“不能说是绿驼铃的活动推动了兰州这项民心工程,或说有多少影响。但在我们看来,当年活动对大家潜意识的影响还是有的,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也是一种参考,对氛围的形成是起了一定基础作用的。”绿驼铃发起人之一赵中对记者说。
作为甘肃第一家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保护事业的民间环保组织(NGO),绿驼铃先后开展“绿地图”、“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项目,现在,他们做的项目更加细微,更加具体。
“到更偏远、更基层的农村去,扎实地做些具体的事情。”这种对团队发展方向的设想,让赵中自己也吓一跳,但他还是带领绿驼铃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首尝众筹
3月9日,赵中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个帖子:“保护黄河母亲之肾―玛曲草原”。这是绿驼铃为推进玛曲草原社区生态旅游,在众筹网上开展的募捐活动。
截止到5月8日,绿驼铃首次尝试众筹方式募集两万元获得成功。“共有128人参与,筹得20551元,是计划两万元的103%。项目可以按照计划时间推进。”赵中说。
赵中告诉记者,今年绿驼铃已在甘南玛曲启动“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的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以生态旅游增加牧民收入,由此控制牛羊数量,减缓草场退化的速度。希望这种探索能实现牧民生活和草原环境改善的双赢。”赵中说。
绿驼铃志愿者们为项目实施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从4月1日开始,用十天左右的时间,通过众筹来的资金制作了2000份玛曲体验式生态旅游宣传材料;4月20日之前,要印刷1000套以玛曲草原风光、风俗文化为主题的明信片;4月底前,还要组织牧民参加旅游服务接待知识培训,并到青海参观实地体验旅游点。
赵中说,社区生态旅游的重点是将环境保护与当地的结合。志愿者将对牧民进行培训,让牧区藏民族保护神山圣水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把环境保护变成人们自觉自愿自发的活动。同时,也呼吁游客要遵守草原生态文明。
“这些都将是志愿者工作的重点,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但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赵中说。
草砖房的尝试
绿驼铃总干事徐定艳还未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以绿驼铃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的个案研究为题,其中提到2010年茶园村茶园小学的重建。
茶园村就是绿驼铃团队尝试下沉到农村,集中力量做一点实事,建立首个生态社区的地方。
那时,赵中和他的绿驼铃团队已经广为人熟知,但他们一直活跃在城市里,几乎没有涉及农村。按赵中的设想,如果团队转身到农村去,让村民能够接触到宣传与教育,使他们的意识发生改变,这种力量也许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还可以尝试把保护环境与扶贫结合起来,趟出一条新的公益环保之路。
“选一个村子,长期驻扎那里,陪着村民们一起重建,和他们一起生活,再把环保与改变的思想融入到这个村里。”赵中也被自己这想法吓一跳,然后又问自己,怎么不能呢?
茶园村是赵中启程的第一站。
茶园村隶属于甘肃省文县中庙乡,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里层峦叠嶂,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茶叶,有“陇上江南”之称。但因交通不便,使这里的村民和外面世界沟通变得困难。
赵中每次从兰州市到茶园村,都要走一个大Z字形路线:他需要乘火车先从兰州到天水,再进入陕西宝鸡,接着到达四川广元。然后再换长途汽车票,北上四五个小时到达“渭沟河口”。这里仍不是终点,他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藏于群山中的茶园村。
赵中一度是村民眼中的卖货郎。他从市里给村民捎来那种两三百元的手机,而这个价格比镇上的要便宜百十来元。当然赵中完全是义务的,他只是希望以此拉近与村民的关系。
赵中的计划,是在这里建起社区互助模式,并让草砖房成为灾后村民的一种选择。
草砖房,是把稻(麦)草用机械压制成草砖,然后以草砖为基本建材而建成的房屋。与传统的砖房相比,草砖房具有保温、保湿、造价低廉、抗震性强等优点。
“这项技术起源于美国19世纪9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安泽国际(中国)救援协会于1998年把该技术从美国引进,并援助建设600多套民居和学校。”在赵中看来,把草砖房推荐给村民,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农民自然会接受。
但是,赵中在茶园村辗转五个多月,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草砖房的优势,并领着村民到四川建好的草砖房参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率先吃螃蟹。
就在项目眼看要失败的时候,一个来自上海的资助电话,又让赵中兴奋起来。上海的一家公司表示,愿意出资60万元,为茶园小学修建生态草砖校舍。这个方案正中赵中下怀,他的想法本来就是通过建生态公用建筑,引导村民自建房。
茶园小学开建了,赵中和志愿者们挽起袖子干起来。村民们也从最初的抵触,不愿出义务工,渐渐地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2010年9月,茶园小学主体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结束后,有4户村民也决定建草砖房。
让赵中欣慰的是,这些草砖房,学校和村民直到现在一直在使用。
水污染地图
赵中告诉记者,以黄河为主要关注点的水环境保护项目自2006年启动,一直延续至今。此外,2005年启动的玛曲草原生态环境考察也在继续中。
“之所以这两年在媒体的消息不多,主要是绿驼铃团队开展的活动多在社区,除了正常进行系列调查、巡护、监督,社区发展培训和体验活动多一些。”
赵中和绿驼铃成名于甘肃水环境保护项目。这也是赵中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环保英雄”的主要原因。
2004年11月,22岁的赵中和朋友发起成立了甘肃第一个民间公益环保组织“绿驼铃”。他当时还是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工程师。2007年初,他辞去公职,专心做了一名环保志愿者。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黄河第一湾流经玛曲草原进入甘肃境内。省会兰州是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要塞,是黄河天堑的重要渡口。
“黄河也是兰州最主要的水源。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甘肃人来说黄河意义非凡。然而,水质受污染,让黄河和甘肃人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于是,赵中以“黄河上游污染的监督者”身份走进人们的视野。
今年4月17日,民间公益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凭借能提供全国38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河流水质信息的蔚蓝地图APP,成为关注全球问题的“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四位获奖者之一。而早从2006年开始,绿驼铃就为“中国水污染地图”做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赵中回忆道,2006年8月15日,马军老师来到兰州参加“绿色记者沙龙”活动。当时马军刚回到中国不久,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在会议间隙,他向马军介绍了绿驼铃,马军分享了他要做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设想,也展示了一个叫“美国十毒”的网站,并说他的目标就是做一份这样的网站,告知人们到底谁在污染我们的河流。
赵中说,“我当时非常认同马老师的理念,双方很快就开始了合作。当时绿驼铃团队主要参与的工作就是从网上收集甘肃水污染企业的名录和信息并归纳建档,然后对收录到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GPS定位,并将以上信息发给马老师加入‘中国水污染地图’。”
连续三年, 赵中每年平均调查50多家把污水和有毒物质排放到黄河的企业,并提供给“中国水污染地图”。地图中90%的甘肃污染企业都是绿驼铃发现并调查取证的。
赵中说,如今绿驼铃也面临着全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亟须加强的问题。“马军老师也尽其所能地帮助绿驼铃,安排有环境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和绿驼铃一起实地调查和审查。”
个人英雄时代已翻篇
目前,赵中担任绿驼铃的理事和顾问,由项目执行者变成了支持者,为团队发展运筹帷幄。
绿驼铃总干事由徐定艳担任,全面管理机构的各项事务和项目开展。徐定艳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已在绿驼铃工作了八年,经验非常丰富。
赵中说,在环保公益领域,由大佬们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仅靠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持续性很有限。只有亲力亲为坚持才能看到结果。
“草根公益人士的崛起,是希望所在。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也可以随处体现环保理念,人人都是环保参与者。”赵中说,“十年前绿驼铃最大的困难是告诉公众认识环保,十年后公众大多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引导公众实践环保行动。”
赵中告诉记者,有人评价绿驼铃,很多时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我们所改变和解决的很少。“2005年夏天,我去兰州一家企业拉赞助时,一个副总问我们成立多久了,我说一年了。副总回应,你们最多还能再存活两年。今天,十年过去了,绿驼铃还在。我想绿驼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举报了多少家污染企业,也不在于修了几座生态房屋、建了几座生态厕所,当然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是绿驼铃来自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它传递的环保知识正在被公众接受,且开始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 汽车服务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将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以“应用化、特色化、地方化”为特点的发展道路。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任务,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服务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且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但高素质、高层次汽车服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国内汽车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出于培养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目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首批申报的6个本科专业中申请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开始招生,由此成为广西第二所举办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举办该专业的宗旨及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同时也要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及地方性高校生源构成情况等诸多因素来决定。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按照学院“产学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的教学方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遵循以现代汽车服务技术为主线,坚持实施融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宽口径、厚基础教育,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其规格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知识及技术基础, 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汽车市场营销、汽车维修服务、国际汽车贸易和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 能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资料,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本专业前沿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
2.素质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汽车服务职业道德;具备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3.能力要求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沟通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应具备汽车市场调查和营销管理能力;具有汽车电气、电子控制技术分析能力;具有汽车技术状况测试与评估,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等工程技术能力;具有汽车运用管理、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用人单位普遍注重应聘者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毕业时具备汽车维修工(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汽车营销师、汽车碰撞估损师、汽车保险公估师等职业技能素质,我们鼓励学生考取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提出了“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将4年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压缩为三年半完成,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坚持专业改革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教学计划与职业生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的原则。以培养和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全方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平台,课程改革为根本,职业考证为入口,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用人要求课程设置专业理论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师资建设”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逻辑建设主线,重实践建设强师资队伍,促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为本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校内环境下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三 构建模块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和极大的柔性特征, 能在保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加以引导, 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本专业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总学分为20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32学分(必修27学分,选修5学分),占总学分数的16%,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航天概论》《文学欣赏》等主要课程;理论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5学分(必修66学分,选修1分)占总学分数的42.5%,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工程》等主要课程;实践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3学分(课内实践36学分,集中实践47学分),占总学分数的41.5%,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实训》《汽车营销实训》《驾驶实习》《汽车维修工培训及考证》《汽车营销师培训及考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体系完全突破了高校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充分的体现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结构特点。
四、结语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 开拓创新。只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寻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才能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汽车类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实践平台 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16
Improved Auto Majors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HU Lin[1], HUANG Jing[2], ZHANG Zhiyong[1]
([1]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Due to our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we ne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vehicle maj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actice trai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otive specialty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plete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setting legitimat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tform, optimizing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Automot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practice platform;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0 引言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2300万辆,连续6年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近300万,并且随着国内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保险、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①对于创新实践教育环节,传统的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依靠校内实习基地的简单实训及校外工厂走马观花的参观来完成,缺少能真正深入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在这种传统培养模式下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②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实践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需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1 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
1.1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具有创新动机,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汽车类专业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有创新的热情和动机,但毕竟师生、同学之间对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再加上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很少有相应的认识。
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情绪和自觉意识,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其具体表现为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新实践活动。③我国汽车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创新教育的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教学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服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信和个性,主动性也不够。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对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有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而且要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我国高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源自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学科布局较专,缺少交叉学科的设置,虽然通过近20来年的不断改进,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且内容更新较慢,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学科前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在意是否能顺利毕业,好拿到毕业证,更不用说创新的主动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导致了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的局面。④
(3)缺少创新成果,创新技能有待加强。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保证,它反映出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汽车类专业,设施投入大,要求高,因而减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了创新技能不强,同时严重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实现。
1.2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实践能力通常由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
(1)在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由于实验、实习等环节基本上都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并非独立的实践活动,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并且随着近20年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经费投入相对缓慢,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验室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都相对滞后,人均台套数很难达到要求,学生不是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由于教育部规定总课时和一些比例的限制,导致实习环节的时间少且分散,基本上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生的实习不深入,缺乏相应的认识,很难达到实习目的。同时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薄弱,由于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都是流水线作业,难以大规模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开放,学生也很难对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由于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教师的配备和精力投入的差异,导致设计环节的实际效果一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积木式的拼凑和模仿,很难有创新。⑤
(2)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针对汽车类专业,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确定一种合理的培养方案。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也不够紧密,甚至存在脱节、重复等现象。学生难以从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如何科学、系统地规划和优化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⑥
(3)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的联系紧密度不够,没有形成循环。对比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引领了潮流。另外,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⑦在美国的200多所大学中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经费由政府和企业界提供,大学与企业界共同主办,大学生、教授、工程师参与其中,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企业界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舞台。美国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合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科学的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学习,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简单以考试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众性,考核结果也没很好地让学生进行改进。如实践教学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管理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对于实验报告抄袭和学生实验数据杜撰的现象很难禁止。
2 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研究(图1)
基于对他国的经验成果和我国开办汽车类专业的相关高校的现状研究,为提高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互补”的理念指导下,有机整合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有机整合时间碎片,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构建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编排出新的专业课程目录,根据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现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成系统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统的汽车创新课程讲座,并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设计创新教育管理系统。
2.2 构建实施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四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将上述四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实践型能力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2.3 三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不但开拓新的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在完成固定实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开放实验室,积极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将学生的实践纳入其中。⑧
(1)利用三维实践创新平台,在教师指导的下,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从基本的实践活动情景出发,引出创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相结合的理念。
(2)加强实践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活动项目,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建立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并对工作室提出明确奖励和管理考核目标,将教师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数量纳入工作室的考核,促进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实现教研相长。
(3)优化学生实习环节。打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把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工程训练、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和综合工程训练三个层次。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基本实验和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实验,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原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本实验。⑨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综合实验,如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构造综合实验等。综合工程训练主要由汽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
针对不同的层次,研究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技术性实践教学的详细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案。在方案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4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包括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进。在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优化的基础上,要研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优化。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缺乏主动参与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机械模仿,很少有主动思考,起不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了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优化,可从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实践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做好实验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实践参与力度,采取分组练习和独立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动画、实物教学、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扩充学生的实践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⑩此外,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类型,研究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考核、实训的考核、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法等的改进。考核要重在考查学生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结语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汽车科技飞速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老旧,设置不尽合理,汽车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以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本论文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优化的特色思想,并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重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对于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需的汽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创新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吕红明。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② 文孝霞,杜子学,孙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108-109.
③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42(5):25-27.
④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⑤ 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研究来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12(5):33-37.
⑥ 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⑦ Busenitz L,W West and Shepherd 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95-305.
⑧ 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等。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5(S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