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毕业论文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电大毕业论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环电大06年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细则
根据《"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有关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施细则: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格要求
已取得的学分占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各专业专科学生可以撰写毕业论文。违反本条规定撰写毕业论文,成绩无效。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选题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6.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7.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6000字之间(指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前置部分和附录部分).
8.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一般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构成。其中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为毕业论文所必备,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必要时使用,不是必须的。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等组成。主体部分主要由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组成。具体要求见附件2.
10.毕业论文完成后,应制成电子文本(用word格式),并根据要求进行排版(具体要求见附件2),一律用A4纸打印,并用统一格式的封面(见附件3)装订成册(一律左侧装订).
四,毕业论文档案袋必须包括以下材料:
(1)打印好并装订成册的毕业论文2份;
(2)电子文稿软盘1份;
(3)《文法系专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表》1份;
(4)毕业论文写作经过(1000字)1份。
(5)毕业作业初稿,二稿
毕业论文档案袋上应标注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所在电大名称等。
五,毕业论文写作进程安排:
(1)2006年1月15日(星期天)9:00在201教室(电大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2)寒假期间学员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完成材料的收集和论文的选题。
(3)2006年3月12日前请各位毕业生上交论文选题审定表和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报告约2000字左右,写在电大专用稿纸上).
(4)2006年3月26日(周日)前,学员上交毕业论文初稿。
(5)2006年4月9日(周日)前,学员上交毕业论文正稿。
二○○五年十二月
附件2: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一。编写要求
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类专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二。编写格式
1,毕业论文大,小标题的编号:按一,(一),1,(1)编号。
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
主体部分:
题目
[内容摘要]:200-300字
[关键词]3-5个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注释:(3个以上)①②③
参考文献:(3个以上)⑴⑵⑶
写作经过(1000字)
附件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浙江玉环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类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摘要](200-300字)
[关键词](3-5个)
(正文)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
一,××××××××××××(四号宋体)
(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四号宋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结论)
××××××××××××××××××××
注释:(5号宋体)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①②③……形式统一排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参考文献:(5号宋体)
[1],[2],[3]……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附件6:
文法系专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A.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理论联系实际,对相关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B.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C.中
观点明确;内容较为充实;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
D.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E.不及格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专业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选题超出专业范围。
论文字数严重不足。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评价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学生定位。
调查中学生对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定位有自己的思考。被问及“公共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什么类型人才放在首位”,回答“应用型”的有31人,占50.8%;回答“复合型”的有20人,占32.8%;回答“创新型”的有10人,占16.4%。复合型是基础,应用型是现实要求,创新型强调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应从学生的出口出发,确定应用型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于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熟练的公共管理技能和很强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公共管理人才目标知晓度。
问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你在做这份问卷前清楚吗?”时,回答“非常清楚”的10人,约占16.4%;回答“知道一点”的42人,约占68.9%;回答“一点都不清楚”的9人,约占14.8%。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楚。
2、教学活动评价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调查数据显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一致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1.6%,回答“基本一致”的占68.9%,回答“不一致”的占29.5%。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轨,应予以调节。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4.9%,回答“基本一致”的占75.4%,回答“不一致”的占19.7%。可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基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但也有一定偏差。从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为0,回答“不一致”的达到29.5%,说明当前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差,缺乏个性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与其它专业的一定交叉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满意程度较高,超过了30%,尤其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不满意程度甚至接近了50%。从数据上反映,当期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和其它专业的交叉性,培养知识体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要突出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实践应用性,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较良好,教师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能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满意度都超过70%。教学方式上,教师比较注重结合案例和实践,满意度超过90%;并且教师的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性上略显不足,不满意度超过30%。整体上看,教学比较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不高。教学态度上,学生的满意度较高,超过80%,教学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实践活动评价
(1)工作体验。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对工作体验不满意程度都较高,不满意的百分比都在80%左右。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相应的实习活动,有的专业制定了学期内实习计划,有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参观考察用人单位的机会。但是,从学生对这些实习活动的评价来看,满意程度并不高,这间接反映了目前我们所提供的学期内或假期的参观、实习活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专业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学校方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协商交流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2)嵌入式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一般分为嵌入式和附加式两部分,嵌入式实践学习主要指课程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涵盖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附加式实践学习不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内,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有所帮助。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关键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业相关具体技能提供实践机会两个方面,学生不满意程度都非常高,接近80%;将关键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及教学评价这个问题,学生不满意程度也较高,接近60%。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考核为基础。
(3)附加式实践学习。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提供求职信或简历写作上的帮助和应聘技能技巧的指导这两方面比较满意,满意程度都超过了80%;学生对学校、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性项目满意程度较低些,满意程度都是70.5%。说明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二、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向性不强。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到底应该以什么目标为导向。本文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将“就业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重能力、强实践,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实践课程设置不够,课堂讲授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化,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考量,各种实习安排趋于形式化,忽视对学生应聘能力的指导等等。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实习安排、附加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应该相应地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
1、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定为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专业方向。依据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为保障,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及时修改完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堂内丰富多样化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课堂内教学可以从强化模拟、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对抗辩论、方案规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模拟,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谈判、方案论证等内容非常适合用这种教学形式完成。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它有利于启发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对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智能。
3、课堂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增长和个性发展的过程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外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实践方法。根据每一年级学生特点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共管理学院可以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大一是认知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大二是调研实习,主要是根据事先的调研目标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设计、活动策划、实施操作、报告撰写的全过程。大三是学年论文实习与写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大四是毕业论文实习,毕业论文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因此,将理论分析建立在一定的调查资料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努力做到最终有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
关键词:B/S模式;管理系统;PHP
1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现实意义
1.1实现选题管理、答辩管理、成绩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Web网络模式管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系统使用B/S模式搭建,方面管理人员、老师和学生随时登录网页进行查询。实现选题管理、答辩管理、成绩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1.2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使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中的论文管理环节、抽答辩管理环节、成绩管理环节利用后台数据库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记录,对于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和修改的过程,抽答辩的过程以及成绩登陆的过程都进行了实时监控,保证了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2系统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LAMP架构,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所有组成产品均是开源软件,具有通用、跨平台、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LAMP架构无论是性能、可靠性等都具有较好的表现。除系统架构之外,系统用到的其它一些技术包括如下:负载均衡技术。为了满足系统在高并发时,也具有较好的性能,平台搭建了两台web服务器,前端用一台nginx做负载均衡。nginx使用ip_hash机制实现用户访问的路由,实现web服务器灵活、方便地扩充。OPCache缓存技术。通过将PHP脚本预编译的字节码存储到共享内存,有效提升PHP的性能,省去了每次加载和解析PHP脚本的开销,提升了系统速度。本系统利用缓存技术,将常用的基础数据如分校、专业、班级等信息进行缓存,增加了系统的性能。
3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该系统具有论文管理、答辩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通过各个模块的有效管理,能够使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中的论文管理环节、抽答辩管理环节、成绩管理环节利用后台数据库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记录,对于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和修改的过程,抽答辩的过程以及成绩登陆的过程都进行了实时监控,保证了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3.1系统的角色分析。对系统功能的界定:为了对系统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多重角色的划分:该系统的角色是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分校管理员、指导教师、答辩教师、电大学生。根据每种角色的不同,我们对他们进行权限分配。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包括对其他人员进行权限的分配,查看各种资料信息,对论文管理、答辩管理、成绩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监控,还可以对系统的内容进行相关设置、同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等;教务管理员设置答辩抽签专业进行答辩抽签,完成成绩的汇总;分校管理员:导入各分校的基本信息,设置指导教师,确认答辩成绩、是否申请学位等;指导教师: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论文,对学生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教师:进行学生论文答辩,给出答辩成绩。电大学生:提交论文,进行答辩。3.2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主要体现在论文管理、答辩管理、成绩管理这个过程,同时,还包括对于基础数据的管理,因此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基础数据模块、论文管理模块、答辩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基础数据模块中功能划分为:分校基础数据、学生基础数据、教师基础数据、账号角色权限等;论文管理模块中功能划分为学生选题、指导教师管理、论文过程记录、教师评卷、短信提醒等;答辩管理模块中功能划分为抽签规则、答辩抽签、答辩教师管理等;成绩管理模块中功能划分为初评成绩、现场评分、批量评分、成绩认定汇总等,形成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3.3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划分,我们可以将系统的业务流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数据。分校管理员,录入所在分校学生基本信息,对于基本信息可以实现批量导入的功能,也可以单个录入。第二阶段,论文指导和管理,指导老师论文选题,学生根据论文选题,进行论文的撰写,指导老师进行评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短信提醒,方便学生及时查看老师对于论文的指导意见等。对整个论文的过程性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监控。第三阶段:答辩抽签。教务管理员设置抽签专业,在指定的专业中,抽取一部分学生参加答辩。第四阶段:论文答辩。答辩教师,单独或者批量录入学生答辩总分。第五阶段:数据确认。答辩阶段结束后,各个分校管理员,统一确认本分校的学生基本信息、初评成绩、是否申请学位等等。第五阶段:数据汇总。确认完成后,由市校统计汇总。
4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Web的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系统的实现是一个较大的工程,本文以答辩抽签的实现为例,说明系统功能的实现方式。答辩抽签,主要实现了按一定的规则,在学生随机抽取一部分参加毕业答辩的功能。
5结语
本文以电大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的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系统。在经过前期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了业务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及系统功能实现。旨在为毕业论文过程性管理工作中相对纷杂耗时的工作提供更加简洁和高效的手段和方式,极大方便学生、教务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智健。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实现[J].信息与电脑,2018(10):97-99.
1.1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在生源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许多特点。在生源结构上,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的未就业者,生源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基础在程度上也比较统一,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已在各行业工作的在职求学人员,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高等教育基本实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教学采用组班学习及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而远程开放教育则实行业余学习方式,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形式。由于生源结构与教学形式的不同,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形式、内容与标准等方面均应反映和体现其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目标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毕业作业环节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采取单一的“毕业(学术)论文”形式,严重脱离了专科层次学生实际,无法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淡化实践性。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纯理论性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严重地脱离实际。由于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学生自己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只能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学生是成人业余学习,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以专科学生目前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水平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无法驾驭。在多年的毕业作业实践环节验收中发现,专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请人、论文拼凑现象严重。(3)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不能按照序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来安排论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或用报告文学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论文的学术语言等等。有些论文连基本的要素如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都没有,而参考资料列法不规范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还有为师生比严重失衡,论文写作指导不力的因素。开放教育实行试点以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学生数量众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师资缺乏,从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师生比例悬殊,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靠学生自行探索,而学生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随便应付了事,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者特点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
2.1调整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如前所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素养较低,虽有一定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他们既难以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也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毕业作业环节的行动。针对这一实际,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其实现途径应该是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本人的工作实践与社会经验相结合,将其自身既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及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的首要任务是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写作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该专业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思路:突出实践主体即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与社会经验,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提升,由此实现加强其动手能力的目标。
2.2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形式
依照前述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开发利于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虽然具有成人在职、自学为主的共同特点,但年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职业特点、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实现毕业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将原来毕业作业只是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改为适应不同学生情况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等多元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条件自定。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形式,突破了原有电大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使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四种毕业作业形式中,除了学术论文是原有毕业作业形式的保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都是结合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特点开发设计的新形式。“工作研究”形式主要适用于在行政单位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目的是促使这类学生利用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自身优势,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自身工作性质,围绕本职工作和行政管理专业某一主题开展,研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自己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收获、感想、心得体会及合理化建议,促进其运用理论知识总结归纳实际工作,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形式适用于所有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工作实际自行选定。对于学术论文形式,我们把它作为多元化形式之一进行保留,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在原有毕业作业环节中,学术论文的要求和指导基本参照普通高校的做法,给出选题,由学生自行选定。选题基本以行政管理领域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实际的很少,学生写论文基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很难通过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在课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论文选题必须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或社会热点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不提倡写纯理论性文章。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或者是对自己工作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强调了学生探讨问题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改革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总结新开发设计的毕业作业环节各实践形式的教学经验,2011~2012年,我们以调查报告这一毕业作业形式,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专题调查项目,在总校直属班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该专题调查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完成毕业作业。从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结合本地区社会实际开展的专题调查,对促进电大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1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从两年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与之前硬性规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相比,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每一届学生参加毕业作业并顺利完成通过验收的比率由原来的50—70%提高到95%以上。从对参与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这项社会调查的总体效果很满意。
3.2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通过专题调查,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了本地区社会热点———市区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调查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消化素材中,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在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该项目调查,是很好的一次系统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同时锻炼了走访、座谈、记录、统计、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1999年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共计69所。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同生共存的两类教育形式,均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但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他们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过程中同时催生的产物,诸多学者和一线实践者对两类教育形式认识模糊,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因此,对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厘清和辨析,有助于搭建衔接两类教育形式的桥梁。
1.概念辨析
开放教育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开放教育泛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教育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教育方式开放、教育环境开放等。狭义的开放教育则特指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形成的开放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新型的常规教育形式,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网络教育同样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浏览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情景下,同网络伙伴进行交流的学习。狭义的网络教育则是由普通高等院校组织的对学习者有明确培养目的、主要依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均是定位在狭义层面,是依据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来进行划分的,培养对象均是面向成人,尤其是以各类在职人员为主。
2.办学模式
开放教育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普通高校、行业部委共同参与,各级地方电大具体实施的多级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而言,网络教育则是依托普通高校自身资源,由网络教育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对学生实施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服务。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开放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参加实时及非实时网络教学辅导,还可以参加由当地教学点组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学习等。中央电大、省电大以及教学点通过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专业实施方案等实现导学、助学、促学的高效整合。网络教育则是学生完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活动,包括:院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含视频与文本)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在线完成作业,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和答疑解惑。
4.课程体系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网络教育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师来自于院校自身,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开放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基础以及行业需求等,从全国各地聘请教师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据中央电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纸质教材、音像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则是根据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二、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
学分互认,来源于英文“CreditTransfer”,指的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对于院校来说,学分互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优化整合、统筹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解决部分学校扩招后师资、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并使院校能够聚集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特色与品牌。对于学习者来说,单一院校的课程组合已经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学分互认有利于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由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化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正在积极开展学分互认的相关探索。
1.合作开设专业与人才培养
在开放教育启动时,中央电大为了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了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探索,截至2012年,已经开展26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课程、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对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现了专业层面的整体学分结果互认。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初步探索了学分互认规则,主要包括课程考试要求、学位英语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比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课程须达到约定的平均分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须达到约定的等级或分值。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各院校的专业要求不同,学分互认具体规则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免修免考”
“免修免考”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通过国家承认学历的其它教育形式取得某门课程的学分,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低于现修专业被替课程的要求,可以按有关规定对现修专业中的被替换课程进行课程学分替换(即免修免考)的认定方式。针对此类方式,中央电大和多数网络教育学院均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文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免修免考”的认定类型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基本保持一致,包括:(1)按毕业专业(国民教育系列)免修免考课程。比如: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等;(2)按学历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各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并参加开放教育第二专业的学习者,其所学原课程(6年有效)达到现行同等(或较低)层次专业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要求的予以免修免考,并获得相应学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入学前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免统考并免修全部统考科目的课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3)按单科结业证书免修免考课程。(4)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单科课程。比如,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可以免修免考本专科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5)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入学前已取得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教学计划中属性为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实施方式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都是依据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采用学生申请、院校审批的方式进行。开放教育的学生提出申请后,报经地市级电大分校(教学点)、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审核批准,采用分级审批的方式开展。网络教育的学生则是到学习中心提出申请,经学习中心初审合格后报经学院进行审核和办理。此外,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免修免考”的认定范围、学分认定量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般来说,凡教育部承认学历及相关证书等均可以进行认定。但由于各教育类型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差异,部分院校进行了特殊规定,如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明确指出电大、函授夜大、网络试点院校课程取得的成绩不能进行相关认定。在学分认定量方面,各个院校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如中央电大规定“统设必修课程免修免考的比例规定为不超过统设必修(不含综合实践环节)总学分的35%”;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规定“办理免修后累计认可的学分不能超过本院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的50%”;东北财经网络教育学院要求“申请免修课程学分累计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20%”。
3.“学分当量替换”
“学分当量替换”这一概念是在中央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以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共同组织和实施的“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中首次提出的。它以承认学生以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开放教育学生以往获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级别的技能大赛证书和相关学历证书等,经过严格认证后,根据其与对应的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折算为一定的课程学分。比如,对于获得“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在修读工商管理专科时,能够免修《个人与团队管理》(必修)、《资源与运营管理》(必修)以及《首都职工素质课程3》(选修)三门课程,共9学分。该项目以“学分当量替换”为桥梁,探索了对学习者正规及非正规学习后的先前学习成果认定办法,拓展了“免修免考”以课程为认定单位的学分认定办法。
4.课程共享
跨校选修课程是普通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的常见方式。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网络教育学院探索了以统一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共享的方式来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网络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组织制作优质网络课程、文字教材等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其成员单位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修读该中心平台上所提供的共享课程,并能够得到相应的课程学分。与传统高校的跨校选修课不同,网络教育的教与学过程完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共享课程的探索实现了两校及多校之间课程学分互认。
三、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结合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开展学分互认的探索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从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已开展的学分互认探索来看,尚存在以下若干不足:
1.缺少开展学分互认的理论基础
目前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探索多是基于现实需要所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理界,关于学分互认的标准、学分互认的类型等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由此导致在学分认定以及学分互认的开展过程中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即使对于各院校制定并已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免修免考等),也难以形成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般性指导原则。
2.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学分互认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事实上,由于制度体系、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壁垒。对于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也毫不例外,虽然二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二者之间关于学分互认、资源整合的推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有意停步不前的情况。
3.尚未形成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
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学分互认的:一种是院校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规定学生能够进行课程学分互认的要求以及实施方式等;另一种则是院校单方面制定对其他教育类型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的制度文件,继而进行实施执行。但整体来看,这两种方式均属于个别、自主、无序的实践行为,缺少操作层面上统一的要求和流程模式、规范,由此导致学分互认实践工作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4.学分互认的范围还较有限
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来看,参与学分互认的院校还很少,能够进行学分互认的课程也较为有限,甚至很多课程学分还停留在单向认定的层面上。此外,无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大家对学分互认的认知依然欠缺,一系列深层、细致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解决。
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对策
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两类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能够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提供样板和案例。结合“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需重点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1.深化学分互认的理论探索
对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来说,教与学过程的相对分离导致其课程的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以及学分衡量与认定方式等均与传统课程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已有学分互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研讨适合远程教育的课程学分互认标准及规则,能够有效指导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学分互认实践。
2.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比西方及日本、韩国等,无论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远程教育,我国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的建设等方面等都相对落后。学分银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有效衔接各类教育,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程。由于教育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教育体制的复杂性,目前多数的探索并未突破地区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先期引领并切实推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可为我国国家学分银行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
3.构建学分互认的操作规程
明确、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学分互认得以在实践中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分互认能够持续、稳定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中,需要转变目前单一、个别化的校际实践思路,探索开展学分互认的稳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包括学分认证标准开发流程、学习者业务办理流程、认证单位业务办理流程等。
4.建立学分互认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