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论文(优秀10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 篇1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认为,美术教师并不需要多少美术知识,具备多高的美术素养。教师只要会画简笔画,会做一些手工制作就行了。其中美术欣赏课也可以改成技能培养课。而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真正掌握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师并不多,我们还不是照样上课,把学生培养的非常优秀吗?教师只要懂一些简单的装修知识,会布置教室,美化教室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真正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相对于小学以培养掌握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美术思维培养。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染美术,从手中去创造美术,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增强。并且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力量。这些美术素养不仅仅要求学生会画画,会做手工,还要让学生从美术素养的理念出发去培养他们。教师要善于从多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美术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等。高教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作为独立一章的“美术欣赏”,课时安排充足,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美术欣赏课时数,让学生充分对艺术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让学生从跟深层次的作品上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程度。

二、转换美术教师的角色

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输和训练,在培养人才这一方面注重单一方面的人才训练,形式单调,但在内容上却非常之深,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知识的普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创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轻松地开展学习。并且教师要目的地做到因材施教,应人施教,鼓励学生上课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紧接着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仔细地观察,但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索,例如:绘画中你觉得颜色怎么样?看到图画你会感受到什么?图中画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逐渐的让学生能够感受画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画家的主观情感中去。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会对作品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和看法,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讲解,学生就一定有真实的感受,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应该充分地给予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密切联系学前专业特点

高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教师,所以,无论是哪一个专业多要立足于它要培养的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精密联系教材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锻炼的同时,能够满足于以后所要从事的教学需求。

1.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拓展增设《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我们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既要结合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又要这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再素描方面,色彩方面和卡通画等方面增加课时,加强学习的力度。

2.幼儿园学生对于绘画形式要求不是太严格,它的种类非常多。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水笔画,线描画,儿童版画,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可以增强学生绘画技巧和绘画手段的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论文 篇2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教育基础,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音乐教育,而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钢琴技能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各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科目进行整合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开设钢琴技能教育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关人员应以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并与该阶段的音乐教育特点相结合,使钢琴技能教育的实施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和时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论文 篇3

游戏是学前教育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孩子们也都比较喜欢玩游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好儿童的这一特点,从孩子们的喜好入手,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觉到快乐后才会获得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进而也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积累一些对生活常识的认知,他们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地熟悉。如,孩子们在城堡中玩;跑、爬、跌倒或者是攀登的过程中都会触碰到一些东西,比如气球,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了解它的形状和颜色。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对培养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再如,游戏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孩子们共同进行一个游戏,之间会有一些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渐地得到提升。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积极地去鼓励孩子们主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创造力都尽情地发挥出来。这样的游戏教学的开展,既有利于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又能对孩子们的成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游戏活动的设置,能够让儿童“乐在其中”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如果能够保持一颗愉悦的心,这既有利于他们掌握一些科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游戏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理,他们在游戏中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新颖的游戏中的某些环节还能够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观察,以此来不断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小兔乖乖》这个游戏,《小兔乖乖》中兔妈妈的唱段能够唤起孩子们温柔、亲切的情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美,逐渐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当“狼来了”的音乐响起时,则能引起孩子们对凶残者的敌视,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辩别是非的能力;当“小兔儿识破了狼的诡计”的相关乐曲响起时,又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胜利的喜悦。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表演,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去领悟真善美。这样的游戏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孩子们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态,他们也更乐于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既玩得快乐,又能学到知识,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前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旺盛期,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正处在快速生长的阶段。因此,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与体能。游戏的开展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的动力,而且还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身体锻炼。有一些游戏,比如,跷跷板或者过独木桥等,都能够让幼儿在生理机能上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通过不同游戏的相互补充,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再如,教师可以展开“滚南瓜”的游戏,这个游戏不要求儿童要有多大的臂力或者灵活性,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又如,“踩脚踏车”游戏活动的设置,既能锻炼他们的腿部肌肉,还能对他们的平衡能力进行锻炼。各种游戏活动的设置,只要利用的合理,都能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都能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收获一些意外的乐趣。总的来说,游戏活动的设置既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又能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四、科学地进行游戏教学在儿童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4

[摘 要]学前教育的价值在我国不断被认可,儿童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学前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既要向孩子们传授一定的知识又不要使教育剥夺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使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之间,掌握家庭教育无法给予的知识与技能。幼儿管理等许多方面做了很多的改革,但一些幼儿园墨守成规,仍有一些让人担忧的地方。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群体意识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分析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教育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模式;创新;转变

引言:幼儿园教师角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将教材生成幼儿容易理解的教学实践。然而,我国当前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普遍存在着单一化、教条化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程序,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对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构建的价值。因此,创造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功能,养成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受后天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时期,也是一些基本感情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正确恰当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及社会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爱心、责任心及自信心且能够具备自控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这都将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3、学前教育影响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学龄前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更多的要通过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这种认识包括一种自我主体及情绪的认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自我主体的意识。同时在教育中,通过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变化,也让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认识[2]。

二、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知识内容过于“超前”。虽然学前教育是孩子小学教学的一个过渡阶段,需要涉及一些小学的内容,可以让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逐渐过渡,但是现在某些幼儿园大班直接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拿来教学,其钟内容主要是学习拼音、做习题为内容,同时安排作业,现行幼儿教育中小学一年级教材的使用和各种作业的内容占据了孩子们过多的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过早接受教育的压力而失去童真的天性。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之间人际关系重视不足。幼儿时期的孩子从一个家庭走向一个大的集体,在他们心目中有的是自己个体的意识而无集体和整体的概念,因此在和其他孩子们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发生打架伤人的行为。当孩子间有这种矛盾产生时,教师只是简单的制止学生们的大闹或者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却对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维护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调节,这样不但使幼儿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更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应当侧重于关注与调节,关注儿童心理,调节幼儿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活动古板。学前教育知识和道理的传授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要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但现行学前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沟通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更好的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老师只是延续传统教育法,让幼儿做同样的游戏,逐渐会让孩子失去兴趣,觉得没有意思,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去参与,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幼儿会有自己的创意,老师一下子否定了孩子的意见,磨灭了幼儿创新与主动的意识。

三、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

1、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应有的功能。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保持童真天性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保护孩子们天性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实现对孩子们的智力培养及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某些幼儿园“小学化”的内容,不利于幼儿天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应该注重与对他们天性的释放。对于质量性知识的传授,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本性出发来思考想解决相关的问题,不是要求他们去记学习的结果,而是要他们去掌握思考的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教师应该立足儿童本身的情况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学龄前的儿童最大的特点是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和好奇心较重,孩子们对于许多问题会产生无数个为什么,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其解答。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教师更多的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些问题便能更好的实现与孩子们的沟通和相关知识的传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亦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更好地联系起来[4]。

3、注重孩子们人格和社会性的培养。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小学教育前智力性知识的传输,更多的是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在日常和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或者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告诉孩子们对与错、是与非,并且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许多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巨大部分都有着强烈的自私欲望,我们必须转变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告诉他们和他们一样的孩子许多生活环境不如他们,引起孩子们的同情心。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对孩子们天性的保护,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开展。

四、结束语

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是祖?的花朵,更是未来使中国进步的新的力量,幼儿教育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初期幼儿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少儿教育,并且应该结合少儿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少儿心理建设,优化教学理念,整合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源,探索出一条可以全面提高少儿各方面素质的新型教学理念。看看现在的幼儿教育,传统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改变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学水平,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也可以使幼儿教育保持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颖。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J].都市家教,2015,(07).

[2] 马艳雪。浅谈幼儿学前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1).

[3] 胡静。浅谈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J].幼儿教育,2013,(17).

[4] 冯梅。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5,(09).

学前教育论文 篇5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学进度相对较慢,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其次,传统钢琴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多以最初级的基础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过程比较漫长,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较为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与传统钢琴教学较为明显的不同点。

(一)学生基础薄弱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95%的人群无钢琴演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师只有三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这对大学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误区

在我国众多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师大多数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出现“片面化”,在钢琴伴奏课中只传授如何对儿童歌曲进行伴奏,而忽视了儿歌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

(一)阶梯式教学法

学前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前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钢琴教学进行调整,不可以照搬传统的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式,而需要运用阶梯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学生们欣赏,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养,这里包括了演奏钢琴的基本坐姿、手型及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时,要使学生们的演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对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简介及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特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二)合理的教材选用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采用《车尔尼599》、《车尔尼849》、《小奏鸣曲》等教材作为启蒙阶段的必用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教学进度慢,内容相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够实用,与将来幼儿园教育工作容易脱节,容易造成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认真总结钢琴教学初级阶段所有教材中乐曲的精髓,把可以代表每一项钢琴演奏技巧的曲目摘取出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学生程度的钢琴教材,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钢琴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歌曲的伴奏,因为这是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职业基本功。在幼儿歌曲伴奏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伴奏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弹”与“唱”的结合,造成了学生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结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伴奏知识教授与学生体会练习同时进行,强调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钢琴教师也可以同声乐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布置同步教学的儿童歌曲,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钢琴水平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在课后的练习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为学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演奏技能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急于求成,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练琴时的演奏速度,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踏实的进行演奏,将演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分析每个乐谱中的每一个音,包括银色的处理、力度的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处理好每一首钢琴作品。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是细化过程。作为一名钢琴初学者,需要细化练习钢琴的每一个细节,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7个步骤:读谱号、读调号、读拍号、读唱法、读指法、读节奏、读乐句。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对每首钢琴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更加完美的演奏钢琴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学前教育论文 篇6

作为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者,教师需要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的这项活动加强认识和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生在经过实践教学后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此项教学活动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对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包括具体的开展地点,怎样开展和在哪里开展和时间分配问题等等。就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训来看,通常是在校内的实训室开展,主要项目包括幼儿园模拟教学、音乐、钢琴、美术和舞蹈等。各课程的实践技能,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总的目标规划,而且各科教师都要与具体的专业要求相结合,来进行总的课程实践教学规划。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者”

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者”就需要为学生充当“领路人”,进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好引导。教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导演”角色,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进行指导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要将问题解决的要点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引导。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多加关注,尤其是要对那些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同时要从旁做好耐心指导,关于指导方式,通常是以个别指导、集中指导以及巡视指导等为主,促进实训实效性的增强。首先,教师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过程中,尤其要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要尽可能做到标准,语言要尽量儿童化。对于学生提问技能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其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示范者”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示范者”,就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并且是专业的教师,要发挥好角色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模拟教学”实训中。对于幼儿教学的情景,教师要进行详细地讲解和演示,通过创设幼儿园环境,来带领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学的具体流程和情景。教师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就不再是幼师的教师,而变成了真正的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严格规范来组织语言,展开教学行为,以及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教师要想能够促使学生技能训练有效地进行,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做好示范,从而将不同的角色担当起来。

四、实践教学的“研究者”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是实践教学的研究者。就教师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而言,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幼儿园今后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怎样的需求;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有着怎样的需要等等。实践教学就是要变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就业能力的人,因此,实践教学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促使幼儿教师的能力与专业标准相适应。毕业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幼儿园教学为主要工作方向。该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每一年要到实习单位去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幼儿园对学生的不同岗位要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便做好准备进行下一年的教学计划。通常的调研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主要是针对实习学生个人进行,从而对其工作上的感悟体会有所了解,并且从谈话中获得他们对在校生的实际建议。对于实习幼教机构的领导也需要进行相关访谈,从而对毕业生中实践的不足进行了解。而教师的调研结果也将明显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和创新。所以,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研究者。

五、结束语

学前教育论文 篇7

1、我专业课程的构成主要包括公共课程(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公共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我专业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政治、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学科课程的作用。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时,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设置,把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了考核体系,同时强调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2、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科学方法,形成专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侧重夯实学生的双基与艺术技能特长,如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环境布置和钢琴伴奏,视唱练耳,书法,儿童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技能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大三、大四侧重夯实学生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3、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专业实践课程除了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外,还构建了课程实训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模拟课程,让学生模拟幼儿教师,其它学生模拟幼儿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控场能力以及提升教态。

二、独立学院构建“研究应用”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1、独立学院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加强把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早教意识的渗透,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第一,近年来幼儿入园率提高了,不同层次和规格的私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类来。第二,亲子园、早教机构、不同类型的特长班的出现及发展。第三是家长的早教意识增强,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很多年轻夫妻急需幼儿营养、幼儿教育、亲子互动、婴幼儿智力开发等家庭教育指导项目,这些都给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式和空间。因而,我专业应加强思考如何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独立学院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辅导合二为一,实现“课证合一”。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结合我专业学生需要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保育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地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幼儿教师口语,大学英语,早期教育等课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考证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取得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取就业优势。

3、独立学院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总的目标定位,以及学前教育实际的需要。结合我专业特性,和学生为高中毕业生,艺术技能可塑性不强,但是理解力和迁移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工具性。通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技巧,重点放在学前教育迫切需要的幼儿歌舞创编、钢琴弹唱、伴奏和以及简笔画、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同时,通过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幼儿艺术的美感。

学前教育论文 篇8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主要以总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没有重视形成性评价。针对采取集中实习形式的高校而言,学生分配到同一城市里,便于管理和指导,评价中依靠学生的文字材料进行考察,没有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实习活动,态度不端正,由于缺乏跟踪的指导就导致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以及反馈功能,存在少数学生蒙混过关的情况。

2应对措施

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2.1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中明确实习目标,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拟定实习计划。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理论与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改进当前的课堂结构,提高技能类课程所占比重。在实习中,教师的体态表达、沟通、语言表达、教学游戏化、基本技能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需要优化高校学前教育,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目的,加强学习专业化教学,也需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除了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之外,还需要设置教师礼仪、音乐、手工等课程。

2.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完善实习基地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实习时间的分配问题,延长实习时间,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工作与生活的时间需要4周,若是实习时间安排为4~6周,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讲课的,因此需要将实习时间延长到12周以上,保证学生能够全方面的接触整个实习过程。在实习形式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强化实习功能,依照学生的能力合理选择实习方式。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高校需要与实习基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关注实习幼儿园的指导工作,共同研究教育课题。在实习基地的人际关系建设中,实习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指导教师需要为实习生上好示范课以及观摩课,保证实习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教育经验。

2.3健全实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需要保证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强调实习特殊化;强调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教学以及管理水平。基于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师、家长以及实习生自评的方式,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指导,避免单方面的因素出现成绩偏差,影响评定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出现教育实习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教育实习环节不够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前教育论文 篇9

一、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创新问题

舞蹈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舞蹈特征来分,可以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在每一类别里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专业舞蹈又可分为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等;如果按照舞蹈的参与人数,则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那么,对于如此众多的舞蹈样式,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充分考虑到如前文所提到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目标导向的问题,结合该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舞蹈基础、舞蹈观念、审美情感等,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地讲,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舞蹈基本功内容

在这里舞蹈基本功主要是指舞蹈者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技能。没有起码的舞蹈基本功,舞蹈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这是舞蹈教学的初始阶段的应有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以后舞蹈的训练学习和未来舞蹈教学实践的展开。

(二)民族舞和民间舞内容

民族舞和民间舞都是舞蹈样式中最具原始意蕴的舞蹈,其舞蹈动作往往单纯、质朴,其舞蹈审美情感易于展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舞蹈动作和形体的训练,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对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热爱,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内容,同时,在选用具体舞蹈样式时,应注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由浅入深的幼儿舞蹈编排内容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育终端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群体,因此,其课堂教学应融入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编排,由浅入深,在舞蹈动作设计和形象展现上,应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其音乐背景也应以幼儿所熟悉的儿童音乐为主,以达到促进幼儿舞蹈乐感、体型塑造、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目的。

二、关于充分挖掘学生舞蹈潜质与自身舞蹈基础

薄弱的矛盾问题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过度重视对舞蹈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却忽略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把舞蹈外在表现形式与舞蹈精神割裂开来,为舞蹈而舞蹈,从而使舞蹈育人(或舞蹈情感)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有人认为舞蹈外在美是舞蹈最重要的特质,因此,只强调舞蹈技能的展现,这一观点用形式美取代舞蹈精神和舞蹈内涵之美,当然是不可取的,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有人把这种倾向归结为学生舞蹈素质基础薄弱,或学生基本素质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招生中,由于对学生舞蹈基础要求不明确或者较低,造成了招录的许多学生既没有好的舞蹈理论知识,也没有基本的舞蹈技能,甚至自身的舞蹈身体素质都不是很好;其次,由于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早已定型,因此在柔韧性、可塑性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动作的训练,从而也给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带来教与学的矛盾和困难;再次,在舞蹈教学中,多数学生都表现为机械、甚至僵硬的模仿,对于动作所要展现的文化或精神内涵缺少理解,以至于使学生对舞蹈外在形式的把握不到位,舞蹈变成了纯机械、只具外在动感的节律操,其艺术性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生的实际舞蹈编排能力表现不强,他们对舞蹈的编排创新思想和主动意识不够,往往局限于已有舞蹈的既定形式,这些都成为目前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舞蹈潜质不能被充分挖掘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舞蹈理论及其实践能力,应该更多地把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舞蹈基础的思想,丝毫无益于以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问题

对舞蹈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如实地评价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但是评价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发现舞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机制来看,还保持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上,在教育评价主体、方法、标准上很少创新。一般而言,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客体,即学生的评价上,主要是由舞蹈教师作出评价,主观性和片面性过大。忽略了学生客体自身及其其他学生客体的评价。造成学生过分倚重教师,其自身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受到削弱,也影响了舞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内容上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舞蹈成绩,没有把学生的平时训练、自我评价、舞蹈创新、审美能力和情感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纳入评价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舞蹈兴趣和潜能的培养,造成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失偏颇,从而不利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积极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尤其是对学生舞蹈创新和审美能力的评价方面更显薄弱,目前还缺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缺少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评价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舞蹈教师可以借助于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的测试,以获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及能力情况;二是通过实践手段,即借助于舞蹈主题给学生一个展现才华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编排和实践,但是,评价的重点不是其外在的形式,而是,学生对自己舞蹈作品的主题挖掘和阐释。当然,评价机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自身也有一个实践的过程,比如,是否还需要引入社会的评价机制,即舞蹈观众的观感评价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必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并还之以生机和活力。

作者:侯颖 单位:陕西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

(二)

儿童学前教育严重的问题和缺陷,导致了其质量的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就要通过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学前儿童教育的质量。

一、国家方面

国家始终是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有权利也有责任的保障和促进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做到:第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制度,使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从而全面普及和发展儿童的学前教育。第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幼儿园硬件设施的统一标准和供应体系。比如:专门设计供儿童乘坐的校车,保障儿童在车内的安全;制定出幼儿园桌椅和玩具的标准,使儿童在学习和玩耍中受到的伤害能够得到避免或者减轻。第三,加强对学前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争取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和匹配义务教育的模式,并逐步在社会实施和推广,避免由于社会上儿童学前教育模式的不同给儿童的教育带来严重的问题。第四,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要科学的制定出有利于儿童多向发展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此来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视频资料,解决儿童学前统一教材的缺失问题,避免因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不同带来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在大学设置学前教育科目,同时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培养一批有高素质的、高能力、高技术的专业儿童教育人才,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人才的基础。再次,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为制定完善的教育制度、更高水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供科研支持。第五,对儿童学前教育更加重视公平和安全。国家一方面加强对公办和私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达到降低收费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多的公办幼儿园,以此来解决更多儿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还要加强对幼儿园附近的安全管理,保证儿童的安全。

二、幼儿园方面

第一,要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达到国家的安全标准,确保幼儿在园内学习和生活的安全。第二,要补充和扩大教育资源。根据国家规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启智教材和资料,确保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要加强对教育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招聘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幼儿教育人才,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施,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三,加强对幼儿启智教育和沟通了解。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幼儿智力的启发培养,注意幼儿的了解力和接受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对儿童进行简单的生活习惯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此外,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使其能表述出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据此作出举动,满足幼儿合理的要求。第四,要加强安全工作。加强对幼儿的看管和照顾,避免幼儿遭到伤害,同时,加强对人员进出的管理,做到孩子有人接送和避免闲杂人员随意出入园内。

三、家庭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观念和要求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一定要达到统一标准,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第二、重视和幼儿进行沟通。父母尽可能的抽出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三、加强对儿童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家长通过讲解和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对孩子的知识培养。保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幼儿更加容易地接受更多的知识。第五,加强和幼儿园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孩子的良好成长。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通过国家、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正确教育,使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作者:王艳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港第一幼儿园

(三)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也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投入,但是当前在学前教育中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不公平现象。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适龄儿童的数量远远大于城市适龄儿童的数量,但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偏重城市,忽视农村乡镇,导致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发展的不完善,没有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2、教师素质低

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另一个不公平问题就是教师,城市学前教育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在教师队伍、教师资源、教师素质发展上,远远高于农村学前教育队伍的发展。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教师文化水平偏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学前教育的方法和观念落后,跟不上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脚步。

3、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高

当前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非常多,其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不公平现象,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国家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教育等非常关注,但是对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学前教育等并没有像关注城市弱势群体那样,进而导致我国当前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学前教育、教育等问题无法解决。虽然一些城市建设了打工子弟学校,但是学前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二、解决我国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途径

1、增加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学前教育的公平,首先要完成教育资源的公平,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体现出对学前教育权利、机会等的尊重。我国的学前教育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的,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财政投入,并保证学前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将学前教育经费归结到地方财政上,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资源、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资源扩大,提供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2、加大建设幼儿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需要加强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有学前教育专业,为学前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合理的分配学前教师资源,将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并不断的壮大学前教师队伍。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进行约束,进而导致出现不公平的问题,所以当前随着学前教育在社会中受到关注,需要尽快将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让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有法律作为支持,帮助学前教育有序发展。

4、关注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平等的机会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乡镇地区的发展远不及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可以采取一定的弱势补偿措施,将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进行改善,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政府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鼓励并支持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学前教育。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还体现的学前教育上。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问题,这种现象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条改善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不公平问题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荷香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四)

一、玩教具制作材料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玩教具制作材料的“与时俱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八、九十年代,人们流行做衣服,剩下大量的边角料,这些边角料被幼儿教师巧妙运用,作出巧夺天工的布艺作品,满足了当时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买布料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相对的边角料也就聊聊无几。那么,幼儿园开展布贴画就困难了。其次,制作大型主题墙饰设计时,其材料的选材上也是墙饰的一大亮点。如:幼儿园墙饰上的材料,由七、八十年代的吹朔纸到九十年代的彩色卡纸、云纹纸、皱纹纸和海绵纸等,再到现在21世纪新型材料“不织布”,这种布艺装饰材料,很适合幼儿园进行大面积墙体装饰和制作一些儿童玩具和上课的教具,对儿童没有伤害而且价格低廉、作出的作品色彩艳丽、结实、持久耐用。在雕塑方面:新型材料“纸粘土”代替了传统的陶泥越来越受幼儿园师生的喜爱,纸粘土可以任意二种颜色相调和,配出第三种颜色,并且比软陶在手感上要柔软,很适合幼儿锻炼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而这些新材料的运用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对新鲜事物有一些敏感度,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创新的步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要点,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跟时代接轨。目前,学生在学校使用的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还是那些老旧的材料,到工作岗位上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此不再累叙。所以,我认为玩教具制作这门课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灵活多样,时刻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二、玩教具制作应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客观地为幼儿自制玩教具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一:我们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开展不同的乡土材料玩教具制作。在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利用鹅卵石、贝壳等海边所产的东西做自制玩教具。如:用丙烯颜料根据其鹅卵石(贝壳)的形状绘制图案或者用胶粘出各种动物形状并在其上面绘画;在农村区域的幼儿园,可以利用秋天成熟的玉米做玉米娃娃,或用各种颜色的种子做贴画,或用蔬菜、水果通过剪、切、穿插等方法,重新配置成一件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艺术插花,等等。第二:在讲授雕塑时可以分二个层次完成。在农村条件允许的区域,可以自制一些上雕塑课用的原材料。如:泥巴在农村到处都是,但它跟陶泥相比黏性差很多,所以要在泥巴里加入一定量的乳胶,使泥巴带有一定黏性,这样做出的作品就不容易开裂。在城市,对于一些中小型幼儿园没有多大经费也想上雕塑课的,就可以自制一些纸粘土。方法步骤如下:

1.把废纸(报纸、卫生纸等)用水把纸浸泡一会儿,尽量泡透,报纸大约要泡1个小时。

2.然后搅拌捏碎(越碎越好)。

3.把纸浆适当的挤干些,然后加入白乳胶搅拌均匀。

4.如果想做成彩色的纸粘土,我们可加入一些颜色(水粉、丙烯、食用色素)即可。因此,玩教具制作应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是时代的招唤,是做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玩教具制作技能的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玩教具制作内容应该具有“包容性”

袜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随处可见,现在的人对袜子有了新的认识和用途,大家可以利用袜子的样式去做一些小玩偶。这些材料价格低廉、样式繁多很适合学前专业练习做手工。让学生准备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袜子,及一些做手工的工具材料如:保丽龙胶、漂亮扣子、各种绸带、PP棉和铁丝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袜子做不同的袜子娃娃,扩宽学生的眼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创新。如:条形袜子,可以做成毛驴,并用一些毛线做毛驴的鬃毛;纯白色的袜子做成小雪人;带小点点的袜子做成小奶牛,猫头鹰、长颈鹿、小花猫等一些生动形象的玩具,每一件作品都让人爱不释手。

作者:刘兴敏李杨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

(五)

一、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游戏

在游戏世界的他们,走进为他们所铺设的环境中,他们尽力的去扮演着自己在游戏中的较色,他们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给予他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也不很持久,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转移,解决这个问题的正是游戏材料的生动性,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让他们印象非常的深刻,他们都非常容易记住。当他们初次接触好坏,同情和相互帮助的时候,往往都是被兴趣和情绪给制约了,相反游戏中的规则反而让他们学会了自律。此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阶段,他们将自己的思想用连贯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表达能力还是很弱,所以他们在愉快的游戏的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游戏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他们在游戏中的练习和发展,学习到一些生活的周围中最基本的知识,增强自己的阅历。比如,脑经急转弯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的智力得到提高,还能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仔细的去听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在脑海里思考这个问题,一些没听清楚的孩子会去回忆这个问题,经过仔细的思考最后给出答案,这一类的室内脑力游戏活动便可提高孩子们的听力,注意力,知觉和记忆力,能够提高他们判断力的正确,坚强的意志力,脑筋的灵活。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情况去制定适合孩子们健康的游戏,既有教育的意义,又能将游戏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让幼儿觉得游戏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是不可能参加那些成人社会实践性的活动,但是他们的发展又需要进行实践,所以,教师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爱好,假定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语言,动作等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自己发展和协调自身的能力,不断的积累经验,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身不断的走向社会化。这样,教师在编写游戏使游戏以孩子们的自主为中心,发展兴趣为过程,不断提很高自身能力为目的。所以,教师在平时于孩子们的相处中要去主动发觉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通过游戏来完善他们身体和精神上的营养,同时也要注意游戏规则的知道,使得游戏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需要给孩子们提高充足的游戏材料

通过完善游戏的环境,准备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此来激发幼儿内心游戏的欲望,充分的利用游戏的情景和在游戏中的提问抢答等手段,来引起幼儿去回忆自己脑海中所积累的知识,所以在游戏中提供充足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游戏材料不仅决定着游戏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还影响着游戏的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游戏材料在充足的同时还应该有很多的花样,要将游戏的材料不断的去交替和更新,要用新颖的游戏材料来吸引孩子们对游戏的欲望。还有一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游戏材料在充足的同时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卫生和安全,游戏材料必须是无毒和安全的,不要给孩子带来反方面的伤害,这样孩子们心里会存在阴影,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四、总结

要让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就必须合理的运用游戏的特点,充分合理的去利用它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能够吸引孩子们,做到这些就能够去奇妙的体现游戏的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了,让游戏成为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吴珊珊 单位:浙江金华浦江县杭坪镇石宅幼儿园

(六)

一、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

如在大班“春天”的主题画中,有的幼儿画了公园美丽的景色,有的幼儿画了清清小池塘里的小蝌蚪,有的幼儿画了在绿绿的草地上放风筝这许多情节和画面,幼儿过去并未画过,但由于有自己的感知经验,所以主题激起了每个幼儿不同的遐想,帮助他们创造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形象。幼儿美术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在纸张或器皿上运用所提供的花纹、图片进行装饰。如线描装饰画《花蝴蝶》,幼儿根据对称、均衡、协调美的规律,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构成千百万化的蝴蝶图案。这些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和欣赏力,又有助于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自由画最能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它对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很重要。一方面,它能满足幼儿想象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画自己想象出来或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幼儿的想象力在画自由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自由画中,既可以是无中生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东西,如外星人、怪兽、有手有脚的足球娃娃等,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中可以实现的某种新的要求,如机器人、太空游等,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二、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气氛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其环境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而精心创作的。遵照《规程》“创设与教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的要求,幼儿园将各种条件加以优化、合理组合,“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平方都发挥教育功能”,把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之中。因此,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时常给幼儿于鼓励、支持或肯定,用“你试试看”“你能行”“当然可以”之类的话激励幼儿,使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三、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

《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其责任尤其重大。现代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儿的成长不能欠缺家庭天伦和乐的生活气氛。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在一个温馨、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孩子但不骄惯,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家长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构思和正确的意图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如对孩子自己制作的手工和绘画作品,对于自编的舞蹈和看图编讲的故事等创造性活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掌声。这种积极的强化,将使孩子产生再创造的愿望。

四、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音乐和文学中,都把技能练习与整体形象的创造结合起来。例如,用什么声音才能唱出迷路的小花鸭的孤独和害怕?才能唱出小朋友的同情和关心?等等。让幼儿自己找感觉,逐步达到对声音的调节和音量的控制,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幼儿什么地方应该轻一些或响一些。这一结合,使技能在表达意象中提高,使个体在自我创造的反馈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和自信,得到想象和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

2.赏识评价,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赏识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幼儿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幼儿心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许。因此,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保护幼儿的独特表现方式。如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好朋友”中,我进行了肯定,形象都很逼真,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五、结语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社会,一起把孩子培养成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幼儿园、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努力,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完美的环境。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促进幼儿创造力的逐步发展,使祖国的未来更加活泼健康地发展!

作者:杨旭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小学学前教育部

(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家长对各阶段的教育愈加重视,突出表现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赋予幼儿园教师较高的角色期望———不仅要成为能够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的保姆,而且要成为熟知幼儿教育的教育家,精通琴棋书画的艺术家,家园联系的外交家等。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在工作中难免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无疑会严重地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立法不仅要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更要表现出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论是单位培养还是自我提升,都力求实现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化,这不仅是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包含知识、技能、伦理的“三维立体模型”,但是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培养还是职后能力提升,着力点都放在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方面,忽视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的养成,导致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根基不稳,幼儿园教师专业畸形发展。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教育的根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理应成为道德的表率,做道德的诠释者,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集体荣誉以及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立法不仅要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更要阐释其专业内涵。

作者:杨慧琴 单位: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八)

一、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1.心理教育相当缺失。除生理知识匮乏外,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心理教育也相当缺失。由于长年被托养或寄养,加上隔代亲人的溺爱、骄纵和就业的压力,使得她们极易形成心理上的缺陷,如性格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制力差、缺乏自信,或任性妄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应重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现在的中职学校普遍没有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及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育只依靠班主任的主观经验,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师范生发泄、解决心理问题的需求,长期的心理压抑极易导致心理扭曲和心理病变,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的,影响社会对整体学前教育师范生素质和能力的认可。

2.人格培养重视不够。良好的人格取向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学前教育师范生应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乐观稳定的情绪及优秀的个人品质。然而,就目前广大中职学校而言,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人格培养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格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因而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学生自觉人格低下、不被人尊重;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前途而不投入精力等,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升。

3.职业道德教育淡化。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就是要培养她们的事业心。学前教育师范生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应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一颗执著的事业心,把幼儿教育当做神圣、庄严的事业。但是,中职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道德规范,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社会、学校也没有给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道德也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由此导致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不稳定,影响其价值的体现,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二、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1.开展生理教育和生理咨询。“关爱女孩,就是关爱祖国的未来。”女生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主体,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都处在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应成立专门的女生生活部,设立女生指导员一职,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和生理咨询活动,传授生理卫生知识。鼓励学前教育师范生“大声说出悄悄话,正确对待生理健康知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会自我保护,认识早恋的危害,提倡男女生正常的交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女生生活部要定期对女生宿舍进行抽查,评定文明寝室,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重视生理课程的教学和引导,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给予学前教育师范生必要的生理关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理、生活价值观,使其坦然面对生理周期和生理特点,更加自尊、自重、自信、自爱,为其走向社会形成高雅的气质、成就自信的人生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

2.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前教育师范生是祖国未来的园丁,肩负着培育幼儿的重任,她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大部分学前教育师范生来自于农村和贫困家庭,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心理本就脆弱,更需要我们帮助其成长。因此,适时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此外,要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女生情感专题讲座及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分析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专题教育活动。这有利于她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和心理调节;还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针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应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及时了解子女心理活动、情感及思维特征的能力,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心理的健全与完善。

3.构建人格健康教育工程。学前教育师范生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付出多、见效慢,需要中职学校的持久努力。具体说来有以下途径: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净化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创设美丽整洁的花园式学校,精心设置健康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二是学校要努力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共同引导学生成长;三是要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纯洁。学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健康人格,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以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根据学前教育师范生人格的形成过程,对其进行帮助、指导,通过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如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就业前途问题等,培养她们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4.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她们自身资历不深,但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应聘面试时常常失败。有些学生就业后不安心本职工作,也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造成了种种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人格裂变。因此,学校应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让学前教育师范生一进入学校就认识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既是一种社会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面对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师范生生理、心理、人格、职业的特点,各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办好特色专业,创出品牌效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与管理,这既是中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中职学校的出路所在。

作者:曾丽娜 单位: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

(九)

一、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有朋友这样评价我儿子的幼儿园:那里吃得好、玩得好,就是不教学习,孩子上学都耽误了。有小朋友转园的理由是:我家孩子都4周岁了,这幼儿园也不教写字,也不教算数,我们去新幼儿园才一个月汉语拼音写得可漂亮了。我的外甥女今年刚四周岁,还没有学过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开始学习写“尾、巴、用”等汉字了。更有一些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幼儿园,从上大班起已经开始让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语文课程,留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在园还要有定时的书面考试,如果孩子未能到园老师还会把作业发给家长让孩子回家补上。这些固然可使孩子在入学前熟知小学课本知识,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入学后自律性差、听讲能力差,使得学习习惯处于养成期的一年级学生很难快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由于孩子在学前已将书本知识学得滚瓜烂熟,难免会失去在课堂获得新知识的兴趣。这种学前教育严重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违反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违反了科学的幼教规律。忽视了童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审美喜悦,忽视了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社会建构,忽视了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成功感受。在“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学前教育不但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要让孩子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体现儿童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在孩子的游戏中,不应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宜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组织孩子的游戏。虽然寓教于乐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孩子们的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大人们常希望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一些知识,却忽视了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本质的一点———那就是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快乐的体验。游戏不是教育的工具,不应以其作为诱因使孩子从中吞下知识。室内游戏不能替代户外活动,数学、语文作业不能替代折纸涂鸦。设想一下:一个幼儿园没有像样的户外游戏场所、户外游戏设施,但孩子可以学到许多的文化知识,这样的幼儿园你愿意为你的孩子选择吗?让孩子玩得快乐,让孩子积极乐观地成长,充满美的享受,我想这才是每一位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首先要为孩子考虑的。

二、盲目追求所谓“科学的”

“潜能开发、全脑开发、蒙氏教育……”———随着这些名词的普及,许多幼儿园挂起了特色教育的招牌,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家长们在选择幼儿园时,为使孩子能得到更全面发展都倾向于选择此类幼儿园。这些教育思想本身是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助于形成孩子人性的、社会性的建构的。而且此类幼儿园建园环境优越,设施相对完善,最能吸引家长的眼球。然而,在这些诱人的教育招牌下的幼儿教育真的能起到他们所承诺的效果吗?他们真的能够遵从这些教育思想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吗?其师资是否经过专业的某类专门的教育思想学习呢?他们有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评估吗?从没有家长对此做过深入考察,甚至有许多家长从来也只是仅听说这些教育名词,而并不清楚这些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应用的实质。这类幼儿园大多数是私立幼儿园,细心观察的家长就会发现其中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所谓幼儿教师根本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幼教学习,更有甚者仅仅利用这些教育名词作为招生的手段而已。我们又怎能放心让他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理想的科学教育呢?挂在墙上的名牌教育并不能等于名牌教育。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否能与软件配套,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否能转化为教育实践,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家长们不可盲从于对教育思想名词的信赖,而应注重考察幼儿园的教育实质,考虑其师资是否可以实现其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孩子受到科学的教育引导,完善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及社会性的建立。学前阶段是儿童认识发展的快速时期,学前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于幼儿的品质形成、社会性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适合儿童发展的、科学的学前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提高与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要从学前机构规范化、科学化入手,更要重视家长幼教观念的转变。

作者:贾妍菊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四中学

(十)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培养目标的确立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的.幼儿体操方向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理性与感性、客观与主观共同发展的思维方式,熟知并掌握幼儿体操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并富于创新精神,即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创造力的获得.因此,在幼儿体操方向的课程结构中,要以素质培养为首要内容,通识教育以及社会需求同样存在于这种关系网络之中,即培养目标最终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富有通识性色彩,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2、 课程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强化训练等.(1)在课程的内容上要从重视理论教学向突出实践教学转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跳幼儿体操.(2)要从整体全面的设计向分年龄阶段设计转变,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更合理的课程内容.在各个年龄阶段制订内容上要遵循幼儿身心特点,把幼儿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因素考虑进来,如3~4岁和4~5岁幼儿体操中有关跳跃的动作安排,3~4岁一般安排双脚起跳落地的简单动作,4~5岁增加助跑单脚起跳、单脚落地,双脚跳等动作,适当增加难度.

3、教学组织的形式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当包幼儿体操基本理论与相关学科的技能整合、幼儿体操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两方面内容.由于受不同教育理念的束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方向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的组织,缺乏相关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形成具有现实价值的课程体系模板,因而直接影响到幼儿体操课程的长期发展以及幼儿师资的培养.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幼儿体操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充分地整合,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以学生达到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为评价标准,在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4、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幼儿体操是一门新兴的艺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文化内涵富于多元化,涉及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因此,在其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渗透性原则.加强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将体育学中的基本体操、音乐学中的韵律、舞蹈学中的舞步及美术学中的服装设计和审美观念交叉渗透,打造一个完善的幼儿体操课程体系.(2)均衡性原则.在幼儿体操课程构建过程中,必须实现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之间的均衡发展,并注意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侧重发展.(3)适应性原则.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以当前幼儿教育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原则.(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的安排必须与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相吻合,符合时代要求,能够与时俱进.(5)实效性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培养成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方法灵活多变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幼师人才.

二、结语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10

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的有利因素

高师院校中的学前专业,广泛的存在着声乐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快速发展我国的声乐教学水平,提高演唱能力,改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在声乐教师方面较为急缺的现状,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21世纪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学习音乐专业学生人数多、但是具体的音乐修养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课教学时,可以采取小课与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情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在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学生现状中,既可以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条件,进行相同声乐教学的训练,也可以利用不同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特点与积极性方面,进行启发式教学。其次,这种多样性的声乐教学方法,不仅对当时很多的声乐初学者及声乐基础稍差的学生,很有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在集体课中,能够及早的了解声乐教学中的不同阶段特征,提前参与这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从而在循序渐进地声乐学习与练习基础上,使其能快速的获得进步,从而尽快的掌握声乐演唱与教学的科学方法,达到大大缩短声乐时间,增加声乐的学习实践机会。

在这种小组课与集体课的基础上,学员也有很多益处。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频繁的小课与大课相互结合,为快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奠定坚实的音乐艺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声乐小组课和集体课中的学习与实践,实现演唱的舞台初步经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上对教师现有声乐课的授课模式的了解,也可以快速的掌握一部分教学经验。学前教育,本来就面临着诸多课程,却学习时间短暂的难题。在我国基本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几十年来所实施的声乐小组课和集体课不仅大大提升了既有教学资源的作用,还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学前专业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学习进度。因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小组课与集体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

但是,随着我国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人数和质量的提升,很多的教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大纲的需要。这些新大纲本来都是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语境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对高师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等情况都已经作出了非常科学而具体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高师中学前教育应该对沿用多年的小组与集体声乐教学课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与实践,贯彻在教学中对声乐教学大纲的精神体现和科学教学原则的开展。尤其需要对其中的思想性、科学性观念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对于传统教学精神、原则等也都进行具体的改革与完善。

从整体上看,弊端在当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当前的学前专业声乐教学中,需要增加个人小课的力度,强调对个性化音色与演唱技巧的训练,在面对小组课时也可以进行突出重点问题的教学,但是在声乐集体课方面,需要改变过去人多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无法很好的进行课程技巧传授的情况。在小课、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容易发生不同教师的观点与教法不同而导致学生更加糊涂的情况,这种情况应该被改变;其次,看似是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声乐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学前专业而言,还需要改变其声乐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需要对当前科学、多元的教学体系进行贯彻。从而改变每个学生在其中对教学活动与内容的不同侧重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既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演唱技能目的,也能达到在不同课程中运用不同方式掌握声乐演唱的基础和歌曲的创作、表现理论等目的。再次,当前还面临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声乐课程中,无法进行活动创新与设计的弊端问题。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由于不同课程类型,使得学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状态,很难培养出实际、具体的儿童课程教学能力。因为此时,无法真正能做到既能琢磨如何演唱,又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课程随机设计与即兴交流的目的。当前的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学习是为了将来毕业生能够更好的承担教学任务,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因而也需要在有限的专业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应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素质。学前教育的任何课程中,都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本素养基础上,大大提高教学能力与运用综合素养启蒙学生的能力。

三、如何进行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当前语境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及时的革新,需要改变其不适应提高幼儿教师音乐素质的情况。这些新的要求,不仅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需要,也是为了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需要。

第一,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就需要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个性化研究。具体而言,需要改变的不是教学课程模式问题,还需要对其仍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创新。每个学生都具有启蒙幼儿学生的潜能,需要通过对声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变,使其具备发挥自身最大潜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声乐教师也需要按照不同地区、地域学生的情况,在始终遵循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充分体现出声乐教学中的地域性、人文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点。在大课中可以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的声乐作品欣赏与讲解,对其艺术性进行挖掘与交流。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最终达到改进授课模式,授课质量的目标。

第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还需要采取通用与差异性的声乐教材,在授课的内容与方式方面,也要符合幼儿园儿童的当前心理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声乐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在实地教学考察的基础上,针对性采取声乐教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改变小课、小组课与集体课在过去很难统一的问题,还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规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需要面对活泼多样的幼儿,因而在声乐学习中应该渗透更多的活动,并且进行按部就班的内容学习。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师的培养方面,更应该重视对幼儿歌曲的演唱与审美特点教学。声乐演唱与作品都应该是围绕幼儿接触的内容进行方法设计,从而将儿童声乐演唱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面对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就可以轻车熟路,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三,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践,达到声乐课堂中进行儿童眼、手、口等整体协调、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在面对未来的幼儿教学中,进行超前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尝试。高校中负责着培养具有一定的舞蹈、声乐表演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的幼儿教师的责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任。因而在这些学员的声乐教学方法与内容、模式方面,都需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动性与具体性特点,需要通过课堂上多种不同声乐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达到真正的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侧重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结合。

四、结语

总之,在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幼儿声乐的理解和活动特点了解,不仅需要在传统教学范式上进行革新,也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革,需要突出学前声乐教材与现实情况的结合,符合学前音乐教育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钟怡。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8.

[2]翟学京。声乐教学法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3]薛婷婷。论“激情式声乐教学法”[J].艺术教育,2005,03.

[4]薛婷婷。论“有效声乐教学法”[J].教学研究,2006,0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