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论文最新4篇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医学类论文最新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医学论文 篇1

该病主要感染的是禽类,包括家禽和野禽。其中鸡和火鸡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为最高,其次是鹅、鸭、鹌鹑、野禽等,猪、马以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禽流感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发生,主要是以春季和冬季为多发季节。幼雏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比成年的家禽相对较高。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被感染禽类的分泌物、血液、内脏以及排泄物中。主要的传染源为死禽、病禽以及带病毒的禽,其中野禽和其他的动物也属于本病的传播者,以及被污染的禽舍、用具、饮食、水、场地等能传播该病。

2禽流感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变化

2.1临床特征

禽流感在临床上的症状是非常复杂和明显的,根据受到感染的禽品种、雌雄、年龄以及所感染的病毒亚型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病症也是各不相同的。本病的症状体现在神经系统、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禽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6d。在发病的初期通常为急性型,病程较短,没有明显的症状短时间内死亡。通常病程为2-3d,体温高达43~44℃精神不佳,进食量减少甚至是不食,渐渐消瘦,产蛋量也会慢慢的降低甚至是停产,会出现下痢症状、头部发生水肿现象、在眼睑部位和肉髯部位出现肿胀,流泪较多甚至还会流血泪,冠和肉垂出现发绀症状,脚鳞等部位出血;呼吸较为困难,通常出现张着嘴进行呼吸,时常还会发出咯咯的叫声;打喷嚏的频率较多,鼻内的液体增多,呈现灰色或者是红色,病禽常会摇头,试图将鼻内的液体甩出;在病禽的口腔粘膜常见出血点,到最后昏迷致死。部分病禽会出现神经症状,通常临床表现为抽搐或者会瘫痪。

2.2病理变化

在剖检的时候主要以出血性病变为主。病禽的内脏有明显的出血:喉头气管出血、扁桃体出血、直肠出血、泄殖腔出血、肾脏出血、脾脏出血坏死、肝脏出血、胰脏出血或者是充血,心冠脂肪也会见到出血点,心肌上面出现白色的条状坏死;卵泡也有会有出血,有的时候卵泡会出现萎缩、坏死或者是破裂而遗留在腹腔之内;还有,病禽的头部出现发绀的现象,眼结膜也时常伴有出血点,在病禽的鼻腔和口腔内常有积液,甚至还混有血液,病禽的颈部和胸部的皮下会出现水肿现象,腿部的肌肉以及胸部的肌肉出现瘀斑或者是出血点;另外,病禽腺胃的粘膜和乳头常有出血,在肌胃和腺胃交界处的粘膜有带状出血,在肌质膜的下层有出血,十二指肠和大肠通通有出血症状。其中,较为重要的病症是属于腺胃发生出血。

3对禽流感病毒病的诊断

根据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的检查,其变化较大但却没有明显性的特征,并且还与新城疫的症状及其相似,因此要做出诊断较为困难。唯有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才能提升确诊率。为了防止该病毒的扩散,检测这项共组只能是在P3级的实验室进行完成。其实常见的实验室诊断重要包括RT-PCR的病原检测、荧光定量RT-PCR的试验,胶体金、间接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以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等[3]。

4针对禽流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4.1综合性的防止措施

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效药进行治疗。根据国家兽医部的规定,凡是被确诊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的,应该立即采取对该传染点的封锁措施,对传染点以及附近半径3.5km的家禽进行全部的扑杀、焚烧、深埋和无害化的处理,以便于短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从而将传染源消灭,以便于降低经济损失。对于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养殖区的建设一定要远离市中心、居民的住宅区、交易市场以及相关的交通要道等。第二,坚决不从疫区和以前发生过重大疫情的地区引进相关的种禽和种蛋,对国往的车辆以及养殖场内的仪器、环境、圈舍、饲养场、饲料槽以及工作人员的衣帽鞋等进行的消毒(因为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率较低,因此只要消毒共组做的好,会大大的降低禽流感病毒的发生、传染)。最常用杀死环境中病毒的消毒液有:碱类、氧化剂、醛类、含氯的消毒剂、酚类等。在禽舍所用的有效消毒液是:首先,甲醛、聚甲醛,尤其是熏蒸甲醛最常用;在密闭的禽舍内可在6~20g/m3的高锰酸钾中放入10%的福尔马林15~40mL/m3进行熏蒸消毒(消毒的时候,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5℃以上,湿度要控制在60%~80%之间,可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之内,再放入福尔马林溶液,将禽舍的门窗密闭7h以上便能达到消毒的作用,之后再打开门窗使禽舍内部与外景空气进行交换,以便禽舍的通风换气、祛除残留的有毒气味。其次,含有氯的消毒剂,其中氯的含量越高,其消毒能力就越强,它包括无几和有机的含氯消毒剂。在禽舍、饲草等使用5%的漂***溶液进行消毒;在加工的肉食品厂、设备、工作台上面的消毒通常采用次氯酸进行消毒。最后,氢氧化钠等碱类消毒剂,使用含有94%的氢氧化钠碱液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对禽舍的墙壁、地面、污物、屠宰场等进行消毒。在喷洒5~12h之后使用清水冲洗。第三,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杜绝养殖的家禽与鸟类进行相关的接触,严禁禽类和畜牧类的混养。第四,在养殖场中药设置工作人员的专业进出道,以及对对人员和常规物品的清洗和消毒。第五,对家禽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与管理不仅能提前预防该病的发生,而且还能使家禽在健康、优秀的状态下良好的生长,并且还能增强家禽的抵抗力。第六,要加强对候鸟病情的监测,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野生鸟类,尤其是迁徙的水禽;根据多方面的资料证明,禽流感的真正传播源是候鸟。所以,候鸟的疫情加强监测,对禽流感疫源的寻找是非常的有用。第七,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进行封闭式的管理,严禁非工作人员外的人进出。第八,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站的帮助下,积极对各种家禽进行血清免疫,并定期的进行血清学的监测,为了保证免疫效果的可靠性。

4.2禽流感的治疗

在目前,治疗禽流感的药物有四种:奥司他韦(Osehamivir,达菲)、金刚甲烷(Amantadine)、扎那米韦(Zanamivir)、金刚乙胺(Ri-mantadine)四种。其中奥司他韦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禽流感的首先药物。该药作用于病禽的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主要是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4],能够成功的抑制成熟后的流感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以至于阻碍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从而发挥治疗流行感冒的作用。在养殖场多使用金丝桃素和黄芪多糖等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病禽的死亡率。

医学论文 篇2

病灶细菌的分离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是预增菌,即对细菌进行数量的扩增。第二步是选择性增菌,目的是提高目标菌的数量。第三步是对平板上肉眼可见的特征性菌落进行确认,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进行各种生化实验等作出初步地鉴定。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检查细菌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细菌可产生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可以特异性地分解相关底物,使培养基呈现出某种颜色或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因而,我们只需在培养基内加入人工合成底物,根据菌落的颜色和荧光的情况即可知道是何种细菌。一般情况,人工合成底物由显色基团和细菌可代谢物质如糖苷类、氨基酸或肽类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底物为无色。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产色基团并产生荧光或显示一定颜色,用紫外灯观察菌落产生的荧光或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即可对菌种做出鉴定。

二、基于抗原抗体结合的检测

细菌的内部和表面含有大量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可以利用抗体抗原的结合原理利用抗体标记细菌,然后用标记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与抗体结合,酶催化的呈色反应可以间接反映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目前,很多重要的病原物均有相应的抗体,如抗HCV、抗HAV、梅毒抗体、抗HIV、优生优育TORCH系列等。该法具体程序为采用预先包被了的细菌单克隆抗体的微量塑料板,加入增菌液处理的样品,反应后再加入一定的指示剂,作用完毕后用酶标仪测定OD值来判定结果。因此,要得出可靠的结果,供试样品首先必须进行预增菌、选择性增菌,以便提高检出阳性率。此法除保留抗体、抗原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外,由于标记酶的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使测定的灵敏度更高,检出细菌极限范围在105-106cfu/ml。

三、基于遗传物质的鉴定

1、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简称PCR,是近年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尤其适用于培养困难或传统的血清学方法不易检测的病原细菌。该法的原理是:地球上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就是扩增生物中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而对生物进行鉴定的,例如沙门氏菌就有多个特异性基因,陈洪认为,编码细胞膜外膜含铁细胞受体的基因对沙门氏菌诊断有特异性;还有学者认为gyrA基因和rcsC基因之间的插入序列为伤寒沙门菌所特有,对伤寒有诊断意义,可以利用这些特异性的片段制作检测探针,目前,根据上述基因设计引物用于人体或自然界中细菌的检测,并形成了试剂盒作为商品销售。聚合酶链式反应需要的条件有引物、模板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反应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延伸三个阶段,经25-30个循环,一个DNA分子就可扩增106以上。该技术由于其具备快速、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不用进行细菌的培养等特点。

2、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称AFLP,是目前广泛应用的DNA指纹技术之一,AFLP通过PCR扩增基因组限制性酶切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具体步骤是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接头序列和相邻的限制性位点序列作为引物结合位点,然后将双链接头连接到DN段的末端,进行电泳呈现不同的谱带。由于AFLP可以使某一个体出现特定的DNA谱带,而在另一个体中可能无此谱带产生,因此,得到的DN段多态性可作为一种分子标记指纹,为研究细菌属乃至株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效手段。AFLP结合了RFLP和PCR技术特点,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但该法不但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较高的检验技术,目前一般医院尚难应用。

四、16sRNA鉴定法

不同原核生物的16srRNA古老且同源,既含有保守序列又有可变序列,保守性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为系统发育提供线索;可变性则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是种属鉴定的分子基础,其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对应,在细菌种属分类鉴定中广泛应用。Edman等利用16srRNA技术将孢子病菌与其他38种真菌分子进化树进行比较,证实其为独立的一属。我国学者曾用16srRNA作探针,对来自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209株伤寒菌进行核糖体分型(RT型)。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分属于26个RT型,以RTl和RT2型为优势,提示贵州地区伤寒存在众多的克隆群,这可能是贵州省伤寒多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的原因。核糖体分型技术虽然特异性较强,敏感性也较高,不需要特定的仪器,但操作较繁杂,需要较熟练的技术。

医学论文 篇3

在我国的《中国药典》中将炮制的方法归纳为三类:净制法、切制法、炮炙法。净制法主要是为了除去非用药的部位,包括:筛选、挑拣、淘洗;切制法主要包括:浸泡、润、漂、切片、粉碎等方法;炮炙法主要包括:炙、炒、煮、煅、蒸等。

1.1净制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的非用药的部位和祛除部分的毒性。例如:巴戟天的木质中心具有大量的铅,属于非用药的部位,必须要祛除;麻黄的茎有发汗的作用,而根具有止汗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分开使用,确保疗效;蕲蛇的头部因为具有毒腺,因此祛除该蛇的头部,就会消除毒性。

1.2切制法

该方法又称之为水制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调配和炮制,从而提升煎药的质量。常见的方法有:淘、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淘:对附有泥土、砂粒的药材放在清水中进行搅动、搓擦,利用水的浮力,使轻浮的杂物或者是皮壳祛除,例如:王不留行、菟丝子等。浸泡:将经过清水淘洗后的药材放进容器内,使药材中含有的淀粉或者是质地较硬的东西在浸泡之后取出,例如:动物的甲、骨,药材的根茎分离等。漂:利用水的溶出作用,祛除药材的一些杂质或者是部分的毒性、挥发性的物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例如:附子、川乌、半夏、草乌等。水飞:利用水的悬浮作用,将细粉分离出来的方法;首先将药材研碎并用筛子过筛;然后,在研钵内加上清水进行研磨,漂浮液面的用手捻去;其次,进行悬浮分离:将碾好药末放在缸内,倒入清水搅拌,静止片刻后,取出悬浮于中上部的细粉,将缸底部的粗粉在进行研磨,反复操作,最后将不能悬浮的粗粉祛除;最后,干燥:将水分吸去,放在垫有皮纸的篾器内滤水,再放在太阳下盖子晒干,得到细粉即可。例如:朱砂、炉甘石、雄黄、滑石等。

1.3炮炙法

又称之为火制法,借助外力火堆药材进行加工炮制。该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广泛,常见的有:炒、炙、煅、煨等。炒包括清炒和米炒等,使用文火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味较辛、苦,性温;有毒。将清洗洁净的苍耳子放入锅内,文火清炒,直到变成焦黄色则可,然后将上面的刺碾去并筛干净。经过清火炒之后,不仅能降低该药的毒性,而且还能改变药性,通鼻窍、止痛、祛风湿等。米炒主要为了矫正药材的臭味,例如:斑蝥,味辛,性热;含有大量的毒素。先将米放入锅内用中火加热,直到米冒烟,再将斑蝥放入锅内混合米一起炒,直到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足、头、翅,晾干则行。炙法的方法很多,包括:醋炙法、酒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醋炙法:能够将药材引入肝脏,缓和药性;例如:延胡索,味辛、苦,性温;主要归于肝和脾;能行气、活血、止痛等。使用一定量的米醋闷润延胡索,直到延胡索将米醋吸收完全,然后将闷润后的延胡索放入锅内使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即可。蜜炙法:益气补脾、止咳润肺,矫正辛臭气味等。例如:甘草,味甘,性平;首先用水稀释蜜,将蜜汁倒入甘草中,闷润搅拌,在放入锅中用文火炒,直至黄色,待不粘手时取出再晾干即可。

2中药炮制的目的

2.1清洁药物确保用量

原有的药材商含有多量的非用药部位,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处包含的部分的杂质、泥沙;动物的角、骨等处有残留的血、腐肉等。在使用前清除这些杂质、污垢,清洁了药材,确保了在临床上的使用剂量。

2.2便于制剂和调剂

植物的根、茎、果实等部位经过炮制后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例如:切成块、片、段、丝等,有利于在调剂时分配制和配方。又如:牡蛎、磁石、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因质地较硬,很难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而且不利于在短时间内煎熬出有效的治疗成分,因此,对这些药材进行炮制,使其药材的质的变脆、变酥,容易粉碎,使有效治疗成分更易于煎熬出。

2.3降低、消除药材的副作用及毒性

一些中药材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有副作用或者是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在临床的使用不安全。因此。各种不同炮制方法,最主要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例如:草乌,具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的方法,从而降低该药的毒性。

2.4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药材的疗效。第一种,是提高药材的溶出率,使溶出物有利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的《医宗粹言》中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都要通过炒后,煎时方得味出[2]。因为有壳,经过炒之后,皮壳破裂,有效的物质就便于煎出。第二种,药物之间和协同作用能增效,例如:款冬花和紫苑等能有效的化痰止咳,再经过蜜炙后疗效增强。

2.5矫正药味,有利于服用

有些植物类或者是动物类因自身带有腥臭气味,病人很难接受。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因此,使用各种方法,如:酒炙乌梢蛇、醋炙乳香等。

2.6利于保存药效和储存

经过炮制加工,避免药材的变质腐烂,非常利于储存。例如:动物类的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等;植物类的经过加热之后,防止种子的萌芽变质,利于保存☆☆。

3中药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3.1使有效的成分稳定以提升疗效

对于某些含有苷类的药材,因为这些药材含有一种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容易受到酶的作用而造成分解。因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是破坏,从而防止苷类水解失效。例如:黄芩,在遇到凉水之后由黄色变成绿色,是因为黄芩苷和黄芩酶在一定的温度下相遇被酶分解成黄芩素,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变成绿色,使抗菌力下降;对黄芩进行蒸煮法炮制,祛除黄芩内的酶而保苷,达到用药的要求。又如槐花,若放置过久使芸香苷被酶分解。降低了止血、凉血的效果;经炒制过后,酶被破坏,稳定了作用,疗效提升。

3.2加工改变成分起到新的疗效

部分药材在经过加工炮制过后使原有的成分改变了,有了新的疗效。例如:山楂,常用于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但因其味较酸,食之过久会伤筋损齿;经过炒焦之后使有机酸被破坏,从而产生苦味降低了酸味,不仅可以长久服用,还具有止泻的功效;加之炒焦后的焦香味还能健脾醒脾。再如,何首乌,生泻熟补;莱菔子,生升熟降等。

3.3添加辅料以提升疗效

辅料本身具有不同的归经合性味,因为与药物进行炮制要么起到协同的增效作用,要么利用二者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消除其副作用,从而改变药效的性、味、归经以及升降浮沉,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增强疗效。例如:酒炒当归、川穹能使温经活血的作用增强;醋炙柴胡能够这增强疏肝止痛的功效;蜜炙紫苑、白部使润肺止咳的功效增强等。

3.4降低或者消除毒性以增强疗效

一些药材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若不经炮制服用,反而会导致人体的损伤。例如:巴豆,内含35%~38%的巴豆油,巴豆油既是峻下药又是毒药,因此,要适度的控制其脂肪油的成分含量,但不能完全的消除。又如附子,一种毒性较大的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并且还含有附子磷脂酸钙13-谷甾醇、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经加热之后,是原有的剧毒生物碱-***被水解,生成了毒性较低的乌头原碱。

关于医学论文 篇4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求知欲强,学习自律性好。根据近六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认识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由女生构成,课堂纪律尤为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很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学习,课堂参与度高。对于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并且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和课后会就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也会和老师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学好行业英语。

2、学习气氛活跃,团队合作意识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并且团队合作意识强,这一点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中尤为突出。组员间乐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所以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根据工作经历,我认识到,造成学生学习行业英语吃力的因素有多个,但是在对比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会看到就算排除各种其他相关因素,医学专业知识对学习行业英语非常重要。比如,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其中最后一年开设行业英语课。由于在前两年的时间内,学生积累了很多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在第三年学习行业英语时,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有清晰认识和理解。虽然初中起点学生和高中起点高职学生相比,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和心理成熟度等不如后者,但是根据学生反馈以及考试结果分析,学习效果并不比后者差,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有更好表现。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也反映除去医学专业词汇记忆难度较大,其他方面并不具有太大难度。

4、记忆医学专业词汇很困难。这是所有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学专业词汇复杂,且很多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在老师引入构词法教学后,减小了医学专业词汇的记忆难度,但是也是因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医学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够清楚,这也会影响记忆的牢固程度。

针对以上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英语老师专业能力建设。可通过学校引进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的老师、英语专业老师和护理专业老师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及英语老师参与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英语老师外出进修行业英语等,以此来促进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增强,弥补英语老师由于自身对概念不够清晰、专业知识缺乏,而不能对教学内容扩展和生动讲解行业英语的局限。

2、在课前给学生铺陈背景知识。老师在每次课学习之前,以视频、音频或者文字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主要是其中涉及到的医学专业相关知识,最好用中英双语的方式给出,方便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3、建议在第二学年开设行业英语课程。从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很明显认识到医学专业知识对高职护理学生行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由于高中起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且各学科学习内容繁多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将英语教学时间增长,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将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教学分离开,在第二学年启动行业英语课程教学。并建议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以此来促进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行业英语必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实现公共英语向行业英语教学的顺利过渡和提高行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