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论文(最新8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医学护理论文(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1

我国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现在不仅有护理专科、本科教育,而且已有硕士,博士招生培养教育了,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根据自己的亲生体会对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现报告如下:

1把握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理念

1.1坚持高等医学护理精英教育之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毛入学率角度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高等医学护理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她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目前,国内外的护理人才都很奇缺,要实现护理精英教育,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护理院校,控制招生人数,绝不能一轰而起,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

1.2坚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学生为先,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

1.3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课程。从知识结构方面讲,作为高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医学、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的知识。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科学和其它新兴科学的学习。夯实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打牢坚实基础。

1.4改变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的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一体和基础课-理论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启新式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ing learning)教学法,它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诞生之时就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也看到了它的实践结果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

2把握高等医学循证护理教育之趋势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起源于“以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实践,是结合护理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理论与方法。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EBN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理论和方法。Mulhall将其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EBN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临床护理与病人需求的结合,所以循证护理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接踵而至的需要循证护理的师资和教材,目前我国的许多护理高校正在为之努力,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使循证护理教育更加趋于科学化,好与国际接轨。

3把握高等医学护理实践教学之环节

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要围绕培养目标实施教育计划。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应用型高素质,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这里要特别强调“应用”型,“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3.1上好护理综合实践课

根据教材内容要精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把课堂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种、病例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贯通。

3.2上好临床护理实习课

一个人要学会游泳,不可能只在教室里讲如何游,只有下到水中学习。同理,要学好临床护理技术必须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学习锻炼。所以临床护理实习课要特别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3上好护理社会实践课

高级护理教育要开门办学,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下到社区,上好社会护理实践课;多作社会调查,把握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搞好护理教育科研,多与国际交流,增强涉外护理知识;总之一句话要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护理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2

一、医学专科院校进行护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道德教育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完善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德行兼备的优秀的护理人才。目前,医院录用护理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娴熟专业的护理技能、完善的护理知识、稳定健康的心态,对护理人才医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护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医德,培养大学生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的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全科医疗服务,医院成为了面向公众、直接服务的窗口,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同时还是以人为本政策实现的主要途径。护士是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的服务对象也从病人延伸到了需要进行健康保健的社会大众。随着护理范围的扩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医德就不能肩负起医疗服务的重任。所以医学专科院校培养学生的护理道德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近来年,随着医疗纠纷、护理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加强护理人才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德,有利于护士正确的处理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护士完美的处理与病人之间的纠纷,从而缓解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医学专科院校进行护理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

医学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学制安排一般是两年在校教育,一年医院实习。根据这样的学制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本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课程的优化策略。第一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这个时候因为学生对于护理专业还没有很深的认识,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所以在这个阶段对于护理道德课程可以安排基础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概论等,课程设置为每学期30—38个课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医学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第二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二年,在这个阶段学校会开设很多专业的护理课程,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护理专业也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护理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专业的护理人文课程,比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学等,每个学期安排30—38个课时的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医学服务流程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医疗服务水平。第三阶段就是学生在医院的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会在实习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取向。

(二)改革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的课程模式

第一,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行为、语言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某一个问题和老师、和同学交换观点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二,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医疗服务环境,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模式,尽快的让学生完成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第三,开展自主型教学。自主型教学就是学生以教学大纲和书本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发现的问题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或者是老师布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选择和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累计到期末考试成绩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道德教育形成自己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道德教育

在医学专科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要做好护理道德教育的宣传。在软件设施方面,一方面可以做好网络的宣传工作,在校网上开辟一个专门的版块进行护理道德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道德护理的观点,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端正学生对护理道德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聘请一些医院的优秀医护人员就护理道德知识举办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对护理道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护理道德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甚至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医学专科院校是护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首先要完善课程设置,然后要创新教学形式,最后要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全方位的开展护理道德教育工作。

作者:张明立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3

1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纠纷的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的因素

111岗位设置因素医院由于护士编制不够,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能按常规完成一些工作。

112质量监控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监控管理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管理者对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等都将严重影响管理质量,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患者行为管理因素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就离院,使得一些护理工作不能够按常规进行,或者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某些治疗,致使护士左右为难,而出现不遵医嘱行为,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因素。

12护士个体方面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往往被患者和亲属认为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执行医嘱不严谨。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法律依据。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执行医嘱时代签字或随意签字;在非抢救时间擅自执行口头医嘱;有的护士在工作忙时医嘱漏签字,过后又遗忘等这些因素如发生医疗纠纷时,护士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护理记录、病情讨论记录、医嘱、用药情况、输液、输血等作为直接证据,原始证据以及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需封存哪些资料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湛。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工作疏忽大意,巡视病情不及时,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延误患者病情;有时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护理记录等客观资料保存于病历中作为法律依据。有的护士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记录,破坏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护理人员随意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未做任何记录;医护人员随便讨论他人。

13患者及家属方面因素

患者及家属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可能为达到某种私欲制造纠纷,也可能因为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而将医院推上法庭。根据民法及有法律规定,对因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形成免责条件,但医院或医务人员要提供证据证明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

2对策

21完善考核标准,加大质控及检查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要重新制定相关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做到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使护理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在学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23加强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永远是医务人员首要的职业道德。这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医院要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使护理人员明确职业道德,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目前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患者尊重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使工作出现某些失误,也可得到患者及亲属的理解,从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护理学在不断的发展更新,这就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努力学习执行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操作,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专科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5严格查对制度,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正确及时执行医嘱。遇特殊情况延迟执行医嘱的应做好记录,认真交接班。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记录。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执意拒绝某种必要的诊治时,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解释无效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为证。

26注意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合理调配人为资源。护士是医院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要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避免差错的隐患。

27护理人员应善于平衡护患双方的举证责任。当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成为医疗诉讼中的被告时,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医疗纠纷诉讼中4个方面的举证责任并非完全由自己承担,应当强调患方对于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为的举证责任。如果患方不能就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举证,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总之,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要做到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医院护理医学论文范文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思路 篇4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10]周咏梅,叶文琴,曹洁。人本原理在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研究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B):30-31.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在不断更新,日益显示出她的科学性、技术性和独立性。为了使护理人员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培养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合格护士已迫在眉睫。什么是护理学继续教育?广义地说:继续教育是在原有知识、技能与素质之上加以完善的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

1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

1.1知识更新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1.2临床实践的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1.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须成为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4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来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1.5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2.1成人自学考试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2.2短期学习班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2.3外出进修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2.4参加学术研讨会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5举办专题讲座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2.6外语培训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3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需要,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开展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普遍心声,她们不满足现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则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学一直从属于医疗,名义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并没有独立地位,这与护理水平发展缓慢和社会给予护理学的支持和地位是相关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专业科室的涌现,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向着更高一层的境界发展,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护理学水平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护理专业日益走向技术、信息、心理、康复护理的新路子,需要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传感、遥控等技术的应用及社会行为科学的渗透下,整体护理、自动化护理等手段和方法将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专业的继续教育,从而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6

现代医学模式由近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成“生物一心 理一社会”模式。在现代这种医学模式观念的影响下,美国护 理理论家Watson于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 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 的人性关怀的发展阶段[1]。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 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 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 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 的关怀。这种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对临床护理人员的 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势必使传统护理的教育方式 产生很大冲击。加强护理人文教育,促使医学、护理学知识与 人文知识有机的融合,促进护士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全面 发展,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

1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一般包括文学、艺 术、法律、哲学、历史等多种相关学科在内的知识群[3]。人文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 精神及提高人文素养为主的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 目的的教育气不同教育阶段人文素质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常常有着各 自不同的特点,那么,什么是护理人文教育呢?简言之,护理 人文教育就是针对护理人员教育过程中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 人文教育。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更为丰富,它应牢牢把握人性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这三位 一体的蕴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 医学模式的精髓,因此护理人文教育应建立在对“人性”充分 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之上,培养护理人员对“人”的人文情感关 怀、与“人”的沟通技巧以及完善自我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的 能力等,目的是使护理人员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和 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护士相对稳定的 内在品格,加强她们自身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修养,从 而提高其人文素养[6]。通过护理人文教育,培养护士强烈的 社会责任意识与神圣的职业使命感,使之在掌握扎实专业知 识的同时,还具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从而能胜任现代医学 模式下的护理工作。

2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要求

由于医学高新技术发展迅速,诊治手段不断进步,必然 促进现代护理技术和手段的发展,新兴先进的护理技术呈现 出专业性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复杂的趋 势,护理人员对各种高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技术操作的 掌握水平将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因此,目前临床护理管理 者非常重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然而,技术层面的进 步并未带来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更多的认可,反思我们的工 作,可以发现临床护理确实也存在着技术服务和人文关爱相 互脱节的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互相排斥的两个方面。 护理人员容易将其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技术实体与病人客体无 意识的分离,从而在实践中出现了对“病”与“人”的主观分离, 造成与病人的交流仅仅停留在技术服务实体的物质层面上, 而忽视了病人作为有思维的人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背离了 现代医学模式的服务理念。

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精髓,就是实践护理科学服 务和人文关怀服务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重新认 识人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冶炼人文关怀的内涵。而 如何尊重病人的权利、情感、人格和隐私,满足病人的个性化 需求,关心和爱护病人,实现对病人的整体关怀,这一系列问 题都是现代医学模式下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科研活动中,不仅要关注疾病及其治疗,更要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 尊重病人的氛围,为病人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的人性化服 务,发自内心地关爱和尊重病人。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应体 现在对病人生命和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 注,展示护理人员的素养和品格以及对护理工作真、善、美的 追求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人 文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的主体实践层面 上,还应体现在以人类的身心健康生存,与这种健康生存的可 持续发展为职业价值理想的观念意识层面上。有了这两个层 面的统一,现实护理实践活动中的人文关怀才能在自然、自觉 中真正体现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 也是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完美体现。

3当前护理人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一直被视为医学的附属专业,深受传 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直至今天,在各级护理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 育的问题始终存在。即使开展了相关的护理人文教育课程, 依然存在将护理专业知识教育课程和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人为 割裂开来的现象,其直接不良后果是临床护理人员实际护理 操作时,存在护理服务理念不清、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操作 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让病人为护士提供的服务创造便利条 件,操作目的不是满足患者的需要,而是满足护士完成工作 的需要,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和对护理服务 质量的期望。优质的护理服务应有机地将护理技能操作和护 理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服务直观可见的 形式,也是护理人文关怀的载体,而护理人文关怀则更好地体 现护理服务的精神实质,是护理技能操作应用价值的体现形 式。因此,机械地割裂护理专业教育和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 工作和护理教育精髓不相符,也与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护理服 务精神相违背。

在当前医疗市场化和商品化倾向日益严重、国家医疗卫 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尤为 重要,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同人文教育密不可分[7]。但由于 我国护理人文教育起步较晚、传统护理教学往往忽视人文教 育,目前对护理人文教育的研究开展较少,导致当前护理人文 教育领域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和随意性大、教学手段和方法 单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考核评价方法不当等问题,无法满 足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要求。不过,当前护 理人文教育最大的困境,在于护理教育工作者自身对人文教 育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传统教育上将护理专业教育归属 于科学教育范畴,并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视为两种不同的 教育思想体系,未能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是科学教育和人文 教育并重的教育,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8]。很多 护理教育者存在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用培养生产劳工的方 法来培养护理人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期护生 “学了就会,会了能用,用了就能顶岗”,特别在当前就业形势 不佳的情况下,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和教育重心放在解决就业 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 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人文教育方法的探讨

4.1创建良好的护理人文教育平台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平台,必须要适合接受教育的主体 的自身特点,试图简单通过增加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或者 多开几次人文知识讲座,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难以取得 理想效果的。学生置身于校园求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学校 作为学习环境应当发挥主导平台的作用。通过培育校园文化 精神、熏陶学生道德情操、优化教育环境、激励学生情感诉求、 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等方式,全面地提升学生的 人文境界,在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中构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 的教育氛围。

由于教育资源和时空的限制,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 社会对高等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6气尤其是难以真 正满足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护理服务的 对象在社区和医院,因此,护理人文教育应当综合应用学校、 社区和医院3种不同的平台,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 实习”的护理联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环境和资源, 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学习同 情与关爱别人、掌握人际沟通交往技巧等各种人文素质。

4.2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专业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的前提,同时必须以人文素质 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如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技术操作的 具体细节传递护理人文关怀一样,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 教育的相互渗透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来实现的。通过专业课教学,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专业人文素质。在学习专业知识时, 不再单纯学习疾病和护理操作技能,而是努力将对疾病的主 体,即对病人的关爱融入其中,例如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时, 要转化成感受病人真切的痛苦;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习 中,学会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 人际关系,学会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陶冶职业情操。这种突破 学科的界线使人文教育以渗透方式融入专业课的教育之中, 使学生能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达到人文知识与护 理学实践“一体化”的目的[1°_12],以提高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4.3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研究,构建高素质的护理人文教 育师资队伍护理人文关怀的观念源于西方,我国在此方面的理论研 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概念是引自国外或其他学科,有 些概念抽象程度极高,而有些概念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够密切, 不仅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的护理特征,也很难护理人员理解和 应用气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护理学科本质的回归,更好地开 展护理人文教育,目前亟待探索如何建立现代医学模式下与 我国社会现实相适应的、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护理人文关怀 和人文教育系统的研究体系。

由于我国在护理人文教育领域起步较晚,护理人文师资 队伍极为匮乏。而护理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 师资队伍的素质恰恰是关键。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水平、 治学态度、人际交往、举止言行等都可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 影响,因此,不仅要培养专业化的护理人文教育的教师队伍, 同时还必须加强所有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学校不仅要重视 和关心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自身也要重视自身人文素 质的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将直接提升整个校园文 化水平,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人文环境优异的教育氛围中,在潜 移默化中接受护理人文教育。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7

一、“人性化”心理护理

1.1手术前

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和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接近手术日期时,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病人的忧虑更加明显。为配合病人访视,手术室可以根据各科室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访视纲要,制作心理护理手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手术中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而紧张,此时巡回护士要及时迎接护理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术室护士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班,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以关切的话语询问病人术前休息情况、心理是否焦虑,扶着或推着病人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打消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到达手术间后,护士应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地协助医师摆好麻醉体位,注意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不断地安慰病人,询问病人的感觉,将病人摆放成最舒适的姿势以协助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术野消毒,术中冲洗腹腔,使用的是37℃温盐水,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操作中,动作精细、娴熟。比如,给患者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使患者舒适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骨突出置海面垫,以免压伤患者。约束患者时,约束带下面要称棉垫以防患者不适。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以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湿度50%左右,以防止因术中病人的低体温引起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3手术后

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患者进入手术室有可能暴露隐私部位,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在麻醉及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手术结束后,为病人穿好衣裤,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时,也应该用病员服完全遮盖住身体,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及尊重。术后3 天内需要再次到病房访视患者,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以诚恳的态度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丰富手术室护理内容,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完善。

二、“人性化”硬件设施

2.1手术室房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此手术室房间,应该是洁净、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这些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各种监测报警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供气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治场所。定期清洁通风管道,每月清洗风口过滤网,每3个月清洗1次初效过滤器,每年更换1次过滤器。有效保障空气层流循环系统,确保空气净化质量。同时,增设患者专用的风林通道,地面铺设清洁消毒地毯,使用医用转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减少或杜绝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环节致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2.2手术室内的仪器

通过增加仪器:如增加电刀、c型臂X光机、电动止血器等仪器满足各种仪器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安全,减少因仪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通过增加设备:如进口手术床等增加患者的体位的舒适感,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等。

2.3手术间的物品

对于手术间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

2.4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好购买关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购进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查看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批发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使用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其他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存放的房间需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闭的无菌柜内。回收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按规定正确操作,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分类入袋由专职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污染及社会公害。

三、总结

3.1人性化护理能使得病人获得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及手术,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以期更好地做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尽快让患者康复的目的。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室, 具体贯彻到护理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估各个环节之中,营造一种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既舒适又安全的人文环境,使得病人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从心理和生理上均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并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则,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使患者从术前访视到术后随访,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3.2人性化护理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工作的热情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对象的拓宽和护理服务对象的延伸,“人性化护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对护士来说也是学习、工作的好机会。其能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更新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理论,如沟通技巧、社会学、人文科学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不断总结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人,在医疗技术,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医院的医学伦理建设。医院中不可缺少的护理工作者的素质髙低,护理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很早就提出过理想护士的标准:“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充分的同情心。它需要绝对尊重自己的职业,因为上帝是如此信任她,才会把一个人的生命交付在她的手上。”所以,应加强医学伦理教育,使护理工作者有理想、有道德、精业务、爱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1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1医学伦理教育是树立护理工作者高尚职业道德的基础由于护理工作既要配合完成诊疗任务,还要完成与治疗密切相关的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具备特殊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有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慎独的品德修养、端庄的仪表仪容和气质、严谨文雅的情操、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无私奉献精神等。诚然,护理工作很辛苦、麻烦事多,但不能因为工作辛苦、麻烦而放弃道德规范,更不能因为工作不顺利而不遵守职业道德。

1.2医学伦理教育是培养护理工作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心态好坏所产生的举动结果是不—样的。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表情和语气就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护理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护理工作者只有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才会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关心、理解、同情、荨重和帮助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把自己当作病人来换位思考患者的需要和对社会负有的责任,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无论情绪受到何种影响都能很好地进人特定的“护理角色”。

1.3医学伦理教育是增强护理工作者责任感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者髙度的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上,而且还体现在能否为患者勇担风险上。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是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还是一事当前、替自己打算、少惹麻烦,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护理行为,如果单从操作的机械性上看无明显的对错之分,可是从医德的角度看,就有明确。

的是与非。医德观念淡薄,必然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1.4医学伦理教育是促进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髙综合护理水平的可靠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操作性很强,在整个医疗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康复的成败,关系着病人的生死与健康。而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决定着整体护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随着医学模式上单一的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的今天,护理工作者更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是医学伦理所要求做到的。因此,护理工作者只有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才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髙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1.5医学伦理教育是协调工作关系的纽带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现实,同行之间往往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利益冲突不断,给相互关系处理带来一些考验。如果我们不讲医学伦理,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对待他人就可能因缺乏诚恳而只顾争名夺利。

2更新观念,提高综合护理水平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工作贯穿始终,一切护理举措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护理工作的好坏与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责任感及同行间的工作关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工作者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可能都是在他人监督之下,许多护理环节是在无人可见,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医学伦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立身之本。护理工作者只有以医学伦理为标准,才能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髙综合护理水平,使临床护理手段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加人WTO和医疗改革的深化,中国医疗市场将会出现“洋医院”抢滩中国医疗市场、职业经理人出任医院院长、高薪争夺出色的护理工作者、预约服务成为时尚、病人平均住院日将缩短等新的变化,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护理的中心仅限于疾病,新的护理模式要求以病人为中心,逐步地由机械的功能制护理,转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医护工作者的伦理观念由面向单个患者扩大到面向整个社会。

2.1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护理工作者不仅要遵守临床三査七对制度,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人前人后,都应坚持科学程序,即使对一个无意识表达的患者或无亲友陪伴的患者,也应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项操作规程。一般来讲患者有三种情况:①慢性病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思想苦闷,情绪低落,易发脾气。②急性诊病患者,发病急,缺乏思想准备,情绪紧张害怕出危险,求医急、要求髙。③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对治疗失去信心,生活不能自理,治疗上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临床上稍有不周,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死亡。因此,护理工作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象复杂的特点,护理工作者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客观条件而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采取恰当的操作技术,实施最优化的护理方式,以达到治疗与护理协调,需求与服务的一致。

2.2树立系统性的医学伦理观,重视护理工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和病体治疗,心理护理和病体护理相互结合是提髙医护效果的保证。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深入了解其性格、气质和生活背景,探究可能的致病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消除患者顾虑,稳定患者心理。

2.3树立生命质量意识的医学伦理观,提高服务质量在过去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多强调培养护理工作者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和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对治疗无望的临终病人护理关注不够,一些护理工作者对病危和濒死问题感到不适应,从而造成对临终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回避感觉。表现为操作简单随便,敷衍了事。这些行为都有悖于医学伦理和医护工作者的原则。因此加强生命质量意识的医学伦理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教育使护理工作者具有髙尚的职业道德,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只有具有髙尚的医学伦理的护理工作者,才会自觉尊重和爱护患者,才会主动为提髙患者的生存质量服务。

独立的护理学科,垂直的护理管理,自主的护理服务,需要培养现代护士。今后的护理服务方向将逐步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护理服务的对象不仅限于病人,也包括健康人。因此,全面提髙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就越来越重要。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

几年来,我院党委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在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鼓励护理人员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规定,凡参加脱产学习者,要求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工作3年以上,并通过全国成人髙考录取线。学习期间工资照发,取得毕业证后报销学费的50%,5年后再报销另外50%。凡参加髙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夜大学习者,因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一切待遇不变,毕业后报销学费的30%。

2形式多样,措施得力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短期学习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员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査培训效果,浓厚了学习风气,提高了全员素质。2.1组织外语水平髙、业务技术好的护理管理人员共12名到美国、韩国、意大利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参观、考察、研修。回国后及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向全院护理人员传授。同时,还邀请了美国护理专家到我院讲学,加强了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分期分批安排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共21名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提髙了护理管理水平,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已在全院推广。

2.3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护理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凡发表论文者除报销版面费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凡在中华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者奖励1000元。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几年来,约有百余人次参加了各类会议,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才干。

2.4定期举办院内学术讲座、外语学习班、微机学习班,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会诊、护理査房、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护理人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参加脱产英语学习班者,已有10名护士取得了结业证,1名护士长到新加坡工作了2年。

2.5定期组织业务考核。年底对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考核1次,成绩记入技术档案,与晋升职称、转正、定级挂钩,不合格者一票否决。

2.6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对参加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本院组织的学术讲座人员及其科研论文、出国研修情况等,实行学分制,使继续教育学分与职称评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的自觉性。

2.7组织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夜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习。鼓励开展护理科研、技术革新、技术引进。年终由护理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报院学术委员会评选、奖励。对新入院职工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培训完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以上方法,大大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年培训率达66%。现具有本科学历者2人,专科学历者230人,在读研究生1人、本科生170人,专科生百余人。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髙了护理质量。由于加强了护理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髙,护理管理逐步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了护理事典的健康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