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沟通论文(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6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5
[3]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4]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3(5)
(一)空间距离
这里指的空间,是社会学上的概念。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据研究,欧美人生活中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一般距离(360cm~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2)礼貌距离(120cm~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3)私人距离(45cm~120cm),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4)亲密接触(0cm~45cm),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会凑得很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地“进攻”,英国人不断地“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得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还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
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几乎所有的人类之间的活动和感情交流都依靠眼神,某些文化所特有的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
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就是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里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
(三)姿态动作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国家,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儿,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用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面部表情
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由于受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语言教学与研究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即只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练习和掌握,很多学生的交际能力常存在缺陷。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是语言反应连续发生的必要条件,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如不能顺利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不能准确理解非言语行为,会引起误会,造成事与愿违。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有关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养进行国际交流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言语交际手段和非言语交际手段相结合,组成了人类完整的交际系统。非言语交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觉流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言语教学和非言语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交际中理解不同文化的体态语的具体含义,并能够恰当合理地使用对方文化的体态语,避免跨文化交际冲突。
外语教学应重视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能力的培养。因为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所以在其培养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和获得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外国文化和习俗的学习,通过搜集资料、系统研究、比较差异,使自己具备对目的语和本族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英文和汉文化修养,并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当中,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使自己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非言语手段传递信息,并做到行为得当、举止规范。
(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含量,注重俗约、习惯及文化禁忌的介绍,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际。多采用音像教材,增加交际内容,将非言语交际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三)教学方法
教师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交流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交际化。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在真实、自然、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领会语言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四)实练机会
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机会,当然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将学生送出去和聘请高质量的外籍教师都是捷径,但教育成本高,不可能满足所有普通高校学生的愿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国交往频繁,外籍人士增多,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寻找机会,尽可能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如与外国留学生的各种联欢及其他交流活动,参加涉外导游活动或涉外宾馆的接待活动,以及中外学校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学生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