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涉及护理操作、用药、医院感染、护理记录、病情观察等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我院自2012年2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设手术室、门诊、急诊科、ICU及6个病区。展开床位300张,护理人员177名,其中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护士166名。年龄21~48(29.35±7.23)岁;工作年限1~35年,中位数为4年;学历:本科39名,大专138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44名,护士118名。

2方法

2.1建立医院与科室二级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和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组成。

2.1.1医院安全领导小组由科护士长和3名病区护士长组成,科护士长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安全领导小组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护理部指导下,负责全科护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安全领导组长职责、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病区护士长安全职责、病区安全员职责;参与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评价标准的拟制;深入病区指导病区护理安全制度落实、专科护理风险预案以及工作流程的落实,发现隐患及时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制订科内安全管理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参加科内疑难、危重、死亡病历的讨论;积极参与院内外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1.2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由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组成,病区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骨干任安全员,护士为组员。

职责:

在病区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负责本病区护理安全工作;

制订本病区安全风险预案、工作流程、评价标准;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培训;负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与缺陷主动报告制度;

建立缺陷隐患记录簿,每周对缺陷进行评价;

积极参加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分析会和全科工作讨论会,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2建立并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2.2.1实施重点患者身份识别标识管理重点患者(例如:手术、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输入血液制品、入住ICU、急救的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腕带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血型)齐全,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对床头卡、治疗卡、腕带进行核对;护士长不定期检查佩戴腕带情况及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科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

2.2.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1日核查:病区护士核查患者腕带信息,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手术中核查:麻醉开始前、术前和离开手术室前3个环节,手术医师、麻醉师与巡回护士3方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手术后核查:手术室人员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物品交接,填写转运登记本,双方签字,病区护士将核查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2.2.3执行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2。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时,检验科立即通过危急值管理系统通知病区护士站,护士站在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提示后,即刻确认相关危急项目及结果,并转告责任医师。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后,立即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和结果、接收报告日期和时间(精确到分钟)、检验科报告人员姓名、备注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并在计算机危急值管理系统页面输入工号及密码确认接收报告完成。接收通知的护士完成报告记录后,必须通知责任医师,并由该医生在护士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确认签字,注明签字时间(精确到分钟)。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在30min内完成上述流程。

2.2.4落实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基数药、毒麻药、一类精神药、急救药、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用药工作流程(例如:发放口服药流程、静脉输液流程等),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等。

2.2.5护理技术操作安全制度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例如: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置管术并发症等)、压疮的预防及处理、感染管理制度等。

2.2.6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及安全隐患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项目及报告流程、不良事件的奖罚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将损害降到最低。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2.3制订并落实安全管理预案(风险预案)

包括: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例如:停水、停电、火灾等),临床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风险预案(例如:跌倒、坠床、管道滑脱、患者自杀倾向、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用药错误等),患者病情变化伴并发症风险预案(例如:开颅术后躁动、误吸、癫癎持续状态、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风险预案制式评估单应用于高危患者,根据评估单查找风险事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个体化防范措施、挂警示标识及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发生风险后的处置、报告流程。

2.4对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与演练

①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安全制度学习、风险预案培训、模拟训练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应用及报告流程。

②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

③定期考核:通过培训构建护理安全文化,使全体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和价值取向。

④在行动上自觉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5质量控制

2.5.1制订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规章制度的落实、风险预案的实施、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情况、安全培训的参训率5个项目,每项之中又有若干小项。

2.5.2定期评价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病区安全问题每月质量检查1次,每月召开1次安全问题分析会,对安全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合理的流程加以改进,并进行3个月的安全质量追踪。临床护理安全小组每周对护理缺陷进行评价。各护理单元及时、据实登记病区的护理缺陷,由本人登记发现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及对缺陷的认识。缺陷发生后护士长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缺陷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探讨,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3体会

3.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质量控制等管理规范化。使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明确了自己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流程。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文化逐步形成,认识到落实护理安全制度是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的基础。护士把患者安全目标始终贯彻在护理全过程;通过规范化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安全目标得到落实。通过安全管理预案的学习,将发生不良事件事后的被动处理,变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对护理安全问题实时分析,护士长转变观念,以找出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体系的缺陷为主线,例如:组织结构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员、强化设备、药品管理、及时评估护理体系和护理安全等,努力为护士建立一个和谐、流畅和安全的护理流程,因而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3.2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基本保障,以管理为重心,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和减少纠纷及差错的发生,因而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P<0.05)。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 篇2

1、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3、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4、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

5、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6、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7、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8、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优先出版

9、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11、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

12、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3、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

14、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

15、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16、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17、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

18、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

19、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

20、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

21、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

22、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

23、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4、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5、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6、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2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研究进展

28、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9、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30、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

31、护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2、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33、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

34、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35、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6、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7、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38、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

39、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40、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41、地塞 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

42、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43、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44、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45、疼痛信念及其相关评估工具的发展与展望

46、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47、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48、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

49、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50、全球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系统评价

51、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52、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53、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54、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55、助产护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56、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

57、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58、授权理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应用

59、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60、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

61、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62、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63、多中心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现况及干预对策

64、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

65、口腔冲洗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

66、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量性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67、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68、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69、护士长领导风格、护士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70、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71、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

72、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7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

74、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

75、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

76、个体化健康指导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评价

7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

78、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79、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0、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3

1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来说,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能够对人的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规范,同时可以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有序进行。对于一个机构来说,不仅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体制以及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具备较为完善的设施以及安全设备,法律制度以及规章标准要健全[1]。另外领导以及职工对安全问题有正确的态度以及处理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文化是患者安全管理的宏观层次,也是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化解,护理安全直接决定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所以,手术室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2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2.1进行护理安全培训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要想完善安全文化建设,首要做好便是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还有:

①在理论学习,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形势,能够对国内外医疗安全大环境以及对护理安全的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安全隐患[2]。

②能够有效利用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实例来进行警示教育工作。

③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隐患防范方式,可以对各项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④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对培训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周要设置专门的交流时间,让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此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讨,从而来找到解决的有效措施。并且能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另外要经常对手术室的物品进行监察,仪器以及器具等是否放置规范等,能否正常使用。

2.2进行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

为了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以及服务意识,那么必须要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以此来将其有效运用到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去。若是发生一些不良事件,那么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工作,以此来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要充分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来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识,以便于构建出安全文化氛围[3]。

2.3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

要有效识别护理风险,能够充分完善护理安全预防机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充分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充分对目前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手术室物品的准备必须要齐全,操作必须要规范等,以此来有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充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若是手术室引进了新的仪器以及设备,必须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考核,保证其考核合格后进行操作,在手术室要设置安全隐患记录本,将各种隐患及处理方式进行记录,以此来避免发生类似的现象[4]。

2.4优化工作流程

组织护士必须对各班次以及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设计,保证其更加科学,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在手术室中流动的人员较多,并且各种器械的种类较为复杂,尤其是针对一些灭菌物品以及非灭菌物品,必须要按照要求固定摆放,同时也要利用不同颜色来进行标识,药品名称要细致标明。对于一些特殊气体要利用醒目的标识来进行标记。另外,要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标准,提出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遵循各项制度,能够认真执行,物品以及设备要派遣专人进行管理,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清洁,能够及时进行清扫等。最后要设置征求意见以及术后回访制度,护士长要定位征求手术科室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患者的相关建议,以此来将各项建议反馈给护理人员,以此来针对建议记性合理的组织交流,从而来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此来满足手术中的各种要求,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

2.5完善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工作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必须要进行术前的访视工作,能够为患者讲解各项注意事项,不断去鼓励患者,促进患者信心的提升,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后要有效对患者进行回访,以此来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状况,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充分保证患者的恢复,避免出现并发症。

2.6提升护理人员安全以及服务意识

对于手术室护理来看,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必须要应用到护理管理过程中,由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实施,能够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营造一个安全氛围,逐渐转变护理人员对缺陷以及错误认识及处理的态度,能够勇敢承认错误,并且可以对错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思考,从而来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最终进行总结,以此来充分提升对错误的认识。另外哟啊建立口头报告以及书面报告两种形式,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7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同时也要充分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要定期设置一些交流座谈会,以此来为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护士长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主动从细节处进行检查,以便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来完善防范工作。在对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中,要站在自身以及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管理者要从制度上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此来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免发生一些护理事故,影响患者的手术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来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8提升团队团结合作能力

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以及合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这需要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以及配合完成任务,若是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手术组成员间必须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提升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相互提醒以及监督,充分弥补工作中的缺陷。为手术室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意识,保证各项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提升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诉,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此来在手术室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不断给予患者亲切感,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工作,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章萍。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34):181-183.

[2]余艳艳。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6,(33):151-152.

[3]仲红,徐梦婷。探析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332.

[4]苗家翠。细节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29):174-176.

护理管理论文2100字 篇4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初探

摘要: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1 护理风险及护理风险管理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1]。有关医疗风险专家认为:“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有规模的医院经过长期研究,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管理机制,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风险;用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连续识别,及时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2 护理风险识别

要进行风险管理就要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也称为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2]。护理风险评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病人自身的危险因素 临床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病人自身,如消化道出血恢复期病人,由于大量出血病人血容量下降,下床行走时可能会因血压低产生眩晕,造成跌倒摔伤;心梗病人,容易发生猝死。因此,临床护士在病人管理中应考虑到病人自身危险因素,履行告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也属于病人自身危险因素,如使用同样的药物,有的人会发生药物反应,有的人则不会发生,因此护士在=评估中首先要考虑病人自身危险因素。

2.2 环境的危险因素 环境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病人就诊环境、病人治疗环境、病人居住环境是否达标。如医院空气质量是否达标,特别是医院的手术室、监护室、新生儿室,这些地方空气质量不达标可能会造成院内感染。医院科室布局及看病流程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交叉,地面是否光滑,病房有没有壁灯,这些也都属于环境危险因素。。

2.3 给药的危险因素 临床中给药错误发生最多,因此给药的核对、层层把关是关键环节,医嘱执时间也很重要。。另外,护士交接班中存在危险因素,临床交接班中交接不及时、不彻底、不完善给病人造成不良事件的情况也比较多,因此护士在交接班时要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交接制度、查对制度都作为核心制度来要求。

2.4 工作流程上的危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制度确定流程,护理操作要有前后顺序,不能随便颠倒,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遵守操作流程。比如抢救流程,停电流程等,在这些抢救和应急过程中,如果颠倒顺序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2.5 医院感染因素 目前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在评估中要检查医务人员是否达到一诊一洗手,一操作一洗手,以及消毒隔离是否到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等,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2.6 仪器使用中的危险因素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特别强调抢救仪器操作程序的设置,以及操作流程的掌握,这些也是医院管理活动中检查的重点。应做到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报警系统合理设置。

2.7医务人员素质和水平是保证病人安全非常关键环节。管理者要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3 护理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风险预防,如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范措施、护理风险教育;风险处理,如一但发生不良事件,处理方式分为医院内承担(院内能够解决)和转移其他机构(院内不能解决)。

4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每个医疗机构要成立一个专门组织对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即建立风险管理。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了护理缺陷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差错事故管理、病人投诉管理和压疮管理三方面工作。第一: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的计划。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建立后要做好明年的管理计划,明年制定一个工作要点。第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的管理和对护士的培训,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第三: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抓好基础护理质量。虽然现在培养专科护士,注重专科护理,但是基础护理质量永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5 护理风险研究

抓好护理风险管理还要注重对护理风险的研究。。在医院形成一个风险管理研究体系,是高层次护理管理的体现。做好这方面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医院护理风险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护理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明确高危因素。如有案例分析发现,新护士和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是高危人群;外科、妇产儿科、急诊是护理风险的高危科室;管理制度、风险的教育、操作规程的执行、责任心、防范措施等,其变量与风险发生成负相关,工作量与风险发生率呈正相关。由以上结果制定出防范措施,并指出: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人群的管理是减少风险发生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护理职业保险制度是化解哗啦风险的重要手段;加强风险教育,严格落实制度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根本途径;完善管理组织,加强风险管理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根本保证;妥善处理病人的投诉,完善护患关系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4—459

[2] 斯李加宁。宋雁宾。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J] 中国护理管理,2005(1)

护理管理学论文 篇5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术中舒适度和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增强患者在术中的舒适性,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医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就是手术室,是对患者施行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诊室,也是医院内非常重视技能的诊室[1-3]。而护理手术室不仅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其承担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并且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治疗和抢救都有着较高期望值,同时护理手术室的工作将直接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基本需求。细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通常是补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认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最大可能地去避免护理中的事故和差错,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4-6]。细节管理的基本服务宗旨就是以患者为基本中心,为其提供最体贴、细致、周到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术中满意度和舒适度。本研究选取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2.8)岁;骨科手术21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0例;手术时间36~325min,平均(180.5±12.5)min。实验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3.2)岁;骨科手术19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2例;手术时间41~336min,平均(188.5±10.8)min。排除标准[7-9]:术中出血量>300ml患者;手术前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前,应当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流程,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中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还应当延续监控重要指标,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予以解决。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成立手术室细节管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手术室护士和护士长等,展开会议细节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套具体的细节护理管理方案[10];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及资深护理讲坛和经验交流会,对手术室护理的技巧和经验展开交流,不断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手术之前护士与护士长要对手术器械和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在术中出现差错;定期举办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分析近期出现的错误,吸取经验,并且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手术护理的安全性。

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统一穿着整洁干净的护士服,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温和可亲、礼貌谦逊的方式,问询患者病情时,确保言语清晰、流利。若患者对病情心存疑虑,护理人员要主动进行询问,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解决疑惑,多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③术中护理。要严格控制手术设备,确保手术器械与设备为正常状态[11],照顾患者的手术举措,使用同情词安慰并鼓励,了解患者术中的不适,做出及时调整。

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术后定期访视的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对于手术后的恢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告知患者,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12]。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至上的基本原则。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参考文献制定,分为四个评价指标[13]:术前护理质量、术中护理质量、术后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形象。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四部分的评价之和为护理总质量评分;使用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9~10分为十分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5~6分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合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度、舒适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护理人员不仅仅要给予患者相关的医学服务,还要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中的细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4]。相关研究表明,细化手术室护理的环节可以提升手术成功的概率,同时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在细节性的管理中,主要是严格落实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分析落实中的潜在风险,寻找一些薄弱环节[15]。比如手术室中经常出现人员欠缺,由于女性较多,导致病假、产假、婚假都比较多,外加医院手术较多,使得护理人员的身体都长期处在一个疲劳状态,这也导致护理的质量不断下降,操作不断出错;新老护士出现断层现象[16],一些新护士缺乏责任心、思想不稳定,带教困难;仍有一部分护理人员欠缺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忽视细节,对患者不能做到严格观察,对于操作规范也不能严格执行[17]。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细节管理加入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对管理细节不但强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技术零缺陷、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18]。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加舒适,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大力推广。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6

一、护理安全管理缺陷

1.1护理理念陈旧,护理管理不完善

1.1.1职业形象不规范,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基层医院存在重医生轻护理的现象,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不规范,着装不统一,精神散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只重视打针、输液护理工作,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等;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却责怪家属不会观察。

1.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控体系构架不完整,质控标准陈旧;护士培训计划空洞,缺乏分层次管理内容,新聘护士无岗前培训,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讨论、上报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护士长管理意识欠缺

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

1.1.4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杂,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缺乏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均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尚不具体;交接班制度实施不到位;手术室贵重器械无专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规范,抢救车放置病房内,且急救物品、急救药品摆放零乱、基数不统一,各病房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等,存在不安全隐患。

1.3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无菌观念不强

治疗室及换药室环境脏乱,物品、药品摆放凌乱;无菌区、清洁区概念模糊,无菌包布及敷料发黄、发硬,破损;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布局不合理,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物品柜、架、抽屉内,送、取无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注明有效时间,存放过期物品。

1.4安全防范及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护理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隐患认识不足。病房楼道内放置的氧气瓶无固定的装置,易发生不安全隐患;手术病人无腕带核查身份;检验标本不能及时下送,采血管未注明病人的信息;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够正确及时,书写欠规范。

1.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重视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也在逐渐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体现我国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该院护理人员忽视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存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上报不及时或未上报护理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2.1.1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在护理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一个护理单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管理活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逐渐把注意力从护士完成工作的结果转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即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原理,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订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制;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2.1.2落实护理工作标准,实施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首先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规范抓起,组织临床护士进行服务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为病人服务;同时,规范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长查房,提高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能力。

2.1.3完善护理部相关文件,规范护理质控检查。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按护理质控内容进行具体的分工,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查重点,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完善护理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岗位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做到有效的规范执行。

2.2.2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贺彩芬等认为,护理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1)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

(2)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3)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4)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2.3加强监督,抓好关键点

以点带面。即那些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如(1)规范了抢救车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统一将抢救车放置于治疗室,规范了急救物品、药品的数量和摆放,统一了急救盒内的物品,绘制了抢救车平面图。制作药品一览卡,醒目的标识管理,减少药品、物品的浪费,保证了质量,便于急救的应用。

(2)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由内勤护士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性能,减少了损坏,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对治疗室、换药室的布局和物品统一标识管理。

(4)标识腕带的使用: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2.3.1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3.2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差错的认识,美国学者认为,发生护理差错后,以责罚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护理安全,要分析差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安全性,并且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医疗活动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因此,采用非惩罚式上报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程度;对不良事件内容组织分析原因,防微杜渐,引起全院护士的重视。

2.3.3增设各种警示标识,细化管理工作。住院环境、仪器使用及危险品管理等是易导致病人生活、治疗及抢救安全隐患的因素。在护理单元安装了氧气筒的固定装置,确保了医疗安全;病房及治疗室制订并使用风险安全警示标识防患于未然。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三、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基层医院由于护士服务理念陈旧,设备落后,许多护理工作仍处于功能制护理模式。笔者在基层医院实施帮扶过程中,通过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引导护士长改变现存的工作方法,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处细节上,做到环节管理,使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