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优秀8篇】

每到毕业季,最令学生头痛的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那么,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电大会计学大专专科毕业论文 篇1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靠企业并购使企业发展更加迅速。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就是为了获取对他方企业的控制权,但企业并购具有相当高的风险,企业并购是否会成为成功的并购与并购中财务风险有相当大的关系。本文着眼于国内企业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及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规避策略,即企业需正确估计并购的价格、融资渠道需多样化、优化并购交易时的支付方式以及并购后有效整合企业,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价值评估;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大的有效手段,对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有很大作用。企业并购是一项投资、融资行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中,对并购活动的成功起关键作用。所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须对财务风险做好防范,这对并购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取得规模效应、取得战略机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获得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展,合理的资源配置可大规模生产单一产品,单位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取战略机会。一方面是为获得市场上的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的风险。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扩展企业生产规模,实现企业的增长。通过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分享他们的经验,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并购之后不仅可以实现在产品、管理、技术的互补性,而且可以实现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中的几种财务风险相互联系、制约,它们主要包括定价风险、融资、支付及财务整合风险。

(一)企业并购估价风险。在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风险一方面是由财务报表引起的,企业通过财务报表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等信息,而被并购方有时为了一己之利,隐瞒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这极易使并购方高估目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是价值评估,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中介机构故意选择不恰当的评估方法来取得一己之利,导致价值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价值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评估参数的选择会由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来决定,这也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有所影响。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是指企业为确保并购资本的需求而进行融资,由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与筹集资金对企业经营影响而带来的风险。企业融资的方式将影响融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并购融资方式有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债券及信贷融资等。当企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时,会计毕业论文虽会使得并构成本有所下降,但会导致现金短缺现象的出现,产生财务风险。股权融资虽然风险小,但资本成本高,股权增加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影响其资本结构。债券和信贷融资虽然资本成本比较低,然而,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时,就会致使企业面对债务压力。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并购支付风险就是说并购方为实现购买,选取何种支付方法所造成的风险。不同方式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及风险大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最简易的方式是现金支付,能控制目标企业,但会有一定的资金负担。若选取股权支付的方式,会使并购方成本增加,减少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混合支付是指企业采用现金、股票及债券支付等组合支付。混合支付会使资本结构拥有良好的状态有很大的'难度,并购后财务整合难度会更大。所以,混合支付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各种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均会有所不同,并购方对方式的选取可以减少一定的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企业需要对被并购方进行一系列全方面的整合,其中,财务整合是重中之重。当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若财务行为不妥,潜在的财务风险会发生,继而会出现并购成本增加、资金短缺等现象,这些均会阻碍企业发展;在整合期内双方也许会因财务制度及机构设置产生相反意见,致使企业产生一定的损失;企业内部也应做好监控措施,否则会有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一)合理确定并购企业价值,规避评估风险。在确定并购前,并购方特别需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做细致的分析,保证所了解的各个方面信息是准确无误的,这将会使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减少。并购企业应逐步完善价值评估体系,采取合适的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可能得到相异的估价,并购方可依据并购时的动机,选择不同的定价模型,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就可合理确定被并购方价值,使估价风险下降。企业还应用调查的方式分析被并购方资产构成及分析也许会出现的财务陷阱。另外,并购方应有效运用报表以外信息,觉察报表中可能有的漏洞,继而使并购的估价风险有所降低。

(二)拓展融资渠道,规避融资风险。资本性支出是企业并购的前提条件,但根据企业自身的现金状况不能满足并购所需资金,最理想的融资渠道是借助外部资金满足自身需求,保证企业并购过程中资金链更持久。合理的预算融资需求量及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可更好地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的发生率。另外,并购企业应积极开展不同的融资渠道来使其多样化,来确保融资结构的合理,使用灵活的方式来降低现金的支出额,例如采用股权、债券支付等多种支付的混合。还有,政府部门应积极研究多样的融资渠道,例如建立投资银行、完善资本市场和设立并购基金等,保证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三)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规避支付风险。企业并购选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其带来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各种并购支付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并购方可根据其财务状况及被并购方的意向,将现金、股票及债券支付等设计为不相同的组合,分散单一支付的风险,使并购成本降低。随着中国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并购操作流程的不断规范,并购方应根据自身的财务情况,选取支付方式时采用现金、债务及股票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加大对混合支付的研究,选用公司及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证券组合来进行并购支付。

(四)有效整合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及协同效应,构建新企业核心及价值,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后,并购方须将自身和被并购方的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可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等方面加大对财务的监控。另有,完善对财务的整合。并购结束之后,企业应在熟悉目标企业的生产方式、财务状况、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提出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其列入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之内。最后,企业还应对资产及负债等财务资源合理地优化配置和整合。

在并购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财务风险,其是各类风险的综合反映。所以,在并购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其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有助于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严艳。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措施思考。企业管理,2011.8.

[2]舒鸿。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时代金融,2012.8.

电大本科会计学_自我鉴定 篇2

电大会计学本科:(学号*****************)****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三年的电大本科学习生活转眼疾失,此时的我怀着既兴奋又不舍的心情写着这份毕业鉴定。中专学习会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财务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和工作岗位的变化,我渐渐觉得曾经学习的专业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实际工作的要求。在林林种种的成人教育中我选择了电视大学,经过2年的专科和3年的本科学习,现在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上海电大14字的教学宗旨——“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无处不在的伴随我这5年的学习生活。

我于2010年9月参加电大会计学本科学习,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面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科作业,期末考试严肃认真,独立完成答卷,论文准备充分,答辩自如,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三年来的学业。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全面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会计师,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我除了完善本身的财务管理任务还能指导下属各级的财务工作。例如在学习了《财务报表分析》之后,我了解到财务报表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对其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盈利、股利、现金流量及其风险,以帮助公司管理当局规划未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联系企业的某些决策作出预报。

三、珍惜机会,受益匪浅。

诚然,在校学习其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留下探索的苦恼与挫折。在这里,授课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生动讲课的场景,使我终身难忘;同学之间的真诚帮助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纯正的学生时代。电大生活使我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坚持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慎重思考的问题,而电大灵活的在职学习方式、学业考查方式给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让我们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

电大,我要感谢你!我们继续成长的专业知识的加油站,是你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你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电大会计学自我鉴定 篇3

第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之前在校所学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补充相关理论、专业技能知识。

参加电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电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参加学习期间的事务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上课阶段的学习。

第二、认真学习,严守纪律。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靠我们自学去完成。为了提高自已,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这次函授的教师,是一些从事教学活动几十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经验吸引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老师的辅导总能倾心、安心、静心地聆听,认真地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化时间,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认真地背诵记忆,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记,在背记基础上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经过二年的电大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的电大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

第三、珍惜机会,受益匪浅

诚然,在校学习其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留下探索的苦恼与挫折。在这里,老师的博学,讲课的场景,使我终身难忘;同学之间的真诚,那份纯洁,真挚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的学生时代。

经过二年的学习,使我在短期内更新了理论知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多门理论基础知识,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等等。

电大会计学自我鉴定:转眼间,两年的电大学习生涯就要结束,回头望,我感觉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还是有限的,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一生就在于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矗。

[电大会计学自我鉴定]

电大会计学大专专科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者如何接受和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应。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币时间价值,变动成本法

一、管理者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管理者将贴现法的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进行演算权衡,决定企业将来的发展。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对各级政府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管理者运用变动成本法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其中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变化而(使总成本)变化的成本。如果管理者真正地发挥基本职工的积极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特别重视固定成本的控制,在获取收入后,必须首先弥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再考虑固定成本的补偿,此是管理者人性化、持续性的管理理念。

二、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

(一)国家政府的法规制度的引导是影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应用的主要原因

自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上市公司等企业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实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管理会计没有审计的鉴证、证明,没有证监会等的监督,国家各个部门没有规定,是可进行也可不进行的内容,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自然降低甚至忽略。

(二)房地产交易改变管理者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影响可持续发展

近十几年房地产建设速度奇迹般的发展,价格急剧上升,占地拆迁使人们一夜巨富,净现值吸引着人们,满足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土地的未来意义及终值意义被忽略或者无可奈何。各种媒体报道购买房屋分期付款的人们对此的质疑和看法很少,似乎购买者均认可合同签署的月供金额。这是在利用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不足而愚弄人们,因此影响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正确理解、应用。

小论文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寿命通常长于这个年限。假若利润率为10%,之间没有通货膨胀及风险变化,则50年后的1元值现在0.0085元。人们可能不清楚这具体数字,但明白将来的钱越来越不如现在的钱,于是人们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收益,企业家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自己的私利和家人积蓄财富,特别是个别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及治理层利用国家资产,也就是纳税人的义务堂而皇之争取个人财富最大化,破坏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进行管理的设想

(一)政府及公务员首先接受管理会计观念的渗透

一国政府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经济职能。政府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影响重大。因此,无论政府政策方针制定者、决策者及具体的工作人员,应该系统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知识。官员及公务员不仅确实行使政府公务的职责,同时必须明白政府的支出,特别是他们的报酬多数属于固定成本,需精打细算、合理预算,节省纳税人的所尽的义务,将自己的工作量视同业务量,付出多些,索取少些,形成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府要求管理者接受并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及理念

各级政府在理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含义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提醒管理者运用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市场经济现象,提醒企业管理者注意变动成本的潜在作用,引导如富士康一样的企业管理者切实关注雇员、一线劳动者的心理感应。在失业、就业成突出问题的当今市场经济中,用机器人替代活人,似乎是一个创新、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在制造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提醒管理者们,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层,不要贪心,不要形成暗中逆流,影响社会和谐。

总之,大专以上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当接受或进修过管理会计的课程,对于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应当知道,在工作中应当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并影响周边人员。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随时、及时、适时地向相关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起到参谋的作用。高层管理者必须尊重并接受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王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9.

[3]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第2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电大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5

浅谈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孙斌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信用社内外部环境、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对策

引言: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随着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且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本文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求改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的发挥与作用。农村信用社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股东过于分散、“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理事长、主任虽然实行分设,但二者之间大多是兼任,换句话说,主任仍然拥有很多控制权;二是经营理念落后,仍然习惯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尽合理,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轻监控,忽视了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性;三是尚未形成内控文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承担风险,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识别与评估,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三个阶段。目前,农村信用社缺乏风险意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完全依靠经验,职工业务素质低下,普遍缺乏内控意识和风险识别及评估的能力,手段落后、人才匮乏,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就是风险应对,就是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具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项业务操作程序,但是一些人往往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汇总,片面地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在部分信用社的管理者当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束缚日常工作思想,因而将内部控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常常是业务先于内部控制而建立,而不是内控现行;二是检查这些内控政策与程序的贯彻和落实。但对于农村信用社一些政策,大多比照农业银行制定,与农村信用社情况不符;其次是出现不少的制度空白,业务早已经开展而相应制度却跟不上。最后是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普遍存在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现象。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其经营状况。表现为不遵守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任意调账、调表,会计资料及报表难以反映实际经营情况,甚至成为应付检查、考核、掩盖

各种违规行为的调节手段。二是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从上到下层次太多、链条冗长,容易出现人为拖延、理解偏差,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够,达不到及时、可靠的要求。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因而不能很好地辅助管理人员对信息做出准确的细节分析与综合把握,从而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控制手段相对落后,一些必要的监测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资产质量、资金交易、业务经营效果缺乏定期分析,对重大问题报告不及时。

一是业务部门的监督流于形式,以授信为例,制度明确规定授信审查人、审批人之间的权限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不得故意绕开审查、审批人。但实际操作却扭曲这一程序,许多贷款不是先向信贷部门提出申请,而是客户先找主管领导,再自上而下层层指派,最终由具体经办人员办理。这种逆向操作不仅人为掩盖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且使农村信用社的正常业务秩序和内部控制程序遭到干扰和破坏。

二是稽核监督软弱无力。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制度虽然早已确立,但是一直隶属于管理层,其人事任免、工作经费、人员配备等都要受制于日常管理,致使稽核工作软弱无力。有些信用社虽然有自己的内部稽核部门,但是缺乏必须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比如,监事长常常是从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任职;还有很多信用社稽核人数少,内部稽核力量明显不足,如从审计部门中抽调人员充实到财务部门、信贷部门等,稽核人员流动性大,适应不了日益扩大与更新的内部监管工作的需要,且稽核人员素质偏低,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相适应。

二、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明晰产权关系

目前,很多信用社股本金相对较少,产权关系复杂,所以在股权设置上,应积极改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1)拓宽入股范围。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基础,广泛吸收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与其他经济组织入股,但事先必须声明限制关联交易的有关规定。(2)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所造的问题,应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吸收内部社员股,增加自有资本金比例。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性,而且调动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农信社的内部形成“社员代表大会(股东大会)--理事会(董事会)--主任(经营层)”的法人治理机构,将信用社办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与自我约束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重整监督稽核体系

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合理配置稽核人员,完善对稽核人员的监督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政策法规、有高度责任感的监管队伍。同时,加强对稽核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轮换与回避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对违反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的要加倍予以处罚。抓好对各级信用社主要负责人的年度审计与离任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负责制度

信用社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对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相应的责任。在授权过程中, 根据被授权人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别授权, 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各级管理操作人员, 要在各自岗位上按所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 并对职责范围的工作负责。凡开办的每一笔业务都要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 对特别授权的业务要经特别批准, 以免因操作上自我约束能力差、原则性不强造成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互相监督制约不力。

(四)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信用社的具体活动必须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来完成,不允许单人不受监控与制约而独立完成某项业务。一是应该完善授信、资金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流程的内部控制。二是应严格岗位分工,坚持互相牵制原则。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使每位员工与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五)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提高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与基础。农村信用社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提高信用社员工的文化、道德、业务和理论素质等。并可针对信用社工作特点,进行普法教育,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开展警示与“现身说法”活动,增强员工的法制法规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以增强自控、互控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孙涛。农村信用社改革风险及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07(1):18-19

[2]杨亦民等。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1):60-68

[3]郑桂华。构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武汉金融,2006(6):37-38

[4]杨子强。股东选择与权利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础性问题[J]。金融研究,2005(2):145-151

[5]樊层凌、王耕。基于COSO最新成果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和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811-3812

[6]王艳丽。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加强-以新疆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92-96

[7]刘清泉。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实践的启示[J]。西南金融,2006(8):58-59

[8]马宇、许晓阳等。经营环境_治理机制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_来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7):185-196

作者信息:

孙斌(1986—),男,汉族,四川资阳人,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

电大会计学大专专科毕业论文 篇6

摘要: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者如何接受和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应。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币时间价值,变动成本法

一、管理者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管理者将贴现法的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进行演算权衡,决定企业将来的发展。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对各级政府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管理者运用变动成本法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其中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变化而(使总成本)变化的成本。如果管理者真正地发挥基本职工的积极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特别重视固定成本的控制,在获取收入后,必须首先弥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再考虑固定成本的补偿,此是管理者人性化、持续性的管理理念。

二、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

(一)国家政府的法规制度的引导是影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应用的主要原因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上市公司等企业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实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管理会计没有审计的鉴证、证明,没有证监会等的监督,国家各个部门没有规定,是可进行也可不进行的内容,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自然降低甚至忽略。

(二)房地产交易改变管理者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影响可持续发展

近十几年房地产建设速度奇迹般的发展,价格急剧上升,占地拆迁使人们一夜巨富,净现值吸引着人们,满足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土地的未来意义及终值意义被忽略或者无可奈何。各种媒体报道购买房屋分期付款的人们对此的质疑和看法很少,似乎购买者均认可合同签署的月供金额。这是在利用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不足而愚弄人们,因此影响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正确理解、应用。

小论文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寿命通常长于这个年限。假若利润率为10%,之间没有通货膨胀及风险变化,则50年后的1元值现在0.0085元。人们可能不清楚这具体数字,但明白将来的钱越来越不如现在的钱,于是人们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收益,企业家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自己的私利和家人积蓄财富,特别是个别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及治理层利用国家资产,也就是纳税人的义务堂而皇之争取个人财富最大化,破坏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进行管理的设想

(一)政府及公务员首先接受管理会计观念的渗透

一国政府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经济职能。政府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影响重大。因此,无论政府政策方针制定者、决策者及具体的工作人员,应该系统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知识。官员及公务员不仅确实行使政府公务的职责,同时必须明白政府的支出,特别是他们的报酬多数属于固定成本,需精打细算、合理预算,节省纳税人的所尽的义务,将自己的工作量视同业务量,付出多些,索取少些,形成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府要求管理者接受并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及理念

各级政府在理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含义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提醒管理者运用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市场经济现象,提醒企业管理者注意变动成本的潜在作用,引导如富士康一样的企业管理者切实关注雇员、一线劳动者的心理感应。在失业、就业成突出问题的当今市场经济中,用机器人替代活人,似乎是一个创新、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在制造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提醒管理者们,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层,不要贪心,不要形成暗中逆流,影响社会和谐。

总之,大专以上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当接受或进修过管理会计的课程,对于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应当知道,在工作中应当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并影响周边人员。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随时、及时、适时地向相关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起到参谋的作用。高层管理者必须尊重并接受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9.

[3]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第2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篇7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也可有所改变。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浅析我国增值税的运行问题和解决方法——建立双向运行机制,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企业偷逃增值税现象的思考

长虹四十亿应收账款背后凸显的问题—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浅析商誉会计的若干问题 论企业多元化战略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议CPA诚信危机 中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与启示

从中国家电业的现状谈我国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关于“知识资本化”的人力资源会计思考——解深圳华为技术公司的发展之谜 我国公司治理的缺陷——以银广厦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谈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问题与规范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规避策略

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浅谈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外部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实行家庭课税模式和合理的扣除标准 关于广东省中小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的思考 浅谈佛山零售业发展及竞争对策 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几点探讨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思考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认识与治理 EPR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上市公司重组的财务问题 论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舞弊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论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实证研究 网络会计的实践与思考 “人力资源会计”之我见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法律思考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从安然公司看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并购战略的剖析与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

试论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企业并购、整合理论在青岛啤酒的实践

EVA薪酬激励模式在我国电信行业中的应用探讨 对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思考 浅论我国MBO股权的定价问题与对策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佛山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与发展 对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探讨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利用现金流量表探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 试论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 对作业成本法的再思考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

论内部会计控制及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构建揭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秘密面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以及防范体系的建立 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的影响 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考和探索 浅谈衡量企业价值的方法和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手段及其识别与防范 企业资本经营战略浅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佛山市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税收公平理论分析我国涉外税收的不平等现象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的相关会计处理 关联方交易发展新趋势

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及其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浅议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策的探讨 肯德基的价值链管理

税务代理,路在何方——完善我国税务代理问题的思考 偷税行为的博弈模型与多重博弈模型分析 试论广东省税务代理业的发展 浅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浅议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会计委派制有关问题探讨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赊销政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会计探析

并构与重组——企业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及其管理运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思考 我国法务会计建设及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会计政策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关于兼并重组的问题分析

关于佛山陶瓷行业在反倾销问题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本——透析“万家乐”败局 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析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 经济特区企业避税的方法对策研究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

品牌国际化——中国建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案例分析——以佛山TF公司为例

新时期新方式——浅谈博客营销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改革措施 浅议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

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角度看管理培训生的投资成本

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浅谈在小规模企业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浅谈农村税费改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谈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规划 对我国审计市场现状的研究 试论价值链会计的创新及应用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探讨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基于钢铁行业的分析 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成本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未来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完善及其指标的改进 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及原因 优化控制企业的营销成本

公司控制权市场及法律机制浅析

略析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财务会计的影响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防范措施问题的探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浅谈我国电算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的升值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 对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论无形资产评估

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思考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恒美电热器具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理论与证据

农村土地征用赔偿问题的经济分析——基于顺德的实地调查 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论人力资源会计——同济环境工程公司的案例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二十一世纪会计新领域——法务会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问题探讨 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投资会计制度变迁研究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变迁

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论债务重组准则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处理战略存货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

紧扣企业核心能力,推行企业多元化战略浅析人力资源会计

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外购商誉会计论

我国税务会计有关问题研究我国税务筹划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审计风险刍议

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8

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环境变化、事件处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的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于2006年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趋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发展历程 发展动力 博弈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79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81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86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88年10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1992年11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01年)

1992年11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97年6月4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00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形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 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02-200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 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后来颁布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以来)

2005年6月2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思考

1环境变化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http:///wenzi/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推动的,而不是经实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会计准则是一种应急措施,基本准则的建立是为了与宏观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段时期内与客观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准则的波动性,加大了微观经济个体的执行难度和转换成本。2事件处理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动力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但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后来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06)”因此,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计准则之后,应该考虑制定概念框架,同时可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

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取代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在考量由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政府)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的会计职业界,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以来,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对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

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使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06

[3]蔡明利。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透视[J]。现代商业,2007(20)

[4]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5]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08(6)

[6]李平。新会计准则的评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7]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12)

[8]李强。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和意义[J]。现代商业,2008(27)

[9]孙松。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