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日语语言知识,训练日语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有关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日语毕业论文范文(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今天结合自己学习文章给广大日语系的同学来讲一讲日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处理方法!
工具/原料
步骤/方法
1. 日文封面
1)学校名称 (MS Mincho 36号字,居中)
2)论文标题(副标题) (MS Mincho24号字,加粗,居中)
3)作者信息(Applicant) (MS Mincho 15号字,填写内容加粗)
4)指导老师姓名(Supervisor)MS Mincho 15号字,填写内容加粗,)
2. 致谢页(Acknowledgements)
致谢页应包括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表示感谢,单独成页。
3. 中日文摘要和关键词页
1)要旨 (MS Mincho 15号字,填写内容加粗)
2)内容 (MS Mincho12号字)
4. 目次(Contents)
1) 题号 (MS Mincho 12号字)
2)内容 (MS Gothic 12号字,正文页码有变动时目录也要作相应调整。)
5. 正文 (6,000~10,000 字)
正文的一般由以下部分构成:
1) 引言部分(はじめ),(填写内容加粗,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依据以及拟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约5,00~1,000字)
2)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提供有关论据。
3) 结语部分,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其作用在于简明扼要地重申论文的论点
6.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为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的文献资料。中日文参考文献分别列出,日文在前,中文在后。
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页边距用缺省值(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
[有关日语毕业论文相关要求]
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经验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文章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传说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文化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前后,日本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故事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种植,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在读研究生的两年期间,在课堂上诲人不倦,在课下对学生关怀备至。虽然X老师平常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不管多忙,老师都会定期召集我们开小组讨论会,为我们答疑解惑,并时时督促我们要多看书、多思考。在刚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X老师就在学习计划的制定方面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使当时茫然的还未适应研究生生活的我顿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论文选题阶段,X老师向我推荐了翻译理论相关的书籍及期刊,希望我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而敲定论文题目。在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X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修改论文阶段,X老师更是耐心地纠正内容上的不妥之处以及书写格式上的错误。每一次在和老师对论文进行交流之后,都会让我感到受益良多。X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为我树立了榜样。
其次,还要感谢XX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我的栽培。非常感谢日语系的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为我们传业授道,让我能够再一次专业并系统地学习日语翻译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从各位老师的课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及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最后,十分感谢各位评审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审阅此论文,谢谢!
浅析日语中的文化四原色
摘 要: 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原色就是文化原色。
在日语中存在着四个核心色彩词:赤、黑、青、白,它们就是日语中的四种文化原色。
它们的历史比较久远,因而拥有的附加意义也远多于其他的颜色词。
总的说来,人们认为在古代日本语里把明亮的颜色说成红色,把暗的颜色说成黑色,把无法表达清楚暧昧的颜色说成蓝色,能够表达清楚的颜色则说成白色。
从这四种原色中所拓展出来的文化内涵赋予人们更多的智慧与灵感,并被运用于 语言、人生观及生活空间等方面。
关键词: 日语 文化四原色 文化拓展
一、文化原色的起源
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原色就是文化原色,它区别于光学中所讲的红黄绿三原色,三原色学说是物 理学概念,而此处所引的文化原色则属于语言文化学范畴。
此处的原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自古就已然存在,而是人们在某一时期决定的。
颜色本身是随处可见的现象,但是,比如说把泥土涂抹在肌肤上,或是采集草木汁液染在衣服上,等等,这种让颜色发生转移的做法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颜色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汉字中“彩”和“色”是两个字,从形成的历史来看“彩”字起源很早,而“色”则相对晚一些。
“彩”常被用作符咒之意,也即赋予色彩某种神力,而“色”一般和性相关。
现在,一般都用“色”字表示上述两种意思,但不论其表达的是“色彩”也好,“性”也好,都有充分的原始性,也即“色”有着不加管制就会产生危害这一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处于 政治、秩序的对立面,听之任之则会祸害 社会,所以人们就从文化方面规定某种特定的色彩为原色,这就是原色的起源。
起源于中国的四原色:红、黑、青、白,传到了日本,也就成了日语中的文化四原色,其形容词形式分别 写作:赤い、黒い、青い、白い,均以“イ”结尾,“イ”为日语的元音。
而日语出现的其他色彩,如“黄”、“绿”分别读作:“キ”、“ミドリ”,没有以元音结尾的形容词形式。
所以“黄”“绿”等就不是原色,为原色以外的“其他颜色”。
二、日语中的文化四原色——赤、黒、青、白
1、赤
日语里“赤”的最基本的意思有两个源头。
一个源头是和汉语的认知是基本一样的,是血的颜色。
另一个则是与“くろ”明暗相对的一对概念(佐竹昭広,1955),和“朱”(在日语里朱的意思是红色)、“明ける”(亮)、“明るい”(明亮)是同源,“夜が明けて明るくなる”(黑夜越来越亮了起来),红色就是从这个意思被转用了。
在日本,当需要表现太阳的颜色时通常用“赤”进行描述。
而在欧洲通常是用黄色或橙色来形容太阳。
很显然“赤”是与火焰光明 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用红色概念表示光明的用法在汉语中是罕见的。
在汉语里,红色是一个热烈的颜色,多与高兴喜庆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日本的文化里,红色代表喜庆的意味就远远没有中国那么浓了。
红色和喜事相关联的这层意味,在日语中体现得不明显。
另外,日语中“赤”也可以表示革命的含义,但是这和汉语一样,也是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不包含于其本意当中,而且因为日本没有真正经历过革命,所以在日语中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的数量远没有汉语那么丰富。
2、黒
在日语里,“黒”与“暮”、“暗”“玄”同源,源于日落。
与其相反的概念是日出。
所以“黒”与表示光明的“赤”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只要是光线暗,以及和夜晚的颜色相近的色彩,都可以用“黒い”来表达。
日语中的“黒”更多的是表示光线和颜色的。
虽然,在日语中,也存在“黒”与黑暗和死亡、恐惧、凶事等贬义联系在一起,但是“黒”的这层象征意义在日语的词汇里体现得不明显。
没有像汉语那么多的带“黑”的贬义词。
日语只是在“黒白”对比时,才有这个意思。
比如,“黒白(こく‐びゃく)をつける”表示分清是非,“判決は黒と出た”表示有罪。
然而“黑白”在汉语里一直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并且汉语里的“黑白”也有“污浊—清白”、“非—是”的意思。
日语有这样的表达,很可能这个意思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3、青
日语中的“青”和一种植物的名称“藍”同源。
日本人所说的“青”,并不限于英文里的“blue”,而是包含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在古语中它几乎包含了青、绿、苍白、灰、黑等一系列的色彩概念。
在“青菜(あおな)”、“青葉(あおば)”、“青虫(あおむし)”、“青信号(あおしんごう)”中指绿色,而在“青毛(あおげ)”、“青駒(あおこま)”中则指的是黑色。
因为无意识地使用,所以连自己也没有察觉到。
日本人说“青”,通常是指颜色较浓东西的全部。
像“青海苔”、“青鱼”,虽然并不“青”,但因为颜色浓厚,所以把它们称为“青XXX”。
此外“青”还可以引申为不成熟之意。
如“青二才”指不懂世故不成熟的年轻人,其他的相同用法还有“青书生”“青臭い”等。
4、白
日语中的“白”和“知る”“印”是同源。
“印”的原意是清楚地表示。
“白”色就是从这层意思中转化而来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不仅母音交替(u-o),甚至语调也发生了变化,从高调将调低调。
因为“青”可以表示不清楚的样子,所以严格来说,在语言逻辑上“白”与“青”是一对反义词。
在日语里,从白色的一尘不染这一层面出发,引申出“无”、“空白”、“不隐瞒”、“无罪”、“没有加工过”等含义。
“判決は白と出た”是无罪。
“白紙子(しろかみこ)”是僧侣穿的没有涂柿漆的纸衣裳。
“白木(しらき)”、“白鞘(しらさや)”分别是本色木料和本色的木刀鞘。
另外,在日本文化中,白色常常可以表示喜庆,这恰恰和汉语中的用法是相反的。
以上就是日语中的四种文化原色“赤青黒白”,这四个基本色彩词无疑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它们的历史比较久远,因而拥有的附加意义也远多于其他的颜色词。
总的说来,人们认为在古代日本语里把明亮的颜色说成红色,把暗的颜色说成黑色,把无法表达清楚暧昧的颜色说成蓝色,能够表达清楚的颜色则说成白色。
这些使人们可能会去想孟塞尔色系里的'明亮度、彩度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人们把红颜色当成很清楚(彩度高)的颜色,相反白颜色给人一种很明亮的感觉,因此认为红颜色和白颜色之间发生了逆转。
三、四原色的文化拓展
原色在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说中国在秦始皇时代至公元元年前后的汉武帝时代产生了这四原色。
人们在决定了四原色的同时,还用四原色来表示某些要素。
那么究竟决定了哪些要素呢?比如说用四原色决定方位,青为东,白为西,朱为南,黑为北(此处指的是形成于汉代的道教以青龙表示东,白虎表示西,朱雀表示南,玄武表示北,的方位表示法)。
把原色与方位一一对应,并制定了相应的顺序。
此外,这四原色还被用于表示季节的变迁。
在“青春”、“朱夏”、“白秋”、“玄冬”这些词汇中,青表示春,赤表示夏,白表示秋,而黑表示冬。
在经历了人生的春、夏、秋的历练后,人们的性格、人格已修炼得深不可测,就像意境深远的玄妙的黑色,故人们称其为“玄”。
由原色所产生的文化内涵赋予我们更多的智慧与灵感,并被运用于语言、人生观及生活空间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田道太郎。春夏秋冬和日本人的秩序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新村出編。広辞苑(第五版)。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5.
[3]岡崎晃一。色彩語の分類。国語教育考,1998,11.
关于日语的毕业论文
摘 要:汉语和日语中的量词是极具标志性的语言特点之一,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既有帮助也有干扰,因此,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才能更好地把握日语量词。本文着重分析语言迁移中的正负迁移,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希望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量词。
关键词:语言迁移 量词 正迁移 负迁移
一、引言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标记,量词(日语中称为助数词)成为名词数范畴的形态标记,量词也是汉语和日语有别于其他印欧语言的重要特点。由于汉语和日语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的量词体系也是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日语在发展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量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广泛运用在日语当中,并且与汉语量词一样,也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日语的量词中有很多是以单纯汉字形态出现的,然而在表示事物数量的时候,两者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却是大相径庭的。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量词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量词错误使用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汉语造成的负迁移,当然,母语正迁移帮助学习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正确了解语言迁移现象,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掌握量词。
关于汉语和日语中量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山田孝雄在《日本文法论·1908》①一文中对量词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其他的相关研究还有池上祯造的《助数词考》、续三义的《汉日语数量表达比较研究》、翟东娜的《关于日语和汉语的形状量词》《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词“つ”“個”的对比分析》、李庆祥的《日语助数词论考》《日语量词详论》、杜玲莉的《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等。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的量词学习起到一点帮助。
二、正迁移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自己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考的一种现象,例如我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常会用汉语拼音来进行标记记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通过大致的分类,具有正迁移影响的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早在以前就大量运用在日语中的纯汉字形态的量词;另一类则是从近代开始外来语大量流入后国际通用的量词。这两类词的汉日用法是一致的,学习这类词的时候母语对日语学习是起积极作用的。
(一)纯汉字形态的量词
1.秒(びょう):汉语中对应“秒”。表示时间、角度或经纬度的单位。
2.分(ふん、ぶん):汉语中对应“分”。表示时间、角度的单位。
3.時(じ):汉语中对应“时、点”。表示具体时间的单位。
4.泊(はく):在汉语中所对应的量词为“宿、夜”。(1)指在旅行途中过夜的数目;(2)出租的录像带等在出租期间的时间。
5.日(にち、か、ひ):汉语对应“号、日”。(1)用来计量天数,汉语中对应“天”;(2)用来表述日期,并且有固定的读法,比如:“1日(ついたち)”。
6.週(しゅう):汉语对应为“周”,表示7天或者周数。
7.月(がつ、げつ):表示月份时,读音为「がつ」,汉语对应“月”;表示月份个数时,读音为「げつ」,还有「か月」「箇月」的写法。汉语对应“~个月”。
8.年(ねん):(1)公历的年,汉语用法相同;(2)计量年龄或年级,汉语用法相同。
(二)国际通用量词
1.ヤード、マイル:分别对应汉语量词“码”“英里”,日语和汉语中,含义和用法都是完全相同的。
2.リットル: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
3.ガロ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加仑”,是汽油、石油的计量单位。
4.グラム、キログラム、ト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克”“千克”“吨”,是重量的计量单位。
三、负迁移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自身的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度越高(如汉语和日语)时,母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干扰也就越强。在汉日量词当中,部分汉语量词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另一部分则相反,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记住特殊量词的用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汉语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的
1.部(ぶ):汉语中可以用来计量书籍、音乐作品、汽车、电影等。日语中可以计量书籍。
2.门(門もん):在汉语中使用很广的一个量词,可以用于计量“大炮、技术、学问、功课、与家族有关的事”等。而在日语中只能作“大炮”的量词。
(二)日语的计量对象大于汉语的
1.杯(はい):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用来指容器的量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计量用杯盛装的液体饮料,像“茶、酒、水”等;但是在日语中,无论是“杯”的意义还是它的使用范围都要比汉语多和广,包括汉语的“杯、碗、瓢、盘、桶、箱”等容器量词,所以它的计量对象不仅是液体,也可以是食物(如面条),它还是用于计量乌贼的特别量词。
2.羽(わ、ば、ぱ):在汉语中主要用来计量鸽子。其他动物多用“只”来表达。但在日语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羽”这个量词几乎可以用来指一切鸟类动物及有翅膀的动物等。另外,兔子也可以使用“羽”来计量。
3.本(ほん):主要计量细长的物体。简单列举几种用法:(1)计量外形细长的物体「ビール1本」(一瓶啤酒);(2)某一时期若干部作品「新作手品2本を披露」(表演了两个新魔术);(3)指交通工具的运行数,特指电车「この駅からの始発列車は毎朝5本」(每天清晨这个车站有5班首发车);(4)计量广告数「新聞の広告欄に2本の広告が入る」(报纸广告栏里了2则广告)。
四、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1.语言本身因素
首先,汉语和日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才有可能形成迁移;其次,这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差异性,在词汇、语音、语法,语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形成迁移的重要原因。基于语言本身这一特点,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语言学习的共同规律,充分利用语言上的共性进行学习,同时区分差异,恰当地选择母语进行辅助学习。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汉语的使用,也能够减弱负迁移的影响。
2.学习者个人因素
据研究,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距离感直接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有的学习者喜欢将预先习得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而有的学习者则不会,也就是说个人的认识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量词的过程中,不能够被固定的汉语量词使用所束缚,尽量营造一种日语的会话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日语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参与到日语会话环境中去,准确记忆汉日差异,实际生活中多接触日本人,更高效地学习日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同一个汉字形态的量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差甚远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相同的“形态”,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是有重合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存续。只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两种语言都有了新的发展,语言本身的含义和用法都在与时俱进。这些差异给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带去了最为直接的干扰,所以,我们要推翻“中国人学习日语应该比欧美人学习日语更加容易”这样一种固定观点。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日语量词的时候无形中遇到了更大的阻碍和难关,也就是所谓的“相似度越高的两种语言,给学习者造成的困扰越多,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大”。因此,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量词学习中,不能因为两种语言本身相近而松懈。在记忆和学习的时候更加应该做到辨析清楚汉语量词与日语量词的异同点,防止学习后期由于知识积累而造成的混乱,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注释:
①《日本文法论·1908》是山田孝雄的代表作,其中在数词的章节
里描述了有关助数词的用法和品词地位等。后均以此作为日语助数词研究先河。
参考文献:
[1]梁娟美。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青措卓玛。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3]徐坚,杨晓钟。谈日语数量词学习中的几个难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
[4]孙群。日汉语量词的对比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3).
[5]姚岚。论母语在日语助数词的正负迁移及解决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陈俊,何朝丹,张积家,徐可。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日语量词的通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7]宗守云。认知范畴的原则共相与细节殊相——以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的异同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1,(2).(姜洁旋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浅析日语谐音文化
摘要:受日语语音系统较为简单的影响,在构词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同音词和音近词,这也就使得日语的“谐音文化”异常发达。
对日语的“谐音文化”做一定的研究和归纳,对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谐音趋吉避讳文学
1 日语谐音与谐音文化
日语的语音系统中,元音5个、辅音16个、半元音2个、促音、长音、拨音各1个,音节总数为103—120个。
这120个音节以一定规律,构成日语所有词汇的发音。
因此,在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或音近词。
由于词的音同或音近,人们在听到或看到一个词时,容易联想到与之同音的其它词。
由此产生了利用同音词或音近词的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谐音文化”。
2 日语谐音文化的表现方式
2.1 谐音与日常生活
(1)趋吉。
与汉语中“年年有余(鱼)”、“福到(倒)”一样,日语中也有很多利用谐音以示吉祥的习惯,以达到图吉利、祝福他人的目的。
比如,日本人在过节、宴请客人时要吃红豆饭,「豆」的发音是「まめ」,和表示认真、忠诚的「まじめ」发音相似,于是红豆饭表达出做事认真、待人忠诚的的含义。
男孩节到来时,要用菖蒲做成偶人,放在家中或屋檐下以辟邪,长辈还会让男孩用菖蒲洗澡。
这主要是由于「菖蒲」和崇尚武艺的「尚武」音同,这不仅体现出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的心理,也体现出作为长辈希望儿子能够像武士一样身体健壮的美好愿望。
(2)避讳。
日语的谐音可达到表示吉祥的目的,但同样也能使人联想到一些意思不好的词语,触犯忌讳,引人不快。
遇到这类词,日本人往往是尽量避开忌语,或换个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非常忌讳「梨、蘆、塩」(梨、芦草、盐)。
因为「梨」读「なし」,和「無」同音,意为没有;「蘆」读「あし」,和「悪し」同音,意为坏、卑贱;「塩」读「しお」,和「死のう」音近,意为去死。
为了避开这些不吉利的词汇,日本人就干脆把它们分别说成「ありの実、よし、浪の花」(有的果实、好、浪花)。
在用餐时忌说「一切れ、三切れ」(一片、三片)。
因为「一切れ、三切れ」分别为「ひときれ、みきれ」,与「ひとをきる」(杀人)和「身をきる」(杀身)极其相似。
日本人受到音同词的影响,也产生了讨厌某个数字词的心理。
最典型的便是4和9。
4为「し」,和「死」同音;9为「く」,和「苦」同音。
因而日本人讨厌带有4和9的物品和词语。
医院不设带4、9的病房,饭店不设带4、9的房间,甚至带4、9的电话号码只能用于公用电话。
(3)便于记忆。
刚刚提到,诸如4、9等数字是日本人非常厌恶的。
但有时商家会选择与自己业务内容谐
音的数字组合,作为招牌或电话号码,便于顾客记忆,有助于自身的商业活动。
比如:鞋店——4989——よくはく——意为鞋子好穿
耳鼻喉医院——3387——みみはな——意为耳朵鼻子
花店——8783——はなやさん——意为花店
公共浴室——2683——ふろやさん——意为浴室
2.2 谐音与文学形式
和汉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晴)”一样,日语的各种文学形式也会利用谐音,或构成一语双关,或形成笑料,更添语言的表现力。
摘 要:近几年来,各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经验,探讨了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对策
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是体现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完成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每一个本科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也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对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扩大,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工作量很大。同时,日语专业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治学不严谨,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容乐观。以我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1.1选题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是选好题目,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对近三年我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汇总调查发现,选题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以日本社会、风俗、文化方面最多,其次为文学方向,语言类仅有几例。从这一现象能看出的问题,首先是大多数学生所选题目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有关日本风俗、文化的题目与平时所学的课程内容相差甚远,学生对其内容的涉猎并不足以达到撰写论文的程度,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这势必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其次,雷同现象严重。在近几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每年都会有学生选择诸如《日本的茶文化》、《日本的饮食文化》等类似的题目,甚至在同一届学生中,相同选题的情况就会出现2、3例。虽然有时论述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
1.2文献资料匮乏,知识储备不足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并没有大量的查阅资料。因此,在动笔撰写论文时往往会因为资料不足而力不从心,论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理论数据,难以深挖主题。另外,有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专业知识不够扎实,阅读面狭窄,知识面仅限于教材所学内容,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低。在论文写作时,无法把专业知识与所阅读过的文献资料的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论文中。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将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大量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抄袭现象严重。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所选题目的相关资料准备不足,理论知识有所欠缺。
1.3写作能力偏低
以我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论文可使用汉语或者日语写作,鼓励学生尽量用日语完成。但实际上使用汉语的人数居多,只有少数使用日语写作。从写作水平上来看,用汉语书写的主要问题在于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而用日语书写的论文存在问题很多,例如文体形式应用错误,语法错误多,表达方式上出现“中国式日语”的现象严重。另外,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写出的论文结构不合理,内容不紧凑,最终使得毕业论文缺乏可读性和学术性。
1.4主观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教学安排,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工作均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这一阶段正是毕业生找工作、实习的时期,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里最后一项作业任务,学校不会为此而不让学生毕业的,在主观态度上不端正。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匆忙地选定题目,盲目写作,不悉心听取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这样完成的论文质量当然不会好。在修改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论文中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写作不认真所造成的。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尝试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2.1阅读文献,认真选题
选好论文题目是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先决条件。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不能盲目选择。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先确定一个总的选题范畴,然后有目的的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应用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等资源去查阅,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筛选出一个适合的研究内容,确定题目。这样,学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就能够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正确把握写作方向。
2.2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它为毕业论文提供充分的理论数据。大四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小的问题,尤其是本专业的拓展知识方面尤为欠缺。因此,应该在本科生的日常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内和课外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在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方面给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毕业论文。
2.3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对于具有学术性质的毕业论文写作缺乏了解,不清楚毕业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步骤,不知道如何选题,怎样查找文献资料,更谈不上提出新的见解。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本身的重视。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可以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门的学术论文指导课程,提前教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结构,如何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拟好论文提纲,进而完善毕业论文的内容。在主观上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在客观上让学生学会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真正开始论文写作时就会少走些弯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进行日语写作训练,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普通的作文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学术论文指导课程中,在传授论文写作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文章体的表达方式和论文的架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尽量避免学生面对毕业论文出现盲目感。
2.4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严把质量关
学校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予以严密关注,制定出一套详尽的实施细则。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步骤即指导教师的分配、选定题目、论文开题、完成论文、指导论文,到最后的论文定稿、答辩、成绩评定,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明确细则,从学校到院系,从指导教师到学生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则行事。这也能够培养教师和学生对待学术及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3.结语
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的有力体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对其中突出的几点加以列举和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力量,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论文,有效地组织好毕业论文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秀娥。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5).
[2] 封小芹。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与“中日文化比较”课程的设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 赵春光。浅析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5).
[4] 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