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最新8篇

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教研论文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3000字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我们应将多媒体视为一种教学工具,与传统媒体融合运用,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达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 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就教学内容而言,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较少,教学内容与中学物理课程相似程度大,学生浏览过教材后学习兴趣降低。就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而言,经典物理部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近现代物理的内容非常少,尤其是二战以后获得惊人发展的现代物理成果更不为学生所了解,教学内容与近现代物理,特别是现代物理思想的严重脱节,表明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教学手段而言,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得到应用,但其利用程度还远不够充分,利用方式、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教学手段仍有进一步提升和探索的空间。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探索。

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1.1 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进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编辑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课堂利用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比板书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1.2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将重要的知识点讲得深入透彻,从不同角度讲解同一物理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3 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透彻理解

物理中有些概念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用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仅靠语言和固定板书的静态讲解,会造成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制作成动态过程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物理模型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通过动画、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并非完全适应,究其原因,除教师经验的欠缺外,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

2.1 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板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长时间保留,也可以随时擦掉,灵活方便。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课件,其灵活性和同步性显然要比传统方式差。而且,多媒体教学只能逐页显示,当新的一页出现时,旧的一页的所有信息都将消失,这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及做笔记。

2.2 忽略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训练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只要会上台操作,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训练,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板书式教学过程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2.3 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以及师生交流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兴趣,并有助长部分老师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节课只是演示、演播,教师反而成为“工具”。

3 探索与实践

针对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提高兴趣方面,笔者认为,按照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逻辑过程,将物理教学看成是项目,从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物理教学在内的任何教学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统一体。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工具在内的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认真备课

这里所指的备课,是指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因此教师要做好电子备课和书面备课两手准备。在课件制作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明确,课件应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件既要体现任课教师的个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其次,课件要规范、正确,强调科学性。课件应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才能使课堂更为生动具体。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员之家

3.3 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写板书来传递信息,教师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教学则不同,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很容易陷入“对着PPT 读内容的尴尬场景”。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等,多与学生交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不要成为“配角”。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积极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学生容易麻木和疲劳。因此,多媒体手段一定不能滥用,它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补充,千万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实际的传统教学。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事实上,传统的书写教学,以一笔一划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更符合学习知识的逻辑过程,有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应将它与多媒体教学对立起来。必须指出,传统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板书还有一个优点,即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在黑板前走来走去,时而写写画画,时而强调某个重点,以及经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体动作,对教学效果也能产生很大影响。

4 结论

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各有优点与不足。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灵活性有限,虽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接受能力,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需根据课堂情况来控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使用,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起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宛如,周晓红。运用多媒体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1):76~77.

[2]杨昌权,孟桂菊,彭丽萍。大学物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J].软件导刊,26,(24):33~34.

[3]钟东。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6,(5):185~186.

[4]杨秀玲。论启发式教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9,(5):133~134.

[5]梁丽新,李晓东,巴玉卓。物理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4):43~47.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摘要: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必须克服语言障碍。

针对此类人才的出国前英语培训,采取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由公共英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医学英语教学,理论授课与专业演讲、门诊、查房的场景演练相结合策略,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做好充分准备,也为专业教师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英语培训;教学策略

当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西医临床医学方面,欧美国家的优势特别明显。

派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医学知识,不失为缩小中西方差距、促进交流的良好途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被派出人员必须掌握医学英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专门用途英语是传统英语专业语言文学学科的拓宽课程,是了解专业学科、技能知识的媒介与桥梁[1],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教师教学研究反思论文 篇3

教师教学研究反思论文

当我们面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和行为、过程和结果如何?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追求如何?”等问题时,是否把这些问题明朗化、条理化,形成了一种客观的认识。

一、教学研究是教师的内需和自求

时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事实:教学研究已经沾染上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教学研究已经打上了深深的金钱烙印,尽管它在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的研究一旦受到名利的驱使、唯利益是瞻,便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沦落为金钱和名利的附庸。

教师的教学研究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教学本身服务的,它的使命就是认识教学、改进教学、完善教学。像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镇西的语文生活化教学、窦桂梅对“主题教学”的思考等等无一不是从教学出发又回到教学的。这样来看,教学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真真切切的感受,就是踏踏实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45分钟”教学历程,就是对发生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判断和决策,就是穷根究底、直面自我的深刻剖析,就是未雨绸缪、指向下一代的的操劳和筹划。因此,教学研究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自由的、主动的、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个性的发现之旅,是教师的一种不得不做的欲望和不得不说的冲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内在需要。

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内生的,并不是外铄的。教师经常处于充满危机、困惑与尴尬的“压力情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职域的“无边界性”和责任的“无限性”。正是在日积月累的苦闷和苦恼中,教师产生了一种“我是谁”的自身审视、一种“我从哪里来”的自我诘问、一种“我要干什么”的自我求证、一种“我要到哪里去”的自我探询。所以,“教师的提问不单纯是一种求知、一种理智行为,而更多地反映出某种实际的生命遭遇、艰难的处境和困惑,以及关于教育教学生活的矛盾、苦恼。教师的探究更多地意味着遭遇挫折的惊异与震撼之后对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寻求,对自身专业命运的叩问,对已有教学经验、个人教育信念的澄清、质疑。对教育应然的追寻:意味着教师将‘不确定性’、‘无边界性’、‘复杂性’等作为创造的契机加以把握、给以积极的应答”。

真实的教师是生活在教学的真实当中的,教学的真实是蕴涵在真实的研究当中的。因为“真实”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一笔一画的精心预设,意味着教师以一种怎样的开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意味着在集中与分散、合作与个体、讨论与讲授当中或者择善而从或者保持恰到好处的张力,意味着把开了小差的学生拉回课堂,意味着让失控的课堂恢复秩序,意味着回答学生你压根就没想到的几乎不按“套路”而来的千奇百怪的提问,意味着从学生的眼睛当中读出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强化,意味着面对学生的挑衅还要强压怒火、强装笑脸显示自己是民主的典范,意味着面对沉闷乏味的课堂还要抑制自己的不满而显示自我陶醉,意味着面对自己的低级失误或无地自容或做无力的辩白……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现场、事件、琐碎中操心着、思考着、应答着。面对“真实”,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从容而有意义,唯有研究。因此,教师的教学研究是“自求”的,是一种自我诉求、一种自我探求、一种自我要求、一种自我追求。正是这种“自求”,使教师增长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性,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

二、教师教学研究应重问题与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是大量的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这些小现象一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如对学生进步情况的关注,对混乱、冲突的课堂秩序的关注,对学生的紧张情绪的关注,打算尝试新方法等等。尽管这些现象很“小”并极容易被忽略,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教师自身或身边,且在时时牵动着教师的神经,常常触动着教师的心情。发现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提升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归纳问题的过程;解决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教学小现象的研究,能够让教师感受到踏踏实实的收获与成长,体会到教学研究的真实与真诚,引发起教师思想的波动与震撼,锻炼教师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还有一些真实的、实用的、必在的、斥伪的问题。这些问题杜绝虚假和表演成分(如表演课、观摩课、交流课等),讲求实际和管用。通过对真问题的关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求真、至善、达美。

事实上,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它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探究,其目的不是为教学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活动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人研究的'正常状态,熟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演变成“研究式的教学活动”,课堂就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守望的阵地而是共同耕耘的田野,教室就不再是教师噩梦开始的地方而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一旦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教学上的种种“困惑”;一旦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悟出管理的诀窍,就有可能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比如,魏书生可以靠“六步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探究之旅,李吉林可以靠“情境”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体验之旅,李镇西可以靠“民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之旅。因此,从长远来看,教学研究不 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因教师能力的提高、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掌握,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研究是过程与实践

教学的实践本性同样告诉我,研究不止步于一个概念的认识,而是一个实现的过程。一位教师,当他对教学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的意义、对怎样使这样的意义在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和探索的行动的时候,他对教学研究就算开始了。这样做,研究完全融入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一体的。同时,他们的教学活动也因为有了明确的、自觉的实现教学意义的意识而体现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尽管教师可能会为自己的研究结果而感到兴奋,但教师更注重那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研究过程。

教学研究到底是追求理论还是为了实践,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存在分歧的问题。主张追求理论的人认为,既然是研究就要遵守研究的“规则”,就要遵照“学术”的标准。持有这种主张的人大多是专业的教学理论工作者,他们强调教学研究重在描述、解释教学现象,建构教学理论,落脚点在“研究”上。而主张为了实践的人则认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有自己的研究“规则”和“学术”标准(质化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究等)。持有这种主张的人大多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他们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行动”,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因此,两个阵营的旨趣是有差异的,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学论研究与教学研究密切相关,但不等于教学研究。教学论研究重在‘应然’,教学研究突出‘实然’。教学研究展示对真的尊重、对现实的阐释、对问题的解决,以自在为主要行动原则;教学论研究虽也有对真的展示,但更多的是体现对善的向往,对美的信仰,对未来的阐释和追求,以自为为主要行动原则。”比如,教师可能会问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怎样才能使我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每晚都做家庭作业呢?而研究者可能会问这样的可研究性问题:两种不同的奖励制度(自由的在校时间与父母的表扬)对于无动机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都清楚地以问题形式陈述,但显然两者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当然,教师的教学研究并不是排斥理论的,相反,还需要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因为理论在问题的解决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及时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信息,从而为教师的问题求证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为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阐释和另外的工作方式,从而给问题求证提供不同的视角;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研究本真和使命乃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我们要“避免教学观念世界的奴役和主宰,时刻注意在教学观念世界与教学生活世界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不脱离对方为最基本的尺度”。

四、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教师主体的回归,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切都强烈呼唤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而拥有最佳的研究位置、丰富的研究机会、更多的研究权利则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成为可能。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意味着教师自己来研究问题、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问题的自己。教师自己来研究问题决定了教师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可以进行自己的见解、分析和表达;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可以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和坚定教师研究的信念,解决教师面临的困惑、迷茫和苦恼;教师研究问题的自己,就是在研究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自己,回到自己的真实状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不断地提升自己。

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一感悟”式的研究,而不是“旁观一发现”式的探究,是属于原生态的研究。它要求教师把自己“摆进去”,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聚焦自己特定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学生活中实际的境遇、困惑与迷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教学问题,是对自己生存、发展意义的不断探寻与叩问”。

“理论也许能转化为技术,但它永远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教育情境问题的处置所需要的直觉、艺术。对心灵问题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往往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共通的,而是独特的。面对极富有挑战性的困难处境,教师恐怕也无法抽身出来,保持距离,作‘客观性’的思量,其所迫切需要的是洞察问题的症结,捕捉最佳时机,作开放式的聆听、意译,获得移情理解,采取智慧行动,富有创造性地建构出新的教育价值、教学方案与艺术。”当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任何一位教师也不可能停下课来先去分析这位学生为什么走神,然后研究如何把他拉回课堂,而是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停顿来进行不动声色的提醒,从而使学生回到课堂。所以,教学研究是一种智慧的生成,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刑法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4

[提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应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与创新。

本文从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到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再到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深入研究《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刑法学》;案例教学;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现状与整个教育发展规划大不匹配。

我国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是客观存在。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摘要: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中,口腔科学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特殊性的必修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等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常见的问题入手,以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教学体会

口腔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为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与否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状为突破口,根据口腔所表现出的症状可检测、反映人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

可在实际中,由于没有将口腔科学作为临床医生执业考试的内容,造成学校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

学校压缩了口腔教学的课时安排。

学生则表现为不重视、不喜欢这门课程。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优质的教学质量、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目的。

1教学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并不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课堂纪律严重涣散。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

特别对于大班授课,这种情况尤其显著。

其次,学习困难大。

客观来说,由于教学课时比较少,而课程的知识量又很大,这导致学生很难在上课时很难有良好的收获。

要在20个课时内完成口腔专业两年内的教学内容,学生确实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识点。

1.2教学模式僵化问题

优质的教学模式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单调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严重阻碍口腔教学的一大因素。

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陈旧,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

这类教学方法早已不早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馈”信息,教师虽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学生在跟不上教师“节奏”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继续听课。

也即是说,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无目的”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的“无目的”是指按照书本顺序教学,没有根据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展开、研究进而解决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探索

2.1加强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革。

口腔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及国家给予口腔医学的重视也越来越多。

针对学生对于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及学校应加大对于口腔课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只有学生根本上的重视口腔医学,才能顺利的展开以后的教学工作。

2.2借鉴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即是“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以问题为探讨、研究的主体,教师辅以教学方法,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客观问题,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也就点燃了。

如在牙体牙髓常见病这一节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时真要命。

试问不同的。主诉与牙体牙髓病的发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何意义针对病例。

以具体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最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调整。

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以完成教学大纲为基础,所以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PBL教学方法,这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2.3应用互动教学法

笔者认为,师生互动远比教师“独角戏”教学更具有效果。

首先,“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学生喜欢老师,也就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其次,能够相互讨论学习。

讨论是学习进步的一大积极因素,集体思考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远比“闭门造车”更高效、科学。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可采用“问答式”与“讨论式”两种互动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回答”的互动,这样能全面、方便的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如临床典型病例等,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回答问题,教师就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工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业务学习制度。

具体表现为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哪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学完成,哪些知识点应详细讲解。

针对性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以科研促进教学。

具体表现为不断学习、跟进前沿的学科动态,以最新的学术知识更新教学中的某些内容;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探讨活动,积累、拓宽知识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总之,口腔教学因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会遇到许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创新、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及拓宽知识储量,才能优质的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文书,吴学礼,伦志军。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27(1):68-69

[2]张莉,温秀杰,岳玲,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实习教学[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5(3):265,270

[3]邓卫红,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6(7):640-642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6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00字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过去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教师更多地开始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笔者将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有完全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过去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探究性教学的含义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加速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2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特点

2.1符合化学学科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包含着大量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只能观看,教师会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急需转变,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更适合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2对学生有优势

以往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探究性教学与之完全不一样,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之前的死记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收集反应生成气体,再将快熄灭的。小木棒放到气体中,观察到木棒复燃现象。学生在实验后必然会受到启发,自己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对实验产生的气体进行判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慢慢增强。判定结果正确的话,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会得到更多乐趣。探究性教学会渐渐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

2.3对教师是挑战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主导所有教学安排,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协作。教学地位的变化需要时间来适应,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十足的挑战。化学教师要及时理解探究性教学的含义,针对具体课程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有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适应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要求

3.1制定合适教学计划

由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和学校硬件情况等的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学内容,并非所有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探究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钠的化学特性》教学中,钠由于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会有剧烈反应,教学中并不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学。

3.2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大多以实验课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教学。教师的管理和引导都要适度。化学探究性教学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做实验是在一个相对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需要掌控课堂秩序,不能太严肃,亦不能太活泼。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虽然化学教师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学中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仍然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才可以服务于学生。

3.3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时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适应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互相磨合的过程中,交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学习方法来适应探究性教学。

4总结

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实施后,探究性教学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虽然对化学教师是较大的挑战,但只要探究性教学合理实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依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非常值得推广。

《刑法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7

摘要: 《刑法学》的教学实践是一种课程实践,《刑法学》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精心教学、案例教学、课堂演讲、模拟审判及法庭辩论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刑法学》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 教学形式

《刑法学》作为法学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实践是一种课程实践,即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践,一般安排在课程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计课程实践学分,主要由任课教师在课堂或校内实验室组织进行,也可适当组织在校外进行。

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点或技能点的逐个认知与训练。

在进行课程实验的时候,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要将教材中生硬的法律规范、法律知识,通过实践让其“活”起来,着力保证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学的是现实的、生动的法律知识。

笔者认为《刑法学》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开展精心教学、案例教学、课堂演讲、模拟审判及法庭辩论等教学形式。

为使这些教学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确保了教学目的的圆满实现,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一、精心讲解

1.以刑法典为基准来取舍授课内容,教学重点放在对刑法典的理解和适用上,但为避免学生产生“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对刑法典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立法原意、立法技术等要作必要交待,要突出刑法典总则和分则相互关系的讲解,力求让学生熟悉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的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

2.对刑法典的总则部分的讲解,应侧重于刑法的理论内容,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评述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刑法,把握刑法的精神实质。

3.对刑法分论的讲解,应当紧扣刑法典分则对具体罪名和法定刑的规定来讲解,具体阐明每一种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掌握罪与非罪的标准、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除了按教材上犯罪分类来讲述个罪外,如课时充裕,还可以按其他的犯罪分类,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讲解个罪,如可将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中的八个金融诈骗罪合在一起来讲解。

另外,对刑法分则的讲解,一定要将最新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某一特定犯罪的争议融入授课内容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而且可以使他们了解刑法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问题和刑法的复杂性。

二、案例教学

1.案例讲授法。

它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课程的基本理论,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案例起到例证的作用。

2.案例模拟法。

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就属于此种类型。

3.案例讨论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讨论从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先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4.案例练习法。

在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更多地使用辅助性方法,即提问式教学方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

三、课堂演讲

现在有不少学生由于缺乏锻炼,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的关注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勇气,我系在《刑法学》课堂实践教学中,采用了课堂演讲的教学方式。

课堂演讲是由学生讲授的一种教学方式,安排在《刑法学》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实施。

主要的实施步骤为:

1.由教研室根据教材内容选定相关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素材,并提出讲授要求,讲授的内容及要求应提前一周向学生公布。

由于要求学生讲授,所以选择的内容不能太难,一般选择那些通俗易懂、条理性强的内容,如刑罚的种类、体系和各种具体刑罚方法的执行。

对于学生的选取,可采用自愿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接受任务的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书面讲稿。

2.学生每人的讲授时间可定为10―15分钟。

讲授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讲授效果、讲授内容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讲得不对、讲得不深入、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补充,以充分适应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要收集学生的讲稿,与讲述效果一起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手段。

四、模拟审判

因为法学教育要注重应用性教育,要大力培养法科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而模拟审判教学法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使其熟悉和掌握司法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参与模拟审判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在模拟审判教学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将学生推向某个特定的法庭角色,使他们尽其所能地参与。

在庄严的法庭上,面对着参与旁听的同学和老师,学生必定会认真对待,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没有担当诉讼角色的同学,也会对模拟审判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件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通过旁听,也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在模拟审判教学中,教师进行组织、指导、答疑和总结评论,发挥其主导作用。

笔者在《刑法学》分论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过模拟审判,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结合教学进度,选定合适案例并提出法庭审理预案,提前两周公布。

案例是组织模拟法庭的基石,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拟法庭运作的成败。

选择案例应注意是否有代表性、是否难易适当、是否为公开审理的案件等。

2.案例确定之后,应根据案情确定人选,指定学生分别担任法庭组成人员,如公诉人、被告人、证人、辩护人等。

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分组,将那些不能上场的学生分配到某一个角色的准备过程中去。

虽然最终上场的只能是个别学生,但一定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

3.组织庭审的全部案件材料并进行排练。

根据具体案情,按照已确定的角色分工,由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模拟法庭必需的一切材料,如庭审调查提纲、起诉书、辩护词、代理词、相关证据材料等。

在人选、材料都准备好以后,要进行适当的排练,如有不足,要及时加以补充、修正,确保准备充分。

4.组织其他学生参加旁听,并要求旁听者做书面记录,交任课教师评阅。

5.模拟审判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五、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法,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法律思维训练、临场发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刑法学》的前沿理论,鼓励学生主动查询更多资料,尽可能多方面地比较分析,准确理解该法律的原则和法律精神,准确地组织论辩的思路和论点、论据,临场能进行准确地陈述和辩驳。

在学生大量查询资料后,提供一定课时,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课堂专业论辩,教师在专业论辩教学中也要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也不轻易地下结论,而是有效地控制主题和节奏,巧妙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论辩。

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刑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刑法学》教学中,应当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这两个环节等量齐观,不能偏废。

目前我们需要加强的是实践环节,凡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的方法,我们都应尝试。

除上述方法外,如能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有机会到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直接参与案件的办理,让他们真切感受刑事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则是最好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8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组员的观点进行吸收和思考,这是构建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因此,讨论式教学能够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认真求证,认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吸取上一个问题的经验,反复提取共同之处。为了让组员同意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总结论点,提取关键理论,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组员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步骤,找出问题的关键,参考他人的做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知性和判断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上能够学会求助伙伴,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相互评价,不断进步。只有学会了如何评价,发现问题,研究结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统一化,这对学生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探索结果时要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跟组员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需要组员之间通过交流实现的。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是讨论式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表达你所想,别人听你所说,这是讨论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我相信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抓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困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跟组员就问题不断讨论,不断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讨论式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