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们需要充分给予幼儿展示个性的自由,多尝试使用“你能做到……你会……”或者“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等鼓励性语言,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一味的限制转变为积极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儿对规则的主动建构,帮助幼儿体验到规则或纪律为自己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得常规纪律能自发的从幼儿心中滋生,并被长效的遵守执行。
参考文献:
[1]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6]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xx.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页。
[1] 王牧华,靳玉乐。 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
[2] 顾晓莲。 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02)
[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4] 姜美芬。 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6(15)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宋婷婷。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1] 王明利。 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12] 吴海云。 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5(05)
[13] 周鹏生。 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09)
[14] 袁爱玲。 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02)
[15] 李胜男,岑国桢。 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6)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xx,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xx,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xx,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xx,11:38.
[8]吕虹。 “可爱的虫子”儿歌创作教学设计[J]. 语文教学通讯,20xx,Z3:55+77.
[9]陈爱芬。 上海市幼儿园儿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 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摘要]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面对突发教育情境时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及时、恰当的行动的能力,它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本文根据活动观察与相关分析,归纳出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几种表现:对幼儿敏感,有克制的干预,理解幼儿,因势利导,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巧妙创新以及临场应变等。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建议教师重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有准备的教师;关注活动中幼儿的反应,做善于观察的教师;重返关键事件,做善于反思的教师。
[关键词]教育机智;幼儿园教师;教育情境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内涵
何谓教育机智?教育大辞典将其解释为:教师在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锐、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教师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机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马克思·范梅南则将教育机智看作是一种深切的关注,“它使我们能够在与孩子和年轻人生活时充满智慧地行动”。刘徽认为,“教育机智是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对适当的人做出适当的行为,突出此时此地之感,关注课堂中的情境和时机”。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面对突发教育情境时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及时、恰当的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等复杂的特征。尽管这是教师瞬间的判断和迅速作出的决定,但这种教育机智往往能够成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捕捉问题、作出反应、取得令人惊喜效果的线索,尽管它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但却能够显示出教师的某些教育风格或人格特质。因此,教育机智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
基于以上对教育机智的认识,并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本研究尝试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机智进行深入探讨。众所周知,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幼儿园教育的保教并重让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复杂性和情境性,在实际工作中会有许多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常常出现种种复杂的教育情境,这些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及时捕捉,及时应对。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教育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
1、对幼儿敏感
午睡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始陆续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从午睡室走出来。老师发现只有欢欢一个人还坐在床上没有挪动,老师看了他一眼,触碰到了他那有些内疚的眼神,老师顿时明白了什么。等其他小朋友都走出去后,老师走到他身边,贴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然后帮他换上干爽的床单和衣服。欢欢开心地走出了午睡室,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案例中的教师能够留心并读懂幼儿的眼神,反映出的正是教师对幼儿的一种敏感,这种敏感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具体教育情境所包含的意义,并做出恰当的教育行为。这种敏感源自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熟练掌握和对幼儿的细心观察。正是通过观察,教师捕捉到了幼儿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信息。基于这样的敏感,幼儿园教师能够对幼儿作出准确判断(即幼儿经历了什么)和适宜的教育决策(即我需要为他做什么)。
2、有克制的干预
平平还在费劲地往上抬腿,老师知道他想翻过那道矮矮的护栏。他已经尝试了好多次了,有一次都差点儿成功了,但也许他觉得有点危险,所以又退了下来。老师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他。平平再次来到护栏旁,抓住扶手努力地抬起了自己的腿,然后屁股一扭便翻了过去。他回头看了一眼老师,老师笑着走过去拍拍他的小脑袋。
何时该克制?何时该等待?何时该干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对教育机智的领会。在某些情况下,如幼儿在活动中变得躁动不安或做出了某些可能有危险的动作,这时教师就需要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反应,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以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则可能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观察发现,教师作出当机立断和及时回应往往是比较容易的,但如何给予“有克制的干预”通常是她们觉得比较困难的。很多教师往往急于完成自己的活动目标,因而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加快幼儿学习的进程。例如,当幼儿很费力地在做某件事或很努力地在表达一个意思时,教师似乎很难做到静静等待,通常她们会说,“来,让老师帮你把衣服穿上!”“老师帮你把它画的更漂亮些!”事实上,幼儿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从中完成积极的自我建构。上述案例中教师选择的是等待,目的是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并最终体验到成功感。教师的“观察”“笑着走过去”“拍拍他的小脑袋”就是一种“有克制的干预”。如果教师急于代替幼儿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幼儿也许感受到的只是被教师控制的挫败感、羞愧感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因此,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机智应表现为一种有克制的干预,既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支架性引导,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建构和自我成长。
3、理解幼儿
老师发现丽娜从早上被妈妈送到幼儿园开始,就一个人无精打采地玩着。老师知道丽娜的爷爷前两天病得很厉害住院了,她和爷爷的感情很好。
老师:丽娜,你今天看起来很伤心,可以和老师说一说吗?
丽娜:嗯,我想去看我爷爷。
老师:你在想爷爷。
丽娜:嗯,可是大人不让小孩进医院。
老师:你真的很想去看爷爷?你知道爷爷生病了却不能去看他,你很难过?
丽娜:昨天晚上我奶奶哭了。
老师:这也让你很难过、担心,是吗?
丽娜:(叹了一口气,但也放松了很多)是的。
老师:我们很爱的人生病时,我们都会很担心,我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担心减轻点?虽然你不能去医院看爷爷,但你看,我们是否可以给爷爷做个特别的卡片,上面写下你想跟爷爷说的话,然后让大人帮你带给爷爷,好吗? 丽娜:好啊,老师您能帮我写些话吗?
(该案例选编自卡罗尔格斯特维奇的《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
当幼儿知道有人理解或接受自己的感受时会产生欣慰感,随之可能会有效释放出焦虑、害怕、担心等消极情绪。案例中的教师通过事先了解和观察幼儿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主动询问并对幼儿的悲伤情绪给予了理解和同情,提议通过制作卡片写上祝福的话帮助幼儿疏导不良情绪。这种引导幼儿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做法,对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个性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既是一种对幼儿的尊重(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是一种对幼儿的理解。
4、因势利导
星期一,班上的孩子活动时往往会比其他日子显得活跃,但现在看来很多孩子已经玩得很累了,因为我发现很多孩子不停地从一个区角跑到另一个区角“瞎逛”。虽然按照日程表,自由活动时间还没到,但我决定提前让孩子们收拾好玩具,进入到下一个活动环节。第二天,区角活动时间,孩子们大多在全神贯注地开展复杂的建构游戏,我见机决定适当延长这一活动的时间,以便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和探索。
因势利导是一种审时度势,需要教师具有敏锐而专业的判断力。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判断出他们的学习状态,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了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因势利导与灵活性密切相关。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活动设计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但如果教师古板地按照时钟来规定一日生活和活动的开始结束时间,那么规定就会变成束缚幼儿发展的枷锁。案例中的教师能根据活动过程中幼儿的需要对时间安排作出灵活变通,既减少幼儿的无效探究,也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裕的时间。这种尊重幼儿发展的特点并给予积极引导与支持的做法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
5、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依次盥洗完毕,开始端起饭碗香香地吃起饭来。突然,贝贝呛了一口,一下子把饭和汤都喷了出来,喷得桌子上、身上到处都是。坐在贝贝旁边吃饭的小朋友立马大声喊了起来:“老师,他吐饭了,哎呀,好脏。”主班老师赶紧走了过去,轻轻地拍打贝贝的后背,轻声地对周围的小朋友说:“贝贝可能不舒服才这样的,没有什么脏的。”说完,老师迅速擦干净桌面,牵着贝贝的手去盥洗室清洗。回来后,其他小朋友都关心地问候贝贝:“好点了吗?慢慢吃,你会好起来的……”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行为,也是一种教育机智。案例中的教师在贝贝出现突发情况后,给予了细心地照料,相信教师的这一行为会对其他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其他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也开始关心起贝贝来。的确,教师个人的言谈举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6、巧妙创新
蒙蒙最近情绪很不稳定,老师了解到蒙蒙新添了一个妹妹,妈妈的关注可能较多转移到了妹妹身上,这也许让蒙蒙有些嫉妒。第二天,老师在娃娃家新增了娃娃、奶瓶、尿片等玩具。蒙蒙抱起了娃娃说:“宝宝哭了,来,让妈妈抱抱你。”在接下来的集体教育活动中,老师与幼儿讨论起妈妈与新生儿这个话题来。
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该名幼儿有特殊的情感支持需要,由此特意为幼儿提供了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可以说,这种巧妙的创新为幼儿度过情感危机提供了支持。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创新举措不胜枚举,例如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很容易出现队伍混乱失控的情况,教师想出了一种简单的手指游戏来引导幼儿排队,让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行进。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机智并不等于教育技巧,技巧是偏“理性取向”的,关心的是怎样做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而教育机智则是偏“关心取向”的,关注的是幼儿需要什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并在这种关怀中产生富有教育意义、能够吸引幼儿的教育行为。
7、临场应变
上午,幼儿园临时安排一些幼儿去体检,主班老师带走了部分幼儿,剩下的让他们在区角里活动。这时,几个孩子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你追我赶,四处乱跑。这时候,苏老师走进来了,她坐到图书角的几个孩子身边,说道:“有个有趣的故事一直藏在苏老师的脑袋里,哪本书里都找不到。我现在讲给想听的小朋友。”苏老师于是开始惟妙惟肖地讲起了故事。这时,那几个四处乱跑的孩子也悄悄地围了过来……
在活动过程中,即使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临场应变了,这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个重要表现。案例中的教师在面对可能失去控制的场面时,通过机智的应变策略吸引幼儿并让他们安静了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像是一系列的“即席创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等基本教育角色,还要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进行临场应变,这无疑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质。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往往也不是孤立表现出来的,事实上,它们通常是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三、如何提升教师教育机智的水平
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突发情况,如果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就有可能将这些突发情况转化为宝贵的教育时机,为幼儿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提供支持。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智慧,则这些突发情况就有可能影响幼儿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机智地利用这些时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是一种重要的专业能力。结合对教师教育实践的观察以及有关教育机智的相关理论,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1、重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有准备的教师
教育机智强调“即席创作”,它是一种“临场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做好事先准备工作。事先准备与教育机智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两者可能会有冲突,但更应该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事先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机智产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次毫无计划的活动会怎样展开,但可以预料到的是,教师多半会紧张忙于应付各种情况,对幼儿的真实反应会无暇顾及。因此,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根据活动计划做好充分的环境、材料以及知识准备等,尤其是当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内容时,活动设计更需要精心的准备。 实践证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教师的视野就越宽阔,与幼儿的互动就越容易深入,也越能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产生教育智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活动准备不是要求教师去做一个严谨的规划,而是更提倡教师做一种愿景式的活动计划,这种计划既能够预设到活动的目标与方向,同时又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应变。
2、关注活动中幼儿的反应。做善于观察的教师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一位特级教师谈起了她对活动的看法:判断一个活动精彩不精彩,不用看教师,只要看着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了。这段通俗的话说明教师的教育机智、专业能力都会通过幼儿的反应表现出来。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及时关注与敏锐观察是产生教育机智的关键。一方面,幼儿的反应可为教师教育机智的“即时创造”提供真实的情境,尤其是幼儿的“意外反应”往往会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例如,在一次班级自由互访活动中,教师发现班里互访的幼儿人数超出了预期,出现了拥挤、吵闹的现象,她立即对幼儿进行了分组,与另一名配班教师一起,把幼儿分流到不同的区域,并以环形走动的方式带幼儿参观班级。另一方面,教育机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关心取向的师幼关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体现出一种对幼儿成长的责任感,这种关注和责任感就是教育机智的表现。
3、重返关键事件,做善于反思的教师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活动情境中产生的即时反应,在真实的教育现场,教师通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分析决策的依据。但“机智地行动要求教师找到情境中的线索”“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情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行动”。所以,我们提倡教师要重返关键事件并对此进行反思,例如关键事件为什么会出现?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我采取了什么行动?行动的结果怎样?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与我的教学风格有关吗?通过对关键事件的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教学特点,并可能由此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总之,强调教师具有教育机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以一种关心取向面对幼儿,关注并反思一日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只有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育情境都具有它独特的意义时。教师才会自觉地运用教育机智,做出明智的教育决定,采取正确的教育行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2]查啸虎,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220。
[3][5]马克思·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刘徽,教育机智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一、兴趣是积极的根源
所谓“积极的情感”,就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树立乐观的情绪来面对生活,对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持积极的态度,对所接触的人持友好情绪,对接触到的知识持渴望的想法,这对幼儿未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幼儿正处于好奇的阶段,对很多事情迷惑不解,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培养幼儿的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健康的事物产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才能有学习下去的热情,拥有学习的热情,才有探索下去的耐心,只有有了探索的耐心,才有克服挫折的勇气,只有勇气,才能最终领悟到生活中的喜悦。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幼儿时期的幼儿正处于好奇与模仿的阶段,他们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对所接触的事物喜欢进行盲目的模仿。教师在与幼儿接触时,一定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动去引导幼儿。“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亲近地接触,在此基础上幼儿也会爱上教师、亲近教师,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幼儿的情感,用自己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指引幼儿的向上。
三、结语
想要在幼儿教学阶段提高幼儿的情感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倾心投入,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促进学生能在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成为一个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