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优秀6篇)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的课程,其学习效果与学生的临床工作息息相关。下面是整理的护理论文(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康复护理学论文 篇1

人们对医院有本能的反感,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此时,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病情发展的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沟通方式,使用不同的语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儿童心理护理与成人的护理有明显差异,儿童受语言理解力、词汇量、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因此,儿童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43例患儿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加强语言技巧应用,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伤口治疗的患儿86例,均行伤口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岁~12岁(5.8岁±0.5岁);换药30例,拆线1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岁~11岁(5.7岁±0.4岁);换药29例,拆线14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包括健康宣教、转移注意力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语言沟通技巧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1.2.1.1语气耐心轻柔,避免粗暴的动作让患儿感到亲切,赢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感,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2].医护人员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陪同患儿玩耍,以不影响患儿的康复为原则。医护人员要关爱患儿,通过游戏与交流增进与患儿之间的关系,减小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排斥感,患儿的恐惧、害怕心理也会随之减少,而患儿的父母也会更加信任医护人员,为以后的医患沟通建立了基础。

1.2.1.2语言要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医学名词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词汇量受到限制,因此,在与患儿进行交流时,不仅要温柔耐心,更要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医学上的专业名词,用患儿能接受的语言来交谈,充分理解患儿的想法。例如患儿需要做耳朵护理,很害怕不愿意配合,甚至以哭闹来反抗,对此,医护人员在与患儿交流时,可以告诉他"你的耳朵是不是非常难受啊,因为里面长了一只小虫,现在我们要用水清洗,就像妈妈给你洗脸一样,洗完了小虫就走了,你的耳朵也就不痛了,妈妈也会陪在你身边跟你一起洗耳朵".这样的交流可以让患儿对清洗耳朵的操作流程有了大概了解,消除患儿对护理操作的恐惧感,增加患儿的配合度。

1.2.1.3避免使用消极的言论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患儿,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你要给患儿静脉输液,你可以告诉他"你生病了,需要打针,你只要把手放好,在心里默数3下就好了,很快的,也不会痛,妈妈也在这陪着你,要勇敢一点".让患儿适应几次,患儿就会减轻对打针的恐惧,甚至会主动配合其他治疗。

1.2.1.4多使用积极乐观的语言,避免使用打击性语言大多数儿童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多使用夸赞性的语言,可以改善儿童的消极情绪,容易配合护理操作与治疗。可以经常说"你今天怎么这么乖啊,妈妈有没有奖励你"等夸赞性语言,让患儿知道自己的表现很出色。对于过度依赖父母的患儿,要温柔、耐心地开导他,用鼓励性的语言告诉他,这一点点疾病是不会打败他的,要积极地与疾病做斗争,告诉他要做勇敢听话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2.1.5用暗示性的语言把对希望患儿达到的目标逐步传达给患儿。例如你想要得到患儿的配合,可以告诉他"昨天打针是不是不会很痛啊,你只是哭了一下下,今天打针肯定就不会再哭了,还会主动把手伸出来给阿姨打针的,是不是啊?"或者可以对同病室的其他患儿说"这个小朋友昨天打针很勇敢,今天肯定会更勇敢".经过多次暗示,患儿一般就会逐渐接受打针的这项操作。

1.2.2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依据配合度分为良、可、差3级。良:基本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可:经诱导、哄逗、安慰可进行治疗;差:经诱导、安慰无效,需强制进行治疗。依从性良好率=(良+可)/总例数×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语言的沟通对儿童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该加强对语言沟通技巧的练习,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功底,增强自己语言应用的能力。在患儿入院时,向家长简单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生活作息等,详细了解患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及爱好,根据掌握的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实施具体的护理方案。

儿童病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地模仿成人之间的互动,成人间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都对患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较小的儿童不能完全用语言与成人交谈,他们的情绪、生活需要、痛苦基本上都是通过表情、手势、哭闹来表达,医护人员不但要照顾好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表达,满足他们的需要,缓解他们的痛苦。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医学道德,一心一意奉献到护理事业中,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个患儿,急患儿所急,痛患儿所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此外,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过硬的知识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等,以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说服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面对患儿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创造适合儿童特点的环境和气氛。积极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不仅具备一般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更要具有儿科护士的特殊心理素质和护理道德,掌握丰富的学识,与他们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以取得他们的信赖,并不断与家长交换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适合患儿身心发展的护理措施。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语言沟通技巧,患儿依从性明显提高,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童病人心理护理中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捷,吕红梅,刘桔慧,等。沟通技巧在地震灾区学龄儿童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893-2894.

[2] 王艳丽,姜涌。心理护理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365.

康复护理学论文 篇2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开题报告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 篇3

健康教育路径的特点是计划性、组织性以及目的性,将病患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以各种方式向病患阐述疾病知识,对病患的活动加以示范和指导。通过采用面对面的针对性服务,让病患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提升病患的自我保健能力以及住院适应能力,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收治食管癌病患66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试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4岁,平均(59.61±6.51)岁;对照组男25例,女8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2±7.21)岁。66例病患中,高中以上学历16例,初中学历26例,小学学历20例,文盲4例。经对比,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两组病患在相同的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可分为4个阶段:

①入院的第1天、第2天和手术前1天,需要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和科室的环境、饮食、各项检查和用药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术前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掌握;

②手术当天到手术后6d,对病患手术后的情况进行监测,给病患示范排痰及深呼吸的方法,指导病患进行自我减少疼痛感以及术后的身体活动,在术后对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讲解,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③手术后的第7~14天时,要对病患宣讲饮食的注意事项、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症状;

④病患出院后,要对饮食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还要对复查的时间和化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耐心的指导。护理人员按照手术前中后和出院的时间,发放相应的问卷,并对路径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病患达到目标。疗效判定标准[1]:

①根据病患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共计12题,让病患阐述相关知识,按照病患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分为未掌握、部分掌握以及掌握,分值分别为1分、2分和3分,让病患在出院前完成测试,根据得分可分为差(<15分)、中(15~20分)、良(21~26分)以及优(27~36分)。

②按照手术日期,可分为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天数,判定住院天数。

③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④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根据病患出院前填写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两组病患住院天数数据对比:两组病患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后,对住院天数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两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两组病患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将其所发生的并发症概率进行对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病患的满意度对比:两组病患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后,将其满意度进行对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病患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将病患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传统的健康教育具有随意性大和不规范的特点,进而降低了使用健康教育的成果,已经不再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2]。临床护理路径是将病患住院时间作为主线,并对何时、何种情况的某种处置做了明确规定,让病患可以享受到有规范性、有计划性、有预见性以及有针对性的服务[3]。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融入食管癌术整体护理中,通过设计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护理问卷表,并将其在33例食管癌病患中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患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患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患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健康教育对食管癌病患进行整体护理,能够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科学,从而保障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及连续性,进而减少遗漏项。不仅能够让病患多方位地学习食管癌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还能有效地促进病患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由于护理人员规范、系统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能够对病患康复行为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病患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康复护理学论文 篇4

【摘 要】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以手术为主。按其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这里仅论述急性阑尾炎的护理。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护理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为一条细长的盲管,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厘米,直径0.5~0.7厘米。阑尾起自盲肠根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其体表投影约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点。

1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1 禁食,减少对阑尾的刺激。

1.2 休息,给予半卧位,以减轻疼痛。

1.3 静脉补液,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

1.4 降温、止吐、镇静等对症处理,尽量避免使用止痛剂,禁止热敷、灌肠[1]。

1.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腹部、全身及血白细胞的变化。尤其是老年、小儿,妊娠期的阑尾炎更应重视。一旦腹痛加剧,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增高,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1.6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 手术治疗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剧痛多提示阑尾腔压力高,如腹痛突然减轻,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高热等则提示阑尾穿孔,应尽快手术治疗[2]。

2.1.2 对症处理

禁食、按医嘱静脉输液,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可取右侧屈曲体位,可使腹肌松弛。

2.1.3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完善相关检查;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了解病人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的种类并通知医生,嘱病人禁食、禁水;行手术区备皮,排空膀胱等,做好术前准备。

2.1.4 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使之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手术治疗;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3]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适当卧位休息。一般常采取低枕平卧位。6小时后,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可改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可减轻切口疼痛。

2.2.2 饮食

术后可给予少量清流质饮食,若进食后出现不适,可等肠蠕动功能逐渐恢复后给予正常饮食,应避免食用热牛奶、豆浆等胀气食物。一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较早。术前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食较晚。

2.2.3 活动

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24h可起床活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如无下床活动禁忌,下床活动时间可提前。

2.2.4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及时倾听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变化,尤其注意观察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或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

2.2.5 用药护理

遵医嘱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术后3~5天禁止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4]。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穿孔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要高于未穿孔者。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和异物所致。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局部热敷、理疗;形成脓肿者,应剪去缝线,充分引流。

3.2 出血: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放置引流管者,可有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应立即平卧、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补液,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必要时手术止血。

3.3 腹腔残余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肠间隙等处,常发生于术后5~7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等症状。以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多见。应给予半卧位、补液、并使用抗生素,未见好转者行穿刺或切开引流术治疗。

3.4 肠瘘、粪瘘:原因较多,如结扎线脱落,术中误伤盲肠等。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后瘘可闭合自愈。经久不愈时,可考虑手术。

3.5 粘连性肠梗阻:因手术损伤、阑尾浆膜炎症影响等因素。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家庭护理]

①慢性阑尾炎术后应加强活动,防止肠粘连发生。

②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特别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防止形成切口疝。

③拆线一般在术后7日,如未拆线而出院,注意保护切口,防止感染及撞伤。10日后才能沐浴。

④如有切口溶液、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去医院门诊或急诊。

总结

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通过近年来对阑尾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许勤。外科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莫新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 刘玲玲。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14卷第12期

[4] 赵秀丽,金百红。浅谈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

康复护理学论文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一旦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破坏,而且还将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对其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对92例骨折患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72岁,平均(41±3.4)岁。6~14岁(21例),l8~40岁(27例),41~72岁(22例),>65岁(22例)。平均住院14 d。

2 心理护理

2.1 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抑郁少言、失眠、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 理,古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 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倒水、喂饭、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了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练功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 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循差,易发生病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练功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3 体会

对骨折患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护理,这正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此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修养,对患者以诚相待,视患者为亲人,正如古人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周到的服务,端庄的仪表,敏捷轻巧的动作,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同时对患者进行开导、说服、分散注意力,进行全面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解除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加速骨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534.

[2] 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8.

[3] 李小芹。宋艳庄晓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O(4):24.

康复护理学论文 篇6

【摘 要】分析了护理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提出了护理学要坚持科学发展,护理学发展要注重辩证的方法论。

【关键词】护理学;自然辨证;科学发展

一、护理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重视人的生活环境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门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专业。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也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了健康的人。由于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二、护理学要坚持科学发展

(一)护理学发展的社会性

护理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这两大门类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因为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两重性,既有生物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护理学是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典范,它将是生物科学时代研究的热点课题。

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护理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二)护理学发展的科学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是一门科学专业,但在整个医学健康领域中层次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护士的受教育程度低。因此,提高护士的教育层次,将护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主流,与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处于同一水平,是护理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护理研究刚刚起步,各层管理者应为护士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时间上的支持和奖励。护理研究的广泛开展将促进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提高和护理实践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中医护理特点,应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理论。

三、护理学发展要注重辩证的方法论

护理学是医药卫生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学除以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为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包括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一)护理学要坚持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护理学具有广泛的科学理论基础,除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外,还应具有营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护理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有专门的护理技术操作。

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性、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对健康的认识主要是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主要以个人主观认识方面来看待健康,较偏重个人的适应状态。从宏观,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在护理学中,技术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护理程序的掌握,各种护理的临床操作技术都充分体现了护理学的技术性。发展护理学,更要发展护理技术。

(二)护理学发展要坚持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护理学面对的是人,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社会性。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因为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组成的,因此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注意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整体需要。护士不仅关心病人生理方面的问题,还要照顾有关的心理、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作为健康服务的照顾者,而且还需要成为有关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四、结论

21世纪以来,卫生保健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也从单纯的临床一线的服务者扩展为组织管理者、教育者、咨询研究者等护理理念、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向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从业者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更好的认识护理的涵义。

参考文献:

[1]李莘。护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姚蕴伍;吴之明。护理学基础[M].广州: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徐淑秀。护理学导论[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