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最新3篇)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育论文 篇1

【摘要】

人们提出幼儿教育义务化的初衷是希望借助义务化改造来解决幼儿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不仅需要澄清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年限规定、延伸方向以及幼儿教育的功能定位等,而且会面临政府投入加大、学校制度有待创新、教师资源短缺、农村教育先天不足等现实阻碍。我国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学校教育制度,扩充幼教师资,分区域、分阶段稳步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

【关键词】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针对幼儿教育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社会上出现了主张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呼声,更有多位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此作为议案或提案提出,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分析幼儿教育义务化面对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阻碍,并希冀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思路。

一、幼儿教育义务化的理论困境

针对幼儿教育领域存在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许多人主张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借此加大政府投入,加强规范建设,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公平、均衡发展。然而笔者发现,在这一问题上,学界更多的是主张通过立法,即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来解决幼儿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幼儿教育义务化”虽然在民间支持者众多,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尚显薄弱。“民间热、学界冷”的状况既凸显了幼儿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确已非常严重,也反映出幼儿教育义务化方案目前还只是应对当前幼儿教育困境的一种民间思路。至于这一方案是否可行,在对其现实可行性作出判断之前,其面对的理论困境也有待探讨。

1.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普及还是免费

由于我国近年来陆续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完全免费政策,出于对幼儿教育高收费现状的严重不满,人们对幼儿教育义务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幼儿教育义务化之后的免费性或许是大多数提倡者的根本追求,这也反映出社会公众普遍将免费视作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特征。

应该说,世界各国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都普遍采取了免除部分或全部入学费用的做法,但是免费并不是义务教育的唯一特征,更不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义务教育的英文表述是compulsory education或compulsory schooling,本意为“强迫教育”。日语将其译为“义务教育”。中文名称即来源于此。〔1〕从其本意来讲,义务教育首先强调的是普及,在这一点上,它“与选拔教育、精英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2〕国家颁布法令,规定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希望通过义务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知识、心智、道德、体质、审美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水平,将来能够有效参与公共事务(如选举),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为了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必须借助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强制手段解决不了教育费用问题,适龄儿童由于贫困而不能入学接受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各种免费措施被适时推出。可见,强制性和免费性均从属并服务于义务教育的普及需要。

虽然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如果只是将免费作为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的直接动机,而忽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及与之相伴随的强制特征,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问题上,各个相关方面肯定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适应过程。

2.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最高还是最低

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是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需要指出的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不是国家,而是受教育者个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对于义务教育的适龄人群而言,要不要受教育?要接受多长时间的教育?何时开始受教育?这些都不是个人及其家庭所能自主决定的问题,而是要遵照国家的相应法律规定。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均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这意味着儿童在6岁或7岁的时候必须入学接受为期9年的义务教育,这是儿童的法定义务,是国家对儿童的强制性要求。9年是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限。

如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无论是学前三年还是学前一年,势必都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也就等于是延长适龄儿童为国家尽受教育义务的时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也有权要求适龄人群都必须接受并完成最低限度的教育,但是义务毕竟是要强制履行的责任,强制受教育的年限可以不断增加吗?义务教育是否应该有其最高年限要求?这些关于义务教育年限规定的问题都应该经过法律界和教育界相关人士的充分讨论,形成基本共识。

3.义务教育的延伸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延伸方向上,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在不久前江苏省的一次政协会议上,有两位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在我省确立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目标并逐步实施的建议》《关于争取尽早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3〕前者认为,推行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更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下一代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并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后者主张,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如果完全依靠社会力量来办幼儿教育,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每一个儿童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起点上的不平等。笔者认为,如果要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在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不能同步推进的情况下,除了要综合考虑政府财力、社会需求、教育现状等条件外,明晰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及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决策,从而确定合理的义务教育延伸方向。

4.幼儿教育的功能定位:保育还是教育

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同妇女解放运动关系密切,早期的幼儿教育有着鲜明的以保育为主要任务的福利性特征。随着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适当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我国教育部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证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助于儿童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4〕于是在相关研究的推动下,人们不断改变对幼儿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不忽视保育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承担的教育任务。但笔者认为,如果要将幼儿教育义务化,强制幼儿入园接受教育,那么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不应该受到忽视,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以真正实现保教并重。

二、幼儿教育义务化的现实阻碍

同九年义务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对的种种难题一样,幼儿教育义务化同样会遭遇到现实中的重重阻碍。

1.幼儿教育义务化必将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

义务教育作为免费教育,是世界各国的通例。而且,义务教育必然要求确立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办学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尚不充足,而且各地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比重不一,有些地方的幼儿教育基本以民间或社会办学为主,公办幼儿园极少。如果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政府必然要出资接管部分民办幼儿园或者直接开办公办幼儿园,再加上政府需要承担的各项日常教育费用,那么至少在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的初始阶段,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将大大增加。“幼儿教育义务化,政府作好准备了吗?”这一问题确有思考的必要。

2.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不适应幼儿教育义务化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制度(以下简称“学制”)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其中中等教育又分为初级、高级两个阶段。义务教育涵盖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分别由小学和初中实施,这为义务教育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而我国学制中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由幼儿园来承担的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6岁的儿童,“原则上由家长在户口所在区内办理就近入园”,但并非严格执行就近入园政策,这为“择园”埋下了伏笔。在一些优质幼儿园中,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儿童,其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通常都非常分散。时下,呼声最高的是主张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将学前一年的教育义务化,不仅会产生须强制5岁幼儿入园,是单独开班还是插班的问题,而且面临着诸如是否必须就近入园,是否严格限定班额,是否允许自由转园等问题。我国现行的学制还需加以有针对性的变革,方能适应幼儿教育义务化的需要。

3.幼儿园教师队伍还存在较大缺口

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我国1995年颁发的《教育法》中规定的设立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一个基本条件。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技能,这无疑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门槛。就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尽管幼儿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幼教师资由师范院校专门培养和社会培训两种途径来提供,上海市近几年来还是每年都会遭遇“幼儿园教师荒”,全市所有区县,甚至是中心城区都需要补充幼教师资,而郊区的缺口尤其大。保守估计,由于受到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影响,2009年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缺口将达到上千人。〔5〕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良好、整体教育水平较高的上海市尚且如此,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状况可以想象。

4.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义务化任务艰巨

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普遍面临着条件简陋、经费短缺、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还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当、“小学化”和“成人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如果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义务化,还会遇到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农村地区普遍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多则成百上千户,少则几十户,一对农村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孩子,而且还有为数众多的随外出务工父母迁居别处的儿童,所以在规模不大的村子里适龄幼儿的数量并不多。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农村地区合理规划便利儿童就近入园的幼儿园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否则接送孩子将会成为家长的一大负担。另外,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人口正在缓慢有序地向城镇集中。如果不谋长远,只是依照相关规定,根据现有情况在一些较偏远的乡村配置幼儿园,那么必然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三、幼儿教育义务化的必然出路

当前尚没有哪一个国家将3~6岁阶段的幼儿教育统一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过英、美等国已经开始对5岁以上幼儿实施强迫教育。笔者认为,就我国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来说,虽然面临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压力,但如将义务教育的初始年龄下延到5岁,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因为5岁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都已显著增强,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减轻教师在保育方面的压力。当然,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实施幼儿义务教育免费政策。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教育经费匮乏问题有所缓解。如果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对适龄幼儿实行免费教育,加上幼儿园教师工资、基建投资和公用经费支出,政府势必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入的规模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

其次,修订相关法律,创新学校教育制度。如将学前一年教育义务化,是新成立一种专门的一年制教育机构,还是直接将其放入幼儿园,或者是由小学来承担这一职能,尚无统一的说法。就目前我国的学制来说,除了幼儿园和高中普遍是3年外,既存在小学6年、初中3年的省份,也有小学5年、初中4年的省份,各省甚至省内各地之间并不统一。这种状况倒为我们设计幼儿教育义务化方案提供了一种思路,即不妨将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级合并为一个新的教育阶段,针对5~7岁的儿童,以实施幼儿教育为主并兼顾幼小衔接,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单独设置或附设于小学之内。①这样既便于落实儿童入学时的各项规定(如就近入学),在师资保障、教育教学等方面也便于协调。只是这样必然要对现有的学制加以调整,也需要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订,赋予5~7岁幼儿教育机构合法地位。

再次,拓宽办学思路,多渠道培养幼儿园教师。针对当前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的现状,除了已有的师范院校等培养途径外,一些艺术类院校也可以申请开设幼师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有效拓展幼教师资来源渠道。

最后,分区域、分阶段推进幼儿义务教育。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观念、基本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地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目前看来并不适宜。幼儿教育义务化应该采取由东部向西部逐渐推进,由城市向城镇、乡村逐渐推进的策略,分区域、分阶段实施。可以考虑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授权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采取适当的幼儿义务教育发展战略。

现代科学研究愈益证明,适当的幼儿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将一定年限的幼儿教育义务化,为适龄儿童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既可为儿童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有效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是一条可行之路。当然,在推进幼儿教育义务化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吸取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普及幼儿教育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创造并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这是幼儿教育能否被顺利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温辉。义务教育:谁之义务〔J〕.法律适用,2001,(11):53-55.

〔2〕叶之红。论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特征〔J〕.求是杂志,1998,(18):39-42.

〔3〕赵柏恋茹,戚庆燕,朱昕磊。义务教育9年变12年,是增加“幼儿园”还是“高中”〔N〕.扬子晚报,2009-02-05.

〔4〕许嘉璐。论学前教育〔J〕.求是杂志,2001,(23):49-51.

〔5〕佚名。上海幼儿教师缺上千人〔N〕.中国教育报,2008-11-09(2).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 篇2

摘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作用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应为幼儿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适学习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生活学习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良好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创设

相信很多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布置,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以自己为主的环境布置中去,其结果就会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为了让幼儿获得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又可以使幼儿的成就感得到鼓励和满足,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国庆日”主题环境,我先用纸板绘画出新加坡地图,意为我们共同的快乐家园。

简述新加坡建国历史,现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和幼儿们热烈讨论怎么装扮这幅地图,决定通过画画和剪贴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幼儿们把自己画剪的各种族人,自己纸摺的飞机,自己制作的小房子,还有自己给老师的画像等等,都处理好粘贴到地图上,当整个创设完成的时候,幼儿们高兴极了。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会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把这幅地图告诉爸爸妈妈,介绍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环境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桥梁。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有环保意识

在班级各区域的环境创设中,都要有幼儿提供的材料与作品,这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培养他们从小就有变废为宝的观念,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环保意识。在中班各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都有幼儿从家里手机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等废旧材料。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幼儿们可以用纸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样的玩具娃娃。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儿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儿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也让幼儿学会了创造,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让废旧材料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

用这些作品来装扮班级的各区域,幼儿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当幼儿们看到这些没有用废旧材料变成了可爱的玩具,装扮了美丽的活动区域,可是很开心的。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了解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及活动兴趣。

3、环境创设要有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内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们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把每周的课程安排告知家长,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儿的信息传达给家长,例如:班级开设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园方还给每位幼儿配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每天幼儿在学校的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动态了解,对园方教学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创设良好精神环境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幼儿们的注意焦点,关系到幼儿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为此教师应该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幼儿心灵,好形象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他们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 篇3

摘 要:“教人要从小教起”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作用是要把人培养成才。把一个个的人培养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理想人才,则是教育的任务。古往今来的许多大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的对象是十分重视的。例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认为一切儿童从出生就具有良好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应当是用教育的方法来发展的”。他在《大教授学》第十二章里面,对于“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表示深刻的信心。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幼儿教育主题,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不少的幼儿园、幼儿教师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与之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

也许,大家以为这是当然,无需再提,可是对于“爱”的真谛又有几人真正深入的了解?我们对于幼儿进行的爱的教育大多只局限于教师的教育过程,我就曾看见过这样一个案例:课堂上,老师“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了,他问学生:“春游时,你带了两只梨,而同学小明却什么水果也没有带,这时你会怎么办?”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让一只最大的梨给小明!”老师笑了,因为这节课成功了!可是,他刚回到办公室,学生就来叫了,有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为的是争抢一只稍微干净的皮球玩。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案例是时,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在一次看图讲故事之后,而孩子们抢的也不是皮球。我只能感叹从某种角度说我的那次爱的教育根本称不上是“教育”,因为对于孩子而言,那只是我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将规定的爱的含义像传授学科知识那样“教”给儿童,即通过直接告知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爱应该是什么。孩子的任务就是将教师所传递的那些知识记住。而我也简单的认为爱心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对某些给出的事件或现象做出一个简单地判断,即让孩子能说一说我们应按怎样去爱。而实际上,许多事件或现象是不能简单地说一说,它包含着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和用实践行为的诠释。所以我要提出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既有爱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也要有实际的诠释。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爱的教育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的事。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认为,学校承担着社会文化价值维持与传递的功能,教师依据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大纲的规定,代表着社会,将这些社会文化价值有计划有系统地传递给孩子。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教育都是教师和学校的事。这样的想法、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各类教育活动。在爱的教育上不能再让其延续下去。这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们前面提到教师的教育活动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伴随孩子去实践最多的却是家长,实践的主体是社会。所以,真正的爱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教师不要再在那里身单力薄地“苦苦教育”着,那样教育的结果大多是徒劳无功的。

三、爱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幼儿教师针对爱心教育的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也好、游戏也罢只能称作一种方式方法。我所说的多样化可以解释为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多付出爱心、感受爱心。教师再多的说教、故事、挂图等等也不如让幼儿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去付出爱心,感受别人得到自己的关爱后的满足感更能激励幼儿。更加不如幼儿相互之间、幼儿与他人之间爱的交流所取得的成效。

但无论是什么方式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把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尽量避免强制。顺应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教师、家长的启发和引导要适时、适情,以便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仍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教育,让孩子的一生就从爱开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