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格式写作要求及范文(优秀10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综述格式写作要求及范文(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综述论文 篇1

摘要: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其在现代通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国防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在对国内外光电技术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电子技术在激光、太阳能和LED产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引言

当今人类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渗透于农业生产、商业活动、医疗卫生、国防军事乃至日常生活的哥哥方面。在空间科学、生命科学、遥感测绘等领域中都拥有大量科学信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甚至实时的进行准确处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光学和电子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电子学是光学技术和电子学技术的融合,靠光子和电子的共同行为来执行其功能,是世纪之交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迅速兴起的一个高科技领域,在当今信息时代愈发占有重要的关键地位。

2 光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光学的发展历程古老又漫长,电子学的发展则相对较短。光电子学作为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点是一门新型的学科。19世纪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理论证明了光的电磁性。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辐射与吸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光学与电子学仍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激光的发明对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高技术的研究成果,它不仅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各个前沿领域,而且已经在人类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与激光相关的产业已经在全球形成了超过千亿美元的年产值。[1]70年代以来,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突破,促进了光线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沿的研究领域,即光电子学。

3 光电子技术的方向和热点

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处理等。光电子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3.1 激光及全息技术

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应用技术领域,比如光电技术、激光医疗与光子生物学、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检测与计量技术、激光全息技术、激光光谱分析技术、非线性光学、超快激光学、激光化学、量子光学、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可控核聚变、激光武器等。这些交叉技术与新的学科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激光全息三维图像的研究已经进行了40多年,在经济、生活领域已具有多种应用。 传统的全息摄影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的非实时性的繁琐的纯光学技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及有关器件设备(计算机、数码摄像机、CCD器件、新型液晶显示屏、空间光调制器、因特网等)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全息摄影技术,一些全息公司(如美国斑马图像公司等)推出了数字激光全息图,使它有了新的发展[3]。

3.2 大容量光存储技术

现代化信息社会对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系统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存储使用的磁盘技术发展相当成熟,但是它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尺寸限制,二是信噪比难以提高。

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和光电子技术的使用,是大幅度提高存储容量的出路。采用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以大幅度降低介质写读斑的大小,提高存储容量。

为进一步提高存储容量,一方面使用更短波长的的激光器进行光斑压缩;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改变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法来提高存储量。与此同时,发展新型的集成激光器面阵和高密度半导体低维结构高速空间光调制器也将促进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发展。近场光学存储,以超衍射分辨为特征,从根本上克服了点存储的密度极限限制,无疑是光盘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技术难点集中在近场距离的控制上,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保持头盘间距能够限制在近场范围之内,近场存储有望成为下一代盘式存储的主要技术手段。[4]

3.3 光互连、光计算技术

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快速入网和出网的分派能力决定系统所传输的巨大信息量能实时利用的有效性。相对于光信息传输器件来说,光信息交换互连技术器件的发展不如光信息传输的发展快,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光交换技术的研究。

光互连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光交换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的光互连,这是在信息光学中最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在光交换网络的光互连中,还应多研究在集成光学中的光波导交换开关、自由空间光学中的多级交换网络。

在电子计算机的光互连中,还应多研究芯片间的自由空间和波导光互连,插件板之间的自由空间和波导光互连,多处理器之间的自由空间或光纤互连及并行计算机的光学总成等。

以数值计算为目的的光计算研究分为专用性的光计算系统和通用性的光计算系统两大领域,数值的光学处理又分为模拟量编码和数字量编码两种。专用性计算系统主要包括以光学矩阵运算为主导的光学代数运算器通用的光计算系统的算法和体系,主要借助于已有的并行计算机的算法和体系。

在光互连和光计算领域的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在路由器中用全光学矩阵开关来取代原有的电开关,并在光计算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4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光电子技术具有精密、准确、快速、高效等特点,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及竞争能力。

4.1 光电子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美、日、欧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出庞大的光伏技术发展计划,开发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光电池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不断扩大产业。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商业化、半商业化生产能力,年均增长达16%,市场开拓从空间转向地面系统应用。甚至用于驱动交通工具。据报道,全球发展、建造太阳能住宅(光电池作屋顶、外墙、窗户等建材用)投资规模为600亿美元,到20xx年还会再翻一倍达l200亿美元,光伏技术制作的光电池有望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4.2 光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使国防军事具有快速反应和难确攻击的能力,它能为军事提供既快又准的信息,使己方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打得更准、生存能力更强。因此光电子技术被认为是军事领域的主流技术,国防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激光聚变不仅可以作为未来能源,它还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它可以模拟***的爆炸过程,代替既费钱又不安全的空中或地下核试验,达到改进核武器的性能。目前激光致盲武器已装备部队,舰载和机载激光反导器已开始走出实验室。

4.3 光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用光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艾滋病己取得重要进展,如利用自动化基因顺序测定器、扫描激光荧光计,科学家能够对艾滋病毒的全部基因作顺序测定。下一代艾滋病诊断技术将集中于测定外周血流中自由HIV的浓度,即病毒负荷。这种诊断测量对于发展有前途的抗艾滋病病毒新药、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涉及联合这些抗病毒药物治疗确定其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综述论文 篇2

[1] 汪勤。 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xx(33)

[2] 孙月红。 音乐疗法在手术室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10)

[3] 张勤英。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xx(03)

[4] 赵香银。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xx(07)

[5] 叶媛媛,杨琼,徐敏,王蓉蓉。 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xx(07)

[6] 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 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看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04)

[7] 葛建芳。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 护理与康复。 20xx(02)

[8] 周艳,刘晓丹,李勤,梁娜。 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 护理研究。 20xx(34)

[9] 张颖。 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xx(16)

[10] 杨建芳。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xx(05)

[11] 杨建芳。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xx(05)

[12] 许平。 老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23)

[13] 刘小芬,赵施竹。 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xx(08)

[14] 郑小春,吴蓓茸,李松莲,吴秀东,寿红艳。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xx(06)

[15] 陈蓓敏,陈清。 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 护理研究。 20xx(12)

[16] 龚梅,王玥珏,徐悦。 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xx(02)

[17] 陈霞。 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xx(01)

[18] 赵霞,黄旭强,马生秀。 肌内注射时晕厥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07)

[19] 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 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xx(05)

[20] 谢玉兰。 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xx(20)

[21] 初秋英,古娜依。 浅谈舒适护理[J]。 新疆中医药。 20xx(04)

[22] 魏天星。 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 上海护理。 20xx(01)

[23] 罗珊,马凤婵。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 20xx(03)

[24] 岳晓香,吕慧君。 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 医药论坛杂志。 20xx(04)

[25] 苏冬梅,胡晓英,杨琼,孙媛,姜爱荣,刘新华。 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xx(15)

[26] 张美媛。 晕厥的急诊诊断思路[J]。 中国全科医学。 20xx(09)

[27] 李琳。 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 现代护理。 20xx(10)

[28] 张宏。 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xx(01)

[29] 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 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 铁道医学。 20xx(06)

[30] 廖红辉。 拓展舒适护理研究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07)

综述论文 篇3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为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影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必将引起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政府和企业如何顺应管理变革的潮流和趋势,实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促进电子商务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协调与推动,电子商务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成为业界和学人关注的重要领域。为了促进电子商务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加强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崭新、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效指导电子商务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不仅是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管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2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热点集中在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伦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致力于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研究。从发表的学术论文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的内容来看,基本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性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论文也只是近几年才问世,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与广度都远远不够。笔者于20xx年上半年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管理”进彳行检索,结果如下:从1999年到20xx年共26篇。另外,笔者利用Dialog、Inspec、EBSCO等外文数据库和Yahoo、Google等国外著名搜索引擎工具,以“ElectronicCommerceManagement”、“ECommercemanagement”为关键词,检索到较高相关度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仅有几十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成果较少。从研究论文的内容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从国内外对有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来看,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大多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没有从整体上对电子商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0世纪末,国外在信息化引起管理变革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较为成熟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3-4]。这些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术界也已开始以上述管理变革的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目前在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管理理论框架已初露端倪,一种以信息流为直接管理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5]。例如,RaviKalakota的著作《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指导企业怎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MartinV.Deise等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操作。

从20xx年起,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电子商务管理领域的研究。20xx年,大连理工大学杨德礼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特点与相应方法”等12个方面全面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了一个新的台阶[6]。在学术著作方面,程大为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在王学东主编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一书中,第一次论述了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运作平台等理论,随后又在“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电子商务管理》中再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然而,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割裂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在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时,并没有同时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将这些管理活动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加以考虑。

2.2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

从20xx年起,国内外学者探索性地开展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研究。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活动。在美国,RaviKalakota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以大量生动的电子商务实践案例来指导企业应如何从事电子商务活a[7];MartinV.Deise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阁;SandeepKrishnamurthy通过对著名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帮助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者借助整合的商务模型、市场和因特网技术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管理过程[9];BrendaKiena探讨了企业如何规划和维护网站,从实务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1。]。在国内,程大为研究了电子商务运行的经济规律,并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黄建康则主要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战略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最早初步系统性地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学东教授。20xx年,王学东从三个部分系统构建了面向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第二部分主要概括和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并运用系统的观点剖析了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宏观层面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和微观层面的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随后,王学东于20xx年明确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流”的协同与和谐的观点,初步构建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具体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其性质、职能、对象与体制,架构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组织与运行平台。随后,在20xx年10月,由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国际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电子商务管理问题。本次国际会议是国内第一次正式地将电子商务研究引入管理领域,这次会议所倡导的从管理视角研究电子商务、“点面结合”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必将掀起电子商务管理研究新的高潮。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不够、范围不广、成果不多,还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2.3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

在电子商务管理领域,协同思想的引入还只是刚刚起步,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管理协同”问题研究,而“协同管理”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必要性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思想、模式、对策。根据文献统计,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系统文献还没有,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少量关于“协同电子商务”的文献。

总体看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试探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三流”协同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模型20xx年,王学东运用系统和协同的观点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理,构建了“三流”协同互动的5大平台;高维娜将网络企业、项目管理、协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网络企业中的项目协同管理模型,并提出了基于WebSer-wces的网络企业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李灵运用了协同学、系统科学、博奕论的方法,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系统模型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2.3.2探讨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问题王硕探讨了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协调发展中的应用,关注虚拟企业各要素非线性关系,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目标函数;荆琦给出了虚拟企业实现协同管理的几种管理模式,如层次管理、阶段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盟员管理等;王学东针对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协同管理体系。

当前,在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1995年,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等5家公司联合研究提出了面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有效策略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HauLee和Anderson分析了协同供应链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价值收益等问题;20xx年,Ito和Salleh指出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并提出了协同供应链系统基于电子黑板的协商问题;20xx年,R.McIvor等人研究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支持;Akkermans和PaulBogerd等人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模型,侧重研究了非技术因素对实现协同的重要影响。在国内,有关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刚刚开始。李勇等对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协同进行了研究,认为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张翠华等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的研究中,分散的、间接的研究成果较多,大多是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协同管理进行研究。而协同学在电子商务管理中系统化、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将协同理论、和谐理论与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也未触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如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理论、方法与模式研究,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等等。

3结语

综上,国内外学者围绕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不够。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管理中,理论脱离实际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情形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分散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各行其是,没有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也尚不能对我国电子商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直接借鉴国外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落后且缺乏经验。因此国内学者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为主,未能结合中国的管理传统和实践的特点,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

微观的研究较多,宏观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学者大多专注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而很少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宏观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政府和企业界迫切需要一套完整、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来指导电子商务实践活动。因而,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未来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方向是: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从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文献综述 篇4

一、引言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4、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导,那么青少年就会和网络上学习他们认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对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响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我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也是影响着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一种社会学生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属于社会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为经历了叛逆时期,他才回长大,才回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响。青少年这个时期是格外注重友谊的时期,为了融入这个群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公然对抗老师或者家长来赢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决策略

不要过分担心他们的叛逆心理,在他们产生叛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一个孩子,而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社会方面,青少年最喜欢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创造正向的偶像榜样作用,让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确学会疏导叛逆情绪,平稳的度过这一叛逆时期。

文献综述 篇5

概述: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原则:

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

简述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 www.shancaoxiang.com 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综述论文 篇6

由于随意性过大,导致了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比较低,无法更好地开展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是由领导人去把握决定的。企业领导本身往往公务繁忙,会有很多日常事情需要处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有时会应接不暇,这样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员工创新意识淡薄。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很多企业并没有规范企业人员调动管理制度,平时大量工作人员被随意调动。这样的调动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因为换一个新岗位,他们需要花时间去适应。针对这种落后的管理现象,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定期培训教育不够,导致员工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的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意识不强,不利于企业的变化。

创新组织机制,提高应变能力。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不断的发展,制定和完善不同的管理组织机制。由于传统的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结构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信息的过于单一化,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利于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组织理论会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意识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组织机制进行不断改进。通过改良革新,使企业各个部门依照领导思路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同时,一定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使不同部门融合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相辅相成的整体。目前,适应我国发展的组织形式是组织的扁平化和柔性化。只有实现了扁平化和柔性化,才能加强企业人员间的沟通,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新的知识和技术是通过已有知识的不断碰撞、交汇之后产生的。通过知识的不断碰撞,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产品,还能够有效缩短创新的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企业创立知识共享机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企业的员工能够及时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分享,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建立知识资源的共享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促进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要既竞争,又合作。同时,企业一定要加强自我推介,包括面向大学、科研机构等方面进行跨地域的合作。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局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更新管理观念,强化制度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难点就在于制度上的创新。由于企业是以发展为主要目的,主要通过自主经营,完成自身积累的,而企业的制度关系到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框架的形成。因此,只有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不断优化内部资源,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基本框架,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生产的活力,促进企业体系的高效运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为此,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重视企业的创新,通过不断树立创新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经济管理策略及时进行更新,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将创新意识切切实实地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内涵当中,对企业内勇于创新的员工进行表彰激励,通过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员工提高创新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努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了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知识经济文明是人类划时代的革命,对于社会经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吸收现代经济的知识,全面了解现代知识经济的现状,并不断组织资源,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经营效果,进一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篇7

1、前言

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2.1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2.2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3.1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3.2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4.1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4.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4.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4.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4.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5.9%,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62.2%,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0.5%,其他的为3.4%。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综述论文 篇8

即文中的内容提要,指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研究概况、目的及意义,综述类论文模板。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以内。,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

关键词

1 中心部分:中心部分是综述论文的主体,无固定的写作格式,一般按照提纲分成不同层次的小标题进行讨论。以每个小标题为主线,将相关文献的结果和观点归纳和综合在一起。然后分别以文献为基础,围绕每个标题进行论述。书写时应注意:(1)层次清晰(2)论述有理有据(3)对文献进行归纳(4)文献引用准确、客观。在针对现状的基础上可提出作者个人的见解、建议。

前言:阐明综述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包括有关概念的界定、目前存在的问题或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本文综述的范围、必要性等。字数一般限制在200-300字左右。

2 小结:是对综述的中心内容进行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述评价,提出自己的缺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小结时用词应恰如其分、留有余地,避免偏激。

参考文献:。

①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综述以文献为基础,因此,参考文献应力求新、全面、有权威性文献引用准确,尽量避免间接引用,以3-5年以内的为主。

②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和网上的文章一般不列入参考文献。

③正确标引参考文献,多次引用统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只需编1个首次引用时的序号,若每次引文的页码不相同时,将页码置于“[]”外(当“[]”在行文中时,则页码置于“[]”的上角标处),但在最后“参考文献”中不用再标注页码范围,个人简历《综述类论文模板》。

示例:孙玉文等[4]15-17.。.。.。孙玉文等[4]55认为。.。.。.根据文献[4]101-105.。.。.。

[1]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④按规范格式著录。

(Ⅰ)专著。[序号] 作者名(3位以上的作者,只写3个人的名字,后加“,等”)。文章题目[文献类型]。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Ⅱ)专著析出文献。 [标引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篇)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页码。

示例:[1]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

//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Ⅲ)书籍。[序号] 主编姓名(3位以上的作者,只写3个人的名字,后加“,等”)。书名

。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码。

(Ⅳ)报纸。 [序号] 作者名。题名[文献类型]。连续出版物的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Ⅴ)网上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注:①作者通讯地址及邮编;请务必注明第一作者简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

籍贯、职务、职称、最高学历、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地址。②如果您研究的课题是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名称(全称)及编号,并将该项基金的复印件一并寄来。例

如:国家卫生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号:J

综述论文 篇9

随着Internet和相关Web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新技术的引入引发了电子商务新交易模式的研究热潮。对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交易模型,许多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网络环境中迁移传统商务交易模型方面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Pinker E J,Scigmann A,Vakrat Y,20xx),从而也不断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近期,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模式及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在线招投标、网上拍卖以及电子谈判等领域(唐亮贵,20xx)。

电子商务交易的传统模式:

(一)基于EDI的票据交换模型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基于EDI的单纯票据交换模型得到发展,EDI的票据交换模型是以专用的增值网络VAN(Value—Added Network)为基础,按公认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票据)交换,为贸易伙伴提供了一种交易手段。EDI的票据交换模型的商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也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二)基于定价或折价的交易信息发布模型

在B2C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中,主要应用了挂牌式定价或折价的交易模型,由于其实现技术与交易流程简单,该模型成为大多数商务网站目前所提供的交易方式(唐亮贵,20xx)。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购买方只能依据系统提供的商品价格进行交易,买方与卖方没有讨价还价等协商的过程,模型虽然使交易的复杂性得到降低,但不能完全满足大批量商品交易的实际需求。

电子商务交易的新模式:

(一)在线招投标

招标投标是指事先由招标人提出关于所要招标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条件与要求,必要数量的投标者应邀参加投标,招标人对交易对象依据法定程序进行选择的交易行为称为招投标(张莹,20xx)。关于招投标理论的研究,从Friedman。L在1956年的运筹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以来,招投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1979年,R。M。Stark和M。H。Rothkopf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约500多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Englbrecht—wiggans在1981年评述和归纳了一般拍卖与投标模型,并且针对以后的研究,Englbrecht—wiggans提出了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招标投标理论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探讨招标投标双方如何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作出决策;借助于信息经济学以及现有统计决策理论、效用理论、智能技术、专家系统等的发展所提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交易双方的信息的分布进行分析等。其最新理论进展主要包括:业主方如何发布招标信息以达到吸引更多的投标者的目的(PhillipW B,Wendell J V,20xx);招标方如何进行资格预审,以选择合适的投标人;投标方如何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是否参与投标的决策(Rich J,Ng E,et al,20xx);招标方如何进行评标以选择最有效的承包商(鲁耀斌等,20xx)等。

招、投标交易模型是以隐式规则来决定价格与资源分配的,这种模式是在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现实交易中较多采用的一种交易模式。在电子商务中,招投标基本实现原理其实沿用了一级密封招标或者采用二级密封招标的实际商务交易的思想,同时充分结合互联网信息发布和网络计算平台的优势,来完成招标的信息发布、评标与结标等功能。

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虽然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招投标的理论与方法,不过对招标投标的定量研究还相当匮乏,对将现代评价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招标、投标、评标模型中的研究很少,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引入使原来看来不可能的采购方式得以实现。例如,在对多个物品的采购中,由于物品之间存在互补效应(Banks J S,Ledyard J O,Porter D P,1998),允许投标者将几个标的物作为一个组合标进行投标—形成了组合招投标的采购模式。若进一步考虑采购品(产品和服务)的多属性特点,即形成了组合多属性招投标(Combinatorial Multi—attribute Bidding, CMAB)采购模式,在采购中较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相关文献在网格技术中有所提及,J。E。TEich等人(20xx)在相关文献中指出了组合多属性采购更具现实意义并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当然在线招投标的前沿研究还有许多其它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网上拍卖

网上拍卖是一个应用代理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阔前景的领域。近年来,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已成为电子商务中一个特别受人青睐的交易模式。

拍卖作为一种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然而开始系统地研究拍卖理论,却是以1961年的Vickrey研究为标志。Vickrey对拍卖和公开密封投标以及筹码交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Vickery W,1961)。麦克阿斐认为:拍卖应该是市场参与者对商品进行标价,以此决策资源的配置以及资源价格等内容的具有确定作用的一组规则。其中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招标商与投标商两方面,招标商是拥有资源方,而投标方是想获得资源的一方。而完整的拍卖过程是由招投标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McAfee R P,McMillan J,1996)。

招标、投标与拍卖之间是相关相连的关系。人们在对物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等方面采购中常常采用以首价密封标拍卖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与人们常说的拍卖具有较大区别。当前,关于拍卖的分类从不同分类角度可以有多种,几乎没有统一的分类方式。按照价格是否公开,可将拍卖分为公开拍卖与密封拍卖,而公开拍卖又可以包括升价拍卖与降价拍卖。升价拍卖也叫英式拍卖,在降价拍卖中,荷兰式拍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相对于公开拍卖的密封拍卖,若采用一级价格密封则此拍卖被叫作一级价格密封拍卖(First—price Sealed—bid);若采用二级价格密封,则此密封拍卖被叫作二级价格密封拍卖(Second—price Sealed—bid)。如果从拍卖物品的价值形式角度,可以分为共有价值拍卖(Common—value Auction)与私有价值拍卖(Private—value Auction)。还有一些拍卖的形式不能划分到传统的分类当中,比如,组合拍卖(Combinatorial Auctions)、多物品拍卖(Multi—item Auction)以及多属性拍卖(Multi—attribute Auctions)等等(陈剑等,20xx)。笔者认为拍卖分类应从拍卖中的参与各要素(卖方数、买方数、物品/服务数、属性数)的参与数量进行考虑,并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如表1所示。

其中,物品(服务)数中选取研究更为一般的充许组合投标情况。在1—7拍卖类型相关研究较多。在8—11中是对原有理论的拓展,若进一步考虑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多属性拍卖中更多的是反向拍卖(采购)中具有广泛应用,8与10类型更具现实意义,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而11类研究更为复杂,当前并未有系统的研究。

(三)电子谈判

人际互动模式中,谈判是最复杂的一种沟通机制,同时在商务交易中,谈判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商务活动中谈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谈判决定了商务交易的内容和细节。最简单的谈判也叫议价,是以交易商品的价格为谈判的主要议题。但在商务交易实际中,交易各方除了商品的价格外,还有很多其它重要的议题是需要进行谈判的,这种谈判被称为多属性(多议题)谈判。近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中分布式技术在网络计算中的深入应用,使得基于谈判代理人的多属性谈判交易模型与算法也逐步得到研究和开发,代理Agent 的自动谈判,业已成为基于 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曾子明等,20xx)。

因为和拍卖机制相比,谈判具有相对较大的灵活性与交互性,在电子商务中也更具优势。近年来,电子商务中的多属性网上谈判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大量文献中,明确或隐含的设定多个属性相互独立,效用函数符合线性要求等假设,原有多属性谈判模型研究多是基于此种假设基础上。而在企业现实谈判中,多属性谈判却复杂的多,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各属性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多属性谈判问题复杂性,也导致在大多数的多属性谈判研究工作里,非线性效用函数和不完全信息被忽略了。另一方面,这种多属性依赖关系也对原有谈判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适用于线性效用函数的谈判模型一般很难应用到非线性问题上来(王高飞,20xx)。因此,研究多属性依赖的谈判模型成为近期电子谈判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结论:

电子商务的普及与流行改变了传统的商务行为的整个模式,特点是新技术的引入给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本文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进行了综述,给出了三种主要的交易模式综述,并对主要交易模式进行了简单分类,探讨了各种不同交易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情况,并给出了研究的前沿方向,为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综述论文 篇10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发源于美国。谢平于20xx 年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网络支付功能、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App 等工具,实现资金融通、存储、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谢平,邹传伟(20xx)将互联网金融看作是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黄庆安(20xx)认为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非P2P 的网络小额贷款(电商小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互联网货币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

黄庆安(20xx)从支付方式、融资模式、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及其获取方式、货币理论、金融监管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毛金芬,凌云(20xx)从服务对象、金融规模、各自的优势、竞争发展模式、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思想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存在的差异;熊芳(20xx)从金融理念、服务边界、金融中介功能、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学》教学的影响。

1。金融理念方面

熊芳(20xx)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理念是“信用创造价值”。具体而言,交易双方并不需要熟识,借款人不需要担保抵押,只需要提供资信证明,也能够获得贷款。而投资人即使资金量较小,严格要求期限,也能够找到匹配的借款人,并且每一笔贷款可以有多个投资人;另外,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毛金芬、凌云(20xx)认为传统金融的发展依赖于雄厚的市场资源和深厚的人脉关系。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注重开放的思维、网上高速及时便捷的交易与团队价值观。

2。金融市场参与者方面

朱维巍,董瑞丽(20xx)互联网金融使得非金融机构企业也能够涉足金融业务,甚至是传统银行业务。毛金芬、凌云(20xx)传统金融业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客户主要是大企业与少数的优质个人客户,贷款金额较大。而互联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低端市场,满足普通公众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熊芳(20xx)借助于互联网,金融业服务的目标人群拓宽了,市场参与者大众化、普及化,普通公众、中小企业也可以参与各种金融交易。

3。金融工具方面

李文辉,孙红果(20xx)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普惠性、小微性。丁杰(20xx)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金融工具“单笔金额小微化、交易笔数海量化、边际成本超低化”,金融贵族属性大大降低。熊芳(20xx)认为传统银行业、保险业为客户提供的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将被削弱。

4。金融业务与服务方面

汪连新(20xx)认为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国际化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实现了无地域、无时限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熊芳(20xx)认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与便捷信息流而产生的征信手段的创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障碍问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满足客户对“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的基本诉求,削弱了传统金融为客户提供的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朱维巍,董瑞丽(20xx)互联网金融产品打破了基准利率限制,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还对传统银行在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领域的市场垄断有很大冲击。毛金芬、凌云(20xx)认为互联网金融资产负债规模相对传统金融业较小。

5。金融中介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中介的功能被弱化了,金融脱媒现象凸显,资金需求和交易双方之间可以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来交流沟通;而企业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来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管理风险等。熊芳(20xx)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有助于资金需求双方充分沟通信息、定价市场化、交易透明化,而且也能大大降低双方收集信息、评定信用等级、签约以及管理贷后风险的时间与成本。丁杰(20xx)认为金融机构可以是一种金融信息的中介,而非局限于资金的中介。资金需求双方利用P2P 平台、众筹融资等可以自行完成资金的匹配、定价和交易。这种“自金融”模式使得资金融通可以去中介化,无需实体分支机构撮合成交。

6。营销渠道方面

毛金芬、凌云(20xx)认为传统金融有庞大的物理网点销售渠道和客户来源,依靠关系销售产品。而互联网金融强调“产品价值”、产品设计能力、客户风险评估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重视客户体验和使用感受,并主要通过网络客户端与手机银行方式进行产品营销,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7。金融监管方面

近几年,电商平台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呈现井喷式增长,但仍然受利率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当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时可能导致投资风险。汪连新(20xx)认为传统金融的监管优势在于具备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有人民银行管理征信系统。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存在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加了信息风险、交易风险、监管风险等风险。金融行业及监管部门迫切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系统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

(一)改革目标重在培养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冲击,丰富了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金融业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对金融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改革目标应该重在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汪连新(20xx)认为金融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持续钻研,具备多学科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英语、法律、医学、心理学,具备较好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能力。詹浩勇(20xx)认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则必须具备包括熟练使用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理财业务等互联网工具运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获取、归纳、分析信息和大数据的调研分析能力;金融交易的合同协议拟制能力。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等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上纳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

李文辉,孙红果(20xx)认为任课教师应多参与金融实践,教师可以参与时下流行的低风险、低门槛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第三方支付和宝宝类产品的实盘交易,以自身经历充实教学案例库;要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宝宝类”产品、众筹和P2P 网络借贷)纳入教学,并以此为重点,至于选择什么产品根据教师交易经历进行选择。以余额宝为例,介绍余额宝是什么、余额宝的收益和风险、余额宝如何交易、余额宝的优势(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余额宝和支付宝的区别等。

(三)教学方式上加强互联网金融模拟体验教学

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李文辉,孙红果(20xx)认为在传统金融体系下,由于参与金融交易的门槛高,对参与资金、参与成本有限制,学生无法实际体验。而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便捷化、小额化、成本低,学生可参与准入门槛较低、风险较小的金融实盘交易产品。丁杰(20xx)提出可以让学生参与第三方支付、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产品、P2P 网贷及众筹融资产品的交易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切实理解信用、利息、收益与风险的互动关系。李文辉,孙红果(20xx)认为应引入金融APP 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具体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提高实践能力。例如,通过一个学期在线操作东方财富APP 教学与演练,让学生基本能自行熟练操作该软件查看金融产品,并直观感受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化以及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以利率为例,不仅让学生通过APP 全面地了解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及其变化,还要掌握查询利率及其变化的方法。黄侃梅,张炳达(20xx),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模拟教学法进行了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计上注重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多学科融合性

皮天需,赵铁(20xx)认为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的革新。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客户的信息甄别和搜集的成本,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成为了授信依据,彻底颠覆了传统金融依靠线下审核、评估以及依靠抵押和担保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式。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融合了传统金融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性。因此,在《金融学》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性。

毛金芬、凌云(20xx)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设置以下课程的意义: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下的《金融产品销售》课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模式下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P2P 网络贷款模式下的《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课程、众筹模式下的《金融理财、国际金融》课程,并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下课程设置的整合出互联网金融下高职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的体系表。

(五)课程实训中利用互联网金融培养基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建设专业实训模块,训练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基础业务操作能力。詹浩勇(20xx)提出可增设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交易与投资课程”纯实训课程,设计开发具有模拟市场交易功能的网络平台,甚至发行专属于此的模拟性虚拟货币,让学生能更好地领会货币发行的原理、机制和过程,从而掌握整个货币管理流程;让学生设计和交易简便的小额贷款或短期投资理财产品,初步锻炼学生的营销和投融资能力。

同时,通过专业实训学生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詹浩勇(20xx)提出可以要求学生以实现投资收益为目的,寻找身边可交易或可投资的标的物,自主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产品,比如,学生可围绕建立一整套寒暑假、小长假重要财产保管机制和理赔机制来设计校园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雏形,并通过学校比赛中或者相关网络平台发布学生自行设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根据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粉丝”点赞等多种方式评价和修改学生的设计成果。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影响着传统金融和金融学的教学,从最初的只是“把业务搬到网上”到20xx 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冲击。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人才需求,国内学者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进而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改革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但是,以上文献没有探讨互联网金融与高等院校金融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没有就如何利用网络实时动态与仿真实践综合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地分析。目前,市面上也还没有将互联网金融与高等教育金融学课程整合出基于大数据的的《金融学》立体化教材。金融类专业需要不断归纳总结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新变化、新业态给传统金融带来的冲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金融学》课程设计,为培养与时俱进的金融人才,探索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探索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立体化教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