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优秀7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1

浅谈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维护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现今的国际上,计算机与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维护又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快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威胁着我们系统的问题。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故障等问题会导致我们计算机系统中资料文件泄露或者丢失,严重的会致使电脑或系统瘫痪,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金融商业和企事业单位等广泛普及,所涉及到的数据库的安全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系统安全是采取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等进行保护,防止遭到偶然或者恶意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维护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定期检测、修理和优化。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入手。硬件包括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保养和升级;软件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新和杀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安全措施,对权限控制进行设定,对数据进行备份。

一、现阶段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高科技专业人才的匮乏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因素是计算机技术人员,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所需要的人才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在我国很多行业中都需要一些在计算机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相对于我国庞大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来看,这些优秀的人才只是凤毛麟角,杯水车薪,并且只依靠这些技术人员的力量来对计算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的一些垃圾信息总能通过互联网入侵我国的网络,在通过我国的某些网站发送给其他国家,这就导致我国被一些国家风度通道,消息进不来,同样也传递不出去,大量垃圾信息堵塞在计算机系统中,久而久之计算机系统就会瘫痪,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了威胁。很多企业内部每天进行的电脑操作频率相当高,其计算机系统覆盖面较广,因此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同员工对计算机的操作息息相关。很多人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意识和态度较低,这也是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不懂电脑技术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虽然现在科技比较发达,计算机系统有身份认证、防火墙等安全管理办法和很多技术卓越的计算机管理人才,但依然不能保证其他计算机高手对系统所造成的各种威胁。因此,培养更多技术卓越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不安全因素

造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很多版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是采用动态练级的,包括驱动程序和系统服务等,他们的开发和系统的升级都是通过补丁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这种补丁的方式既可以被系统开发商采用,也同样能被系统入侵者所利用,这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基础。简而言之,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计算机系统安全产生了矛盾。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计算机系统在互联网中支持网络加载,一些方便计算机软件调试和维护的窗口在软件开发时就被预留,这都是系统入侵者对系统进行破坏的便利通道,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三)计算机系统病毒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黑客为了不同的目的所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程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巨大威胁。当今社会很多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机密信息都被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若计算机系统被电脑黑客攻破,会造成信息损毁甚至丢失,这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另外,银行系统与医院计算机系统若遭受到病毒侵袭,都会给平日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会造成难以估计和挽回的损失。

(四)计算机等设备的故障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设备故障也是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项潜在因素。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永久性的设备故障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影响时长期的、反复的。例如短路、编程错误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都会成为永久性的不安全因素。一些间歇性的设备故障,例如接触不良、电压波动等虽然不需要修复都可马上正常运作,但是对计算机系统都会找出瞬间瘫痪,甚至数据丢失等威胁。

(五)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最忌操作人员粗心大意,其职能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涉及到的是计算机系统安全。工作时间长,他们对一些新的安全特征不够了解,并依然使用这些缺省配置,并同他人共用计算机口令等,这些都是管理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大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潜在性的不安全因素。

二、计算机安全概述

(一)计算机安全概述

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量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丢失,是任何计算机应用部门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硬、软件生产厂家也在努力研究和不断解决这个问题。

计算机安全包括系统软件,硬件,以及周围的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包括软件漏洞、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和操作失误等。

(二)防火墙对计算机系统起到安全和维护作用

防火墙是系统对外界干扰所设置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隔离网络内部和外面,明确界定网络内外的边界与服务,与此同时完成授权、访问控制等安全审计功能。防火墙在广义上来说是一个隔离器,其对内部网与Internet之间的所有活动与联系进行监控,并随时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这样看来,防火墙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限制器和分析器。

三、针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人才

计算机安全管理属于高技术范围,我国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人才缺失,所需要做的不仅是对现有人才进行技术提高,对他们的专业水平也要提出更高要求,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聘请计算机方面的高级专家给系统安全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还能对他们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始终保证所掌握的知识走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前列。这样他们才能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得心应手。为我国培养计算机技术卓越的人才刻不容缓。

(二)杜绝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错误操作

这就要求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态度,因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不恰当操作而对系统带来的不安全影响时导致系统不安全不稳定的最直接因素,但这种因数属于可控制因数。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行业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国家法律和系统安全意识都上升一个高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最好系统数据备份或者还原回复操作预留,这样就能应对因设备故障等不可控制因素发生而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不安全影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也是有效解决系统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之一。

(三)提高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硬件维护水平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应及时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清理和修复。及时下载补丁和升级软件对系统进行维护。并周期性的检查清理计算机硬盘的磁盘空间和防火墙的设置情。时常更加计算机系统安全口令和密码等。对于外来资源及时进行杀毒等处理。

四、总结

根据上文的阐述不能看出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是不容忽视小觑的问题。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杜绝操作失误,定期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和维护扥都是有效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行业工作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我国各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毅。浅谈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维护[J]。企业导报,2010,5

[2]姚瑶。浅谈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6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java毕业论文

2、成教毕业论文

3、机械毕业论文

4、餐厅空间毕业论文

5、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6、手风琴毕业论文

7、商法毕业论文题目

8、机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9、毕业论文个人评定

10、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篇2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实际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一体化教学;精讲多练

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专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作为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非学术型实用人才的高等学校院校,其培养的人才恰恰就是这新生产力的实践者、实现者。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学校教育的特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的高等学校教育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社会、有动手能力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所占的比重,恰好可以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当今社会,国家已将计算机基础教育摆在与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的质量、增强高等学校教育的社会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高等学校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以及三或四年制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更新教育知识体系结构及基本特点,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式。适时性、 应用性、覆盖性。

二、灵活的专业设置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针对学科而不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对于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应当紧紧把握时代、把握市场。灵活而高效地增加和调整专业,从而缩短学生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不能将高等学校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要开拓思维,将外在需求及内在需要有机结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三、完善的教学内容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将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将以往简单地填鸭知识,转变为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使学生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到主动的知识渴求。在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各自实际情况及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把专业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再按照层次具体的细化教学环节,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随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完善教学方法

(1)注重“精讲多练”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并让学生多上机操作,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2)注重引导式教学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应当在教学中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加以引导,生动形象地解决问题。

(3)注重课外培养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接触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考试改革

针对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应对其考试体制进行多样性地调整。例如可将传统的考试更改为水平测试,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资格条件之一。或允许学生免修某些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不免考。

4、改进教学方式

为了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直观教学或“教–学–练-用”循环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条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直观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多以flash等学生喜好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互动,充分引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方式

结合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为缩短理论学习到应用实践的过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学用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①任务分配;②自主学习;③讲授辅导;④小组学习;⑤答疑讨论⑥实践环节;⑦考核方式

综上可见,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首先,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知识;其次,从严格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实际操作为标准,以实现眼–手–脑的有机配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后,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现场讲解结合的“一体化”教室为中心。通过这三方面的转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3)依托网络优势,搭建教学平台

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局域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教–学的双向数字流动。

(4)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资金设备的投入,全面细致地列出实践实训题目,并做好实实训教师培训教育等工作,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的互动效应。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针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势必要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进行不断的加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基本素养,通过外出培训、校际学习等方式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以此为计算机教育设立常新的导向,从而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发展。

总之,21世纪,计算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高等学校计算

机基础教育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将迎来新的突破和提高。这就需要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全面深入地总结多年来的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把高等学校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为祖国输出更多更好的高等学校人才!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 篇3

文章由http://提供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功课,它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总结和检验,它还是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大练兵,它也是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全面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大学期间学过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具体问题,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根据课题的需要自学一些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实践,进而锻炼自学能力。

3.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所选课题的内容,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整个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协作的风格和钻研的精神。

5.强调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整个过程。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论证其可行性、调查研究和阅读资料确定完成课题的具体方案、编程并调试程序完成课题要求或者论述某些观点、写出论文报告、完成论文答辩

二)、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 毕业论文安排在毕业前,从动员后起15周内完成,每周至少用10学时,共150学时。 具体安排分如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用3周时间)

a、首先进行毕业论文动员。动员是由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老师组织毕业班学生学习和讨论毕业论文动员的课件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和具体安排。

b、选定课题内容。动员后学生抓紧时间选课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选课题报给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的老师,再由教学中心负责集中后,通过电子邮件报到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室。所报内容要求:在计算中心选择课题的学生需写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所选课题名称、该课题指导老师姓名等。在当地选择课题的学生请按附录一的表格填写。

c、课题选定后,根据课题的要求阅读和复习有关材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好自己为完成课题任务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细化后,写出各个阶段的工作进程时间表。

(2)上机调试或收集资料阶段(用10周时间)

毕业论文的课题内容上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编程型的,另一类是论述型的。

选做编程型论文的同学要根据自己工作的进程和时间表,抓紧时间上机编程和调试。发现问题可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解决,也可以自己看书,或请教其他人。经过10周时间应该完成好全部课题内容的调试工作。在调试中应不断记录有用信息,为写论文报告准备素材。 选做论述型论文的同学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收集和阅读大量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文章时要做好笔记以备写论文报告时选用。

(3) 撰写论文报告阶段(用1周时间)

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和调试阶段的工作,参照附录二所提供的要求,写好论文报告,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交到指定地点:在计算中心选课题的学生直接邮寄给计算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当地选课题的学生寄送给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的老师,再由教学

中心统一寄送到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室。有的同学如果对所写的论文报告需要指导老师指点时,可提前将论文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指导老师的邮箱,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但需注意不能影响交论文报告的时间。

(4) 论文答辩阶段(用1周时间)

论文答辩的时间及其具体安排根据情况确定。要求每个人都做好准备。每人20分钟时间,包括本人讲述和演示所作课题主要内容10分钟,答辩教员提问5分钟。

三)、选择课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已所从事的工作和所熟悉的单位自行选择与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相关的课题,并选择一名指导老师。

在选择课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工作量要适中,根据自已的能力在指定的时间能够完成。课题工作量大小可参考北大计算中心供大家选择课题的工作量。所选课题应该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或理论意义。

在当地选择指导老师的条件如下:

1、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

2、具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者,并在某一领域有一定贡献或显著成绩者;

3、有能力并有条件指导毕业论文者;

如果自已找课题有困难,可以在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课题内选择,并由北大指定指导老师。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提供下述二个方面的论文题目供选择。

1.数据管理方面

2.网络管理方面

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具体课题内容与要求请见 附录三(点击下载)

学生也可以选择北大计算中心提供的课题,而选择当地老师指导。如果这样做也需要填写附录一的申请表。

四)、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评分按100分计算,每5分为一档,共有100,95,90,85,80,75,70,65,60和不及格共10档。

评分时参考以下标准:

1.课题内容完成情况以及工作量多少。(40分)

2.论文报告的书写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论文报告要求,描述是否清楚,文字的表达能力如何。

3.通过做毕业论文的实践所反映的能力培养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25分)

4.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技术的了解情况,对作论文全过程的熟悉情况以及对论文工作的态度。(10分)

五)、指导教员的职责

指导教员应在学生作毕业论文期间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并帮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所选课题应实现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一个课题项目的全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指导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制定完成所选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2、在学生做毕业论文期间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课题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写好毕业论文报告。

4、对学生的论文写出评语,要求请按评分标准的几项规定,字数200字左右。

5、按评分标准的要求给出参考分数。论文最后由论文评审小组确定分数。

六)、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所选课题的内容。完成全过程的训练任务。

2.在当地选择课题时应与指导教师一起协商,所选课题的工作量要适中。根据本人的能力保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3、 撰写论文报告时要按规定的要求,写好后装订成册,一式三份,自己保留一份;一份寄计算中心指导老,同时将另一份交教学中心。

4.有关论述方面的论文报告要求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引用有据。特别应该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论文报告不准抄袭,如发现类同报告或抄袭报告,均按作弊处理。

附录一:当地选课题的学生需填写的课题申报表的格式要求

附录二:毕业论文报告具体要求

报告的封面和首页按指定要求填写。

报告内容通常可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内容的可行性分析和意义

讲述选定该课题理由,分析该课题的可行性,阐述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或理论意义。说明实现该课题的软、硬件条件。

第二部分介绍课题的简单情况

该课题所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将所选课题细化若干个子课题,如需要时再进一步细化。写出每个子课题的功能和子课题间的联系,通常使用框图方法加以表示。

第三部分课题完成情况

简单讲述该课题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所使用技术和方法。举例说明在完成课题任务过程中本人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说明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篇4

计算机系统结构简述

摘 要: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冯诺依曼结构;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在问世将近7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共历经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系统结构。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概念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成7层。L0:硬联逻辑电路;L1:微程序机器级;L2:机器语言级;L3:操作系统级;L4:汇编语言级;L5:高级语言级;L6:应用语言级。其中L0级由硬件实现;L1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级,用固件来实现;L2级的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集,用L1级的微程序进行解释执行;L3级的机器语言由传统机器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级指令组成,除了操作系统级指令由操作系统解释执行外,其余用这一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由L2和L3共同执行;L4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首先被翻译成L2或L3级语言,然后再由相应的机器执行;L5级的机器语言是高级语言,用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被翻译到L3或L4上,个别的高级语言用解释的方法实现;L6级的机器语言适应用语言,一般被翻译到L5级上。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较为经典的定义是Amdahl等人在196x年提出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由于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所以处在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显然不同。

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2.1 传统系统结构

当Amadahl在196x年提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时,也提出了采用系列机的思想,它的出现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人们普遍采用系列机思想后,较好的把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与软件环境要求相对稳定的矛盾解决了,这就要求系列机的系统结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数据表示、指令系统以及其他概念性的结构保持不变。

2.2 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的,他将计算机分为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主要特点是:(1)单处理机结构,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2)采用程序存储思想;(3)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参与运算;(4)数据以二进制表示;(5)将软件和硬件完全分离;(6)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7)指令顺序执行。

2.3 对冯诺依曼结构的改进

为了更好的优化计算机系统结构,人们不断对冯诺依曼结构进行改进,总的来说,共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冯诺依曼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种是采用“革命”的方法,即脱离冯诺依曼结构,和其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统成为非冯诺依曼结构。

2.4 哈佛结构

哈佛结构的计算机分为三大部件:(1)CPU;(2)程序存储器;(3)数据存储器。它的特点是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由于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采用不同的总线,因而较大的提高了存储器的带宽,使之数字信号处理性能更加优越。

2.5 其他系统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开启了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的先河,但是因为其集中、顺序的的控制而成为性能提高的瓶颈,因此各国科学家仍然在探索各种非冯诺依曼结构,比如,数据流计算机,函数式编程语言计算机等都是较为著名的。非冯诺依曼结构。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

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系统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2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

3.1 Flynn分类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由多级层次构成,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时就可以有三种方法:(1)“从下往上”设计;(2)“从上往下”设计;(3)“从中间开始”设计。

4.1 “从下往上”设计

首先根据能够得到的硬件,参照已经生产出来的各种机器的特点,开发出将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设计出来,然后依次往上设计,最后将面向机器的虚拟机器级设计出来。在硬件技术高速发展而软件技术发展相对较慢的今天,如果继续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会导致软件和硬件的脱离,因此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4.2 “从上往下”设计

首先根据应用的需求,确定好整个系统的框架,然后逐层向下进行设计,同时可以兼顾到上层的优化,最后设计出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这种设计方法较好。

4.3 “从中间开始”设计

大多数将“中间”取在传统机器级和微操作级之间。在设计时,综合考虑软硬件,定义好分界面,然后由中间点分别往上、往下同时进行设计。此种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它是计算机的灵魂,目前,如何更好地提高系统结构的性能,仍是各国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计算机毕业论文3800字 篇5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

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

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

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李津蓉,蔡伟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72—73.

蒋天发,晏轲。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计算机教育,2008,(5):65—67.

2014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篇6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打印格式要求

正文:宋体、小四

用b5纸打印

二.毕业论文内容格式要求

论文要有:题目、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4、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5、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计算机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以下提供的论文题目仅供学员在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时作为参考:

1.叙述如何建立一个小型的局域网(2014 server)

2.ip地址的作用,采用的编址方式及子网掩码的意义和作用。

3.浅谈主页制作及心得

4.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5.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6.浅谈flash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

7.怎样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

8.简述硬盘初始化过程

9.安装双硬盘和双光驱的方法及步骤

10.浅谈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11.班级通讯录管理程序设计

12.工资核算系统设计

13.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14.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15.***管理系统设计

16.酒店管理系统设计

17.酒店收银系统设计

18.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

19.html元素对象

20.javascript事件处理

21.防火墙

22.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

23.校园网拓扑分析与规划

24.校园网站设计

25.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6.远程教学管理系统

27.局域网的安全应用与病毒防治

28.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

29.如何预防计算机的网络病毒

30.局域网中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附:毕业论文封面样式

毕 业 论 文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总结

专业:班级:姓名: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技校生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7

技校生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进发展,电子商务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大多数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因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趸易双方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电子商务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务交易安全性出发,介绍利用网络安全枝术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一. 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 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贸易机会,简化贸易流通过程,提高生产力,改善物流和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环境与系统 虽然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强,但其贸易额所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仍然很低。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安全问题.网上的交易是一种非面对面交易,因此“交易安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安全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其特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商务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interne'(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即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依赖性。

二、电子商务网络的安全隐患

1窃取信息: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形式传送.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 然后再发向目的地。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者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3假冒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

4恶意破坏: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电子商务交易中应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协议.这些技术和协议各自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可以给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 由于它假设了网络的边界和服务,对内部的非法访问难以有效地控制。因此.最适合于相对独立的与外部网络互连途径有限、网络服务种类相对集中的单一网络(如常见的企业专用网) 防火墙的隔离技术决定了它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防火墙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代理服务方式的和基于状态检测方式的。例如check poim fi rewali-140是基于unix、winnt平台上的软件防火墙.属状态检测型 cisco pix是.也属状态检测型。由于它采用了专用的.因此减少了利用

操作系统g)h攻击的可能性:raptor完全是基于代理技术的软件防火墙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复杂性.防火墙也有其固有的缺点(1)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例如.如果允许从受保护网内部不受限制地向外拨号.一些用户可以形成与interne'(的直接连接.从而绕过防火墙:造成一个潜在的后门攻击渠道,所以应该保证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通道的唯一性。(2)防火墙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这只能在每台主机上装反病毒的实时监控软件。(3)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当有些表面看来无害的数据被邮寄或复制到interne'(主机上并被执行而发起攻击时.就会发生数据驱动攻击.所以对于来历不明的数据要先进行杀毒或者程序编码辨证,以防止带有后门程序。

2.数据。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被动的防卫技术.它难以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防卫。因此.要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就应当用当代密码技术来助阵。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贸易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punickey nfrastructur)的缩写.即 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