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土木工程本科论文(通用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型建筑设施的出现对土木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求。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损伤及时进行有效检测,并针对出现的结构性损伤进行及时的维修,不仅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成果的寿命,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检测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完善损伤判别的指标,提高检测正确性、优化传感器的布置,提高检测的可靠度以及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满足实际情况等具体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1 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检测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构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涵盖了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学等理论,还和工程的施工工艺、评估标准以及质量要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在土木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检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主要从三种结构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整个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1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
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通常是采用钻芯法、超声法和回弹法。钻芯法比较可靠直接,但是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的损伤,通常没有得到业主认可和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前提下,都不会采用这种检测方法。而超声法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它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参数来对整个混凝土的结构进行检测,由于混凝土中的材料成分复杂,对超生波的衰减和吸收的差异性较大,当整个混凝土结构对整个超声波传播中产生的具体参数变化情况一定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监测数据进行内部结构是否出现裂缝或空洞的情况进行确定,检测出内部结构的缺陷状态。
钻芯法则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它是通过回弹仪来测定整个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采用专门的水冷式钻机,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构建上进行采样,然后在开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的实验,进而推断出整个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缺陷情况。
1.2砌体结构检测
国内很多的土木工程都是采用的砌体结构,由于它本身的自重较大,加上强度和粘结度较低的缺点,当收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对砌体结构进行检测对整个砌体建筑的质量保证有着积极的意义。砌体结构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同时材料的不同也决定了砌体结构检测技术的不同,当砌体是石块,通常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当砌体是砖体是通常采用回弹法以及回弹发和钻芯法结合的方法。
自重砂浆轻度是整个砌体结构检测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都是采用的筒压法和推出法。筒压法通常是将样本砂浆进行碾碎、烘干,然后分成具有级配的砂浆颗粒,然后装到承筒中进行筒压法,然后再断定砂浆的强度是否达到质量的要求。推出法则是利用推出仪在砌体结构的墙体上面推出砖块,然后结合水平推力和推出砖块西表面砂浆的饱满度来进行检测,进而达到检测砌体结构的目的。
1.3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的检测通常都是指钢构件的性能会质量的检测。另外,钢结构的检测可以细分至构件的变形损伤。尺寸偏差以及构造和涂装还有构建材料的连接和性能测定等项目,
在检测过程中必要时可以对钢构件的性能进行实载检测和动力测试。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材质均匀且韧性和塑性良好的优点,这样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就更加具有优势。
随着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钢结构的主要检测技术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以及涡流检测等,结合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整个钢结构内部的缺陷情况能够比较精准地检测出来。但是钢结构检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还在不断前进中,不具备成熟的检测技术,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2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完善损伤判别的指标,提高检测正确性
现有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损伤指标的判别上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体系,在主要检测参数的设置和分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国内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和国外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损伤判别的指标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提高整个结构检测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在选择特征量方面,通常都利用一些在损伤情况时结构中的一些变化参数来来进行诊断的,这些特征量能够反映出整个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压、抗剪以及材料的结合力等变化情况,进而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来诊断结构内部是否出现了裂缝或者空洞情况。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技术不断进步,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整个检测技术应该围绕着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来进行改进,在损伤判别的指标选定和完善上面,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满足整个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求,提高检测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
2.2优化传感器的布置,提高检测的可靠度
传感器的数量、位置和类型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检测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土木工程的建设复杂性与日俱增,在结构检测的诊断过程中对传感器的优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传感器的布置应该得到有效的优化,进而提高整个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传感器的优化应该在结构总体分析的模型基础之上,利用广义的遗传算法来进行,从而确定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工作。
另外,在传感器的数量布置上,也应该进行科学的优化,利用噪声信号系统的正确运作来实现信息的最有采集工作,将优先的传感器数量设置进行最佳的合理安排,进而实现传感器优化布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传感器的优化布置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检测技术的精良应用。
2.3 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满足实际情况
土木工程的结构大体上都是非线性的结构,在检测技术的应用上应该结合整个结构的非线性特点进行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从而体现整个结构检测技术的科学性。虽然目前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中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相较于线性诊断而言,这种技术更加需要复杂的计算算法和技术操作,但是非线性诊断技术更加贴近实际。
在今后的结构检测技术发展中,非线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该成为一个重点,考虑到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分析和数据处理上所具有的优势,在结构损伤的辨识上面非线性结构诊断技术有着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非线性结构检测技术在发展中应该不断针对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作出调整和优化,改进和完善整个非线性结构诊断技术的应用。
结语: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些结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拓展整个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空间。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能够为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5期
[2]李宏男,李东升;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利用实践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其中,生产实习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生产实习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好坏会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忽视。本文分析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中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借鉴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一、引言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适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更好的助力,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实习体系,为了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工地现场复合型操手实践,其中包括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与管理及技术经济方面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其作用不言而喻,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步骤,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当下建筑企业中的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对建筑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加以了解。然而,由于受到企业生产进度安排、施工安全、实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对接受大学生实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给学校安排大学生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与探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实习的作用和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课程中的四三上学期即第七个学期,具体不同高校实习的时间可能不太相同。组织生产实习的一般形式是由带队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进行参观或者简单的操作,最后考核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
首先,由上述提到的,生产实习是要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而现今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施工单位较少,学生能被安排去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局限,很多高校学生可能被安排到住宿、饮食、交通等都比较差的地方,并且实习时离住宿的地方较远,费时费力;其次,生产实习的主体是一群学生,这在实际实习时,组织起来非常困难,会存在许多学生混在一起或者旷课现象,同时也存在一些学生“混实习”的情况,由于每个工地能够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在各个工地之间来回跑,致使老师与学生交流上存在困难,带队老师的作用体现不出来;最后,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工程计划来执行的,但凡工程计划出现变动,势必会对实习计划造成影响,而且建筑工程具有系统性较强的特点,施工从开始到完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而生产实习的组织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这对于学生实习经验的积累上存在较大问题。
2、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
由于生产实习中的人数众多,施工单位又必须保证参与学生的安全,因此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施工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只能让实习学生从事一些危险系数很小的活动,例如讲解、参观、观摩等简单的活动,而不去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际工程操作,至多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做一些看图纸、誊写等工作,使得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无法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许多学生原本的学习热情也冷却下来,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过场。参观讲解的时候,也存在有些讲解员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有时学生在生产实习现场所见与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有出入,有些与书本上学习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存在疑惑,学生在这之后也难以找到相应的机会去解决或者释惑,大大降低了实习的质量。
3、考核评估工作的不足
实习结束时考核的方式基本就是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因为学校、企业都是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求平平安安实习结束,至于实习质量和效果就不做过多要求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用严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造成最终的考核就是在实习报告中,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或者只是记录学生的一些心得体会,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报告成了流水账式记录,甚至相互抄袭借鉴,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完全达不到生产实习原有的目的,实践和理论完全脱节,施工单位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观的机会,学生也就是完成了学分的毕业要求。这种考核评估上的不足,与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脱离不了联系,没有将最终的生产考核量化,未体现真正的收获,这其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思考解决。
三、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现如今,智能手机、数据可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与网络平台切实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完善相应的组织安排、管理活动安排、考核评估方式等方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效率和质量,培养更多的土木行业应用型人才。与华盛顿协议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体现成果产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以考虑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建设实习
APP或学习的平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习APP或者学习的平台,里面的内容包括可以提供实习施工企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实习安排的内容、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内容等,学生以及老师用手机进行注册,由学生和学校共同决定实习的地点,也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在家乡及其附近自主联系实习工地,而不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同一处进行扎堆实习。进行小组分散化安排组织,可以3~5人一组,每组在一个施工工地进行实习,避免由于人数众多无法更好组织的不足。每组也相应地配备一名带队老师,这需要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所引进人才不能只局限于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渊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兼顾从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司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的优秀技术人才。在时间安排组织方面,也可以考虑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即在不改变实习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习,如在闲暇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各自进行实习,也可以在寒假或暑假来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实习,避免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和施工单位在制定生产实习计划时,应该充分沟通,因为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建立更多优秀的施工企业实训基地,以便根据各个企业的工程进度进行选择,给学校安排实习带来更大的选择度。构建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包括岩土标本展示室、建材展示室、砌筑工程和钢筋工程实训中心等,学生独立动手对设计、造价等内容形成全方位工程概念,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或者工程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建立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教师指导团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称号及报酬。这样就形成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教授,而实践应用主要由校外的指导教师负责传授。这样,师生之间的反馈变得很容易,学生的疑惑得以解答,而不是只施工单位单方面进行讲解、参观、观摩等简单的活动,学生无法实际动手操作,只是旁站观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参与,例如钢筋的下料安装,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安全规划操作实践的讲座,利用智能手机、数据可视化和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考核教育。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在大三时,由学校统一安排,每1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顾问,该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样,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实习指导员咨询,还可以与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以此解决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深入建筑工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后,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社会人才或老教师来充实生产实习教学团队,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还可以起到对青年实习教师的指导、帮助、引导作用。
4、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考核评估工作应该加强过程的考核,成果进行量化,而不仅仅是只重视最终的生产实习报告。但也不是完全取消实习报告,可以对应的进行丰富完善,比如报告中可以采用论断与记叙相结合的形式,分开项目记录,对工程项目的记录还应包含对几个工序的深入研究,需要学生找相关资料并叙述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此外,还可以增加专题报告部分,让学生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实习内容做成专题报告,这样就避免了报告千篇一律的情况,使实习报告成为显示实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实习平台,对生产实习的成果实现追捕跟踪,将学生实习的图片和内容,以及教师的实时指导和督促形成量化考核指标,使实习过程有据可循,有效保障实习质量。最后,可以考虑采取更多的其他形式,例如可以在实习结束后采取答辩会、测试和汇报实习成果等进行总结交流,汇报交流时要求学生必须对实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做详细介绍,同时还要把所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相互之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实习的效果。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立了砺能学习的平台,其中包括实习的网络化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提交实习照片和实习心得,加大了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力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只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的指引下,按照成果产出、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思路,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真心实意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着想,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有效地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质量,帮助学生巩固好课堂上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栾力文。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J]。四川水泥,2016
[2]张继华,蒋洋,王成武,孙华圣,顾文虎。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3]郑传明,唐兴荣。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
[4]覃荷瑛,邢心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
[摘 要]无损检测技术是土木工程中一种经常使用的技术,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究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和现状,并且对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作了具体的阐述。目的是给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 无损检测 现状 方法 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也被称为非破坏性检测,也就是说在不破坏待测物质的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对其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定量掌握工程强度和工程缺陷,同时它可以科学地评价构件的额定负荷和寿命。在土木工程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有利于施工单位及时地改善施工状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1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顾名思义,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损伤成品或材料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缺陷评价的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当材料或者建筑成品内部结构存在缺陷时,对声、光、电以及磁的反应是具有一定特点的,通过对这种特异的反应可以科学的评价材料或成品内部结构的危害程度。无损检测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不损害材料的情况下,对材料或者成品的结构、材质进行检测,并且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材料或成品都能进行无损检测,有些材料的检测只能进行破坏性试验,也就是说无损检测技术还不能完全地代替破坏性试验。目前,在进行材料和建筑成品评价时,通常将无损检测和破坏性试验结合在一起使用。
近些年,我国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单项技术都达到了国际水平。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已经开发出来很多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拔出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以及回弹法等,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无损检测规程,这大大地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体系逐渐完善,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像红外成像技术、波动分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雷达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检测外墙面砖粘贴质量时,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开发的配套检测设备已经达到了数字智能化水平,它们具有综合的测试结果分析和计算功能,而且测试数据处理也已经进入信息处理时代[1]。
2 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新技术
2.1 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
土木工程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非常广泛,每种材料或者建筑成品的检测都有专门的检测技术。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混凝土强度的无损检测。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时,主要采用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回弹法是用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表面硬度来推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我国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回弹仪种类比较多;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用超声传播速度、回弹值来综合评价混凝土强度,国内超声仪器种类也非常多,能够很好地满足土建工程无损检测需求;第二,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由于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问题、环境问题,混凝土内部可能存在各种缺陷,包括混凝土裂缝、空洞等。
土木工程中通常采用超声波测量混凝土的波幅、波形频率以及声速等参数来判断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第三,桩基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工程桩施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且工程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工程桩的完整性很难保证,经常会出现蜂窝、夹泥、断桩、裂缝以及离析等问题。在桩基质量检测时通常采用声波反射法和超声透射法;第四,建筑钢结构和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就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混凝土中的钢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工程施工对混凝土钢筋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其数量、位置、排列方式都有具体的设计要求。通常采用电磁感应法和电化学法检测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否存在问题[2]。
2.2 无损检测的新技术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业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无损检测中又诞生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这些新的检测技术主要包含了冲击回波法、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工程雷达检测技术、瑞利表面波检测技术以及混凝土无损检测中信号处理技术等。
具体技术介绍如下:第一,冲击回波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表面施加微小冲击而产生应力波,进而对应力波在传播中产生的位移响应进行频谱分析,频谱分析可以获得混凝土结构厚度和缺陷深度;第二,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种射线源,再根据外部检测设备获得的投影数据,最终通过计算机生成二维或者三维图像来实现结构检测。
这种技术在工程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工程地质勘探、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地基处理和加固评价、路基病害探测等;第三,红外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探测物体辐射红外线能量,可以通过温度分布形成的热像图直观地看出物体结构存在的缺陷。
该技术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建筑外墙剥离层检测、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性检测、门窗防渗漏检测等;第四,工程雷达检测技术。工程雷达检测技术使用的雷达频率属于宽频脉冲电磁波,并且雷达天线由接受和发射两部分组成。该技术主要是根据反射波的运行时间、波形以及幅度来推断工程介质的分布,该技术通常会用在路面、机场跑道的分成厚度、地下水渗漏等的检测方面;第五,瑞利表面波检测技术。
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它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第六,混凝土无损检测中信号处理技术。混凝土超声检测过程中,缺陷信息会被噪声干扰,导致缺陷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接收,所以必须要采用信号处理技术来降低噪声对缺陷信息的干扰。目前,信号处理新方法有混沌优化神经网络法、分离谱技术以及信号融合识别技术等[2]。
3 我国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无损检测技术在砌体结构住宅裂缝与材料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使用在工程裂缝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混凝土表面裂缝中,在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第二,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中的应用。
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通常采用回弹法和超声脉冲法两种无损检测技术;第三,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筋位置检测中的应用。钢筋位置检测一般都在构件上进行,而钢筋位置探测仪是常用的设备;第四,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质量监督和控制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检测和处理的常用方法,并且它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3]。
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破损、便捷、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它不仅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4 结语
总之,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材料和成品检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非破损优势使得这种技术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多的新无损检测技术不断的产生,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我国土木工程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中,李宗津,张之勇。土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无损检测。 20xx(11):9-10.
[2] 刘镇清,刘骁。超声无损检测的若干新进展[J].无损检测。20xx(09):34-35.
[3] 许军,罗飞路,张耀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无损检测。20xx(08):23-25.
近些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对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断规范化、不断严格化。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有许多,对于当前的混凝土施工情况来讲,只有解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将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化,才能使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使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适合现代化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的严格要求。
一、对于混凝土的阐述
所谓混凝土,主要指的是由石头、砂子、水泥与水资源按照固定的比例研究调制而成的,用于土木工程与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面积使用的一种材料。对于混凝土的特点而言,商品混凝土具有可连续作业、容易成型、较大的输送能力的特点,对比其它的建筑材料具有无法比拟的多种优势。混凝土的运输速度很快,可使现代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作业较之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节省了不少时间,快速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竣工期。
在现代社会中,混凝土主要在各种高层、超高层或者中小层建筑中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为当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提供了极大便利。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所进行的质量控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所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施工作业。为了防止因为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于那些无法在质量上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能投入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
二、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料要求
(1)对水的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环节里,不能使用没经过处理的沼泽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不得应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响混凝土硬化凝结的糖类与油类,PH值必须大于4,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
(2)对水泥的要求
使用水泥时一定要区别水泥强度等级,掌握正确的使用办法。由工程基础情况为标准,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3)对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据砂石掺入比,我们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时,应该进行统筹规划,仔细研究砂石质量、力学指标、开采储存办法等。对于骨料应当从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等几个原则出发,进行合理选择。可以用天然骨料,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
2、配料和搅拌要求
(1)配料准备前提
水泥进场的时候,要按照级别、包装、品种、出厂日期、装配仓号等进行一一检查,而且还要对安全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实行复验制度。其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的质量与出厂日期产生质疑,可以要求复验,复验不合格的水泥产品,不得继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中,绝对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水泥。
(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在正式配料之前,应当要进行配比实验,而不得根据经验进行配比。在保证水泥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与经济的原则。对于检查发现的错配、少配、漏配的混凝土禁止出仓。生产混凝土过程中,石、砂实际含水量可能同设计配比含水量有差距,施工中要随时根据现场测试结果进行配合比调整。
(3)对投料量的要求
搅拌机承载混凝土量不应过多,投料量应控制于搅拌机额定容量以下。根据施工配合比、搅拌机型号,对投料量进行科学要求。
3运输混凝土要求
(1)运输基本要求。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较长而发生离析或者初凝现象,所以说混凝土的路程决定了运输时间的长短,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都会将混凝土的拌合地设在浇筑现场附近,便于运输。并且对于应用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更应该保证运输的速度,防止在浇筑期间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
(2)运输方法要求。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平面运输、楼平面运输以及垂直运输。平面运输一般应用砼运输车以及自卸汽车。楼面运输多以双轮手推车为主要运输方式。垂直运输的方法可以有井架运输、快速提升架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塔式起重机运输等等。
4、混凝土施工要求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对模板认真的检查,对于模板的尺寸、标高和位置等进行确认,并且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如果是在雨雪天气情况下,不应该进行露天浇筑。在施工中,如果是竖向浇筑的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先在底部填筑一些水泥砂浆,然后在浇筑混凝土期间一定要保证振捣的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的高度超过三米的话,那么应该利用溜管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各个结构部件,避免因为移动变形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浇筑的完整性,中间停歇的间隙要尽量控制在最短时间内。
按照混凝土的浇筑标准,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中间停歇的时间超过初凝时间。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肯定会因为设备或者人力技术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停歇时间过长,且超过初凝时间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就要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要根据技术和设计的要求来决定。由于对施工缝进行浇筑时,会出现新旧混凝土结合的问题,这部分的结合性较弱,相对来讲可承受的剪力也要小,所以说施工缝最好留设在易于施工且承受剪力小的地方。
当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对模板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保持振捣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使混凝土可以充满整个模板。保证振捣的质量,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全部排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5、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混凝土硬化与凝结是因为水泥同水产生了水化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工艺手段,让水化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彻底。这种建立合适水化反应环境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为了让水化反应快速充分完成,使混凝土硬化凝结速度加快,我们要防止成型混凝土的过度风吹、寒冷、干燥、暴晒。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使其产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对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表面进行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护表面湿润,防止表面过干造成的裂缝。表面养护的具体要求有:
(1)养护混凝土的时间不应当少于28天。
(2)低塑性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完成之后,马上进行喷雾养护,之后再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而塑性混凝土也应当在浇筑完成的6~18小时之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工作。
(3)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同时也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提高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势在必行。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对居住条件的需求逐步增多,建筑行业随之迎来了发展期。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频发,不但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造成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筑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度带来的是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单位应该明确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顺利竣工。
1影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的因素
人是决策者和操作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水平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进程和安全性。建筑材料是决定施工项目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不但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也会给居民的日常使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与安全施工紧密相关。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但能进行指导性规范,还可以形成约束和制约,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预算体现了建筑单位的综合实力,也决定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品质,对施工安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2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的施工安全意识,是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的首要指导性思想。建筑单位在组织建筑队伍,准备启动工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安全施工的意义,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安全生产。如果中途有临时加入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也要单独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对于频繁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建筑单位要及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传达新工种的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加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施工宣传。比如,悬挂安全标语、绘制安全生产板报等,营造安全施工氛围;编写安全生产之歌,在开工前由所有施工人员共同演唱;组建安全生产指导小组,定时开办安全讲堂;利用节假日开办小型安全生产晚会等。
2.2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除了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将规章制度落实到纸面上,以制度规范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要以工程的实施进程为基础,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确保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首先,建筑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明确施工中较为危险的岗位,将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施工人员按照工种分组,定时组织安全生产自我检查和安全生产建议会,形成详细报告,上交安全生产负责人。其次,在土木工程准备施工前,应制定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规范。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准备应用的技术,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前,技术人员须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例如,向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技术资料,跟进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进程。当出现违反技术要求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指导。当出现技术缺陷时,要马上修改或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由于某些因素发生变动时,要立刻制定或调整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再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单位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最后,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进程,建筑单位可以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对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则视情节轻重进行惩罚。
2.3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环境、施工场地的管理。首先,施工现场要保持规范、有序,建筑材料的摆放需井然有序,道路要保持通畅,确保安全通道的疏散作用。其次,建筑工地中不必要的设备和多余的材料,要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废物、垃圾等要尽快清除,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避免发生磕绊。再次,建筑单位要对危险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对于施工用电、危险设备等,要上报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只有审批合格的设备才能投入生产。
3结束语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施工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明确这些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元斌,曹林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2):93-95,127.
[2]孟锐。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3(23):176.
[3]刘涛。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门窗,2015(7):74.
一、教学课程需改善
土木工程的教学课程安排上有明显的偏颇性,对于理论的课程内容安排的非常多,而对于实践的教学安排则少之又少。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时间都比较的短。所以在实验基地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的不足。这样土木工程进行教学实践所需的基础设施就不能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无法顺利进行,教师不得不把课程加在学生的理论教学上。此外,地方本科院校在为达到国家要求的课时,经常减少教学内容,甚至塌缩或是删除实践课。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的实践课一般没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大多都是由理论教师兼顾的。在实践过程中,也是传统的教师闷头教,学生闷头学的模式,没有体现实践课的互动性和交流性。而且一般都是简单的实践,不能做到复杂和延伸的实践。甚至一些需要到工地实地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因为没有实践条件而转为课堂教授,没有经过直观的学习、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知识,会产生一种囫囵吞枣的教学效果。由于土木工程的实践基地多为工地等类型,所以不具有长期和持续使用的稳定性,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在实施中更是难上加难。
二、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地方本科院校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要改变以前“重理论”的旧教学观念,建立“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新教学观念。在土木工程的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目标,把学生通过实践学到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土木工程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从简到难依次递进,在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能让学生发现理论知识的存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做到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合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也要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平衡。设计类教学课程完成后,教师也需要安排一些相应的设计实践作业或任务,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和文献,让学生独自设计并且独立完成,逐渐减少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对土木工程的教学,不仅在外部的实验基地和教学设备上没有保障,在内部的教学理念、教学课程安排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导致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教学没有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外部和内部的问题都需要在教改中进行解决,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教学质量,为地方培养实践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土木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