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出现问题,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从下生产线到出现在家庭餐桌上,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优秀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了食品在国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关机构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这一工作,并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就做好监督工作,集中人民的力量来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控时,一定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以使消费者能够真正的对食品放心。自古以来,食品都是人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控制好食品安全就是保证了民生大计。为了更好的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对食品企业的各项行为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始终都将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以下主要围绕着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
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每年的“315”晚会上,都有一大批黑心的企业会被曝光,其中所曝光的食品企业尤其多。这一问题也早已得到了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高度关注,并且也在食品安全维护工作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今我国的食品质量水平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尤其对于那些资金不充足、处于初起步阶段的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整个食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水平都很低下,这便无法很好的保证食品的质量。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只追逐经济利润,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生产出来的食品甚至是对人体有害的。比如,这几年所曝光的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问题,不仅严重的危害了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甚至会因此而倒闭。一旦质量低劣的食品流入市场,则造成的影响会是十分恶劣的,所以必须要对和谐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督机构、食品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员应该共同努力,坚决的抵制各种违法的食品生产行为,早日从根源上杜绝各种不安全食品的生产。
二、当前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早已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可是大多数的食品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够制定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大多数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缺乏
现今,很多食品企业都将经营的重点放在怎样促进利润提高上,却往往忽视了食品质量的控制,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所生产出的食品往往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安全的,严重危害食用者的身心健康。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进行原材料采购工作时,都是将价格低廉放在首位,对于原材料不进行一个个的检验,有时甚至会人为的去降低检验的标准。为了使食品能够有更好的色泽和口感,违规加入各种添加剂,这对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有着很大的危害,而且也不利于我国食品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考虑价格而忽视了食品的质量,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添加剂、生产日期等标签都不去关注,常常会买到“三无”产品。尤其是大多数的农村消费者,这方面的意识更是匮乏,在购买商品时将价格低廉放在首位,这便为黑心的企业创造了市场,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合格的食品,最终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农村地区种植了大量的蔬菜、粮食、瓜果等,由于他们的食品安全观念匮乏,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也会施加一些有害的化肥、农药等,他们又变相的成为了不安全食品产生的源头。
(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那些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企业一般都设在偏远的郊区甚至是一些小农村,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对它们进行监督工作的难度就比较大,而且由于其法律观念匮乏,有时甚至会出现暴力抗法的问题。往往刚刚在此处销毁一个食材加工点,立马就会在另一个地方产生一个新的小型食品作坊,这大大的增加了监督工作的难度。
(四)监督人员和监督资金都不充分
现今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还比较匮乏,国家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少,这对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一些食品检测工作无法高效的进行而且执法的效率也会因此降低。
(五)健全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现今,认证机构的数量多而且收费也偏高,而很多企业对于质量认证体系又缺乏深入地了解,因此企业对于食品认证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这便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缺乏一个有效的'依据。
三、如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只有整个企业的员工都对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真正保证企业所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时,就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标注来进行。在员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以使其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工作责任感等都能得到提升。
(二)企业应自觉做好产品质量保障工作
企业存在不仅仅要以营利为目的,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很多小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是将利润放在首位、质量退而求其次的,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因此,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自觉的控制食品安全,这对于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利的。
(三)贯彻好员工岗位责任制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将各项责任都具体到人,这样才能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在问题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追究到责任人,避免了互相推诿问题的出现,也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是安全、健康的,并且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通过法律和道德双方面的约束,才能够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自觉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则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监督,能够使每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能够从源头上得到保障,更好的保证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的要求,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健康。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屡屡遭新闻媒体的曝光,“瘦肉精”“吊白块豆腐”、“硫磺银耳”、“工业双氧水开心果”等令人震惊不已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事件一次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频发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事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饮食生活习惯,损害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欲望,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这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执法水平,更关乎着一国的国际形象。食品卫生质量监督问题不仅关系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政府形象。与过去相比,我国食品卫生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必须对如何完善我国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监管体系的不协调性
我国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体系庞杂而效能低下,一是存在着“角色不清”的问题。一些部门既制定、解释法规,又行使执法权力,难免滋生腐败;二是存在着“权限不清”的问题,卫生、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机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昂贵。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势而生,但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是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监管任何一个环节的执法主体,有责任,无权利,很难从真正行使好政府赋予的职能。
2.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
我国虽然相继颁发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很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依据不充足、执法主体不明确,甚至出现法律监管的空白点。
3.检测机构的不适应性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重复设置、资源利用率不高。质监、卫生、检验检疫部门都拥有一套独立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一些常规检验设备重复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资金,造成某些技术装备依赖性强的检验不能进行,相关产品放任自流。
4.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力
政府未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还在于对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受制于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滞后使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较弱。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还表现在对不法个人和厂商的惩罚不够。从而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5.食品涉及环节过多、涉及面过广带来难度
食品从最新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要经过众多的环节。而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尽管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但环节过多、涉及的面过广,就使得政府监督、控制的成本过高,给政府有效监督和控制带来了难度。
1.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和监管
(1)食品市场准入管制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的一种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制措施,它要求有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在包括原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产品检验能力,人员要求等方面具备产品质量保证。
(2)完善食品检测制度。制定食品质量标准为食品安全构筑了平台,更大量的工作是通过食品质量检测制度,使食品符合规定标准,让标准落到实处。目前食品检测机构还不够完善,质检部门检测食品的理化指标为主,卫生部门检测卫生指标为主,这样的检测模式难以全面衡量食品质量,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因此,要加强食品检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检测机构,提高食品质量的监测水平。
(3)强化执法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应根据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的实际,确定打假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用户满意工程,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消费者创造安全的消费环境。
2.加强食品流通秩序管理
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重点品种和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水平。
3.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
(1)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
(2)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加强对农民标准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树立质量安全观念,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例如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其在种植养殖方面合理使用农药兽药,从源头上控制、防止食品污染。
4.加强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新闻宣传和消费者的作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运用各自的方式和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如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就是食品安全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代表和成功的范例;真正发挥舆论导航的积极作用,揭露了造假贩假事故,通过专家讲解,在技术层面上对造假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使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的安全问题,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由于食品生产涉及多环节,食品安全管制涉及多部门,而同时食品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制,往往无暇顾及,因此作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食品卫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如食品原料、添加剂、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以及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和环境等,不论哪一方面的卫生状况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卫生的质量。食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个人卫生的好坏,也直接影响食品卫生的质量。与之相比,其他产品质量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如果食品质量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要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食品质量管理过程中,人是最关键、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由于食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如:其他产品的使用价值都体现在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使用性上,而只有食品的这种使用性转化成了食用性。因此,食品的卫生质量管理应认真对待。是在人为,很多因素都是通过人的作用而不断改善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