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优秀16篇)

黄连,是一味中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黄连的药用禁忌 1

1、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2、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3、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黄连的不良反应 2

1、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

2、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3、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

黄连的妙方应用 3

黄连汤

黄连10克,将其放入药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发热、痢疾、呕吐等症。

黄连阿胶汤

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9克,鸡子黄10克,先将前三味药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然后调入阿胶、鸡子黄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阴虚火旺、失眠心烦。

黄连解毒汤

黄连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将四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方具有清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实热火毒所致的各种病症。

黄连粥

黄连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黄连炒冬瓜

黄连10克,冬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黄连蒸猪肚

黄连10克,猪肚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猪肚熟透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黄连三子茶

黄连5克,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将几味放入保温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黄连的副作用 4

中医认为,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应忌用。并且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也应慎用。正如《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小檗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最严重的副作用为心脏毒性,在临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现头昏,气急,心律紊乱,循环呼吸吸骤停等,并有死亡病例报道。过敏反应也较多见,小檗碱针剂(0.1%)2-4ml im,有出现全身搔痒,荨麻疹,体温升高,心慌,关节疼痛,呼吸迪促,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致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5

《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6

1、抗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抗病毒作用(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以及抗原虫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连含有小檗碱能够抗心律失常,竞争性阻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降压,有正性肌力作用。

3、解毒作用: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4、抗炎作用: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5、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7、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7

1、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2、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4、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5、抗炎、解热: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黄连的配伍应用 8

1、配吴茱萸: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降逆止呕。二药相伍,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少佐辛热之吴茱萸,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降逆止呕,并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故能相济。

2、配肉桂:肉桂温热,擅长和心血,补命门;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二药相伍,寒热并用,相辅相成,并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心不交于肾,则日不能寐,肾不交于心,则夜不能寐矣,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不安乎。

3、配木香:木香辛温芳香,健胃消食,行气消胀,行气止痛;黄连苦寒,气薄味厚,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泻,二药相伍,一温一寒,一散一下,调节升降,调理寒热,共奏调气行滞、厚肠止泻、止痢之效。木香、黄连伍用之经典方为香连丸。

4、配干姜: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二药相伍,黄连苦寒降泄,干姜辛开温通,一开一降,一温散,一寒折,共奏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之功。

黄连的基本介绍 9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目前主要

黄连的药理作用 10

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

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抗病原体

黄连生物碱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为主要的抗菌成分。小檗碱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其抗菌的机制是抑制了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等多种途径。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的抗菌作用与小檗碱相似。黄连和小檗碱对多种流感病毒、多种致病真菌、阿米巴原虫、衣原体、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功效。黄连和小檗碱还有抗细菌毒素的作用。

抗炎解热与免疫调节

黄连和小檗碱具有保泰松样的抗炎、解热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但不影响白细胞数量,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能抑制细胞分裂,与秋水仙碱有协同作用;并能抑制细胞呼吸和抑制核酸合成,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比抑制正常细胞的作用为强。因此黄连是一味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药。

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11

《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黄连的药理作用 12

1、抗菌作用:黄连及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结核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黄连煎剂和黄连素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糖原异生或促进糖原酵解所致。

3、溶栓作用:黄连素对富含血小板凝块的收缩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连素抑制凝块收缩后对尿激酶和链激酶引发的凝块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正性肌力作用:黄连素静注对犬心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减慢,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加,总外阻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增加。

5、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维素能明显增加黄连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制成的黄谷素口服可对抗大鼠***、冠脉结扎诱发的心律失常。

6、脑损伤保护作用:脑缺血使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大量增多,黄连素可明显抑制Glu诱导的脑细胞C-fos高表达,抑制Glu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

7、抗肿瘤作用:黄连素不论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对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咽癌和宫颈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黄连的附方 13

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2、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3、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4、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6、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猜你喜欢:

黄连的食用方法 14

1、黄连解毒汤:黄连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将四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黄连粥:黄连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黄连炒冬瓜:黄连10克,冬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4、黄连蒸猪肚:黄连10克,猪肚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猪肚熟透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5、黄连三子茶:黄连5克,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将几味放入保温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黄连的应用 15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

黄连的药用功效 16

1、清热去火: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抗菌消炎: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对消化道炎症也有效果。

3、降低血糖: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时适当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黄连素能明显降低血糖,但是静脉滴注量不能过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