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优秀7篇)

很多中学生复习起来常感觉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而据调查显示,重视复习,方法又得当的往往是优秀学生,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

章居民与聚落 1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

2.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海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①面积有大小。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梵蒂冈面积小。

②人口有多少。人口居世界前3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人口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③海陆位置不同。可分为临海国(如中、俄、美),内陆国(如蒙古、哈萨克斯坦),岛国(如日本、英国)。

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欧洲、北美洲)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在国际合作中被称为“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国际合作中被称为“南”。

▲亚洲的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

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如中国与美国);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如中国与印度)。

6.联合国(UN)是世界上规模大、影响广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理事会是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重要的全球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章陆地与海洋 2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大的大洲。

4.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多的大洋。

5.亚欧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6.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如亚洲);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台湾海峡)。

7.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9.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可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种。

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叠表示是陡崖。

1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其中,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

12.世界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俯冲碰撞(形成山脉或岛屿)、断裂错动等,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7.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球上95%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

章学用地图 3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①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②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潮州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广东省地图)。

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4.地图的发展:刻在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电子地图。

章 世界陆地和海洋 4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要求能在图上判读形状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长度全部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经度纬度能力要求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赤道(00纬线)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度数划分东经00-1800西经00-1800北纬00-900南纬00-900度数变化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东经:E 西经:W北纬:N 南纬:S

半球划分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较:

名称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 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 1:100000线

1千米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

章天气与气候 5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短时间,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相对稳定

2.一天中,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8月。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相反。

3.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A、由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位置)

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位置)

C、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

4.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分布的规律:A、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纬度位置)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海陆位置)

C、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东西部沿海降水多。(海陆位置)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5.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分为11种主要类型。

6.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多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全年少雨型)

7.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型)

8.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平均——亚欧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亚欧大陆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欧大陆东部。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它们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0.大气污染主要是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污染气体。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3类: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被破坏(氯氟烃)、酸雨危害(二氧化硫)。

高/效/学/习/经/验 6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菱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章 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章认识地球 7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

②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④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纬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

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②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5.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注意: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6.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①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严寒;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

7.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情况季节划分

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春季(3、4、5月)

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夏季(6、7、8月)

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秋季(9、10、11月)

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冬季(12、次年1、2月)

▲注意:①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北半球白昼长的一天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夜晚长的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