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代表古诗词阅读【优秀16篇】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人物生平 1

诗文少年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孟浩然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以献。(另说此诗乃致张九龄之作,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至开元二十五年即733-737年)

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孟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开元八年(720年),暮春,孟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孟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孟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开元十三年(725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孟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开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间,孟浩然于维扬一带结识李白。

入京不仕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 举进士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孟浩然像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孟浩然,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孟浩然回襄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孟浩然因应崔国辅之约而东游越剡,在途经江夏时再会李白于黄鹤楼,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以替其送行。

幕府入职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孟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的古诗词 2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孟浩然和隐居 3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

背景: 4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注释 5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孟浩然的失败公关民间故事 6

唐朝大诗人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学而优则仕”,写诗很闲适,但骨子里还是想当官。在他40多岁时,不甘于“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于是来到京城,找门子寻求通往仕途的机会。

唐朝的科举可不容易考取,有人引荐会好一些:朝里有人好做官,若是能见到皇帝自荐更直接,入朝为官的可能性更大。在长安,孟浩然与诗人王维惺惺相惜。当时,王维深受唐玄宗宠信。

一天,孟浩然应王维之邀进入府署,两人尽情地谈诗论文,好不

快活,谈兴正浓间,忽然听到皇上驾到,吓得孟浩然赶紧躲到床底下去了。来的这个皇上正是当朝天子唐玄宗李隆基,进入屋子发现有点异样。王维只得一五一十地向皇上汇报了实情,皇上很早就听说孟浩然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今日能见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非要见见这个江湖诗人。孟浩然就顶着一脑袋瓜子土爬出来拜见了皇上,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时机,皇上向他索诗,孟浩然顿感皇恩浩荡,一激动呀,就随口给皇上念了这么一首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写得含蓄蕴藉,起初的时候,皇上还挺受用,等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联时,唐玄宗脸上由晴转阴,顿时龙颜大怒:是你自己不想来做官,怎么能说是我抛弃你呢?于是拂袖而去。由于惹怒了皇帝,孟浩然想在京城求仕的愿望也就化成了泡影。原来,他的这首《正岁暮归南山》,那句“不才明主弃”本意是说自己没有什么才能,所以被英明的皇上抛弃在一边,一句自谦的诗,想不到被唐玄宗给理解反了:你这不是发牢骚吗?

孟浩然的诗史称“超然独妙”,初入京华,宴席上随便两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就把满座诗人都震住了;更不是运气差,有机会跑到皇帝面前献诗的能有几个?偏偏孟浩然面对皇帝太紧张,一失口被当做牢骚话说出来,最后只得去当了真的隐士。

就这样,孟浩然的长安之旅早早结束,本来希望拿出自己的诗来进行仕途上的公关,没想到,开局不利,公关失败,孟浩然也就断了当官出仕的念想,回到鹿门山隐居,终身未为官。

孟浩然的古诗词 7

《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的古诗词 8

《登望楚山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诗歌赏析 9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 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平”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的简介 10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容像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古诗词 11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

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

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

曳曳半空里,溶溶五分色。

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

仕隐矛盾 12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 13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孟浩然的诗句 14

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孟浩然《早梅》

5、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9、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1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2、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4、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5、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孟浩然的古诗词 15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译文 16

仲秋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