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8篇范文优秀3篇

幼儿,从父母温暖的怀抱走进陌生的环境,都带着一双好奇的小眼睛,观察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园中生活,使他们知道“幼儿园就是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供大家参考。这次为您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8篇范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 篇1

“变变乐”是以想象为主的创意美术活动,该活动主要借助一张特别设计的可合拢、展开的折叠卡来进行。这张折叠卡通过四次对折,如同两扇小门,“门”上已画有简单图像(如小蛇),拉开“门”后里面为空白,“门”上的图案(如蛇头和蛇尾)也自然被截开,这样中间的空白处就给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通过在空白处添画将其变为新的事物。在我园,这个活动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而我从研读活动方案到实施活动,经历了不断站在幼儿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研读这个活动方案时,我首先思考这个活动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于是,我先进行了操作体验,发现让大班幼儿仅在个别化学习中借助原有图形进行想象,并用连接的方法表现新图像,有一定难度。后来我又向活动方案的提供者沈老师请教。沈老师和我分享了她自己探究的历程:之前她尝试过将操作材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区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多数幼儿难以完成,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方法。看来,这一内容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幼儿打开思路在前期操作体验时,我认识到如果原形过于具象,就会阻碍幼儿的想象。那么如何启发幼儿想象,打开幼儿的思路呢?我首先对原形作了调整,以简单图案为主,去掉细节部分,以帮助幼儿借形想象。同时,我在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上述问题。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我分享了他们的策略,比如,教师可通过有效追问进行启发,或让幼儿互相启发,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幼儿思考。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渐渐有所领悟,活动中,当幼儿思路被局限时,我便通过有效追问或让幼儿互相学习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比如,我问幼儿:“没有身体的小蛇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沉默了片刻,说“像一条折断的蛇”“像毛毛虫”“像蚯蚓”“像小芽芽”等,看来幼儿仍然脱不开小蛇的原形。于是,我首先肯定幼儿的想法,接着追问:“花园里有小芽芽,还有什么?”有幼儿马上说道:“还有乌龟!”幼儿的思路逐渐打开了。我及时鼓励他们:“接着想,还能变什么?”我还有意识地将折叠卡转个方向,如将原本是水平方向的“小蛇”转一转后变为垂直方向的“小蛇”,以启发幼儿换个角度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幼儿尽情表达,大胆想象,理解“变”的方法。

●如何解决教师“教”的痕迹过重的问题在第一次组织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幼儿参与的兴致不高。教研组的教师与我一同分析原因,认为活动中教师“教”得过多,游戏规则、玩法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没有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研讨中,有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中不教是不可能的,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可能会限制幼儿想象的空间,剥夺幼儿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我的体会是,美术活动中必然有需要教的内容,关键是怎么教。若教师急于向前进一步(急于教),幼儿可能就会往后退一步(不愿思考或懒得思考)。在这里,教师所扮演的应是一名“隐形”推动者的角色。

比如,在原方案中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游戏规则:一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二要把“变”出来的东西画在折叠卡里面。对此我作了调整,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你们认为自己的宝贝跟别人一模一样的好,还是把宝贝变得独一无二的好?今天我们玩‘变变乐’的游戏,你们觉得是把想变的东西画在折叠卡的外面让别人一眼就看到是什么好玩,还是画在里面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好玩?”尽管规则依旧是预设的,但我改变了表达方式,淡化了“教”的痕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幼儿内化了规则。又如,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我会请同组幼儿说说想变什么,引导幼儿互相听取同伴的想法,从而将自己的宝贝“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怎样让分享交流更出彩美术活动中,分享交流环节也是“重头戏”。原方案中教师以集体呈现作品、逐个介绍为主,既花费时间又缺少趣味。因此,我提出了“怎样让美术活动的分享交流更出彩”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们在教研活动时对分享交流的价值作了分析,即分享交流的目的是传递方法、梳理经验、延续兴趣。接着,我围绕这三点对分享交流环节作进一步完善。我通过“变身”游戏让幼儿互动起来。“一二三,变身!”请幼儿互相猜猜同伴变的是什么。幼儿在“变”和“猜”的游戏中感受创造、表达的乐趣,学习“变”的方法。幼儿无论猜对与否,过程都是“好玩”的。

孩子在发展,我也在成长。我意识到: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规律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提高集体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大班教育笔记 篇2

燕燕是我班比较内向的女孩,在老师面前特别不自在,连走路都妞妞捏捏的,生怕老师“吃”了她。上课时她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每当老师请到她,她总是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一言不发,你再三引导鼓励,她就是不说一个字,若把她“逼”急了,她就哭鼻子,真拿她没办法。可是据我了解,她在家的表现和在园的表现完全判若两人,家里的她能言会道,活泼调皮,根本不听大人的话,很多时候,大人都用老师来压她,说什么:“你再不听话,明天告诉你的老师!”

“你不好好吃饭,我给你的老师打电话”——虽然家长拿老师当武器压住了孩子,可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产生了畏惧老师的情绪,老师在她的心目中变得非常可怕,所以,她一见老师就满身不自在。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拿老师

做挡箭牌,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批评孩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的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并不是光把眼睛盯着他的错处,做得好的地方同样看得见。

经过家访,燕燕的家长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误,学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良方,并恳请老师共同努力,改变孩子的不良心态。而燕燕通过家访后,与老师拉进了距离,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老师了。老师的亲切关怀,多次的鼓励引导,燕燕进步了,上课时乐意回答问题了,课间也活跃了许多。

为了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帮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多给他们一些赏识与鼓励。实践使我坚信:时时给孩子一份轻松,除去身上的压力,会长得更高,更壮……

大班教育笔记 篇3

孩子钟爱玩沙

咱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咱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这天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联,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钟爱。可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