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发展汇报范文最新10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乡镇农业工作半年总结 1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 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乡镇农业工作半年总结 2

半年来,我市乡镇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兴市”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目标要求,以创业竞赛活动为契机,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培植龙头企业、加大工业技改力度”等项工作,克服了电短缺、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乡镇企业工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比增。%;工业产值完成。亿元,比增。%;出货值完成。亿元,比增。%;上规模工业企业个,实现产值。亿元,比增。%。从效益上看,完成增加值。亿元,比增。%;利润万元,比增。%。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招商引资新上项目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月全市乡镇(街道)组织外出招商引资批人次,新上项目项,续建项目项。新上项目中已投产项,在建项。新上项目实际到资万元以上的项,占计划项的%;万元以上项,占计划项的%;万元以上项,占计划项的%。新上项目和续建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实际到资万元。个较大的续建项目中已有二个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在于:一是领导重视。无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乡镇(街道)领导都是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市委领导多次在会上部署和强调这项工作。二是采取项目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对今年乡镇企业新上项目计划任务进行逐个分解落实到领导个人,平时由负责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年终对项目的完成落地情况进行考核。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投资贸易会。仅乡镇企业参加某省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和福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多人,参展产品多种,洽谈和引进项目近项。

、加大企业技改力力度,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共完成技改项目个,投入技改资金万元,占年计划的。%,比增。%。技改后可新增产值万元、税利万元。如小湖镇的化工橡胶机械厂扩大厂房、购买设备台套投入资金万元,到现在产值已达万元,是上规模工业发展较好的企业之一。黄坑镇重视私营和个体企业的技改,特别是加大对竹制品加工企业技改的力度,使竹制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各乡镇(街道)按照“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突出、突破工业,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贸工农”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引进的包括铭彩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展旺保健饮品有限公司、金鹿畜禽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家,还有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家。这些农字头的上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可带动农户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人,比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发展态势好,而且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高。如水吉酱菜厂采用“订单农业”方式,拟向家农户签订万亩蔬菜种植合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植蔬菜致富。总投资多万元的水吉、莒口、徐市奶牛场和将口隆圣食品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上半年产值达万元。将口隆圣食品有限公司已迈进我市上规模企业的行列;水吉酱菜厂投入万元新建厂房建成已投入正常生产,该厂也即将成为上规模企业。

、工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乡镇(街道)在工业平台建设中,坚持以项目先导、统一规划、逐步开发原则,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带动了我市工业平台整体推进。如潭城街道充分利用城效优势,大力开发建设白茶布工业平台,力度大,速度快,去年就引进家企业入园,总投资达万元。童游街道工业平台基础设施较完善,在去年入园企业家后又新增家企业入园,共引资万元。将口镇工业平台面积大,去年镇政府已投入资金万元启动黄瓜山工业平台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土地亩,今年上半年镇政府又投入万元新增平整土地亩,新增引进入园企业家。这三大工业平台建设已构筑起南武线环保、科技型工业走廊的雏型,将进一步带动南武沿线工业投资热潮。到月底全市各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万元,平整土地面积亩,入园企业上百家,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万元。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各乡镇(街道)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开展了针对“三合一”厂房、压力容器及易燃易爆企业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检查督促了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矿产企业、竹木加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如潭城、水吉经委能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出现事故苗头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同时我们还引导、督促企业正确处理好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去年乡镇企业投入资金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投入万元用于粉尘、污水、废气、尾矿等方面环保治理,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全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住各种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体上仍不平衡。潭城、童游、将口、麻沙等城郊、国道附近乡镇(街道)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偏远乡镇受到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在工业平台、新上项目等方面仍没有大的进展,乡镇之间的发展速度在逐渐拉开。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仍然缓慢,全市仍有个乡镇是空白的,占全市的%,且—月规模工业只完成计划的。%。三是由于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乡镇企业系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乡镇经联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四是局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任务尚未完成。

三、年下半年乡镇企业工作意见

年下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创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建设,主动与市里五大企业簇群的核心企业相衔接,加快引进上规模工业和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继续实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使乡镇企业在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继续抓好招商引资活动。要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必须大力抓好项目开发,要在抓好常年招商引资的同时,扩大山海协作领域,抓住突出工业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山海协作,扩大合作领域,走出一条山海协作的新路子,促进项目的引进。确保全年新上项目个,其中实际到资万元以上的� 亿元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要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造就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行业优势、产品优势、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能够支撑建阳乡镇企业形象的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规模企业家,下半年计划新增家,争取年产值达到万元,税利万元。要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龙头企业的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支持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粮食、奶业、茶果、蔬菜上。

、抓好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改工作。要把科技进� 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乡镇要培育一些科技型示范企业,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要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进一步推行iso质量管理认证工作。要争取家企业完成iso质量管理认证。要加大企业技改的力度,力争投入技改资金达到万元。

、继续抓好乡镇企业工业平台建设。把沿国道的水吉、回龙、小湖工业小区建成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工业区;把沿南武路的塔山、将口、徐市、回瑶工业园区建成高科技、旅游观光工业区;把西片的黄坑、麻沙、莒口、书坊工业小区建成环保、传统型工业园区。

、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化建设。要建立建阳市乡镇企业信息网,开发乡镇企业基本数据库。要动员企业加大对项目、产品、招商、培训、人才、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等网上宣传力度。要督促年产值万元的规模企业都要购置电脑,建立网络平台,培训专业人才,开展电子商务,加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确保乡镇企业不发生特、重大事故。

农业乡镇 3

【关键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起来,而农业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国民衣食住行的重要“食”的部分,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只有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乡镇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分部分,只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起来,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以乡镇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

11.1逐渐完善的农业硬件设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迅速变革,乡镇农业也从人力劳动向农业劳动机械化转变,各种收割机、运输机等被研制出来,并广泛的投入使用;由于机井、水渠等不断推陈出新,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农业水利设施;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给农村修建了环卫设施、安装了路灯、监控和体育锻炼设施,大力修建乡村公路,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落实了党的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加快了乡镇农业经济发展。

11.2政府改善传统的农民思想

为了加大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我国不断推出国家政策,帮扶我国农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也顺应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各个乡镇政府都不断派出科学技术人员走进农村乡间,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指导,给农民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使农业生产具有科学性;乡镇府还不不断的组织农民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使农民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思想,使农民种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再盲目的种植,使得农作物产量增加,植物的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随着政府部门不断进行思想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积极顺应时展,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也逐渐向低碳环保、规律化的可持续发展中过渡,农民思想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农耕思想模式,都采用最新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投入于农业生产建设中。

11.3农业经济模式逐渐发生转变

随着我国大力扶持乡镇农业发展,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摆脱了传统的盲目种植和靠天吃饭的思想模式,乡镇政府农民也开始考虑平衡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的思想方式,寻找一条具有当地特色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1]。使得农民在进行农作物选择时,不再盲目的选择,而是更有针对性,会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而选择适当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了资源优势,取长避短从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和整体质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从而形成当地品牌效应。

11.4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不管农业生产模式怎样改变,永远依靠于土地发展。使得我国乡镇政府不断建设农业经济产业链,使得农业经济结构领域更加宽广,不再仅仅局限于土地建设,乡镇政府不断推动农民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厂,农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建立农产品养殖厂,乡镇政府也大力创建农产品信息平台,极大的寻找农业第三产业等,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

2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2.1农民文化素养普遍不高

由于农村教育事业处于发展阶段,使得农民文化素质出现不均衡现象,尤其对于年纪较大的农民来说,他们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整体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是现阶段农村流行打工热潮,使得大部分年轻人都纷纷进城打工,使得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

22.2落后的乡村没有广泛应用农业基础设备

虽然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生产,但是由于乡村过于落后使得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使得落后乡村的农业基础设备还处于20实际九十年代水平;使得种植和收割农作物依靠人力劳作,受此影响使得农业种植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也处于落后阶段等。而由于落后的乡村受到经济制约影响,使得很多落后的乡村仅靠着农业吃饭,没有其他产业发展,导致落后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相差深远,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增加,使得落后乡镇的经济难以将多余的资金用于完善农业基础设备。

22.3没有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监管机制

农业经济发展监管机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有很多乡镇农行经济监管机制没有很好的进行监管落实[2],使得乡镇农业经济没有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监管机制,或者监管机制过于落后,不满足市场发展规律,监管执行力度太差,使得农业经济监管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发挥农业经济监管的作用,制约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3提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33.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也相对落后,农民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这些都是制约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阻碍,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应该加强重视我国农村教育,大力推广城市优秀年轻人走进乡村,给乡村带来先进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乡镇政府积极开展农村教育工作,加强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的能力。只有国家加大力度加强农村教育和各个乡镇政府一起帮扶农民经行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从而使农民根本思想上发生转变,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是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33.2改变传统的乡镇产业结构

加快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首先乡镇政府领导人就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由于传统的农耕思想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就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才能有效地带动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起来。由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正是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技术融入农业经济发展中,只有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才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同时也可以增加农作物抗病毒的能力。还要改变传统的乡镇产业结构,由于过去传统的乡镇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使得传统种植业一直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导致大量年轻人都纷纷背井离乡,选择了到城市发展,使得乡镇农村缺乏优秀人才,因此各个乡镇政府应该实施新的政策,积极调整当前乡镇的产业结构,适当开发农业的第三产业,积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乡镇、留在农村,让优秀的年轻人发挥自身的才华,积极构建农业第三产业,由传统种植业向农产品销售、生产链条等方面转变,从而带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

33.3向农业多元化发展

乡镇农业经济应该向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乡镇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将农产品开发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还要顺应市场发展,研发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而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玉米进行加工市场上就有上百种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其产品增值到数倍不止。我国生物质能源,就是将淀粉作为原材料,使淀粉进行发酵等技术手段, 农业经济已经不仅仅依靠农业种植手段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农业与科学技术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未来农业向着多元化发展已经不是人们的臆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农业乡镇 4

1.乡镇机构人员冗多

解放初期,乡镇不是一级政府,只是初级社、高级社,人员少;后来发展到,人员也不多,再后来随着的解体和土地承包经营的开展,生产经营的自下放给了农民,按说政府该管的事少了,但是乡镇政府却成立了一系列的机构,人员剧增,并且有了自主的财力。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我国县级以上部门机构的设置,都尽可能地延伸到乡镇。另一个原因是,乡镇是最弱小、最底层的权力机关,所属的各部门也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就业的底线。

2乡镇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事权定位不合理是造成乡镇财政支出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乡镇财政的非制度化现象必然会导致乡镇事权过重。实行分税制以来,在财权上收的同时,乡镇承担的事权项目增加,导致乡镇承担的事权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财力支持,仅靠弱势的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经济,乡镇根本承担不起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显得财权范围过小,而事权范围又过大。特别是近年来乡镇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缺乏资金来源,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很小。并且乡镇财政在开支标准的决策方面没有任何的主动权,对于上级制定的所有开支都不折不扣地执行,这就造成了乡镇财政处于被动的局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由农民直接负担的中小学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费用改由乡镇财政负担,扩大了财政支出,而中央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又不足以弥补出现的缺口,使得乡镇财力增长落后于支出增长。突出的是近几年工资标准提高较快,不少乡镇无力兑现;计划生育、支农等法定支出规定与乡镇实际相差太远,达标升级活动超出乡镇实际需要和承担能力。因此,乡镇事权相对较多,支出责任较重,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3.乡镇级税源严重匮乏

多年来,乡镇财政预算内收入主要依靠于数量零星的工商税,所以缺乏具有稳定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主体税种。不少乡镇企业经济的效益出现滑坡,部分企业濒临倒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近年来虽然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少乡镇从长远考虑,并不想对新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征收太高的税收以防出现一些不利于乡镇财政收入的发展,也是形成税收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乡镇政府的决策者们已渐渐地认识到培植主体税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导致短期内大部分乡镇依然难以摆脱无税可征的困境。

二、解决乡镇财政面临问题的对策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表明:中央正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三农"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

I.精兵简政,转变政府职能

总理曾强调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把农民的负担全部变成国家财政的负担,如果那样就不叫改革。农民负担重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乡镇机构层层重叠、人员过多,要使农村经济增长,减少乡镇财政不必要的支出,必须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否则,乡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效能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农民负担还会很重,乡镇财政资金仍会面临短缺。取消农业税以后,乡镇干部的工作任务、范围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行政事业的费用支出依然减不下来,人员仍然存在过多的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减轻农民的负担,就必须进一步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2.强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对多余的人员进行裁减,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得要求乡镇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对于现在的乡镇机构可将其作为县级的派出机构。要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坚决清理超编人员和靠收费供养人员,编制一经核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因事任人,并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坚决控制住人员过多的现象,以便加快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也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调动各级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

3.做好撤乡并镇、并村工作

对经济基础比较弱的乡镇,可以并到相邻的乡镇,适当减少乡镇的数量,以降低行政成本,增强乡镇财政的实力。对于一些小村可以并入大村,扩大村级规模,增加了居民居住的集中度,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益,通过各村干部交叉兼职等办法,精简村里的干部,减少村级财政支出,以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快中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

4.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和省、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乡镇财政的困难,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调动地方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在保证财政收入、因地制宜和分级管理的原则下,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增加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根据各地区财力发展的不协调等特点,做适当调整,以充实地方财政收入,节约和降低税收成本,使税种配置及共享分额更趋于合理化。实行税收返还的办法,提高乡镇级财政分成比例,充分调动乡镇经济发展和增加税收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取消农业税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力,正确处理政府之间财政关系;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逐步提高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改革要做到善始善终,规范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基层政府行为,重要的是为基层政府留出一定的财力和活动空间,让基层政府有自,这样才能够积极地运转,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也是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天义、刘延萍:农村税费改革后面临三大难题[J].价格月刊,2002(12)。

[2]农村税费改革中的乡镇财政问题[J].中国改革论坛,2004(07)。

[3]减免农业税:乡镇财政在变局[J].新闻周刊,2004(11)。

乡镇农业工作半年总结 5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进度

上次重坊现场会后,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现场调度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进展势头不错。一是各乡镇决心比较大、积极性比较高。重坊、新村、港上、归昌、杨集、高峰头、红花等乡镇表示要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他乡镇均表示坚决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二是各乡镇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行动进一步加快。现场会结束后,各乡镇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乡镇连夜召开两委会、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传达贯彻现场会精神,研究部署农村公路改造工作;有的乡镇组织人员到重坊镇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有的乡镇在工作较好、进展较快的村召开现场会,实行典型带动,调动各级修路积极性,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展开;县村村通工程办公室对工程进度实行旬报制度,坚持每日一统计,每旬一通报,切实加强对工程进展情况的调度。三是筹资效果较好,政策扶持有力。各乡镇能够充分利用各自有利条件,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李庄、沙墩、归昌等乡镇发动社会各界捐资,积极动员个企老板、经营大户、在外工作人员及村民捐资修路,取得显著成效;各乡镇都开始使用或准备使用“两工”和“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资金;多数乡镇财政对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助,特别是郯城镇采取强村包弱村政策,发动经济强村对口帮扶经济落后村庄进行农村公路改造,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四是工程监管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县村村通工程办公室专门下发文件,对工程质量标准和控制程序作了进一步规范。各乡镇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杜绝无资质、无信誉的施工企业进入农村公路改造市场;县乡两级监理人员坚持进行现场监理,加大工程监理力度;各乡镇充分发挥农村“三支队伍”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尤其是**镇根据开工量大、作业面广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抽调人员充实监管力量,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苗头,立即责令停工,召开质量现场会进行整顿,确保了工程质量。

目前,全县共开工项目101个,已完成农村公路基层128.16公里,面层85.67公里,面层完成量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5.2%。总的来看,近段时间各乡镇积极性比较高,行动比较快,工程进度比较理想。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个别乡镇虽然决心很大,但行动迟缓,进度缓慢,工作滞后;二是部分工程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三是部分工程监理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在下一步工作中,各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村村通硬化路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措施,全力以赴迎接市半年检查,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各乡镇虽然行动比较快,力度比较大,但因上半年总体进度缓慢,导致下半年工程总量仍然偏大。要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迎接全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从下周开始,市交通局将对全市2004年上半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的里程、质量、配套设施和养护管理等情况;二是工程项目设计、招投标、监理、竣工资料整理等情况。这次迎查准备工作,时间很紧,内容很多,涉及面比较广,为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做的扎实、充分、到位,不出问题,在这里给大家提四点要求:一是思想上要重视。这次农村公路改造工作检查,是对上半年已竣工项目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是对当前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既涉及到竣工项目补助资金的及时拨付问题,又涉及到全县的形象问题,对下一步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出了问题对各级都不好交代,对今后的工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迎查工作,把做好迎查准备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哪个乡镇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乡镇的责任,就追究哪个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行动上要加快。这次检查验收时间很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会议结束后,各乡镇要立即部署、立即行动,结合各自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专门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内业和外业同步进行、全面展开,认真做好迎查工作。任何乡镇都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拖全县后腿,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尽量将工作往前赶、时间往前提,确保将迎查工作做充分、做全面。三是工作要扎实。要认真对照检查内容,先搞好自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做好准备。四是重点要突出。工作中要注意几个重点: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抓紧组织灌缝;已竣工工程项目要进行全面清扫、清障,整修路肩坝,完善防排水设施;规范完善工程内业资料。各乡镇要尽可能地将工作做细、做到位,避免出现任何问题,争取顺利通过验收。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力争年底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汇报 6

一、基本思路

运用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手段,通过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推广步伐,提高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覆盖率,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继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

力争今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通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总产坚持在16.9万吨以上,促进粮食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推进。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

(二)品种择优。省农业委员会确定江优9527Q优6号、奇优809江两优3号、黔优568中优169中优T16香早优2017等水稻品种;贵单8号、遵玉9兴、黄单999毕单15号、西山99黔单16正红311中单808奥玉3302顺单6号等玉米品种;贵农19号、安麦6号、丰优8号等小麦品种;油研10号、贵杂5号、黔育22号、金农油菜1号、黔黄油菜21黔育28号、油研50号等油菜品种为我省良种补贴主导品种。

(三)公开推介。依照省农业委员会确定的主导补贴品种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

(四)农民自愿。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品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四、补贴范围、对象、规范和方式

(一)补贴范围。全县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的乡(镇)及县直国有农场均列入补贴范围。

(二)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全县各乡(镇)及国有农场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和农工。

(三)补贴规范。执行2011年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规范。

(四)兑补方式。能实行涉农补贴“一折通”兑付的统一委托金融机构通过“一折通”到户。未实行“一折通”国有农场由乡(镇)财政所和农业部门组织兑付到农场职工。

五、补贴组织、顺序和时限

(一)补贴组织。良种补贴项目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承当。主要职责为制订本县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对基层技术人员和重点示范户的培训;将上级预分配的补贴指标逐一分配到乡(镇)由乡(镇)按补贴品种测算到户,然后将乡(镇)测算到户的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州农业、财政等部门;建立分乡到村的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内容包括种植面积、补贴规范、补贴资金、主要品种、栽培技术等;及时做好工作总结,按要求上报有关资料等。乡(镇)主要职责为依照上级补贴方案要求,广泛宣传补贴政策,开展对示范农户的技术培训;组织面积核查、确认和补贴资金兑付;建立分村到户的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内容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规范,补贴资金、补贴品种,栽培枝术等;及时做好工作总结,按要求上报有关资料;乡(镇)财政所对省财政厅下发的补贴资金到户清册打印、核实(内容包括姓名、家庭人口、补贴项目、补贴数量、补贴规范、补贴金额等)并在村民组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县级财政应根据良种补贴工作的需要,根据今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多、时间紧的工作实际。适当安排工作经费,用于政策宣传、工作培训、面积核查、登记造册等项目管理支出。

(二)补贴顺序和时限。补贴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申请农作物良种补贴预拨资金,第一阶段:补贴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报州农业、财政备案。财政预拨农作物补贴资金后,县财政、农业将预拨资金指标预分配到各乡(镇)各乡(镇)广泛开展补贴工作培训和政策宣传,印制有关表格等。此阶段工作在2011年5月10日前完成。

村民小组汇总后送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面积核实后张榜到村民小组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品种、补贴规范、补贴金额等;公示期间,要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分户造册报乡政府,由乡(镇)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农技人员进行面积抽查、复核;由乡(镇)分村造册送县农业局,县农业局汇总后报县政府核定;乡级面积落实表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保管。面积核定后,由县农业、财政部门上报州农业、财政部门核定,后汇总报省农业、财政部门备案。县属农场符合补贴要求的直接向县农业部门申报补贴,列入在所在县的补贴范围。水稻、玉米此阶段工作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小麦、油菜此阶段工作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面积申报核查阶段。由乡(镇)政府发出公示,通知农户在规定时间内(不少于7天)村民小组登记品种、面积、栽培方式。

并提供经核准的分村分户补贴清册给补贴兑付机构,第三阶段:补贴兑付阶段。县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随核准面积下达乡(镇)将资金拨款给信用社;乡(镇)政府公告到每个村民组。兑付机构按补贴清册通过涉农补贴“一折通”向农户发放(上折)农场的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到农场,农场直接发放到户。水稻、玉米此项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小麦、油菜此项工作在2011年12月底前完成。

兑付机关应出具有关佐证资料给乡(镇)政府和县财政部门,第四阶段:总结结算阶段。补贴兑付(上折)结束后。由乡(镇)政府组织对补贴工作进行总结上报,申请结算;县级与乡(镇)结算后,总结报州农业、财政部门申请结算。

六、补贴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和工作培训。补贴范围内乡(镇)政府与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告、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作物良种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发展粮油棉的生产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抓好补贴实施工作人员培训,统一政策尺度,规范操作顺序,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各乡(镇)农业部门要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粮棉生产的机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增产、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主产区,兴办有较大规模、较高规范化水平的示范区,集中展示各种优良品种,综合集成各项幼稚技术(如我县涟江大坝应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辐射带动生产水平和效益的不时提高。

(三)严格工作制度和补贴纪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让群众满意。一公开”即补贴工作公开进行,面积申报核查结果张榜公布;三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面积申报到户、资金兑付到户;五不准”即不准调整补贴规范,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准用补贴资金抵扣各种税费、贷款、欠款,不准无故拖延补贴发放时间,不准在补贴工作中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

(四)抓好补贴建档和跟踪调研。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业、财政要做好补贴工作资料收集、整理。保管有关原始依据、表册、凭证,实现部门有区域图、乡级有落实表,村级有到户清册,认真保管,以备核查。县农业部门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进行定点跟踪调查,掌握补贴前后农户种植意向变化、良种供需情况、技术推广应用、相关产业发展和种植效益变化等情况,分析原因,预测趋势,及时向上级反映。

乡镇农业工作半年总结 7

一、现金收入构成特点1—6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591.95元,比去年同期增28.95元,增1.85%,其中:1、工资性人均收入462.84元,比去年同期增301.60元,增187.05%,其中:在非企业组织劳动得到的收入26.22元,比去年同期增20.70元,增375.00%;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95.51元,比去年同期增70.24元,增277.96%;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341.11元,比去年同期增210.67元,增161.51%。2、家庭经营人均收入1111.11元,比去年同期减279.73元,减20.11%。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970.62元,比去年同期减382.80元,减28.28%,(其中牧业现金收入人均499.95元,比去年同期增3.33元,增0.67);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70.28元,比去年同期增64.41元,增109.73;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70.21元,比去年同期增38.65元,增122.47%。3、财产性人均收入6.19元,比去年同期增0.14元,增2.31%;转移性人均收入11.81元,比去年同期增6.94元,增142.51%。二、影响农民增收问题分析从上半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结果来看,我县农村第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幅较大,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企业组织劳动、本乡地域内劳动以及外出务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但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减少。引起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样本换点后,使得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网点整体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第一产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影响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在非企业组织劳动、本乡地域内劳动以及外出务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农民外出劳务得到的收� 据对140户调查,上半年外出劳务人数为171人,占调查人数的27.71。上半年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21.33。1—5月份由于部份记账户怕政府增加税收及费用,对外出打工寄回的现金只是登记入帐少部份,影响了1—5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了打消调查户的思想顾虑,我们召开了调查点辅导员工作会议,并深入到各调查点了解情况,做好调查户的思想工作。通过对调查户做思想工作,得到了调查户的理解和支持,如:云表镇南康村班希信户,其亲属在巴西每月都寄有一万多元人民币回家,由于怕政府增加税收及费用,只是记一少部份入帐,通过对其做思想工作补记了寄回的收入。2、我县是个农业大县,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茉莉花、桑蚕、蘑菇、水果、蔬菜等。上半年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977.92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61.43。因此,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样本换点后,使得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出售甘蔗收入减少,影响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据对140户调查,上半年出售甘蔗总收入149541.70元,同比减150512.72元,减50.16,人均同比减280.37元,减53.63。去年上半年出售甘蔗收入的调查点有:陶圩镇龙门村(今年不抽中)156754.94元、石塘镇沙江村26834.08元、灵竹镇沙江村4388.50元、百合镇大炉村60807.60元、云表镇南康村20183.80元、云表镇福塘村30405.00元、马岭镇马岭村(今年不抽中)1480.50元。今年上半年出售甘蔗总收入只有127071.66元,今年上半年出售甘蔗收入的调查点有:石塘镇沙江村20710.36元、百合镇大炉村66636.00元、云表镇福塘村14700元、平马镇大茶村24710.30元。由于样本换点后,原陶圩镇龙门村调查点(种蔗大村),今年不抽中,致使人均甘蔗收入减少。同时,云表镇南康村、灵竹镇沙江村今年改种桑和甜玉米也是造成人均甘蔗收入减少的原因之一。3、牧业现金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半年牧业人均现金收入为499.95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1.40。由于上半年出售蚕茧收入减少,影响牧业现金人均收入增加。去年上半年出售蚕茧总收入95118.00元,今年上半年出售蚕茧总收入只有71564.36元,同比减23553.64元,减24.76,人均蚕茧收入115.99元,同比减30.00。原因是云表镇旺庄村是我县种桑养蚕大村,由于样本换点后没有抽中,致使人均蚕茧收入减少,去年上半年云表镇旺庄村蚕茧收入达36098.60元。4、部份农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农民收入减少。由于上半年甜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去年平均每公斤1.2元,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公斤0.4元)。加上上半年我县大量种植甜玉米,甜玉米种植面积达4.15万亩,这将影响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同时,生猪价格下降,农户养猪有所减少,对农民收入也产生一定的影响。5、洪涝灾害影响农民增收。自6月4日以来,由于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我县连续下降大暴雨,且廷续时间长。受强降雨的影响,全县有18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截止23日统计,全县受灾人口17.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701亩,其中水稻受灾31850亩,成灾面积13997亩,绝收面积4303亩,粮食因灾减收3129吨。受淹水产面积1800亩,农业经济损失806.2万元。6、农业投入少、经营规模小的现实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利于农民的生产行为与农产品的大市场、大流通对接,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严重。由于农业投入不足,我县广大农村,尤其是飞龙乡、镇龙乡、平朗乡、新福镇、平马镇、南乡镇、板路乡、马山乡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十分落后,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方面建设的滞后,往往造成农副产品、各种农村资源等无法运往市场,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来、卖不出去,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工业品的运输成本,抬高了工业品在农村市场的售价,减少了农民的收益。

7、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农民增收。一是我县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生产品种单一,主要生产传统的初级农产品,价格低、品质不高,而一些市场销量好、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较少,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或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三、建议1、继续加大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建立基地,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培育经济带、产业带的形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巩固现有糖蔗、茉莉花产业,做大做强蔬菜、水果、桑蚕、蘑菇、中药材、淡水养殖、高效畜禽等农业产业。2、搞活市场流通。一是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加快建立信息咨询服务组织,通过筛选分析,直接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免费提供给农民掌握利用;二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发展与茶叶、蔬菜、水果、桑蚕、蘑菇、淡水渔、畜禽等主导产业相衔接的农村贸易市场,努力形成有一定规模、能产生较大辐射作用的专业化、特 色化市场。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8

随着“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农村的工作发生了极大变化,当前农村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年初以来,我们深入部分乡村,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全县农村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要求的新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相当严峻。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教育投入的长远利益,有钱给儿子娶妻,没钱供子女上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善。调查中,7%的贫困农民为初中文化,93%的贫困农民仅为小学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找不到致富门路、抓不住增收机遇。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含量低,不懂科学管理,不善科学经营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除常规的种养技术外,能够掌握1-2项致富本领的农民只占21%,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致富的特殊技能。三是思想陈旧落后。有人说:中国农民穷就穷在思想上的愚昧和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各种教派在一定范围还很盛行,一些腐朽的东西有滋生蔓延的范围,传统落后习俗根深蒂固,严重制约先进思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为可怕的是,有相当部分 四是市场意识不强。入世后,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农民推开家门就是国际市场。所以,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前提。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20%的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统农民,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总是看到人家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单闯门路,最�

二、干部领导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乡村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与当前形势不相同适应的新问题。一是历史责任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有近30%的村干部把自己和亲友的钱垫到了集体而收不回� 二是市场知识不多,“双带”能力不够。一些乡村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强,自身既不能成为各业典型,带头致富,又不能提供各种服务,带领致富。据调查,只有30%的乡干部和10%的村干部熟知市场经济知识,掌握较高的致富本领,只有20%的村干部拥有自己的产业,自己不愿意承担生产和经营中的风险,单靠说教方式去做群众工作显得苍白无力。三是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方法不当。随着改革的深入,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上,而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中不会服务、服务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调查发现,60%的乡村干部仍旧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收效甚微,农民不买帐,工作很被动。

三、乡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比较普遍。我县各乡镇在创建“六好党委”、各村在创建“五好支部”过程中都相应制定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思路,有些乡村的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如**乡充分发挥大机械的优势,采取生产要素规模重组,引导农民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乡**村针对本村大豆加工企业多的优势,制定了“加工+贩运”的经济发展思路,该村现已成为**最大的**市场,年人均收入已经实现3342元。但也有一些乡村的发展思路不够客观,不尽合理,影响了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推着干,发展没思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20%的乡和35%的村经济发展没有思路。有的乡村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无长远打算,又无短期安排,把工作目标仅仅定位在保证干部工资发放,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保证本乡村的稳定上,至于农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工作跟着干,发展思路不清。有的乡村,虽然有经济发展的思想,但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乡村发展思路制定之后就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和存档,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还有的乡村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不能大胆地开拓创新,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而是亦步亦趋,上边部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学啥,善于用虚招、摆样子、作表面文章

四、乡村两级债务困扰问题相当紧迫。据调查,全县15个乡镇中,乡级集体均有债务,截止到2003年末,债务累计达11349.6万元,债权7299.6万元,债权债务相抵后尚有债务4050万元,最高的乡达1000万元;全县133个村债务累计达40361万元,债权23767万元,债权债务相抵后尚有债务16594万元,超过300万元的村有27个,最高的达700万元,没有债务的村仅有8个。乡村集体债务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合作基金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空,转嫁到乡镇集体经济上来。二是以前乡村两级抬款、贷款大上乡企,而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效益不佳,相继倒闭造成亏空。三是产品加工企业给农民打白条子,而乡村集体为企业垫付,造成亏空。据统计,截止到现在全县还欠农民亚麻款2600万,加上甜菜、奶资等共3000多万。四是乡村为完成指令性种植计划给农民拿补贴,而造成亏空。多年� 五是由于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村干部吃喝贪占、欠款回收无力给集体带来损失,造成亏空。六是利息滚动,不断增加债务。由于乡村集体经济逐步趋向恶化,没有偿还能力,抬款贷款利息逐年积累,致使亏空越来越大。

五、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十分棘手。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从目前我县实际看,除西联乡、北联镇的部分村外,其它乡村在“一事一议”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的地方什么事也议不成;有的地方虽然能议成,但在具体实施中却难以落实;有的地方简单的事能议成,但复杂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村民不掏钱的事能议成,村民掏钱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久议不决;有的地方议成的事,在具体落实工作中,由于遇到点阻力也大多夭折。由于“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迟缓,甚至出现倒退。

六、农村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愈发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村工作机制中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是乡村干部岗位设置不合理。乡镇现行的编制和实际工作脱节情况严重,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已进一步显现出来。既浪费了人才资源,也影响了正常工作。人多事少与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还存在有事无人的现象,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中的有些站所人多事少,而招商引资和农民择业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在村级免征农业税后,村干部的工作量减少,原有的村干部明显超员,减少村干部数量势在必行。二是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在我县,有33%的乡镇在村干部工资标准上没有与实绩挂钩,其它乡镇虽然依政绩考核定工资标准,但差距较小,最高和最低相差不超过800元,根本不足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乡镇虽然制定了激励措施,但真正实行起来觉得“咬哪个手指头都疼”,抹不开情面,下不了手,使有些办法流于形式。因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思想支配下,一些乡村领导表现为不求进取,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一些一般干部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就躲,见难题就绕。

对策措施

一、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村级组织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它由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塔尖是党组织;塔身是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包括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种植协会、流通协会、养殖协会等,及其延伸组织,即村民小组、党小组、团小组、妇女联络组、民兵小组,骨干是党员、村民代表、团员、妇女代表、民兵、经济人、各业大户等;塔基是全体村民。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治本之策。抓好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能实现村级其他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能把党组织的决策顺畅地贯彻和落实到群众中,就能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的目的。

要想建好村级组织体系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引导成立村级民间组织,并纳入村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的关系是指导、协调、渗透的关系,与其它组织是平行的关系,是继村级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之后的第四种组织形式。成立民间组织,吸纳、教育和培养能人,能够使民间协会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和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实施“1411”议事决策程序。免征农业税和取消“两工”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必须通过群众代表“一事一议”来决定,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实施“1411”议事决策程序是最好的办法。该程序中的第一个“1”就是决策重大问题时,首先由村党支部召开会议,初步确定一个指导性意见;“4”就是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群团组织和其它组织四个渠道分别征求意见;第二个“1”就是召开“两委”联席会议,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一个“1”就是将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一锤定音。这个决策方式,既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能突出党员、村民代表及各类能人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了村民自治,又能实现党组织意志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免征农业税和取消“两工”后,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弱化,乡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没有“抓手”,迫切需要一套完备的村规民约来教育约束村民。村规民约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违反村规民约而不接受处罚的农民,除实行强制性措施外,还可用非强制性的道德舆论手段来解决。

二、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优化乡村干部队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优化乡村两级班子结构,选准带头人。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大刀阔斧地把那些不合适宜的、没有培养价值和潜力的平庸型村干部,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淘汰出村干部队伍。要采用公开招考、县乡下派优秀干部等途径,充实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到村级领导岗位。要调整乡镇干部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加强对劳动力择业等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量。加强对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他们统、带的能力和本领。今后在选拔村干部的标准上,要大胆地把那些既能自身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有门路、懂经济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合理设置乡村干部岗位。乡镇要适应农业税减免的新形势需要,转变职能,调整机构设置,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村级要减少干部职数,每个村的村干部应由目前的7至8人减少到4人,在“两委”换届时,努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坚持从兼任村支部书记的乡镇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把他们中“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样既可以调动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他们投身村级管理的热情。

三、搭设农民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那么,在各乡镇创办农民大学就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民大学与农民党校应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各村设分校,下设党建、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教研室。教师来源由乡镇站、办、所、学校、外聘等人员构成。教育教学对象为村干部、党员、普通农民三个层次。教学形式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电化教学、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通过在我县西河镇试点看,创办农民大学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四、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要实现农民的小康,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农村新的发展思路。一要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之路。由于我县农民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前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能力,但市场经济又需要走规模发展之路,因此,实行“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既适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要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富民,富民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农民,只有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才能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我县北联镇新兴村在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利用村里拥有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优势,探索并实践了“反包联营”生产模式,今年春天全村508户中的490户农民的13500亩土地以每亩160元的价格反包给农机作业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土地流转、联片种植、反包倒租、规模经营。“土地股份无地化”,先进的生产力解放了劳动力。目前,新兴村508户农民有809人外出打工,有178人就地转移。村里“合作”的13500亩耕地,也由原来的上千人耕种变成现在的31人耕种。通过新兴村土地流转实践看,土地承包30年不变,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也保障了社会稳定。土地的合理流转能够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北联新兴村的作法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土地流转,联片种植、反包倒租、规模经营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出路。三要走“小城镇大战略”发展之路。合理并乡并村,建立中心镇、中心屯,发展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使部分农民就地转化。

五、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虽然乡村集体经济极度匮乏,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开动脑筋、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不仅能够寻求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办法和途径,而且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远的发展后劲。一是要做好土地的文章。对现有可支配的机动地,可采取竞价发包、集体种植、规模经营等途径和办法,为集体增效;对农民的承包田可以借鉴北联镇新兴村的经验,通过“土地流转、联片种植、反包倒租、规模经营”的途径,逐渐增加集体积累。二是要做好农机的文章。要采取股份制的办法,组建村集体农机队,实行科学管理,有偿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要做好固定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文章。对乡村闲置的集体资产进行有效整合,能用则用,能卖则卖,对集体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有效使用,变成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永恒的来源。四是要做好乡村干部有偿服务的文章。乡镇站、办、所要依托技术优势,组建若干个服务公司,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无偿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经营农用物资及提供低偿服务,为乡镇集体创收。

农业乡镇 9

乡镇企业方面,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结构、推进区域合作、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创业等工作,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产

休闲农业方面。根据区位、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以“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等四大区域为重点,加强科学规划,实施分类指导,引导规范建设,强化部门合作,突出公共服务,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一)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1.配合落实现有政策,开展差异化扶持政策研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将现有政策扶持重点向县域内乡镇企业倾斜,并争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召开全国乡镇企业局长研讨班,立足乡镇企业与其它企业在“投资主体、社区关系、支农方式、吸纳就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研讨工作、交流情况、集中智慧、理清思路,提出政策建议。

2.构建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农民创业发展情况研究,宣传先进典型、弘扬创业精神。营造鼓励农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建立一批农民创业辅导基地,加强创业辅导,完善服务体系。开展试点示范,引领农民创业就业。

3.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探索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方式,巩固和拓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平台,与河南联合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与黑龙江联合举办乡镇企业对俄经贸洽谈会。支持北京、天津开展优势精深加工农产品进高端市场活动;支持湖南、新疆举办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博览会、推介会。举办“2011年中一欧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会”、农产品国际贸易职业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探讨利用外国政府投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合作平台。

4.开展教育培训。继续实施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开展试点示范,支持乡镇企业培训体系发挥作用,与地方乡镇企业各类培训紧密结合,协调、争取阳光工程等政策支持,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开发,促进乡镇企业工业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大中型乡镇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进一步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行业合作。组织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分区域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5.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强化乡镇企业统计等基础工作,搞好经济运行分析,组织统计人员轮训。推进直报系统建设,加强统计直报点的考核、评估,并进行调整优化,完善工作手段。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合作,依托社会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乡镇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方式,促进银企合作、对接,推动开展金融租赁服务,改善乡镇企业融资环境。与深交所联合举办证券融资培训班,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进治乱减负,积极组织企业负担检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二)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6.争取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针对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现状,通过政府适当补助、部门技术指导、农户为主建设的方式,争取尽快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第一期重点在玉米烘干和储藏环节、马铃薯窖藏环节、苹果预冷保鲜贮藏环节、果蔬烘干环节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设施。同时征集地方需求,筛选技术装备,设计第二期实施方案。

7.完善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有关单位,建立数据交换平台,组建专家队伍,完善方法制度,建立指标体系与地方监测点,搭建会商分析平台,以大宗,敏感农产品加工行业或品种为重点,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定期分析运行情况,编制年度报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8.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以农业部认定的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为主体,完善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适时召开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强体系内各单位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努力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研究提出研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细化分类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专业委员会结构,指导国家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完善专业委员会运行机制,主动开展行业服务活动。

9.加大技术筛选、示范推广和科企对接力度。组织筛选粮油、畜产、果蔬、水产等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汇编成册。开展农产品加工成熟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示范推广和科企对接活动。制定并实施年度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在部分省区举办区域性技术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

10.加快行业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争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协调明确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编制农产品加工业部分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名录。

11.加强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跟踪CAC、ISO等国际标准组织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南美等主要贸易国标准及相关政策变动情况,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维护,及时信息。征集农产品加工标准制修订项目,审定2011年度农产品加工行业标准。

(三)推动休闲农业规范发展,拓展、丰富农业功能和内涵

12.继续推进示范创建活动。继续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引领全国休闲农业加快发展。

13.培育品牌,提高社会认知度。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人文等要素,结合接待能力、就业人数、休闲收入、游客感受等外部因素,统筹设计评价指标,开展全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支持并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突出休闲农业特色的农事

节庆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

14.构建支撑体系。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休闲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全国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物流交易、虚拟展示为一体的现代支撑体系。建设统计数据电子化填报平台,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统计普查,掌握全国发展底数。借鉴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研究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框架,规范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和服务。

15.加强经验交流和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交流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依托“阳光工程”,举办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对省、市和认定的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编制休闲农业示范项目方案,努力争取财政支持,扶持示范基地基础性公共设施的建设。以休闲农业为载体,整合相关投资,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建设。

(四)强化系统和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17.组织实施“十=五”规划。按照中央和部党组对“十二五”工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对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三项“十二五”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论证,做好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层次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好规划、实施和系列宣传活动,加强规划重点任务落实,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

18.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实践,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归纳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提出有分量的政策建议和针对性强的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19.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贯彻落实,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守规矩。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工作程序和要求,建立规范有序、程序明确、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运行机制。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10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临泉县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点 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以临泉县陈集镇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5月9日

陈集镇位于临泉县城南40公里处,西与河南省新蔡县杨庄户乡接壤,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20个自然村。近年来,该镇从实际出发,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树立集镇大起来、市场活起来和人口多起来的理念。走科学规划、强力推进、精心实施、完善功能的路子。立足让农民拥护、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惠,实现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提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城镇化引领美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一、临泉县陈集镇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为改变农民居住分散、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陈集镇在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通盘考虑经济、土地、产业、地域及自然人文特色,依照村庄原有社会伦理格局,农民生产活动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各个方面,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美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尊重农民意愿,依托中心集镇建设新村

1、选址让老百姓拥护。为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2008年陈集镇党委、政府通盘考虑,决定在陈集镇朝阳行政村选址进行美好乡村建设,朝阳行政村紧邻陈集镇政府,其目的是发挥集镇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在具体的选址问题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最后决定利用原来的荒废地和通过土地复垦,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美好乡村建设。彻底解决人口过于分散的安居问题,逐步实现朝阳行政村的整体搬迁,为实现集约式发展奠定基础。

2、新房建设让老百姓满意。为了让老百姓高兴称心地搬迁,更好地发展小城镇,陈集镇党委政府高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聘请阜阳市规划设计院为小城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从道路、桥梁、房屋、公园等基础设施全方位的高标准规划、高要求建设,使得整个布局结构合理,井井有条。同时,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当地村民,以当时的市场价格出售,将近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售价为16万元,仅仅收取成本费,由于价格低廉,村民们争相购买,第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建造房屋16,000多平方米,80多户居民已经入住和进行商品贸易。由于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路灯、公园、敬老院、学校、道路、集贸市场、娱乐设施、工业园区等一应俱全,为下一步发展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村居住让老百姓满意。朝阳新村在建设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设施配套与资源共享原则,最大限度地完善服务功能。由于第一期工程的顺利推进,陈集镇开始进行第二期24,000平方米100多套的住房建设和第三期72,000多平方米360多套的工程建设,目前总投入已超过3,000多万元,修建商贸交易区、商业超市、多功能活动中心和休闲广场等功能齐全的服务娱乐场所。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安心。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新村正在形成。通过连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明生态镇正在迅速崛起,朝阳行政村开发模式已拉动周边数个村掀起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高潮。

(二)尊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中心村连片建设。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涵盖城镇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过程。中心村处于“镇”与“村”之间,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经济流向,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陈集镇确定了“稳步发展中心村、重点建设小城镇”的美好乡村建设思路。陈集镇根据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对朝阳行政村进行整体整治改造,主要包括村庄整体风格定位;大街小巷的硬化、绿化、亮化。预计到2011年底投资将达4,000万元,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实行一体化建设,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美好乡村集群带、小城镇板块。中心村连片改造和建设吸纳周边小村庄的居民前来定居,人口规模可达到15,000余人,从而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使人口和村庄的集聚功能充分发挥。

二、临泉县陈集镇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一)拓展了发展空间,强化了承载力和辐射力。陈集镇通过中心村、镇村一体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人口集聚、住房集中、产业集群的特色小城镇,大大拓展了中心集镇的发展空间,强化了承载力和辐射力,促进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拓宽了群众的就业面。陈集小城镇建设使中心镇和美好乡村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就业、创业空间显现。城镇区域空间的扩展和人口的积聚,大大提升了城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使陈集成为群众安居的乐土、能人创业的宝地、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典范。与此同时,陈集镇利用人口集聚的优势,多渠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和服务。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剩余劳动力创造良好的就业渠道。

(二)增强了集聚功效,优化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陈集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聚集功能不断增强,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以种植、养殖为一体的新农业正在形成。中心村的建设为现代旅游、服务、娱乐、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朝阳新村商业一条街100多间商铺已各有其�

(三)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陈集镇通过中心村连片建设、镇村一体化建设,明显改善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依托本地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该镇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张(张新)-新(新蔡县)公路、韦(韦寨)-艾(艾亭)公路穿镇而过、西与河南省新蔡县接壤,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该镇树立正确的小城镇定位。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市场建设,以市场建设带动商贸流通,以商贸流通促进美好乡村生产发展、群众增收。

三、临泉县陈集镇美好乡村建设几点启示

(一)美好乡村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的理念。朝阳新村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效,与陈集镇党委、政府和朝阳行政村走群众路线的理念密不可分,在朝阳新村的初期建设中,由于存在个别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一些消极抵抗的情绪,陈集镇党委政府、朝阳行政村以开明的心态,接受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得整个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坚持群众路线的理念。众所周知,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思想领导方法的精髓,是科学领导方法的思想基础。将群众路线作为基本领导方法,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体现,因此坚持说服教育的领导方式,而不是以野蛮粗暴的工作方式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老百姓才能拥护美好乡村建设,才能有效地顺利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二)美好乡村建设要坚持镇村有机结合的理念。陈集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通过镇村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美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实现了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众所周知,集镇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中心,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中心集镇,乡镇所在地与行政村所在地有机地融为一体,且乡镇所在地行政村都是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村,这些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根本不可能与中心集镇建设相分离,中心集镇建设好了也更容易带动周边村庄的美好乡村建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中心集镇也是建设美好乡村。中心集镇作为一个区域中心,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的基础和服务的载体。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和中心集镇的集聚效益,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重点地支持中心集镇的发展,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区、村庄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垃圾处理、卫生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中心村连片建设、镇村一体化建设,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中心集镇扩大就业、集聚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使中心集镇更有效地发挥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农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借鉴陈集镇美好乡村建设模式,移民并村、建设新村无疑是今后推进临泉美好乡村建设的一条新路。

(三)美好乡村建设要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突出重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空间网络结构。把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延伸到乡镇和村庄,构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与农村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一体、镇村联动发展。特别是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提高规划水平,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体制。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进城后享有同城待遇。陈集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同步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实现了城镇和农村的无缝对接和联动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