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经》是地位最高的一部佛经。佛经的内容围绕着佛陀和弟子须菩提的问答展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金刚经全文原文注音版(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最早出版的梵文校勘本 《金刚经》 是缪勒(F. Max Müller)本。其依据是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四个梵本。两个日本梵本均是大阪高贵寺所藏,它们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唐朝。另外则是印刷於北京的两个木刻本。
1900年斯坦因(A.Stein)在新疆发现了一批梵文写本,1903年霍恩雷(A.F.Hoernle)在其中发现了《金刚经》的残片。1916年帕吉特(E.F.Pargiter)将其转写出版,他认为这个写本的时间是公元5世纪末。
1931年,在吉尔吉特(Gilgit),另一个《金刚经》写本随一批梵文写本出土。这个梵本是写在桦树皮上的,原件应有12叶,出土时已遗失了5叶。查卡拉伐汀(N.P.Chakravarti)将其转写为拉丁体并编辑出版。此后杜特(N.Dutt)基於此又出版了天城体版本,并将缺损部分用缪勒版本拼补。根据后来学者的判断,该写本时间在6、7世纪。
以上两个中亚写本出版后,孔泽(E.Conze)在1957年出版了他编订的《金刚经》。他以缪勒本为底,根据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所藏的一个梵藏双语木刻本和藏文翻译做校订,同时他也参考了中亚梵本、汉译本、无著的注释。
在孔泽之后,P.L.Vaidya和L.M.Joshi先后出版了梵本《金刚经》,但因水平问题,无学术地位。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流通本的演变
《金刚经》以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其版本变化和被加工的痕迹也最多:
1、流通本的加工:
⑴字数的添加:《金刚经》从824年柳公权本5043字,到868年咸通本5125字,到947年寿春本5150字,到1423年朱棣本5169字,到流通本5176字,其经文字数不断增多。
(2)“冥司偈”的添加:以历代藏经的校勘记看,《金刚经》有文字上的琐碎变化。其最大变化是被添加的60(62)字“(尔时)慧命须菩提……”一段并最终定型,这是从菩提流支译本移植来的。添加的时间不很明确,后来佛徒为其编造了“僧灵幽”的公案,该段经文因此叫“冥司偈”
。(3)首尾附件的。添加:从咸通印刷本开始,经首已出现真言;到定型的流通本,被添加到经文前后的颂词、真言、奉请词、发愿文等附件,有近二十篇之多。
2、流通本的分期:
⑴以柳公权本为代表的早期版本:柳公权本纪年准确、法度森严、昭然有信。在此824年以前的均属于早期版本,无三十二分划段,不添加任何真言,不添加62字段落;字数在5040左右。
⑵以咸通本为代表的中期版本:此时(868年)对《金刚经》的加工刚刚开始,三十二分和附件可添可无,62字一段是必添加的;字数在5140左右。
⑶以朱棣本为代表的晚期版本:除朱棣本外,此后均添加三十二分,附件全盘添加,经文逐步定型为5176字;此外经文还有两处被改动,一是善现启请分第二的“应云何住”被改为“云何应住”,二是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发菩萨心者”被改为“发菩提心者”。